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范文第1篇

一、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本质

技校体育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工作所需强健体魄的技术工作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而体育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产生运动体验,积累经验的过程。其特点是: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运用自如阶段;从认知定向――联系形成――自动化熟练的过程;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技校体育教学课程有一定的综合性、一定的开放性、一定的重复性、一定的双重性、一定的多边性等等。这些都是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技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基础。

二、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目标

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以“育人授技”为最高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学会和掌握一定的运动锻炼的基本技术、方法和体育能力。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技校体育通过实践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技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技校体育教学的方向和发展过程,是评估技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依据,对技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有以下两方面

(一)根据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目标和资源作为依据

1、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性

2、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制订好本校的阶段、学期、周、课时计划目标

3、不同专业、工种的需要

4、技校体育教学主体(学生)的需要

5、不同学生、年龄段、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6、本校教材、设施设备、场地的需要

(二)研究和制定现阶段本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国家、企业和社会对技术工人培养的需要和现阶段教育、体育发展的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总目标应该是:

1、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观念

(1)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提高生理机能水平。

(3)塑造美得体格、体型、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4)增强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2、培养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技校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

(1)培养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团结合作等品质。

(2)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精神。

(3)促进个体社会化、服从社会需要。

3、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技校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培养体育意识、提高工作体育素养。

(2)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自我安全保护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培养工作后独立从事身体锻炼与自我平价锻炼效果的能力。

(4)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5)对于专业工种有益的体育运动方法、项目等计划性的传授,以利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大的工作效益和个人的生活质量。

三、技校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利用

技校范围内的各种可以利用来开发和建设的资源主要有教师、学生、学校体育文化、教材、场地设施设备等各种软硬件环境等。

(一)教材、场地设施器材是教师最为常用的课程资源

根据本校的教材和场地资源,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利用一切资源、素材和手段来完成技校体育的课程目标。结合本校的体育教学课程的特点:①学生身体直接参与,②体育与智力相结合,③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④运动技术的掌握要进行多次练习(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运用自如阶段),是学生的实践课。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课上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达到本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

(三)学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重视在技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情感智力的培养,使学生协调发展;加强学生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体育过程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

(四)本校体育文化、课外体育活动是深厚的课程资源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范文第2篇

一、“目标+兴趣”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

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许多教师也在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一些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操作复杂,操作起来有困难。

三维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

二、“目标+兴趣”教学模式的设想与目标

设想:以素质教育主体观为指导,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为核心,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构建“目标+兴趣”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目标:使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方面得到落实,体育课为学生成长提供积极学习环境,创造充分发展与展示才能的良好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体质天赋,主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不断提高自主意识和能力,增强体质。

三、研究内容

1.“目标+兴趣”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

课堂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总目标的出示、引领阶段;二是具体目标各个击破阶段;三是对所有目标的总结、回顾阶段。

“目标+兴趣”的课堂活动,始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围绕目标而进行,由目标开始,以完成目标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目标、探究目标、解决目标、生成目标。

第一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总目标。

紧紧围绕重、难点把原来的针对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大道至简,在目标引领的高效课堂中,追求目标简单化,期待简约而不简单。简洁明了地呈现目标,为课堂勾勒一个简单明了的路线图,这种设计极大地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便于教师简洁明快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导引,未成曲调先有情,还没授课,学生基本掌握了课堂的框架。

第二阶段:各个击破、学生主动探寻答案。

在“目标+兴趣”的第二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兴趣”,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投入教学中,而不是一讲了之。

第三阶段:目标的总结、回顾,由“点”汇聚成“块”。

在通常的教学中,一节课教师大大小小的问题会提很多,学生难以把握教师的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次要的,也就难以把握不同问题之间的关联,缺乏整体感、节奏感。而“目标+兴趣”模式是教师把主要的目标连贯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目标一目了然。第三阶段的目的是将“知识点”串并起来,汇成“知识块”,全局把握整节课的内容,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2.实施“目标+兴趣”的活动训练

