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提升,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企业中,造成内部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例如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审计人员的能力不足等原因。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应当落实好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基

本概述所谓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具体包含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两大部分。根据我国最新颁布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是与行政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的一种监督行为,所负责的主要是本企业级所属企业的财政情况和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复合型审计人才短缺内部审计项目不仅仅是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它包含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控制论等,客观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审计知识和专业审计技能,对财经法规知识和信息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是目前企业内审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相对都比较低,依然存在着固有的“看等靠”思维,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下企业的发展,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审计工作。目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缺失成为了制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利的主要因素,非常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2、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当前,很多企业虽然创立了企业内部的内审部门,但是制度的不健全完全没有跟上审计业务发展的脚步,无法满足当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审计的制度不完善,无法为企业各个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导致企业项目无法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增加工作出现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运行行为,降低企业今后发展的风险系数,而且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事前审计缺失目前有部分企业开展了审计和财务收支项目,但是都是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之后,多为时候审计项目,无法及早为企业控制风险,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所以事前审计不可或缺,至关重要。事前审计通常也被称之为预防性审计,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及时规避各种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帮助。

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提升审计人员防范意识企业审计风险根据不同原因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系统评价风险、操作程序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内部审计人员要准确认识到审计风险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能够降低或者是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需要清楚的梳理好审计风险发生的主要环节和某个领域,能够全面实现风险,尤其一些涉及到企业重大资金的审计项目,在开展之前,一定要做好对项目风险的审核和计算,掌握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审计工作风险系数的大小和工作质量的高低都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对工作中各个环节风险的管控力度,有效地防控审计风险的发生。2、优化内部审计控制模式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做好内部审计风险干预。企业在对内部审计工作强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审计工作的流程进行全面观察,依照不同程序各自的特点,逐一对程序的安全性和流程进行检查,确保程序内无任何问题和安全隐患,可以确保审计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科学手段,减少内部相似部门,减少企业建设成本资金,简化服务流程,在提高审计人员审计服务水平的同时,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高效率、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唯有这样才可以加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升财务共享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除此之外,加大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加强监督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正常运行,为企业开展各大活动项目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风险都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对内部的管控能够提早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和错误,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低审计风险。目前企业内部严重缺乏合理性、普遍性,导致标准流程不够完善,内部易发生缺陷且不容易被察觉,易增加审计风险的严重程度。因此,为了能够及早挖掘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控制,以此来全部消除内部控制的缺陷。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目标的时候,需要先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情况和经营状况,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后创建符合本企业健康发展的风险评价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内容和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情况定量评估,及时查找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确保企业项目活动流程能够被严格控制,且各个环节都可以在可控范围之内,实现企业项目活动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管控的效率和水平,以保证发现问题快速有效的解决。2、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要想实现合理化的控制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优化控制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由专业的会计事务所构建完善、科学与企业发展能够相匹配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并贯彻落实在各个部门、工作以及人员上,能够使审计人员可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制度操作,同时也可以准确识别各个环节可能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减少或者是完全消除内部审计风险,确保设计企业高效运行,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目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核,确保设计工作质量符合企业发展标准,进一步实现对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另外,还需要合理设计审计程序,优化审计工作程序,能够有效规避各种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准备阶段构建完善的审计计划制度,在实施阶段构建审计票据获取管理制度,在终结阶段构建审计报告制度和审核复查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管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计报告结束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便于后期资料查找,顺利推动后续工作稳步开展。加强对审计报告中内容的检验和核实,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是否与实情况相符,单位落实时是否需要对此整改,是否能够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企业各项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降低审计工作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水平,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长效规范性的建设模式,加强对内部存在的不足和审计风险加强监督与管理,深刻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防范和控制的作用,持续提升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涤,仇武将,张强.如何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59-61.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风险 表现 控制措施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指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价值和改善企业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但是在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审计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发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了不正确的策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一、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表现

