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题训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72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以下简称《科研方法》)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素养、增强教师实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科研方法》课程的实际开设效果来看普遍存在问题,甚至被许多学生称为是教育类课程中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一、《科研方法》课程课题训练的指导思想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

自英国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20世纪60年代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理念以来,迅速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引领教师通过反思实践教学,并通过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学层次和水平,是现代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科研方法》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其应该直接为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成为研究者做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准备。

从实际的状况来看,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不会做科研,这成为阻碍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技术性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于教师从认识上对于这一理念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教师教育课程在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现在教师教育中的《科研方法》课程的开设,多数限于科研方法一般性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实际技能性的训练重视不够,使得课程的教学在脱离了实际的科研训练之后变成了抽象的理论讲演。学生在学完了《科研方法》课程之后,对于如何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仍然无所适从。因此,《科研方法》课程的开设应该紧紧围绕“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基本理念为中心,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于教会学生实际的掌握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从而最终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以此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在训练中求发展

从性质上看,《科研方法》课程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特征的课程。其目标应该从总体上既需要服务于学生认知思维层次的提升,引领学生的认识达到理性的高度,同时也需要关注具体的教育实践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具体的教育问题研究能力。《科研方法》这两方面的性质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成人的学习往往更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对于绝大多数参加继续教育的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工作而学习是其基本的学习动因。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学习思潮在学生的学习中影响深远,“有用的就学,没用的不学”也成了很多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取舍的主要标准。虽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面对现实情况,与其否定这种思想的存在,不如在承认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做出适当引领和改进。因此,立足于学生具体科研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掌握,并逐步引导学生思维朝纵深化方向发展,应该是此课程开设的基本逻辑。

二、《科研方法》课程课题训练的实施策略

(一)“作业—课题—论文”一体化的课题训练模式

《科研方法》课程的开设一般需要先开设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其课程的开设一般在继续教育活动的中后期。这与学生后期完成的毕业论文在时间上有衔接的可能性。因此,在《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可以考虑将学生的课堂训练作业与其以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粗制滥造的现状,为毕业论文写作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研究方法》课程课堂训练的积极性,以此提高科研训练的质量。从可行性角度来分析,毕业论文的写作从其性质来看就是在完整的参与某个特定的课题的研究。而《科研方法》课程在“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的独立的从事课题研究。以完整课题研究的形式作为《科研方法》课程的训练内容

以对学生的科研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一个全方位的训练。因此,采用“作业—课题—论文”一体化的课题训练模式,课题研究就成了联接《科研方法》课堂训练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实际参与某项课题的实际训练过程中,既强化学生在《科研方法》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训练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具体课题训练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科研训练的质量,可以从教学考核这一方面加大对学生课堂教学训练在学分考核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各类高校都有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相关政策,课题训练可以利用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科研立项的机会,鼓励学生将科研立项与课题训练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题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的课题训练过程中,以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为中心,结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1.课题分解、逐一实施

一项完整的课题研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过程,即课题的选择(选题)、课题的论证(开题)、课题的完成(结题),而其中又可以具体的分解为:课题的选择与界定、文献的检索与分析、研究计划的形成、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成果的书写、研究结论的论证等阶段。这一过程与《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基本一致。因此,在学生的课题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分解成不同的阶段和任务让学生分阶段的完成,并结合《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的内容进度逐一的予以实施。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训练进一步强化《科研方法》课程内容的学习,对课堂所学内容做出及时的巩固与练习,同时将整个课题研究活动分阶段的逐一实施,有利于保证整个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2.量化打分、层层推进

在将一个完整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步骤之后,为了保证各个阶段性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按照课题研究的进程在各个不同的任务之间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局面。学生在完成各阶段具体的任务时,只有上一个环节的任务完成了,并且顺利通过特定的考核,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强化考核对于整个课题完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课题训练的实际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训练质量,需要对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做出单独考核,并予以打分。在打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但是无论如何需要建立一个考核的退出机制。以便让那些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合格的作业重新接受练习,直到这个环节合格了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研究。这样操作可能会使不同的学生在整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进度会出现个别化的差异,但是为了保证整个课题研究的质量却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训练作业个性化的一种体现。

3.结题验收、强化考核

在课程结束之际,通过课题分解、层层推进的方式,学生的课题训练任务也基本接近尾声。此时所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结题验收,并对其整个的研究活动进行考核打分。结题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让学生写书面的结题报告和结题论证来完成其课题的结题工作,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模拟参加结题活动中的答辩工作。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结题方式,严格考核在这里至关重要。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学生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进行推荐发表,或者推荐到学校相关的刊物或学报上发表,以此激励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而对于整个的课题研究活动考核不合格的同学,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帮助机制和惩戒机制,让其通过帮助获得提高并能够在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业余体育训练队 教练员 科学选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和顽强拼搏精神,而且肩负着为上级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艰巨任务,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就如何开展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工作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学选材