(1)游戏化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2)特长化

根据课堂教学和活动课发现一批体育苗子,通过训练和比赛,培养一批体育尖子生,根据这些体育尖子的特点,分别开设篮球、田径、乒乓球特长班,由有专长的教师定时负责辅导,为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全面化

根据学生实际,课题组合理的安排活动内容,为学生的全员参与创造了条件。根据新课标和体育达标的有关规定,活动课中合理安排了一些项目:篮球(运球、传球、投篮)、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类(4×100米往返跑、50米、跳高、跳远)、达标类(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技巧类(联合器械、单双杠),并且活动内容轮流转,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在活动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总之,在“目标+兴趣”的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内驱力,以目标引领课堂,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范文第3篇

“选题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起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与思考,讨论并交流,逐步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就问题的价值性、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等进一步分析后,用符合学术规范的形式将其表述为研究课题的活动。下面,我们就以2015年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项目“走近天文学――中学天文相关研究课题选题指导”为例,来谈谈“选题指导”课的操作流程(图1)。

一、创设情境,感性认知

当前,天文并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高中学段的课程体系,而是分散在地理、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在许多学校,与天文相关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都是由地理教师负责。虽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探讨与天文相关的原理和知识,但几乎没有学校将选修一选为学生用教材,学生仅仅是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节简单接触过“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

基于上述学校教育的实际,同时考虑到日益严重的城市光污染对星空的蚕食,可以认为学生对天文既缺乏感性认识,也没有一定的理性认知。教师应围绕“天文”主题,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或视频资料在有限的常规教室空间中营造出浓浓的“天文”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若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场调查与谈话互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1.师生活动。

播放一段精选的“天文延时摄影”

视频,让学生随着摄像师的镜头领略四季星空的斗转星移;然后现场调查“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过要在夜空下认星星”,又“有多少人曾经真的去过野外,认真地观察过一次星星”。

2.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欣赏,引入本节“选题指导”课的主题――走近天文学,实现课题聚焦的目的;同时,通过互动调查,发出“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过要在夜空下认星星,长大后却只能在动物园里看猩猩”的感慨,道出了学生的梦想与现实的无奈,营造了鼓励实践,实现梦想的情感氛围。

二、头脑风暴,理性辨析

通过视频赏析与调查互动,学生对“天文”已经形成了初步印象。不过这印象十分笼统,学生只是恍惚觉得星空很美,觉得从来没有观察过星星的自己很遗憾,但到底“天文”是什么、有什么,学生并没有一些具体的认识。

为便于后续问题的发现与提出,迫切需要进一步拉近天文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集全体学生之智慧,理性思考,罗列、整理天文内涵下的具体研究方向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步。

1.师生活动。

展示两张不同地区的星空照片,其一是2011年第十届伊朗梅西耶马拉松活动(业余天好者群体中流行的一种观测比赛,即在一个晚上观测尽可能多的梅西耶天体,梅西耶天体指由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所编的《星云星团表》中列出的110个深空天体)拍摄的照片(见图2),星河灿烂;另一张为江苏镇江(2015年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举办地)的星空照片,满目光害。通过两张照片强烈的视觉对比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请学生谈谈“提到天文,你会想到什么”。与学生一同整理头脑风暴中产生的话题,如太阳、月球、小行星与彗星、流星雨、望远镜、光污染、宇宙飞船、外星生物、恒星与星座、深空天体、天文摄影等,并将上述话题写在黑板上,作为下一步课题组思考和组建研究性学习项目课题的方向。

2.设计意图。

鉴于天文对于大多数学校、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话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集大家的智慧产生多个与天文有关的话题,从而为进一步分方向开展课题组组建工作奠定基础。

三、综合权衡,小组组建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推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引导学生综合权衡“个人兴趣爱好”“团队伙伴情况”“课题组的前景预测”等多方面因素,团结志同道合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以自荐、推荐、内部协商一致的原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1.师生活动。

