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体育的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4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以及推动高校不断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高校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对高校培养人才及今后的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993年,我国开始了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的建设,并陆续实施了高速主干网和中高速地区网络的建设和改造工作,直到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已建设了不同层次的校园网络,并开始实施了网络教学活动,无论是在教育办公管理还是在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应用了网络科技,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即使网络科技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和便利,但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还是会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教育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硬”强“软”不强
网络体系的完整是通过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体现出来的,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建设校园网络中,大多呈现出过度重视硬件而忽视了软件和信息管理的问题,这种现象导致了高校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只能提供一些比较基础的服务功能,而不能呈现一个完整、简便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多数高校在信息系统管理中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自身的一些相关软件的建设还不完善,而市面上出售的一些商业软件又不利于引入到学校内部管理系统中,因此,造成了高校在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上一直停滞不前,处于徘徊阶段,信息在收集、处理、交互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困难。
1.2 “形”合“神”不合
目前,各高校的所有系统都建设在一个网页上,看上去貌似整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在管理上会很容易进行系统化管理,但实际上这些系统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桥梁,每个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用户认证授权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信息不统一的情况,导致资源重复,各自为战。例如,一些高校不同的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部分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都不一样,无论是财务部、教务部还是组织部,虽然其工作职能和内容各有不同,但相互之间的信息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应该兼顾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通畅,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互不兼容,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共享。高校各部门之间要想进行信息共享还得依靠传统的手段去复制拷贝,然后再传递给一些下属部门进行信息的传递,这种模式根本没有体现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具有合力,并没有将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
1.3 “点”通“面”不通
很多高校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都是根据不同部门的需要而分开进行的,由于建设的时间及技术路线不一致,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自成一体的用户管理、授权及认证系统,使同一个用户在进入不同管理信息系统时需要使用不同的账号的情况。由于在高校是不同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针对同一系y中的同一信息,其定义、类型、名称都存在不同,造成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共享的困难。而各部门在开发信息系统时,并不是在同一时间且在开发过程中也没有考虑数据共享的问题,因此信息系统使用的公共接口没有实现,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互通,形成“信息孤岛”的现状。
1.4 “建”多“用”不多
各高校都发现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影响,都纷纷开始进行高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和应用时却没有过多的去重视,出现这种大力投入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却没有将这些建设具体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现象,导致众多的信息系统建设都流于形式化,失去了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初意义。高校很多的教育信息系统是因为当时需要而仓促建设起来的,并没有重视后期的维护和使用,因此,很多建设系统在最后都成为了一种“摆设”,很少将其投入使用。类似于这种的问题和现象不仅造成了高校内部资源的浪费,还不利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影响了高校的长久发展。
2 加强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2.1 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
观念的转变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向前发展的思想前提。信息技术的提升是属于物质层面,在实际操作中相对比较好处理,但观念的更新则是来源于精神层面,而观念一般都比较根深蒂固,难以转变,但是如果观念不进行更新,与时俱进,高校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也将成为空谈。而观念上的转变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体现出来。
一是大系统观,充分吸取信息化建设初期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的教训,树立大系统、大联合和大协作的新理念,突破传统的固定式思维,让有需要的信息能够正常的流通到有需要的单元,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的局面。
二是现代教育观,未来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与现代化网络科技紧密相关,因此要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今后的教育管理必然会依靠信息化系统进行,而相应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
三是科学管理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加快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管理人员在对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被管理人员提出的有用的建议。管理人员要对高校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高校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管理的新思想,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转变管理观念,实现高校内部信息系统的科学管理,走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信息化之路。
2.2 着力打造坚实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坚实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实现管理水平提升的物质基础,因此,打造高校坚实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平台的打造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统筹规划,总体设计。信息化最难的并不是规划网络工程,而是规划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克服各自为战的局面,确保信息资源建设科学、健康的发展。
二是明确责任,注重质量。各高校在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注重质量的建设,在构建过程中要分清责权,避免出现责权不清的情况,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利于质量的保障。
三是健全机制,共享资源。资源是能够给各部门工作提供便利的捷径,而不是单一的存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需要完善相关机制,积极改善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的平台。
2.3 注重建设一支具有信息素质的管理队伍
面对今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高校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适应未来高校管理的形势。对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意识加以培养,意识能够带动行为,信息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人去感知和发现,进而灵活运用信息化意识作出有效的管理,避免出现决策错误的情况。其次就是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成正比例关系,掌握相关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是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前提。最后就是掌握信息方法,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人员,因此这些对象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方式决定了信息水平的高低,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培训班、外出进修等各种途径去创新信息管理方式,寻求适合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最佳方式。
3 结 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必然会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何在不断变换的社会形势中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达到最佳的信息化管理状态是当前高校在信息化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蒲善荣.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动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2]胡小勇.路径依赖视角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
>> 关于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和对策研究 从国内外典型高校透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 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析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求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着力点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去行政化改革 “去行政化”形势下的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探索 探析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管理的新思路 高校去行政化的对策 “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略论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高校内部“行政化”倾向及其“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吕虹.中国高校去行政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5]田艳丽.高校去行政化:困境与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1,03:211-212.
