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第1篇

陈欧 为谁代言?

关键时间:2014年5月17日

关键数字:15

2014年5月,聚美优品登陆美股,上市首日上涨9.91%报收于24.18美元。31岁的陈欧用四年时间,实现了个人财富突破15亿美元。

2014年12月,多家美国律所先后对聚美优品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聚美优品存在多个虚假披露、误导性陈述,给投资人带来损失,聚美优品股价一度下跌到15美元。陈欧用“聚美体”在微博上发表长微博,谴责美律所是“秃鹫”。谈论聚美优品的发展,是反驳?还是避重就轻?

到底为谁代言?在2015年,不知道陈欧会不会有新的答案。

罗永浩 我的心在疼痛

关键时间:2014年12月9日

关键数字:12

2014年,罗永浩很忙。T1上市,产能问题,手机降价,天猫数据门,舌战王自如,资金链断裂传闻……一系列剧情,看得亲者痛,仇者快。2014年12月9日,老罗用他最擅长的演讲,给一切争论按下了暂停键。然而锤子所要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延续到了2015年。2014年,T1总共销售超过12万台,不管如何修饰,这个成绩都不理想。T2必须有更加出色的表现,才能说服投资者和市场。

罗永浩在年末演讲上,戏谑地引用了崔健的歌词,这或许也是倔强的老罗对2014年的总结:我的心在疼痛,像童年的委屈。

林宇 失踪的董事长

关键时间:2014年12月10日

2014年12月10日,网秦突然宣布,董事长兼联席CEO林宇因个人原因卸任,而外界再没有听到来自林宇的消息。对于林宇的突然卸任,众说纷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网秦不断下跌的股票。熬过了2013年的浑水做空,高层接连离职,网秦股票依旧继续一路下滑,投资者对网秦信心耗尽。到12月20日,网秦不得不出售飞流业务自救。这个扑朔迷离的公司,在迷茫和焦灼中进入2015年。

而林宇,依然下落不明。

龚海燕 迟迟不来的“春天”

关键时间:2014年12月5日

2012年,龚海燕离开世纪佳缘,用卖掉房子的资金二次创业,成立91外教网,之后又创办了梯子网。但是,一切并不顺利。2014年,先是梯子网资金链断裂,龚海燕回归91外教后,传出与CEO郑金礼不和的消息,郑金礼离职出走。2014年12月5日,有消息称投资方网易资本可能接手91外教网,创始人或将离场。

曾经的“网络第一红娘”,2014年的创业之路坎坎坷坷,不知道2015年能不能迎来第二个“春天”。

唐岩 痞子?英雄?

关键时间:2014年12月11日

关键数字:43

所有的质疑和争论,都没有阻碍陌陌的上市之路。过去一年,唐岩一直希望可以“洗白”陌陌,摘掉 “神器”的帽子。2014年12月11日,陌陌在纳斯达克上市,唐岩的身价超过43亿元。唐岩说, “比梦想了一千次的感受还要好”。

陌陌盈利之路还不明朗。表情付费、游戏、广告、O2O,陌陌一直在尝试盈利的可能性。IPO成功之后,唐岩加快了国际化的步子,对盈利倒是慢慢悠悠,毫不着急。“不随波逐流”,“对盈利有信心”是唐岩给外界的答复。曾经梦想成为古惑仔的唐岩,一直“痞气生长”,如今成为了纳斯达克的敲钟人,完成了英雄式的2014年谢幕。陌陌也好,唐岩也罢,在2015年会有怎样的开场和谢幕,令人期待。

余佳文 霸气总裁的豪言壮语

关键时间:2014年11月22日

关键数字:1

没有辜负大众对90后创业者的想象和期待,超级课程表创始人余佳文登上央视舞台,立下“明年会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的豪言壮语,成功吸引了舆论的关注。对超级课程表的刨根问底,一时甚嚣尘上。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第2篇

这是李天放在回国创业后才深刻意识到的问题,此前他并没有在中国上过大学。

2012年夏天,正在为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计划fm”进行开发的李天放招募了一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实习生。由于需要兼顾学业,这位实习生经常会在办公室打开一个“界面不太好看,运行速度很慢,并且操作步骤繁琐”的网站查询接下来要上的课程。

“我10年前在美国上大学时用的课程系统都比这个好很多。”旁观了实习生的使用体验后,李天放感到惊讶。在他看来,在线课程表这个对于大学生来说日常使用频率颇高的工具,应该足够简单易用。

