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新课改下,教师不能只是一名“教书匠”,不能只是一名“照本宣科”的讲解员,而应是一名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应体现时代要求,肩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责任。可见,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怎样落实新课改理念,上好高中物理课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改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与实施评价等方面做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考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转变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学生围着教师转,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新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情感。因此,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时,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课堂的主人。例如在上《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等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需求,积极做他们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在教授高中物理教材时,我总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认真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反思不足,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1.运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组织全班同学或小组成员,就某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意见,集思广益,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能开阔学生思维。例如在上《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这一问题,讨论前,我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学生翻阅参考材料,让他们积极准备讨论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对他们的不同看法作辩证分析,做出科学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自学法。授人以鱼,只能供一餐所用,授人以渔,则会让人受用终身。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他们“会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素质。例如在上《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充分挖掘潜能,使学生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
三、加强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识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小组合作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交流具有明显优势,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与发展水平不同,对相同的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进行讨论与交流,可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同时,小组交流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以四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特征与学业水平合理分配。例如在上《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定向教学任务,再设计适合小组合作的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接纳,最后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效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物理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他们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用适合的学习方式学习。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我总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允许学生发表见解,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上《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抛体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等课时,我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落实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总之,新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努力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高中物理课。
参考文献:
[1]周新艳,韩叙虹.如何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教学研究.物理教学探讨,2010(08).
反思一 先粗后细,先整体后隔离,提炼科学方法
教师应先了解整个模块的知识结构,思考编者为什么要这样排序?他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阅读每章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挖掘其中渗透里面的科学研究方法,下面以曲线运动为例,谈谈新课标物理教材的思想方法:
(1)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都是从特殊开始的,但又不止于具体的事物。
例: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
新教科书是这样展开的,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沿什么方向?先分析图并仿照过去的思路得出结论:在这两种情形中,加速度的方向是指向圆心的,然后用运动学的方法分析速度矢量的方向,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2)解决问题时强调规范化的方法
在物理学中,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特点,解决起来要遵从不同的程序,也就是说有不同的规范,这也是科学方法的问题,编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例:坐标在描述质点运动时的作用
物理学离不开数学,要用数学描述和解决质点运动的问题,就要用到坐标系,新教科书比过去强调了坐标系和质点的坐标,以使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中物理学习的时候就能自觉地、规范地运用坐标系这个数学工具。
反思二 反思感悟新旧教学观念,适应新理念新要求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主要特点有: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律则通过使用实验探究引入,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甚至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课程标准的目的明确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①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形成对科学的内在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②初步具备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善于表达沟通,具有合作的意识与能力;④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新教材让学生既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的愉悦,又轻松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活动中“行”,模仿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学”,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
(4)教材难度降低,且更贴近生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特别加强了数学和STS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用数学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用数形思想分析图象包含的物理意义;用不等式证明物理量的大小……
物理与计算机教学的整合,让学生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的材料,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新课程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习经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反思三 教师本身尽快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①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②物理课的听课、评课活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同事互相听课、评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③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16
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双边互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初中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和视频功能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物理是一门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因而对物理学科涉及的一些抽象理论很难理解和接受,进而形成一系列教学难点。这些难点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心理,也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要想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巧妙化解这些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在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的解决需要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观察或感受。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不允许教师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亲自体验,若只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头脑中对这些曾经观察或感受到的东西的记忆,那么由于学生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将需要的生活情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制成动画或视频,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在“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一个动画和视频。动画的内容是观察汽车的运动,动画效果是汽车不动,背景缓慢移动。在播放时,学生最先普遍感受到的是汽车在行驶,然后通过与固定点比对,才感受到实际是背景在动。视频内容则是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两列并排的火车哪辆开动了。播放了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以其中一列火车为背景,另一个镜头是以站台为背景,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通过播放动画和视频,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就深刻体会和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轻松自然地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精心设计教案,重视备课环节
