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嫁接的技术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是针对红松造林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造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的问题而进行研究推广的。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生育周期,以达到提前结果、提前采伐的目的。从而最终确定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两个主攻方向:一是建立以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为目的的樟子松嫁接红松人工用材林;二是建立以生产林木良种为目的的樟子松嫁接红松种子园。
樟予松嫁接红松技术概述
试验中采用了多种砧木,来进行多组合的嫁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2针一束双维管束的樟子松为砧木同5针一束单维管束的红松嫁接,成活率高,亲和性良好。
推广的原因
设计组合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砧木和接穗要有较高的亲和性,才能保证嫁接成活:二是砧木与接穗的生物学特性要互补。红松主要优点是木材质量好,综合经济价值高:缺点是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早期生长慢。所以,选择的砧木应是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根据以上原则,选择了乡土树种樟子松作为组合设计的首选树种。
嫁接亲合力的对比亲合力的高低主要反映在嫁接成活率和伤口愈合上。据对比,用樟子松作砧木,其成活率都在85%以上,与同砧嫁接相比,只差1%左右。伤口愈合良好,虽然有个别植株存在“大小脚”现象,但不妨碍嫁接植株的正常生长。
推广后的效益分析
樟子松嫁接红松材积生长速度是红松的2.04倍,大大提高了红松对不良立地条件的适应性,由此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每株嫁接的管理费用为0.60元,每公顷嫁接1000株,造林费用共计600元。按目前的生长速度推测,采伐期可缩短20年;按目前售价,直径40em红松价格为1500元,立方,每公顷生产木材300立方,可提高售价1.2万元。按复利公式利算,每公顷投入2692元,产出1.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4.5。
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技术要求
为迅速建立起红松无性系果林,提高嫁接成活率,对嫁接方法和最佳嫁接时间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先后采用了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劈接法、舌接法和短枝接法,结果以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劈接法、舌接法生长量最大;短枝接法繁殖系数最高。同时,还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嫁接试验,其目的是缓解春季劳力紧张与育苗造林生产矛盾的局面,结果为春季成活率最高、夏季最低、秋季居中的一条u形不同嫁接时间的成活率曲线,为秋季嫁接的可行性开了先河。
在苗圃培育樟子松砧木,第1年播种,第2年移栽,密度为50株/m2,株行距为13×15cm,对需要嫁接的苗木最好用营养钵培育,以提高上山定植的成活率。第3年春季即可嫁接从红松天然林优树(树龄120~160年)上采的接穗。第4年春季上山定植。如果优树是从人工红松林(树龄25~40年)中选的,则接穗要比天然红松林优树者粗1倍以上,当砧木粗度达不到要求时,需经过独特的技术措施处理,即对S1-Ⅰ型苗木进行抹芽、施肥,使主径生长迅速,第3年即达到要求。苗圃的土壤和水、热、肥等条件较好,嫁接效率高。每人每日可嫁接100株,嫁接成活可达90%~97%,嫁接苗上山定植的成活率可达80%~85%。
接穗的选择与嫁接后的管理
红松种子的产量除营养状况外,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遗传力可达0.8以上。因此,在采集接穗前,应特别注意种子丰产优树的选择工作。
嫁接后的管理:主要是剪砧、解绑、修剪和扶育管理技术及检查验收。
为适应市场对红松种子的需求,开展了红松无性系果园营建技术的研究,即把现有的实生林改建成无性系果林,选择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生长健壮,树高1.0~1.5m,密度900~1100株/hm2的人工林,采用高枝嫁接的方法改建成红松无性系果林,选择以生产种子为目的的优树,使红果林的结实期由20年缩短至4―5年。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技术要点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simply discusses the a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frame shear the key points and the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 frame shear and calculated.
