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金属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热力学、材料力学性能、金属工艺学、金属热处理、材料固态相变、材料分析技术、金相技术、金属材料学、金属学实验等。

就业方向:从事金属材料及其他在机械、能源、汽车、冶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研发工作,或者材料的生产及经营、技术管理和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技术工作。

专业点评:未来几年,我国将在国产大飞机、航空母舰、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投入巨资,本专业人才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陕西、河北等地。由于此专业工科性质很强,男生较好就业(女生可以选择材料研究方向)。

推荐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与金属材料工程研究范围有所交叉,但重点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学生掌握各类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测试方法和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制图与CAD、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粉体工程、材料制备原理、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工艺学、材料工艺性能实验、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测量等。

就业方向: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点评:本专业分混凝土、陶瓷、新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混凝土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人才需求大,本科学历就足以找到好工作;陶瓷研究近几年才兴起,生物陶瓷、特种陶瓷等研究前景广阔,就业或考研皆宜;高性能、多功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在发展现代武器装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在我国尤为紧缺。

推荐院校: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国家品牌特色专业)、巢湖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与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研究对象有所区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高分子材料。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三大材料之一,本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诸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石油化工、生物医学、新能源、海洋、国防等各类行业,培养具有理工交叉特点的人才。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高等有机化学、物质结构、材料科学基础、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复合材料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日化、石化、汽车、家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相关企业、科研部门,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型高等学府,为十大联盟Big Ten Conference成员,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之一。OSU开设的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术领域,很多专业在全美名列前茅。

 

OSU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由地质、采矿及冶金系和粘土、陶瓷系合并而成,许多教师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系里拥有一栋办公楼和两栋试验楼,拥有很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和设备,其研究方向覆盖了金属、陶瓷等电子、生物、超导、传感器、金属间化合物、先进复合材料、涂层、薄膜材料等的加工、组织及其化学、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

 

国内某高校(以下称A高校)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该高校冶金工程学院由冶金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艺与工程4个专业组成。其研究方向覆盖表面纳米化处理、超细晶材料制备、涂层材料、电池材料、钢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等领域。

 

OSU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A高校的冶金工程学院都设置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且都立足培养材料加工类专业理论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这两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是可行的。通过比较研究,对国内高校材料专业乃至其他理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课程体系

 

OSU的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应对现代社会挑战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OSU将每学年分为Winter、Spring、Summer、Autumn四个学期。除了Summer Quarter,其他学期都安排了材料科学基础的相关课程,其专业课设置均为专业基础课,即精心为学生设计的入门课程,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展示该学科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深入学习,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向大学阶段的过渡[1]。

 

OSU材料科学基础相关主要课程有:MSE564——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MSE342——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特性、MSE741——透射电镜、MSE205——材料科学与工程简介、MSE361——材料的力学性能简介、MSE605——材料科学原理、MSE765——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些课程共分为三个体系,205、605讲授的是材料科学基础和原理,注重介绍各类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加工工艺与其应用之间的关系,讲授金属材料、陶瓷、聚合物、化合物等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力学等性能的影响以及分别采取哪种工艺改变材料的结构获得预期性能。361、564、765主要讲授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例如陶瓷、金属材料、聚合物、化合物等材料的拉伸、疲劳、断裂、蠕变等宏观力学性能,并阐述了材料组织结构对其变形行为的影响。

 

342和741讲授了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与表征,主要通过XRD、SEM、EBSD、TEM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位错、织构等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与表征。课程体系安排由浅及深,比如605是205的深化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讲解,重点对位错、扩散、钢的热处理部分进行了扩充。765是361、564这两门课程的深化版。学生可以自主的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以及兴趣选择基础课程或者深化课程,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A高校实施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该高校材料科学基础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金属学、材料化学、材料组织结构的表征、材料性能学、材料加工原理和材料综合实验,体现“组织决定性能,性能决定用途”的知识核心。此外,该高校设有材料塑性力学、凝固理论、轧制技术、冲压成型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从材料合成到后续加工的完整知识体系,但是理论基础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有待深入。

 

二、实践教学

 

实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掌握材料组织性能、材料检测方法的重要手段[2]。OSU采用分时段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即将每次参与实验的学生分成四组,四组学生在50分钟内交换使用实验仪器,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也能够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环节中,并从中得到锻炼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院也会设计一些趣味实验,MSE361课程就设置了一个“Egg Drop”项目,就是让学生开动脑筋,采用奇思妙想确保鸡蛋从5层楼上扔下来而不破裂,要想成功完成这个项目,学生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选取有效材料对鸡蛋进行保护,并采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分析。