要上好一堂课,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备好课是关键。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是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课程标准,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一是要既备教法,备学法,坚持教法服务于学法的原则,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好教案。教案要层次分明,环节紧扣,突出知识重点,明晰中心环节;二是要精心设计课堂训练题目。思考题或讨论题要有一定梯度和富有启发性。要难易适中,有代表性,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课堂训练题目,达到消化知识、掌握要领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善于提“问”,做好学生引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关键。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提“问”。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望,调动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问题设计和提问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反映教学目的要求,体现教学重难点。做到少而精;二是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特点,有一定的梯度、广度和深度。做到题目难易适中;三是设计问题要循序渐进。做好铺垫,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新知识
(三)注重信息反馈。加强教法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适时做好教法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不断表现出不同的表情举止。这些表情举止正是他们内心变化的反映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正确分析这些信息,根据反馈信息随时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课堂提问获得学生接受知识效果的信息。根据教材重难点,教师选择合适的题目,对全班或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提问,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中,解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情况,进而决定讲课进度和讲授方法。二是通过课堂学生分组限时练习,分组发现问题,分组反馈问题,了解学生的疑惑,教师择重点集中讲解。三是通过课外作业检查、批改的方式,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信息,做到个性问题个别辅导,共性问题课上讲评,普遍问题重新讲解。座谈中,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个别学生的偏见和误解,要和蔼地给以解释。教师只有和学生交心,学生才会向你吐真言。不尊重学生意见的教师,不是高明的教师。
(四)运用转换法设计物理实验中的“效果显示器”和解答物理试题
在初中物理的一些实验中,为了准确测量需要使用一些科学仪器是显示设备,把一些要测量的未知信息转换成通过实验仪器显示的数据等信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去探究物理规律。如:(1)当学生知道电路中电流有大有小的时候,怎么样能测量其电流的大小呢?利用电流表显示器把电流的大小转化成指针的偏转大小,从而知道了电路中电流大小;(2)在实验室里要准确知道物体质量的时候,利用天平的平衡时右盘里砝码的质量来显示左盘里物体的质量与之是相等的;(3)当我们要准确知道被测区域温度的时候,利用温度计玻璃泡内液体的膨胀来显示被测的温度。有的章节课后习题很难直接解答的,学生更是不易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如果运用物理科学方法中的“转换法”可使问题变得简单和容易解决。
参考文献
国务院于2012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而体育教学正是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的保证,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当前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教学质量较低
很多学生感觉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12年的学校体育没有学到多少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会的体育项目也寥寥无几,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低效的体育教学质量。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第二,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场地器材的不足直接影响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很多体育项目无法学习。第三,体育教师素质较差,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修养对学生体育运动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我们要重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体育教学各学段脱节
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各自为政,课程目标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的现象明显,各个学段的衔接存在着重复脱节等问题。由于体育教材缺乏统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造成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出现盲目、随意的现象。并且,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体育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个整体,目标体系涵盖比较全面泛化,缺乏实际操作。中考的影响使初中的体育教学评价有一定依据,而小学和高中的体育学习评价多流于形式,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缺乏统一的考核和监管。体育教学学段的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态度,进而影响其终身体育习惯。
1.3 体育文化氛围单薄
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1]。”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课不喜欢体育,体育课堂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缺乏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整个校园缺少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受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忽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情况,这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自然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单薄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2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体育教学设计方面,不仅仅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加强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性、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
2.1 趣味性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和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开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简化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篮球课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们展示NBA篮球赛的氛围以及花样篮球的视频,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将花样篮球的动作与篮球教学动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投入篮球动作的学习,最后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运球、投篮技术。在学生们学会篮球动作技术之后,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搏精神,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加趣味性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愉快气氛中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体育情感和体育精神。
2.2 实用性内容
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既要追求体育教学内容的本体价值,又要选择普及性和大众化且健身娱乐效果很好的项目进行学习,尊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属性和实质。例如:进行瑜伽内容学习,可以提升意识,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瑜伽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营造愉乐活跃的体育教学氛围,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积极地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修炼体育品格,弘扬体育精神,为学生热爱体育并终身参加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体验性内容
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而获得对体育知识技术的感悟和掌握,并运用于现实生活,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等方式对体育知识技术进行观察、体会、推测,完成对新的体育知识技术的探索和了解,实现对学习体育过程的真实体验。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描述青蛙跳河来引入概念,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讨论青蛙是如何跳河的,然后设置具体的体验性教学活动,让他们自己探索跳远青蛙跳河的动作,加深学生对立定跳远的感悟和理解,进而掌握该项技术动作,培养体育情感。?W生学习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获取理想的生活,因此,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要重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促进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提升生活质量。
2.4 新兴时尚内容