Keywords: high building; Th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Technical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对高层建筑的需求愈来愈大,且高层建筑体型日趋复杂。城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大多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部分组成,框架的梁柱为刚接,框架与剪力墙可为刚接,也可为铰接。高层建筑体型日趋复杂,各种不同功能的用房综合在一起.组成形态各异摩肩接踵的高层建筑,给结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灵活组成使用空间的优点,比较容易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而且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有较高的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整体性,并且有很强的吸收地震力的能力,从而大大减小了结构本身的侧移,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概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框剪结构。它是在框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数量的横向和纵向的剪力墙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因此在高层的各种结构体系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结构体系。
2 框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
框架结构的变形特性具有剪切型的特点,位移越往上增大越慢,呈内收形开口曲线,其变形曲线为剪切型(见图1),在纯框架结构中,所有框架的变形曲线都是类似的,所以,水平力按各框架的抗推刚度D比例分配。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具有悬臂弯曲梁的特征,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呈外弯形开口曲线(见图2)。在平面内有很大的抗弯曲刚度,在一般剪力墙结构中,所有抗侧力构件剪力墙的侧移曲线都是类似的,水平力在各片剪力墙之间按其等效刚度EJ比例分配。因此,框一剪结构水平位移特征处于框架和剪力墙之间,为反s形曲线,是弯剪型(见图3)。
因此,在框一剪结构中,剪力墙在下部楼层变形小,承担了近80%以上的水平剪力,而在上部楼层,框架变形小,可以协助剪力墙工作,抵挡剪力墙的外拉变形,从而承受很大的水平剪力。所以,框一剪结构是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水平变形的有机协调,从而达到减少结构变形,增强结构侧向刚度,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在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框剪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
3.1提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3.1.1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
边框可阻止斜裂缝向相邻发展,还可在墙板破坏后做承重构件,代替墙板承重且有一定延性。边框应具有足够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承担墙身通裂对边框梁柱引起的附加剪力。
3.1.2控制每肢墙的高宽比。
必要时可设结构洞口或构竖缝使变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可控制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和洞口连梁处,形成能耗结构。
3.1.3剪力墙的刚性连梁其高跨比往往为1左右。
而试验表明:当连梁的高跨比为5时,延性和能耗很好,连梁两端相对的竖向位移的延性系数都在8以上,滞回曲线也相当饱满;当高跨比降至1时,延性系数则降至3左右,滞回曲线严重捏扰,耗能很小,最后弯剪破坏。因此,需要对它的组成和构造采取一定的措施。
3.2提高框架的抗震能力
3.2.1加强框架的角柱。
角柱是连接纵横框架的枢纽,要增加框架的空间整体性,就要加强角柱的抗剪性能。
3.2.2沿周围框架平面按K形支撑和X形支撑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剪墙板。
它能有效地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现象,显著提高框架的整体性和抗推刚度,减少结构的整体侧移,特别有利于减小层间侧移。但是,这种结构的延性较差,所以可以在墙板上开十字形结构竖缝,使之出现薄弱部位,形成延性耗能墙板。
3.2.3设置偏交斜撑等赘余杆件。
用弯曲耗能代替轴变耗能,其中折曲撑有钢纤维混凝土杆制造,偏心连接支撑钢杆组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一方面可利用这些赘余杆件的先期屈服和变形来耗散能量,另一方面当赘余杆件退出工作或破坏之后,使得结构有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一种稳定体系,引起结构自振周期的改变,以避开地震卓越周期的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
3.3采用新型复合材料节点
提高节点的强度和延性,仅靠增加箍筋效果并不显著,而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和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效果较好。由于劲性钢材或钢纤维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使得节点区的混凝土受力性能特别是剪切变形大大改善,延性和耗能能力显著提高。
3.4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3.4.1设计中采用机构控制达成总体屈服效果。
在框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塑性铰”,实现对塑性铰发生位置、次序、形变程度的控制,使结构在地震时形成较好的耗能机构。在水平向力的作用中,水平的构件首先屈服,然后才是竖向构件。
3.4.2平衡结构刚度和承载力。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刚度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这就会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变小,总体水平地震作用加大;反之,结构的刚度就会减小,地震作用也就变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基本情况来综合考量,将建筑的设防烈度,高度,装修等级等内容考量在内,以确定结构允许的位移的最大限值,从而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体积,保证经济和安全并重。
3.4.3刚度和延性的和谐统一。