请学生综合权衡课题组组建所需考虑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以自愿为前提,选择研究方向(如太阳、月球),完成组建课题组工作。然后彼此协商,扬长避短,确定组员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调查员等。

2.设计意图。

通过课题组组建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权衡组建课题组的方法,如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团队伙伴情况、课题组的前景预测等。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并发扬自己的长处,成为团队中有价值的一员。如组长作为总负责,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威信;记录员作为材料总负责,需要勤快、心思细腻、书写整洁大方;发言人作为对外宣传总负责,需要大胆、大声、大气,思维清晰流畅;调查员作为操作总负责,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

四、观察发现,问题提出

所谓问题,其实是客观事物间的矛盾在人脑中的反映。天文看似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遥远,但其实太阳、月球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天体也好,宇宙飞船、外星生物等几乎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事物也罢,或者光污染、深空天体这些连概念都十分模糊的话题,都是在潜意识中存在,并能经联想或推理想到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天文”的情境中,联系生活、联系学习,大胆地进行联想,充分地展开讨论,将内心深处的那些疑惑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问题。

1.师生活动。

请学生首先围绕小组的研究方向,展开联想,开展讨论,产生3~5个问题,由记录员记录在导学案上;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自我判断(科学性、可行性、价值性等),聚焦1~2个问题,请记录员将问题写在磁贴的糙面上,然后将磁贴贴到黑板上。最后,请学生谈谈是怎么想到这些问题的(问题提出的背景)。

2.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逐步聚焦。实现两个目的:让学生了解到问题来源的多样性,比如经实践活动发现问题,从书籍、报刊发现问题,从社会热点话题发现问题,并产生观察生活、及时记录与反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如是否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研究方法是否准确(科学性),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价值性),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可行性),是否在研究内容、方法或成果上有独到之处(创新性),去伪存真,精选价值较高的问题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五、科学规范,课题表述

课题的表述必须准确界定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从而为研究实践指明重点和方向。课题的表述应简洁明了,让人立刻就能了解研究的相关必要信息。如“镇江市饮用水市场的调查研究”一题中,研究对象是“镇江市”,研究内容是“饮用水市场”,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当然,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以及研究要求的不同,课题在表述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述三要素的运用可以根据实情灵活变通。

1.师生活动。

展示往届学生曾经开展过的课题名称,请学生评价其在表述上与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何不同,并总结课题名称的一般表达形式。接着,在小组讨论中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规范的课题名称,由记录员将题目写在白纸上,并将白纸贴到黑板上。最后,由不同组别的组长展开自评或互评。

2.设计意图。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难点在交流、质疑和讨论中得到突破。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掌握课题名称表述的一般规范,如常见形式: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镇江市饮用水市场的调查研究;……对……的影响分析:网络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的设计:校园用噪声监测显示系统的设计。

六、范例指导,活动实践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在“课题表述”环节已基本完结,教学目标也已一一达成。在一番紧张、激烈的“课题组组建”“发现并提出问题”“将问题表述为课题”任务之后,学生的情绪已达到高点,充满了将自己的课题付诸实践的意愿。不过,学生对课题研究后续步骤和工作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处于盲目之中。

此时,若能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研究实践活动照片、研究报告与、后续研究方向等,并对未来学生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记录和反思等进行有效指导,将会对学生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产生极其重要的正面示范作用。

1.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往届学生开展的“无锡市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研究(图3)”“太阳黑子与地球环境响应研究”两个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全国研究性学习立项课题)的开题报告,分享学长们课题研究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选题的意义,弄清楚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参考文献的查找,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假设、研究思路、研究计划等,并配以丰富的图片资料,的期刊信息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2.设计意图。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学习,带领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完整过程,促使其进一步深刻领会选题的意义,并明确课题组成立之后,还有哪些工作需要依次展开,比如研究计划的制订、开题报告的撰写、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论文的撰写、后续研究方向的调

