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武术教学常用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媒体;CAI课件;裁判培训
由于武术套路项目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裁判员对竞赛规则的理解、掌握,对运动员的技术评分尺度的掌握靠短暂培训难以实现,需大量的实际裁判经验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积累。而对于年轻裁判员参与各种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这就需要给他们多创造模拟现场比赛的实践机会。
裁判员通过CAI课件学习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有利于裁判水平的快速提高。
1 课件研制的依据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根据最新制定的《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进行研制。脚本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脚本包含了对单元教学内容、交互控制方式、声音及屏幕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2 课件素材的制作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中所用的素材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等,可将它们分别在相应的制作软件中制成Authorware可以调用的文件格式,然后由Author-Ware在合成素材时分别调用。
2.1 文本文件的制作 在Word2000brWindows里输入文字,然后通过剪贴板粘贴到课件中;也可以在编辑合成时,在Au-thorware里直接输入文字。
2.2 图形、图像文件的制作 课件所用的图形、图像是利用PhotoshoP6.0加工、绘制,编辑合成时通过剪贴板调入Author-Ware中。
2.3 声音文件的制作 CAI课件中的声音主要用于取代或部分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内容的解说,课件演示时贯穿于图形、图像、动画的播放过程中,内容为制图教师经过精心组织的解说词。这些声音经录音机、麦克风、声卡最终形成了声音文件(*.wav)供课件调用。另外,为了增加CAI课件的播放效果,在课件适当位置加入一些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这些背景音乐采用Windows下现有的MIDI音乐文件。
2.4 视频文件的制作 课件中的视频信息直接利用数码摄像采集。
3 课件总体结构设计
本课件总体设计原则:首先要确定课件内容的层次结构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中确立使用此工具中何种方式,统一建立课程与主题之间,主题与步骤之间,甚至课程与步骤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制定好总体设计的标准步骤,按总体设计方案自顶向下逐一分模块编程。力求正做到课件功能“智能化”、课件使用“傻瓜化”,为课件的广泛推广使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多媒体软件的系统结构实质上是多媒体信息的组织结构,它将反映软件的主要框架和其他教学、学习功能。课件的总体设计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互方式来决定。《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总体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即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图像库及试题库。全国武术套路规则模块是建立在新制定的《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内容的基础上;图像模块是从全国武术套路比赛录像中精选编辑而成;为便于学生复习、自测,特研制了试题库模块。
3.1 总体结构设计图
3.2各模块功能
3.2.1 竞赛规则模块 详尽介绍了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它划分为五个子模块,涵盖规则中五章的内容,即全国武术套路竞赛组织结构、竞赛通则、评分标准及方法、主要动作要求及比赛常用表格、服装、器械标准。此模块的设立便于学生对规则的学习、掌握。
3.2.1.1 竞赛组织结构子模块 包括竞赛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的组成、执行裁判人员的职责、辅助工作人员的职责六个组成部分。
3.2.1.2 竞赛通则子模块 包括竞赛性质、竞赛项目、竞赛年龄分组、申诉、比赛顺序的确定、检录、礼仪、及时、示分、弃权、兴奋剂检测、名次评定、创新难度动作的申报十三个部分。
3.2.1.3 评分标准及方法子模块 包括自选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刀、枪、棍)的评分方法与标准;其他拳术、器械及对练、集体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裁判长、副裁判长的评分与扣分、裁判员的座位安排四个子模块。用户通过菜单驱动去方式即可每一模块内容浏览。
3.2.1.4 主要动作要求子模块 包括难度动作的要求、一般动作的要求、其他选用动作三部分。
3.2.1.5 附件子模块 包括武术套路竞赛的礼仪、常用表格、比赛服装标准、比赛器材标准四部分。其中常用表格包含了16种比赛用表格。每一表格各自独立,用户通过超链接即可访问,使用方便。
3.2.2 影像库模块 包括动作质量评分及难度评分两子模块,每一子模块下设长拳、太极拳、南拳、剑、刀、枪、棍七部分。通过看影像资料,填写武术套路动作质量评分表及难度评分表方式检查学生对规则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一段资料设置的评分表均设有答案,便于学生自我检测。
3.2.3 试题库模块 为便于学生复习、教师及时了解规则掌握的情况,特设此模块。它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包括五种题型,即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4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特点
1)武术竞赛规则CAI课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各模块结构独立,便于扩充、修改,可移植性强。
2)系统具备良好的人机界面。整个系统全部由菜单驱动,操作简便,使用者无需培训即可使用。
3)检索方便。武术竞赛规则CAI课件遵循了人们习惯了的章、节目录检索方式,便于检索。
4)内容全面、应用广泛。武术竞赛规则CAI课件涵盖了武术套路的最新竞赛规则。教师可以用于辅助教学,同时也可用于裁判员、学生自学的教材,便于学生学习。另外也可用于教学资料查询。
5 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13586/166以上多媒体微机,内存>16M,硬盘可使用空间>1G。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1N98以上版本。
6 结 论
