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个体的差异可以通过人格特质的不同表现出来,每种特质的量在不同的人身上是不同的,这就使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特质。人格可以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并且能够预见态度倾向和行为特点。戈德伯格构建的“大五”人格模型为人格描述与解释提供了基础的、广泛的框架,被认为是研究人格特质最好的范式。

一、创新行为的定义

员工创新行为除了包含产生创造性想法以外,还包含对创造性想法的成功实施(Woodman,1993;Amabile,1996)。Scott & Bruce(1994)认为个体创新行为从识别问题开始,产生创新构想或解决方案,并为自己的想法寻找支持,最后将创新的想法“产品化”及“制度化”。Zhou & George(2001)也认为个体创新行为不仅仅指创新构想产生,而是包括创新构想产生、内容、推广与发展执行方案。

目前对于员工的行为研究是以动机研究为基础。在创新行为的产生过程中,研究者已普遍将影响创新的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内在动机是有含有自我奖赏意味的,经常受兴致和好奇心的驱使,这里的内在动机就与人格特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人格特质形成了不同的内在动机驱动力。

二、影响创新行为的因素

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要素有:个体因素、领导因素、组织因素、工作特征因素、关系与社会网络视角因素等。

(一)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性、认知、内在动机和知识四个方面。个体因素指个人爱好广泛、好奇心重、自信满满、充满活力;认知因素指人们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方式。拥有创造性人格的员工愿意冒险克服障碍并具有毅力,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并找到高效的解决办法。

内在动机指员工内心被复杂的工作所吸引,随之产生的驱动力;拥有的知识指个体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拥有许多知识、经验和训练才能识别出好的问题。

(二)组织因素

创新源于团队协作。尽管单个个体与某一特定想法相关联,但是很难想象这一想法的产生能脱离亲密伙伴的努力工作以及由志同道合个体组成的专业团队。大部分创新产品都需要许多想法,每个想法都来自不同的团队成员。团队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一个团队的成员会时不时地观摩和评价其他团队正在做的工作。核心员工也会频繁地调换团队,将专长从一支团队带至另一支团队。大量的研究说明了拥有创造性氛围的组织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推动,员工若能得到主管的赞扬和鼓励就会在工作上表现出较多的创新。

(三)领导因素

研究表明,员工的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领导的影?。参与、协作、问题解决和变革型领导能大大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员工接收到领导的赞扬或者鼓励等积极的反馈信息能促性员工的创造力。有研究表明交易型与变革型领导风格可以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

(四)工作特征因素

工作特征对员工创新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压力、工作独立性、工作繁杂性。适当的压力可以唤醒员工的创造性,促使创造性的内在驱动力保持活跃,进而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在得到组织支持时,员工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行为,面对复杂繁琐、需要巨大毅力攻坚的工作任务,员工的兴趣会带来创造性行为。

(五)关系与社会网络因素

Perry-smith(2006)的研究将创造力与社会网络结合,得出群体内聚性越高创造性越低的结论。这项研究发现,成员之间存在弱纽带联系的团体更具创造。此外,也有多项研究表明,由于团体思维的风险,高共识的团体更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

当团队成员有着较弱的外部联系时,团队可能更有创造性。较弱的外部联系有利于团队获得政治支持和资源,而且它们也能成为多元信息流通的渠道,团队管理者越是处于组织内部网络的核心,团队表现就越好。这些较弱的联结增加了团队采用灵活方式进行思考以及提出更广发独特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三、大五人格特质分析

1961年,塔佩斯(Tupes)和克罗斯特尔(christal)运用卡特尔的35个特质对8个不同的群体进行测试,有军人、大学生等,都出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诺曼及后来的一批研究者重复验证了这个因素结构,得到了相同的五个因素。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五因素结构每十年就会被重复验证一次。戈德伯格采用单一单词形式的特质形式词研究“大五”模型,他进行了最系统和最彻底的研究。戈德伯格利用因素分析得出的维度与诺曼研究出的因素极为相似。根据他的观点,“大五”模型的五个因素被称为: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神经质(emotionality或neuroticism)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或intellect)。