1.宣传发动和了解观察。一方面以“报名须知”的形式把宣传资料下发到各个班级,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训练项目。另一方面教练员要深入观察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平时体育课观察,每年校运动会比赛选拔,以及家长、班主任的介绍,全面了解每个预选队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体育基础、文化课成绩、平时表现等。

2.科学的数据测量与测试。在学生自发报名和教练挑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做好有关数据测量与测试工作,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最后根据测量和测试的结果和前期的观察确定运动员名单。

二、做好经费筹集和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费和场地器材是否充足,是能否搞好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工作的关键。教练员一方面要做好经费筹集工作,主要包括教练员的训练经费、服装费、外出比赛费用等,而这些费用主要来源于学校,教练员事先要做好预算,努力争取学校支持。另一方面要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根据训练项目对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整理,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学校,由学校予以解决。

三、做好训练工作

1.加强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他们的训练态度,训练态度又最终决定了训练水平。运动训练往往是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练习,运动员要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而现在中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许多学生由于经不起高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的考验而半途而废。因此,在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2.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中学业余体育训练不仅是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材,而且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育人的过程。如果因为参加业余训练而影响学习,使学生成绩下降,那么,这样的业余训练是违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和教练员紧密配合,摸清每个队员的思想、学习、训练等情况,帮助他们制订个人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在尽量不占用运动员学习时间的前提下,使他们既能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又能实现文化课的学习奋斗目标。

3.制订严格、翔实、周密的训练计划。运动员从最初训练到出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教练员要根据参加比赛的时间和目标制订好各类训练计划,如年度训练计划、学期训练计划、单元训练计划等。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全面性、专项性、渐进性、反复性、周期性等,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4.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随着社会进步,人类身体素质在逐步提高,要将人体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必须在遵循人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从古自今训练方法很多,但许多已经陈旧过时,不适应新时代训练项目的要求,教练员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找出最适合、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以适应训练项目的需要。

5.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适中。在运动训练时,如果强度和量太小,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如果强度和量太大,就会产生运动疲劳,甚至产生运动损伤。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运动强度和量的时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考虑因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四、做好训练队的后勤管理工作

1.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训练队也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约束,保证训练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如:不能迟到、早退、旷课等。

2.在训练的同时,关注文化课学习。首先,督促运动员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配合各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态、行为表现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经常和家长联系,将运动员在校表现、训练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最后,根据学生训练情况,抽时间安排运动员补习文化课,特别是在外出参加比赛后,要及时和任课教师协调补习功课事宜。

3.解决好训练后的健康和营养问题。训练结束后,教练员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和了解运动员的即时状态和恢复状态,从而掌握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并根据情况对运动强度和量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防运动过度而伤害身体。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和有机物,如果运动后不能及时补给,将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向运动员和家长介绍有关营养补给知识,让运动员及时补充营养,体能和机能得到尽快恢复。

总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是为上一级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是每位教练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实践中,只有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索,采取科学的选材方法、训练方法和后勤管理方法,才能使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工作走上正轨,学校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陈海波.体育教育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曲宗湖.几个国家学校体育比较[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

[4]刘绍曾.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4,(4).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摘 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考学生选择报考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的训练方法对考生来说格外重要。高考中的体育训练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科学的训练方式,训练过程也应该做到循序渐进,严格要求,以此快速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高考体育;训练;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体育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考学生选择报考体育院校,与普通考生不同,他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能力的训练,只有两项成绩同时达标才能确保高考的成功。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体育教师的训练方法对考生来说格外重要。

一、高考体育训练的有效措施

1.注重学生心肺功能与力量的训练

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心肺功能十分重要,它可以说是人身体中的“发动机”。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重对学生心肺功能的练习,从简单的锻炼方式逐渐变得复杂,强度也应该逐渐加大。例如,让学生进行边度跑的训练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训练的次数与强度,并且在恰当的时间让学生调整休息。

力量是决定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考前,提升学生的力量是提升成绩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力量训练,让他们能够通过协调训练将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2.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饮食

除了心肺功能与力量这些直接影响体育成绩的因素外,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饮食营养也对高考体育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在高考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发挥。很多考生因为心理素质较差,平时缺乏比赛的经验,在考试时过于紧张,造成失误。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饮食是学生的营养来源,高中生本来正处在一个营养需求较高的年龄阶段,加上日常高强度的训练,学生必然会需要更多的营养摄入,以此满足他们的身体需求,帮助他们在日常训练时尽快恢复状态。因此,教师切记要注重学生的日常饮食,特别是在高强度的训练后,一定要让他们补充均衡的营养。

