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机遇;挑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07-01

一、引言

预防医学属于医学的分支,和当前医学界的其他分支一样,预防医学也已经演变为一种涉及多种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现代预防医学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种角度研究疾病出现的原因、规律,以及如何促进人类健康等要素。预防医学从预防目标上可以细分为环境预防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未成年人预防学、劳动卫生学、职业病学等多个方向。

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很多疾病都被医学界一一攻克,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改善,但同时现代文明也使极大的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到破坏;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压力,研究已经证实了很多生理疾病和心理压力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仅限于生理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预防医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预防,而是向着提高人体的综合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发展。

三、多学科交叉为预防医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一)蛋白质组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机制都和蛋白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和预防医学交叉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

蛋白质组学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研究,很多研究结论可以有利于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以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对生物蛋白的影响。另外,蛋白质组学还可以被应用于病毒和细菌预防,控制病毒和有害细菌需要研制出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可以很好的对目标病毒和细菌进行分析,这就为研制相关的疫苗和药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基因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基因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显现出了强大的功能性,很多和疾病产生有关的基因已经被确认,通过研究这些基因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医学界通过DNA重组技术研制出了很多新型药物和疫苗,例如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等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环境预防也是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很多和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通过DNA测序,可以从DNA的角度研究外界环境对人类基因序列的影响,鉴别可能导致基因变异的环境因素和易受影响人群,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使包含预防医学在内的很多传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进步。首先信息技术使得和预防医学有关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好的进行传播,各国的医学机构可以方便的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疫情通报、专题研究、医学会议等活动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些都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计算、统计和分析方法也为预防医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四、我国预防医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是预防医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我国预防医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在我国又有死灰复燃之势。例如结核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虽然在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明显,在某些年份还有回升的势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的结核病发病人数约为120万,数量为全球第二。

此外一些新型传染病也给预防医学提出了挑战,例如SARS、军团菌病、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都在全球范围内给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由于早期缺少对于这些新型传染病的了解和控制手段,这些传染病的在爆发初期的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非常强,因此对这类疾病的预防也将成为预防医学今后面临的主要的任务。

(二)地方病的预防

我国幅员辽阔,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均衡,很多地区由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仍存在有地方性疾病,而且预防的难度较大。其中,缺碘,缺硒、氟中毒和砷中毒在我国较为常见,这些地方病会直接的危害人体健康或间接引发其他疾病。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总数的50%;全国约有4000万人受到缺氟的危害;地方性砷中毒的患者约有9000万,地方性疾病的预防在我国任重而道远。

(三)心理和精神问题的预防

现代的健康标准已经不仅局限于生理的健康,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整体健康程度,长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会引发生理上的疾病。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必须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一直在增加。因此心理问题在未来也将是预防医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总结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预防医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预防医学正在向社会预防的方向发展。当前预防医学已经呈现出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计算机、生物等学科很好的和预防医学相结合,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未来,预防医学社会化和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必然进一步增强。我国预防医学应该坚持多学科综合和社会化预防的方向,积极的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未来预防医学必然会成为人们战胜疾病、促进健康的首选途径,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占清, 彭佐林.近年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02,19(2).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第2篇

一、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背景

教育部提出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主动适应21世纪卫生服务和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改革高等医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HealthforAll/2000进一步扩展为21世纪的预防卫生保健工作,将工作重点由获得健康转向主动的健康促进及健康保护。在国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和全科医学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能手、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3]。当前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已发生改变,由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另一方面,传染病特别是新的传染病,时时威胁人民健康,地方病、营养不良和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劳动保护问题,都威胁着人民的健康[4]。

2003年SARS疫情的发生,突显了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的薄弱,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通病。为此,教育部、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医学相关课程教育的通知》,要求加强预防医学教育,补充群体预防、社会医学、心理健康及非典治疗与防护等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使广大毕业生能以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走上工作岗位。

二、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共有两类:

《卫生学》教材,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统计学和卫生组织保健,其体系是沿用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科体系,是“卫生专业的大拼盘”;《预防医学》教材,包括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和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该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卫生专业体系,围绕群体-环境-健康的基本观念将各有关内容重新融合,并要求增加为期一月的社会卫生实践。

