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of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under Modern Education Idea
HAO Shuyuan
(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3)
Abstract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the soul of cultivating talent. Some of the changes in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 idea must mak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fostering the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of suiting for social needs.
Key words education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talent cultivation
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成立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该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提出2l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学生的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或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即强调学生应“学会求知(1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学会合作(1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1earning to be)”,此报告成为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件。“四个学会”的核心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首先提出的就是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的教育状况已显严重滞后。适应时代要求、与国际接轨、改革教育模式,真正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上至政府、专家、学者,下至普通百姓的共同呼声。为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当前的问题是,教育改革是共识,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却存在诸多争论,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方向或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教育模式都是偏重对知识的学习、理解、积累与掌握,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各项教学改革当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成为制约其他改革的“瓶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②这里,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学校正悄然出现的教学理念的一些变革,谈谈如何进行高校的教学改革,以期作引玉之砖。
1 当前我国教学理念变革的特点
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的主旨和方向,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优劣。近些年,随着大家对我国教育质量与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关注与讨论,促使我国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发生一些变革,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点:
在教学主旨上,由单纯教书向全面育人转变,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转变,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加强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更加关心学生的身、心、业,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在培养模式上,从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情感教育转变;由注重专门知识积累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继承性教学向创新性教育转变,由大一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个性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使他们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重情感、有才能的人。
在教学方式上,由输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从以教法为主向教法与学法并重转变;从严肃、安静、冷脸听讲的课堂氛围向活跃、轻松、愉悦、热烈的课堂氛围转变;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强调师生的情感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埋头学习向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转变。
在考核要求上,由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掌握程度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转变,由考查学生的识记量和记忆准确性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变,强调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强调考核与筛选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效果。
2 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就高等学校教学方法而言,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实施的是专门教育,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加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下面仅就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谈谈看法。
2.1 首先应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校教师应当加强学习,把握时代脉搏,革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应从主导者、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应再是进行单纯的信息传递、知识传授,而应是引导、启发、组织、示范、解惑、激励、评价等。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片面注重精讲”、“单向传输知识”、“满堂灌”等教学方法,而应积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2 积极倡导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主要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找出新规律,探寻新可能。探究式教学既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仔细斟酌,进而提出逻辑合理、难度合适的问题,并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开放课堂,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潜能,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问时要循循善诱、适当点拨、诱导其探究走向深入。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不管,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探究;也不过多干预或介入,激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2.3 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既是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或者说,是教学原则或教学观。放眼当今世界各国,其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教学进行或者是与启发式教学相联系的。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表现在“两个转化”上:一是强调教师的引导转化,把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通俗地讲,就是把拿来的他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二是强调教师要进一步把学生的内在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实践能力。启发式教学包含很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启发法、问题教学法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强调使其富有启发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渴望获得知识的满足。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4 优化教法,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适合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有规律可循,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教无定法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视情况而定;贵在得法是指具体的教法一定要得当、适合、适用,要能实现教学目的。由于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以及对象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必然的。因此,教师教授某个具体教学内容时应当潜心研究并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整个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把各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并无统一模式,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包打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的最好的教法。作为高等院校,应当多提倡与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个性特点、课程要求、授课对象等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诸如导学式、启发式、实践式、讨论式、情景模拟式、案例教学式等等,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行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好的教法有如催化剂,只有不断优化教法,才能大大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才能大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使高校教学质量真正取得实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5 改革考试办法
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传统的考试大多以客观题为主,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老师近乎照搬式的知识讲授加上学生大量的机械记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记什么。这种教学方法把生动的知识抽象为刻板的教条,把有头脑的学生当作不会说话的哑巴,结果造成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高分低能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且,不同于中小学主要是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必须对当前高校现存的考试办法进行一个切实的改革。一是改革试题的构成,减少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严控背定义、名词解释等死记硬背的试题的数量;加大分析、综合、推理、应用等主观性题型的份额,使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自我发挥,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改革试题答案的“标准化”模式,建立一个严谨、客观、公正、合理的评分、评价机制,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改革考试的形式与计分办法,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主观评价相结合,将学生日常课堂提问情况、讨论发言情况、作业情况、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使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全面、综合地反应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不是卷面分数所片面地反映出来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至于一考定成败,从而真正实现从重视考试成绩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从以考试为目的向以培养能力为目的转变;从死记硬背型、纯理论型、论述型的闭卷考试方式向综合应用型、理论与实践并重型、论证型的开卷考试方式转变。考试是重要的检测方式,以上办法的实施,既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又可有效地减少目前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的考试舞弊现象,关键是能真正培养出有学识、有能力、懂应用的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人才。
注释
① 耿书丽.避免课堂失误的50个细节[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20.
