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武术基本棍法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现代;武术学习;程序;规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4-0086-03
Abstract:By analyzing documents and interviewing with expert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basic program and regular pattern of the martial arts. The research considered that, modern practice of martial arts 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ractice program. Nevertheless, modern teaching of martial arts could not grasp its real value, or th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systemless. Only standing on this layer, the paper has made a thorough stud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martial arts teaching.
Key words: tradition; modern; martial arts study; program; regular pattern; teaching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组织或自发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中选择武术作为锻炼内容的人数有增无减。据统计:目前习武人口多达6500万,占我国体育人口的一半,武术馆超过12000所,常年坚持习武的学员近千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运动。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习武群体,除了加强系统的管理、严格的教学和训练外,更重要的是遵循一条合理的、正确的、适合习武对象实际的学习程序和规律,为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 传统习武的基本程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尚武之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固定的习武程序。在武术流派尚未形成的各个朝代,基本采用拳勇与力量并重,器械操练在后的程序。如秦时强调“习手足,便器械”。“习手足”本意有两个:一是活动手脚,即为基本功,二是演练徒手套子。同时提倡“勇力过人”。《三国志・蜀志・刘封传》中有:“(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说法。实际这与后来拳谚中所说的“练拳先站桩,大鼎添力量”、“练武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是一脉相承的,同前面相比更加条理化,这些也表明基本功的重要性及与练武的相互关系。明代以后,随着门派的分立,习武程序更加明确,何良臣在《阵记・技用》中率先提出:“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分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捷要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即“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勾嫌、挨牌之类,莫不先有拳法活动身手”。强调练拳的基础作用。也正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和要求,训练出了强大的戚家军,在历次的战斗中无往而不胜。
清初著名的理学家颜元在游学河南时,特意拜访了名震南北的大侠李子青,在晚宴上李向颜说明了习武程序,即“先生如果想学刀法,那就要先学会拳法,拳乃十八般武艺的根基。”少林武僧们同样推崇“拳为诸艺之源”的道理,少林寺历代宗师认为拳术是一切武艺之源,如果拳术练得好,手足身眼步法协调,套路结构严谨,练久则手足灵敏,真气充盈,呼吸自如,暴发力强,劲力实足。在此基础上向技击过渡,少林寺为提高弟子们的实战功夫,往往从十套拳、百套拳中集中选出数百或上千精华招势,编成打擂套路,授给弟子,专门训练和提高其实战技术,所以,少林打擂术的真正功夫大都来源于拳术。若想成为高手,必须练好基本功――拳术。概括地讲就是“功源于拳,势出于招”。通常练习实战技术是由两人攻防转换,或师傅亲自喂招来逐渐达到“真可搏打”的水平,拳谱云:“要想散打会,还得二人喂。从拜师入门到师满出徒,整个过程大约需五、六年时间;倘若学得功夫上乘,恐怕至少得十年时间”;因此,有人称“功夫者,工夫也”。提到“功夫,太极拳名家陈鑫将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软手、散打、好手、妙手”。
从诸家之说可以看出,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而有序的学习系统。现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遵循渐进规律
拳谱云:“舍本逐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 吴殳在《手臂录》强调:“……且传一法,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半载的学不多”。可见前人对循序渐进的重视。
1.2 强调基本功法
习武通常有“下死功夫于根本者二年”, 将基本功学习贯穿习武的全过程,而且要持之以恒,做到“要想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讲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
1.3 注重套路练习
“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传统上把练套路称为“盘功架”, 讲的是“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通过套路练习,使习武者身法活便 ,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同时也求得内外双修,形神兼备的有效途径。
4 一切为了实战
传统的习武目标十分明确:练为了战, 使“打练”有机地加以结合,这是战争与实用的需要。《吴越春秋》提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古代与近代的武术家都有“打练”并用的风格和特点。
但是传统的习武程序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诸如入门先站桩三年;太极十年不出门;练功必须面南背北;午夜练功最有效等,这种作法和说法都缺乏科学性。
2 现代习武的基本规律
武术发展到今天,各门派仍保留着优秀的、传统的、实用的练功方法和程序,说明从古延续下来的习武程序是有其传承的价值和特点,但毕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科学的,现代的东西必将渗透到传统的习武全过程,使传统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并富于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的介绍,传授的内容和程序为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攻防技术和博斗项目。这是现代共识的习武规律,与传统习武程序相比更加明确具体,但仍未脱离“传统”的框架,前者是后者的母胎。
在打练分途的80年代,武术界分别总结出了套路与散打学习阶段的划分。
2.1 学习套路的阶段与任务
第一阶段:基础学习阶段,进行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和基础套路的学习。此时一般以长拳为基础,要求学会动作,明确动作规格,掌握学习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第二阶段: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刀枪剑棍等器械套路,掌握其动作方法,技法,特点等规律。
第三阶段:学习不同风格的传统拳术和器械套路,同时还要学会有代表性的对练套路以及散打技术。理论传授同步跟进,以扩大知识面和指导技术的提高。
第四阶段: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技术特点,发挥所长,选择项目进行训练提高。
2.2 学习散打的阶段与任务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阶段。学习散打的基本动作(步法、拳法、身法、腿法、摔法、跌法等),掌握动作的要领,提高单个动作的实效性,借助辅助器械提高击打和承受能力,了解一般的战术原则,明确要害部位的基本防护,为组合技术学习准备条件,培养意志品质。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要全面地学习组合技术,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掌握单招组合的规律。了解训练、距离、着力点的特点。提高组合进攻、防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动作的规格,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战术意识。练习方法采用集体与个别、单人与有条件的交叉进行。