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做出有利益企业发展的特定内部管理行为。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逐步复杂多样,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发展,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关系着企业的一些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有健全的制度保障,才能确保审计工作正常进行。但是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还不够健全,现有的审计制度适应不了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环境,甚至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是根据工作人员的自身经验进行相关的决策和判断,对内部审计准则的理解和贯彻没有落实到制度保障上。这对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虽然有的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保障,但是由于企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些新的问题经常出现,导致很多问题的解决找不到相关的依据,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独立承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做出相应的策略,但是当前的大多数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缺少相对的独立性,影响了企业的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大都是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是直接对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管理者负责,但是这导致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决策很少体现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影响了正常的审计工作的判断。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由于缺少相对的独立性导致审计工作存在着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出现,审计工作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决策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着内部审计风险,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些未获得专业从业资格,依靠关系进入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个别审计人员为了一己之私做出一些破坏企业会计原则的事情,对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置若罔闻,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现象也有所增加,这对于企业的审计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监督

企业的监督工作未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缺少相应的规划,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缺少一致的标准。企业的监督工作可以减少审计工作的失误,或者是影响企业利益的问题出现,但是由于企业的监督措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的监督功能被弱化了。当前企业中利用企业对内部控制监督不力的漏洞,占用企业的资金等腐败现象也有所增加,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由于企业的发展和内部审计工作不完善导致的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逐渐增加,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地规划,尽量控制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意识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根据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相关企业发展方案,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企业的财务情况也逐渐变得复杂,因此这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应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发展。另外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更好地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对于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系着企业的健康运行,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企业管理者的认可,因此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减少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有比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这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业务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更好地树立新的工作形象,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

当前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有效地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一方面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独立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之外,独立做出相对正确的策略,同时也不应该受到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的董事会的影响,做出相对客观的企业发展策略。同时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加强监督,实行相关的人员轮岗制度或者建立相关的约束机制,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其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的一些财务信息进行审计过程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既避免出现信息错误的现象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管理也可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方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还需要注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检查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的检查中可以及时发现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解决,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细节管理,比如加强日常经营活动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等工作,注重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不仅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这样才可以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尽量减少相关的风险。一方面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需要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可以有效的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可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工作人员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相关的工作处理,这可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结语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很好的监督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化的决策,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问题也逐渐突出,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导致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今后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旅渝.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企业研究,2012-02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由于重大错报风险基本上属于不可控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这部分风险通常是通过测试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判断的。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能够控制的检查风险部分,通常是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实施必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来判断的。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部原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加大了项目的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较低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制度的不健全性而造成审计风险。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构或评估机构,或者设置了并没有具体实施,而是为了经济利益盲目地接受高审计风险的客户,审计风险失控。

2.外部原因

(1)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种经济组织与外界的联系越频繁,利用审计服务的人也就越多,除证监会、国资委等政府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甚至包括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信息需求者。因此,注册会计师对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负有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维护国家及公众的利益的责任。但是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甚至与被审计单位共同造假欺骗大众行为,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的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获取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部分经营者为谋求高额利润或逃避纳税,有意弄虚作假、谎报业绩,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当被审计单位在主观上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其在业务处理上的隐蔽性极强,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社会各层次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和信任程度越来越大,审计意见会被更多的经济主体使用,作为审计意见提供者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也会加剧。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1.内部措施

(1)内部治理严格,实行统一管理。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进行监督,严格控制审计质量,有效地控制了各部门的自,提高了各个层次对风险的重视程度。

(2)重视执业人员的选聘与培训,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招聘由人力资源部和审计部共同管理,每年需招聘审计助理、项目经理及高级审计人员。招聘的人员都有一段试用期,在试用期内他们作为实习生参与该年度的年度审计工作。待到年审工作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和项目组根据其在年审工作中的表现决定是否录用为正式员工。被聘用的员工再根据其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可以逐级晋升,既保证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又控制了审计风险。

2.外部措施

(1)慎重选择客户公司,严格把关签约环节会计师事务所设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委员会和业务协调委员会,专门针对签约环节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和计量。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的每一个客户必须通过风险评估委员会签约风险评估环节,出具低风险的风险评估意见报告后才能正式对该客户实施审计,否则就不接受该被审计单位的委托。

(2)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实力也就大大增强,抵御审计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3)聘请高级法律经济顾问,减少审计风险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从成立后,就应该成立由资深法律专家和高校教授等组成专家委员会,对一些重大项目、有争议的审计问题及法律责任等进行专项研究和监管。有了专家委员会的参与,如果有审计诉讼发生,事务所也可有备而战,进行合理合法的抗辩,以减少审计风险引起的法律责任,将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4)提取风险基金、购买职业保险,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投保充分的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尽管保险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财务损失。