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忽视了进行有益的预防医学教学,不管选用哪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融合,困难也逐步体现出来。由于该学科长期被人轻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联系较疏远,他们是为了完成学业的规定不得不学习该课程[5]。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纯学院式的教学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了解中国的卫生现状,缺乏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虽然《预防医学》正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采用,要求增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卫生实践。但苦于多数无进行社会卫生实践活动的经济实力或条件,很少开展预防医学的社会卫生实践。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已开始着手改革《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以弥补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但没有现成经验。

我校预防医学系在全日制本科层次已开设《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社会医学》和《临床营养学》等课程,其中以《预防医学》为重点,各专业均开课,并且整个教学重点在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设计和分析能力;在教学安排上,有理论和实验课,但没有社会卫生实践;《社会医学》为选修课;《临床营养学》只对护理本科专业开课,大多数学生在群体预防、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全科医学、流病调查等方面知识欠缺。

三、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现阶段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但目前的医学教育尚不能起到推动医学模式转变的作用,因而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将会极大地影响或促进该模式的应用[3]。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最近十多年来,也多次发文要求各高等医学院校加强预防医学的教学与改革,以应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卫生事业的发展[6]。为此,我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本科教学大纲的重新制定”的时机,进行了新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大纲采用新版《预防医学》教材,全面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重点调整了《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从群体与预防角度出发,努力体现微观与宏观的综合,体现群体、预防、社会医学的整体观,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整体统一;课时总数也由104节增加到120节;多媒体课件根据新教材和内容进行调整。具体见表1。

新的教学内容结合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其中包括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重点讲授对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作用,使学生能真正做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预防各种不良社会因素,真正通过健康促进来达到健康保护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医学模式的改变。

2.建立和实施新的课程体系。

多年来我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在全日制本科层次开设的课程只有《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社会医学》和《临床营养学》,为了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战略,调整了课程体系,申请开设了《社会医学》、《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艾滋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等四门选修课,对部分专业学生增设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科研设计》、《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和《运动营养学》等必修课。具体情况见表2。

3.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我们的理论课教学方法较单调,主要为传统的板书和投影形式,教师备课工作量大,传递信息量小。从2002年开始,我院在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预防医学教研室各位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提高了教学效率。目前,在理论课教学中,100%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见表3。

4.改革考试方法。

《预防医学》的考试内容以往侧重概念和重要原理、方法的考核,学生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强记也能获得高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应用。通过改革,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向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操作、交流能力),特别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分,增加了分析题和辨析题,充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实践基地的问题。

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规模小,学院经费紧张,人力资源也较为紧张,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至今尚未建立,无法开展为期一月的社会卫生实践,这对于改善和提高我院临床医学毕业生的预防战略意识会有较大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理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策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结合,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在SARS疫情发生之后,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像对待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一样,积极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

2.“研究型学习”的开展。

多媒体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它的优点,但运用不当或准备不足,会加快教学进度,出现3学时教学内容在2学时完成的现象,或为凑教学时间不断简单重复的现象[7],并且如果多媒体教学方法不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一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当前,我们虽然开展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应试教育的成分较多,素质教育的成分较少。“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改善当前教育现状有一定的作用,这正是我们的薄弱之处。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卫生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Abstract】Hygien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is the required and the elective course in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system and it is a strong practical course.This paper introduce mainl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deas and content.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in order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we combine social hot spots with our theoretical knowledge,arrange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develop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spirit.Through hot case,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existing in life were solved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extra curricular knowledge was increased,so as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Key words】Hygiene;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design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课程,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1]。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根本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现代医学观,建立预防为主思想,掌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基本技能。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在指导人们应用本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卫生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预防医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预防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从而胜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工作。学习者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正确认识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改造环境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培养预防工作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卫生学课程主要面向已学完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卫生统计学、食品卫生与安全、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维能力,保证了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值得在卫生学教学中借鉴和推广[2]。鉴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学实践主要涉及生活环境与健康(如水俣病)和生产环境与健康(铅中毒、苯中毒、硫化氢中毒、农药中毒、生产性粉尘中毒)等案例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生活环境与健康”案例

