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处理化学技术

水处理化学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处理化学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处理化学技术

水处理化学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污水除磷、化学除磷、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水体富营养化大多由于水体中磷的含量过高,水中藻类与浮游植物会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下迅速繁殖,从而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大幅降低,水质严重受到影响,水体中鱼类及其它的的生物的因生长环境发生改变而大量死亡。水体中的营养会在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时被水生生物吸收,然而当这些水生生物死亡后其尸体腐烂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营养素被微生物利用,以此循环往复,水体富营养化会不断恶化,因此必须重视水污染后的治理。

二、污水除磷技术的现状

磷的浓度越高水体富营养化的恶化程度就越严重,无论是在静止的还是在流动的水体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众所周知,水体富营养化的的危害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要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关键是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据国际经验,城市污水中磷的含量过高占流入地表总的含磷量的34%。因此降低城市污水中磷的含量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关键。磷的性质与氮、硫不同,因此磷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被排放,因此,目前污水除磷的方法主要是化学除磷、物理除磷、生物除磷。

除磷技术从上世纪60开始发展,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其中一些相应的技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并有效的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除磷的方法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化学除磷、物理除磷、生物除磷。

化学除磷或化学辅助生物除磷在国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美国五大湖地区对磷的排放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在该地区主要采用化学除磷和生物辅助化学除磷,这两种措施在该地区广泛应用;而在丹麦则是以生物除磷为主化学除磷为辅;也有以化学除磷为主的地区,如瑞典。生物除磷没有被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

三、化学除磷处理技术

化学除磷具有较多的优点,主要包括:除磷效率高,技术资料和文献较为完整,进水磷浓度和出水要求决定着药剂投入量,除磷控制操作过程简单易行,铁盐的来源可以是钢铁厂酸洗废液,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药剂费用,与此同时除磷过程中还可以有效除去各种重金属,采用石灰作混凝剂时,石灰投量取决于进水碱度,通过pH控制,而不取决于磷浓度,初沉池为投药点,能够有效降低二级处理过程中的有机物负荷,污水处理厂投资较少,改造过程也相对简单。

1、结晶除磷技术

结晶法除磷技术是一种实用的结晶沉淀法,主要通过向已投加钙盐的污水中添加一种结构和表面性质与难容磷酸盐的固体颗粒,破坏溶液的亚稳态。通过结晶沉淀过程实现除磷目的。磷离子与水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磷酸钙,当水体成碱性时,磷石灰随碱性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升高污水的pH值,使处于亚稳态的磷离子与晶体接触,在晶体表面析出磷石灰,从而减低污水中磷的浓度。综上污水中的pH值是结晶法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反应器的除磷效果与结晶好坏也对除磷效果有影响。水力负荷是动态运行时的主要因素。生活污水二级处理时,采用曝气吹脱C02,使污水pH值到8左右,防止结晶床的CaC03的结垢,使出水磷浓度可以达到一级处理出水的标准。

2、化学凝聚沉淀除磷技术

化学凝聚沉淀法是最早使用且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除磷方法。化学凝聚沉淀除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的加入,使其生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物,接着经固液分离操作将沉淀物从污水中除去。磷的化学沉淀一般可以分为4步:沉淀反应、凝聚作用、絮凝作用、固液分离。在一个混合单元内进行沉淀和凝聚反应,为了使沉淀剂在污水中能够进行快速有效地混合。目前被经常使用的沉淀剂有铁盐(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铁、氯化亚铁、氯化铁)、钙盐(石灰)、铝盐(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以及当前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无机有机复合型絮凝剂等。磷酸盐沉淀通常被认为是有配位基参加竞争的电性中和沉淀,也就是通过磷酸根与铝离子、铁离子或钙离子的化学反应使之产生沉淀,并将其加以去除。如:钙盐除磷是在含有磷的污水中加入石灰,由于石灰的加入,污水中形成了氢氧根离子,污水pH值进而升高,此外,污水中的磷和石灰中的钙也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并将其除去。这种方法就是将水进行了软化,石灰的加入量只和污水的碱度有关,与污水中的磷含量并无关系。其原因是:石灰法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将pH调到较高值时才可以将残留的溶解磷浓度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然而污水碱度所使用的石灰量一般比生成磷酸钙沉淀所使用的石灰量大好几个数量级。石灰法除磷的投药设施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这一不足让这种工艺在与其他常规污水除磷工艺比较时缺少了经济实用性。

