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渔业品牌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继湖北省2003年启动省属本科院校100个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后,2005年,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职业教育十大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决策,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强省支点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职教品牌建设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推手,以品牌建设为支点重点推进。省政府明确指出:职业学校是打造职业教育品牌的主体……职业院校品牌建设的重点是改革办学模式、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向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全能职业教育服务机构转变,形成职业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一条龙”。为此,省政府、省教育厅相继颁发了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2014年7月湖北省省长王国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安排部署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时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更加精准地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衔接、与产业配套相适应……要加大投入,着眼于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预计湖北省财政未来5年将支出1.5亿元用以实质性支持职教品牌和职教集团发展建设。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设湖北职业教育品牌的通知》(鄂教职成〔2012〕16号),正式启动实施湖北职业教育品牌战略,计划到“十二五”末建成湖北十个职业教育品牌(下文中简称“职教品牌”),并由省级财政对每个职业教育品牌一次性补助专项建设经费500万元。此项目从2012年启动以来,现已有10家单位通过评审并正式列入为湖北省十大职教品牌建设单位。继职教品牌建设项目建设启动后,2014年9月,省教育厅又颁发了《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通知》(鄂教职成〔2014〕8号),开始启动湖北地区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由省级财政对每个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补助专项建设经费150万元,建设期满验收合格后正式授予“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或“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称号。
二、品牌及职业教育品牌的基本问题及理论界定
(一)什么是品牌,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为什么要建“品牌”
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品”即品质、品格、品位、品味,“牌”即标志、资质、荣誉、口碑、概念、历史、指标、排名,通俗讲品牌就是为优异的资源、产品和服务打上鲜明的烙印、挂上醒目的标牌。所有鲜明的烙印、独特的个性、显著的标牌都可视为特色。特色是品牌的根基,仅有特色不足为品牌,但没有特色不可能形成品牌。在品牌出现之前,产品主要靠其本身的质量或价格优势争取顾客,一旦形成品牌后,产品更多以其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情感的体验等方式来占有市场,实现持续盈利,并凭借卓越品质、优质服务而建立心理契约并不断进行重复交易、重复购买。可见,品牌信用是品牌经济价值的不绝源泉。正是因为品牌在实现个性差异化、增强产品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强大之处在于市场功能、信用功能和识别功能的“三位一体”,以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形成强大影响力,成为企业营销制胜的法宝。学校品牌就是能产生增值的无形的信用资产,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其增值源泉来自于学生、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教育投资者和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在职业教育及职业院校实施品牌战略,凝练专业特色,寻求异质发展,也是职业教育竞争制胜的理性选择。
(二)职教品牌与商业品牌、普通教育品牌有何区别
商业品牌的目的是为在产品市场竞争制胜,商业企业为了突出自身形象、维护竞争地位、充分利用自身无形资产而采取的一种竞争策略,因而,商业品牌的价值取向就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教育品牌与商业品牌的根本区别在教育品牌以精神价值作为核心价值,它是由教育思想理念、学校文化环境(含物质的)等共同构成精神价值系统,所以教育品牌必须在精神领域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积淀性、不易复制性、长效性以及辐射性。现代大学作为教育品牌的承载体,必须把发展知识、开展高层培训、开展批判性研究、服务社会需求作为其核心职能,以追求科学思想、人文精神、理性思考、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独立批判等精神价值最大化为目的。职业教育品牌是近代大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与普通教育品牌所不同的是职业教育品牌的“职业性”而非“学术性”的定位,因此,职业教育品牌价值更多体现在职业院校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了多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活力等方面所做出的实际贡献的最大化。职业教育品牌虽关注市场,但并不是把经济效益作为终结目标,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兼容;虽关注知识创造,却更强调技术与社会服务能力,虽关注教书育人,但是不唯学历重能力。依此标准,在本研究中,我们可将职教品牌、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建设全部纳入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范畴,统称“职业教育品牌”。
(三)品牌建设与示范性建设有何区别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确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改革发展,特别是经过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百所院校参与的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引领以后,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按照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产品发展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发展成熟阶段)划分,当下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产品建设,主要基于国家示范性(骨干)建设院校,这些院校在经过国家及地方大量资源的集中投入之后,基本上已具备为区域培养优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标志性资源,发展成为本地区标志性高等职业教育成果输出的示范单位,逐渐进入高等职业教育产品发展的成熟阶段,而品牌建设正是与此发展阶段相对匹配的战略定位。
三、职教品牌、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模型设计
(一)建设思路“:点”“面”结合,分层定位