新时代新社会衍生出一些新兴的时尚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打破传统项目的局限,以新颖、娱乐的运动方式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譬如:学生们伴随着愉快的音乐节奏欢快地跳健美操和现代舞,以此来缓解学习的压力以及久坐不动带来的疲劳,提高身体活力。轮滑、定向运动、散打、跆拳道等时尚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竞争性,获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支持和喜爱,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增强身体素质。八段锦、瑜伽等,既能健美塑形,又能创设相对自由的空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科学的生活理念和运动方式。体育教学引入新兴时尚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爱好和热情,而且还有利于他们体育习惯和体育精神的培育。
3 体育教学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是学生培养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的前提。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要求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离不开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首先,要求处理好教师施教与学生收获之间的关系,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如网络视频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等,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赋权于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决策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决策权的转移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机,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注重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是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爱岗敬业等品质,要求体育教师不断通过培训、科研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活跃高效的体育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3.2 重视各个学段有效衔接
各个教学学段的脱节,不利于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导致体育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因此要注重小学、初中、高中不同教学段的衔接性。重视和促进中小学各学段有效衔接的主要方式:首先,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安排权威专家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衔接性进行统一规定,重视各学段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为体育教师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将体育考试统一纳入小学、中学等学段的升学考试,规范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考核比例,升学考试的规范性,激发学校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有利于各学段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最后,体育课程标准要包含学段特色及其连续性,体育教材要明确内容和线索,在体育教师培训方面注重整体性和效率,努力平衡体育教育资源,加强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正确处理好各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促使体育教学呈现协调、递进的发展态势,使学生掌握更多体育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式,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情感,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影响。
3.3 注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实现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能够对广大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健身、健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审美意识等。健康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如学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校足球赛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强化了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第二,成立建设各种体育社团和运动兴趣小组,为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第三,开发体育传统项目,加强与社会体育的互动,获取校领导以及社会的支持。学校体育有利于创建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的封闭性,有利于发扬校园文化的创新精神。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手段、技术的进步,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必将由注入式、被动式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向转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学前体育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及原因
笔者采用调查访问法和观察法对河北省廊坊市六所中学的体育课进行了现场观摩。随机抽查了120(男70、女50)名学生,结果是:不喜欢上体育的学生为35人,占29%;上体育不积极的学生为40人,占30%。同时,又对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意识、健身常识、体育参与、兴趣、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很不乐观,多数学生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轻视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不以学生为本,不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等。仅仅把学生当作培养的客体和运动的工具,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强迫学生去练习。其结果造成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体育课效果不好,体育素质下降,甚至造成学生厌烦体育课。
二、充分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以教师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为基本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练习不积极、不主动,课堂气氛沉闷,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课堂效果不好。因此,做为一名现代体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诱导学生认真练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主体作用。
2.明确学习目标,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目标、目的和任务,才能对知识学得积极主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也就愈强。如在篮球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篮球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篮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共事能力,理解、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学生明确目标后,课上练习非常积极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把学习的目标与将来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其主体意识就会越强,学习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学习就越主动。所以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要重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欣赏等。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环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教学环境的好坏、气氛的宽松与紧张,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在体育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的学习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做到依法施教,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养成良好的师风师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身体素质比较差,身体略有残疾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相互问答。使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形成宽松、和谐、积极主动、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动机。教学艺术不在于教师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幽默的语言、漂亮的示范动作、优美的教学场地、环境、动作学习的设施等,都给学生以优美的感受,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一种活动过程。在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下,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尊重理解学生提出的意见和看法,要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创造一种和谐、自然、默契的氛围。如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提前争取学生的意见,或让体育骨干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把学生的意见反馈给教师,以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机会,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完善人格与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7.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摆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辩证统一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体现在启发、引导、点拨、示范、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学生的“学”的活动体现在听、练、讲、问、观察、思考、记忆、模仿等方面,双方活动是贯彻整个教学始终的。因此,在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8.创设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情景。要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就需要创设一个能够激励他们探求知识的情景。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形象描述及场地器材等的模拟设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