参考文献
[1] 钱国英.大范围改革教学方法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2] 李进才,孙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3] 张忠华,相阳.对我国新时期教学方法研究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
[4] 许洁英,苏丹兰.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9(5).
[5] 孙丽英.高师本科应用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与探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直升机;概念设计;飞行力学分析方法;配平;飞行性能;参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V2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615(2015)02-0259-07
直升机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直升机的设计要求,选择总体参数以及气动布局参数,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初步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初始方案,是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要慎重地进行参数选择,直升机设计参数的依据是设计技术要求,为了正确选择参数首先必须清楚直升机设计参数与飞行性能之间的关系、影响规律。
教学中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并把预防医学中的知识与同期开设的临床专业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预防医学实用性、趣味性、重要性。例如,讲授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同期开设临床课程中的常见病: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体会到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可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
2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是教材改革,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实际上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压缩版,教材内容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据报道,就我国当前预防医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对该领域专家及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的医生(共计22人)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业务力量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在“环境与健康”方面,52%的社区临床医生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感兴趣;“营养与健康”方面,65%的调查对象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感兴趣;其他感兴趣的内容70%的被调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方面[1]。因此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对大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保留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临床工作者感兴趣的内容,删除陈旧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并吸收与临床相结合的新知识。
3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以传承专业知识为主,不少教育内容脱离现代科技和临床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差,知识面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弱。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钻研教材、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尝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和探索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问题式教学许多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3]。授课教师根据所讲内容,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得出结论。如传染病防治部分内容,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以提问方式复习,以艾滋病为例,重点讨论如何应用三级预防原则和措施开展防治。让学生既掌握了传染病防治,又引发了对传染病防治的思考。
3.2案例式教学在预防医学课教学中,案例讨论最能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4]。如在食物中毒的教学中,可以给出几种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中毒类型以及如何防治。在临床医学大专《预防医学》中学生以为最难学的莫过于医学统计学内容,并且在学习阶段意识不到统计学的实际用处,到工作中要搞科研写论文才知道其重要性。对医学院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调查结果显示[5],在理论课教学方面,6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几乎所有学生认为理论课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实验课教学,一半学生认为最好能上机操作,并参与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实际案例,从而使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学习率和构成比时,我们给出实例,让学生发现其不同点,然后进行概念的讲解,增加记忆,最后找有代表性的统计学误用两概念的,让学生集体讨论,使概念学习与运用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3.3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预防医学的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以及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在饮食与健康中教学生如何制订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或安排一次实验课教学生如何制订一份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食谱。
3.4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等,制作课件时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的新闻、图片或案例等信息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利用现代化科技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开设实验课统计学软件操作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5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重点不是单纯地传授越来越多的医学理论和成果,而是将重点放在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上。教师可以把一些学生易理解的内容,如环境与健康中的一些章节,先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边自学边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专题讨论或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还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增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针对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促进我国预防医学更好更快地发展,使其在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预防医学;主要问题;优化方法
随着社会环境、生物环境及人群对于健康需求的改变,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出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效地遏制了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但近年来,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同时,结核病、麻疹等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又呈现出死灰复燃之势,对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威胁。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中指出,我国30岁~70岁人口中51.5%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50.6%,2012年大约有85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传染病伤害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2012年由传染病伤害所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1]。这些问题都对预防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将对我国预防医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优化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现代预防医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所谓的个体预防阶段、群体预防阶段和社会预防阶段[2]。预防医学的重点是维护个体和特定人群的健康。其目标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残疾和死亡。我国从前苏联引入预防医学,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3]。50多年来,预防医学对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其他学科一起保护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
