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的发展

文化旅游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的发展

文化旅游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阳 文化旅游 优势 劣势 问题 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35-02

一、前言

文化旅游主要是指文物古迹、人为风景,与天然形成的景观不同,文化旅游是人为形成的,正因为如此,它才承载着更多的历史印记,见证了古人超凡的智慧和技艺,所体现出的物质和精神价值是无可比拟的。除此之外,文化旅游还包括与当地相关的风土民情、宗教习俗、名人事迹、特有戏曲文化等。因此安阳市如果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就会对推动安阳的旅游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由此也能通过旅游的推动促进经济的增长,为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经济方面的促进。

二、河南省安阳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

据安阳市所公布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来看,旅游资源多,种类丰富。从数据上来看,其中人文类的旅游资源单体就高达1716个,然而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仅为600个,由此可见人文旅游资源是其旅游主打产品。因此,安阳市的旅游应该以文化旅游发展为主,自然旅游发展为辅。

安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每一个都是珍品和精品,还有很多可称为“孤品”――举世无双。就安阳历史文化资源本身来说,殷商文化是其重中之重,安阳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安阳是华夏文明之源,商王盘庚当初迁都于殷,就是现在的安阳地区,青铜器、商周文化等都是非常具有传承性和历史性的文化遗产,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依托。

三、安阳市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发展优势

1.旅游资源优势。安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古都之一,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比较闻名的景点有殷墟遗址和红旗渠,殷墟遗址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名声大噪,不少人慕名前往,甲骨文的出土,直接让殷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成员之一;红旗渠则与文化名著有关,它是安阳林州人民伟大创造的成果,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文化旅游景点,如里城和《周易》,还有岳飞的故乡――汤阴等等。

2.文化影响优势。稍微了解一些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上下5000年历史自夏朝开始,但实际上真正富有文化底蕴和贡献的还是要从商周算起。商王盘庚当初迁都于殷,也就是现在的安阳地区,可是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古都。这里拥有被史学界称为“小南海文化”距今25000年的原始人洞穴。之后的商周文化包括青铜器、甲骨文、文化传承、人物事迹、历史典籍等都在安阳市有着一个良好的体现和展示。其中包括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中不可磨灭的艺术瑰宝“司母戊鼎”等,都是安阳市文化影响的巨大优势。还有在唐朝之后,安阳地区的文化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唐代修定寺塔、宋代明福寺塔、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府城隍庙;高阁寺、岳飞庙、古城角、钟楼等等这些著名的建筑,也都是安阳市的文化影响优势。其文化影响能力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都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对世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区位优势。安阳地处中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北京500公里,距离郑州才190公里,这两个地方都是人口密集区域。况且,安阳的交通也比较发达,南北向有京广线、106和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东西向有安林、安濮、汤鹤、汤濮等公路和铁路沟通山西、山东,这些交通设施和铁路公路的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为游客的旅游带来便利。

4.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旅游的发展能够更快地推进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很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它们两个本身就是统一的关系。由于经济的增长,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接触和喜欢旅游这一休闲方式,消费观念的改变直接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为旅游业的完善和成长注入了更多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同时影响着旅游文化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变得内涵更丰富,产品更多样,从而带给了游客全新的感受。

(二)发展劣势

1.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少。目前,安阳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并不多,客流量也不是很大,由此可见,安阳的旅游产品销售尚未在我国国内的主体市场形成一个突破性进展。数据显示,安阳市接待的游客群体中,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只占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左右,而国内的游客则大多来源于附近的几大省市区域,比如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其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靠宣传。例如,《神奇的九寨》是为九寨沟旅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容中尔甲为家乡九寨沟创作的一首歌曲,《神奇的九寨》的广泛传播,让九寨沟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向往之地,这就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效果。这些年,安阳已经扩大了旅游宣传的范围和力度,比如,在安阳举行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就是为了对宣传殷商文化进行一个良好的宣传;安阳在北京等大城市举办了红旗渠精神展就是为了弘扬红旗渠精神等等。以上所说这些良好的宣传活动完全能够有效地提升安阳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但是安阳市与西安、开封等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由此可见,安阳的文化旅游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2.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作为全国闻名的古都之一,安阳市毫无疑问地以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特点而达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安阳发展旅游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安阳市的旅游发展并没有利用好这些优势,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提高。安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很多,但是对其的开发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把旅游资源等同于旅游产品,不对其加大开发和改造。比如,有些旅游资源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开发这些资源,还需要对周边的交通以及其他旅游设施进行配套建设,但是安阳市旅游开发在这些方面还明显存在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阳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3.基础设施滞后。安阳的旅游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滞后。旅游发展,必须要具备相关的基础设施,有了好的基础设施后,才能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才能让旅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安阳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加大了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建设步伐,但是,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安阳市发展旅游的一大障碍。比如,在对外交通方面,只有铁路和公路,没有航空和水运;在景区内部,有些景区的交通也不太方便,例如,安阳小南海景区,该景区有着距今20000多年的原始人洞穴,还有万佛沟,可与龙门石窟相比拟,以及小南海古庙等等,但是景区内的道路却十分曲折坎坷,而且遍地灰尘,游客走在路上,十分扫兴。