四、结语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是一系统工程,可以从谨慎选择客户、强化事务所内部治理、改进审计方法等方面来加强。

参考文献:

[1]马 健:浅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J]财务与会计,2002(9):48-49.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行业

审计风险评估是风险审计模式中最重要的方法,审计风险颁在审计的全过程。而审计风险又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本文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浅析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审计模式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模式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但是还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模式,在审计过程和审计方法上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因此,当前的审计工作还是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即通过样本情况分析总体特点,但样本不能涵盖全体的所有情况,所以会有一定的误差。而且即使采用全面审计方法,也会因为审计人员的素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造成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出入。因此审计工作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只要这些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二、审计风险的全面性

由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加上引起审计风险因素的多样性,并且有些很难明确具体的成因,因此审计活动都要面对不同的审计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往往存在审计的全过程,这就造成了审计风险的全面性,还由于每个具体的风险类型背后的成因也是多样和普遍的,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任何环节都会产生审计误差,会对总体审计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各种审计风险采取相对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总体审计风险水平。

三、 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前提条件,审计机构如果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责任,也就没有审计风险之说了。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但没有导致严重损失,此时是不需要承担审计责任的。但是如果这种审计责任不为人们所接受,即使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将来它在审计过程中逐渐显示出来,审计人员还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所以说审计风险存在一定的潜在性。

四、 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有些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无意中犯的错,或者与特殊情况有关,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不经意间犯了错并承担了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风险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我们也十分有必要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因为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会有意识的提高风险防范水平,以有效地控制总体审计风险。但是,如果审计人员因利益关系而故意出具不恰当地审计报告,由此产生的责任并不是我们这里所谈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故意的错误行为不属于风险控制范畴,其行为本身触犯了法律,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五、 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控制审计方法

一、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

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增加了执业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由于执业环境不规范、审计资源难以满足审计业务要求以及某些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审计业务操作不规范,审计方法选用不科学、审计取证不全面和不充分、审计报告的编写不准确或不公允等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很容易导致审计风险。二是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审计风险。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工作质量,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审计风险,引起法律责任,如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业务收入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仅对业务职能机构的业务收入进行考核,而不注重服务质量;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增加收入,置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于脑后。三是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目前仍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要负法律责任认识不足,不重视研究社会审计规律,并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未能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未将审计风险分析与评价纳入业务管理中。四是许多审计人员不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会计事务所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业务水平低的问题,虽然在逐步改进,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社会审计工作的要求。而许多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或虽意识到却不积极改进。此外,审计理论界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不够重视,呼吁重视审计风险的声音不强,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审计实务中对审计风险存在和控制的忽视。上述各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不仅会危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更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建设。

二、审计风险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如上所述的源于审计实施方的原因,也有被审计单位的原因,如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水平不高、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不健全、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被审计单位经济环境或法律环境的变化、会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等,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审计风险。风险因素的存在常常依赖于其他因素的存在,某个因素发生变化也会引发其他因素的变化。审计风险控制中的系统性原则,是要注意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和控制审计风险,将各因素联系起来将审计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体、动态的观念来分析和控制审计风险,不能孤立地单纯从某个因素去控制。

(二)全过程控制原则 在审计过程中,从了解客户、承接业务、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收集证据、期后事项审计到出具报告,这中间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形成审计风险,故进行风险控制时不能仅着眼于某一个环节,而应在每一次审计的全过程中都应注意风险控制。如在年度报表审计中,首先要在承接业务前认真调查,了解客户经营管理情况,判断客户风险。其次审计人员在平时也应与客户保持联系,收集有关信息,熟悉客户业务,帮助客户解决会计核算中的困难,而不仅是在现场工作时间来控制风险。