第三阶段:在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确立每人的发展方向,形成不同的特长,具备1~2种独特的招法。独特招法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它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实战对象要多种,研究意外现象的补救措施,鼓励练习者大胆实施预定的策略,使每次实践都紧紧地为独特招法的形成服务。
两种阶段的划分,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①分阶段学习,能使习武者有顺序地、渐进地、连贯地、系统掌握基本技术和知识;
②阶段划分明确,任务规定具体,各阶段联系密切;
③重视技术与理论的同步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
④在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人特点进行学习和训练。
整体看,现代习武规律更加明确细致,层次分明,任务具体,利于操作,科学性明显增强。
3现代武术教学中与习武规律相悖的现象
3.1 关于武术中的学法问题
实践证明,许多周期性变化的体育项目,一旦掌握了就可以终身受益,而武术学习则不然,这是由“三多”(动作多、方向变化多、每一个动作包括的因素多)所决定的,因此拳谚有“一日不练十日空”,“学拳三年,丢拳三天”。的说法。通过我们的观察,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较好的,毕业后并不一定能胜任武术教学工作。原因就是忽视学法的教学,一旦忘却了套路就难以恢复,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其基础套路外,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图和画图的方法,及套路间的变化规律。这些为离校后的自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教学的薄弱环节。
3.2 关于套路和散打的加试问题
各体院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武术系以来,至今为止已培养学生近万人。据统计,就套路和散打两项而言,学生从小就习武的和半路出家的以及应试的各占1/3。前者有半数是先学套路,后学散打的,基本符合现代习武规律,其技术间出现了正诱导现象;中者完全是套路与散打的分离学习,基本违背了现代习武规律,其技术较为单一,两项兼顾较差,后者就是为了应试,严重违背了现代习武规律,学习的“后劲”明显不足。
3.3 关于套路间的相互联系问题
武术素有:先拳后棍再刀枪的说法。习武也多沿用这种传统的程序,但是这种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实证研究较少,最近有人研究发现:刀术与棍术(0.8206),剑术与棍术(0.7993)、刀术与枪术(0.7862)之间相关非常显著,也就是说刀、枪、剑、棍四项先学任何一项技术都符合现代习武规律,。目前高级中学已将男子刀术和女子剑术列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教材,棍术却被放弃了。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是不够的,以致影响到教学和训练工作。
3.4 关于同一技术的教学问题
对于武术专业学生来讲,在全面提高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个人特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实的教学和训练完全是“一刀切”,“齐步走”,无论是武英级,还是无等级的学生在套路方面一律以学习竞赛项目为主;散打方面一律是踢打摔技术,使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受到压制,效果不甚理想。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对于关节灵活、柔韧性好的学生侧重于通背拳和象形拳及腿法的学习,而对于暴发力好的学生可选择南拳,八极拳,戳脚,翻子及打法的学习,对于速度快的学生最好演练刀棍及摔法等。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对“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解和贯彻。
3.5 关于术科评定问题
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是通过考核加以确认的,目前我们在技评时存在较大问题。一是在武术专修学生的评定中一直采用绝对的评分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训练水平、个体差异、等级差异等,常常将一名武英级或一级运动员与无级别的学生用同一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这显然是违背教学原则的,以致出现一些隐形的消极现象。如起点高的学生不用多练就可以顺利达到标准,自然形成一个高枕无忧型的小群体,而起点低的学生无论怎样努力也很难达到高标准,自然形成一个努力无望型的小群体。久而久之,两种群体都会向事物的相反方向转化,即放松学业与随波逐流。由于采取的是一种绝对技评方法,学生间缺乏可比性、竞争性和激励性,使一部分学生的技术水平下滑,甚至毕业成绩不如入学成绩,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是在普修学生的评定中一直采用“竞技武术”的规则和方法,这显然也是脱离实际的。学生普遍反映:评定标准和方法不明确、自我演练效果与标准不易对号、自学进程难以把握、考试气氛过于压抑。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普修评定中适当降低标准,采用在音乐伴奏下的3~4人小组合演练与师生共同评定的方法。专修评定应采用学分制和相对的评分方法,按入学后的等级分为基础组、巩固组和提高组,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实施浮动管理。
3.6 关于武术教学大纲的修订问题
从武术内容看,建国以后至今,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武术内容做了多次的修订,这里列举四个主要时期的变化情况(表1)。
从表中看,小学阶段以基本功、武术操、动作组合、简短套路为主;初中阶段以拳术为主;高中阶段增加对抗内容和器械套路,而且男女内容有别。从整体看,不同年级教材或多或少都有其弹性和选择性。另外,1990年和2000年修订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在1978年以前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其内容为:武术基础知识、基本功、基本动青年拳攻防对练或初级长拳(男);初级剑术或简化太极剑(女);简化太极拳或太极剑六段选(医学院使用)。90年代以后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使高校的武术内容增加了选择性和自主性。
从上述情况看武术教学内容已经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从表1来看作为武术中较为实用的搏击(散打、短兵等)内容几乎没有体现。近年来,学校武术的教学始终受着国外武技的冲击(如跆拳道、空手道等)。直接造成学生选择武术学习的兴趣下降,根据笔者对北京市10所普通高校中的500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武术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学生认为通常的武术课通指套路,套路动作复杂,实用性不强是主要原因;②散打虽较为实用但普及不广泛,其影响力不如跆拳道等武技;③武术段位制所实行多年但在学校中并没有较好的实施;④武术(散打、套路)缺乏统一的服装来包装。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教武者对武术教学大纲的理解和对现代习武规律的把握是分不开的,鉴于上述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的修订,摒弃教武过程中与习武规律相悖的现象将是今后武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4 结束语