这五种人格特质的具体表现(附表为大五人格子维度的划分):

(1)外向性:外向者最大的希望就是获得他人的关注,关注越多越能使他们兴奋,外向者也更容易在生活中获得快乐。外向者发挥着带动氛围的作用,甚至可以起到改变环境的作用,大多数的外向者是天生的领导者,他们精力充沛,渴望成为人群的中心,时常运用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赢得他人的侧目。而内向者更像是局外人,受自身性格限制,呆在安静的环境使他们更有安全感,在人多的场合通常很害羞,难以愉快地融入热闹的人群中。

(2)宜人性:宜人性高者喜欢用协商、谈判等手段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而低随和者在面对冲突时,倾向于显示自己的能力和高于他人的权力使他人屈服。宜人者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巧妙地规避冲突,他们把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作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总体上讲,宜人性的个体与他人相处其乐融融、非常受欢迎,能够将他们受欢迎的特质发展成为优势并用于工作中。宜人性低的个体不善于处理问题,容易使人误会,无法顺利地从冲突中抽身而出。

(3)责任感:负有责任感的个体是勤勉的、走在前面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尽责者通常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事之前一定会考虑周全,为达成目标制定计划。由于他们的自律、守时和努力向上,责任感高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比如令人满意的工作,担任重要的职位,保持稳定的人际交往关系等等。非常谨慎的人虽然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聊,但他们做事情一丝不苟、有条不紊。

(4)神经质:焦燥的、易怒的、非理性的、紧张的、喜怒无常是这种人格特质的代名词。神经质高的人难以承受周围的压力,相较普通人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强烈,更容易体验到冲动、焦虑等一系列负面情绪,而且高神经质者很难控制住这种情绪,缺少对自我情绪的有效管理及相对应的反应措施。日常生活中,一旦高神经质者的负面情绪被激起,想要他们恢复平静很难。相反地,低神经质者是平静的、镇定的,能够冷静地面对环境的变化和突如其来的压力,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自我调节,这类人也更接近成功。

(5)开放性:这种气质总是喜欢新的食物,对新奇刺激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开放性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个体信息加工的差异。高开放性者无法忽略体验过的刺激,而低开放者视野狭隘,很可能忽视竞争性的刺激。开放性的人具有开创性,幻想创造一个更有趣的世界,对艺术和美有浓厚的兴趣,能体会到更深的情绪状态,喜欢新奇和多样性的事物,他们非常有求知欲,善于分析,喜欢向权威挑战。负面表现为传统保守,循规蹈矩,追求实际,更倾向于现实思考。

大五人格子维度的划分如表1所示

四、人格特质对高科技企业管理启示

如果你是一个更具创造性的人,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显得有创意,那些没有这种特质的人是不太可能变得有创意的。然而创造性是不稳定的,它是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的策略。

有一些人格性向会让一个人比其他人更具有创造性,但是这些性向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它们不是像IQ或外向性那样稳定的能力或人格特质。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像任何人一样具有创造性。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的秘诀不是人格特质,而是:第一,熟练掌握领域知识;第二,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努力工作);第三,了解如何选择好的想法;第四,了解如何将想法进行有效组合并进行整合。

作为高科技企业,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那么企业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根据本研究的成果给出以下管理实践启示:

第一,招聘时关注应聘者的人格特质。责任感和开放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是最强的,其次是外向性,影响最弱的是神经质和宜人性,且两者的影响是无差异的。所以在招聘员工时应偏向于拥有责任感、开放性和外向性人格特质的员工,尽量回避神人格特质中更多表现出神经质和宜人性的员工。

