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地方开放大学;电大;终身教育;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列为战略目标。无锡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为个人终身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提供充足、平等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伴随一生、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需求的教育服务,基本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构建无锡市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以筹建中的无锡开放大学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发展,为加快无锡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社区教育与地方开放大学
顾名思义,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这一概念体系及社区教育的深刻内涵: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的整体发展;社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从社区需求出发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社区教育的动力机制是教育与社区的双向互动、协调发展;社区教育的体制是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社区教育实质上沟通教育和社区,协调两者的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因此,社区教育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面向城乡社区成员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教育活动,努力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我国社区教育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和基本目标。
社区教育包含了社区内所有教育形态、社区的全体成员、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从形式看,社区教育包括社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既可以由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实施,也可以在社区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展开。从资源来看,社区教育可以利用社区生活中丰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无形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良好的社区氛围和互助的伦理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义的社区教育就是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包括了对成人有影响的社会生活或社区资源。
在《纲要》中,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社区教育不仅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承担着为所有社区成员提供终身、多样、优质教育服务的重大任务。
“办好开放大学”是《纲要》明确提出的任务,是国家战略。但《纲要》中对何谓“开放大学”、建设什么样的开放大学、怎样建设开放大学等没有具体的描述或规定,而且在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中,也找不出相关或类似的解读条文。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认为“开放大学是具有开放特征的自治的远程教学大学”,其主要特征是:开放性、自治性、远程教学性和大学性。
未来的地方开放大学以继续教育为主,具有参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天然属性,这方面,筹建中的无锡开放大学(无锡电大)与所在地区——无锡市崇安区进行了广泛深入合作,在探索社区成人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2010年底无锡崇安区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就是无锡电大给力社区教育结出的成果。
1.地方开放大学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关系
地方开放大学的前身——电大本身就是一所成人高校,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其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主力。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衔接与合作,主要就是开放大学的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部门和社区生活、社区资源的衔接与合作。无锡市电大和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坐落在无锡电大校园内)与国内12家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合作办班,开通网上学习城,在线学习达数万人。“无锡新农村网校”,服务“两个提升”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市电大和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合作研发“无锡先锋网”,开展党员远程培训,服务基层组织;首创的无锡市民学习中心,助推数字化社区创建,成为市民轻松学习的场所。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开放大学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关系如下。
(1)社区教育和开放大学二者目的相通。社区教育是社区内全体成员的教育,目的是推动社区内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的发展。开放大学的主要教育对象是社区内的成年人,目的是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时发展社区生产力。从教育的功能上来讲,社区教育和开放大学是相通的,都是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满足社区的需求。
(2)社区教育是开放大学的基础和背景,开放大学则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及社区教育是开放大学顺利发展的大背景,可以为开放大学的机构提供办学场所及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并最终对开放教育机构的教育成果进行检验。同时,社区为开放大学机构的教育和实践提供了所需要的资源。而开放大学可以为社区的成人负有终身教育的责任,一方面提升了社区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把终身教育的思想传递给社区居民,服务于社区教育。因此,二者是互相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共同为成人居民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丰富环境。
2.社区教育与开放大学合作的意义
(1)有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丰富的真实的终身教育环境。终身教育是开放大学、家庭和社区共同的责任。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衔接、合作,可以丰富开放大学的教育内容,社区资源、社区文化、社区的规范、社区的艺术以及社区人民共同的生活方式都是开放大学的有效资源。另外,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都对开放大学的学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素养。众所周知,家庭是最主要的社区教育单元,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就要营造家庭中终身学习的氛围。目前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普及为无锡电大提供很好的平台。自1999年开展开放教育试点以来,积极开展网上教学,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同时组建了多媒体阅览室、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市民学习中心。新民路和广瑞路两个校区的校园网络千兆接入Internet;购置安装了“电大在线Web2.0版”远程教学平台分校版;广播电视大学IP数据接收系统;配置了大型专业服务器,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的校园网站。近年来与无锡广电合作开设数字电视63频道,播放开放教育课程,每周三讲,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地方开放大学对社区成人教育的介入措施
面临构建无锡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在持续发展中体现特色、在承担新使命中创造辉煌是无锡开放大学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2009年无锡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民学习中心在无锡电大成立,不仅进一步拓宽了电大服务社会的功能,也赋予了电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重大使命。立足于电大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依托于无锡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着眼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长远目标,面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使命,电大应展开新的探索。
电大经过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不仅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而且较之其他教育形式与组织,更具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与基础。电大联合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教育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各地情况不同,做法肯定也有所不同。但总结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为教育机构进驻社区开展或参与社区教育搭建平台
各类教育机构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工作技能培训、生活技艺培训、文化艺术教育等等,开放大学可以建立教育超市,吸引各类资源加盟,供社区居民选择。无锡电大常年为崇安区社区居民进行计算机培训,同时协助社区参加首届全国社区音乐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为原创教育机构的本地化提供衔接基地
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在社区教育中得到强化,更加为网络学院、学习网站、大型连锁培训机构所重视,它们会选择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在本地的落脚点,开放大学终端力量加强,有合作的优势。双方受益,社区欢迎。
3.为社会志愿者和社区居民自发性社区教育提供舞台
近年来,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志愿者服务已经不再仅限于出力流汗,各界专业人士中的智力志愿者也越来越多,社区教育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社区集中了越来越多的已退休的专业人士,他们身体尚好,志趣高雅,希望有继续发挥余热的舞台,如能在社区教育的旗帜下加以有效组织,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宝贵资源。
4.为企业参与社区教育提供渠道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各类企业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如金融理财、保健养生、社会培训机构等希望到社区面向居民进行业务宣传等工作,有选择地引入和利用这些机构参与社区教育,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注重企业形象的公司往往希望找到合适的项目予以赞助等,社区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在社区教育课程、项目、学习设施等方面给予经费的支持,采取企业冠名、企业赞助经费等形式支持社区教育。
5.为慈善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赞助或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帮助
社区教育内容丰富,购买专业教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寻求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支持,筹措款项设立社区教育基金,购买社区教育需要的智力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和支付教师薪酬等等。虽然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但并不是参与社区教育的人和单位都是义务劳动。作为社区教育的组织者,筹措资金购买社区教育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必要的。
【关键词】抑郁症;人格;EPQ;EMBU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5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2025-01