现代习武规律是对传统习武程序的继承与发展,二者都具有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外向内,由刚而柔,依次渐进的特点,以拳术为基础,展开其他器械及对抗项目的学习。传统的与现代的相比,前者是一种框架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属于递近结构,任务具体,层次分明,我们应当遵循现代习武规律,并以此来判断习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德虔. 少林打擂秘诀[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武术 学校体育 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价值,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开展武术运动,既能锻练学生身体,强健体魄,又能通过武术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然而,多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武术教学所占的比例很小,武术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几乎没有市场。
二、武术在学校体育中面临的挑战
1.学校传统观念的偏差。很多人说到武术,首先就想到了打斗,不由自主对它有一种野蛮的印象。如果在学校里普及开展武术运动,整天拳打脚踢,刀枪剑棍,那学校不是要乱套了?调皮的学生是不是更难以约束,校园的安全隐患是不是更多了?这既是学校管理层普遍会担忧的事情,也是武术项目不能再学校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师资的不足。在武汉各体育院校作的调查显示,体育系学生选修武术专项的学生只占约8%。体育老师的专项,绝大多数集中在田径和球类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上,因为这是长期以来在中学最普及的项目。很多老师在武术这个项目上不够“精”,常常是只会简单的五步拳、长拳、太极拳等套路,而且基本功也不到位,动作缺少武术的精、气、神蕴味,导致示范动作不能吸引学生,调动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欲望。
3.师生对武术的认识有偏差。
首先是一部分老师的认识有偏差。有些老师误解了快乐体育的精神,甚至抱着体育课就是游戏课的思想,认为练习武术又累又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就干脆把武术丢在了一边。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我们的体育课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一门特长,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其实武术也有各种形式,只要我们精心组织安排,也可以发现它的乐趣。而且学生一旦对武术产生了兴趣,武术很可能就成了他们终身锻炼的手段。
其次是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有偏差。很多人谈到武术就会拿武术与跆拳道、拳击等比较,看谁更厉害一些,哪个厉害就学哪个。我们学习武术,首先要从武德修养开始。习武者要摒弃打斗的思想,先是强身健体,再是防身自卫,更高的层次才是同情弱者、维护正义。
三、课程改革给武术运动带来的机遇
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实行了选项教学。学校根据师资状况,结合学生兴趣,场地设施等情况,开设若干专项模块,学生根据兴趣选项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欲望,同时也给武术运动在中学的开展带来了机遇。
1.武术自身的魅力。首先,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国人素有习武强身的传统,而且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刀、枪、剑、棍……作为国术,可谓博大精深。所以自古我泱泱中华就不乏习武之人。其次,武术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习武者首先十分重视武德修养,讲究以德服人。通过武术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武术教学受客观条件限制少,便于组织和开展。一是不受场地限制。武术课教学几乎不受场地限制,不象球类项目需要专门的场地,在室内室外、跑道上、树荫下都可以进行武术课教学。特别是在现今很多学校场地紧张的情况下,可优先开设武术这类运动项目的选项课。二是受天气影响小,象篮球课,如果雨后场地湿滑就不好开展,又比如羽毛球,若没有室内场馆的话,有风的天气就很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没办法进行,但是武术课基本上不受天气的影响。三是经济实惠,耗费小。开展武术教学对器材要求简单,如果是拳术类(长拳、太极拳等),几乎不需要器材,即便是器械练习,因为武术器材不易损坏,也是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而像羽毛球等项目耗材就很快,有的学校虽然有条件开课,学生也很喜欢,但因为开支太大而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3.武术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在社会上,武术运动正在逐步走向繁荣。国人自古就有习武强身的传统,如今习武健身更是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了武术联赛。国际上“中泰争霸赛”等赛事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追捧,中国武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和喜爱。比如习武出身的动作巨星李连杰、甑子丹等在影视界大红大紫,深受青少年喜爱。特别是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更是席卷了全球。所以,中华武术有着广阔的前景,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在校园里,武术也必将有一席之地。
四、建议
1.加强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应对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武术等方面的基本功培训,加强武术基本功,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理解。这样才更能展现武术应有的魅力,才会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学生才会参与到武术运动中来。
2.教师要精心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能总是满堂“跟我学”,教师要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用各种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跟我学”为“我要学”。
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武术的认识。武术作为我们的国粹,可谓博大精深。我们既要继承这样优良的文化传统并继而发扬光大,更要充分发掘它的教育功能,不光让学生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修身养性,培养他们崇高的品德。作为体育工作者,首先自身应该加强对武术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与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去开展工作。其次,我们要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对身边的同事、朋友,特别对学校的领导,也要进行宣传。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识提高了,练习武术的大环境就好了,武术运动在校园里就不难开展了。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由此可见,短棒,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兵器。书中所写的哨棒有多长呢?这个学术界各说各的理,反正谁也都没见过,所以也没个定论。按照我的经验,哨棒应该不太长,顶多有一米四五的样子,具体长度,应该与武当短棍相仿,当低于齐眉棍。近现代武术套路中的短棒,一般的长度是十三把,也就是成年男子手掌连握十三下的长度,当然,如果手掌小些的男子,也可以握到十四五下。这是中国传统武术短棒的基本长度,武当短棍、少林火棍等短棒防身法,使用的都是这类短棒。
《水浒传》对于短棒的使用,基本上都在角色走在路上时交代,而非在战场上交代,由此可以看出,短棒这种武器多在外出时使用,而很少在疆场上用,那也就是说,其杀伤力显然比起刀枪剑戟来要差得远。但据我的经验,实际上,在单对单时,短棒并不输于任何兵器,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杀伤作用,只是其杀伤效果没那么彻底,不似刀剑一般一下子就要人命。在疆场上,面对的敌人众多,杀不胜杀,自然不可用短棒对敌,但在山野行走间或市井间,倒可以用短棒防身,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中国传统的短棒,照现代的生活环境来看,带在身边明显不合时宜,谁没事儿拿个一米四的棒子满街走?更别提去上班了。真这么着,你走在街上,保安肯定拿你不当外人,时不时想请您去喝茶呢。可如今市面上不见得很太平,许多人确实想带个武器防身,那么带什么呢?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合适的,还是带棒子。那么,带什么样的棒子呢?