几个月后,当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为日程工具“计划fm”寻找提高日活跃度的方式时,做一个更好用的大学课程表的想法被再次提了出来。

“课程表本身是一个几乎天天需要查看的工具,而且校园的相对封闭性可以让产品更容易地做口碑推广。另一点也很重要的是,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使用方式。”在衡量了需求和开发的可能性之后,李天放安排团队开始试验性地开发一个这样的工具。

第一个版本的开发只花了一个星期,赶在8月28日新学期开学之前,这个叫做“课程格子”的手机应用上线了。与李天放“试试看”的心态截然相反的是,4天后,它的用户数量就超过了10万。这促使他很快关闭了计划fm,将开发的重心全部转移到了课程格子上。

最初的课程数据收集并不容易。这个并没有与任何大学的教务系统联通的课程平台需要依靠手工来获取一所大学完整的课程信息,而信息的来源则大多是大学生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邀请用户作为“校园大使”,帮助他们做课表的收集和数据的录入工作。

而在第一个具有基础的课程表设定和查询功能的版本基础上,更多的功能和使用场景也需要通过后续开发慢慢完善。

“课程表是一个第一版做起来很容易,但其实产品设计和交互上有很多难点,使用深度也可以做到很深的工具。”李天放说。没有中国大学的学习经历曾给他带来过一些困扰。在课程格子上线后不久,他与团队曾经为是否要为一个课程提供添加多个教室的选项,以及是否需要有单双周课表进行过讨论。他的团队成员都毕业于国内大学,认为这两项需求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作为最终决策者,李天放还是出于保持界面和使用简洁的考虑,否决了这两个提案。

不过用户的反馈很快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这两个超出李天放自己大学经验的情况,在国内多数大学的排课系统中都存在,并且对于用户在使用课程格子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缺乏类似的经验,确实对我要做出好的产品有所阻碍。”在及时增加了“多教室”和“单双周课程”两个选择功能的同时,李天放也开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去各地大学考察上。平均每个学期,他至少去十几所大学。“主要的安排都是去和用户聊天,同时也去学校的宿舍、食堂、篮球场、图书馆,或者就在学校门口看他们怎么接快递,观察他们都会有怎样的使用场景。”

在上线后1年的时间里,李天放和他的团队的精力都完全集中在怎么做一个更好的课程表上。除了多教室和单双周课程,他们陆续增加了好友添加、课程评价、查看同学以及教务系统导入的功能。

在李天放看来,这个当初为了改善大学生查课表体验的工具渐渐完整和“结实”起来。不断完善的功能和使用体验带来了持续的用户增长。到2013年8月底,上线整1年的课程格子宣布他们的用户总量达到了600万,日活跃用户有100万左右。

这意味着,如果数据准确,相对于中国约2500万在校大学生的总量,近30%的大学生已经使用过课程格子。而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与课程格子功能类似,且在上线时间和发展速度上旗鼓相当的“超级课程表”,也在几乎同时宣布自己拥有了超过500万的用户和100万的日活跃用户。

用户增长的天花板开始迫近。“我们现在算是一个日活跃非常高的入口,因此需要考虑能不能做更大的事情了。”李天放说,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开始逐步在课程格子的“工具”属性基础上添加社交的元素。

“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自然的选择,课程表上具体的时间地点信息都是社交的基础,而且大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本身就是一种线下的社交行为。”课程格子联合创始人兼CTO宋师伟说。他在2014年年初正式加入了李天放的团队,此前也一直以顾问的身份参与整个项目。

按照宋师伟的说法,课程格子中最早的社交属性出现在用户热衷于查找哪些人与自己上同一门课的这一行为中,“这让我们想到也许能突破课程之外,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沟通方式。”

2013年9月,课程格子上新增了一个叫“树洞”的入口,让用户可以在其中匿名发表状态和互动。但这个首次社交化的尝试并没有让李天放感到满意,在匿名的社交环境中,用户的发言显得过于随意和毫无顾忌,有向校园八卦吐槽论坛演变的趋势。这偏离了他们原本想要建立一个交流有趣想法的社区的初衷。因此,树洞在上线不到两个月后就被藏到了一个很深的位置,并且开发团队也不再做主动的运营。

