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素质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了,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
关键词 :计算机;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49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江苏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和第三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实训基地曾被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2〕34号)要求,申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建设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校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原有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专业优势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专业办学的市场导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上。一方面对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内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职+4年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社会紧缺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专业,2013年,新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应用专业深化与江阴市信息化协会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成效显著。
二、积极教育,厚德励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面向信息服务业,及时把握IT发展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达到计算机应用类(办公自动化、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中级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项目主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本着“积极德育塑人品、积极教学育人才、积极拓展绘人生”的原则,创新学生积极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完善“积极德育”工程
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德育导师,通过讲坛、授课、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导师的模范与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
2.剖析专业及课程,夯实“积极教学”工程
学校以“积极教学”为落脚点,通过专业剖析,厘清计算机专业相应的岗位职业活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思路,以典型项目(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技能课程特色教材。在专业细化、小班化教学、项目推进的实施下,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好企业、有发展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通过企业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使专业办学出现良性循环。
3.开展“九个一”活动项目,做强“积极拓展”工程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前提下,每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块向课外拓展,以“九个一”项目为主线(做一名金手指、装一台电脑、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网站、办一份电子报刊、出一份海报、制作一分钟宣传片、获取一张ATA证书、走进一家IT企业),分层递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为止,我校计算机专业利用江苏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江阴地方财政需配套350万元),按照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评审要求,第一年度到帐的200万元,学校根据实训基地申报书中的规划,将新增和改造10个实训室(具体见项目申报书)。学校将省财政计算机实训基地专项拨款到帐的200万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计算机基地建设项目。
序号建设项目内容预算资金(万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机房,报废五个实验室计算机 216台。添置一体化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并将1、2机房改造成2个高级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将第4机房改造成1个印刷编辑排版综合实训室,第5机房改造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第9机房改造成1个图形图像实训室。 75.5
第二,改造和扩建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44.5
第三,新建2个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53.5
第四,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网络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学生创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设备等)。 4
合计 200
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现代图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围绕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
1.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岗位名称工作职责
实训中心主任总体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实训教学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安排,实训中心人员管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计算机类实训教学实施。
辅导员具体负责计算机专业实训德育工作,指导实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外培训与校企服务110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外培训和企业技术服务,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管理,承接对外项目开发等业务。
2.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学校实施实训基地安全巡查、教学巡查制度。重点查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并立即加以解决。
3.实施实训基地晚自习值班制度
学校为了让实训设备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增加计算机设备使用率,增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动手能力,晚自习安排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机房进行自习,让学生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学习训练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能。为此,学校实行晚自习值日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晚自修都要轮流安排到机房辅助管理,避免夜间可能出现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开展。