中国传统武术中,还有一种短棒,很少见,叫做文棒。这类短棒,比哨棒还要短,握在手里,基本就尺把多长,和现在的擀面杖差不多。因为其短,因此少有人用。实际上,现代人如果要携带防身的武器,这个最好。实用、容易携带、安全。
许多人这么和我说:“见到坏人给他钱就是了,没必要和他斗,他的命值多少钱?你打死他给他抵命不划算,他打死你更不划算,何必呢?”
怎么说呢?这种思路我也赞成,但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不赞成带武器的话,不要看这个文就是了,喜欢学点防身技巧的,则尽可以多看看。
那么这个文棒怎么用呢?文棒有单手的,有双手的,我就说说单手的。其实啊,这个与现代的警棍、甩棍等等短棍,用法是差不多的。
好,下面开始教学,喜欢的可以试试看。
首先,准备好一根一尺多长的短木棒(甩棍也可),找得到更好,找不到,就拿一根擀面杖吧,别太粗了哦,而且我告诉您,学会了之后,您就拿着根擀面杖就可以防身了。
先练习警戒式。
所谓警戒式,就是你遇到歹人时采取什么样的站立姿势。一般来说,手持短棒者采取的姿势,应该有利于快速出棒。如果你是右手持棒,则将短棒向前向下探出,肘部略弯,棒的尾端与地面呈45度左右的夹角,棒头略微向前。您的左手也别闲着,左臂曲肘,护住肋骨,左手微微握拳,护住下颌。
您的脚,右前左后站立,膝盖略弯,重心放在两脚之间,不要放在前脚也不要放在后脚,双脚与两脚尖间的连线呈35~45度。
这个姿势一站,基本上,就防住了身上的所有要害,进可攻,退可守。
好了,现在歹徒就在你的面前,出棍打他吧。
出棍打他的时候,有个要素一定要记住,您站立的姿势,是右前左后,右脚在前,因此在您拿棍子砸人的时候,记住了,您前面的右脚一定要踏出一步。棍落的同时,脚往前踏一步出去。您自己试试,看看这一棍砸出的威力是不是比不踏右脚的威力要更大。
其实许多所谓的武道秘笈,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捅破了窗户纸,也不神秘。
好,警戒式站好以后,随时准备踏出右脚打人。
那么怎么打呢?一般而言,您所面对的歹人,手里都是有个小刀儿的,如果您直接一棍子敲他脑袋,那么极有可能,他会不管不顾冲过来给你一刀,结果就是你砸了他的脑袋,他捅了你的身子,真不划算。
如何面对有刀刀儿的坏孩子呢?很简单,你先打他的持刀手。你一打他的手,他就会把手往后缩,这样,对方持械攻击的可能性就无形中给消解了。
怎么打手呢?
保持警戒式,突然踏出右脚一步,出棍向前猛力敲击,敲击后,迅速撤棍回来,保持警戒式。这一招叫做“点劈”。
练习这一招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敲击的位置要准,假设你面前站着一个人,你敲击的位置,就是他的手腕、手指或者拳头;
第二,敲击要快,快出快收,动作干脆利落;
第三,腕力要猛,犹如拿锤子敲铁钉一样,一锤定音,猛力一敲,就让敌方迅速失去战斗力。
“点劈”的作用,是令对方迅速失去武器和战斗能力。假设他有刀,这一劈便要他指断或者腕伤,使之不能继续作战,这正是杀敌之前断其一指的打法。看着简单,实则效果斐然,想练习短棍的,一定要苦练点劈之法。
“点劈”的要领在于“快”,一定要快,出棍如电,一打即收,收棍之余,敌已伤骨。如果不快,则一切都枉然,后面的招数难用上了。
“点劈”之后该干什么呢?一般来说,如果你一棍点中对方手腕或者指骨。对方即使不撒手扔武器,也会痛得一时反应不过来,此刻,你万不可犹豫,猛然上步,迅速猛打对方头、肩等要害,力求一棍制敌。
那么这一棍打头,该怎么打呢?实际上很容易,就是拿着棍子往对方头上(肩膀、锁骨)抡。但这个抡可不是瞎抡,您的棍子要从上到下猛力向下劈击,动作要快,干净利索,一棍劈中,立刻收棍,不要拖泥带水。这里注意几点,第一,棍子往下劈击,用的是胳膊的甩力,与“点劈”是不同的。“点劈”用的是手腕一抖的力量,这里用的是胳膊抡动的力量。第二,往下劈时,要力达棍梢,仿佛甩鞭子一样将棍子甩出去,而后再迅速收回。
这一招,叫做“正劈”。
“点劈”和“正劈”相结合,短棍的杀伤力十分惊人。敌与我对立,我猛进步,一棍猛敲其持械手,而后趁其受伤或躲避时,再一个进步贴身而上,“正劈”猛劈其头,敌可迅速倒地。
那么有人说对手十分强大,一棍中头以后,可能还会反击,如何是好?没什么大不了,继续攻击就是了。短棍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棍打中以后,再不给敌喘息之机,棍棍不离要害,绵绵不断击出,直至敌失去攻击能力。
“正劈”之后,脚下进步不停,同时迅速将棍扬过自己头部的右侧,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猛劈,劈下去后迅速收棍,这叫做“斜劈”。“斜劈”过后,脚下进步不停,迅速扬棍过自己头部左侧,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猛劈,劈下去后迅速收棍,这叫做“反劈”。
“正劈”之后,紧接着两记“斜劈”、“反劈”,再厉害的人都会委顿不起。虽然“斜劈”、“反劈”的用力方式与“正劈”一样,都是用胳膊抡动的力量,甩鞭子一样将棍子甩出去,而后再迅速收回,但是这两招的力道,可比“正劈”的力道强多了,杀伤力最为强大。
好了,“点劈”、“正劈”、“斜劈”、“反劈”就介绍到这里,如何组合,可根据情况自己琢磨。另外,“斜劈”、“反劈”还可有变招,即斜(反)上劈。也就是将棍自左侧下方向右侧上方斜着劈击,或将棍自右侧下方向左侧上方斜着劈击,这两招的杀伤力也相当大,对付的目标一般是对方的小腿、脚踝等下三路部位。
除了这三招劈法之外,短棍还有一击即倒的招式,也就是无须进步劈击,也能一击倒地的方法,那就是“甩击”。
“甩击”如何使用呢?