这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令他们开始更慎重地思考在社交化的过程中,如何保证用户在参与社交时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暂停了一段时间的社交功能开发后,2014年暑假,他们推出了“格子BBS”。这个社交功能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较为传统的社区形态,但作为早期互联网时代大学中最主要的线上社交平台,BBS也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社交形态。

你可以参考传统BBS的功能来理解“格子BBS”,略有不同的是,任何用户都能创建自己的版块,以及通过手机端使用,图片性的交流会变得更为容易。

“我们想用一个大学生熟悉的名字,去强调这是一个仅有大学生的社区,它不是人人都在的地方,只是年龄相同、兴趣相仿,以及正好在同一个地点的人组成的社区。”李天放说,他希望“格子BBS”能够以其自身的社区氛围来吸引用户。

基于这个想法,他将运营团队从原先的1人扩大到了6人,并且更多地发展用户成为“校园大使”,参与运营一部分社区的内容,也帮助它们在线下做推广。

这个上线半年的社交产品确实为课程格子带去了一些改变。根据李天放提供的数据,这个目前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的应用在增加了BBS后,用户的留存率提高了近1倍,而使用BBS的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也达到了纯工具用户的5倍。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第3篇

把社交玩大了

喜欢穿着帽衫牛仔裤出现在公众场合的马克·扎克伯格,是典型的极客(geek)style。据说这个牙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儿子,自从10岁获得一台电脑之后,就成为不折不扣的电脑迷。高中时,他设计出一款备受欢迎的MP3播放机,许多公司包括微软都盯上了他,愿意给这个天才小屁孩提供高薪工作。不过,他拒绝了。他去了哈佛大学,虽然主修心理学,但仍然痴迷电脑,常常废寝忘食地埋头编写软件。刚入学不久,他就编写过一款“课程搭配”软件,用以帮助学生根据其他人的选课来确定自己的课程表。通过课程就把人与人联系起来——这也许可以视为后来Facebook诞生的滥觞。而他做这一切的目的,仅仅是出于好玩。有朋友记得他当年编写“课程搭配”期间常穿着一件“代码猴子”的T恤,这确实是他的生动写照。

从小就鄙视一切权威的扎克伯格,在学校时就因为著名的黑客事件而载入“哈佛史册”。当时他为了编写一款旨在标记出校园内最炙手可热人物的Facemash程序,非法入侵哈佛本科生宿舍的“花名册”而遭到校方“留校察看”的惩处。黑客事件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消停。接着又和舍友建立了一个为哈佛同学提供互相联系平台的网站,这就是日后著名的Facebook。Facebook在2004年2月推出,很快就横扫整个哈佛校园。早期的Facebook有一些重要的限制和排他性。比如没有哈佛大学地址邮箱就不能注册,而且登陆者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用户身份的真实有效使Facebook和此前互联网上流行的MySpace和Friendster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接受《哈佛深红报》采访时他表示,“建立这个网站就是为了使每个用户在让朋友加入自己的圈子时可以感觉更棒。”2004年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已突破一百万,并且很快就突破哈佛围墙,哥伦比亚、斯坦福、耶鲁、康奈尔等大学也成为扎克伯克的服务对象。为了专心运营Facebook,扎克伯格干脆从哈佛退学,成为继比尔·盖茨之后,哈佛又一位著名的辍学学生。《财富》杂志高级编辑大卫·柯克派特里克认为Facebook最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在大学的起步。因为那里是人们社交网最密集的地方,通常也是人们一生中最精力充沛地结交朋友的地方。

开放和公平,比赚钱更重要

Facebook的出现,激活了网络社交需求的大市场。继美国的学校之后,很多其他国家的学校也被邀请加入进来。接着,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edu, .ac.uk等)都可

以注册,不久高中和公司的Facebook社交化网络也建立起来。2006年9月11日,Facebook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这虽然引起了很多原有用户的抗议,但社交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

Facebook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新传奇。投资人纷至沓来,巴不得扎克伯格能看上他们的钱,而想收购Facebook的公司也个个出手阔绰。2006年,时任Yahoo公司CEO的特里·塞梅尔出价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被扎克伯格拒绝。特里后来表示:“这辈子从没遇见一个人能够抵挡住10亿美元的诱惑。”