3、吸附除磷技术

吸附法是物理除磷常用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多孔或者较大比表面积的固体物质对水体中磷酸根离子的亲和力不同,从而实现污水除磷过程的方法。实现磷从污水中分离的过程,主要通过磷在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吸附、表面沉淀、离子交换。采用吸附法还可以通过解离对磷进行回收再利用。吸附法是除磷方法中工艺较为简单且能够有效运行的方法。吸附法能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生物除磷法的补充。

天然吸附剂和合成吸附剂是除磷吸附剂的两大种类。其中天然吸附剂主要包括:活性炭、粉煤灰、沸石、活性氧化铝、钢渣等等;合成吸附剂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吸附材料的选择范围,多种金属盐化物及其盐类都作为选择材料被研究应用于新型吸附剂。

4、化学辅助生物除磷技术

生物除磷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多、最经济的除磷方式,然而生物除磷对进水水质及其他工艺参数敏感,工艺中除磷与脱氮也存在碳源、污泥龄等诸多矛盾,导致除磷的稳定性较差。随着国家对污水排放要求的提高,投加化学药剂铁盐、铝盐辅助除磷被广泛采用。南非、美国的一些污水厂也采取了生物为主化学为辅的除磷措施。化学辅助除磷根据投加点的不同,分为前置除磷(生物处理之前投药)、同步除磷(生物池投药)、后置除磷。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同步除磷系统中,化学药剂的投加对生物除磷的强化效果,以及化学药剂对反应过程和出水水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化学辅助生物除磷的机理。在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硫酸铝中进行生活污水化学除磷药剂优选,采用SBR反应器进行生活污水化学辅助生物除磷的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学除磷药剂中,硫酸亚铁的除磷效果最好,曝气3h末按Fe/TP摩尔比1.5投加,可以使出水磷小于0.5mg几,增强了出水磷达标的稳定性。投加硫酸亚铁后,出水的电导率上升,pH略微下降,MLSS增加了5%,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更好,污泥的颜色偏黑。

四、结语

水体富营养化可通过污水除磷得到有效防止,结晶法作为众多污水化学除磷方法之一,该方法处理设备较为繁多,在资金不充足的境况下一般不易被使用。现有条件下化学凝聚沉淀法比较容易实施,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这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之一。吸附剂性能是吸。附法的关键,很多吸附剂的研制主要体现在对天然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但是对材料表面改性的工艺较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所以,化学除磷技术需要进一步研发与沉降泥渣这样类似的在经济、技术这两个方面都满意的除磷技术。

参考文献:

[1] 邬剑平:《污水处理中化学除磷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经营管理者》,2009年15期

水处理化学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厂;化学水处理;膜技术;发展

0 引言

热力系统中水的品质是影响电厂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水含有多种杂质,进入水汽循环系统会使热力设备产生结垢、腐蚀、积盐等,严重影响热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并降低运行经济性,增加检修工作量和运行费用。所以,选择合适的化学水处理工艺显得尤为关键,既要求能保证热力系统所需的水质指标,又要求高效低耗环保运行。热力系统的水处理工艺很多,一般先用机械过滤方法去除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类杂质,再软化去除水中的硬度,如采用阳床、阴床、混床、电渗析、反渗透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离子,在这些工艺中都采用了离子交换树脂,也都存在用酸碱再生离子交换树脂使其性能恢复的过程。这样,整个生产过程既有酸碱化学污染废液的排放,又不能连续生产,运行操作复杂,劳动强度高,日常维护复杂,制水成本高,同时设备占地面积大,产水品质依赖于树脂再生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最重要的是酸碱废液的排放,与当今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不相符合。传统典型的制水工艺如下:

原水预处理阳阴床一级除盐混床除盐锅炉补给水。

1 膜分离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给废水处理和提制纯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膜分离技术是一类技术的总称,和水处理有关的主要包括反渗透、微滤、超滤、钠滤以及电除盐等。其原理均是利用特定材料,选择性地分离水和水中的杂质。锅炉补给水制备工艺中,可采用反渗透技术替代阳阴床一级除盐,用EDI技术替代混床离子交换,其流程为:原水预处理反渗透(RO) 电除盐(EDI) 锅炉补给水。即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从预处理后的原水生成出可用的锅炉补给水。

