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1篇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职业角色与心理角色转换不到位。

学校德育形势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变化,要求中学政治老师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和定位。但是,有一些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地做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在工作中缺乏热情,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心理状态不稳定。

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等使政治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许多中学的工资奖金与工作量挂钩,政治课教师多是多班上课,兼跨两头或三头课,作业批改量大,但得到的报酬相对少,很多老师比较抑郁、焦躁、精神不振、情绪不稳定。

3.自身知行存在脱节现象。

政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健康人格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是,有一些政治教师上课讲一套,课后行为却是另外一套,甚至还存在着在课堂上一边向学生宣讲科学的理论,一边又发泄一些对国家、社会、学校不满的不负责的言论的情况。

二、中学政治教师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1.社会及政府主管部门要优化中学政治课教学和中学政治教师成长环境。

第一,社会各界要重视中学政治教师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意义,重视政治教师的价值,继续加大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气候,提高政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努力达到巩固教师专业思想和周围能够增强教师职业满意感的目的。尤其是学生家长要充分认识到中学政治课对孩子的意义,支持与配合政治教师的工作。

第二,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秉着“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大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指导与督促,采取完善学校的教学评估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政治教师的工作,从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合理确定工作量和报酬等措施,创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2.中学要重视和改善中学政治教师的成长和工作环境。

第一,重视中学政治教学。尽管政治科目在中考和高考中没有语、数、外分值大,但它是中学生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渠道。对于中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政治课的重要性,改变政治学科边缘化现象,有意识地强化政治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从制度和管理方面为政治教学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同时要为政治教师的成长和工作提供一个较为公平和宽松的环境。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加强领导民主作风和意识,注重感情投资,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学校环境,使教师置身于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舒畅地工作;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同时解除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具有对教育工作的安全感;有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能成为激励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制定适合本学校、本学科的评价和激励标准;开展各类活动,让教师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娱乐活动;多关心教师,使教师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3.中学政治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调谐心理的能力。

第一,合理安排好生活、学习和工作,尽可能使自己得到必要的休息和放松。政治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安排,不要过多透支自己的健康,要让紧绷的状态稍作放松;还可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如养花下棋、写作旅游都是有效调节心理压抑的方式;除此之外,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把心中的郁闷烦恼连同汗水一并“排泄”出去,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理性分析自身的工作境遇,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政治教师应正确认识对自身的期望值。自我期望值越高,与现实的冲突越激烈,则产生的压力也越大。因此要理性地分析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相对受冷遇、政治教师相对不被重视的现实,认识到这种现实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文化多元化,以及应试教育影响下的综合产物,面对这种境遇不能埋怨他人,埋怨社会,而是要积极应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同时,应学会适当降低对自我的期望值,认识到自身现有素质能力状况、学校工作环境和社会发展程度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发展程度加以制约,这些因素中很多是自己不可控制的,应当结合个人、学校及社会等现在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可能趋势为自己设定适当的目标。

第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对政治教师来讲,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是关键,自身的素质越高,自己所能控制的因素就越多,应对教育教学棘手问题的信心就越大。政治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和好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2篇

一、学习关于提高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方面的理论课程

学习有关教育心理方面的理论课程,例如: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指导性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不仅仅可以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让我学到音乐教育的成功手段,能弥补自己在教育心理上的缺陷,对提高音乐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此外,还可以学习关于如何提高教师健康心理的课程来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二、通过对学习、生活和思想的自我调节来提高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音乐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和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不悲观厌世,也不随波逐流。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如果走出课堂,则尽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心理素质的调节

除了以上几点外,音乐教师还应注意的是:即时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进行调节,一定要控制在与自己当时的教育目标相匹配的状态上。关键之处在于:一定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际反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定在教学目标上。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而决不是放任自流的、毫无约束的、无目的的宣泄。所以,教育目标是出发点。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音乐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

(1)音乐教师的表情必须是自然而鲜明的,不是造作的、矫饰的,而是富有感染力的。

(2)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动作,形象必须整洁,合乎身份,动作一定要优雅。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才会油然而生。

(3)音乐教师在唱歌或讲话时,应充分发挥音乐的长处,特别要注意良好地运用自己的嗓音的表情因素,要用规范的语言。

教学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音乐教师一定要抓紧点滴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心理素质,尽可能的不要走教学的弯路。俗话说的好:理论加实践才能成功。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这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和形成的个性特征对人的一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敢于展现自己才艺的能力,充分激发中学生的歌音乐能力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还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减少对学习的恐惧。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1.激发式教学,以鼓励为主