对扎克伯格而言,相比赚大钱,如何促进世界变得更为开放和公平显然更有趣,也更具有吸引力。他曾说,“我从来不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户的体验上,总想怎样能给他们带来革命性的便利。”在他的理念中,与其说是对互联网的开发应用,不如说是聚焦于对世界的改变。最初Facebook的建立就是因为他看不惯哈佛自己不愿意建立Facebook站点,通过创建Facebook他使个体有了成为权威的可能,Facebook所提供的服务加强了每个人的档案和行为的影响力,使原来的权威黯然失色。

然而,扎克伯格对Facebook帝国扩张的追求,并没有削弱其赚钱的潜力,这也是为何Facebook即便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就大受追捧的原因。如今Facebook的主要盈利模式为广告收入、第三方应用分成以及游戏分成。广告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扎克伯格认为社交广告代表着未来,“最好的广告形式是通过朋友获得消息。Facebook有意为广告商提供创建社交广告的最佳工具。我们认为,广告中包含你所关心的对象的趣味内容越多,运营人员就越能给Facebook的用户带来更多增值体验。”微软显然也对此认同。2007年10月24日,微软宣布出资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 1.6%股权。按照这一价格计算,彼时Facebook的市值已高达150亿美元。对微软而言,此次交易更多地强调了在线广告的重要性。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微软获得在Facebook海外市场投放旗帜广告的机会。

而越来越多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使用Facebook,使其开始把盈利的重心转到移动广告业务。SICA财富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杰夫·西萨就指出,建立移动业务盈利模式对Facebook的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长期增长,Facebook需要从移动用户那里取得更多的收入,因为移动用户的比重增长最快。为了达到移动业务的收入目标,Facebook必须提高移动用户的在线时间,以收取更高的广告费用。与此同时,Facebook还必须控制广告量,以免过多的广告疏远用户。”

依然面临挑战的“成功者”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播学;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

当今是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随之聚焦在创业与创新水平上,因为创业活动作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纽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主要推动力。我国在鼓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创业方面,颁布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传播手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积极性,从而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1大学生创业的传播学分析

1.1接近传播系统的传者

20世纪90年代初,MBA学科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开设,对创业引导的研究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90年代中期,创业研究开始涉足各个领域,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创业活动。90年代末,创业研究已和各个领域研究联系得非常紧密,传播学就是其中之一。此时,许多关于创业的研究项目和研究中心也纷纷建立。而基于大学生传播群体的上层结构便是传播系统中的传者,例如政府。

1.2传播渠道

大学生创业的传播渠道是创业者运用创业机会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及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传播渠道受创业者的周边环境及个人偏好等因素共同影响,如金融、房地产企业的创办等。同时传播渠道对大学生创业的激励与影响也很大。不仅带来了创新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途径,还完善了创业下的传播结构。通常,我们将引导大学生创业的传播渠道归为良性推广平台,例如微博、微信、腾讯QQ、博客、Fa-cebook和其他线上社交网站。

1.3传播内容

引导大学生创业的传播内容应是富有冒险与开拓精神的。传播内容应包括“创业”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创业的制度环境要求等;更趋向于一种宏观大略的描述而缺乏清晰的内容框架。引导大学生创业的传播内容需借鉴国外对应研究的方法成果,引入定量研究与多理论分析框架,逐步与国际接轨。就更具体的研究内容而言,90年代之后学术界更多地关注创业决策过程、制度环境约束、市场准入、创业行为选择演变等。对于传播内容所带来的成功案例,有超级课程表的创始人余佳文,他通过传播内容得到相应的创业信息,进而进行创业融资与发展,最后创造了“霸道总裁”的奇迹。

1.4受众

在大学生创业引导中,大学生创业意向者是特定传媒信息的接收者,即信息传递的目的地,也称信宿。大学生创业引导的传播是传播者与大学生受众共同参与完成的传播活动,受众的行为常决定了传播的成功与失败。在政府鼓励创业政策之下,大学生群体受惠较多。对此,大学生受众群体主要表现为有活力、有创造力和新兴的特点。就传播受众而言,大学生创业引导以新媒体为主导,以分众受众取代大众受众。从这里可以看出,新媒体的重点在于“新的技术体系”,计算机的诞生、网络的发展都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新媒体又不等同于“新兴的媒体”,它更加注重媒体本身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而不是追求媒体诞生时间的新兴性。一般来说,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都被视为新媒体范畴,其他虽说也可能是在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后诞生的媒体,但因为其技术应用上未曾采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也不被视为新媒体。因此,受众对象主要是20~28岁的大学生。