 

A高校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属于验证性技术基础实验,一共包含三个内容,分别为金相样品的制备及显微镜使用,Fe3C-Fe平衡组织分析以及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实验采用集中安排的形式,安排在具体的某周某节课,由教师动手操作,学生围在周围学习,然后分组完成实验操,每个学生的亲身经历比较少,通过实验获得的专业知识也会减弱。

 

三、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OSU所有的教室基本都配备有投影设施,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电子笔在PPT上勾画、讲解。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问题,学生通过手中的clicker,按键给出自己的判断,答题结束后,屏幕上很快显示出统计结果,教师会据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OSU课堂多采用以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的“案例教学”、“交互教学”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实例向学生介绍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再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选材料进行分析;交互式教学方法,构建了一个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与汇报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十分重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强调让每个人都分担一部分工作。在展示成果时,每人都要汇报自己做了什么,并谈谈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课程在课程讲授完之后,会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项目设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学会如何收集资料,也使概念的记忆和问题的解决迅速化。

 

A高校目前的课堂以讲述为主导,案例教学和交互教学方法逐渐加以应用,这样的做法对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相对传统的讲述方式、作业布置等情况,导致对学生知识结构方向的纠偏作用比较小。学生在不知道问题的已知条件的由来的时候,往往难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互动的效果与美国的课堂气氛差异很大,在美国课堂上,只要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会马上有激烈的反应,若是有讨论的话,教室里马上就会活力四射;但是在中国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沉默,教师需要用“点将”的方式实现互动。

 

OSU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作业时间和创新时间。A高校则在课堂教学上花了更多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路和时间将受到限制。

 

四、考核体系

 

OSU将考试成绩分散在日常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答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实验表现和出勤)、实验评估和项目等综合决定。所以从头至尾,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A高校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来决定,期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和作业全部。因此,学生就会只注重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不注重期间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五、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国内A高校材料科学基础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了A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要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教育,拓宽学科范围,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增加学生学习知识面和课程选择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跟学科前沿,使学生了解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并应涉及各种材料工艺的计算机模拟[3];同时,实践教学要从教学计划和实验室管理两方面进行改进,更新实验室管理办法,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材料科学;结构化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32-02

湘潭大学目前除了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结构化学之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这3个材料科学类的专业也开设结构化学课程,5个专业使用的教材均为周公度、段连运先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结构化学基础(第4版)一书。根据近几年来材料科学类结构化学的教学实践情况,考虑到材料科学学科与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规范,优化适合于材料科学类3个专业的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有必要。

一、结构化学的内容和课程的任务

结构化学是研究原子在空间相互结合成分子或化学实体的方式(结构)、依据(化学键本质)、规律及结构与性能间的联系,它是联系材料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材料设计的基础。结构化学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自然科学问题为其主要目标与特征,这决定了它不仅是研究化学反应机制、化学的内在规律性、各类化学体系立体构型、键型及构效关系的指南,而且已成为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新兴、边缘或综合学科发展的支柱。结构化学不仅与化学各分支学科,而且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地学、生命科学、冶金学等学科有广泛的横向联系与交叉。结构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合成化学、理论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固体物理等相邻学科一起,建立分子工程学、晶体工程学等学科。

结构化学课程是材料科学类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深刻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深入掌握物质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结构决定性能的观点,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结构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构化学的教学对于锻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凡具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大学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后劲足,结构化学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科学的特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研究已深入到原子尺度,突出特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材料科学技术化,材料技术科学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日益融合,相互促进;第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相互结合,为各个工程领域开拓了新的研究内容,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最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使得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难以分割。基础科学与现代技术的新成果也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从教材角度看材料科学,具有3个特征: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基础性,一方面指材料科学的研究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上,没有扎实的理化基础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是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当前材料科学研究显示出突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内容及规模不仅体系庞大而且纷繁芜杂,没有扎实的基础就难以抓住要害,不能适应学科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教材毫不含糊地重视基础。前沿性是指材料科学的发展速度迅猛,只有在教材中恰当地反映这些变化,才能使学生适应日后的研究工作。应用性是指材料研究的目的而言,是为了实际应用。当今材料研究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时间大大缩短,材料研究与开发已成为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教材中有意识地体现这一特征。