[6]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如何改变高校行政化管理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0-03-29005.
[7]肖应红.我国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9:6-8.
[9]王荣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14,(6):121-126.
[10]陈香兰,张振.大学“去行政化”对策研究[J].前沿,2012(8):16-17.
[11]张新华.高校如何去行政化――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J].山东高等教育,2014(7):5-9.
[12]万静.大学“去行政化”再思考――基于制度主义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5(1):16-20.
[13]唐新平.大学行政化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J].现代教育科学,2013,05:49-54.
关键词:乡镇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前言
农村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的大体社会背景,需要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发展现状,旨在更好更优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证农村生活环境的优良特质,使得人口素质得到综合提升,就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农村各项设施建设力度与改革力度。与此同时,乡镇建设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乡镇自身的发展。因此,针对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乡镇合理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乡镇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城区,数量多、分布广,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城乡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当前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自乡镇,其居住于乡镇,这也即是说乡镇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乡镇规划建设的效果和成绩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并引申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深化乡镇规划的建设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必须在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来展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乡镇规划的发展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求必须系统化、规范化的提高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并根据各地的乡镇发展实情做出具体的乡镇建设的规划。在当前经济建设的环境下,尤其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乡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对城乡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推进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意识滞后
新农村人民建设意识增强至关重要,因为其是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基础与先决条件,现下新农村乡镇规划环节内,部分农村大众群体并未深入了解乡镇规划内涵,无法认识到乡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关键点所在,其本体思想意识较为淡薄。此类问题对规划建设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仍沿用传统方法,其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对于建设规划的宣传力度也严重不足,大部分群众并没有认识到乡镇规划建设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现有工作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部分。在群众主观思想中仍然认为建设规划任务是政府部门的任务,个人不需要参与,其监管权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缺乏群众的积极参与政府在开展建设任务时积极性不足,项目建成后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后期运营维护投人的资金明显不足。
2.2管理力度不足
因为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必要性内容和新农村乡镇规划重要性内容均未了解透彻,所以乡镇规划思想意识与观念等便相对薄弱,加之乡镇规划经费欠缺要素介入,具体乡镇规划管理阶段,组织管理机构与部门设立数量较少,有的农村乡镇内部根本就不存在规划组织部门一说。虽然部分乡镇已经进行了规划方案设计与整改,但因为实施主体不存在使得现有规划失去原有效用,实际操作环节阶段,不能彰显乡镇规划效用。
2.3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普遍存在整体落后问题,乡镇通讯设施和乡镇电力设施以及乡镇道路设施等均未进行标准化完善与整改,基础性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滥用、挪用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正常的运作,导致城镇形成“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四不像”局面。
3、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新农村人民建设意识增强至关重要,因为其是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基础与先决条件,现下新农村乡镇规划环节内,部分农村大众群体并未深入了解乡镇规划内涵,无法认识到乡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关键点所在。若想合理集中群众力量,务必要加大新农村乡镇规划宣传力度,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才能让乡镇规划工作走得更高更远,此环节内,作为政府,要逐步加强乡镇规划宣传力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不同形式宣传活动中去了解乡镇规划的真正含义。通过讲座活动组织以及宣传单发放以及知识问答活动组织等进行规划工作的深度认知,以至有效提升农民群众对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的共识。从思想根源上进行农民群众乡镇规划参与积极性提升,在此基础上为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有力促进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2 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乡镇的科学合理布局
通过对乡镇的整体建设的设计与规划安排,来对乡镇现有的发展问题、短期发展的目标设计以及未来乡镇发展的蓝图的科学发展的整合管理。在现代化乡镇规划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和保障乡镇建设有更好的发展目标和前景,必须根据各乡镇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并按照规划要求和秩序来进行规范建设发展,并严格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乡镇制定的规划控制指标来执行,并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做到乡镇规划建设中,结构、规模以及功能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从而促进最终乡镇在功能使用中能发挥经济、美观且实用为一体的作用建设效果。要认真落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群众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乡镇百姓平等而和谐的参与到乡镇规划建设中来。