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水俣病是严重环境污染导致的典型公害病之一。

“水俣病”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案例中出现中毒病例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为某疾病、与传染病有什么区别?要找出病因需做哪些调查?调查的方案是什么?

ii.案例中的中毒事件可否定为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污染?通过本案例说说食物链在生物富集中的作用有哪些?

iii.案例中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调查?水俣病的病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发现机体接触了甲基汞?

iv.如何证实案例中的污染源的来源?

v.为什么说水俣病是历史上发生的公害病之一,今后如何防止类似的公害事件的发生?

通过分组(每六人一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掌握水俣病的案例分析方法,熟悉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识别与处理,了解水俣病案例调查的方法。

2 “生产环境与健康”案例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为主。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应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铅中毒”、“苯中毒”、 “硫化氢中毒”、“农药中毒”和“生产性粉尘中毒”等是比较常见的职业性损害。

2.1 “铅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若判断为某种职业病,病史是否充分,应当如何补充?

ii.铅中毒导致的腹绞痛如何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进行鉴别?

iii.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iv.如何证实铅中毒,案例中还应作哪些资料的补充?

v.对患者的工作场所应当做哪些职业病危害的调查?

vi.常用的驱铅药物,作用机制有哪些?如何预防铅中毒?

2.2 “苯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生产性毒物有关吗?其接触机会有哪些?

ii.如何确定职业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2.3 “硫化氢中毒” 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造纸厂贮浆池内工人为何晕倒?最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还有哪些工种可能接触?

ii.如果连续有人昏倒在工作场所,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iii.硫化氢理化特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和中毒机制有哪些?

iv.如何预防生产环境中硫化氢中毒的发生?

2.4 “农药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与案例中病例表现是否一致?

ii.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毒作用机制是什么?

iii.如何预防生产过程中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的急性混合气体中毒?

2.5 “生产性粉尘中毒”案例设置问题如下:

i.案例中各工种所患尘肺属于哪种类型?

ii.什么是患病率?通过案例中患病率的计算,探讨各工种尘肺患病率差异的原因?

iii.各种尘肺病的X线特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通过“生产环境与健康”的案例讨论,能够使学生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掌握职业中毒案例分析方法,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方法。以上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打下基础,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增加课外知识的延伸,从而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防病治病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培养预防工作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高职护生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各类医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预防医学是培养医学生(护生)具备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1]。本文开展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调查,了解高职护生社区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技能现状,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我院护理专业社区实践站点以单纯随机抽样的形式,随机抽取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其实践指导教师开展了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调查。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自行设计“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调查表”,其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包括:(1)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2)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需求;(3)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现状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将计数资料量化,将很重要(很好)、比较重要(较好)、一般、不太重要(较差)、不重要(差)分别赋分5、4、3、2、1,计算均值,进行统计描述。

2 结 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率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100.00%。

2.2 调查项目与结果 本次调查项目与结果见表1、表2。表1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需求[(n)%]表2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现状

3 讨 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和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预防保健服务工作重要性介于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调查显示在社区实践中对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危险因素干预指导的能力需求均介于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不涉及用药及其他治疗的情况下,主要内容是向慢性病病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组织慢性病病人参加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技能讲座;为病人监测血糖、血压、腹围、体重;对饮食、情绪等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指导等,预防并发症发生,控制慢性病发展,教会病人带病生活。同时,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与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建立已成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2],这就要求社区护理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录入能力和社区健康调查能力。

3.2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在基本素质中社区预防工作服务态度和主动学习能力,趋于一般,反应出学生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和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应变沟通技巧也有待加强;在社区预防医学服务能力中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危险因素干预指导能力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进行数据统计录入的能力和社区调查能力,介于较差和一般之间,反映出学院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分析:在传统医学的教育影响下,预防医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护理专业教育着眼点常放在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上,相对轻视预防医学教学,忽视了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对预防保健能力的需求。而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依旧未能脱离 “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瘦身压缩版[3],与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工作需求差距较大,教学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高职护生形成了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认为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预防医学与其今后工作联系不大,对预防医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导致有效开展健康教育能力和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能力薄弱。