4.缺乏合理的旅游整体规划,资源整合不够。主推产品的开发管理和推广实施,是需要得到极大重视的。比如,世界著名自然遗产张家界景区,其中包括了武陵源风景区,武陵源风景区又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但是对于张家界来说,其拳头产品就是武陵源风景区,游客只要进入了张家界,也会有兴趣前往天门山等其他景区,这就是拳头产品的效应。安阳市现在就缺乏这种拳头产品,没有一个品牌效应,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这也是制约安阳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弊病。

5.对旅游市场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安阳市的文化旅游产品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没有及时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举一个非常典型的路子,红旗渠在很多年前一直是河南省的十佳旅游地,可是在最近几年,红旗渠早已不复当年兴旺,无法挤进前十强,反而被一些近几年开发的旅游景点后来居上。其实关于红旗渠的影视资料,屡见不鲜,电视剧《红旗渠的故事》就是一部讲述红旗渠的影视作品,在影视剧热播时,安阳应抓住这些机会,大力推广红旗渠旅游,宣传红旗渠,打入群众市场。

四、安阳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突出“殷商文化游”,打造拳头产品

安阳的旅游必须要建立一个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怎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品牌,对于安阳人民来说,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究。作为安阳市来说,可以将“殷商文化”作为主打品牌推向市场,进一步丰富殷商文化旅游内容。安阳的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我们发展本地旅游,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既要学习其他旅游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也要注重“推陈出新”,打造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线路。比如,可以打造出以殷墟、周易、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为拳头的四大精品旅游景点,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景点。

(二)做好旅游宣传工作,扩大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安阳要大力宣传自己的旅游资源,注重文化推广,要抓住安阳旅游资源的特色,做好整体的宣传,最重要的是要拓宽旅游宣传渠道,做好旅游深度宣传。在旅游宣传渠道上,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渠道,扩大宣传。现如今,微信、微博使用群体广泛,安阳市可以建立一个旅游官方微博,注册一个微信账号,进行相关的旅游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了宣传,提高了知名度,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三)搞好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产品定位向高端化的转变

安阳需要通过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包括种类、性质、现状、特色以及开发价值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合理地运用这些文化旅游的优势特点来做出对整个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规划与设计,通过一个合理的计划与完善的执行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达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景点的有序开发,市场潜力的充分挖掘,最终旅游产业的品质提升的根本目标。只有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质量,才能带给游客焕然一新的感受,才能真正实现由市场低端型向市场高端型的产品定位转变。

(四)树立大旅游观念,注重发展产业链条

所谓大旅游观念,就是要把发展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结合,充分而合理地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以一个正确的利用方式才能让相应资源达到合理的最终预期。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合力作用来搞好旅游业。一个成功的旅游地,其收入来源绝不仅仅是门票收入,而是一条庞大的旅游产业链。比如,开封是有名的古城,其城市也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封古城由于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整个经济发展,餐饮、住宿、交通、服务业等等都发展迅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安阳发展旅游,也应该注意发展产业链条,首先通过开发旅游景点,来提高安阳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然后在旅游配套设施方面,即吃、穿、住、行都要精益求精,力求为游客提供最舒适的服务,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建设

良好地保障旅游景点周边相应的服务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岳飞庙,进门处是秦桧、王氏等五个奸臣的铁铸跪像,很多人都对这些奸臣恨之入骨,为了给岳飞报仇,找铁铸跪像泄愤,跪像上人们吐的污秽让人大跌眼镜,这种环境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心情。

文化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引起大家共同的精神共鸣,从而就有可能会在游玩的过程中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因此,合理地预防和良好的维护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建设及相应地对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视,能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挺之,黄文.以社区发展为基础的旅游项目开发研究: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例[J].天府新论,2009(2)

[2] 胡柏翠,周良才.论社区文化在发展社区旅游中的作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8(5)