1.2预防医学面临的主要挑战首先,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行为生活方式以及膳食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疾病模式随之转变。在我国,目前15%的人口仍然受传染性疾病的影响,25%的人口主要受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其余60%的人口则需要同时面对来自于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压力[4]。同时,现代疾病的病因由单一性转向复杂性、从生物性因素转向多因素,致使我们在现阶段,不能再像控制传染性疾病一样控制现有疾病。其次,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预防老年性疾病,有效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与行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高度相关,具有多病因、隐匿性、长期性的特点。若能针对发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从根本上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残疾率、死亡率,减轻人们的疾病负担。再次,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医学大专院校中预防医学专业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临床、中医等)的预防医学教育。全国有超过65所高校开设了预防医学专业,各高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5]。而且随着高校招生人数、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导致预防医学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师资缺乏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6]。第二,现有的预防医学教育多为灌输式教育,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对讲授内容死记硬背而通过考试[7];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只会做本专业领域的具体工作,社会工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差[5]。虽然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当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体会时,预防医学相关概念很难融入于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枯燥的理论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最后,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我们针对某种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时,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看到收益,导致预防的作用常常被政府和公众所忽视。当发生重大疫情时才会想到加强公共卫生、加强疾病预防,但当疾病被控制后,公共卫生及预防的观念又逐渐被公众所淡化。在我国,普遍存在“重临床、轻预防”的现象,预防的观念尚未能深入人心。与国外相比,医院仍然是国内医疗的主要实施单位。就诊病人越多,病情越重,医院的收益就越大。但是医疗商业化将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充分,医患关系紧张。同时,目前,许多疾病的诊治和预防都依赖于高技术,但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医学高技术对于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正向作用,但同时也有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弱化医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其实许多常见病需要的只是适宜技术[9]。
2现代预防医学发展的改进措施
2.1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虽然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在保护人群健康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社会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仍然相对不足,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卫生资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群健康需求的增加。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的投入与重视程度。相关职能部门可根据各级卫生部门提供的疾病信息,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充分利用当代高速发展的各种传播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加大现有主要疾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虽然媒体的人群基础广泛,但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在疾病防控相关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可被大多数人接受。因为一般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其健康知识也相对匮乏,他们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所以,需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不被虚假信息蒙蔽,多开展相关科普和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提高人群对疾病预防的认知,增强人群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树立疾病预防意识,做到及早识别和治疗。
2.2改进现有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由于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目前,国内预防医学主要采用LBL教学模式,虽然对于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10],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可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相关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激发学生多向思维[11],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方面有明显提高[12]。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然后在团队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展开讨论。此过程充分利用了团队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相互交流[13]。以人群预防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模式(TheCase-BasedSeriesinPopula-tion-OrientedPrevention,C-POP)[14],以人群为导向,强调案例的作用,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相关临床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15]。C-POP不仅适用于预防医学,也适用于其他类别的医学生,且不受学生所处年级的限制[16]。目前,这些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育中都有探索性应用,但并未就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推广。此外,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还应全面衡量自身发展情况、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逐步完善现有教学模式,加快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探索符合我国预防医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教学模式,为我国预防医学事业培养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
2.3在实践中增强预防医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如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的讲课过程中,可鼓励学生通过文献搜索自行学习疾病的流行模式、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模式;国家及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可以在本科生中建立并实行导师制,即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日常科研工作[17];积极引导学生更多的开展相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对预防医学相关领域知识的认识;构建多种类型的生产实习、实践基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强预防医学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流能力,增强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便其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工作[18]。
2.4加强国际交流,加快预防医学的国际化进程人才培养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基石,而在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间的交流增加,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各高校除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如国内外高校联合举办研讨会;增加教师赴国外的学习机会,引进国外优秀学者,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19]。强调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的国际经验及全球意识,最终能以开放性的思维,从全球的视角观察和解决健康问题,这些正是我国现有预防医学人才所欠缺的。为此,要将预防医学发展同国际化进程紧密相连。
3总结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口众多,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预防医学作为一个“群体医学”,可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对维护人群健康和实现WHO所倡导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与公众应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现代媒介技术,倡导正确舆论导向;在整合医学院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进现有预防医学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加快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推广和应用符合实际情况的预防医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建设更为广泛的实践平台,强化预防医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树立全球意识。通过以上优化措施更好地将预防与临床相结合,紧密把握人群健康状况的最新动态,更加有效地开展治疗工作,切实做到“防治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医学对于保护人群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CountryProfiles,2014.
