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妇产科 贵州省遵义县 5631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 例出现了阴道流血的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妇产科临床;阴道流血;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研究
阴道出血是一种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妇产科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阴道流血现象的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1]。但目前在临床对于妇产科临床出现流血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往往是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2]。我院在对产科临床出现流血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5 月-2014.5 月间收治的妇产科中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患者100 例,患者年龄为22-45 岁,在准入标准上,所有患者需要经过相关标准确诊,同时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出血的患者。在排除标准上,需要排除认知障碍无法耐受治疗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平均年龄为35.56±1.32 岁。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43 岁,平均年龄为35.06±1.36 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5-45 岁,平均年龄为35.98±1.46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需要使用常规妇科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同时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对两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消炎治疗以及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需要为患者提供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Z19993370的妇康宝口服液,患者需要注意每次进行妇康宝口服液一支的治疗,同时每日对患者实施2 次的治疗,患者需要进行15d 的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提供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宫血宁胶囊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Z20020087 的宫血宁胶囊,剂量为0.13g,患者每次需要服用2 例,同时每日需要进行3 次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出血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任何不适发生。有效:患者出血症状有所好转,有轻微不适发生。无效:患者出血症状无任何好转或加重,出现严重不适。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 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如表1 所示。
3 讨论
在妇产科对患者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阴道出血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出血症状,这种症状往往会出现在妇产科患者的各个阶段。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中药生化加减汤能够较好的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调经消水等治疗,对于尿血以及月经不调患者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以及止痛止血等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和调经等功效,因此在临床上能够对妇产科临床出血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在临床对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人类疾病的三级预防概念已提出多年,但目前仍有一些人认为临床医学优于预防医学,不论是在卫生工作实践或是在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预防医学教学安排的学时少,而内容多,涉及面广,难于突出重点,因而使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预防观点淡漠,觉得与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关系不大,没有多大用途,因而不重视,不感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来听课,考试则应付及格。一些临床专业学生并不重视预防医学的学习,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只注重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的学习,对预防医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预防工作就应该由预防专业的人去做,临床医生专业学好临床知识,为患者解决病痛才是根本。结果,某些学生到毕业时仍不知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不具备家庭、社区卫生保健等基本的服务意识。
2教学队伍的教学思维转变不足
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的科学,但目前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侧重以个体和疾病为中心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教育的意义得不到充分体现。多数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中,对预防医学教育的目标没有详细或明确地阐述,对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没有明确要求,内涵模糊,缺乏特色。教学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偏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临床医学生以医院为中心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同时,教师队伍构成单一,对医学全科知识掌握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也偏离临床及实际应用,导致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无法在思想上强化“大卫生观”。
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转变有偏差
虽然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但这种转变在医学教学实践中的进展缓慢,相对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在学校本身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预防医学教学投入明显不足。重临床,轻预防,重专业技能培养,轻预防医学实践的思想仍是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阻碍,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层、教师层,预防战略意识仍然比较薄弱,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够,改革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展缓慢,尤其是预防医学实践与教学环节受到影响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局限于生物医学范畴,忽视了社会、心理、环境、行为等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忽视了人群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2]。
4预防医学教学对策
4.1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是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关键。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传染病的危害仍然存在,这些疾病单靠临床医学很难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临床医学生看清形势,在学好基础、临床的同时,重视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学会在开展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加强二、三级预防,对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进行评价和控制,对人群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供健康素质服务。另外,国家在努力推广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今后,很多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会成为一名全科医生,而全科医生必须是防治合一的。作为未来卫生队伍的中坚力量,“三级预防”观念的强弱以及预防技能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医生,对所接触的人群进行预防医学知识教育,其结果都会事半功倍,在某些方面会比预防专业人员的影响更加深远。所以,必须引导他们重视预防医学的学习,培养他们在未来社区医疗中,能从预防观点、群体观点出发,加强健康教育能力、调查能力、分析和处理卫生问题的能力,以提高他们自身实力,更好地促进人类的健康。通过在课堂上逐步地、不断地向临床专业学生传输以上信息,把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临床医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让学生从未来角度、从自身角度、从实用角度高度重视预防医学的学习。
4.2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我国政府对预防医学事业高度重视,中央财政对预防医学专项投资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国已将公共卫生列入建设公正社会的重要议程。为此必须转变观念,特别是管理层、决策层的观念转变是关键。近年来,我国预防医学教育在培养理念、模式、方法手段上都进行了改革,在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但因受到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育观念、内容、手段、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培养目标的定位、标准、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目前,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学队伍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学生毕业为主要目的,对目前快速发展的生物医学知识掌握不足,同时,对相应的社会学科知识了解也较少,提高一线预防医学教学队伍的专业素质是当务之急。
4.3加强基础、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联系,转变教学模式
关键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联系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对自身健康质量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2,3],这不仅给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要求,也使得公共卫生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而为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就应该理清公共服务与预防医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的关系,明确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形式,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为公众带来更为有效的卫生安全保障。