文化旅游的发展范文第2篇

摘 要 新时期,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满足以后,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旅游是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之一。文章从文化和文化学的角度对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两种不同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互动发展进行研究,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开拓。以期使得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产业能够实现互补交融,共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 李白文化旅游 休闲体育旅游 互动发展 研究

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该方面的研究,能够利于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相结合的进一步研究,为其它地区和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文化旅游和休闲体育及其产业的概念、价值、发展原则、理念、发展战略和措施的认识,有利于对李白文化旅游进行整体规划,确立李白文化旅游开发和整体建设的思路,为李白文化旅游体系建设确立标准。对该方面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

一、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旅游研究现状

(一)李白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非常高的旅游形式[1]。对学者们的研究,概括起来有三类观点:第一,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第二,认为文化旅游在作为一种具体的旅游产品前提下,特指民俗文化层。第三,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其中第三个观点是比较流行的观点。如胡敏羡在《李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综述》中认为:文化旅游是“通过一个能够真正的代表其文化和历史内容的广泛的途径进人其他文化和地区以了解其人民、生活方式、遗产和艺术的一种特定的游览方式”。徐菊凤在总结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文化旅游是“人们离开他们的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到文化吸引物所在地,满足他们文化需求的一切移动”。

目前,国内关于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文化旅游概念和内容的研究还未形成统一定论,对李白文化旅游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2]。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看,主要有:胡敏羡的《李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综述》;王胜远等的《江油市李白诗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模式研究》;张怡的《李白诗歌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模式研究》;屈桂春等的《马鞍山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析》;吴敏等的《灾后江油李白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李白文化旅游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具有生态性、可持续性、高附加值等特点,但学界对于李白文化旅游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浅层次的文化类资源开发的论述上,这与李白文化旅游的发展实践不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李白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休闲旅游研究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到20年的时间内——自1995年起,开始了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实施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2008年又实施了清明、中秋两个小长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休闲成为了国内外许多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休闲体育旅游作为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学者们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见仁见智,呈现百花争艳的趋势。经济学家认为休闲体育是第三产业,社会学家认为休闲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家认为休闲体育是一种境界[3]。但总体来讲,所强调的休闲体育都是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休闲体育旅游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以旅游目的地的体育资源及体育设施为基础,达到锻炼、健身、探险、消遣、娱乐等多种目的而参与进行的旅游活动。就笔者目力所及,主要有叶小瑜的《休闲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组合策略研究》,张小林等的《西部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研究》,陈玉霞的《我省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李平的《试论青岛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陆元兆的《桂林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二、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

(一)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一千多年来,李白其人其诗历久不衰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文学诗歌的范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有的文化现象。他的生平、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他创作的诗歌,是李白文化的原生体[4]。从学者们对李白文化结构现有的研究来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李白精神是李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李白文化的物质层面与行为层面是李白文化的现象。李白是伟大的诗人,更是出色的旅行家,自述“一生好入名山游”,“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所到之处皆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美丽的传说。因此,李白文化旅游资源既是高品位人文旅游资源, 也是令人陶醉的自然旅游资源。

综观国内学者对休闲体育旅游的研究,多是从某一点或某一现象进行探讨。这虽有利于休闲体育旅游开展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但这种孤立和静止的研究问题的方式不利于我们对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把握。我们认为,“文化和文化学的研究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从文化和文化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加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并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开拓和创新。本研究以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文化旅游两种不同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互动为过程,在其融合过程中,找到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文化旅游差异中的共通性,遵循李白文化与休闲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精神,从而达到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互补交融,共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5]。

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交叉融合模型。第一个方面,李白文化旅游要逐步的向着休闲体育旅游方向融合。李白文化旅游在自身的表现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一定的制作手段和虚拟技术等,把文化元素糅合在旅游产品当中,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通过把人文古迹和自然风景融合在真实的景点里面,营造一种全新的创意,从而丰富了休闲体育旅游的内容。第二个方面,休闲体育旅游要向着李白文化旅游渗透[6]。只有将二者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打造全新的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

其次,延伸融合模型。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可以突破自己原有的发展范围,加入到一个新的范围中,实现文化旅游的休闲体育旅游的共赢。通过把李白文化旅游产业向着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延伸,以自身的文化魅力打造自己的旅游市场,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另外,把休闲体育旅游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得能够在李白文化旅游的范围内有立足之地[7]。两大产业通过互相延伸,互相渗透,达到互动发展,促进体育事业繁荣。