职教品牌建设的目的是为凸显全省职业教育特色,围绕湖北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或特色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末,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十大职教品牌。因此,它是以某一个产业(行业)为依托、由学校和企业多方合作而创建的职教品牌。通过职教品牌建设,可以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平台与桥梁作用,整合省内相同专业(群)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职业院校(含应用本科)资源优势,构建平台内部的交流、共享、互认、评价机制,实现平台自治;建立业内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职业教育专业(群),为某产业(行业)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标志性的培养范式和产品服务标杆,实施品牌战略,并为实现该专业领域的专、本科贯通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如果说职教品牌是一个跨界跨校的合作开发,那么,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更多侧重于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特色与内涵凝练。品牌专业的建设定位是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特色专业是指服务区域或行业发展成效明显,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具较强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湖北省的整体规划是到2020年,在全省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中建设100个左右品牌专业和150个左右特色专业。可见,“十大职教品牌”是实施湖北职教品牌战略“面”上的布局,而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质上也是“打造湖北职业教育品牌,形成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战略布局中的“点”设计,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关联,但各自又有着显著不同的目标定位和建设侧重。通过比较可知,职教品牌建设更多强调产教融合的平台建设、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体系功能完善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比而言,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建设内容也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有必要进一步明晰职教品牌、品牌专业的结构要素,这也是组织实施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如果把品牌建设的内容要素看似品牌建设的“砖头”或“零部件”,那么品牌建设的结构模型就是品牌建设内容的主体框架。
(二)结构模型:由“内”而“外”,立体建构
从品牌的本义体现了品牌的有形性;品牌所具有的引申义体现了品牌的识别性,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品牌更有其丰富的内涵,而职业教育品牌则自成一个复杂的概念系统。为了整体清晰地表达这个系统,笔者引鉴高职院校品牌文化钻石模型,分别以“内蕴核”“承载体”“表征面”三个层面及其不同的价值元素由“内”而“外”建构职业教育品牌钻石模型。
四、职教品牌、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建设的结构要素
通过职业教育品牌钻石模型,把职教品牌、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的结构分成内蕴核、承载体、表征面三层,根据职教品牌、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的不同侧重,分别选择各自在内蕴核、承载体、表征面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点,从而确定职教品牌、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的建设要素。但总体而言三者的结构要素条目相差不大,只是在具体的标准和内涵上,职教品牌建设的要素涵盖了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的结构要素的全部内容。特色专业的结构要素,可以根据各地各校的资源优势酌情选择。本研究着重以职教品牌和品牌专业为例,对其建设内容要素进行比较详细的分解和分层设计。职业教育品牌的内蕴核是专业(群)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意蕴和哲学理念,可以通过专业发展定位、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文化传统、个性形象、精神理念等具体内涵集中体现;职业教育品牌的塑造和经营,必须是“产品、事品、人品”三者的有机结合,三品合一才能为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职业教育品牌的表征面,体现了职业教育品牌所具有的表现主题和表现形式,其中,主题要素包括:产品、品名、品标、包装等,这些主题要素都可以借助文学、语言、艺术等多种形式要素具体呈现。
五、结语
现代物业管理早已成为房产消费者使用房产后常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物业管理已经逐步凸显了自身的重要作用。开发商在房屋开发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要充分认识自身品牌建设以及经营的重要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做好相应的物业服务,树立并建设企业的品牌、经营之道,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一、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1.树立并建设驰名物业的品牌战略意识
物业管理企业树立并创建驰名物业的战略,要求了必须明确商标的独创性、显著性以及商标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法律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不但要具备创新的策略,即服务创新、战略创新以及理念创新,而且还要兼顾企业发展的各项价值。这就要求了物业管理人员要制定方向正确的战略,更要出奇制胜。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企业的物业服务能力,企业应当以先进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等,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物业管理。
2.制定超越市场竞争对手的战略
现如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金和时间的支持,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当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服务意识,将企业有限的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将其用到合理之处。此外,企业还应当规范员工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时间,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促进企业员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管理效率。因此,企业要将自身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时间、地点等差异的完善,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制定相应的求势战略
求势战略主要包含了适势、借势、用势以及转势。其中,适势是指企业发展趋势要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用势指的是企业要把握好品牌形象的制胜机遇,借助各种手段、方法等增强企业对公众、对社会的号召力;借势是指企业借助客观的环境来弘扬企业自身品牌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转势指的是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企业的劣势逐步转化成为相对优势或者优势,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4.经营规模化战略
企业建立品牌,离不开规模化的经营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发展的方向,这就使企业品牌的优势得以发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让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经营规模化的重要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将经营逐步规模化,企业品牌的建设更要形成规模化,使企业整体的营销经营走向规范化。
5.提升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品牌的建设与成长