与此同时,为了体现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还可通过实施监督体制来实现公众在这个规划中的参与权,并建立具有公平、平等、公开的方式例如公众听证、规划方案公式以及规划意见箱来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将规划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向公众公开,接受监督。这样的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建设的过程,才能体现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并真正从公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并建立监督机制管理和监督规划乡镇的专家主观性利益的主导,使编制的规划成果真正体现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3.3 加大管理力度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其是整体新农村乡镇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并能够进行规划工作效果指标准确恒定。在基础性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需要给予大力人力支持,随之成立正规规划部门,履行相关协调职能,使得规划要素融入各个环节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物质资源统一规划与科学调度,注重管理细节,加强管理人员群体培训力度。上岗要求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手中规划安排工作务必认真完成,除此之外也应参与到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之中,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新农村乡镇规划的深度认知,从而有效提升基本管理效果,负责对基层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规划工作宣传,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去告之群众乡镇规划知识,以此种方式来促进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的正常合理开展。
4、结语
乡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根据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优势资源,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乡镇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乡镇的思路,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乡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强,孙淑芳,边昕.浅析新型城镇化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3
【关键词】村镇规划;问题;对策
一、村镇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村镇规划意识匮乏。从我国大力倡导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不重视村镇规划,将会让村镇的各项建设陷入无头苍蝇式的混乱局面。但是当前,很多村镇都缺乏规划意识,上到村镇领导,下到普通群众,都没有树立规划意识。没有把村镇的规划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表现在没有编制村镇的规划,没有对村镇发展中的土地、环境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导致村镇的无计划发展,影响了村镇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实现。
(二)村镇规划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与发展难以同步。对村镇进行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建设,为村镇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很多村镇在进行规划时,规划工作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不能充分考虑各地村镇发展的实际,不注重结合村镇的发展特点进行规划,不能讲村镇的规划与村镇的中长远期发展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规划工作与发展的不同步,造成规划严重落后于村镇发展或规划过分超前等现象。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会影响村镇的健康发展,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三)村镇规划存在片面性,不能与村镇发展的全局相适应。村镇规划是一项系统过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在村镇规划时如果不注意与其他方面规划的融合,很有可能造成村镇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冲突,会与村镇发展的全局相悖。但是当前,很多村镇在规划时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村镇规划与居民点的规划冲突,一些村镇在制定规划时,不能充分考虑居民点的规划和设计,导致二者互相影响和冲突,影响了村镇的和谐发展。其次,村镇规划与村镇整体环境保护的冲突。在制定村镇规划时首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该地的环境保护,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将会影响村镇的健康发展。但是,当前一些村镇在制定规划时,并不重视环境保护,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进行规划前没有对村镇所在区或周围的工厂及污染源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使得规划与环境保护脱离,加剧了村镇的环境污染。
(四)村镇规划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对村镇来说,规划是前提,但是要保证规划的实施,必须要有基础设施作保证,否则村镇规划将会流于形式。但是当前,很多村镇的基础配套设施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布局上都不能满足规划的需求。这些都影响了村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村镇管理规划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宣传,树立各村镇的规划意识。意识是前提,意识决定行动。如果各村镇领导不重视村镇规划,那么村镇规划管理的实施将举步维艰。而如果群众不重视规划,没有响应规划的意识,那么会增加规划贯彻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加大宣传,让各村镇上到领导下到群众都树立规划意识,可以通过广播、村镇宣传栏等进行规划宣传,提高人们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树立牢固的规划意识。这样可以引起领导对规划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让他们自觉地投入精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规划。可以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让他们自觉响应规划号召,自觉地加入到规划管理中,自觉地维护规划管理成果。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制定合理的村镇规划。村镇规划是一项关系广大群众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要工程。在制定村镇规划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否则会让村镇规划与村镇的发展暴漏出种种冲突与矛盾。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安排专人制定村镇规划。村镇规划并不是随意制定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也不是村镇领导随便决定的。在制定村镇规划时,每个村镇都应该聘请规划专家,让其和村镇主管领导组成规划小组,针对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根据村庄的实际,制定适合村镇发展规模的规划方案,合理布局村庄。其次,制定村镇规划时要注意兼容性,要保证村镇的规划与整个乡镇的规划与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是相一致的。要找到村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契合点,制定出或改造型或生态发展型或环境整治型的村镇规划,让村镇规划围绕一个焦点进行,避免村镇规划的分散。