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在刚度和弹性限值、延性系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提升制造了难题。所以,在抗震中应将各个构件协调起来,使刚度和延性和谐统一,以保证建筑的抗震需求。
为了使剪力墙与框架共同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带竖缝剪力墙。竖缝剪力墙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侧移,不再是以墙体的剪切变形为主而是以并列柱的弯曲变形为主,原来墙上的斜向裂缝被并列小柱上、下端的水平裂缝代替。由于剪力墙的力学性能由剪切变为弯曲,弹性形变侧移值增大,延性改善,弹塑性耗能增加,避免了普通抗震墙斜裂缝出现后的刚度严重退化。
采用较好的延性偏交支撑。主要构造是交叉直撑的交叉点处用拼接板,高强螺栓和阻尼材料组成,在小震时,交叉点处提供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像普通直撑那样工作,在强震时,上撑与下撑之间可相对滑动,导致刚度大大下降,可提高剪力墙和框架之间的协调工作能力。
框剪结构抗震的设计与计算
在现行规范的抗震分析中采用协同工作计算法,即采用框架弹性刚度和剪力墙弹性刚度组成并联体结构模型,计算出结构弹性自振周期,按众值烈度计算弹性地震作用F,并将F按弹性刚度比值分配给框架和剪力墙。
该计算方法不能反映出因剪力墙开裂,刚度在局部发生突变而引起墙体转动给结构带来内力重分布,这样显然与实际情况有误差。
因此,有必要做如下调整:
在整体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基础上,允许个别构件、个别部位按弹塑性性质对刚度进行调整,也允许局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
加强连梁是改善墙肢应力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使连梁能够像各片墙肢传递更多轴向力,让各墙肢尽可能的平均分担重力而避免出现某墙肢全截面受拉的情况,从而也改善了墙肢承受剪力不均的状况。
根据空间有限元程序分析结果:受拉墙肢刚度退化后,实际受压墙肢承受了90%的总剪力而受拉墙肢仅承受10%,墙肢受剪严重不均匀。为此对于一、二级抗震墙,受压墙肢的设计弯矩和剪力应乘以1.25,而受拉墙肢可以降低10-20%。
结束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之所以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是因为其结构的互补性。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其突出框架与剪力墙的结构优势,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而设计的关键就是剪力墙的数量和形式的使用。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应遵循结构均匀,承载分散,把握节点等原则,来确定框架和剪力墙的使用比例和形式,以此来保证框剪结构在高层抗震建筑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泽钊.某超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减震分析[J].山西建筑,2008
[2].张瑞文.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0
[3].王宁,徐海涛.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4].孙雪兰.浅谈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是通过将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成的承重梁柱形成建筑中的支撑框架,再通过加气混凝土、蛭石以及浮石等原材料制成的轻质隔墙来形成建筑工程的模型的一种施工技术。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常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或者大面积楼层的施工,具有承受力大、水平力较平衡、抗震性高、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能够为高层建筑的建设中提供较为灵活的施工空间。框架结构的类型设计根据设计的原则进行划分,一般设计原则有:框架的跨数、层数以及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因此,框架结构依次可以分为:单跨与多跨结构、单层与多层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与胶合木结构等。框架结构的不同设计类型,应用于不同的建筑施工类型,在大规模的施工中,根据不同结构的框架的装配没让施工质量和施工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的程序需要按照施工方案以及技术要求来进行,从而保证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上,主要有以下三大工程施工,以下是对其工艺技术要点的具体分析和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时框架结构施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关键程序。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各材料的配合比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等三个方面,其中主要技术要点在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原材料选择部分要注意的问题主要为材料的质量问题,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选择不同强度级别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部分则是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以及水泥的强度有所提高,需要在各个材料的用量上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后的混凝土浇筑过程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中最关键部分,需要结合施工的环境以及建筑特点选择合理的浇筑方法。如浇筑梁高大于500毫米的建筑,需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来保证每层300毫米的厚度。在混凝土振捣技术上,要注意维持振捣过程的均匀和有序,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就是对其的养护过程,如浇水和薄膜覆盖等,该过程主要是为了避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保证其质量。