1.5传播效果

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对策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方式,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及行为。传播对人们语言、行为的影响效果,是大学生创业引导的本质体现。时至今日,大学生创业的传播已经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现象展现在所有人面前,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大学生创业充满了无限商机。因此,在今天,研究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对策的意义十分深远。

2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的问题探讨

2.1政策力度不足

当前,政府政策力度不强是大学生创业难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对大学生创业的企业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一位大学生指出,“大学生创业很不容易。目前银行过分注重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还不够认可。由于贷款困难,大学生还是普遍寻找私募基金进行融资,虽然后者成本更高。”另外,投资商们总希望利润回报能够立竿见影,却不考虑大学生创业的帮扶责任。

2.2传播意识不强

传者在大学生创业的传播意识普及上不愿意加大投入,或尚未有责任意识,导致传播者宣传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传播意识不强,创业发展意识不强和约束道德意识不强等。

2.3引导对策定位不明确

传者通过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时,面对传播系统不协调的现状,应当适时改进传播协同系统,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目标进行正确的系统定位,这个过程包括对传播学和心理学的把控以及传播机构相关人员的合作管理。但是,大部分引导对策却明显少了传播系统的定位。

2.4受众需求性不强

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分析缺乏全面性。创业传播体系设计过于简单与单一,评价指标往往只涉及大学生创业中的某一方面特征,且以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基础的指标与方法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收集传播过程里的需求信息方面,传播者尚存不足。但是,在大数字时代,受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信息的选择权时,在传播选择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受众的需求分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受众表现出创业意识不强的现状。

3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探究

3.1加大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分析

加大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分析,是对大学生创业的大容量信息进行合理整合。对此,大学生创业引导者的大容量信息传输不仅提高了大学生们音像视听功能质量,也突破了信息传递的界限。相比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等,大学生创业引导者在信息提供上需吸取更多的媒体信息形式优势,并在信息量上获得最大限度地扩大。

3.2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在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面前,政府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根据大学生的创业现状,通过规范和管理青年创业市场,实施相应的公司法保障措施是大学生创业升级的必要所在。这里的青年创业市场需由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建立的政府引导结构,是大学生创业引导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学生创业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3.3整合资源,畅通大学创业传播渠道

现如今,经过市场整合资源调配的作用,传播渠道正在向多元化的引导方向转换,而大学生创业的传播整合机构起步比较晚,再加上传播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传播者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创业规模受到遏制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因此,整合资源畅通大学创业传播渠道,有以下对策:一是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及传播规则,在传播学之下的系统性原则中进行国内外环境的渲染,适时培训并引进新规则;二是基于传播渠道上的大学生创业,结合大学生创业引导的渠道分析,完善传播质量和提高传播水平;三是在传播系统的升级上应注重效率化,并通过整合资源来减少传播负担和降低传播成本;四是针对大学生创业引导的传播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传播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引导中的传播困难。

4充分发挥新媒体创业示范作用

新媒体是大学生创业信息传播的载体,是数字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以下示范作用。

4.1跨时空和时代性

传播者能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来引导大学生创业,可每天24小时为大学生随时随地提供传播服务。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新媒体创业引导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形式,具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超文本和互动性强的优势。

4.2个性化和创造力

新媒体创业引导是在新媒体的理念上变更革新的一种创新,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新媒体上的大学生创业引导方式是大学生受众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和个性化的传播,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是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的平台。新媒体创业引导使得大学生创业意向群体使用新媒体进行创业了解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更强。因此,新媒体创业的引导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和市场细分的作用。

4.3经济性和整合性

通过新媒体创业的引导,可减少实体成本;也可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损耗。新媒体上的引导创业可由大学生的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到工作、生活,因此也是一种全程的传播渠道。另外,政府可以借助新媒体将不同的活动进行统一设计与策划,以统一的传播方式向大学生受众传达信息。新媒体使得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科技理念变强,市场影响力变大。

4.4高效和交互

新媒体创业的引导可以展示创业型录、联结信息库提供有关创业内容的查询、可以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受众群体做互动双向沟通、可以收集受众数据、可以进行创业测试与意向调查等,是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最佳传播工具。通过高效和交互的传播作用,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创业了解的意识更强。

作者:邓欢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鸿铎.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上)[J].现代传播,2004(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