小学生的潜在意识中都有着表现自己音乐才能的欲望,但由于他们有时想的太多,缺乏自信,怕唱的不够好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最终没有了上台的勇气。记得一次课上,笔者给六年级学生上《歌声与微笑》这节音乐课时,许多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本以为这节课自己上得还不错,但叫学生自己上来演唱的时候却遇到了尴尬,没有一位同学敢站出来唱。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在后面听课的指导老师突然站了起来,她说:我知道同学们其实都非常喜欢这首歌,对这首歌的理解也各有各的想法,许多人在挑战自己的时候都会有退缩的心理,怕自己唱不好,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膝盖稍稍直一下,你其实就已经成功了。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表现欲望完全地释放出来,超越自己,让我们的实习老师对你们这个班级刮目相看。指导老师精彩的演讲,学生们都有些蠢蠢欲动了,果然,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争先恐后地想表现自己。因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对培养他们的音乐心理因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对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时,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宁愿把难度降低一些,使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高自封不合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曾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律动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教学。

4.因材施教,师生互助合作,共同提高音乐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 学生 心理素质 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99-01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技能培养的主阵地。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落榜的高中毕业生。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是一个重要社会层次,以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现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中职教育的地位不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专学生的培养工作。中专生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普遍模糊,有的学生对上中专有自卑心理,认为中专学生比大专院校生低一等,因而看不起自己,给学习和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加强对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针对目前中专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对中专生的培养,心理素质培养为重点,而赏识教育又是心理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赏识教育及其理念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愉快的感觉。赏识,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父亲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中发现和诞生的,逐渐推广到老师、家长对学生、孩子的教育中,起初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或后进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处于自卑状态的学生们。

赏识教育主要的基本理念包括:(1)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2)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3)赏识教育是无限激发学生潜在内动力的教育。(4)赏识教育的奥秘是让教育者和学生的生命共同觉醒,共同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中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针对中专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及笔者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注意:

(1)强化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正确的职业观。

中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动脑,又动手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即所谓“灰领”。“灰领”在人才的金字塔中,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阶层,即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个作用不是少数精英所能够担当,必须是一个“数以千万计”的广大群体。中专教育就是培养这个广大群体的教育。这个群体的专业技能及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更快、更好地发展。

(2)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大多数中专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然而,无论是在智力、体力上,还是处世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

“赏识教育”则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在学生中不排纵队,只排横队。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与别人比,只要有特长,就是成功的理念。因此,要鼓励学生勇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拿学生个体的弱项与他人的长项比,而是不断挖掘个体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其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赏识教育就是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通过发现闪光点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在“我能行,你也能行,我们大家都能行”的大氛围中,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学会自我进步,自我赏识,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3)加强自律意识培养,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中专生活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往往昭示着个体独立特性发展的开始。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及心理准备,一旦面临这种成长的心理跨越,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的茫然感,而一些缺乏自律意识的学生则有可能陷入自我懈怠、松散不羁的状态中。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学会真诚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深入地了解并理解他们,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个性中所独具的优点。在理解学生、欣赏学生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进行自我约束的教育,鼓励学生相信自我,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增强自控能力,自觉主动养成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在自律方面所取得的每一点滴的成功给予最大的关注和热情,真诚赏识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坚信他们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4)强化人生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对自我信心的塑造以及自律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讲与人生理想、价值观等密切相关。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明确了今后奋斗的方向,体悟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责任等,才可能调动起自身内在的潜力,激发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从而客观明确地为自身定位,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将中专生活作为锻炼自我、塑造自我的坚实基础,好好把握今天,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4篇

本文就在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浅显的分析,希望能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加和谐、全面。

关键词:实践教学 大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分类号】G441

正文

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地位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至少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的政治素质、宽泛的知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这几种基本素质,才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国梦的逐梦者。而在这六种基本素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展示个人良好技术水平,做合格的技能人才的最根本的素质诉求。是应该排在所有基本素质的首位的。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失衡问题,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防范如林森浩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还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是否能肩负起祖国交予的重任,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现在大学生真正患心理疾病的人数不多,更多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如遇到突发困难或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没有按照本人意愿发展而产生的挫折;已经形成的独来独往习惯遇到群体性活动时不知道怎样融入集体而产生的困惑;大数据时代经常面对虚拟世界进行的文字交流,当重返现实世界时对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产生的无措;高职学生本身的低分入学在技能学习及创新教育中产生的厌学、惰学等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应该更多的针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这种亚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教育的受是广泛的,教育手段及对策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如何加强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直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也是党和国家对各高校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之一。