第三,重建融合模型。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组织活动,实现文旅产业的全面融合。借助于一些节假日举办一些活动晚会等,使得大量的人口被吸引,从而互相宣传,互相促进。二者在表现的时候,尽量的把自身的东西和对方的东西融合起来,打造全新的表现模式,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者。

(二)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互动发展策略

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因此,李白文化旅游和休闲体育旅游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8]。关于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首先要把握好创新这一特点。任何事物,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有创新性。只有在经营理念方面、产品特色方面、营销手段方面等均有好的创意,有所创新,才能够满足竞争的需求,才能够稳步发展。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互动的发展,还需要互相带动,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展旅游事业。当然,打造品牌化旅游事业,是必须的发展策略之一。能够打造出在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是更好的发展旅游事业的桥梁[9]。同时,还可以采用企业驱动策略。只有企业互相之间有竞争,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发展。

(三)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互动发展关系研究

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互动发展关系,处于一种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一种状态。休闲体育旅游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娱乐休闲服务,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10]。而李白文化旅游则可以和休闲体育旅游结合,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而旅游本身是属于一个行业,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这样的发展才会有动力,有新意。只有将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进行互动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向着旅游事业迈进。

三、结语

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的互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相结合的进一步研究,为其它地区和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还能够对李白文化旅游进行整体规划,确立李白文化旅游开发和整体建设的思路,为李白文化旅游体系建设确立新的标准提供有效建议。同时,通过二者的互动发展研究,能够为李白文化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互补交融,共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相信在未来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成熟。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课题编号:LB10-24。

参考文献:

[1] 韩新明.江油市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新西部.2008(10):19-20.

[2] 纪建敏,孙伟.中国休闲体育发展趋势[J].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4):130-132

[3] 唐静,蔡淑华,马遵平.用文化旅游打造北川震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J].管理关察.2009(4):245-246.

[4] 王祺.论李白的自由思想边疆经济与文化[J].2009(5):85-86.

[5] 薛天纬.李白文化研究序[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6-40.

[6] 何平香.中西方休闲观念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7.

[7] 日兴.三杯拨剑舞龙泉[J].韶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55-56.

[8] 胡小明.体育休闲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文化旅游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实践

一、基本概况

王家坪镇位于永定区东南边陲,东邻桃源县牛车河乡,南接沅陵县七甲坪镇,西抵本区沅古坪镇,北靠慈利县金岩、洞溪乡,版图面积167.2平方公里,辖19个村(居)16188人,居住有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89.3%。境内自然景观优美、土家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汇萃,是历史上享誉湘北的“九都文化之乡”,先后2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8项国家级荣誉。荣获“湖南省旅游名镇”“湖南省生态镇”“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湖南省美丽乡镇”等30余项省级荣誉。

二、发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景点开发单一

一直以来,我镇大力加强土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土家吊脚楼保护一直不敢松懈,建立了10个古村落土家吊脚楼核心保护区,取得了巨大成效,成为我镇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因而我镇在旅游景点开发上,一直力推土家吊脚楼这一龙头品牌,因而造成景点开发定位不科学,内容雷同,难以迎合不同需求的游客。

(二)交通滞后,亟待提质升级入镇公路

王家坪镇距市区57公里,公路翻山越岭,路面坑洼狭窄,坡陡弯急,经常造成车辆拥堵,导致游客望却止步。交通滞后,已成为王家坪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亟需解决张桃公路三岔隧道至王家坪镇路段公路的提质升级,改善旅游交通条件。

(三)资金匮乏,亟需解决旅游配套资金

近年来,我镇积极需求建设资金,完成了集镇“对联一条街”建设,每一个店铺都挂有木刻的对联;完成了集镇民族剧院改造和农技站穿衣戴帽工程,但集镇街道其他建筑穿衣戴帽提质升级资金、相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土家吊脚楼修复开发资金等严重不足,造成土家文化特色不能充分展现,难以彰显旅游价值。亟需上级部门给予财政和项目资金支持,打造具有土家特色的文化一条街,完善全镇水、路、电、网等整体硬件设施,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园路、休息设施、景区指示牌等旅游服务设施。

(四)基础设施滞后,亟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王家坪镇目前无停车场、无农贸市场,集镇水、路、电、网等整体硬件设施,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游道、休息点、指示牌等旅游服务设施严重滞后。如罗峰山万亩映山红景区公路仅供单车行驶,旅游旺季车辆拥堵严重,旅游安全性难以保障。亟需有关部门重视完善,在公路整修、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建设、电网改造上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逐步相关旅游配套设施,推动生态文化旅游持续发展。