首先,您的脚保持右前左后站立,膝盖略弯,重心放在两脚之间,双脚与两脚尖间的连线呈35~45度站好,然后,您的右手握棍下端,左手握棍上端,双臂下垂,双手虎口相对,手背冲外。当与敌对峙时,您以握棍之右手,如出反背拳一般,猛然向外一抖,同时左手一松,棍梢便抖出,甩向对方头部、肋部等处,一旦打中,可迅速使敌失去即时反应,而后便可迅速上步劈击。
“甩击”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距离的把握,不可太远或太近,同样要进步甩出。注意,要进步。另外还有一个要交代的,那就是短棍法对敌,一定要抢先机,不可犹豫,不可让敌抢先手。
许多时候,您可能会遇到不止一个歹徒,因而会陷入混战。短棍混战时,不容你思考如何组合招数,那该怎么办呢?记住,如果陷入混战,切不可思考犹豫,否则的话瞬间你就会中招。混战的原则就是:同一方式反复击打。
比如,您习惯使用斜劈,那么就斜劈斜劈再斜劈,或者反复的斜劈、反劈、反劈斜劈,注意,反复击打的部位不要重复,如果您不断使用斜劈和反劈,那么就要斜劈头部、反劈肋骨或者斜劈小腿反劈头部,不断地重复动作,打不同的部位,搏击效果会很好。这种打法,是违反武术常理的,许多时候,为方家所不屑,但是,多年的江湖打斗证明,这类打法非常有效,在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战斗中,往往能起到保护自身杀伤对手的作用。
另,在短棍对短棍的搏击中,如果您错过了“点劈”的机会,陷入棍与棍的缠斗中,那么请记住一个招数――滑打。所谓滑打,就是敌方一棍(或无护手的刀)劈下,您举棍一架,随即顺着敌方武器杆部滑下,打其手,敌方负痛,松手放弃武器或者一时不能再使用武器,便给您进攻造成时机。
同时,短棍使用法中还有不少正面突袭的方法。
比如,左手倒握短棍,将棍藏在袖子的后面,注意不要露出棍头。与敌面对面时,左手一松,棍端向下滑落,随后右手一握,便握住了棍端,一松一握之后,右手随即一记横扫,猛打对方面部。
再有,右手倒握短棍,将棍藏在袖子的后面,注意不要露出棍头。与敌面对面时,右手一松一握,便露出了二到三寸左右的棍端,与此同时,左手扣敌肩猛往自己面前一拽,右手握棍端随即一顶,棍头猛烈顶击对方腹部;此法可用于攻击胃、肝、脾、裆等要害。
还有,右手倒握短棍,将棍藏在袖子的后面,注意不要露出棍头。与敌面对面,右手一松一握,露出二到三寸左右的棍端,随即抬右手握棍端由上至下在敌头部要害一击。
这三个方法,都是突袭之法,一旦打中,一般人会迅速失去抵抗力。
好,短棍的使用方法暂时说到这里,看起来比较好学,但是否能一下子就掌握好呢?很难说。因为短棍这种武器,看着好学,实则有基本功要求,学会了招式不见得就一定能用上,而扎实的基本功才是发挥打法的重要前提。
短棍的基本功,首先来自小臂。不要瞧不起短棍的重量,虽然一根棍子尺把长,但你要想把它用得得心应手,小臂上没点力气是不行的。没有力气的小臂,用起短棍来,就一个字――慢。
如何增长小臂的力气呢?有几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试试。
第一个方法,就是我这篇文里说过的拧铁棍法。即用一根铁棍,中间系上绳子,下吊重物,双手握铁棍两端,不断拧动,使绳子缠在铁棍上再松下去,重物不断上升、下降,假以时日,可使臂力腕力大增,届时不要忘记不断添加重量。这个方法既简单又容易制作工具,我推荐它。
第二个方法,也是一种很传统的小臂力量锻炼法――念力法。什么叫念力呢?您看过电视剧《李小龙》吧?影片开头的几集,李小龙站在那里单手平握长棍的方法,就是念力训练。南方叫念力,北方叫持大杆。这种方法在北方很盛行,尤其是一些武术之乡。练者将一根白蜡杆子抓在手里,胯部松活,单手平握大杆子,一开始握中间,渐渐向杆尾方向移动,直到移到距离杆尾一尺左右为止。这是中国特有的锻炼臂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练出来的劲儿,非常之活,不但膂力过人,且从事攀爬滚打之类的训练不在话下,有的部队里的兵就因为练过这个,最后被选入特种部队。不要以为咱武术一无是处,真的,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现代社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他并不明白。持大杆的高手,可以平握三米以上的白蜡杆子半小时左右,而一个健身房里卧推一百三十公斤的壮汉,能照这个样子坚持半分钟就算不错了。中国武术练的是活劲儿,而杠铃练出来的是僵劲儿。如果您用这个方法锻炼小臂,坚持一年,臂力会胜过您身边的大多数人,玩短棍绝对轻松。顺便说一句,这个练法太极、咏春里面也有。
再一个基本功,就是反应训练。反应训练建议与人对练。当然,对练的时候没必要拿个棒棒敲来敲去,只需要拿一个类似于棍棒的东西对练就可以了。记住,反应和眼神,是打出来的。
说了半天,说的都是现代短棍的使用方式。现代短棍中,除了我说的这类使用方式之外,还有菲律宾魔杖等等,但是就我的经验看来,类似菲律宾魔杖等棍法里面有许多擒拿方式,对于一般的防身而言,意义不是非常之大,倒是对于警察之类的公共安全职业者很有裨益,因此我并不建议只求防身的寻常百姓大练特练。
好,就说到这里吧。有兴趣的,可以试试,时代不同了,哨棒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短棒一类的武器在目前的体制下是很能派上用场的。您看了这么多,是否想知道这种短棍使用方法是谁创造的?让我来告诉你――李小龙。
网上有不少人将李小龙说成是一个演戏的,说一个戏子骗了人们许多年,对此我只能嗟叹不已。是的,李小龙是一个演员,天知道这个演员用什么方法创立了截拳道并使木村拓哉等人直到今天还在拼命推广,天知道这个演员是如何让伊鲁山度这样的人一生不断找人比武,天知道这个演员怎么会得出“以无法为有法”的结论的,天知道这个演员怎么会知道“清空你的杯子”这样的道理的,天知道这个演员用了什么方法使他的技击书籍十分畅销,乃至让爱好武道的人们趋之若鹜,莫非大家都是傻的,让一个演员唬弄了几十年?我的一个朋友是特警,主修山东短拳和叶系咏春,他对李小龙的截拳道非常推崇,而截拳道的理念也令他不时感到茅塞顿开,这个朋友已经做了多年的特警,最擅长的就是擒拿格斗,莫非他也被一个演员唬弄了?哦,这世上傻子真多。也许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鼓吹令有些人十分反感,但是否因为反感便要去诋毁一个对武术有着特殊功勋的前人呢?说李小龙是一个演员的人啊,你们都练过些什么?哦,也许你们什么都练过,你们都是大高手,连格斗沙皇都是你们的手下败将。
这世上最令人钦佩的行为是什么?
关键词:双节棍 流变特点 发展 风格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47-03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小天王周杰伦《双截棍》的风靡全国,再次点燃了国人习练双节棍的热情,双节棍发展也迎来了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时期。也就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双节棍团体或个人,他们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双节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盛世”的局面。近些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首次将双节棍列入到武术段位器械并出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二节棍》,并由此引发了武术研究者对双节棍运动的关注。
1 双节棍运动的流变历程