整等。

七、总结反思,情感升华

在上述所有任务全部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总结和反思。并借此契机,再次强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强调选题的好坏对研究的进程及成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师生活动。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比如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上完这节课我有哪些想法,或者觉得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之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如综合权衡组建课题组的影响因素,如何提出问题,选题的一般步骤,课题题目表述的常见形式等。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范文第4篇

一、传统高职篮球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职篮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篮球运动一直被高职大学生所喜爱,高职院校有着浓厚的篮球氛围,但由于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职篮球教学课程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一是高职篮球教学理念不明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篮球教学思想是引领高职篮球课程改革的核心,明确教学思想是实现篮球课程改革的前提与关键。实践中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存在多重思想的现状;二是教学手段落后。实践中高职篮球教学主要集中在室外,而且篮球教学中多以教师的主观讲解之后,由学生自主进行锻炼,虽然此种模式能够锻炼一些学生的篮球探索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会慢慢的丧失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篮球运动;三是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篮球教学效果评价更多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判断,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判断,导致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实际效果。

二、慕课对高职篮球课程教学的影响

(1)为高职篮球课程改革拓展了新途径。在互联网+行动实施的影响下,高职课程改革也要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以往基于篮球信息不对等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存在很大的差距,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慕课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该问题,通过构建慕课资源体系实现了优秀教学内容的共享,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篮球知识的要求。(2)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高职篮球教学多以教师为主,而慕课视野下的教学体系则更多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篮球学习中享有了更大的决策权。另外实施慕课教学有助于降低教师在篮球教学中的比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慕课内容,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融合。(3)提升了学生的篮球能力。慕课应用到篮球课程改革中会对学生产生系列的促进作用,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另外慕课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毅力。慕课是对学生学习毅力的检测,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能完全适应慕课教育形式的。

三、慕课视野下构建高职篮球教学体系的对策

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体系; 实务技能操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218-02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在教职成〔2011〕12号文《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基于我国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理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建立“一个目标、两条轨道、三种能力”课程教学体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日益明确,财务管理专业随之而成为市场迫切需要的热门专业。《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定位于“基层的财务初级岗位”,而不是“上市公司财务或更高层次的会计分析和研究工作”。为准确定位,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确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方法,让学生明确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的基本程序。

能力目标(基本能力):学生应具有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及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

能力目标(核心能力):学生应有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以及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较之前有了一定的增加,难度也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生源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学生入学分数低、知识基础差、学习热情弱,学习能力也较差。对学生的这种低端评价也给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入学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应构建“一个导向、两条轨道、三种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一个目标”指“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两条轨道”指以企业常见、基础会计业务处理为核心内容,实务操作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双轨制”课程内容体系;“三种能力”指课程应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检查能力及分析能力。

(一)教学要求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知识架构的核心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基础会计》等课程,已初步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学生应熟练掌握企业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熟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中级财务会计》也是各类会计资格考试:会计上岗证、初级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考核重点。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为其逐步发展成为高层次会计人才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可结合计上岗证、助理会计师考试有关内容,选择部分试题作为例题或习题,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做到“课证融合”。

(二)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建立以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处理为核心内容‘实务操作技能训练位重点的“双轨制”课程内容体系。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实训项目模块,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实践操作,充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具体课程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

三、教学理念与方法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等问题,如果教师依旧采取“满堂灌”的单一、原始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讲授企业一般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其中涉及大量的会计分录。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一般业务的处理,这不能单纯依靠反复练习和死记硬背。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账”,更要教会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账”,以及会计准则如此规定的原因,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如在讲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教师应强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转回,并进一步解释,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旧准则中是可以转回的,但新准则作了修改: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转回。这样调整的原因是: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可以转回,则做相反分录。而在计算企业本年利润时,“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是利润的减项,有些企业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企业利润。如当年利润多了,就大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降低企业利润;利润少了,则将之前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这样解释后,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全面、透彻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