3.注重训练方法

高考体育中的项目数量多,学生训练的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在项目的训练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措施,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训练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另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高考体育考试中的要求对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模拟考试,让学生能够通过模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日常练的重点。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训练中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样也要注重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体育运动,做到公正、平等,以此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高考体育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了解学生心理,改变不良行为

体育高考生面对的高考压力比一般学生还要大,他们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体育教师在进行训练时,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否则,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学生可能随时会放弃训练,使所有人的心血和努力付之东流。因此,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可以抓住休息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内容不只局限在体育方面,还可以找一些师生之间的共同爱好,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或是不良行为时,要及时让他们进行调整或是改变,以此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2.与班主任、各科教师及时沟通,处理好训练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体育考生的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程的学习两者缺一不可,所以体育教师在训练时一定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的各科教师做好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使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视一方导致高考失败的情况发生。

3.科学训练,防止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必须要在训练中足够重视。日常训练时,教师要制定好训练计划,强度要由低到高,避免突然的高强度训练导致学生身体无法承受的情况发生。训练过程中要掌握好节奏,该休息时就要让他们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各项科目的训练过程中,也要时刻防止运动伤害,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安全问题。另外,周末或节假日期间,文化课程少,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间,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加大学生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总的来说,高考中的体育训练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科学的训练方式,并且要处理好体育训练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另外,训练也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并严格要求,以此快速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黄招妹.体育高考加试成绩主要影响因素及实效训练方法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开发和培养他们的田径潜力是重要的,但是我国田径这一项目缺少人才,并且在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上也拿捏不好。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低训高量”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我国田径教学质量,这是对我国体育教学的调整,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们都还年轻,还欠缺对田径这一项运动的了解。对还处在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过强的训练强度以及过重的训练量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发育,导致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种种不良症状,而且过重的负担也会影响到运动生的正常生活,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田径训练方法,使之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去。

一、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因素

对初中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本身就没掌握多少有关于田径训练的知识,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教师来指导他们学习并掌握关于田径训练的知识,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本身素质就不怎么好,再加上不少初中体育教师所学的体育专业并不是田径这一专业,所以他们的体育田径教学素质并不是很高,一般来说,初中体育教师都还是采用传统落后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学生,但是这样的训练方法对于还在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是不协调的,他们对传统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都达不到传统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严重的影响着初中生的训练效率,导致我国的田径水平停滞不前[1]。

(二)家庭因素

对于大多数体育生来说,他们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因为一般的家长都是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初中生成绩的好坏就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未来的一种预判,而对于孩子的体育成绩则不会太关注,都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孩子的体育成绩,这对初中生学习体育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家长的期盼导致他们基本上就没怎么接触过体育,这也是现在家长们急需转变的思想,让更多的初中生可以从容的参与体育训练。

(三)社会因素

人们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社会中还是存在大部分人对体育教学带有偏见的,社会上对体育的关注度是很低的,大部分的人只是知道“体育”这个名词,而对“体育”这一名词进行深入的了解的人是屈指可数的,所以目前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导致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运动更是无人知晓了,这也就会导致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不是很高,其结果必然是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踯躅不前,所以学校在体育教学这一块应该要严谨,求实,把我国的新兴力量锻炼好。

二、优化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对策

(一)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模式还是以往陈旧的训练模式,这种陈旧的训练模式对当今时代的初中生来说并不合适,因为时代变化的十分迅速,那套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急需改革,因此学校需要把老师们召集起来共商大计,将初中体育教学体系构建完善,保证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不会有冲突,在满足协调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将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制定适合他们的体育训练模式,避免文化学习与田径训练产生冲突,促进初中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为学生们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学生们发展的田径训练模式,教师们除了对学生们的严格要求外,也要改善自身的不足,跟上现在的体育教流,多学习关于田径的相关体育知识,通过对田径训练的合理安排来改善现在的初中生的许多不足,多对现实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的找到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

(二)调整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合理性

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教师们还是通过以往的田径训练方法来训练学生们,这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效果不大,因为田径训练对训练强度及训练量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在当今时代,人们的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并且也不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精神品质了,导致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所以我们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做出响应的对策,而且这一对策应该首先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从训练中找到适合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在初中体育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找到适合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还要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平衡,适当的提升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来锻炼初中生们的爆发力及耐力,通过保证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合理化来培养新一代田径人才,使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可以更加协调,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遵循适度性原则,将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调整的可以更加有效的适合学生的体育训练,提高初中生体育训练的效率。