1.1熟悉动作,抓住重难点
首先,必须要熟悉武术教材,有扎实的基本功,套路要演练熟练;初级长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动作的名称就是该动作的做法,手型、步型的结合。比如:格挡弓步冲拳、蹬腿冲拳。了解这些特点,教起来就不会搞错动作。另外,要把基本功要求高的动作或者是比较复杂的作为难点、重点来突破它。例如:转身提步搂压、大跃步前穿、、腾空飞脚等做出来比较难掌握,这些在教学中应作为重点来学习。
1.2分析套路结构教学法
武术套路的构成是由几个完整动作构成的,其中一个动作叫动,要求“动动清、动动连”即每个动作要弄清楚然后再把它们连接起来。这些动作连接起来就成为一个小节,同理,小节也要“节节清、节节连”,例如:振脚砸拳跳转马步架冲拳这个动作加上下一个动作上步弓步冲拳就是一个小节,这两个动作就要连起来练,这就是“节节清、节节连”。节再往下就是段,连环拳一路就分为两段,也要做到“段段清、段段连”。那么,几个动作组成小节,几个小节又组成小段,几个小段加上起势和收势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套路。这就是套路的结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动动清、动动连;节节清、节节连;段段清、段段连”,这是一种分析套路结构的教学方法。
1.3不同方向的领做和示范法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一套拳,老师领做和示范动作非常重要。其次,武术套路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方向变换特别多,一会儿转体360度,一会儿又是180度,忽左忽右。这就要求老师在领做和示范时要特别注意,领做的方法很多,但是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你;武术套路一般是从右往左打,再打回来,这要求老师在领做的时候尽量站在队伍将要前进的前方,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对于要变换方向的动作,比如:并步振脚砸拳、跳转马步架冲拳等,学生背对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在转身这个动作的前一个动作一边口头指导学生动作,一边穿过队伍站到相对应的位置,再领做并步振脚砸拳这个动作,然后让学生重复做几次这个动作,做完后打下一个动作时又一边指导一边回到队伍的前方;让学生了解套路运行的方向有助于动作的学习。
1.4难度动作先教先练法
每个套路里都有相对比较难的动作,例如连环拳一路有两个比较难的动作,第一个是转身提步搂压,第二个是跃步分手;这两个动作相对这套拳的其他动作是比较难的,可以把这两个难的动作提出来先教,可以分解的教,也可以完整的教。例如转身提步搂压,可以先说手(手的动作是搂、压),脚(抬脚、震脚);然后连起来练习,这就是用分解法教完整的动作。跃步分手也是一样的,先学手上动作,“一架二分三推”,手上学会了配合脚,左脚起跳,上下肢分解,然后完整的练习。这就是难度动作先教先练法,或者叫做难点动作先教先练法。
1.5攻防启发法
攻防启发法,也叫攻防含义启发法。就是把每个动作具体的攻防含义通过你的演示、对练或者口头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白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有助于学生去掌握这个动作的技术和要领。例如连环拳一路的最后一个动作弓步撩掌虚步架冲拳,很多同学在虚步架这个地方,他的拳不是往前方架过来的,而是亮出来的,就可以口头讲解让学生想象前面有人用拳进攻你,你要用拳去架开别人的拳,类似格挡动作,用方法启发学生,进而学会这个动作,这就是攻防含义启发法。
2长拳教学过程中几种常用的练习形式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练习形式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分组轮流练习。其中,集体练习是指以整个班集体为单位的练习,由老师集中讲解示范,并带领全体学生练习;而分组练习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由老师分开讲解示范或者老师在各组挑选一名技术动作学得好的同学作为小组长,由各组的小组长带领大家练习,老师从旁指导;最后一种分组轮流练习就是让分好的各小组轮流练习,一组学习演练时,其他组在旁边观摩学习轮流上场。
3长拳教学过程中几种常用的练习方法
3.1严格要求动作规范与动作质量,上下肢动作分开练习
在学会动作后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包括运动路线、手型、身型等都要按正规的要求练习。可以上下肢动作分开练习,先练习上肢动作,下肢动作不做要求。但是上肢动作一定严格、规范,比如手在什么位置、掌指齐什么位置、拳打在什么位置都要严格要求,重点练习上肢动作,练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练习下肢动作,比如弓步的腿要与地面平行,前腿弓后腿绷,脚掌不能离地等。
3.2动作固定保持几秒钟,培养学生的肌肉感
一个动作定势后保持几秒钟,可以停3S、5S、10S等,让学生们自己的肌肉去感觉,并用语言刺激提示,比如说“胸挺出来、腰拧起来、肩膀张开”等,不断的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让他们的肌肉用正确的动作去感知体会,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动作技术的规范和质量水平。
3.3节奏感练习
在动作练习规范、标准后,要练习动作的节奏感,简单讲,武术套路的节奏就是突出几对矛盾,例如长拳的“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其中动和静、起和落、快和慢等这些就是矛盾,而把这些矛盾突出得越明显,节奏感就越强,对比也就越强烈。如快和慢是一对矛盾,没有慢就没有快;是相比较而言的,这就是武术的节奏。所以以前用“慢起动,快速动,突然停”来形容武术的节奏感。
3.4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口令指挥学生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还可以锻炼学生动作的节奏感。但是武术套路练习中的口令指挥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口令指挥,例如体操中的口令一般大都是匀速、语调较平稳,这是体操的节奏,它要求很均匀;而武术的口令声音洪亮、刚猛有劲、抑扬顿挫,和武术的节奏一样,有快有慢,有连有段,有停有顿,这样就能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根据老师口令的轻重快慢,慢慢养成这种节奏感。
4结语
[关键词]武术专项;教学问题;优势互补;动作示范;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45-01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教化社会成员的重要手段,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无论是作为强壮身体保家卫国的手段,还是作为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的方式,中国武术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始终在我们华夏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2]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学生的武术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然而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学生的武术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水平较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良等。