(三)要全面地进行村镇规划,保证村镇规划与其他各项规划的相容性。为了避免村镇规划与居民点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冲突和矛盾,在规划时必须树立全面的规划观,做到村镇规划与其他规划的一致性。首先,做到村镇规划与居民点规划的一致性。在制定村镇规划时,必须对村镇的居民点进行勘察,确保规划内容与居民点规划是相容的,避免规划中对居民点的冲击,要根据居民点的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其次,村镇规划必须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村镇规划是为了让村镇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要考虑村镇供电、供水等对环境的影响,要考虑村镇绿化及村镇卫生,要注意改善村镇当前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在规划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预防力度,尽量避免村镇建设中环境污染的加剧。
(四)要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镇规划提供强有力支持。村镇规划的最终实施是需要基础设施作保证的。因此,各村镇在制定规划时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成立村镇基础设置专用资金,保证村镇配套设施的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镇规划同步,提高规划的落实力度,保证规划畅通无阻地实现。
(五)要发挥群众的力量,让村镇居民参与到规划制定中来。村镇规划最终是为了给村镇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那么在规划时一定要积极地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了解村民的需求,充分地把居民参与作为规划制定的一项重要依据。为此,可以建立居民参与渠道,让居民把自己对规划的意见和想法反馈给村镇领导,也可以举行居民参与的听证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村镇组成居民规划意见采集小组,让各小组深入到居民家中,收集居民关于规划的建议及想法。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让村民参与到规划中来,能够让规划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在这种方式下制定的规划,能够深得民心,获得村民的大力支持,能够顺利地实施。
(六)村镇规划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以村民为本,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本的规划理念。村镇规划管理最终是为村民服务的,这个出发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为了更好地满足村镇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为了让居民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下生活,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从方便人、服务人的角度出发合理的布局村镇,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生活条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绿化环境和整洁的卫生环境等。总之,要从居民的舒适和健康角度出发进行村镇的科学规划。
结语:综上所述,村镇规划是一项重要工程,在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在规划时还要考虑村镇的特色规划。要根据村镇的人口规模和土地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保证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祁鹿年;;现阶段村镇建设规划的建议及思路[J];甘肃科技;2009年16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文化性状;文化认知;文化观念;应对策略;传统;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
一、有关当前网络新媒体话题的背景
近年新媒体造就的文化景观时常让人惊讶,网络导致传统文化显得落伍而新词层出不穷。当人们欣欣然为杜甫涂鸦般“射箭”、“舞蹈”时,经典的去魅已经表现无疑。而所谓网络间谈论的“屌丝”兴旺时,我们的讶异更为明显。新媒体时代不可改变的到来,的确改变了文化生态环境、媒介文化性状、受众文化认知途径,以及改变了许多以往的文化观念。在网络和新媒体的现实面前,无视自然可笑,不知对应也难免危险。世界景观已经发生了变化,周遭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现实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而日渐形成非虚拟的社会,我们的发展不能无视必须正对。对于影响世界的网络新媒体世界的认知,是学术机构必须做的工作,由此开题之前,不妨和大家梳理一下大学学者的研究认知特点以便为后面的讲座提供参照:第一,独立思考和对现状的理性把握,学术研究不以正误为讲授标准,研究为何正误才是我们的意义,不唯上才能有学术的眼光;第二,逻辑为主,不太注重现实政策的一些限定性,同时又有个性思辨,很可能是非标准的认知,但我们需要思考的分析,自身逻辑与否是器重所在;第三,在大学里,我们通常以传授观念为主,育人为本,所以,思考现象的基点是真理探索和站在人本的角度上。
以一个不久前的例证来说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凤姐现象。曾经传闻有关部委叫停网络传扬的“低俗凤姐”这件事。媒体议论到主管部门新闻发言人在武汉的一次演讲谈及要封杀网络低俗的凤姐,这当然是文化主管的职责;但学术的看法却还有差异:抵制低俗是中央的精神无可厚非,但何谓低俗却需要目中有数,而封杀是不是政府所为值得研究,对于现象后面的社会潮流深处却亟需给予文化的揭示。
我们来回看网络上关于凤姐事件的基本情况:其人身高:1.46米,学历:綦江师范学校获中师文凭,重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大专文凭。工作单位:上海家乐福超市。显然她并没有出众的资质,但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凤姐对伴侣要求严苛而超常:
1、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2、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3、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4、身高176-183左右。长得越帅越好;5、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
如此不起眼的女孩却有如此超乎寻常的要求令人瞠目,因此她成为网络红人之一。网络时代引起关注的多是不同凡响的人或事,这一传媒的受众津津乐道异乎寻常的消息,而凤姐就是凸显的人物,借助新媒体,她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看看她在网络时代引起轰动的最出名的语言能不哑然失笑?谈到自己的才能,凤姐居然宣称:
1、“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是不是神经有问题?
2、“爱因斯坦绝对没我聪明,他发明电灯的嘛!”——老天啊,风马牛不相及,爱迪生发明电灯啊!
3、“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有征服世界的欲望。奥巴马才符合我的征婚标准。”——随口胡说攀附无边!
4、“我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在智力上他们是不可能比我强的,那就在身高和外貌上弥补吧……”——胡言乱语的形容,还居然把自己应当有的自知之明转换成了他人应当自贬的理由!
5、“我经常看的都是人文社会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显然,大家都发现口无遮拦的凤姐有些不可理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