1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4],是通过评价医疗服务、落实医疗政策、完善保障措施等方法,来切实促进公众身心健康的服务模式。具体来说,公共卫生就是通过细化相关监测指标,对医疗机构、各级卫生组织进行综合考评,监督其工作,促进其进步的有效途径。而且近些年,国家也对公共卫生服务给予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并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杜绝形式主义,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贯彻了服务于民的工作信仰,而且不断健全相关体制,使得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有序开展,极大的解决了公众的健康问题。
但是就历史与现实来看,并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改革,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进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也将始终贯穿于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因此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重大传染疾病仍然是威胁公众健康安全的首要问题,在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卫生服务也应该以此为重点,加强防控,来降低其危害性;比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很薄弱,并未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出现问题后不同管理部门仍然存在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得应急处理效力较低,不能妥善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对薄弱,财政投入、人力投入相对欠缺等。
2预防医学的内涵及特点分析
预防医学同样是临床医学重要学科之一,其可谓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预防医学主要以环境、人群和健康为基点,并通过基础科学、环境卫生学、临床医学的理论研究结果,来探究环境因素与人类健康的细微联接,从而将其适用于人类,来找寻相关疾病的防治规律,秉持预防为主的理念,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与进步。
而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学习,也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5]:①它所涉及的对象不单单是单一的人,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特别是那些尚未患病的人群;②它重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提出预防治疗有机融合的医疗理念,不单单强调理论的指导意义,还着重进行实践;③它重视人群、健康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宏观、微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联系
公共卫生服务与预防医学看似是两个分工明确、工作方向与内容大不相同的学科,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连接,而且也只有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其各自的工作实效。笔者结合既往的工作实践,对二者的联系进行如下阐述。
①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如果说预防医学是理论性的研究,那么公共卫生服务就是实践性的检验。二者的确并不可以混为一谈,虽然同样是为了公众身心健康,虽然同样是需要各界大力配合,但是预防医学更注重研究,研究环境、人群、健康的微观联系,即如何控制疾病发展、如何改善环境、如何确保公众健康,而公共卫生服务则主攻实践,采取相应措施,检验理论效力,不足之处及时反馈,并进行改正。因此也可以说,预防医学不论如何演进,都属于临床医学的分支,而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已然演进成为一种制度,一种保障国民身心健康的必要制度。②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结合相关工作实践来分析,可以说公共卫生服务涵盖了预防医学的部分领域,也就是可以将预防医学划分为公共卫生服务之内,但显而易见,这种说法相对片面,但却也是可以有效显明二者间联系的有效说法。通过预防医学的研究,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与发展,切实达到了防控的效力,因而可以说,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保证其工作效力的关键。③公共卫生服务与预防医学都需要互相促进不断发展。预防医学需要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有效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则需要预防医学指引发展方向。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效力,互相促进,不断发展,进而更好的实现科学化。
4结论
公共卫生服务决定着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而预防医学则决定着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度,只有广度覆盖到公民生活各个方面,深度达到切实防治卫生安全的程度,才能切实发挥二者的实际效力。同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既是保障公众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又是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广大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实践的工作原则,秉持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样才能够切实理清二者的联系,并且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分清轻重缓急,以及不断对二者的理论联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康的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图尔荪・如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420-421.
[2]于允.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145.
[3]陈伟江.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J].中国化工贸易,2014,(01):413.
2、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3、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战胜天花、霍乱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预防医学理论及体系。1949年后,中国卫生防疫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看看我们手臂上部的那个“小花”,就是在出生后不久接种的“牛痘疫苗”,是预防天花的,这种病曾在欧洲和我国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即使幸免一死,也会在脸上留下大大小小的“麻子”。而近几年我国出生的小孩已不再接种这种疫苗,因为 “天花”这种病毒已经在我国彻底消失了。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能从整体把握大局。调查分析是预防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需依赖现场观察和实验研究两类分析手段,多采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生会接受系统的统计学、计算机等科目的教育。
1.1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精神卫生组织、实验检验中心、护理院,医疗急救中心,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民政、慈善组织等。但不同地区因受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城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并不能做到全覆盖,而且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受不同地域条件的影响和相关利益的驱动,部分地区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还有部分行政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成效,造成公共卫生服务铺张浪费,缺乏对公共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思考和举措。而即使在某些城市中,也有部分地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部分地区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不热衷,职责划分不明确。因此,为了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进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职责明确,加大农村地区扶持力度,实行公共卫生事业的全面覆盖,以此促进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2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大传染疾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的威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之人们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仍然不十分完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仍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在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2预防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的预防,强化身体素质的举措和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4]。它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而来,它又与临床医学存在不同,主要表现为预防医学是以广大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某个个体。预防医学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要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从而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已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的目的。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以广大人们群体为对象,以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为重点,更加突出预防的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
3.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共同点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和预防医学的发展轨迹相同,其工作对象均是广大群体,都是以预防为基本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延长寿命,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3.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不同点首先,公共卫生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属于的是行政管理的范畴,而不是一种医学行为。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属于的是临床医学的范畴,本质仍然是医学。其次,公共卫生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健康保障服务,其本质是政府利用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卫生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并且进行卫生政策的制定,规划和执行,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预防医学则从医学的角度对社会群体的疾病预防和具体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其工作范围较公共卫生要小。最后,二者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需要具有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预防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对于基础医学知识的要求更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