膜技术中的反渗透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横流过滤技术,它与一般过滤技术不同点在于:一般过滤技术是采用垂直过滤,需过滤液体全部流过过滤介质,过滤介质中截留液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而反渗透技术则是需过滤液体横向流过反渗透膜,部分水在压力的作用下透过反渗透膜被淡化形成产品水。反渗透技术可有效的滤除有机物、溶质等杂质。

电除盐EDI 技术则是依靠电场作用去除水中的无机离子,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纯水制备技术。EDI 将传统的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有机地结合,既克服了电渗析不能深度脱盐的缺点,又弥补了离子交换不能连续工作、需消耗酸碱再生的不足。EDI 的出水水质能满足锅炉用水对电阻率、硬度和硅的要求。

2 膜分离技术

近年,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给纯水制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膜分离技术是一大类技术的总称,和水处理有关的主要包括微滤、超滤、钠滤、反渗透以及电除盐(ED I)等。这些膜分离产品均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选择性地分离水和水中的杂质。锅炉补给水制备工艺中,可采用反渗透替代阳阴床一级除盐,用ED I 替代混床离子交换,流程如下:

原水预处理反渗透(RO)电除盐(ED I)锅炉补给水。

2.1 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节能的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离子、细菌等杂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是用高分子材料经过特殊工艺而制成的半透膜,它只允许水分子透过,不允许溶质通过。反渗透装置的主要部件――膜元件是将半透膜、导流层、隔网膜按一定顺序粘合,并卷制于排孔的中心管上。经过加压的原水从元件的一端进入隔网层,一部分水及少量的盐类通过半透膜流到导流层内,再顺着导流网的通道经中心管壁的微孔流入中心排出,形成淡水。剩余水及大部分溶质、菌类等物质经隔网层从膜元件的另一端排出而形成浓缩水。

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nm 左右),因此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系统具有出水水质好、能耗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反渗透产水还不能满足中高压锅炉的用水要求,还需进一步除盐。

2.2 电除盐(ED I)技术

电除盐ED I(Electrodeionization)技术则是依靠电场作用,去除水中的无机离子,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纯水制备技术。它把传统的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克服了电渗析不能深度脱盐的缺点,又弥补了离子交换不能连续工作、需消耗酸碱再生的不足。其出水水质能满足锅炉用水对电阻率、硬度和硅的要求。

ED I 膜堆是由夹在两个电极之间一定对数的单元组成。在每个单元内有两类不同的室: 待除盐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杂质离子的浓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匀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填满,这些树脂位于两个膜之间:只允许阳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及只允许阴离子透过的阴离子交换膜。树脂床利用加在室两端的直流电进行连续的再生,电压使进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H+及OH- ,水中的这些离子受相应电极的吸引,穿过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向所对应膜的方向迁移,当这些离子透过交换膜进入浓室后,H+ 和OH- 结合成水。这种H+ 和OH- 的产生及迁移正是树脂得以实现连续再生的机理。当进水中的Na+ 及Cl-等杂质离子吸附到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上时,这些杂质离子就会发生像普通混床内一样的离子交换反应,并相应地置换出H+ 及OH- 。一旦在离子交换树脂内的杂质离子也加入到H+及OH- 向交换膜方向的迁移,这些离子将连续地穿过树脂直至透过交换膜而进入浓水室。这些杂质离子由于相邻隔室交换膜的阻挡作用而不能向对应电极的方向进一步地迁移,因此杂质离子得以集中到浓水室中,然后可将这种含有杂质离子的浓水排出膜堆。

3 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应用中的新发展

在以前的大量应用中,都是采用了案例中“预处理反渗透 EDI 电除盐”的工艺流程。随着膜技术的发展,超滤(UF) 和微滤(MF) 作预处理过程的替代将三个步骤全部采用膜技术。超滤和微滤也是一种压力型驱动膜,但其分离原理与反渗透膜不同,基本上属于多孔膜上的机械截留,用以分离范围为大分子物质、病毒、胶体等,表征其分离性能的指标通是截留分子量,如截留分子量为10万,表示水中分子量大于10万的物质基本上都无法透过膜,被截留在膜面。经试验和实际运行检验,微滤作为预处理装置,其后反渗透的产水量比澄清、过滤预处理系统提高了15% ~25%,可将反渗透膜的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此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次数可从每月1次降到每年1次或更少。如果考虑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对后续反渗透膜的寿命影响,可以大幅延长反渗透膜的寿命,从而降低维修、清理、更换方面的成本。据研究,“MF-RO-EDI”全膜工艺进行除盐试验,其出水硬度、活性硅、电导率等参数均能满足电厂超高压、亚临界锅炉的补水水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晶. 反渗透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25)