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需要长时间才能得以形成,提别是品牌信誉、品牌质量以及品牌含金量等是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服务积累而成,因此,企业要对自身的服务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创新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思想意识,使企业每一位员工能够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服务技能以及规范化的服务项目以及流程等。此外,企业还要对服务设备给予重视,要不断健全服务设备,不断完善收费合理等服务制度。物业公司应当把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和特色理念、人文关系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充分结合,积极采用个性化的服务,根据住户之间的差异性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企业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策略
第一,物业管理的经营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通过积极建设企业品牌,然后充分借助名牌带来的市场效应以及市场信誉,将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影响其服务质量的原因就会增多,因此,企业保证服务质量比较困难。特别是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难以全面的、客观的进行评价与检查,因此,大部门用户在选择物业管理企业的过程总,都会依靠企业的经营口碑与信誉进行判断。第二,物业管理企业还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遵守合同规则,重视企业信誉,坚决不能出出现任何侵犯业益的行为,还要积极维护物管企业的自身形象。第三,企业要对自身的宣传加以重视,积极的进行品牌经营宣传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认同感与知名度,而且还能起到拓展市场、引导用户消费的作用。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我国很多住房用户长期受到住房免费的影响,导致其对住房消费的认识不足,企业通过示范、宣传以及引导,能够让用户了解健康、文明的住房方式,优质的居住环境能够对用户的生活质量以及素质等形成积极的影响。此外,通过对物业管理的宣传,不但能够使用户的住房消费观念得到提升,增加物管企业的经济收益,且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物管难度,降低用户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纷争。此外,企业还应对物管资源实施战略性的调整,充分结合市场竞争的情况以及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把一些不具竞争或者运作成本较低的业务进行分包,例如:垃圾清运、保洁等业务。这样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使物管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与资源不断发展自身优势项目,有助于企业达到良好的经营效率。
三、结束语
[关键词] 区域品牌;形成流程;行为主体;文山三七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7-0053-04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三七产业化与三农问题”(批准号:04Y661F)
[作者简介] 杨爱民,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云南 文山 663000)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1],但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又依赖于区域品牌的建设,而区域品牌的形成和经营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既缺乏具有强大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又没有产品市场优势,因此,区域品牌的创建面临更多的问题与困难。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和特征
1.区域品牌的内涵
区域品牌特指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某一优势产业的“产业集群”,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或创建的为该产业内企业所共同拥有的在产业市场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它象征着该产业集群的历史与现状,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代表;同时,区域品牌也是一个识别系统,这个识别系统是由区域(地名)和产业(产品)名称为核心构成的;它在法律上表现为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
2.区域品牌的特征
(1)公共产品特性。区域品牌的内涵决定了区域品牌并非为一个企业所有,而是区域产业内多家企业共同拥有,集体受益,是产业集群的共同资产,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特征。
(2)管理主体非惟一性。区域品牌是多个企业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但因其为区域产业共同拥有,其管理主体除了区域产业中的各个企业,还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成功的区域品牌管理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可替代性很低,因为政府在公共政策资源供给、知识产权保护、区域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
(3)准统一品牌性。统一品牌是企业品牌管理策略中的一种,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产品均使用一个品牌。区域品牌是区域内某一产业中的企业共同向买方提供的价值、利益与承诺,每一企业从该品牌受益的同时也承担着品牌风险。风险指品牌向买方承诺的利益和价值不能有效实现而发生企业信誉受损、品牌满意度或忠诚度下降、买方对区域产业整体不信任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品牌是一种统一品牌,它对区域产业整体的生产、运作、质量、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有标准化的质量要求,以确保区域品牌的价值。[2]
(4)产业优势特性。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是区域品牌形成的物质和价值基础,离开这一基础,区域品牌就是空中楼阁。作为区域品牌价值基础的这一产业,其优势来源可以是产业比较优势,也可以是竞争优势,更经常的情况是基于比较优势上的竞争优势。
二、区域品牌理论
1.区域品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种结果,相对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更加强调企业间关系的系统化。产业集群虽然也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但更多的是强调从相互竞争中提高各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客观上是通过抢占集群外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达到集群内企业的“共赢”效果。但如果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所获得的好处不能弥补恶性竞争所带来的损失,则很难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而区域品牌虽然也强调企业间的竞争,但更多的是强调企业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建立一种秩序来规范其竞争行为。区域品牌作为一种公用的无形资产,它的价值能为每一个集群内的企业所分享,这样就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期望利润,而期望利润的提高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的减少意味着企业更愿意参与协作与分工,这样就能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2.区域品牌与创新理论。区域品牌的建立不但不会减弱企业间的竞争,相反,它引导企业从恶性竞争进入到良性竞争阶段,这种秩序化的竞争会激励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去获得市场的认同。区域品牌内各企业竞争行为的有序性,为知识的积累和其在区域内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区域品牌内的企业能比较快地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本,在一定范围内集聚的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以及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文化等,使得企业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在信任基础上实现的非契约形式的合作,不但有效降低学习的社会成本,同时加速了难以复制的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扩散和转移。此外,区域品牌的形成还有助于实现内部的多样化,并通过诞生企业、分工协作、分包或转包等形式,使知识、信息、技术、价值等由一个企业向另一个企业转移和扩散,及时适应瞬间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3]