4 对 策

4.1 树立高职护生预防为主的意识,将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于高职护理教育始终 现代医学模式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21 世纪,卫生服务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护士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临床治疗扩大到预防、康复和保健,护士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社区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社区的基层居民,既有病患者也有健康人,以慢性病、常见病的预防保健为主,工作目的是为了维持群体的最佳健康水平。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加强预防观念的教育,认识到预防在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主动学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技能,增加学生识别、评价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从而在预防医学社区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为将来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预防医学教材主要以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瘦身压缩版,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介绍,社区保健服务的实用技能教学薄弱,迄今尚无为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量身定制的,众口皆碑的预防医学教材。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调研,将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进入教材和课堂,开发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高职护理预防医学课程配套教材,注重教学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改的方向。具体而言,教材中应当增强诸如预防接种、妇幼系统保健、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保健服务等立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教学内容;在统计和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方面,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建立等主要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内容;适当缩减“三大卫生”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无关的教学内容等,从而使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护理教学特色,促进学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提高。

4.3 工学结合,院校交融,构建预防医学社区实践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训练是提高学生社区预防服务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开展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引进来”:引入行业专家进课堂,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预防医学校内实践项目,如儿童体格测量、妇女保健、家庭访视、预防接种等;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拍摄如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监督等教育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教学,增加了学生“实地”见习的机会;借助社区案例,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教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具体工作相结合,运用案例引入式教学,采取案例讨论和计算评价方法,使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相对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走出去”: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设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护生课间见习和社区见习的机会,让护生参与到真实的社区服务工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整合校内资源,将校内医务室改造成校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护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学生在校园内参与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开展健康宣教等活动,并将此类活动辐射到周边地区的托幼机构、小学、老人院等进行社会实践,使护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护生的维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场所的扩大,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符合了现代高职护理教育的理念。

总之,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将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培养出适应和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求,具有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知识与技能的社区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由 娟.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8,17(12):955-956.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09- 03

科研就是探讨未知,而求证 未知是人类伟大的禀性,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创新。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高等学校就是培养这种灵魂的场所。作为医科院校的大学生应及早了解科研、 接触科研和参与科研,使自己具备新世纪学子应具备的学识和眼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研 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医学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扩大眼界 ,拓宽思路,受到科研思维的教育和启迪,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和科研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一定 基础。笔者从医学科研的定义、方法及医学研究的进展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 研导论的必要性。

1 医学生首先应了解医学科研的概念及分类

科学是知识和学 问之意,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求,而医学是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医 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 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医 学研究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研究对象是人,它主要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 关系规律,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痊愈及其防治的规律,研究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 类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把医学科学分为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子、 药物、毒物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是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临床医学是研究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是医学中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庞大 体系。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除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 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体系。以上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传统的医学分类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医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现状和全貌。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预防医学三者相对独立的传统界线会日益模糊,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渐趋融合,各种新 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

2 医学科学研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作为科学一个分支也如此。20世纪以 来,现代医学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医学 发展前景如何?人类将遇到哪些困扰?将采取何种对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医学院 校的学生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去面对。

2.1 近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医学的产生已有4000多年,早在文艺复兴时代,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就明确宣言:“我要以人 体本身上的解剖来阐明人体的构造。”他还认为科学不应该盲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此不 顾教会不准解剖尸体的禁令,夜间从刑场偷回尸体,从事人体解剖的研究。1543年,维萨里 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在活体实验的直 接观察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运动》,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自此人 们由认识人体的结构形态进而认识活体的生理功能,开始了近代医学的新时代。