1.优势互补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同的技术动作和技术方法可以组合出形式各异的动作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可以衍生风格迥异的拳术风格与特点,这种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自然就形成中国武术纷繁浩翰的拳种和拳系。[3]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武术器械,使武术的教学范围更为广博。然而正是武术的博大使武术的教学更加困难。武术教师很难在:刀术、枪术、剑术、棍术、长拳、南拳、太极拳等各方面都有较好的掌握,而通常一个班的武术教学仅由一位武术教师负责。
比如一位武术教师在枪术、剑术、太极拳方面掌握较好,在棍术和长拳方面掌握一般,而在刀术和南拳方面掌握较差,那么这位教师将很难教好刀术和南拳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以西南大学12级武术专选班为例,该班总共8名学生,一位武术教师,这位教师在长拳、南拳、刀术方面的掌握较差,那么就可以采用优势互补的方法,请一位或多位在这些方面掌握较好的教师来教长拳、南拳、刀术方面的课程,而自己去教其它班有关自己掌握较好的武术套路课程。这样由两个或多个教师的优势互补后对一个班进行教学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教师减轻教学压力。
2.动作示范
示范法教学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学习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因此,武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以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所以,示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4]
然而武术教学的现状是在上武术专项课时教师往往很少做示范动作,而进行一套完整的武术套路演示则更少。以西南大学12级武术专选班为例,该班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学习了: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枪术、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剑术、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南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刀术、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拳这六个武术套路,这些套路的学习全部都是由老师规定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后,在课上教给其它同学,然后老师在改正错误动作,这样虽然减小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但由一个才自学这个套路几天的学生去教另外的学生,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有时轮到负责进行教学的学生由于课前没有做好教学准备,令那次课无法进行下去。在进行枪术、剑术、刀术、南拳这些武术套路的教学时,教师从未进行过一次完整一套教学示范,也很少做动作的分解示范。在进行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对太极拳的喜爱和对太极拳技术掌握较好,所以较多的进行教学示范。
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教师自身对技术的掌握不良,由于武术竞赛套路的更新换代,使教师掌握的武术竞赛套路不再适合武术教学。而进行新的武术套路教学时,教学教师由于没有学过新的武术套路而导至教学效果不佳。为解决这类现象,教师因该积极、主动的去学好新的竞赛套路,且积极、主动的进行动作示范。
3.师生关系
我们在武术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武术学习较果最差的学生往往不是基本功最差的学生,而是于教师关系最不好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不高,练习较少等问题。
以西南大学12级武术专选班为例,有两位同学于教师关系紧张,上课期间这两位同学有时会远离同学和老师,自己到一旁自练自学。这类学生的产生于教师的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关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平第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上课时不能针对那些学习好或于自己关系好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看到学生的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期忘效应多给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给学生设立合理目标,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4.结语
学校武术发展形势危机重重,存在诸多问题。武术教学基本出于一种“瘫痪”状态,很多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但基本无法进行正常系统的教学。武术处于“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 [5]的尴尬局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教师在专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及时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武术套路,进行知识更新。在教学中多用、善用示范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学习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善于应用期忘效应鼓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世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
[2] 王俊璞. 武术新定义融入中华文化内涵 新定义着重突出文化性[EB/OL]. http://.cn/o/2009-07-11/21504477185.shtml,2009-07-20.