3.区域品牌与区域竞争优势。按照H-O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区域间要素加速流动时,不同区域间的产品贸易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地区优势将会在贸易中逐渐消失,区位替代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而区域品牌效应的发挥能够提高内部企业的期望利润,在某种程度上会对H-O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产生“挤出效应”,区域品牌发挥的效应越大,这种“挤出效应”也越大,而且它还能吸引其他区域要素的流入。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得是产业的集群发展。区域品牌是集群升级的一种手段,是集群升级的助推器。区域品牌效应的发挥使产业相关的更多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向集群区域内聚集,同时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信息等企业需要的要素也会源源不断涌入区域,这为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4]
三、区域品牌形成的分析框架
区域品牌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产业集群发展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区域品牌的形成和经营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经济不发达地区必须由政府主导区域品牌的创建,集群内的企业群体和中介协会等主体积极参与,科研单位、大学对区域品牌的形成也会起辅助作用。如何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区域品牌的形成,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的物质和价值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建构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区域品牌的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
上图说明了创建区域品牌的两个紧密相连的构成要素。第一个构成要素系统是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即创建区域品牌的步骤,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第二个构成要素是区域品牌的行为主体系统,由政府、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集群内企业组成,是创建区域品牌的主要部分。
由于政府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整合、经济活动的组织,掌握经济信息的动态和优势,制定产业政策,更由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在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承担着主导作用。
1.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分析
经济不发达地区在政府主导下选择好主导产业并形成产业的集群发展之后,就进入了创立区域品牌阶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区域品牌定位。品牌定位就是要在特定的目标群体中树立一个独特的、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区域品牌的形象往往是以区域和产业为载体的识别系统,其定位应主要以区域识别要素与产业识别要素为主。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区域品牌定位,要突出产业的历史与文化和区域的资源优势,这些识别要素往往是该区域所独有的,能够形成长期的识别差异,也是其他区域或产业短时间内难以赶超的。[5]
(2)区域品牌的营销与传播。品牌营销沟通模式要解决品牌识别信息如何传达到目标客户以及如何让目标客户理解与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要开发品牌与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与形式。作为公共资产,区域品牌在与目标公众沟通时,应将政府渠道与市场渠道结合起来多头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主导作用,如通过在本地举办博览会等会展进行宣传,也可建立专业市场提供大型交易场所进行宣传;区域品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重点应突出区域品牌的证明性作用,能够起证明作用的品牌识别要素包括:区域知名度、产业历史与文化、独特的生产工艺、产品的质量风格等。为此。在针对消费者的传播与沟通模式设计,将地方文化、产业文化、独特的制作工艺、产品的特征等作为主要的诉求和表现形式,容易形成与其他地区的差别。
(3)区域品牌的管理与维护。由于区域品牌资产不归某一企业所有,品牌资产的建立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得相当部分企业产生搭便车的想法,作为公共资产的区域品牌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最长久也最复杂。各区域品牌的行为主体要树立区域品牌维护意识,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甚至可以对区域品牌进行商标注册,全方位维护区域品牌。
完成了区域品牌的创立阶段后,就进入到形成品牌经济链时期。所谓品牌经济链就是由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产业以及品牌市场、品牌管理、品牌营销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经济链条。品牌经济链并不是区域品牌发展到高级阶段才能产生的,而是在区域品牌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一体化进程越来越明显,区域内的品牌经济链开始出现并越来越紧密,从而使品牌经济链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6]
在品牌经济链中,主导产业和它的前向、后向、水平产业所组成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与当地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等系统之间,逐渐形成密切网络,并在网络中不断进行着产品服务的交易、信息的交流以及彼此的互动学习。这是一个创新的、学习型的网络结构,它必然推动区域品牌的升级,最终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区域品牌的行为主体系统分析
区域品牌的行为主体是一个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内企业等构成的一个系统,各自在区域品牌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职责和作用。
政府是区域品牌建设的主导者。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明确区域品牌战略、制定维护区域品牌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区域品牌发展、发挥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优势等方面,尤其对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推动区域品牌的形成是不现实的,因此,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建设区域品牌的重中之中。
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区域品牌的建设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中介机构应该配合政府,以专业化功能接受政府授权,承担行业自律、维权、宣传、服务、协调、管理等任务。