水处理化学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前言

目前电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之一,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与化学水处理系统是有直接联系的,因为电厂中的热力设备会受到自然水中某些物质的作用后产生有害成分,从而使设备腐蚀,导致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自然水必须经过相应的工序处理后才能被电厂利用,这一套处理工序即是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

1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体制现状

现阶段应用于电厂内部的化学水处理系统常常使用繁多的控制设备,在实际工作当中,工作人员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操作难度也大。很多情况下化学水处理系统是处于多个独立分散的设备控制室内,同时设备工作系统的设计运行还都处于独立的情况。每个控制室内需要三名左右的操作人员来管理运行的程序,这都是由于控制室的独立配置运行所导致的,不仅需要较多的人员,同时也直接导致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工序变得冗杂繁重。同时,管理设备的调控区域呈现分散化态势,最终导致管理人员在程序运行上的工作过多,过重,不利于电厂化学水处理的高效有序。所以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化学水处理方式上我们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这样就能够实现水处理理论和手段的多样化。目前传统的水处理方式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电厂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水的需求,而对当前电厂发展过程中对化学水的需求量的增加,则需要充分加大对高科技的利用率,利用先进的处理手段,来满足当前设备对化学水的需求。例如膜处理技术即是当前最为先进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质。所以利用先进的化工材料技术手段,再利用实践中的经验,两者相结合来以各种水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不仅有效的减轻了水处理过程中工作程度的冗杂,同时还能够保证水处理系统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果,有效的保证水的质量。

当前国家一再的倡导节能减排,所以在电厂的化学处理过程中也要充分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处理中以循环利用为目标,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前,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注意水处理系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避免出现失误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要做到零排放,充分的做到“绿色处理”,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2 PLC 总体操控体系

PLC的操控体系网络运用矢量星型网络结构,以1000MB速度的TCP光缆用以太网完成信息传导与数据传递的过程。网络连接装备采用矢量以太网交换系统,中枢交换机联网操作员点与数据库中枢和分控制系统,同时利用网关和cis还有全程辅助流水线控制体系的网络连接。化学水操控系统网络在锅炉补给水操控点与其他机组凝结水处的控制中枢设立对网络交换装备。在锅炉补给处的水车间内部设置一个化学水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室。在控制室内部需设置3台具有相同功作性能的操作员站点,通过冗余以太网对网络内部的任一个的系统对工作过程进行即时监控。1号和2号机组水凝精需在处理的控制室内各设置1整套操作人员的站点,1号和2号机组凝结水精需对处理处要通过光纤与化学水相结合,同时控制系统联网。在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后,1号和2号机组凝结水精的处理控制室里的小室内可以不安排值班人员值班,但是在一期化学水的系统控制室内必须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监视控制。

3 FCS 技术在化学水系统的应用

目前发电中其相应的化学水系统设备分布扩散、自动加药、汽水取样、监控常规测点过多等现状,FCS技术凭借其全数字化,全开放性,全分散性,并可相互操作性为主要技术特点,对于发电企业中水系统的设备分散性的现状具有非常适合的特性。FCS技术应用在化学水系统中,不仅成本低,而且在性能上实现了全数字化,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因此,改造、建设一个集即时监测、远程遥控、自动加药以及信息集中上传到MIS系统于一体的化水综合全自动化的平台已经成为化水自动化技术迫不及待的发展方向。作为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FCS在化水运行及其它辅助系统的广泛应用中,对电厂的整体控制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我国部分电厂早已开始实施并投入到运行当中。

这个系统理论上是将原有操控系统分解后重新构建而成的。改良后的效果很明显,突出特点是每一个控制终点精确度都大大提高,从而让系统的整体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为干扰因素大幅度减少,可以实现机组凝结水系统无人化运行,同时也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改造完成后其可靠性与自动运行速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也相应提高。简言之,以现场总线为纽带,把单个分散的化水系统的测量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使它们连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检测控制任务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实现汽水取样,自动加药,水处理等整个系统的各项功能。为使测量设备具有数字通信能力,通常选用植有CPU的智能仪表或在仪表上加挂智能模块。