(五)人才短缺,亟需强化统筹规划指导

目前,王家坪镇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正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原有的粗放式、自发性的管理经营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不利于长久可持续发展,继续专业人才加强指导开发。王家坪镇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旅游开发管理多是通过考察学习逐步推进,力度小、见效慢,虽制定了镇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缺乏统筹规划及专家的专业指导,影响力和成效不明显,亟需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与指导。

三、发展旅游需要采取的对策

(一)科学谋划定位,厘清发展思路。一是高标准定位。王家坪镇党委政府按照“张家界的山水,王家坪的民俗”和“张家界自然风光之外的文化瑰宝”定位为全镇的发展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紧抓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着眼推动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打造文化重镇、产业强镇、生态美镇、旅游名镇的“四镇”发展目标。二是科学制定规划。聘请吉首大学专家团队及本土学者共同编制了《王家坪镇土家吊脚楼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启动了“民俗风情旅游名镇”规划编制,制定完善了《王家坪旅游管理总体规划》《王家坪镇“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王家坪争创文明景区奖励条例》《王家坪旅游安全管理条例》等12项旅游发展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争创文明景区,争做文明村民的评选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三是市场化运作。2015年10月,为进一步抓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王家坪镇党委政府组织注册了张家界王家坪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200万元,由镇文化站站长担任公司法人,进一步夯实了旅游开发的组织保障,王家坪镇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逐步走了上市场化渠道。

(二)强化资源保护,推动特色发展。王家坪镇最大、最具亮点特色的土家文化就是土家吊脚楼,为保护好这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遗产,王家坪镇党委政府制定了《王家坪镇土家吊脚楼保护管理办法》《王家坪镇土家文化保护与发展考核办法》等5个保护土家吊脚楼的规章制度,建立了13个土家吊脚楼核心保护区,在核心保护区严格控制修建钢混砖房,禁止拆楼房建砖房。签定了镇、村、组、户四级保护责任状,对核心保护区的2198栋土家吊脚楼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借助国家危房改造机遇,先后投入3000万元对1288栋吊脚楼进行修缮加固、粉檐垛脊、扳爪翘角,提升民俗旅游价值,使其转为旅游经济优势。同时,采取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措施,对土家吊脚楼、风雨桥等传统土家建筑物进行修缮补充,新建土家吊脚楼8栋,修复、新建风雨桥5座、传统水碾坊12处、木榨油坊13处、筒车28个。土家吊脚楼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珍贵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王家坪镇一张“金名片”。

(三)挖掘民间文化,彰显民俗魅力。成立了土家文化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以镇文化站牵头,联合民间文化艺人、退休干部、教师成立民间文化艺术挖掘小组,在对传统土家歌谣、舞蹈、节庆习俗、农耕文化开展积极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土家民俗文化,不断发掘具有土家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舞等文化资源。整理出版了《王家坪密码》《王家坪民俗系列丛书》《王家坪印象画册》等80余本书籍,并积极进行申遗工作,其中《糊仓》节目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保护传承土家民间文化艺术,编制了《王家坪镇土家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总体规划》,每年聘请民间老艺人,在镇中心学校开展“土家文化进学校,民间艺人上讲台”活动,培养民间文化艺术班接人。自2011年以来,已培训中小学生3000人次,部分学生现已成为优秀土家民间艺术传承人。

(四)抓好平台建设,提升旅游名气。一是抓好民俗文化活动平台。以文化站、民族剧院和两所学校“一站一院两校”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加大旅游宣传推介。5年来,先后举办了“罗峰山・湘西北山歌擂台赛”“中隧杯篮球赛”等几十场大型旅游宣传活动,被央视宣传报道8次,湖南卫视、经视、都市频道报道30余次,王家坪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2016年1月24日,举办了“王家坪镇湘西北首届农民春节文艺晚会”,获得了强烈反响,省、市、区各级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二是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台。将取得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编成土家民歌进行传唱,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活动,并将获得的多项国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的荣誉刻入巨石立于交通要道,作为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象征和促使人民开拓创新、不断超越的鞭策。 三是抓好媒体宣传推介平台。积极邀请央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知名一流媒体采风报道,邀请专家学者调研考察,举办学术研讨会、采风活动。同时,加强自我宣传推介,在打鼓台、张桃公路沿线等交通路口设置旅游导向牌,在人民广场举办王家坪镇自然风光暨民俗文化摄影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并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主流媒体移动互联平台,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王家坪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推出了《诗意王家坪》《醉美王家坪》《罗峰山上映山红》等60余部宣传推介短片,进一步提升了王家坪知名度、影响力。