集群内的企业是区域品牌形成最主要的活动主体,也是区域品牌最大的受益者。区域品牌作为品牌资产只是起到证明产品原产地的作用,而不能够单独使用,必须与企业的商标共同使用才有价值,因此,企业通过优化自身经营行为为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总之,政府、中介组织和集群内企业这三者在区域品牌的培育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其中,企业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品牌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中介组织有效发挥,三者合而为一,以“政府主导地位,协会中介作用,企业参与角色”的分工模式进行建设。[7]
四、“文山三七”的实证分析
1.文山三七的产业历史
三七是文山的传统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质量上乘,文山三七因得天独厚的药效而享有盛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也因此被誉为“三七之乡”。产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三七产业的兴起是三七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基础、区域产业构成等因素促成新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云南省、文山州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云南文山的三七产业顺势而起。
2.培育主导产业
三七产业是一个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一个财困民穷的地区发展这样的产业,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早在1985年,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就成立了文山州三七科学技术研究所,为三七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996年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把三七产业列为“18”重点项目,随后又把它列为全省生物资源开发的首选项目,并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扶持。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不仅把三七产业定为主导产业,而且在传统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基础上,拉长了产业链,视为高新技术产业加以培育。1997年还成立了文山州三七特产局,作为州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行使三七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权,“三七强州”战略基本形成。
3.三七产业的集群发展
云南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是2000年6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建设的云南省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工业园区,是集三七加工、研发、交易、物流、展示、推介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生物科技园区,它为文山三七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载体,园区的建设使三七产业步入集群发展的轨道。
4.区域品牌建设与提升
在文山州三七特产局的具体运作下,文山三七的区域品牌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同步进行。文山州三七特产局按我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要求,从历史渊源、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及人文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请,于2002年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文山三七是第一个申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药材;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报《文山三七》国家质量标准,并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2005年申请注册的“文山三七”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核准注册,“文山三七”成为云南省首个证明商标。“文山三七”证明商标的所有者是文山州三七特产局,使用者必须向三七特产局提出申请,由特产局委托专门机构对申请者的产品进行鉴定,符合要求者方可使用这一商标。
经济发达地区的行业协会是区域品牌形成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以专业化的功能接受政府授权,承担起制定行业标准、对区域品牌进行注册、维护区域品牌和提升区域品牌等任务,行业协会的作用有时比政府还重要。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行业协会组织不健全,或者尚不具备担当这些重任的条件,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缺位的情况下,政府还必须行使行业协会的职责,加速产业发展进程。为此,文山州相继成立了三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三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委员会等行业管理机构。根据三七 GAP、文山三七原产地域保护、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文山三七国家标准等标准化实施的要求,研究制定保护三七产业的法律法规,以全面贯彻实施三七标准化,实现三七产业管理保护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在加强三七研究所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专家学术委员会、三七质量检测中心、三七信息中心、三七种植指导中心、三七行业协会等产业服务支撑体系,为区域品牌的管理和维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强力推动区域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作为产业集群内部的制度与政策要素提供者,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十多年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三七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制度建设、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产生了积极效果,营造了三七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成功举办了三届文山国际三七节,定期举行三七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三七工业园区兴建展示中心和产业博物馆,提高了地区的区域形象。
区域品牌是一个沉淀的结果,区域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自然和人文历史,都会影响该区域的形象,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区域形象,无疑对该区域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有着积极的影响。“文山三七”是一种集典型地理特征、自然条件、人文因素、传统配方和精湛工艺为一体而形成的地方名优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积极开展三七文化研究,提炼产业文化,使“创新与发展,诚信与和谐”成为区域内企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为三七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生生不息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孟庆红.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徐鹏,赵军.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资产增值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8).
