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
心理学教授乔治斯格密曾说过:“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珍藏在宝塔层的桂冠,那么健康的心理就是我们握在手中的一柄利剑,只有磨砺好这柄利剑,才能一路披荆斩棘,获取成功的桂冠。”针对这一说法,一线辅导员工作同仁定会深有同感,我们培养学生的标准是拥有健康的心态,独立的人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这些素质的学生才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成长为国家栋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来说,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心理问题爆发时给予帮助和疏导,还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情况,防微杜渐。
一、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变革以及竞争加剧,使得处在人生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认真分析学习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辅导员是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因为与学生接触多,交流面广,是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和寻求帮助时,第一个就会想到的人,因此,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先决条件。
另外,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刚从大学或是研究生毕业的年轻老师,在年龄上与学生相差不大,有着相同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更容易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相处状况大大淡化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更容易将心里话与辅导员沟通,也更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辅导员心理教育工作的途径与做法
1.以身示范,良好的师德影响教育学生
兴校大计,教师为本。兴师大计,以德为先。“辅导员是引导者,是放飞学生梦想的人,当前,在高校开展师德教育的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更显得至关重要。唯有抓好高校辅导员这个关键角色,才能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而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就必须抓好师德建设,做到以学识激励人、以道德教化人、以爱心感染人。
大学是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开朗自信的处事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往往会对学生起到巨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学生会不自觉的将辅导员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辅导员高尚的情操、公正乐观的态度会在工作中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思想、判断和意念。
2.加强理论学习,在心理教育专业方面进一步提升能力
大多数辅导员所学专业都不是心理教育方面,在遇到问题时常会觉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要加强心理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心理咨询疏导能力。
在知识结构层面,辅导员除了要掌握教育学、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外,还应系统的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有条件的话应该接受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理解掌握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调的原因有哪些,分析判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是什么,迅速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另外辅导员还应系统的了解掌握大学生在人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3.随时关注、多种形式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心理失衡的表现很多,诱因也有诸多方面,很多问题的发现并不能光靠表面的观察,而应该深入了解、多方面关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班干部以及学生宿舍成员的交流沟通,并广泛的借助于他们的力量来处理问题,加大心理教育的渗透力量。
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辅导员可以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状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遇到问题时更容易从诱因上、从深层次追寻原因。与家长的多沟通也容易使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强大合力,更加有力的保证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辅导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班级心理健康小组,充分发动班干部、班级心灵使者、宿舍长的作用关注本班、本宿舍同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倾注真爱、用温情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情感是影响学生认知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情感的倾注往往会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当一名学生从辅导员处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期望时,她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动的内心情感体验,并愉快地接受辅导员的教诲,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去实现辅导员的期望。
对学生的感情第一层为良知,再者为关心,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真心与爱了,不管学生富有也罢,贫穷也罢,优秀也好,平凡也好,在辅导员心中的地位都应该是一样的,心中的净土应该是为学生平均分割的。
因此,不管是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是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发现问题后的处理,辅导员都应该倾注更多的关爱与真情,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我们,接受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和真爱。看到学生们发生变化,取得成绩,欣慰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5.利用网络,多方位多角度渗透教育力量
心理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将新方法、新思路融汇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促进班级管理;也为了做到与学生像朋友一样更好地沟通,辅导员可以通过QQ、博客、微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同学们写下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情和问题。辅导员也可以在这里及时地了解同学们更多的思想动态,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进行情感的“零距离接触”,让心灵走得更近。
总之,作为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我们应倾注以百倍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帮助他们敞开心扉,摆脱心理阴影,度过完整、充实的大学生活,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之路。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
一、高校大学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的一位资深心理医师曾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环境及各种关系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他们不曾想象的压力和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的休学、退学人数占总人数中相当高的比例,基本在30%左右。大学生人数增加,独生子女人数增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疾病将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前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方面,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中的2-4倍,明显高于非大学生年青人,且仍有一个上升的趋势[1],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1、和学生联系最密切,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辅导员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位老师,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学生愿意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倾诉,学生更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建议。辅导员会陪伴大学生完成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大学生接近,很容易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辅导员最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快捷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辅导员可以从班级干部、信息员、寝室长等多种途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新生入学生后辅导员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情况,还可以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如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业心理指导老师等,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又可以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心理指导,方便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促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健康走向社会。
3、年龄方面的独特优势
高校辅导员大多数都是刚参加工作、学历层次为硕士的年轻教师,他们求学期间大部分是学生干部,积累了不少与学生相处的经验,当角色转变为教师时,最能理解学生在大学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大学生的困扰,跟学生比较容易沟通,擅长利用网络和学生交流,工作更具亲和力,可使工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采取的措施