18、19世纪,近代医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标志为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细胞病理学的 建立,科学的微生物学说的兴起。近代医学研究均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 实来做结论。它们的特点为:分门别类,各自孤立的研究,由于分门别类的研究,积累了许 多新的事实,引起了近代医学进一步分化。例如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胚 胎学、微生物学等,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2.2 新世纪当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二十世纪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人们的认识向微观的深入和宏观上的扩展,自然科学分科的 进一步发展,互相错综,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整体系统。医学科学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 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特点。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既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的新特点,有力地表明了医学研究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了科 学统一的前景,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 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

医学的分化趋势与整体化趋势:①新技术提供现代化研究手段,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达到分 子水平,正向量子水平前进。这就促进了学科的高度分化,例如,当今的遗传学就发展了许 多分支,诸如:毒理遗传、免疫、生态、行为遗传学等。传统外科也出现了许多分支,例如 :普外、胸外、脑外、显微外、移植外、整形外等。②整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临床与基础的 统一,预防与临床、基础的统一,例如:环境医学、人体力学,生物材料学等。大生物学的 诞生就是当代医学高度整体化的重要标志,它是把地球上所有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或研究材料 的学科集合起来,对比它们的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如地球温室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等。此外,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也变成可能。西方医学的成功是分析方法和 手段的胜利。而它的缺点主要是缺少整体观与系统论造成的。西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将是 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系统与整体论的观点,走向生命现象的复杂系统论。这就是生物 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的基础,也为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更 高层次的结合、创立“统一医学”提供了可能性[2]。

总之,新世纪的医学科研正向两极方向高度发展,一方面向细胞分子、量子、纳米生物学深 入。另一方面,则向有关种群生态及生物圈的研究领域展开。学生必须从这些医学科研导论 中理解这些前瞻性知识对将来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增加对医学的兴趣和作为医生的责 任感。新世纪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 量为主,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是患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不仅是身体 缺欠,更多的是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医生开出的不仅是药方还有生活处方。

3 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为直接目的的,在实验中,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借助一些特定的仪器和设备,造成在研究中某些对象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控制 某些因素或排除一些不利因素,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精细地、反复地观察和研究,最后得出 科学结论。科学研究史的无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知识新的源泉。医学院校学 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科研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3.1 医学研究的特点

医学研究是认识疾病,掌握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因研究的对 象为人体本身,故在形态学、生理学具有生物学属性外,在语言、思维和社会生活上又具有 社会属性,因此人体现象不能笼统用一般生物学规律来解释。另外,许多医学实验和观察不 允许按研究者的意愿在人体上直接试验。

3.2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①问题提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 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出科学问题,尤 其是提出概念清晰的难题,更能对科学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应培养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的好习惯。②假说建立与验证:根据经验和知识,包括文献、大体分析对象的 内部联系,提出对该问题的可能答案或解释,这种预先答案叫假说。进行医学基础或临床实 验均需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统计等来对假说进行验证。③结论与资料解 释:此为科研中更深刻、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部分。对在实验和临床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 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处理,也就是对临床观察的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对大量数据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分析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好准备。④形成:医学论 文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医学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3.3 需掌握科研课题的选定

3.3.1 掌握选题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科学性:表现为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完善等。②要有创新性:科研忌无意义重复前人的工作。选题的创新 表现在研究方法、设计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提高和创新。③具体明确:医学研究 的选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分析,真实明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题目的选定要明确 ,不能含糊不清。④适当实施手段:慎重考虑本人技术水平和所在单位的设备状况,不能脱 离本人和单位具体情况。

3.3.2 需掌握选题的种类 医学科研选题分为:①调查研究:流行病学、卫生 学。②实验观察:生理学、药理学,需要实验条件和观察手段。③资料分析:需要既往的医 疗卫生资料,统计分析,如死因分析等。④经验体会: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某一问题 进行探讨。总之,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关的科研方法在医学院校教育中较 少涉及,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为一般内容简要介绍。因此,许多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不知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2000年《中华外科学杂志》的退稿率为74.49%,退稿稿件中科研方法不 正确者占76.25%[3]。表明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科研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要弥补医学工作者的这一缺陷,必须加强在校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开 设医学科研导论课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引起各类医学院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经济学哲学手稿[M].1844,42:128.

[2]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