(五)优化产业发展,增添发展活力。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剁辣椒、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打好“资源牌”。成立了张家界首个辣椒专业合作社,吸纳60多个专业种植户,基本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七星椒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4000亩左右,创建了砂子垭、湖田垭、蔡家坪等千亩七星椒种植基地,年产值约2000万元。剁辣椒加工企业、手工作坊发展到14家,其中龚康、马头山、灵洁3家企业年产值突破500万元。大力推进“523”行动计划,新建罗峰山黑山猪生态放养、将军洞大鲵生态养殖等20多个养殖场。马头溪国家级大鲵自然繁殖核心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新增大鲵3050尾。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更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增添了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其不仅要对生态文化进行相应的传承,还要对其自身的品牌进行相应的建立,并且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进一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玲.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评价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文化旅游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模式;启示

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概念概述

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首先要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旅游的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即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它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文化创意旅游也称为创意旅游,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旅游与创意产业结合成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实践表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文化和经济的双重风险,出现了过度投资、大量复制、恶性竞争、文化破坏等严重问题。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在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创意旅游大发展时跟上发展提升城市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和文化感召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1.国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的研究就要研究其发展模式。国外研究指出了重大标志性或旗舰项目、大型事件活动、主题化产品以及遗产的开发等4类具体发展模式。 从宏观上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第一,包括文化创意旅游的资源转化模式。根据现代需求重新诠释本民族经典作品内容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第二,旅游商品开发模式。因为文化具有强辐射和高渗透的特性,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开发出新的旅游纪念品。具体来说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促成了旅游商品的成功开发。可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总结、提炼和创作,把其中一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注意 主题性、 艺术性、 趣味性、刺激性 、参与性 、竞技性、教育性和谐性文化。第三是旅游产业提升和城市功能转型模式。

(1)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西欧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普遍把闹市区古建筑群作为重要的文化与经济遗产,作为城市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这一巨大的旅游资源带动整个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传统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2)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间循环经济的运作。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经济区域。鲁尔区的工业文化旅游,控制污染,还原生态,走出了工业区最衰退的时期。目前,鲁尔区8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鲁尔区在产业转型中有效地嫁接旅游经济,形成了广受国际关注的鲁尔模式。

(3)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重点领域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生活产业、休闲旅游,成功地将鲁尔从一个重工业污染严重的只适合生产不适合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变成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旅游型城市。

2.国内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国内学者关注了旅游创意园区的构建、动漫和影视发展、旅游节庆活动发展,以及一些地方发展实践等方面。娄在凤在“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文章中指出嘉兴地方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江南古镇特色文化型,节能环保主题公园型,旅游商品创意型。夏小莉在“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机理与发展模式”中提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优化资源组合,重塑产业品牌;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 促使产业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 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 升级消费结构,增强旅游时尚。

三、对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1.用创意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

根据现代需求重新诠释本民族经典作品内容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对于呼和浩特市旅游业来说,我们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二人抬及其地方剧目,蒙古族舞蹈,呼麦、马头琴等。对于马背上的民族来说,我们也可以挖掘民族特色编排出有特色的舞蹈。

2.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推出重大标志性或旗舰文化旅游项目

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作为旅游委高端旅游发展处的核心职责之一,并由大型活动处、区域合作与综合协调处配合实施。应设计更具体验美感的城市文化夜景系统。组织创意旅游景观设计大赛,鼓励历史文化元素的“翻新利用”。在呼和浩特市公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中推出文化创意型视觉标识系统,设计和实施覆盖前述“青城”等大片区的国际化自助体验引导系统和服务设施,提升城市体验美感和自由度.

由内蒙古旅游局组织力量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研究,从呼和浩特城市旅游中进一步挖掘出城市文化旅游价值的体验内容,推出包含草原文化中关于朴实、勤劳、好客、仁爱、活力、美丽、和谐等精神和中国式审美情趣等元素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草原旅游。开发创意旅游产品模式如:草原+旅游小镇,小镇上有蒙古包,增加空间概念;草原+营地,建有风景道路,有助于自助旅游;草原+牧区(景区),旅游景区开发旅游街区,有小茶馆、小酒吧,旅游演艺的打造,成为草原旅游都市和文化创意城市.