(三)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科学性

在平常的体育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时刻关注着学生们,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根据其身体素质来改善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高低,从而可以更加科学的去训练学生们,而不是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有潜力的学生们,应该将那些有潜质的学生们挑选出来,对他们进行专项训练,并且运用好科学有效的办法去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也只有在确保那些还在长身体的初中生们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加有效的去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也就是在告诫那些初中生们,也是在给体育教师们指出的一条明路,如果因为是过强的训练强度或者是过大的训练量在体育训练中导致学生们的拉伤或肌肉酸痛,那么这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所以教师应该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并且在满足初中生参与一定的训练的去前提下,制作一套科W的训练方法是保证学生高效训练的主要方法。

三、总结

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这一名词也更加了解了,这也表明现在的人们更加注意体育的重要了,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制作一套全新的适合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体系。目前我国田径运动人才都是从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培养的,他们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及重视,所以在初中就应该将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培养出新一代的国家优秀田径运动员,并且改善好初中生田径训练的训练模式,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策略一、在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现状

在各学校的体育训练中,体育特长生们几乎每天都会安排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中长跑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又枯燥的体育运动项目,特别是在校园里的学生,他们自身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文化课程学习任务的繁重和训练中运动量太大的矛盾,甚至受到体育场地和训练环境的局限性,体育特长生中长跑的训练一直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与矛盾。其次,很多学生在学校坚持训练了一年,由于文化课成绩受到了影响,或者身体状况出现了异常,中途退出了体育训练之列,无法坚持到底。以上都是现阶段各学校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现状。尽管,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在校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特长生中长跑运动的实践情况来看,目前中长跑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有待改善的问题与缺点。

二、对提高中长跑训练的有效策略的探讨

要转变在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的基本现状,提高中长跑训练的效率,首先要从根本上创建起科学的中长跑训练方案,有了科学的训练方案作为指导,才会让特长生的训练有纲可依。其次,从关心学生训练疲劳状态的恢复开始,尽量给特长生的训练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1.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

特长生在学校的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天的早晨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或者下午下课之后。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特长生们的身体状态基本处在由训练到疲劳,由疲劳到恢复,由恢复到再训练的一个循环性的过程中运转,这也是运动员中长跑训练中的基本原理。通过这种疲劳的刺激对特长生的肌体反应,从而实现身体运动机能不断提升来取得中长跑成绩的提高。

因此,要确保训练科学性,才能切实提升训练的成绩,这时要求体育老师必须根据中长跑基本原理的进行对整个训练方案合理的调整及规划。把科学的中长跑训练方式、合理的训练时间,加上适当的营养补充进行有机的结合,作为科学的中长跑指导准则,确保中长跑训练的有章有序进行。

2.强化训练活动的科学性

对学校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的科学性强化,需要从老师、特长生选材和训练手段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规范化的调整和改善。

从训练方面来讲,要求每一个老师都应当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训练的经验,以便于在对特长生的训练过程中掌握实训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对体育训练活动进行长期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在训练方案及训练方法上进行新的突破。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还能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对每个特长生的了解制定出不同的训练学习方案。

从老师对特长生训练手段的方面来看,老师应尽量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营养补充、机能训练和放松运动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结合,在中长跑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与不足之处,保证特长生训练课程的有序推进。

3.对重视运动员的疲劳恢复问题

运动疲劳是指学校体育特长生在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极可能会面临的一种运动性的疾病,基于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在校体育特长生在中长跑训练中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运动疲劳的周期将会被不断缩短。因此,为了保证中长跑体育训练的有效性及科学性,老师必须对特长生在训练中的疲劳的恢复问题进行足够重视,将体育训练过程中的疲劳的恢复,特长生训练课程之后疲劳的恢复进行综合运用,对缓解特长生的运动疲劳双管齐下,尽量可能地拉长训练中疲劳产生的周期。

4.改进中长跑训练的训练方法

很多学校对特长生的体育训练仍然固守陈规,利用陈旧的方法一个模式的进行体育训练的教学。其实我们了解的体育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们要遵循“因人、因地、因时而宜的原则”进行体育特长生培养,合理的规划好训练方案,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还要恰当的控制好四个要点:第一点是体育练习的强度;第二点是训练间歇的时间;第三点是练习的次数;第四点是个体的差异。不同的特长生身体的基本素质不一样,运动水平不一样,因此我们强调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这样量体裁衣,取得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目前在校体育特长生的中长跑训练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训练的不足一方面影响了学校中长跑训练的训练成果,同时也对特长生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对实际的中长跑训练活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善,从而通过更科学的指导方法,更合理的课程训练活动来提升学校体育特长生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