(一)我国展示设计的历史及发展
现代展示的设计理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有关于展示的应用则要更早。当时的商业活动主要体现在集市贸易方面,并且已经产生了店面形象宣传的初步形式。20世纪初,我国有了正式的展览会和博物馆。新科技、新材料的大量应用,以及新的消费观念影响,“互动”这种全新形式使展示设计给目标群体带来了新的体验,也给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二)现代品牌营销与品牌设计
商业展示设计发展到现在,带有强烈的经济色彩行为,这是有别于艺术展示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商业的繁荣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在商品逐步同质化的市场中,商业展示设计在企业间的竞争、行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与品牌形象的关系
(一)商业展示设计与品牌文化
从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的发展以及商业品牌营销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成功合理的商业展示设计应该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密切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运用创新的理念和合理的表现形式,结合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品牌的文化内涵,来统一把握和规划商业展示空间的形象,彰显出企业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二)品牌文化是商业展示设计的灵魂
商业展示设计作为一种商业的营销行为,概括为在商业营销环境中采用艺术美学的手段,借助相应的展示设备,将企业产品相关的内涵及信息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并对消费者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企业品牌文化,决定着商业展示设计的内涵和品位。
(三)商业展示是品牌文化的直接载体
商业展示空间具有传递商品信息和与目标群体交流的功能,也是消费行为发生的空间。由于展示空间本身对于消费行为的直接性和便易性,可以使处于空间中的消费者直接的感受到商品属性、企业管理方式、文化内涵等众多品牌文化的要素,因此可以说商业展示是品牌文化的直观载体,应该将企业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等内在因素表达在商业展示的空间设计中。
三、商业展示空间品牌形象塑造的方法
(一)商业展示的空间布局
商场展示空间的特点是其空间全由展具围合而成,利用展具的组合来扩展空间。把展具进行合理地组织,巧妙地安排就形成展示空间。同时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还要保证展示空间内人流的畅通。
(二)商业展示色彩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作用。在商业展示设计中,色彩是一切视觉元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冲击力的因素,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是背景色:墙壁、门窗、天花、地面;二是主体色:柜台、服务台、展台、展架、展板;三是强调色:标牌广告、霓虹灯、灯箱、装饰品。
2.色彩设计原则。色彩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色彩三要素的运用和变化,再加上对的色彩心理学和色彩的象征与视觉识别的知识理解。一是统一性。在商业展示中,无论是展示道具还是展板都要注意风格的统一,风格的统一首先是色彩的统一,通过色彩来强化特定的视觉心理和观众的情绪。二是色彩的对比。在调和中求对比和在对比中求调和,是实现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的两种处理方法。展示设计中,充分利用色彩的轻重、冷暖、色相、明度、纯度等的对比关系来丰富造型,突出重点,可赋予展示空间以新颖、悦目的视觉效果。三是企业标准色的导入。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商业展示在表现商品和企业的特征的时候,要用企业标准色来作为设计的主体色彩。柜台、服务台、展台、展架及其陈列商品的色彩是商场最引人注目的,这些道具的色彩既是商店整体环境的主体色彩又是商品的背景色,商场色彩设计要协调整个室内环境、道具、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更有效的烘托商品及企业的形象。
(三)商业展示的照明设计
商业展示的照明直接影响空间内的氛围,不同的照明程度会给顾客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展示空间内如果照明得当,不仅可以渲染店铺氛围,突出展示商品,增强陈列效果,还可以改善营业人员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效率。同时适度的照明与展示空间展具相配合,可以增强品牌形象宣传的效果。
四、商业展示的装饰材料
(一)展示材料类型及特性
用于商业展示设计的材料种类很多,如木材、玻璃、石材、陶瓷、金属、涂料等等,这些材料各具特性。装修材料的色彩、纹理和质感的不同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因为色彩、肌理、材质的不同,其质感和装饰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具有丰富固有色的材料会在店面装修中广泛应用,如天然的石材、陶瓷等。
(二)选择装饰材料的原则
1.整体性与识别性。商业展示的装修材料的选用首先要服从品牌或店面的整体风格,材料的色彩、材质等属性要与展示空间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可以通过装修材料的对比变化,在色彩与质感方面与众不同,彰显出品牌的内涵。
2.艺术风格。装修材料可以通过对材料的色彩、质感的搭配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选材应能正确表现该展示空间的整体风格特点。如色彩丰富的涂料可以产生清新、亲切或生动活跃的感觉。
关键词:视觉识别系统;品牌建设;作用
在企业识别系统(CIS)中,视觉识别(V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视觉识别(VI)通常被译为视觉识别系统,在企业识别系统(CIS)中,视觉识别系统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强,同时是将CIS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其通过多种多样的应用形式直接在诸多层面上进行传播。企业在展现其形象的所有途径中,视觉识别系统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因而在现实社会中,视觉识别系统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企业家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一个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品牌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1]