1、从学生入学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3]
从新生入学开始,开展心理调查,建立个人心理及健康档案,及时存档,时刻关注大学生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并对其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帮助。新生入学后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调查外,还应关注学生的适应问题,他们可能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而产生失落感。考上大学后,失去求学动力、目标未定,另外少了父母和老师的督促,有些新生可能会放纵自己。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方式,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常使一些大一新生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给后续年级留下“后遗症”。辅导员应帮助他们缩短转变过程、消除不利影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另外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不断变化来更新心理健康档案,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2、关注贫困生
贫困生约占班级人数的30%,特困生约占学生人数的10%,因此关注贫困生应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学费标准逐年趋升,在校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它的一些开支,一年每个大学生花费约一万,完成学业近四万,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学费及消费标准更高,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目前来自农村的大部分学生家里都不止一个学生在校就读,高额的学费让这些家庭不堪负重,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等多种方式助学体系,高校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应该充分肯定,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目前,贫困生一般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贫困生学费得到解决后,还有生活问题,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和由此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外人很难想像的。他们的学习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为拿奖学金,为此,他们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出现了障碍。贫困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
辅导员和学生关系最密切,针对贫困生这个“弱势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应多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教育他们正视自己的家庭出身,使同学明白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可以用双手改变家庭现状回报父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受资助的同学,教育他们要有感恩之心,有能力时回报社会。
3、关心残疾学生
残疾学生由于自身先天或后天的缺陷,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一方面,由于身体残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容易遭受挫折,外界刺激敏感,若受到取笑和不合宜的怜悯,很容易产生无助、无用、自卑等心理,他们渴望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又缺乏主动接近别人的勇气,甚至回避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轻生。尤其是当残疾者在坐、立、行走、穿衣、等方面困难较大,更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身体残疾的学生一般性格都比较孤僻、内向、封闭、自卑等,容易心理失衡,与同学处不好关系,辅导员应关注他们的进步,发动班级学生多组织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相互尊重的意识,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建立一种融洽的同学关系。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提高其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其陷入自我封闭的圈子。以榜样的奋斗历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与困难抗争,最终取得成功。
4、关注家庭发生突发事件的学生
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有个别学生家庭会发生突发事件,如父母一方自然死亡、意外事故或学生之间比较亲密的人去世,都会给他们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会造成不良影响。辅导员应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尽快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另外,由于社会发展,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受到了很大冲击,离婚率逐年增高,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面临着教养失衡问题,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孩子心理出现异常,这些孩子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里,他们的身心健康受不同程度的家庭环境影响。辅导员应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态,帮助他们适应单亲家庭的事实,平衡他们的心理,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们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点,辅导员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给这些学生关爱,尽量减少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的创伤,消除心理异常。对他们做的对的地方给予肯定和鼓励,不对的地方给予指正,克服敏感心理。只要科学的引导,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样可以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5、关注沉迷网络学生
随着时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天下事,工作之余可以上网娱乐、网上购物等,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有很大的复杂性和诱惑力,网络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广大的学生,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导致成绩急剧下降,多门课亮“红灯”,甚至退学,很多学生玩后感到极度空虚,充满负罪感,长时间如此会形成抑郁症,严重的甚至造成悲剧。沉迷网络的原因有多种,青年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部分人被肯定,网络是一个多元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里能够提供他们所想要的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在逃避现实,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辅导员应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网络,对于沉迷网络的学生,及时说服、教育,关注其到课率,跟进追踪直至正常。
6、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大学生心理问题跟社会、家庭、环境、个人因素等等有关。一般都和家庭有很大关系,如单亲家庭等。辅导员应取得家庭对学生心理支持,家长比较了解学生,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他们比较清楚,这样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做学生工作就容易的多。另外有些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外面上学,和家长沟通较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加强和学生家长沟通,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的症状后,可以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7、充分依靠班委,及时处理学生问题
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班级学生干部,建立一支能力强的班委。班级干部,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他们分布在班级里各个宿舍,生活在同学们之中,对同学们的情况最了解。辅导员可以通过班干部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为贫困生认定作为参考依据。和谐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出现心理异常的同学及突发事件,班委能及时向辅导员报告,得到快速解决,使问题最小化。应对好突发事件,辅导员除了要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开阔的胸襟等人格品质以外,在个人能力要求上还需要具备统揽全局力、快速反应力、良好的心理稳定力、敏锐判断力、科学决策力、果敢执行力和善后处理力[4]。
8、多种渠道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最深,学生一旦有了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中,辅导员应多走访学生宿舍、教室、课堂。在日常的生活和管理中培养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面对各种心理问题,辅导员尽对症下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尽可能的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倾诉,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有的学生有些心理问题感觉面对老师难以启齿,这就要求辅导员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辅导员可以用手机、邮箱、QQ聊天或飞信等平台与学生交流。
四、结语
辅导员不仅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部分学生思想问题发生的规律性阶段,如:大一时会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和跟同学相处不融洽的问题;大二容易出现学习与工作、情感与恋爱问题;到大三大四时就会出现就业问题。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储备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5],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于健.大学生自杀成因探析[J].《理论界》,2012年06期:13-16.
