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

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

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范文第1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利用起来。它不但能够与网络联系在一起,提供大量的信息,生动形象的教学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了能够通过多媒体将更多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应用能力,只有将课堂授课所需要的表格在屏幕上进行展现,针对工艺流程图可以做出动态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大量的抽象信息都可以利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软件应用水平以及网络技术水平,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2.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现在的化工专业的英语学习课时,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学校在课时的安排上进行合理的调节,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措施:

(1)英语学科化。化学工程专业存在着很多的专业术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平常学习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将这些学科术语的英文表达及时地教授给学生,这样就能够为其储备必要的词汇量,在其进行专业阅读的时候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鼓励阅读原版教材。虽然说我国现在的教材编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化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教材编写难以跟上其更新速度。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加前沿的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原版教材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深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来制定。

3.使用计算机软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很多教学行为都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现在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很快,在化学工程专业总往往存在大量的计算,而这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已经发展起来,利用软件的完成时间与以往的传统方式相比是天壤之别。因此只有学会相关软件,才能从庞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4.学会文献的检索运用

随着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相关文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基于此,学生应该掌握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这样才能及时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常用的检索工具,并为其介绍这些文献的利用方式,这样才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

5.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 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下统称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学质量逐步提到日程上来。学校研究生院2008年招生351人、2009年招生277人、2010年招生370人、2011年招生417人。化工学院从2008年研究生招生48人、2009年研究生招生50人、2010年研究生招生73人、2011年研究生招生75人,每年招生学生数逐步增加,因此,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势在必行。认真研究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规范教学过程,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切实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秀的生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第一,学院根据学校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和调剂政策,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下设一个招生办公室。招生领导成员包括学院领导、各学科教授及相关负责人。同时领导小组召开相关部门扩大会议,在会上主管研究生工作院长,介绍学校研究生院关于招生工作精神,并根据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布置,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好研究生招生各项工作。

第二,积极协调学生生源。相关学科负责人、导师,认真落实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分别到相关院校、金属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所进行调研和宣传。招生办公室积极组织落实与调剂报名学生进行密切联系。

第三,在研究生录取中,学院积极制定方案,从研究生综合面试开始,进行严密组织,制定了研究生面试执行细则。

第四,在学生通过考试、复试、综合面试选拔等环节中,注重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把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的研究生招收进来,选拔真正合格的学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导师的高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第一,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并在学科建设团队、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因此,高素质的导师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研究生导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陶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导师队伍建设中,首先是要做好导师的遴选工作,这也是强化导师知识储备和责任感的一种手段。遴选的导师要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是充分尊重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针对每年研究生入学后,学院根据校研究生管理要求,召开全体研究生导师和新生双选会,制定学生双向选择规定。首先参加双选会的研究生导师自己介绍自然情况、科研团队以及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取得的成果。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今后工作和研究方向与研究生导师进行双向选择。

通过学生双选更好地加强研究生早日进入导师科研课题,增加导师与研究生相互间更好地进行课题工作。

三、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首先,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各个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教育质量体系的核心部分。根据学校研究生院对各学院(系)的统一部署,学院召集全院各学科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参与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大纲进行全面修订。如:化学工艺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调整,保证研究生教学有章可循,按时完成学校研究生院下达的修订培养方案,确定研究生培养目标。

其次,规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根据学校研究生院制度规定,一是加强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检查,并形成会议纪要,汇总上报研究生院。二是加强对研究生的中期检查,学院并进行记录,进行汇总上报研究生院。三是不断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明确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科研、论文指导等方面规范有序进行,按时完成研究生院学位办下达教学任务。

第三,经常开展学术活动。学校、学院不断研究和构建适合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平台,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学术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现代研究领域最前沿技术水平,提高研究生研究水平。

第四,不断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在学生的考核上,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考核上,采取课程考试、撰写论文、课堂提问、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课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第五,保证教学任务准确。每学期学院都对研究生教学任务进行核对,对教学任务中的课程名称、学时、任课教师、职称一一与导师核对,保证按时完成研究生教学任务。

四、学位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一,根据学校管理规定,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在研究生教学中,要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首要是毕业论文质量,严把质量关。在研究生学位中,建立健全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检查报告制度。同时,在学生学位答辩上采取导师负责制,认真、科学地评审。凡有毕业学生,学校采取随机抽查学生参加学校盲审论文,其中包括同等学历、工程硕士。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论文查复检测。避免研究生论文出现抄袭现象发生,保证研究生论文高质量完成,并为研究生答辩做好准备。

第二,导师严把论文质量关。除盲审外,对研究生没按要求完成的论文或论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参加正常答辩。应延迟答辩和延迟毕业或予以淘汰,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2010年学院有1名学生未能正常完成学位论文,学院按照学校规定要求执行整改,延迟至第2年参加答辩。

第三,过硬论文质量。学院学生论文90%以上研究生从事与教师科研相关课题,在2010年有2名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生论文盲审,并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论文。