(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施工中,模板工程施工也是整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基础模板的安装、主体结构模板施工以及模板的拆除三个部分。以下对该工程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1)基础模板的安装过程。该过程首先是对施工区域的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用油漆做好施工边线的标记,保证模板安装的范围。其次是对基础侧模的安装,保证安装偏差与垂直角度控制在3mm范围内。安装后还需要对模板与垫层结合处的缝隙进行填实,防止漏浆。最后就是模板的校直过程,保证边线的顺直。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过程。该过程主要保证框架结构的支撑能力,因此立杆是该施工过程的重要技术。在具体施工中,需要保证立杆处为坚实的平面,其次要保证上层模板和支架安装后能够形成稳定的承载力。支模过程要保证整个结构体系的固定和工序的依次进行。3)模板的拆除。在该过程中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模板的拆除,一般顺序原则为:后续支立的先拆,最先支立的后拆;承重少的先拆,承重大的后拆;支撑部分的先拆,方木模板后拆。最后要注意,拆下来的部分不能放在模板承载处,要及时运送至安全场所。
(三)钢筋工程施工
钢筋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因此钢筋工程施工也是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材料准备、焊接施工准备以及放样与下料施工。在材料的准备上,要注意将材料进行整理,防止材料滚落造成的伤害,因此在该过程的工艺要点是对材料的绑扎固定,将材料放置于稳定安全的地方;焊接施工是钢筋施工较为重要的部分。在进行焊接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焊接试验过程以及钢筋自检过程,对钢筋的质量和焊接设备的性能进行抽查,保证钢筋焊接的安全进行;最后为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预留出钢筋收缩变形后的框架变形范围,对收缩量和变形量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从而保证预留范围的准确性。
(四)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常见问题与对策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保护层以及钢筋框架施工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建筑方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控制上的不合理,还来自于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因此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对策:1)首先要从原料的源头进行把关,选择带有质量安全标志的混凝土原材料,保证材料满足框架结构施工设计的要求。2)在施工方面,施工方要加强施工过程的保护层管理,保障建筑物整体的抗弯承载能力。3)施工人员方面,要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对施工人员施工责任进行明确和监督,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三、结语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中,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其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问题。框架结构的施工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在建筑材料的消耗上也进行了有效降低。因此,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框架结构施工管理体系,培养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目标。
参考文献:
[1]左贵青,路浩亮.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9).
[2]王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体系也越来越多,其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使用最广的承重结构,它是由多种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共同构成。把框架剪力墙技术运用在建筑的施工中,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节约建筑的建造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广泛的应用框架剪力墙技术。
一、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概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剪力墙结构和多种框架结构共同组成的一种承重结构,具有空间布置灵活、施工方便、抵抗水平荷载能力高等方面的优点,是目前建筑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使用混凝土墙板作为结构的梁柱体系,利用剪力墙承担工程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一种建筑,具有比较大的刚度,空间的整体性良好。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共同构成的一种结构,是由两种结构不同的抗侧力形成的。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传统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架构的一个综合结构体系,由于下部结构剪力墙的抗拉结构高、墙移小,可以承担大部分的水平荷载,随着外部荷载的不断增加,剪力墙的位移也会不断增加,结构会逐渐呈现出内收的趋势,剪力墙按照水平剪力变形的原理进行处理,并对负担外的附加水平力和水平力进行综合分析,使剪力墙上部形成了比较小的结构剪力,保证了工程质量的施工安全。
二、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分析
1、结构受力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由框架与剪力墙两部分组合而成一种新的受力形式,与传统建筑结构形式具有很大的区别,在建筑低下的楼层,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位移比较小,变形的特征是拉着框架按照弯曲的曲线变形,并且能够承受大部分的水平力。而建筑上部分结构则会发生较大的位移,并且具有外侧的趋势,但是因为框架具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照剪切型曲线变形,除了要承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同时还承载了将剪力墙拉回的附加水平力。针对此特点,对于独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将其看作为独立垂直于地面的悬臂梁,受力变形特征为弯曲型,并且层间变形特点为上大下小。