[2]王慧琳.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J].心理健康教育,2009 年 06 月169 期:51-54.
[3]刘宁.徐其涛.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9期:76-79.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游戏辅导;方法及策略
积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小学生不愿或很少参与活动的互动和讨论,所以,如何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游戏辅导能为学生带来诸多趣味性,也能活跃课堂氛围,调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并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育、训练、治疗或者干预发展的目的。但是,游戏辅导方法具体应当怎样适当地使用呢?在下文中,笔者将具体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辅导方法及策略进行论述。
一、游戏材料的选择
首先,可以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辅导方面的书籍和电视视频中获得游戏材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相关材料。其次,教师查找到相关游戏材料后,需要适当地将其进行筛选、修改,增强游戏内容的趣味性和操作性,设计出适应自己班上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游戏环节,以更好地达到游戏辅导的预期目标。一言以蔽之,游戏材料选择的主要流程是:“查找筛选修改设计整合”。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辅导方法及具体策略
1.课前准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辅导,需要事先选择好游戏材料,并设计好教学内容、写好教案。在这之后还要做好具体的课前准备工作,好的课前准备能够保证游戏辅导的预期效果顺利达成。课前准备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充分预设游戏辅导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或者紧急情况。小学生思维活跃,有时不符合成年人的正常逻辑,所以,教师也要灵活教学、因时制宜。并且,教师还要准备好课堂游戏辅导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具,比如,纸、笔和剪刀等具体器物或者多媒体图片、音频等。如果第二天的课堂需要用到小学生自带的道具,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当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以防粗心的学生没有带道具。只有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诚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道具。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戏辅导的具体策略
(1)心理游戏。将游戏辅导应用于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来说就是,游戏能突出促进团体之中人际的交互作用,协调孩子与他人的交际关系,使他们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体验、观察模仿和学习,从而不断地认识、发现自我。教师可以查找有关心理游戏活动的书籍,抑或是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应用心理游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个性心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2)亲子游戏。顾名思义,亲子游戏的主角是孩子和家长,是在具有专业知识的游戏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家长协助自己具有行为问题或情绪问题的孩子。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学校与家庭的相互合作逐渐变成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达到亲子游戏的目标,首先学校的游戏辅导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们掌握亲自游戏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如何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其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亲子游戏进行心理教育,能增进孩子与其家长的亲密关系,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也能体验生活,学会如何独立思考与有效地处理问题。(3)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一种借助玩具或者沙子进行的心理游戏。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教师会全程陪伴,学生会处于一个受保护以及自由的空间内,借助于塑料沙盘内放置的沙子以及内部设置的缩微模具,按照个体的本身状态创建出与之对应的外部世界。当沙子从指缝间滑落,游戏者内心易于出现异动。沙子凭借其可塑性以及流动性,能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从而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地接受教育。
总而言之,通过尝试研究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能满足大多数小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励小学生主动接受游戏中所提供的学习过程和经验。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和教材、教学用具的不足限制了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和教育者为了小学生能够愉悦地学习、身心健康地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然而一些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很多高校仅仅依靠一些心理辅导课程来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对于心理援助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上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际交往过程中,这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完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有效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采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能够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开展相应的心理互助活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同时学生还能够提升自身的自助能力,从而形成了他助、互助以及自助的模式。
2.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是对传统心理辅导模式的完善首先,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涉及的对象比较广泛,在应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过程中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因此必须具有足够数量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同时这些辅导员还需要具有较广的接触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其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心理辅导模式能够起到预防和干预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能够及时地察觉到学生的心理变动情况,切身地体验到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难,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再次,朋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具有比较强的可行性,相比于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模式,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并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就能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场地和时间的要求比较低,学生也能够以一种放松的心理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朋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生活经历和当事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两者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这是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主要优点,在辅导开始阶段朋辈辅导员就能够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学生对于朋辈辅导员的建议也比较认可,这样能够有效地达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目标。从以上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优点可以看出,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朋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为核心展开。