高职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创新及学习难度等情况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教育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在实践教学中要关心、爱护、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实践教学活动虽然是根据教学目标提前设定的,但在实践活动的任务分配中,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因人因材分配实践项目或任务,积极鼓励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勇于攻克难题的意志品质,提升抗挫折的能力。高职的实践活动大多数都是团队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分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机的将“活跃”的学生和“内敛”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冲动”不计后果和“无动于衷”相调和,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引导,使之符合心理健康发展要求,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机制

1.实践内容的设置

在高职院校的技能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技能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分布在各个学科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完成技能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应建立合理的教学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责任,主动接受挑战,主动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设立能够引起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实践项目,这些项目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应是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项目,这些项目既要符合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转化又要体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学习的辅导者,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实践考核注重学生对价值观念的考核

学生应以学习为天职,理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好”“坏”,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对健康的人才需求。因此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价值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属价值教育的范畴。它能影响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态度,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及广度,能影响学生的执行果敢度,是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实践考评机制既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体现学生的心理素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拓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领域

理论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确认的。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检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及集体的融入能力、学习能力等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不仅仅要上好心理健康的理论课,还要在各个实践环节结合学生的动态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拓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使大学生能够提高自我意识,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范文第5篇

1.在激励和表扬中培养。

当今教育中,激励和赏识教育是最受到认可和最深得人心的。因为通过对学生的肯定,也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力来影响学生。对于一些我们认为的所谓“差生”并不是什么品质恶劣,常常只是有许多不良的习惯而已。在教师的肯定中也会兴奋起来,愿意听你的话,逐渐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向好向善的方面发展,所以表扬就成为一种向善的心理暗示。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一些教师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和鼓励,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会起到相同的效果,还应该注意表扬的方向和有一个控制的尺度,不良的表扬教育会把学生引向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听不进半句批评,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幼年时受到过多的吹捧而终难以成才的例子已不在少数。我们的激励和表扬必须是一种能够在精神上激发向上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吹捧,同时要有一个控制的尺度,不能因为吹得过大过高而失去了准则,同时还得让受表扬者感受到一个自我认识的度,意识自己并不是绝对超乎所有他人和自然的。

2.在批评教育中培养。

鼓励和表扬固然重要,可是人生并不都是那么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多少都会受一些风风雨雨的打击,所以人生如果没有受到一些挫折和批评也是极不完美的。在犯了错误时候严厉的批评是应该的,它不仅是对一件事情是正确或是错误的简单评判,同时也是训练一个人要学会直面人生,直面现实。错误时严肃的批评将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一个人对于逆向的针锋相对的打击的承受能力,为将来人生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冲击做好心理训练准备,因为人生不可能因为受到打击或遭遇挫折后就退缩停步不前,而应在不断的逆境中成熟和走向成功。

3.在考试中培养。

有的孩子平时几乎处处是优秀,老师家长都认为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孩子,可是当突然遇到难度较大的或者是难度太小的考试时却栽倒了,明显表现出了弱势,其实这不是一种水平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因素在作用。当遇到较易的考试时,他认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大意失荆州,错误就在容易和简单之中;当遇到较难的考试时却踌躇不前,充满疑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不能用一个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导致手忙脚乱而遭遇挫败。我们如何去应对它呢?过多说教不一定起到什么好效果,我们在平时应该有意地进行深浅不一、不同层次的考试训练,通过实际的体会使学生逐渐认识、形成了一种顺境保持三分清醒,不过于得意忘形,逆境不惊不慌,步步为营的稳定心理情绪。

4.在实验课中培养。

实验课是一种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操作,并耐心等待和处理实验结果的一类课型,在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中如果掉以轻心,不仔细观察、不认真操作都会很难得到成功的实验预期,没有耐心的等待很难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所以我们的实验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

5.在劳动中培养。

劳动作为每一个人都必须从事的活动。没有劳动人的智力能力就不会得到开发,没有劳动也就不懂得珍惜劳动的果实,不懂得尊重劳动者。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劳动是一定不可缺乏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班级的劳动安排中能积极主动要求承担劳动任务,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同样能表现出这样的精神意志。因此,我们要适当安排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训练出优良的品质,为未来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6.在集体活动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