[3] 王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之诠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 散打 打练结合 武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武术在培育和弘扬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是非常主要的手段和内容, 散打就是把武术中当中的一些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和技法挑选出来,达到最快速地击中击倒对手为目的,它是中国武术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散打运动员在散打必备的一些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包括技术水平、体能以及抗击打能力方面,但是从实战效果来看,我国散打的特点是太过于“文弱”,在攻击力上略显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散打教学中,存在着打练分离的问题。即练武术套路的不能打,练散打的不能练套路。
1 打练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散打的一些攻防方法显得比较零碎和单一、存在典型的身体与四肢分家状况,身体的协调性不好。与此同时,其内在的精气神与与外在的身法、手法等攻防方法存在分离现象,这就造成了散打的技击效果与拳击相比拳法不足,与跆拳道和泰拳相比腿法又落于下风,与摔跤相比摔法更是有差距,综合起来看就是缺乏优势,没有自己的特色。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散打运动的教学和训练的认识存在不足,在平常的散打教学与训练当中,大部分的练习者没有将传统武术技法中的精髓内容如:法、术、功的练习内容加到自身的训练当中,在传统的拳术修炼和运用中,如攻防招法、变化运用等是比较常用但却容易被我们忽视。另外散打运动员往往缺乏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指导,有一部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并没有经过系统长期的训练,而大部分只是经过短期训练,一旦运动员参与到比赛中,其技战术运用必然会不合理,故场面会显得比较消极,而且运动伤害时有发生。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与训练中打练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散打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1.2 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从教学层面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技术和用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教学的首要目标;从运动层面看,武术当中的功法、套路以及传统技击组合渗透到散打训练中,组成一种新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将两者进行结合,运动员进行的综合训练,可以做到做到兼容并举,两者更好地相互促进,做到既能打又能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素质的目的;打练结合还能促进学生武术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主动去研究招式与方法的内涵及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典型的代表,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如“天人合一”,“尚武崇德”等,另外还具有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在当前社会里,这些与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别,都是散打的练习者在武术这一大概念下需要领悟和修习的。
2 散打教学训练中实施打练结合的途径
2.1 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与散打训练的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传统武术具有其不同地训练和理论方法。散打练习的时间与传统武术的练习时间相比要短得多,而且实用性也更强,但传统武术的文化以及自身健康的重视上就显示出明显的不足和缺失。散打练习采用的是超负荷的训练法,这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经常损伤的原因。而传统武术讲究的是方法的巧妙,倡导利用巧力而不提倡用拙力,训练时更是以“体悟”的方式提高技击能力,注重武术的内在理解。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文化思维上,更具文化魅力,而散打运动却很少能看到文化的修养。因而,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成效慢,但是时间上持续得更长,更不容易消退,影响更广泛。
因此,在散打的教学训练中,要加强散打队员在特定的功法环节的练习,具体方法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可以通过排打功、金钟罩、铁布衫等;提高打击对手的能力可以通过铁沙掌、木人功、踢桩功等方式;另外武术的内功练习可以让练习者有足够的内在气力,还可以激发人体潜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是在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练习项目,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更应循序渐进并长久地坚持。现代散打速度、力量、灵敏等训练也不能缺少,相互配合起来进行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与现代散打的结合更能体现武术的本质,现代散打训练与传统功法练习完美结合,相辅相成,提高散打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2 散打教学训练中进行组合练习
传统拳术中,简单实用并与散打技术贴近的招术进行拆解组合增加到日常的练习中,就是所谓的组合练习。这方面已经被实践者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徐州的一部分传统武术习练者把从形意拳、八极拳等拳法中提取编排的动作进行组合,然后不断进行演练, 定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因此,在散打教学的实践中,教练应该指导运动员及练习者将传统拳术中适合散打的招数进行组合练习。但是进行动作组合编排还要体现出机动灵活的特点,不能太死板,发挥不出它的特点。从实践的组合效果来衡量,组合后的拳脚动作应该简单灵活,组合练习的方法可变化多样,与现代散打动作相接近并相互融合,这些都是在散打训练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标准。
2.3 散打教学训练中进行套路练习
传统武术套路中,攻防技击特点内容丰富、变化多样,套路都是传统的武术高人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并把从套路动作拆解开来的一些动作在实践进行运用。现在套路所追求的是“高、难、新、美”的表演效果,但其套路动作编排遵循的则是攻防技击等属性,因此它具有丰富的攻防技击特点。另外,武术套路还能提高练习者的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演练者的情操在练习过程中得到陶冶、高雅的气质得以培养、还可以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综上,武术套路对练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散打教学的实践中,对散打运动员进行一些基本套路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它对散打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套路练习来提高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代表人物有散打名将柳海龙、郑伦等,都是套路的运动员。
3 总结
现代散打体现不出中国传统武术技击的精华,在当前的散打教学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的实战技法。传统武术应该运用在现代散打中,应当从思想上重视传统,在散打中体现传统武术文化。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技法的基础上,进而将散打技术与传统武术进行有效的糅合,实施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途径包括在教学训练中将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一些方法与现代散打训练相结合,并且在训练中,进行组合练习和套路的练习。传统武术与散打完美地融合,能够体现出散打的武术特质,促进散打教学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永光.继承传统武术技法,构建打练结合的散打实践体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84-87.