1.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心理健康的具体含义为基础进行扩展,心理健康既包含心理健康,也包含身体健康和环境健康,只有在保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环境健康。因此对于心理健康的含义可以进行如下定义:心理健康指的是包含身体、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健康。从上面心理健康的定义可以看出,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多方面的健康,国外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都包含很多部分,只有通过这些部门的相互合作才能够有效地对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应用这种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能够及时的察觉到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使心理健康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增强各个高校之间的联系以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由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和身体以及环境健康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要不断地扩展心理健康的工作范围,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多样性以及工作服务内容的完整性,在应用朋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各个心理辅导机构之间的联系,在各个高校之间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充分地利用各个高校的优质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
3.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增强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性。首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朋辈心理辅导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可以在学生群体中举办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来进行心理辅导,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目前,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目前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治疗性咨询为辅。
1.成长性团体辅导
成长性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导形式。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会遇到该阶段可能面临的困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转折期,他们会遇到的很多常见的发展性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健康的方式克服或解决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大学生就能获得心智的成长。基于这样的理念,发展性团体辅导的重点是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1)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适应和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适应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会延伸到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为此,每一名大学生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适应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有明显助益,促进了大学生促进了人际交往行为,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张文海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中发现,参与团体辅导组在自尊、羞怯、自信和社交与感情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
(2)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方向的过程。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出较多的盲目性。研究表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性格特点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以及自身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就业竞争能力,团体辅导模式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压力和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大学生面临各种新的理念的冲击。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进校的同时也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很多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家境不好的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空前大。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别丰富,面对压力,在情绪上和行为上易产生过激反应,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伤害。因此,大学生急需要在情绪方面的引导和压力的管理,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团体辅导活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作用,能够较为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改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抗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恋爱问题中的应用。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但较多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因缺乏恋爱心理辅导与性教育,不少大学生存有恋爱情感的困惑和性心理困扰。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性暴力、自伤、自杀等),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重视大学生性与恋爱观的健康教育与辅导已刻不容缓。杨婉秋等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表明辅导增强了大学生应对感情事件的信心、促进了对"爱"的理性思考,降低了恋爱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人际与健康的压力,提高了自尊水平。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性与恋爱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也具有显著的影响。(5)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学习问题中的应用。在我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自己把握的时间大量增加,而对专业的选择在进大学之初考虑并不成熟,和现实往往有较大差异。为此,大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较多的困难与不适应,甚至出现学业的倦怠。研究表明,团体辅导的实验教学确实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方面卓有成效,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并能极大地促进其自主学习。
2.治疗性团体辅导
治疗性团体注重成员经验的深层解析、人格的重塑与行为的重建,这类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不多,但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高校内仍然需要启动治疗性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抑郁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抑郁引发的自杀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重大损失。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改善抑郁状况。
(2)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在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对互联网的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正常生活及学业的完成,有的甚至导致人格扭曲。网络依赖使得大学生变得孤僻,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在学业及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障碍等问题。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能增强积极人格特征,削弱消极人格特征,以及减轻自觉症状等,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较多仍然是用于科学研究,并未普遍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究其原因:其一,专业师资缺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能够开展团体辅导,特别是治疗性团体辅导的老师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加大、加快对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迫在眉睫。其二,认识误区。较多的大学生仍不能科学、正确地看待心理辅导,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团体活动时害怕被同学嘲笑和攻击,因此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有的同学在团体中涉及有关自己隐私的时候更是畏首畏尾,因此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