第二,使用团队来增加创造力。将头脑风暴广泛运用于团队协作中,?^脑风暴在同质性团体中有着很高的团队凝聚于积极情绪,而积极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向性人格特质能使团队知觉到更高水平的创造性,团队中不同人格特质的成员在解决问题时会产生思想的火花,而这种火花一旦被团队其他成员认可就很可能创造出新的产品。

第三,采用灵活的管理机制,依据员工的人格特质类型来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做到高效管理。例如,高开放性的员工可以给其设置弹性工作制,提供不受拘束的工作空间,管理这类员工不要过于死板,用公司的条条框框来压制他们的创造力;高神经质的员工则要照顾到他们的情绪问题,以鼓励为主,尽量对他们的责罚,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在人员配置时也应当考虑员工的人格特质,使其在岗位上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例如外向性的员工就应该去产品研发部、市场开发部等对创新能力要求高的部门,而宜人性的员工就可以去人事部、行政部等需要与人交流的部门。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第2篇

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可以从人们对林业科技创新的认识、林业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以及林业科技创新的产业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

1、我国对林业科技创新的认识现状

人的认识水平决定人的行为模式,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人们对科技的认识不足,最终导致林业科技发展水平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林业普遍被视为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传统的观点认为林业就是“挖坑栽树”而已,没有什么技术可言,认为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种观念的作用和影响下,我国林业科技投入、林业研究开发及应用水平都很低,并最终导致了我国林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差的问题出现。

2、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现状

从我国的林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实际来看,我国林业科技资源配置一直都是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这决定了林业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在林业研发投入中,我国政府投入比重高达70-80%,企业投入的不足,使得我国林业科技研发投入资金约束的问题更为突出。

从科技研发经费分配结构来看,发达国家的研发经费主要分配给企业,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分配给政府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企业没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支持,研发活动也会受到资金约束,从而企业科技创新也会因此而受阻。

从科技经费使用结构来看,发达国家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基础研究明显偏低,这将不利于创新的形成,从而会影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核心部分优势的形成。

3、我国林业科技创新产出的现状

由于我国林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林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尤其是林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产出效率的低下。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的水平,而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又远远低于农业,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仅只有34%。同时林业技术储备不足,优秀林业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奇缺,直接影响了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及转化。

二、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对策

为了有效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既是一个林地少、林业资源有限的国家,也是一个林木、林地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的国家,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人类对林产品需求的角度出发,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是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对林业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林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整体科技素质不高,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也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林业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科技的贡献率。

2、优化林业科技资源配置

林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影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制约林业科技创新效率提高的根本性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以公益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地,加大林业科技总体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林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技投入力度,实现林业科技创新资金在政府、企业和高校等研发主体和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等三大研发活动中的合理配置。

3、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

林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根本在于林业创新体制和机制。企业技术创新分为主动创新和被动创新,从我国林业企业管理体制来看,我国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大多是以被动创新为主,目前尚未建立企业主动创新的机制,其根本问题在于体制约束。除了体制约束之外,林业科技创新还有相应的机制与之匹配:首先是动力机制,其核心在于调动企业从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的转化,这主要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和需求,同时企业所有制形式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人才紧缺,我国林业发展的的关键是建立激励和分配机制,必须在区域社会环境、创新环境、利益分配和激励等方面制定倾料政策,为林业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留住人才,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后续教育和培训。

4、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力度

科技推广体系是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子体系,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借助于科技推广这一中介,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以提高林业科技的应用水平,增加林业科技创新的效益。

总之,从整体情况来看,高新技术在我国林业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不断加强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林业科技创新的效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清, 黄金凤。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 中国软科学 , 2004,(03)

[2] 王晓军.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02)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

1.科技创新活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科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经济总量逐渐超越一些西方先进国家,并最终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开采。而以美国、日本等为主的西方先进国家,其经济发展主要来自科技创新。举例来说,我国生产一个鼠标仅赚5美分,而专利所有者不投入实际生产成本却能获得剩余的7美分。因此,我国将科技创新列为头等大事是十分必要的。我国需要的是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这一点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够做到。只有搞好科技创新才能使我们摆脱“中国制造”,真正做到“中国创造”。