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及其发生、发展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并存在着争议。子女患精神疾病与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近几年来,大学生的精神疾病发生率增加显著,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在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上和临床专科医院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为了探讨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我们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Egma Minnen av Bardodosnauppforstran,EMBU)对其的人格和父母养育方式进行了测试。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选自武汉市武东医院大学生心理治疗中心于2012年7月――2013年1月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患者50例,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中17 项测评总分≥18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工具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是由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所编制的有关人格维度的问卷。本研究采用龚耀先修订的人格问卷(16岁以上)该量表有88个条目,分别由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4项因子组,评分越高代表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越重。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odosnauppforstran,EMBU)中文版,由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行为两部分组成,共66个条目:父亲包含6项因子,依次为F1情感温暖理解;F2惩罚严厉;F3过分干涉;F4偏爱;F5拒绝否认;F6过度保护。母亲包含5项因子,依次为M1情感温暖理解;M2过度干涉保护;M3拒绝否认;M4惩罚;M5偏爱。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一般资料50例抑郁症患者中男生21人,女生29人,平均年龄(20±2.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1.5)年。其中本科在读35,专科在读15人。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平均时间(15±2.5)年,有1例患者母亲过世,有5例患者父母离异。对照组来自2所大学,其中男生24人,女生26人,平均年龄(21±2.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1.5)年。其中本科在读38,专科在读12人。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平均时间(14±2.5)年,有1例患者母亲过世,1例患者父亲过世,有6例患者父母离异。
2.2结果
2.2.1抑郁组和正常组的T分比较结果显示抑郁组除F、K、Mf、Ms的T分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余的L、Hs、D、hy、Pd、Pa、Pt、Sc、Si均高于正常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个体个性因素与抑郁症的关系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高成阁等[2]用美国修订的NEO个性调查表(NEO-RI-R)及人格问卷(PDQ)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在NEO-RI-R中的E(外向性)、C(严谨性)、AC(顺因性)与正常组相较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的父母在教养方式方面表现类似,较少使用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而采取拒绝、惩罚、严厉、干涉、过度保护等关心少而管束多的控制手段,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大学生抑郁症患者人格素质特征,可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在心理治疗中有针对性地纠正患者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殷大奎.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01).
[2]张明园.二十一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J].上海精神医学,2000,(01).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0-01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道讨论。
1 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应高度重视第1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1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Grippex)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在教学中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防疫站,其他像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比方说,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便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点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到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1]。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就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之,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2.2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2.3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5]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科索沃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启示[J].预防医学杂志,2009(12).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1]。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国内很多一线教师致力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也尝试将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收效不大[2]。笔者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故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在课程结束后了解临床医学专科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与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并加以分析,以期从学生角度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3个自然班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预防医学的认知与学习态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等。由教师集中讲解填写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为保证调查质量,控制问卷填写时间(不超过15分钟)。
1.2.2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并对数据仔细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发放问卷164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0%。男生62人,占37.8%,女生102人,占62.2%,平均年龄(19.58±0.36)岁。
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及学习态度
2.2.1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6.7%的学生认为学习预防医学有用,43.3%的学生则认为很少用或无用。对于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内容,75.0%的学生认为环境卫生内容有用,90.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2.2.2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62.2%的学生学习兴趣强,14.0%的学生无兴趣,2.2.3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55.5%的学生认为板书教学有必要,79.9%的学生认为PPT教学有必要,95.1%的学生认为增加实验课程有必要,93.9%的学生认为增加平时作业有必要2.3影响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预防医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学习动机不足(52.4%)、课程难度系数较大(50.5%)、教学过程趣味性不够(47.2%)、与专业联系不紧密(45.0%)、案例使用较少(33.8%)。另外,学生认为影响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还包括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课时安排偏少、课堂人数偏多等.
3讨论
3.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内容较多,而现有学时安排较少,导致教师课堂教学压力较大,学生学习负荷较重,不利于保证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当增加学时数十分必要。此外,本课程内容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筛选重要知识点,突出实际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另外,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内容有用,职业与劳动卫生、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内容无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可考虑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学生认为有用的、愿意学习的内容和其他内容穿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3.2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动机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而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或维持已有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进程及学业表现[4]。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强时,学生学习动机较强,听课效率更高。根据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特点,可以从下几方面增加教学趣味性:(1)设计趣味性、生活化案例。比如学习职业与劳动卫生内容时,可搜集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事件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播放视频。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可选择环境保护的宣传片、环境污染导致的灾难视频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动画设计。如学习卫生统计内容时,可尝试设计动画游戏以及动态图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3.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支持板书教学和PPT教学的学生占比较高,表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有一定适用性,但PPT较板书更生动,故学生更倾向于此种方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学习环境卫生内容时,为加深学生感官认识,可利用PPT播放图片或影像资料;学习统计学部分内容时,由于假设检验的步骤性较强,内容重要,如用PPT讲解,播放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掌握,可用板书讲解,降低讲授速度,更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以符合学生特点为宗旨,以展现课程魅力为目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娟,黄月娥,陈柏锋,等.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