经管类专业技能大赛选手选拔选手培训机制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现在,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并为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而展开了激烈竞争。经管类专业能否通过有效组织在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的实践表明:一套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培训机制可以做到。这套机制包括科学的选拔培训流程、丰富的选拔渠道、灵活的培训方式、多样的指导培训方法四个方面。
一、科学的选拔培训流程
在长期的大赛组织过程中,经管学院不断优化,形成了完善的选拔培训流程:
1.成立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加强竞赛指导与培训。每个专业赛事,学院都集中专业最优秀的教师和实训指导师,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成立大赛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大赛组织的指导、参赛队员的培训。
2.通过调研形成专业技能竞赛目标体系,明确培训内容。大赛指导教师团队通过调研,熟悉技能大赛的竞赛方案、竞赛规则,分析大赛对选手知识和技能储备的要求;调查往届技能大赛项目的裁判,了解评分规则和选手容易出错的环节;走访在往届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兄弟院校,学习选手集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技能、知识、综合素质考察点在内的大赛培训目标体系,明确培训的重点、难点、策略。
3.配备与技能大赛基本一致的实训硬件软件,优化培训条件。根据大赛所需设备、软件,提前编制采购计划,逐步添置。实在没有设备的,向企业或大赛支持方租借;环境不逼真的,找企业实习基地,集训队员住在企业观摩、训练。
4.实现课程与技能大赛的对接,夯实学生参赛的专业基础。一是针对技能大赛技能考核要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考核大纲,每年适当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从源头上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对应竞赛的知识点、技能点,从知识介绍、设备操作、软件应用、成果规范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单项能力。三是通过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实现素质要求与技能大赛的对接,提升学生参赛的综合素质。一是把技能大赛需要具备的科学思维、语言表达、信息搜集、文字撰写等综合素质,贯穿到每门课程的考核要求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学生课外活动与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对接的机制,每个学生活动要体现对参与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要求(体现在招标书中),活动的组织要求按照市场化的方式,经历投标、答标、中标、拉社会赞助、开展活动、评奖颁奖、活动效益评估等环节。
6.遴选优秀选手,落实参赛主体。根据赛事的要求,通过学生协会(社团)推荐、专业课程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推荐、大赛选拔、选拔小组笔试免试等方式,筛选出参加集训人员的名单;集训学生优秀的,参加校级专业技能大赛;校级专业技能大赛表现优异的,代表学校参加省赛。
7.建立比赛项目试题库,提供训练素材。指导教师团队应持续关注大赛、收集比赛试题资料、研究大赛的动向,结合职业岗位典型任务,编写技能比赛试题,建立课程竞赛试题库,试题库分基本、中等、高深三类试题,同时邀请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试用、提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团队进行修改和审核,形成完善的试题库。试题库提供符合大赛动向、高度相似的训练内容,保证训练的素材。
8.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比赛水平。基于试题库,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应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为参赛选手训练制定循序渐进的计划方案(包括集训目的、集训内容、集训时间、集训地点、集训设备、集训计划、训练方式方法、效果评价等),进行明确分工,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地推进训练计划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比赛成绩。
二、丰富的选拔渠道
为了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专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选拔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选出专业实力和综合素质都比较强、成员搭配合理的参赛团队,才能为获奖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经管学院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5种主体各异、程序不同、标准不一的选拔方式。
1.学生协会、社团根据兴趣、基础的选拔。每年新生进校后不久,各种学生协会、社团会在新生中进行新会员招聘。招聘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基础。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进行的选拔。
2.专业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在专业学生中进行推荐选拔。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师的经验,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从综合素质、反应能力、专业功底、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推荐、选拔参加大赛的学生。
3.专业从专业技能大赛校内预赛中选拔。每个省级专业技能大赛都会有相应的校园级赛事。在校园级赛事举办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指导老师作为组织者、专家、评委,可以根据学生的临场表现,选拔优秀选手。
4.专业从集训中选拔。专业技能大赛举办前夕,经过专业宣传,可以在自愿参加集训的同学中,根据学生集训中的综合表现,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大赛。
5.专业从素质大赛获奖者中选拔。专业技能大赛也需要有能说会写、综合素质高的选手参加。通过校园举办的辩论赛、演讲赛等赛事,结合大赛的所在专业,也可以通过赛事主办者推荐的方式,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参赛候选人。
三、灵活的培训方式
娴熟的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比赛心理素质,都需要平时的培养和赛前的训练。培训的方式和途径包括:
1.学生协会、社团的培训。学生协会、社团为了搞好自身建设,往往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专家讲座式的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新老会员的传帮带、学员之间的模拟训练、对抗训练、友谊赛等。
2.课程项目化培训。将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与专业技能大赛对接,将技能大赛中的技能分解,落实到课程中的具体实训项目上,并以项目训练为载体,传授够用的知识。
3.专门项目化课程培训。根据专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时间,专业可以设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甚至是囊括大赛主要技能的综合实训,在大赛前夕集中上课、培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水平和团队配合水平。
4.导师培训。每个专业建立导师制,若干个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从新生开始一直到毕业,始终固定地由一个专业教师指导,这既即便于发现人才,也便于持续培养。导师在培养、培训中还可以根据队员的个性、特长进行队员的合理搭配,组成各有特长和分工、协调互补、综合实力强大的参赛团队。
5.赛前大赛指导教师的培训。每个大赛的组织,都需要在一至两个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了组织好大赛,使参赛同学了解大赛的意义、程序、阶段和评比规则,指导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宣讲会、答疑等形式进行培训。