双节棍,又称为双截棍,二节棍,两节棍,二龙棍等,是一种简便易学,精简实用、携带方便、短小精悍的防身健体器械。对于双节棍的起源,学术界和民间有不少的说法,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三种传说:“连枷”起源说、“宋太祖”起源说、“移民”起源说。
“连枷”起源说认为双节棍的起源与中国农具中的“连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连枷的功用价值由农具而演变为军中兵器;“宋太祖”起源说认为双节棍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原称大盘龙棍(近代北方又称大梢子)和小盘龙棍(小梢子),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移民”起源说认为在十三世纪或十四世纪,不少中国人移民到冲绳岛,并把双节棍技术教给了当地的日本人,并由日本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双节棍英文――Nunehaku就是来自日语发音。
关于双节棍的起源问题由于缺乏权威性史料的证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本文将我国双节棍运动分为萌芽时期、缓慢发展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1.1 萌芽时期
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双节棍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双节棍发展的萌芽时期,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上,刀、枪、剑、棍、斧、钺、钩、叉等所谓的十八般兵器在武术发展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善用者更是不乏其人,武术发展到明代,各门派都尊拳为“武艺之源”(戚继光在《拳经捷要篇》中说“其拳也,为武艺之源。”),武术家也更多精力放在“武艺之源”和“十八般兵器”之上。双节棍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软器械,不仅很少有书籍提及,而且在武术发展历程中也未出现擅长使用双节棍的大家,最终导致双节棍在这一时期几乎被人们所遗忘。
1.2 缓慢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是双节棍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为双节棍缓慢发展时期,随着李小龙功夫电影的成功,双节棍作为李小龙先生的兵器开始从民族潜意识上升到民族前意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喜爱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双节棍运动才开始真正的发展,当时涌现出了李炎才、石天龙等第一批以功力和实战派双节棍为主的传统双节棍习练者,特别在湖南卧龙国际李小龙特训总部,开始传授双节棍技法,并培养了不少实战派双节棍高手,为后来双节棍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3 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双节棍发展的迎来了第三个时期,称为双节棍的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进入新世纪,我国双节棍运动发展迅速,故将此时期又分为四个阶段:
1.3.1 发展探索阶段
从2000年至2007年初,是我国双节棍技术发展探索阶段,随着双节棍书籍、双节棍网络视频的传播和小天王周杰伦《双截棍》的风靡全国,双节棍开始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双节棍元老王宏心、李煜涛、叶寒冰、门德君、徐守波、寇飞、罗强等,通过对双节棍书籍的不断研习、对国内外双节棍高手的请教以及相互之间不断的交流与展示,在继承发展的同时不断创新双节棍技法,提高双节棍演练水平,尝试性与武术、特技、街舞、跆拳道等多种元素的融合,逐渐形成了或刚劲威猛,或飘逸潇洒的风格。由于山东济南的门德君与徐守波的强强联合,形成了刚猛有力的济南风格,使济南在双节棍技术方面的发展远远超越其他地区,被双节棍爱好者争相模仿。
1.3.2 “大一统”阶段
从2007年初至2009年末,是我国双节棍运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国内双节棍发展“大一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以山东济南双节棍联盟的徐守波,广州N5的唐振邦,武汉双节棍联盟的寇飞,成都双节棍联盟的罗强为主的四足鼎立局面,武汉寇飞依靠高校众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主打双节棍套路规范化的理念,双节棍运动在武汉高校发展迅速,人数众多;广州唐振邦的N5资金最为充足、规模上不输湖北、山东,在广州一带影响极大。山东、武汉、广州、成都双节棍联盟南北呼应,以星星点火燎原之势,促进双节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盛行。
1.3.3 职业化阶段
从2009年末至2012年初,在棍界动荡不定之时,双节棍培训开始向职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刘一鹏凭借在特技方面的独特优势脱离济南棍盟,到长沙发展创建雪狼特技队;李镇东、胡路、周曦、雷鹏等中华龙四大主教的集体离开武汉双节棍联盟,成立凌云棍道;广州N5脱离广州双节棍棍盟等一系列“分离”事件的发生,让原本就脆弱的各地双节棍组织大有土崩瓦解之势,但之后吕一杰的横空出世,广州N5、雪狼特技队与凌云棍道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自身的特点很快在棍界站稳脚跟,以教授双节棍为生的职业双节棍教练开始大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双节棍热潮。
1.3.4 “多超群强”阶段
从2012年初至今,各地棍道、棍社、双节棍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棍界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虽然各双节棍团体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但仍旧是以凌云棍道、雪狼特技队、广州N5、水意棍道等一些超强的技术团体(简称“多超”)为主流。其他团体或个人在技术水平虽然也比较“强大”,但在整体实力与人气上与凌云棍道等“多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只能算是“群强”。同时由于双节棍基本技法简单易学、培养周期短,网络中大量双节棍教学视频的共享和双节棍爱好者之间的广泛交流与相互学习,像凌云棍道等一些优秀双节棍团体中的职业双节棍教练纷纷转行或兼职教授双节棍。
2 双节棍的流变特点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双节棍运动已经在我国发展了数十年。本文通过对双节棍运动数十年的历史演变的研究,发现我国双节棍运动在历史发展和演变中展现了四个主要特点。
2.1 从“一杰独尊”向“百杰争鸣”转变