(三)成本效益原则 审计活动属于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控制审计风险需要付出成本,体现为审计时间和费用的增加。对某一具体的审计项目要衡量其风险与收益。如承接业务时如果经评估该项业务审计风险太大,引讼的可能性很大,与收益相比显得不相称时,可以考虑拒绝接受委托。在审计过程中之所以采用抽样技术,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讲究时效。对审计风险既要努力控制,又要考虑其控制成本。单纯为了节约成本而不注意审计工作质量而忽视风险控制,从短期看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看会引起法律诉讼,承担法律责任,赔偿损失;会毁坏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信誉,以后很难获得业务,反而损害了长期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审计风险控制是时候,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

三、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净化审计的执业环境 净化并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是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基本途径。虽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恢复、发展,但目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仍不理想。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法制体系不健全,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由于审计市场仍是委托方市场,会计师事务所迫于生存的压力,在相当的范围与程度上存在着低价竞争、高额回扣等不良风气,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增大了审计风险。因此,整顿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秩序与作风,改善执业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包括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环境,如国家政治、法律、经济等,根据系统性原则,需要依靠国家、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配合,加强宏观调控,整顿经济秩序,强化经济法制,规范企业行为来净化执业环境。

(二)强化审计主体风险控制 审计主体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主体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严格遵守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规定,提高工作质量。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颁布实施,对规范社会审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明确法律责任具有重大作用。职业规范涉及到审计人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等方面,基本涵盖了社会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果严格遵守,就会使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第二,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主观意识反作用于客观活动,只有主观上意识到审计风险的广泛存在及其潜在的危害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审计风险,才能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做到谨慎、客观和公正。强化风险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既是社会审计组织和人员自身的任务,需要通过自己学习来加深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审计风险的认识,也有依赖于社会审计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督促,如法律的健全,审计报告使用者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第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提高工作质量是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径。提高工作质量必须严格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严密的审计程序包括:详细的审计计划。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指定周密详细的审计计划,制定计划应在充分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固有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评估。现代审计在了解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对客户内部控制制度了解、描述、分析,评价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依据其确定审计的范围及所采用的方法,这一步骤要求合理评价客户的控制风险;审计证据的获取、分析与评价。围绕审计目标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防范证据风险,一些基本的手段必须加以运用。证据风险来自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力方面,如何防止疏漏重要证

据和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是证据风险控制的关键。实际工作中,审计的重要依据,应由各有关方面签字、盖章,并留底保存,可避免事后的许多纠纷;出具发表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必须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过错误,最后决定表达何种审计意见。除严格按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外,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应制定和运用适当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体系中《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会计师事务所应遵循该准则来加强质量控制,它体现了全过程控制原则。第四,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为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应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认真选择审计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应保留对客户的选择权,对每一个客户都应认真了解,考察其固有风险的高低,对于不诚实或存在重大风险的客户应拒绝接受委托。二是在业务执行中应严格实施审计责任制。每一项审计业务均应指明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及结果负责。三是健全工作底稿制度。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的证明。它可以为注册会计师解脱或减轻法律责任提供直接的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完备的工作底稿制度,要求执行人员认真填列工作底稿,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和审计报告审阅制度,由主任会计师实施最终控制。四是建立适当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全所人员的积极性,对违背职业道德和独立审计准则的人员进行处罚,让干得好的看到奖励,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对每个工作项目、每个人工作质量和成果给予准确合理的评价。第五,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目前许多审计失误是由于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造成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客观公正、正直独立、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遵守法律、保守机密等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内容,就可以减少失察和舞弊的机会,降低审计风险,维护审计人员的职业形象。第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有了恪守职业道德的素质以后,业务水平的高低就成为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因为任何审计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审计人员对财务、会计、审计、经济法规知识的熟练与否,审计技术的高低,以及职业判断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审计理论研究 积极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发展的最新成果,将审计理论及方法的新发展引入实际工作中,是根据经济社会以及管理技术的发展,对审计风险予以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知,审计本身有需进一步地完善,各种审计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管理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审计方法因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将使审计项目的审计风险超出可控范围。因此,迫切需要审计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一道,不断完善审计理论、改进审计方法,通过新理论、新方法、新工具的运用,有效控制审计风险。随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为了满足公司利益相关着对审计报告的要求,审计活动已经由传统的查错纠弊,向绩效性、风险型审计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给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更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可避免接受风险过高的审计项目,使审计计划编制的依据更加全面可靠,还可以使审计工作更主动,提高审计效率,从而使审计风险的控制更全面,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