6.赛前集训。赛前可以将参赛选手、备用选手集中起来进行训练。集训有课余集训(即正常上课之外时间的集训)和停课集训(集训者全部课程停上,集中精力进行不间断的高强度训练)、开放式集训(集训者可以随时来,也可以中途离开或推出集训)和封闭式集训(任何人必须从头至尾全程参加集训,不能中途退出)两大类。集训的过程中,可能既包括知识培训、技能操作也包括往届赛题分析、操作点评和竞赛策略研讨,还可以以赛代训。
为了使培训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建立配套的学生集训课时补贴办法、交通餐饮补助办法、学分置换办法,以调动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于培训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四、多样的指导、培训方法
科学的指导、培训方法,能够减少指导、培训的时间,提高指导、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在实践中,经管学院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指导、培训方法。
1.指导方法
生物学指导法。在大赛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先用一个容易的小项目、小任务或工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小项目中逐步增加新的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自学、自我发现并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后把小项目扩展成大项目,学生由具备单项能力发展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由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问题发展为独立地解决复杂的大问题。生物学指导法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发展可迁移的能力。
建筑学指导法。学生有时在赛前并不掌握比赛所用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通过强化讲解、训练,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在重复的、高强度的训练中掌握比赛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会目前会的,但由于没有学会学习,仍然不具备不同环境下解决问题的可迁移能力。
工程学指导法。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指导教师模块化、分解式地教会学生,然后再由学生有机拼接,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完成大赛任务。
康复学指导法。针对学生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逐个治疗,化解病灶。
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技能大赛项目的特点、学生特点、培训所处的阶段灵活选择指导方法,也可以将三种指导方法综合使用。
2.培训方法
理实结合训练法。教师理论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了赛,赛中学,边练边总结,在学做练中引导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理论知识、巩固实践技能。
言传身教训练法。教练不仅是“言传”启发,也要“亲做”示范,以“做”的功夫体现“教”的本领,让学生感觉到娴熟的震撼。
分散训练法。针对学生特点,分别辅导、训练,或者在集中训练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单独的训练,在训练中反思、总结、提高。
集中训练法。在临近大赛的一段时间,可以集中参赛队员、集中指导教师、集体住宿、集中时间进行指导、训练,提高整体配合程度。
轮岗训练法。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让每位学生在相对固定岗位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轮岗,交叉训练,互相理解,加强沟通和衔接,增强学生配合的默契度。
模拟对抗训练法。通过参赛队员之间的模拟对抗赛、校际之间的友谊赛,制造临战的气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克服紧张心理和急躁情绪,把握比赛节奏,解决突发问题,在比赛中检验训练成果,在比赛中增强自信心。
校企业合作训练法。一些实操性比较强的项目,可以在校内训练的基础上,直接将学生拉到企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践,在真实的岗位上真刀真枪地干一段时间,加深学生对比赛项目的理解,增强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慢镜头分析训练法。通过录像的慢镜头,分解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帮助学生提高。
学习期间,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诚恳好学的态度,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树立学习理念,创新学习方式,以求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勤学苦练,广纳精取。我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培训期间,要想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大现实的,这就要求在平时要加强学习,在此次学习培训过程中,除了按时参加学习内容外,针对不清楚的内容能采取互联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杂志书籍,增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主动和从事相关行业的同事了解,树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经常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同领导以及一些权威读物进行反复对比,找准工作差距,吸收丰富营养。
2、善于思考,不耻下问。古人说:不耻下问,可以为师。9天的理论学习,使我体会到了多思、多问的益处。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能消除难以启齿的心理,做到敢于问、善于问,直到弄懂为止。在问之前,能先独立思考后,对不懂的问题,经自己查阅资料、反复琢磨仍无结果时,再向别人请教。
3、注重反省,勤于总结。要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地提升,除了树立“笨鸟先飞早入林”的思想,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外,最重要的还要注重反省、善于总结。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准工作差距,才能促使自己去改进学习和工作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和理论,才能更好地把经验和理论运用在新的工作中去,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发现自身还存在知识面不广、视野不宽、创造性思维不够等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改进。
1、加强理论学习。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多挤时间,多学东西,多思考问题,拓展知识视野,做好知识储备,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牢基础。
2、注重实践锻炼。主动进位,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3、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收集第一手资料,把问题和矛盾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提出综合性意见和建议,认真撰写调研文章。
(一)电子设计特点
首先,电子创新设计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电子设计项目最终的体现为作品,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最终的发言权在作品,而作品的完成需要理论知识的大力支撑,有好的理论才可以完成一件好的作品,而有好的理论没有好的实践能力也不可能完成好作品。其次,电子创新设计作品应用于各行各业,应用面广,设计时所需要的专业综合性技术就很强。所以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全面。
(二)培养内容与方法