总之,通过不断加强研究生教学规范化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在国家规定的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条例》要求,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保证了研究生教学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培根.高等教育还需面向什么.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2]胡志刚.研究生规模与结构问题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社,2011,2

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黄云志(1976-),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安徽 合肥 23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93-02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工程教育缺乏行业的引导和支持,人才培养定位不明,培养模式单一,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产学脱节使工科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等。为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教育部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依“国际实质等效性”原则制定了认证标准。截止到2012年,已经完成国内部分高校的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类专业的认证工作。

在工程教育的学历互认方面,目前国际上有三个协议,即《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华盛顿协议》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该协议承认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认为经任何成员国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经过正式表决结果,同意接纳中国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为顺应国际教育与科技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目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融入了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将成为引领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航标。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其认证标准,认证标准依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准则建立,既是专业认证思想和理念的体现,又是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根本。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通用标准与专业补充标准两个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具体要求。通用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项一级指标。[3]

专业认证是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全体学生的表现;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培养目标是围绕着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内容设计是对学生进入工程专业领域的的预期,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必须有利于学生达成目标;强调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基础是对常规教学活动进行的常态性评估与评价,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体现。

二、电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的电力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之中。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设智能电网等都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目前高等学校制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是工程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缺乏自主性的工程实训平台、实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等。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引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了毕业要求和课程的对应关系,建立符合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通过持续改进的途径保障教学质量。

1.毕业要求

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10条毕业要求。专业的培养规格一定要覆盖通用标准的基本要求,培养规格确定后,建立毕业要求与专业教学过程的对应关系。通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的讲授,以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训练、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及科技讲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保障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实现。具体实施中:第一,遵循“精减学时、整合资源、突出实践、构建平台、完善标准、交叉教学”的总原则制订培养方案。第二,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实践”的原则,加强通识教育,构建人文社科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的公共基础教育平台;按学科大类构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拓宽专业面向,形成宽口径专业培养计划。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原则,进一步压缩课内学时,设置个性化学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充足空间,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性、批判性、创新性学习思维。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课程体系建设

为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教学充分依托和利用科研优势与特色,以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优化基础理论,注重工程思维,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原则,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对专业知识点的要求,按照工程基础知识、技术知识、能力模块三部分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等课程,以优化夯实为导向,整合和完善课程之间内容上的衔接和知识点上的更迭,实现整体的优化。对于专业课程,拓展两个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等课程;电机与电力电子方向“现代电源技术”、“电机设计基础”、“特种电机”等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对抽象出来的数学描述从工程实际需求引入,强调符合工程实际的参数选择等。对于专业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在实验装置上调试而非单独的计算机上机仿真。同时结合科研优势与特色,将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柔性输电技术、现代电源技术等新能源利用方面的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实践内容包含基础认识、综合应用和研究创新等三个层次。具体内容为认识实习、专业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给出各环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列出能力矩阵。

基础层次涵盖物理综合实验、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实验、基础课程设计和基础综合实验,以及工程训练、电子实习、EDA与数字系统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侧重于基本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初步工程概念培养,使学生认识专业,掌握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层次通过专业课程和综合实验/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初步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研究创新层次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将教学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同时结合专业教师反映学科发展方向的科研成果,自行研制实验设备,加强实验条件建设。

针对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问题为引导”的课程教学,并结合认证标准,重新编写了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大纲,强调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知识点的掌握具体通过哪些教学目标的实施,课程过程规范等内容。

3.持续改进

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结合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与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研究,面向“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实践训练”三个阶段的教学全过程,本专业建立“以质量监控为基础,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约束与激励结合,反馈与改进互补”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教学督导组为主体,全体师生参加,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管理中,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过程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对象、评级内容和评价主体三个基本要素。评价对象是全体教师,评价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包含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评价主体是学院的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及全体学生。评价体系是通过各种制度化的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来表现,按照评价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量化评分标准。理论课程教学包括:讲稿及课件、督导及听课、学生评教、试题评价、试卷分析等。课程设计教学包括:培训过程的督导、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指导过程评价、答辩过程、报告及成绩评定评价等。毕业设计教学主要包括毕业设计选题及任务书评价、开题报告、中期进度检查评价、论文情况、答辩情况、指导答疑过程及毕业论文文档等评价。实习实训类课程主要包括培训过程的督导、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评价、报告及成绩评定评价。

面向理论教学全过程,建立了重过程、重平时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面向实践教学全过程,解决了传统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评价难的问题,切实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从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及课内外实训项目入手,例如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设计,采取精细化管理,按照多教师、小分组、一人一题,小组答辩的方式,督促学生改变过去课程设计相互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在综合实验环节发挥科研的优势,将科研中的问题抽取出来,作为设计性的实验。如“自动控制原理”中磁悬浮系统和倒立摆系统的设计;“现代电源技术”中开关电源负载实验;“继电保护与调度自动化综合实验”中负荷预测和状态估计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嵌入式设计应用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美新杯物联网大赛、中国大学生DSP设计大赛等。

本专业对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状况建立了持续的评价机制,对从各种途径获得的评价信息,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反馈信息,用于教学计划修订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