2.科技创新活动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今,尽管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尚未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青少年缺少科技实践的机会。我国的青少年只有进入大学,或者是一些试验单位、科研单位才能够接触到科技创新活动,但我们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唯有发展科技创新活动才能使青少年具有创新意识,才能承担科技创新的重担,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二、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1.善于学习,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牛顿曾经说过“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我看到的比别人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只有掌握了基础的科技知识,才能根据现有的知识原理不断进行整理和组合,创造出全新的技术和产品。因此青少年在进行科技创新时要熟练掌握现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科技创新。了解科技的实时动态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我们明确目标的一个过程,可以使我们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那么,如何获取科技的最新动态呢?首先,我们可以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关于科技的书籍。其次,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获取科技知识。这些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实时的科技动态,再加上青少年的想象力,必定可以激发创新的火花。

2.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创新的源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扫机器人,在进行创新时可以以这种机器人为模板,深入研究其工作原理,并运用联想的方式分析这种工作原理是否能应用到其他方面,从应用的角度进行创新,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发现它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对其稍加改动,使其使用更加方便、称心,这就是简单的创新。

3.要培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纠正的,因此,需要我们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每一次跌倒都会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垫脚石,因此,青少年在进行科技创新时要正视失败,认真从每次失败中吸取经验。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只要善于分析各种科技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科技创新。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第4篇

目前,我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科技创新将日益显示出其活力,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显著,对于提高我省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有其深远的意义,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建筑业的创新能与其它“信息、机械、电子”等行业相比,其创新能力远低于它们,最明显不过的如“手机”,其升级换代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笨重的“大哥大”,“二哥大”等模拟机,向GSM、CDMA数字手机发展,目前已升级换代到集语言通信与多媒体相结合的3G手机,苹果第4代产品智能化手机也在推出。短短的数年,完成了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而我们的建筑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进展缓慢,科技创新的能力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存在相对滞后的状况。我们必需认真加以思考,有必要思想更加解放,观念转变的步伐迈得更大步些,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业发展更加繁荣。本文试图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在建筑业企业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1、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大中型建筑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不足2%,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为5-10%。一些小型企业研发经费甚至没有,这与低价中标及企业领导重视不够有密切关系。

2、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员短缺

建筑业企业里面,大量的是一线生产员工,占95%以上,有工程师、高级职称的人员不足3%,大量的都是技术水平不高的亦工亦农的农民工。项目的实施依靠项目部,许多企业项目部处理问题的能力强于企业,许多技术难题,“四新技术”应用等需攻关的难题,企业不能很好地加以指导,将管理的责任推给项目部。项目部往往借助社会力量加以解决。这说明项目部人才短缺,企业高资质管理人员更加短缺,许多企业负责技术的总工室(办),只有总师一人或者二、三人而已,处理工程现场技术问题都来不及,更加没有时间考虑科技创新问题。据我们调查许多一、二级企业,高素质人才仅数人而已,无法成立技术中心。

3、缺少科研场所

在行业普遍微利甚至无利的前提下,忙于为生存而竞争,无暇顾及科技创新活动,许多企业没有考虑科研场所,更没有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4、科技创新趋同现象严重

许多大型建筑企业,点多面广,同一个企业往往有多个项目部从事同一类别的工程建设,在科技创新方面彼此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导致在不同的项目部都进行类似的科技创新工作,使得企业的科技资源在同一水平上面重复投入,停滞不前。项目部相互之间缺乏集成联动的机制,没有形成相互援助,相互依存的网络和集群。

5、科技创新关联意义益不显著

建筑企业的特点是实行项目管理制,为了项目建设而集聚一批人,项目一结束,人马又散开,新项目的开始又得重新招兵买马。由于建筑项目的单一性的特点,前后项目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对科技成影响深度开发和外延开发不足的现象,科技创新级别难以提高。