3.在空间框架方面,注重遗产的开发

以东城(白塔、大窑文化遗址)、西城(大召、五塔寺)、以南面昭君墓鼓为核心,以将军衙署为重要辅助板块,打造大城乡区文化创意旅游体验空间,使呼和浩特城市旅游由点线式的游览区向完整连片的生活体验空间转变。近期可以“三点联合发展项目”形式启动东、西城的旅游发展工作的整合,集中打造大召和南北两大片区(昭君墓、南湖湿地公园和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最终整体构建“东方草原文化之都”的核心区。未来呼和浩特旅游乃至文化和城建的管理工作中,东城与西城两区应当走向统一。

4.在产品开发方面,突出主题化产品

应大力升级和盘活传统产品,扩大旧城为数不多的胡同游的体验内容、深度和空间,打造系列主题胡同;以“青城人家”和“青城精舍”等提升和锻造呼和浩特;整合大召附近的召庙文化设施集群资源,打造呼和浩特召庙特色品牌;在多年退耕还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创意牧区聚落”项目;积极推出“呼和浩特礼物”的文化创意板块。应以大召、乌兰恰特大剧院、伊利蒙牛工业园区等为载体,推出真正代表呼和浩特的标志性演出。创新首府剧场联盟功能,规划赛罕区和如意广场文艺夜生活集聚空间,打造“东方百老汇”。应制定和实施呼和浩特文化创意旅游的国际推广计划。

5.在空间品牌创新方面,大型事件活动与城市形象塑造结合

可整合推出“青城”、“召城”和“乳都”等品牌、新片区。将昭君墓、南湖湿地公园片区和野生动物园、乌苏图公园片区的历史文化、草地等整合为“青城”品牌,把如意广场、内蒙古博物院、乌拉恰特将赛罕区的商务、酒店、艺术、娱乐等整合为“魅力青城,中国乳都”品牌,编制发展规划,贯通自助体验旅游线路,统一引导系统和营销工作。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有助于呼和浩特旅游业打造草原休闲和商务考察旅游,对于城市就业、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意旅游对于我市旅游业输出文化价值主张,实现文化大都市,有助于增强我市经济实力。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逐渐成为大国的同时,呼和浩特市旅游业也在文化上有助于我国在文明古国上成为文化大国,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娄在凤.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3 (6)

文化旅游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茶文化旅游,是我国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拉动国内旅游内需所提出的新型旅游模式,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是人文性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形式新颖丰富,旅游层次多元化,旅游周边产品繁多等,不仅能够满足当下人们游历美景的旅游需求,而且能够释放人的压力,陶冶人们的情操,在当代节奏紧张的生活环境下,茶文化旅游十分受青睐。而基于低糖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在旅游内容、形式、内涵上更具生态性,更加环保、绿色,更加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未来茶文化旅游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1低碳旅游的发展概述

1.1低碳旅游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所谓低碳旅游不是表面上的减少碳排放的简单含义,它更包含着深层次的将资源的有限性创造无限性价值的含义,旅游本身就是为了达到精神和身体的满足,旅游更是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的GDP的增长,大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旅游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关于碳排放不合格的问题,对于旅游业在节能减。最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实际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的,许多城市旅游业的开发不惜以环境为代价,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这种以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国家针对旅游业的开展和实施也没有明确的条例规定,一切都是由当地政府做主,由于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总体的把控,就会导致很多不是太乎规矩的事情发生。旅游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标杆,从低碳旅游、文化开发、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低碳旅游的力度,提升低碳旅游的影响力。

1.2低碳旅游的发展与变迁

1.2.1旅游观念的改变

虽然我国目前的旅游业逐渐展现出上升发展的迹象,但在旅游业的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像景区的工作人员对游客的服务态度以及一些景点的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形成了制约。又因为旅游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条方便之路,所以,对于现在的旅游业中的问题应该加以解决,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将生态环保的概念加入到景区的建设中,一方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对游客产生了影响;第二,在旅游业发达的城市,设立专门的旅游条线车,方便游客的乘坐,同时也鼓励游客乘坐公共交通,低碳出行,提高更多人的环保意识。

1.2.2消费观念的改变

通过政府与公益组织的努力,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使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得以转变;首先,在住宿上,不再选择星级宾馆等一些设施全面的地方住宿,多数会选择一些环境整洁的旅馆居住;其次,在出行方面,更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或者徒步旅游,减少了碳排放;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低碳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1.2.3旅游政策的变革

低碳旅游并不是社会中的哪一方单方面提出来的,他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完成的,需要国家制定出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和一些旅游企业对政策的支持和实际应用,还有游客对一些旅游法规的遵守。