2、结构抗震特征。结合框架剪力墙受力特点,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剪力墙刚度与框架的比例,以此来提高结构体系与框架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作用,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在设计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系统时,还需要对施工当地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建筑抗震等级。
3、结构刚度特征。框架剪力墙基底一般占据总弯度的25%左右,认为框架剪力墙受力能力与框架结构相同,这样在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对建筑的抗震级别进行明确的划分。当基底剪力墙承担弯度占总弯度70%时,其中框架结构需要承担30%,这时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必须要完全按照框架剪力墙体系设计要求来确定相关抗震构造措施。
三、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
框剪结构的两个基本优势:第一个是为室内装潢和设计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第二个是剪力结构本身的刚性以及防侧力性较好,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想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必须掌握好这三个基础技术: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在构建框剪结构的时候,所选择的的建筑材料会直接决定建筑结构的质量。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用到钢筋,它也会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有三级钢或一级钢,有直径为8毫米或12毫米的钢筋。我们在安装钢筋以及对其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钢筋节点的高密集度,使其出现位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1)在安装钢筋过程中,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放样;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制作更加精确的模具,以确保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进度;例如,对柱筋进行放样和定位,可以避免出现钢筋位移;(2)对于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来说,越来越多地使用到钢筋结构,同时也涉及到各个梁柱的节点问题,为了确保节点的有序、精确,需要进行现场绘图并计算,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模版,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3)在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的人员,应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遵循实体样板模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做到按时完工。
2、模板施工技术要点。模板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重视。(1)优化设计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其中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略短,才能确保其应用的精准性;而在支模过程中,也应当以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墙体作为参考,模板与墙体紧贴在一起;(2)在浇筑模板时,可能出现墙根移动现象,如果严重会影响模板质量,进而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数据造成偏差,这就需要在模板内侧置放一个短小的钢筋头,以此增强模板的精确性、稳定性、实用性;(3)增强墙体与楼板之间的紧密度,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在缝隙中添加砂浆、水泥等,避免发生漏浆现象。
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由于混凝土在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寿命。(1)要控制材料配比,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定期抽检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浇筑混凝土符合施工标准。(2)严格按浇筑顺序进行施工。通常在施工中首先采取退筑法,在施工中要按浇筑强度依次浇筑,先浇筑等级强度较高的墙柱,再进行等级较低的混凝土梁板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3)在浇筑大截面梁体时,应采取分层浇筑法来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强度密实性。(4)对浇筑后的剪力墙要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护,确保墙体保湿时间大于七小时,防止混凝干燥产生裂纹。
4、做好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或者施工组织不科学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这大大降低了框架剪刀墙的强度,因此,施工中一定要做好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工作。首先,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减低混凝土内部升温的速度。其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施工计划,根据相关文献编制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计划、规范进行施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比如板和大梁分开浇筑,均采用斜面分层法,墙体和框架柱采用整体分层法,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最后,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水平构件覆盖塑料布,竖向构件外挂麻袋片,外包塑料布,浇水次数以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为准。
结束语