三、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根据结构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材料科学学科的特征,材料科学类的结构化学课程不仅要兼顾物理系的材料物理和化学系的材料化学2个专业,包含适当的量子力学基础、固体理论和表面结构化学,还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的功能材料,不能“有理无物”,而且既要与材料物理课程和材料化学课程紧密地相联系,又要区别开来,既要与计算物理课程和计算化学课程相联系,又要区别开来,突出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简要介绍分子设计学。遵循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整体优化、精选内容、更新知识、突出应用、反映前沿及简明扼要的原则,进行教材编写。

在内容的选取上,首先把握更新与精选,处理好“新”与“基”的关系。在加强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反映新内容,拓宽知识面,体现“少而精”、“精而新”的原则。不仅要反映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的前沿理论,而且应注重结构化学课程对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渗透,提高综合度。其次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不同部分侧重点不同,力求加强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掌握规律。第三,注意演绎法和归纳法2种方法的应用。RHoffmann曾说:“化学理论的最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以总结更新知识”。结构化学作为理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该课程使学生在2种思维模式即演绎法和归纳法方面均得到较好的训练。中国传统教学偏重演绎,优点是严谨,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等国家在教学上侧重归纳,优点是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强,缺点是基础不够扎实。因此,我们力求将2种思维模式在各个章节都有所体现,期望学生受到全面的训练。第四,充分注意习题的作用。习题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做习题不仅是理解、掌握知识,而且是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虽然做习题本身不是科学研究,但对研究能力的养成有重要作用。许多科学大师都曾津津乐道于他们早年在习题中的受益。A Sommerfeld曾写信给他的学生W Heisenberg,告诫他:要勤奋地去做练习,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哪些你理解了,哪些你还没有理解。杨振宁也曾回忆他的大学学习:西南联大教学风气是非常认真的,我们那时念的课,一般老师准备得很好,学生习题做得很多。的确,“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往往是达到成功的一个阶梯。因此例题习题选编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在内容多、学时少、提倡自学的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结构化学课程而言更是如此。习题不能全部简单化,我们编写了一定数量的综合训练题。最后,注意课外读物的作用。课外读物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原始研究论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构化学中,每一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大都对应一位科学大师,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及写作技巧,对学生将来从事科研等工作十分有益。

因此,材料科学类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下列6部分内容,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这部分内容在第1、2章中讲授。要求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掌握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薛定谔方程及求解要点,提高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深入理解原子轨道的意义、性质和空间图象。了解多电子原子的自恰场方法及中心力场近似法,了解核外电子布居的依据,了解角动量的偶合及原子光谱项的意义。

2.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3、5、6、10章中讲授。要求重点掌握化学键的三个基本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其中第3章要求了解线性变分法处理H2+和H2,了解共价键本质及典型的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排布。第5章要求掌握价键理论在多原子分子结构中的应用,掌握s-p杂化轨道的造法及键角公式。要求掌握HMO方法及其在共轭分子中的应用,掌握前线轨道理论和能量相关图及其应用。第6章要求掌握配位场理论在配位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π-σ配键化合物和过度金属簇合物的电子结构或成键特征与性能。了解分子光谱、电子能谱原理。掌握现代化学键理论在讨论非金属化合物成键特征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应用。

3.点阵理论和晶体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4、7、8、9章中讲授。要求根据分子的几何构型确定分子所属的点群,初步了解群的表示和特征表的意义。了解偶极矩、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要求着重了解X射线衍射等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测定结构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为了解与掌握现代化学中的重要实验方法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掌握描述晶体结构的表达方法,掌握金属、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性能。了解用结构化学理论研究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4.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这部分内容在11章中讲授。初步了解几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加深理解结构决定性能的观点,初步了解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5.分子设计基础。这部分内容在12章中讲授。初步了解分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英文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英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6326

国内刊号:43-1239/TG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所以我们在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我们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们实地参观常见机械,了解电工知识和技能,了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工导论》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两门课,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们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机件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简述

12月14日,我们来到化院材料科学研究所,展开了约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课程,王老师是我们此次课程的主讲人。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国内第一所abs中试车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固态变相理论和实验研究;金属和陶瓷功能材料研究;高tc超导材料及超微粉末、非晶等新材料制备技术等。

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金工的三大工种:机床工、钳工和电焊工。其中对机床工、常用机床及钳工做了详细的解析,并亲自向我们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和钳工用锯的方法。我将实习笔记结合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shixi.exam8/

1.机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