一、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与企业品牌的建设的关系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体系,是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记忆和可识别的形象符号,是以整体方式传递给大众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从而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套视觉识别符号。在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突出企业的个性、展现企业的风格、构成企业的第一特征和企业的基本气质。同时还能为企业品牌的建设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途径,使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够快速地传播,从而增强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如今,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拥有一个成功的视觉识别系统是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抓手,由此可知,企业识别系统在企业品牌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二、视觉识别系统构建的积极意义
(一)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开发系统对品牌理念的表达
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开发系统对品牌理念的表达属于执行过程的检验。从系统的完整性来看,品牌视觉系统和产品开发系统都是完整的系统,但对品牌系统(VMI)来说,这两系统又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以及产品开发系统内部的各个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在品牌系统中,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产品开发系统和品牌理念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系统的内部,还是系统的外部,这三种之间的联系是协调统一的。在品牌理念的指导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开发系统内部的元素之间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开发系统的核心内涵是否是品牌理念来判断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开发系统对品牌理念表达的准确性。对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开发系统来说,可以通过检验以下一些问题是否对品牌理念进行了形象地传达。[3]
1.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品牌的名称,品牌标志,等等。判断这些内容是否能够将品牌的精神文化充分的体现出来,能够实现品牌理念的有效表达。
2.产品造型以及产品的色彩,能否将产品潜在的品牌理念表达出来。
3.企业的宣传内容是否与产品品牌理念的内涵趋于一致,是否包括内涵的阐释。
4.终端环境能否充分体现一个品牌的风格,以及产品的主题开发是否充分展现了产品的内涵。[4]
(二)消费者对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的接受度
消费者对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和产品的接受度能够有效检验企业品牌理念。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在设计相关品牌形象及产品的时候,设计者应当做到以产品的营销计划为标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市场上的产品品牌的理念,往往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表现。所以,笔者认为在制定品牌理念的时候,设计师应当实现充分的调研,应不断的通过调查取证、客户的信息反馈以及本身的预测试等方式,不断地对品牌理念进行修正和调整。在运做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1.要着重注意自己所创造的品牌能否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2.从视觉元素角度来说,品牌能否得到观众的喜爱。
3.在一般情况下,品牌能否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进而选择该品牌。
4.消费者在购买该品牌之后是否选择重复购买。
5.在当季,主体商品的销售是否最好。
6.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是否有较高的评价。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深入分析有限的资源,从而实现自身企业理念的创新,并逐步将企业理念转化为消费者视觉形象的一种方式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企业能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并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不断树立企业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不断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因如此,我们应当对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参考文献]
[1]王芳.视觉识别系统(VI)———现代企业的生命[J].科技咨询导报,2006(8).
[2]刘伟丽.浅析视觉识别系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小说评论,2013(s2).
[3]张晓亮.视觉识别系统在企业品牌战略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