杰出的双节棍代表人物是推动双节棍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双节棍运动发展的影响者,他们为双节棍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双节棍发展的每一个时期或阶段都涌现出了推动双节棍发展的杰出人物。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这一个双节棍缓慢发展时期双节棍缓慢发展时期,李小龙,李炎才、石天龙等是那个时期仅有的几位功力实战派双节棍高手,由于当时我国双节棍技术整体水平较低,他们也成为了当时双节棍爱好者唯一能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然而当进入二十一世纪,双节棍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双节棍代表,除了以徐守波为代表的将快速转身与特技相结合的“济南风”双节棍;以刘磊为代表的将说、唱、“耍”与双节棍相结合的魔术双节棍;以李镇东为代表的将传统武术和花式双节棍相结合的花式功夫双节棍;以刘一鹏为代表的将特技与双节棍完美相结合的特技双节棍;以吕一杰为代表的将速度、准确、刚猛与双节棍相结合的速度双节棍;以寇飞为代表的将技术规范化理念引入到双节棍中的规范双节棍;以唐振邦为代表的将运动化、视觉化和自由开放化的理念引入到双节棍中的“视觉系双节棍”之外,还有像“中国花式双节棍第一人”的门德君、“中国双节棍王”王宏心、“中国双节棍运动早期网络推广者”李煜涛、胡路、雷鹏、代永利、陈奎、管坤、潘迪、六狼、清风、赵飞、吕一杰、焦荣胜、王子鲲、刘春蒲等众多双节棍杰出人才。双节棍人才济济、整体水平较高,造就了双节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盛世”。
2.2 从依靠个人能力向团队合作推广转变
双节棍运动的推广开始从依靠个人能力向团队合作推广双节棍转变。在双节棍发展早期,双节棍很少被人问津,李小龙、甄子丹、梁小龙等通过个人影视作品将双节棍运动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开始被人们所认知。李炎才、石天龙等一批传统双节棍高手依靠个人高超卓越的双节棍水平,为我国双节棍运动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由于当时我国双节棍整体水平较低,李炎才、石天龙等只能依靠个人力量推广双节棍运动,但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此时双节棍运动在我国开展依旧缓慢;然而当进入21世纪,双节棍运动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可谓人才济济,出现了王宏心、叶寒冰、李煜涛、唐振邦、门德君、徐守波、寇飞、李镇东、胡路、雷鹏、刘一鹏、代永利、吕一杰、刘洪、刘磊、焦荣胜、王子鲲等一批杰出的双节棍代表人物,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创建双节棍联盟或者棍道共同为双节棍推广而努力。早期出现了,山东的门德君和徐守波强强联合创建了济南双节棍联盟,创造性的将传统棍法和花式表演棍法相结合,形成了刚猛有力的“济南风”双节棍,并迅速影响全国;广东的唐振邦和李俊亨创建广州双节棍联盟,他们以运动化、视觉化、开放化为主线,将街舞、灯光等现代元素融入到双节棍棍中,创建了“视觉系双节棍”,迅速风靡广州等沿海城市;寇飞等创建武汉中华龙双节棍俱乐部,将规范化理念引入到双节棍当中,并迅速在武汉高校中得到普及与开展等。之后又涌现出了凌云棍道、雪狼特技队、水意棍道、北京棍舞、南京飞鹰、极限流棍道等一些全国优秀的双节棍团体。这一时期双节棍爱好者依靠团队的力量,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发展理念为双节棍在全国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3 从依托高校发展向推进市场化发展转变
近年来,全国优秀的双节棍联盟或团体开始将双节棍的目标群体从高校向社会市场的转变,如济南双节棍联盟、武汉中华龙双节棍俱乐部、凌云棍道、雪狼特技队、水意棍道、广州双节棍联盟等,在创建之初都选择了在全国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在发展初期以高校为起点,坚持着双节棍运动依托高校发展的理念。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加入,不断向双节棍联盟或团队补充新鲜的“血液”,培养自身团体的骨干,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场馆设施费用。在高校双节棍社团自身的不断壮大,高校双节棍社团开始寻求独立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全国优秀的双节棍联盟和团体的重要成员不得不因为生存问题而选择离开或者放弃双节棍。此时人们已经开始选择是继续以高校双节棍为单一的发展途径,还是开扩更广泛的双节棍市场。随着雪狼特技队、广州N5 cREw视觉演武团等一些优秀的双节棍团体率先开始双节棍的市场商业化探索,并形成了成功的商业化运转模式的时候,许多双节棍团体或个人开始放弃或者部分放弃高校发展而寻求双节棍的市场商业化发展,如武汉中华龙双节棍俱乐部开始三天上千元的短期双节棍培训,凌云棍道开始发展凌云品牌并在网上销售凌云双节棍用品,徐守波创建济南深呼吸俱乐部进行多元素培训和商业化表演。随着我国双节棍不断的职业化,双节棍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寻求商业化发展是其今后的必然选择。
2.4 从技术、风格单一化向技术、风格多元化方向转变
创新是事物发展不竭的动力,双节棍运动的快速普及,是与双节棍动作技术的不断创新、风格的不断多元密不可分。双节棍技术从最初的正舞花棍、反舞花棍、苏秦背剑等简单的舞花和换手动作,发展成狂龙乱舞、斗转星移、雪花盖顶、螺旋花、四连花、阻指转棍、头顶换辊转棍、变向转棍等比较复杂的舞花与转棍,最终形成了发力、换手、舞花、抛棍、转棍为主的双节棍技法体系;双节棍风格也从上世纪李小龙、李炎才、石天龙等为代表的实战功力派风格,发展成了传统棍法和花式表演棍法相结合,刚猛有力的“济南双节棍”风格;街舞、灯光等现代元素与双节棍相融合形成的“视觉系双节棍”风格;身法与棍法完美结合飘逸柔和的“凌云双节棍”风格;特技与双节棍相结合的“雪狼特技双节棍”风格;速度、准确和力量完美体现的吕一杰速度双节棍风格,以及以武汉中华龙双节棍俱乐部为代表的规范双节棍风格等,形成了双节棍技术风格多样化的局面。
关键词:武术;教学研究;传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佳木斯市三个区9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教师72人,学生300人。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中学武术课程教学及其他相关资料。②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一)、当代中学武术开展的状况及趋势
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武术被列为中学体育课必修的内容。大纲规定了初中武术教学每学年4至6学时,高中每学年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武术在中学的开展情况并不太乐观,为了使武术在中学能更好的开展,本文对佳木斯市中学武术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为推进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参考性建议。
(二)学生对武术认知的现状