4 化学水处理中膜技术的运用

膜分离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化学水处理技术,其较传统工艺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在传统的化学水处理当中,特别是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处理,存在着较多的手段,通常情况下会经过过滤-软化-分离等一系列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项工艺都是会应用到酸碱再生电子传递树脂,从而实现性能的恢复,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会有酸碱化学污水的排放,而其工艺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处理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占较大的面积及投入较高的成本才能完成。最主要的是其所排放的酸碱废液无法满足当前环保的排放标准要求。而利用膜分离技术则可以有效的将传统水处理技术的弊端进行克服,其不仅操作较为简单,同时其所需分离设备较少,结构简单,不需要占有大面积的地方,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控制,劳动强度较小,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都没有酸碱废液排出,对环境的污染极小,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实现了高效率低能耗,同时有效的保证水品的质量。

5 结束语

电厂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其化学水处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所以通过合理的运用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的保证水品的质量,同时保证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并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效率,保证电厂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阳.PLC控制在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

水处理化学技术范文第4篇

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探讨我国电厂工作中的水处理工作内容,在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升级和理念的改革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工作方式、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用化学模式进行水处理,具有深远价值,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应用

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在良好的生产效率辅助基础下实现高质量工作目标。本次研究针对电厂的工作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水处理工作,研究侧重分析化学方式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效果。

1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的特征

1.1集中化的电厂化学水处理设备

随着我国社会体系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进步,同时也要求电力资源能够充分的供给,满足实际的社会生产资源供给和效率需求。重视对电厂的水处理工作,应当积极的采取化学技术进行干预,满足实际的水处理设备运作功能效率提升要求。针对电厂进行水处理,需要采取化学的技术和方式进行操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众多的细节和比较复杂的程序,因此应当构建大型的系统设施支持实际的工作进行。在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使用化学的设备进行操作,能够提升集中化处理的量,并且能够为水处理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辅助[1]。

1.2集中化的电厂化学水处理生产

集中方式的电厂水处理方式需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化学技术,满足实际的剂量控制需求,并且能够进行相关设备和仪器的运行管理,满足实际的水处理质量和效率需求,在良好的监测条件下进行水处理速率的计算和检查,为电厂进行水处理提供科学的控制信息和相关辅助条件的支持,满足实际的安全生产和管理需求,这也是未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电厂工作细节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长久工作发展的趋势,能够在具体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保证实时监控的工作目标。为了保证电厂水处理工作顺利进行,采取集中化的化学处理生产方式更行之有效。

1.3环保型的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使用环保型的化学技术进行电厂的水处理,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在长久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当中树立工作人员和相关行业的环保意识,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理论指导下实现对整体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革新需求。面对当下世界环境污染的重点问题进行相关工作内容的调整,不单单需要进行理念层面的革新,还需要进行实践工作技术的创新和调整,进而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针对电厂的水处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应当重视减少污水排放的工作内容,同时还需要形成零清洗的环保型水处理模式,即化学水处理的特征性[2]。

1.4多样性的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针对电厂实际的工作情况和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发现,采取化学方式的水处理能够满足实际的生产效率提升需求,同时能够保证具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在安全生产的制度和条件管理监督下实现对整体工作的支持。本次研究针对电厂的水处理工作提出化学技术应用的理论,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特征性及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实现对具体工作效率的科学提升。化学方式进行的水处理工作能够满足革新传统水处理工作模式的需求,避免了重复过滤和更换工作的麻烦程度,满足了多种途径水处理的需求,同时还提升了环保管理的工作质量。

2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重点

2.1电厂使用循环热工方式进行补给方式水处理

使用革新后的循环热工方式处理方式可以进行补给方式的干预,在具体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取代传统工作模式的目标得以实现。因为传统的工作方式需要使用混凝的方式进行水处理,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工作系统的负担,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而采取循环热工方式补给方式能够满足实际的水处理体系工作需求,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工作结构的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水的质量,还能够降低传统工作模式的难度。新型的循环热工方式工作模式采取了新型的材料,纤维的材料体系满足了实际水处理工作的尺寸需求,并且能够进行更高吸附力操作干预[3]。