框架剪力墙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极为普遍的施工技术。究其原因,是因为框剪结构是在继承了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融合了剪力墙结构,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框剪结构在现代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航. 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 门窗,2014
[关键词] 大棚温室 黄瓜 技术与实施 要点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11-01
大棚温室黄瓜种植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做为大棚黄瓜的种植人员与研究人员要对大棚温室黄瓜的种植技术与各项实施要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同时对大棚温室黄瓜种植的各项要点进行研究,以提高我国大棚温室黄瓜的种植水平。
1 大棚温室黄瓜种植的要点
1.1 要选择优良的黄瓜品种
黄瓜品种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棚温室黄瓜种植的开展有着基础性作用,在实际的大棚温室黄瓜种植中可选的黄瓜优良品种有很多,比如津研6号、津研7号、长春密刺、新泰密刺等都是十分优良的黄瓜品种,这些优良品种都耐高温、抗严寒抗病、连续结果能力强、耐贮运等特点,十分适合在大棚温室中种植。
1.2 嫁接技术
在大棚温室黄瓜种植中一般使用黑籽南瓜做为嫁接的砧木,砧木能有效防止多种土传病害,克服连作障碍,并能利用砧木强大的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和养份,同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起到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其中的接穗跟播种一定要在进行砧木之前的三天进行,并且在进行接穗种子处理时采用温烫的技术,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催芽播种处理。当以上的这些操作全部完成以后,就可以把嫁接的种子放到营养土中去了。在整个的嫁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保证整个嫁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1.3 温度的管理
在嫁接黄瓜苗木时,一定要注意对温度的保持,在实际的嫁接中一般要求将温度保持在28度到32度。如果大棚中的温度超过了规定,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大棚中的温度超过了35度,就要掀开小拱棚膜,以调节大棚中的温度,保证嫁接黄瓜苗木的正常生长。在定植完成以后的十天之内一定要去掉小拱棚中的膜嫁接夹,而在中午时也应当根据当地的不同天气条件适当的打开二层膜,在夜间如果温度达不到5度时,要将一层膜再覆盖上,以保证嫁接苗木的正常生长。所以温度的管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灵活的管理,但是不论如何管理都要根据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以保证黄瓜苗木的正常生长。
1.4 水肥管理
在实际的大棚黄瓜种植中,当黄瓜的根瓜在棚中生长稳定以后,根据技术要点要再浇一次水,这个时候最应当注意的就是要水肥充足,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根瓜的正常生长,并且在实际的水肥管理中,要将化肥与稀粪相结合,两者的轮流使用才可以保证黄瓜根瓜的水肥充足,特别是稀粪要有充足的保证,黄瓜根瓜的生育过程中要保证三到四次的稀粪施加,并且每平方米要达到三到四千克,同时使用化肥,一般是尿素二到三次,每平方米应当达到十千克。只有如此才可以满足整个生育过程中黄瓜的根瓜对水肥的要求。
2 对黄瓜病虫害的防治
2.1 对病害的防治
首先,是对猝倒病的防治:这种病通常是在黄瓜的幼苗时期才出现,当这些黄瓜的幼苗感染上这种病害以后,将会伤害到黄瓜的根部与茎部,对幼苗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黄瓜幼苗的死亡。通过对这种病害的分析,可以使用无毒的杀菌剂来进行防治,比如可以使用大生M-45进行防治,这是一种防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对于这种猝倒病十分有效,在发现大棚温室中的黄瓜出现感染猝倒病的情况时,可以将大生M-45与多菌灵进行同等比例的混合,然再在混合体中加入600倍的清水进行相应的稀释,对于已感染猝倒病的黄瓜进行14-21的喷洒,就可以取得效果。
其次,对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是大棚温室黄瓜种植中较常见的一种病,这种病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对于大棚黄瓜种植的危害性更大。通常情况下,在刚刚开始发作这种病时,黄瓜的叶片上会有褐色的斑点出现,并且叶片会迅速的脱落,最终将会发展到整个黄瓜植株的死亡。对于这种病也可以选用大生M-45与甲霜灵相混合,然后再使用清水进行500倍的稀释,间隔十天进行喷洒,在这些病彻底消退以后,再停止喷洒。
最后,是对白粉病的防治:白粉病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病,在黄瓜刚刚感染上这种病时,会在叶片上出现白色的斑点,然后这些斑点慢慢扩大,最后整个的叶片上都会覆盖上一层层薄薄的白色。对于这种病可以使用粉锈宁加上水稀释到1200倍后再进行相应的喷洒,一般情况下喷洒21-28天后就可以治愈。
2.2 对虫害的防治
首先,对蚜虫的防治:蚜虫是大棚黄瓜种植中常见的虫害,一般采用物理防治,利用趋黄特点,使用黄板诱杀。化学防治,常用药剂可选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
其次,是对红蜘蛛的防治:当在大棚温室中的黄瓜出现红蜘蛛时,可以使用天王星乳油或是受福丁等对红蜘蛛进行防治,也可以使用螨特稀释1000倍以后喷洒黄瓜的叶片上。在进行喷洒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均匀,只有均匀地喷洒才可以有效地杀死红蜘蛛,同时也要对已有红蜘蛛的叶片进行修剪,以便彻底清除红蜘蛛。
最后,对于白粉虱的防治:对于已经出现的白粉虱可以使用噻嗪酮稀释1000倍以后喷洒到黄瓜叶片的两面,同时也可以使用黄板诱杀的方法以进行处理。如果在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目前十分流行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白粉虱的防治。
结语
大棚温室下的黄瓜种植技术不仅是一项农业技术,同时由于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要求,也可以解决农民的增产与增收的问题,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大棚温室下黄瓜扶植技术下的要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建.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花卉,2016,14:105-106.
[2]王文英.关于大棚黄瓜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90.
[3]李怀智.我国黄瓜栽培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蔬菜,2003,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