2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分析

2.1良好的旅游业发展背景

2.1.1旅游需求不断提升

低碳旅游的提出,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使人们对于旅游行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旅游需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助力,其中茶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助推者。旅游业是隶属于服务业中的一种,茶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将二者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一定会达到意外的效果。首先,茶文化是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并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定会获得消费者的好评;其次,茶叶集天地之灵气,生长于大自然之中,因此具有明显的原生态性,加之中国4700多年茶文化历史,更显其文化底蕴。如果在当地的茶文化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加上后天的旅游业的开展,不仅使茶文化走出去,还会使贸易走进来。当茶文化与旅游相撞,一定会撞出一条新形式的旅游之路。

2.1.2低碳旅游理念得以践行

当开发绿色低碳旅游的意识已经被接受之后,接下来培养人们的低碳消费的理念就成为了首要目标,因为光有意识是不够的,只有意识不行动还是看不见效果,所以要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只有这种理念的形成才能够促使着人们去行动。从目前我国绿色环保旅游的发展情况来看,取得的成绩是不能否定的,比如上海世博园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低碳环保景区。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低碳一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可以建立在低碳基础上的。这两处地方充分证明了低碳旅游理念是值得被践行的。

2.1.3特色旅游日渐兴起

近些年我国为了拉动旅游内需,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旅游事业建设上,开始倡导物质与文化的相结合,单一的旅游方式逐渐为多元化的特色旅游所取代。相关部门开始意识到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血液,茶文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茶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茶还具有凝神静气的功能,茶可以驱走心烦气躁,茶中富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可以结合一些地区所产的特色茶,开展新的旅游模式,新的旅游模式中不仅包含之前的对景色的浏览还包括对茶的了解,一举两得。

2.2茶文化旅游的初步发展

建设茶文化旅游的项目,不仅是对茶文化的传播,也是对当地的自然景观的利用,在结合自然资源和茶资源的同时开展旅游业,开设多种体验活动项目,让游客实际动手采摘茶叶,为茶喷水等活动,来吸引广大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茶的源来开展一些艺术表演,加深游客对茶文化的记忆,同时,对茶的采摘,加工等形成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链,树立一个自己的品牌,看到这种茶就会想到当地的茶文化《印象大红袍》演出,演出极具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包括民间斗茶、茶文化节等内容,能够将游客拉入到茶文化情境之中,使人们深深体悟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茶叶本身具有药用功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茶叶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茶树生长在大自然中,集天地之精华。采茶的工艺也十分精湛,茶歌、茶舞也极具艺术价值。这些都是属于茶文化的范畴,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茶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然而随着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越来越好,其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像对一些资源的利用不到位,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大力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同时,还要时刻记忆茶文化旅游还是低碳环保的旅游,不能忘记根本。如何让茶文化旅游与低碳、资源优化相辅相成,是政府和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低碳的茶文化旅游才能够实现。

3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3.1做好科学规划

开展低碳茶文化旅游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旅游业的发展,但在实际建设茶文化旅游基地过程中,一定要将低碳进行到底,不能因为建设茶文化旅游基地而将原来的茶文化破坏,在这里要在开始建设前找准当地以及国家的规定,按照法律法规来建设茶文化基地,与此同时也要对茶文化进行保护,不要对茶文化造成一种不可恢复的局面,运用先进的技术,保护好茶区不受破坏。

3.2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起点,不仅需要旅游行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广大人们群众的配合。对于低碳旅游中的新型茶文化旅游,就更需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协作,各自发挥自身的潜在优势以及自身的能力,为茶文化旅游的建设起一个良好的作用。这种茶文化旅游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茶文化进行不同的规划,针对不同的茶其身上带有的不同的特点,来设计茶文化旅游方式。例如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这里以古朴的民居和茶乡风情吸引养来自四而八方的游客,成为全国示范性的茶文化旅游区。这种示范推广很有作用,会引导一些具有独特茶文化的地区进行茶文化旅游的开展。

3.3完善运营方式

茶文化的旅游基地的建成之后,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运营方式,不能再沿用之前的粗放式的旅游方式,应该针对其所在地区的茶的特点来设计运营方式,改变之前的粗放型运营方式,建设集约型的运营模式,通过对茶区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茶所具有的文化来设计旅游方式。例如浙江湖州的顾诸茶文化乡村旅游区。

3.4提高环保意识

当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又回到了提高人们的意识上,因为意识这一东西是会随着时间,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而改变的,所以,提高环保意识这个事是需要长久保持的,当新的茶文化旅游景区建好之后,会有一些人慕名而去,但见到如此“简陋”的景区可能心中的兴奋被浇掉大半,这样就会影响景区的收入,所以环保的意识很重要,它是引导社会大众衣食住行的消费观念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