第二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在投入实验室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实验室需要规划好培养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根据电子创新设计的特点,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强,参加的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潜在品质。在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班的招生时,公布的招生条件很简单:对电子设计感兴趣、有坚强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从招生的第一刻开始就让学生知道,想有大的回报,就必须有辛勤的付出。
2.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能力,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培养内容与培养进度上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布置的项目内容在学生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努力和团队的协助是可以完成的,当然学生是比较辛苦的。以项目的制作过程、完成情况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精神,淘汰掉不愿意全力付出的学生。
3.第二课堂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学生还有第一课堂课程需要完成,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比一般的学生更加辛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每二课堂的电子创新实践,也需要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的支撑,如果在第一课堂中出现挂科的情况,学生也将会被淘汰出局。
二、沟通、交流与表达能力
(一)沟通、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性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要理解队员的想法,把自己的思路、方案、技术清晰地表达出来,与队员进行沟通,再进行取舍与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电子创新设计培训中,学生完成的是相同的项目,有顺利沟通、交流与表达项目的基础,同时,实验室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表达的条件。
(二)沟通、交流与表达的培养方法
1.组与组之间的项目总结交流。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培训初期由指导教师主持,进行项目的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根据考察需要,轮流指定每个小组中一名学生上讲台,主要完成以下陈述:项目的要求,本组的设计方案及思路;设计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作品的亮点或创新点;遗留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小组中其他学生在前面学生陈述完成之后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在陈述过程该组学生会接受其他组学生的咨询甚至质疑。指导教师作为主持可适时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在项目总结分析会形成习惯之后,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作为主持进行项目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即可完全作为一名旁听者。
2.专题交流与授课。其中一种形式是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题授课。指导教师指定两位高年级学生合作授课,一个主讲,一个助教,授课的内容为新型控制开发板、高年级完成的经典项目等。另外一种形式是面对整个团队的专题讲座。在培训的第二年度,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项目制作情况,进行学生方向的分类,包括信号类、控制类、仪器仪表类团队。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专业特长,让不同方向的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如让控制类的学生讲算法专题,信号类的学生讲授无线通信专题等,在拓展同学的知识面的同时,也锻炼了主讲人的能力。
3.积极参加其他锻炼机会。武昌理工学院每年举行成功素质展示节,展示在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成果。电子创新设计培训学生每组完成一个作品进行展示,指导教师并要求制作者撰写解说稿,完成项目简介稿,进行现场解说并演示,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
三、结论
全面建立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全面了解和掌握《郎溪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基本要点,明确下一步学校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确保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组(下设评价小组)
组长:黄明富
副组长:张远冰、虞觉民
2、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组 长:蔡刚
成 员:钱军、李伟及13位现任班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
3、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监察小组
组 长:邹天云
成 员:张正平、周有智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4、工作职责:
(1)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评价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组织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对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对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认定、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
(3)监察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监控本校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接受各界人士的质询与质疑、监督与投诉,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二、强化宣传、操作细则
1、 利用学校网站和宣传栏向全校及社会公示《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说明》《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凌笪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由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上述文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上述文件,让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都关心关注此项工作,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
2、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和班级评价小组利用系统软件上机完成自评、互评和师评活动。由学生依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评定内容和参考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全面地总结、分析和评定,并认真填写《宣城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按照《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由教导处汇总分析数据,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各项分数,下发给各班级,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班主任组织认真填写《2009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中的自评、互评、师评、统考折合、总分、等级、值得记载的情况(须附原始实证材料)、学业考试成绩、教师综合性评语。完成家长、学生、班主任签名,确认无误后交教导处形成学生成长记录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