[2] 王维.泰拳中国散打技术特点比较[J].体育学刊,2002.5:52-54.
论文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普通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深刻反思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缺陷,总结出了问题探究、情境陶冶、自主学习三种武术教学模式,并进一步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启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博弈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倡导者是美国学者杰夫里·舒尔曼,他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川。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现实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的目的。
我们倡导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武术教学模式的重构,是因为武术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兵学、医学、艺术等多种知识门类,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运动器械种类多,运动套路数量多,动作路线变化多,动作蕴涵的人文精神因素多,具有健身、防身、娱乐、观赏、交流等多种功能和价值。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正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情境设计、尝试协作、会话交流、意义构建等理想教学情境的设置,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对武术教学模式的重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价值。
1.2高等学校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缺陷分析
1.2.1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武术教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都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体现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经验性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却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在教师主导下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失去了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不可能达到武术教学所要求的各种教育目标。同时,这种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思想,也会使部分教师养成不思创新,不求进取,自我感觉良好的不良习惯。
1.2.2注重技术学习,忽略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校武术教学往往以技术学习为主,常常是一套拳、一套器械、加上理论成绩就可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极易造成学生盲目追求考核项目的成绩,而忽略应该根据自身发育特点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学生只知道自己某个项目的成绩,并不知道自己身体健康总体状况如何,以至造成被动、消极参与武术的学习与训练,不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2.3注重统一标准,忽略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单一的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施教,使所有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执行老师的安排,而不能针对自身条件和兴趣特长制定锻炼计划和进行自主学习,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武术教学模式重构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教学规律,创造教学环境,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所采用的教学范型或过程。通过领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并结合武术学科的特殊性,以科学的态度加以总结,形成了如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武术教学模式。
2.1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依据武术技能的形成,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反复体验的特点,在教师科学指导下,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和练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研究讨论—练习反馈—体验成功。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讲解和示范基本技术动作后,学生在动眼、动脑中获取丰富的运动表象,为进行意义构建和自主探索提供必不可少的素材。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组际间的交流与竞争,对武术技术动作进行思维加工,以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过的基本动作进行重新组合,使学生在协作中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自信,更能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自豪,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愿望,造就出高素质的自主学习者。
2.2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武术学科的特点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探究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通过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验证假设,去获取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运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互动探究—促进发展。在武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学训练有关的问题,并形成假设。学生根据假设和猜想而进行具体练习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探究的内驱力,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同时,促进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领域的发展,使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得到自由拓展、重组和升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达到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
2.3情境陶冶模式
情境陶冶模式是指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关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通过创设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类似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动机,从而以高涨的情绪投人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组织会话—明确结论—扩展推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各种自然情境,帮助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促使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从各种情境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拓宽分析、解决问题的渠道,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整合、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明确、具体、深化。武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上,而应达到对该知识和技能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启示
3.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前提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重构武术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武术教学方式方法的彻底摒弃。对武术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构建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仅要吸纳众家之长,更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契合,考虑到本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和现有设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优势,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对武术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选择、组合、优化和超越,使武术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3.2把握武术教学的特点是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关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项目,它集中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所有体育项目都具备的强身健体的特点,还具有注重内外兼修、道德教化的功能。古谚讲“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中不仅仅要学生学会几个套路、几种拳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武术的内涵,如武术伦理、武术哲理、武术文艺、武术医学等,使武术情结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因此,在重构武术教学模式时,更应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设计、协作教学、尝试完成、会话交流等形式,不断总结出科学实效的武术教学模式。
3.3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是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