[2]Salman,MD,Doherr,MG,Erb,HN,etal.100Volumesofpreventiveveterinarymedicine-thepast,thepresentandthefuture[J].PrevVetMed,2011,100(1):1-3.
[3]庄勋,李百胜,朱和新,等.对预防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33-34.
[4]Cockram,CS.Diabetesmellitus:perspectivefromtheAsia-Pacificregion[J].DiabetesResClinPract,2000(10):S3-S7.
[5]张凯,王学春,陈廷,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6(11):1006-1007.
[6]侯淑军,王志玉,宋明洋.搭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40-41.
[7]张志红,白剑英,王祝欣,等.预防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7):506-509.
[8]王成岗.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6):1118-1120.
[9]李华,万成松,郑莉,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013-1014.
[10]王成岗.PBL和L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1):101-103.
[11]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4):439-442.
[12]Ding,X.,Zhao,LP,Chu,HY,etal.AssessingtheEf-fectivenessofProblem-BasedLearningofPreventiveMedi-cineEducationinChina[J].SciRep,2014(4):5126.
[13]张凤英,毛淑芳,赵秀荣,等.预防医学教学应用TBL的效果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4):357-359.
[14]EplingJW,MorrowCB,SutphenSM,etal.Case-BasedTeachinginPreventiveMedicineRationale,Development,andImplementation[J].AmJPrevMed,2003,24(4):85-89.
[15]邓芳,彭伟莲,彭小青,等.预防医学专业内科学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8):1022-1023.
[16]钞虹,陈佳欣,钱学艳,等.以团队为基础学习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7):130-131.
[17]王婷,黄水平.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51-52.
[18]戴伏英,邢玉梅.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教学基地实习的体会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6):593-595.
论文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思考
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要求培养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医学人才。西医医学模式要求一名合格的医师不仅要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而且还要能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成为“既懂治、又懂防”的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尽管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已将预防医学作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但是在重视程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拟结合我校预防医学教学的实际,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制约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索进行分析以期对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1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时数少,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的专业主要有临床、妇幼、护理、针推和卫生检验专业,各专业教学时数、教学形式与时间安排,由表1可见
临床、妇幼、护理、针推专业的教学时数少。预防医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食物因素与健康和医学统计学方法、流行病学方法等几大方面的内容,教学面广,内容较多,在学时少的情况下,教学无法做到深入细致,难以突出重点,很多重要内容也只能一带而过,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少而肤浅。另一方面,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授课时间大多安排在基础阶段进行,如临床与妇幼专业安排在新生入校时。鉴于学生在此阶段尚未接触到临床医学的内容,学生还不具备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与实习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学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1.2领导与学生预防观念淡薄,不够重视预防医学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持有临床医学优于预防医学的观点。尽管在高校开展了预防医学教育,但实际,不论是在卫生工作实践或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仍未被摆在适当的位置。医学专科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问短,学习任务重,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偏重临床专业知识,轻预防医学教学,使预防医学教学课时少,教学设施不齐全,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开展,难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预防观点淡薄,觉得与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关系不大,没有多大用途,加之课程内容繁杂,难学、难记,学了就忘,因而不重视,不感兴趣,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来上课,考试则主要是应付及格。
1.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很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
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少,师资水平不高。目前,我校只有3名专职教师和1名兼职教师上课(其中1名副教授,3名讲师),教师少课时多,该教研室承担的上课任务重,课程种类繁多,包括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监督学、社区卫生服务、口腔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卫生理化检验等课程,平均每位老师上4门课程。另外,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护理与临床、妇幼专业约有两千多学生,且预防医学上课内容都集中在一个学期完成,教师上课任务繁重,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也没有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难以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1.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陈旧现在我校大
多数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只是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容也多以教材为主,以老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课很少。少量实习课也只是两个简单的理化实验、部分统计学练习、食物中毒和职业病案例分析。其他实验课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学生没有到社区、防疫部门及其他工矿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5考核方法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毕业生不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应用者、社区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但目前我校预防医学考核仍沿袭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结合平时表现及课堂实习作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实践基地实习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体现和重视。