6、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的影响

许多建筑企业高层领导认为,施工企业按图施工,满足合同要求就行,科研工作应科研机构完成,研发轮不到施工企业,建筑行业没有什么新东西,科技含量不高等,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研究新科题,客观认识上存在不足。

三、对策措施

为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必要采取对策措施:

1、解放思想,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①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激情,系统地对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认识水平与创新技能。

②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解决“安全文明措施费”一样,专项划出科技经费,专款专用。

③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陆续在企业资质,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有关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管理规定,引领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架构

①进一步完善以企业总工为第一责任人的科技创新班子,充分发挥企业总工的优势,带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组织选题,落实组织机构,指导科技科题的研究,定期向公司汇报科技工作进展情况,并有计划地提交科技成果报告。

②将科技创新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当中。

对基层单位来讲,科技创新是软指标,科技进步的关注和投入不足,开展科技活动不广泛,科技成果中推广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改变这一局面,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对科技创新方面加以明确并量化,督促企业重视这一工作,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建筑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①建筑企业认真组织研究科技创新激励方案,使企业、项目部和个人都能够受益。

②加强工法的研究,开展 QC小组等活动,抓好科技创新活动的推进工作,开展多层次颁奖活动,激励相关人员。获奖成果与个人收入、荣誉等方面挂钩,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4、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5、合理选择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有三种模式,一是率先创新,二是合作创新,三是模仿创新。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新模式以模仿创新为主。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为主导的技术升级换代,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学习首创者的思路,掌握其技术要领,并在工艺、功能、结构等方面加以改进和革新,生产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场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创新能力;提高方法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是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

一、好奇心是科技创新的前提

科技创新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开发固然有很多途径,但最根本的动力的还是源自问题,问题本身的提出、解决和拓展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展过程。

有人说一切发明创造都先源于问题的发现,后成于问题的解决,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前提。说到要多问多疑,大家肯定马上会想到大物理学家牛顿,是的,如果不是当初他对苹果落地好奇,多问了一个“问什么”,就没有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苹果是落在我们头上呢?多问多疑说明有了好奇心,才能发现问题,有了疑问就有了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打断了课堂的教学,而抹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堂应当成为开放的课堂,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希望学校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上的研究性课题、动手操作、课外延伸等处着手,对高中学生较感兴趣的课题讨论。我们可从其科学性、实践性、推广性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如果有价值,那就从中选取一个小切入口,来进行研究。在选题时要注意结合当地情况,选题不宜过大,课题的中心要具有一定深度。

二、兴趣是科技创新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驱动力,进而转化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

希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巧妙设计上课导语,多设疑、多激发、多引导。可充分可运用学校实验室资源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装和创新,由验证实验到探究实验,先简单后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不断体验创新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多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展示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等资料,激发思考;教师要从自身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创新、带动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意志力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坚强的意志是获取成功的关键,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技创新、科技发明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在研究不下去,瓶颈阶段的时候,如何克服困难,我们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是很多成功科学工作者必备品质。例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可是也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坎坷和痛苦,发明电灯的过程更是有上万次的失败,才最终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钨丝,一定要认识到,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没有捷径,需要的是坚定不拔的意志精神。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科技创新的保障

高一、高二时间相对宽松,尤其可以利用寒暑假参加科技创新的兴趣小组,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只有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的生产实际,凭借好奇心和直觉,发现生活中、生产中的不够合理的部分,通过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借助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各种发明创造的技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创造出创新的作品

走进自然,学生在感受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翱翔在想象的思维空间里,走出对事物本身的认识,重新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将对自然界万物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开发想象力。

五、活动比赛是科技创新的平台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国家政策上重视科技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政策,加强创新教育,以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比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具大赛》、《手工作品大赛》、《航模大赛》等,青少年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不同视觉,不仅能够了解了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的特点和进步,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了各种思路的优缺点,逐步树立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