2.2电厂使用循环热工方式给水的方式进行水处理

在进行电厂水处理工作的过程中采取循环热工方式供给水的方式进行技术干预,能够提升实际的水处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能够进一步的满足现代化的生产力供应需求。当下我国电厂主要使用的水处理方式会采取氨和联合氨的方式进行挥发方式的处理,进而实现对循环热工方式内水资源的处理,这种运用方式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几率,但是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方式和技术适用的范畴比较狭小,只能针对新型构建的机组进行操作,等待水资源稳定后逐渐转变为中度的性质,并且能够进行联合使用。使用增加氧气的操作和干预,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传统技术应用方式不同,存在革新的价值,可以抵御腐蚀情况。

2.3电厂应用循环热工方式内部水处理技术

电厂工作过程当中使用化学方式的水处理,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使用功能循环热工方式内部的循环方式进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符合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需求,同时能够完善电厂工作的管理监督需求,还能够增加安全生产的质量。研究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电厂普遍会选择使用低磷酸盐的方式进行水处理,还存在部分使用平衡磷酸盐进行处理干预的模式。使用低磷酸盐的方式需要控制其实际的浓稠程度,保证控制在0.4mg/L左右的范畴内,不能超出2.5mg/L的范畴。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还应当遵循其基本制度和原则,保证不会形成过度的强硬状态,也不存在非常低的浓稠程度情况[4]。

2.4电厂使用循环热工方式凝结技术进行水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为了提升实际的生产效率,需要在生产工作过程中进行技术的升级和理念的创新。为了满足电厂水处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应当在工作系统中进行调整,满足实际的高距离塔工作装置能够满足实际的分离需求,并进行椎体底部的设备分离控制需求。具体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氨气的运转过程比较长,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需要精细化的处理和干预,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实际水处理工作的开展。从实际工作的需求角度出发,不单单需要保证技术应用的质量,还应当控制实际工作的成本,在优越的技术应用过程当中进行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还需要保证实际工作开展的环境保护理念得以充分的实施,更多的选择可再生资源达成水处理的工作和技术应用需求。

3结束语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目前我国电厂工作的水处理细节已经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具体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技术的升级,采取化学方式进行水处理,满足社会安全生产工作需求,进行科学的生产效率调整。

参考文献:

[1]李兆男.全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5:138.

[2]都琳.电厂化学水处理工作中双膜工艺技术的应用实践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5,22:102+104.

[3]王纳.全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13+115.

水处理化学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铁 接触氧化组合 抗生素

一、研究目的:

制药工业是广州市的支柱工业之一,抗生素化学制原料药又是制药的基础工业,其所产生的废水含大量有毒有机物,如侧链脂、石油醚、丙酮、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甲苯和各类酸、碱物质,还带有头孢类抗生素残留物。此类废水成份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分子量大、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抗生素类对生化处理的菌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

我公司受生产厂家的委托,研究治理此类废水的可靠、适用技术。2001年开始,我公司组织技术力量、深入我市唯一一家生产抗生素原料药的厂家——广州市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各车间,调查此类废水的组成、性状和排放规律。通过调研和测试,掌握了大量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在治理技术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各单元工艺和组合工艺的治理效果、最佳的控制参数和操作条件,为拟定治理工艺路线和工程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根据深入工厂各车间进行污染源调查了解到,抗生素化学制药废水按污染物浓度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CODcr>10万m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此类废水主要是各车间排放的离心母液,离心机酸水和釜底液等,约占全厂废水量的1.7%,此类废水我们需另行研究更特殊的处理方法,不纳入本次试验课题内容;第二类是CODcr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拟定了研究试验工作的进水水质和处理出水水质目标。鉴于此类废水处理难度大,国内尚缺乏可借鉴的经验,我们拟定的处理出水水质分为三个档次要求,详见表1。

注:单位除PH值外 均为mg/l

二、 组合工艺流程选定

㈠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简述:

目前对抗生素制药类废水的处理,大多采用传统的生物与物化处理技术,但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复杂的有机物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处理效果差,运行费用高,难以达标。近年来国内外有些研究部门采用催化氧化、光氧化、臭氧氧化,纳膜分离等技术,对抗生素类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但多数因为装置复杂,能耗高,操作不便,或要依赖进口材料,生产部门难以承受,极小实现工业规模的应用。为此,我公司根据长期深入生产厂家调研所掌握的废水成份,结合对有关技术调研及本公司近年来处理其它有机废水的经验,力图通过试验探索出一套流程简洁、处理效率高,材料立足国内易得,建设运行费用相对较低,便于操作管理,适合国情的处理此类废水的工艺技术,以解决我市治理此类废水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