1.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有28.33%的学生从武侠小说中了解武术,由于学生喜爱武侠小说那些虚构的武功情节,35.33%的学生从电影电视中了解武术;由于学生喜爱看武打片想学两招,显示英雄那种威风;1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师课程传授中了解到中国武术,是由于武术是必修课;还有10.67%的学生从民间拳师那里接触了解武术,最后还有6.67%的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武术的。当前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武术传授引导的渗透力不强,如何利用体育课堂正确合理的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理性认识武术亦是以后的重要任务。
(三)武术基础设施的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武术场地一般以学校的操场的草坪和塑胶跑道为主,另外就是以学校的篮球场和排球场为主,是因为武术本身对场地的要求就不太高,只要在空旷的空地上就可以。武术器械也只有少数学校有少量的刀,剑,棍等,是因为许多学校还没有开设武术课,而开设武术课的学校武术课的内容也只是以徒手套路为主。
二、中学生学习武术的重要性
(一)中学开展武术的重要性
在中小学普及武术,无论对继承和弘扬这项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塑造健康人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要通过学校的体育教育,使每个中小学生都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习练武术,并把武术作为终身体育的项目之一。
(二)在中学普及武术的优势
传统武术在我国中学以优先得到普及,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需要,是塑造青少年优秀品质的需要,也是增强青少年健康体魄的需要,且具有许多得天独厚优势。首先,中学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体育院校,而武术是体育院校必修的技术课程,所以大多数体育老师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武术知识,另外,越来越多的体育院校增设了民传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武术人才,这些都说明我们有在中学普及武术的师资力量。
(三)武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和思想的成熟期,习练武术无论对少儿身体的锻炼还是人格的塑造都具有一般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作用。
1.武术运动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武术对人体各方面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中小学生通过系统地进行武术学习和训练,可以使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2.武术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作用。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历来重视“武德”的培养,所谓“习武先习武德”,“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武术的修炼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中小学生习练武术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三、如何更好的开展武术课程教学
(一)提高武术教师武术教学素质。要加强对教师的业余进修,从而缓解武术老师不足的问题,提高师资质量。武术教师要具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时代特征;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修养以及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钻研教材和教法,具有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武武术兴趣。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加快中小武术的发展,老师应在武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革,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三)有针对性的安排教材内容。武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样,作为教材内容,重要的是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可行性,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武术教材要以武术游戏和简单武术动作为主,初中以简单的武术动作组合为主,降低动作难度要求,简化武术动作;注重武术对学生精神的培养,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武术精神联系起来;不同的区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当地特色的武术作为教材;注重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法是否得当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以往武术传统教法上,是过于重视教师主导地位,以传授教学为主忽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现代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既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结论
1.学校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注重学生的学习;2.开设武术课的学校以选修课为主;3.对于开设武术课程的学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教学大纲为主。
建议
1.在中学武术内容的创编上,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不同难度编写不同教材,根据地方特色开设地方课程;2.重视中小学武术教学及其教学改革,并在中小学设置武术课程教学改革试点,进行试点教学,以点带面加快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步伐;3.学校要注重武术教学场地设备的投资,使场地器材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扬.试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