2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我校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现结合本人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亲身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希望能引起广大医学高等院校领导及老师的重视,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2.1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预防医学教育的地位
SARS与禽流感的流行,让我们看到预防医学教育对保护健康、提高全体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强化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重在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讲好绪论课是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通过绪论课教学让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总体的初步认识,了解其性质、任务、地位,掌握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教学中始终贯穿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使他们懂得在服务内容上由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由病理扩大到生理、心理服务,由院内扩大到院外服务,掌握促进群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基本技能,逐步认识医学功能的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加强预防医学的教学地位,对于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首先是管理者、决策者要端正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形成培养预防保健型新型医学人才的目标意识。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必须从管理机制上确保培养和造就一支能胜任培养跨世纪医学人才的教授专家群体和素质优良的基础医学研究教师队伍,早实现学术队伍“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总体目标。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影响,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陆续调离学校,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迅速改善预防医学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加强在职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是稳定教师队伍、搞好预防医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2.3适当增加教学课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
鉴于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杂、知识面广,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该门课程是很困难的,教师也因为授课时数少,上课很难做到重点突出、讲解深透。尤其是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又比较抽象难懂,且没有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实践的机会,学习起来更是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因此,建议学校适当增加预防医学授课学时。
也有学者认为鉴于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作为方法学学科,对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宜将其单独作为一门或两门课程设置,卫生学则应与社会医学进行有机的组合。另外,建议学校将临床与妇幼专业的预防医学安排在第二个学期上,在学生懂得一些医学基础知识与高等数学基本知识后再来学习该门课程,让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该门课程联系起来,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预防
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要采用电教、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习新内容之前,先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找出难以理解的地方,上课时再提问,由老师有针对性地解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多举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比如讲解食物中毒时,可以联系我国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在讲解职业中毒时可联系私企“苯中毒”如白沟事件等,讲解环境污染时可联系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病、痛痛病等生动活泼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教学模式,现已得到世界医学教育界的肯定,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强调从问题提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其直观、简捷、效果明显,目前已在国外很多大学广为应用。我们应该以PBL教学模式为主,以传统模式的教学为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整个预防医学教学。
2.5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预防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各校应组织教师自编《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并适当加大实习课比例。适时安排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牛奶厂、工矿企业、社区医疗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充分了解预防医学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另外,也可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预防医学实验室条件,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成立一个统计学实验室,让学生有条件学习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所收集来的资料,提高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重视预防医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近年来,广州医学院等兄弟院校在加强和改革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应尽快改变临床医学专业没有预防医学实习基地的状况,将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办学指导思想等实际情况,与预防保健机构健全、技术力量较强的城市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和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正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将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作为临床专业毕业实习的部分内容。毕业实习中除内、外、妇、儿科以外,还应增加预防医学实习内容。每名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控中心实习2—4周,增强预防、保健、康复服务观念。
2.7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从单一的书面考试转向
多形式的考试。增加试卷中解决问题型考题的比例,增加实践考试所占的比例,毕业实习增加预防医学内容,并作为预防医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等。
2.8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