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范文第1篇

背诵课型即通过指导背诵,巩固字词,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具体教学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一、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先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大意,读出正确的断句。然后确定背诵目标:是背诵全文还是背诵段落;是当堂背诵还是课后背诵。必须明确目标,才能提高背诵的效率。如果没有明确的背诵目标,没有切实可行的背诵计划,则不可能产生高效率的背诵。

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意在让学生利用学习现代记事文掌握的有关知识、形成的有关能力来帮助学习文言记事文。《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简明、完整地记录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由于曹刿的参与,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文章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编者选取《左传》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根据文本背景确定背诵目标――背诵本文,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二、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寻找不同的方法背诵。如画面背诵法、层次背诵法、字头背诵法等等。《曹刿论战》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一)理解文意,分层次背诵

《曹刿论战》由于距今久远,学生对它缺少语感。因此,在进行《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务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切忌在导入新课后,将课文草草范读一遍就进入字词句串讲。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边读边分层次背诵并思考:课文的三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第1段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3段写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二)品味语言,提示背诵

《曹刿论战》以对话为主,可用两人对话方式进行练习背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进行提示背诵。

教师示范: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学生对话: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三)抓住“远谋”这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背诵

战前准备――战争过程――战后论述,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背诵全文,同时深刻理解文本意思。

1.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2.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三、背课文,测背诵效果

最后,要通过抽查来测试学生背诵效果,如可以采取理解性默写进行抽查。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顾逐之。

5.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7.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转化医学 ; 胃肠外科 ; 病例讨论 ;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年龄增加的同时,其病变原因和死因也在发生着改变。胃肠外科是抗击肿瘤的主阵地之一,但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隔阂却逐渐扩,缺少基础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的方法[1]。转化医学的兴起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紧密的结合至一起,其中再融入病例讨论教学,在临床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成果。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2010-2013年普通外科实习医师共60名采取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分析其实践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3年普通外科实习医师共60名,拆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其中男性38名(实验组21名,对照组17名),女性22名(实验组9名,对照组13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班:给予实验班学生采取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讨论教学模式。首先编写病例讨论教学法案例。实施病例讨论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恰当的临床病例,由于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所选择的病例不能太过偏难和复杂,病例临床表现要和医学理论相符。选取临床来源的病例并按照医学原理对其修改,在修改中成为标准化病例。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诊断和治疗是开展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在其基础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例如某女性22岁,8小时前被木块击中腹部,6小时来腹痛腹胀逐渐加重入院。查体:头颈心肺未见异常,腹式呼吸减弱,脐周可见挫伤痕迹,全腹均有压痛,肠鸣音甚弱,听不清。上述病情应选择哪一种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其次编写转化医学教学大纲。根据课堂教学单元设计转化医学教学内容。具体步骤为:①围绕肠胃外科提出问题,指出教学空白点。②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③个人提炼,以4人为小组依据教学内容探讨交流。④总结提高。例如指导胃癌化疗转化医学教学,了解肿瘤的组织和分子分型,选择合适的化疗时机和化疗方案。第三统一培训实施转化医学结合病例讨论教学的胃肠外科教师,初步形成统一的教学思想和操作方法,预想各种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完善教学过程。第四采用医院定制的临床统一考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学生成绩。

对照班:给予对照班传统教学法。以多媒体为主导,理论和PPT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学生成绩和相关问卷调查指标用%表示,用X2检验,如果P

2.结果

2.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对比

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为82.252分,对照班学生平均成绩为73.151分,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对比

注:与对照班相比,P

2.2 调查问题指标对比

实验组30名学生中,有26名学生认为能增加探索临床问题的兴趣,占86.66%,有24名学生认为能提升从临床实践中提炼科研思路的能力,占80%。有25名学生认为能促进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占83%,有22名学生认为能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占73%。与对照班学生17/30,56.67%、13/30,43.3%、15/30,50%,12/30,占40%调查比例相比,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转化医学最早在美国当地某杂志上提出,其定义是从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化为临床使用的诊疗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实践应用的脚步。胃肠外科是普通外科的主要阵地,它包含胰腺癌、胃癌等在内的消化系恶性肿瘤。目前肿瘤学领域明显存在理论基础和临床脱节的现象[2]。转化医学作为连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如在临床教学中将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两者结合,能更好的解释复杂的临床现象。胃肠外科临床教学的特点则是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中的不足,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强调临床与科研的各取所需,进而实现实验室与临床的双向转化。本文实验组采用的转化医学理念与病例讨论相结合,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分子层面分型,有助于选择特异性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益。同时引导学生以全新的科研思路面对病例,提高转化研究意识。本文所研究的120名医学生中,采用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讨论的60名学生学习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调查问题指标中不管是兴趣、个人能力提升等都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历讨论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合当下临床所需,同时也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要求,教学效果明显,值得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行为科学理论;传播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71-01

护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和壮大护理队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护理工作者是卫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在医院,护理工作不仅保证了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在医院管理、病房设置及对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等均占很大比重,在农村及工厂护士更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培养了各级医护人员,其中护士占很大比例,但大多数的护士都在城市各医院工作,县以上各级医院由正规学校毕业的护士仍很缺乏,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由医生、家属或未经培训的人员承担,这样不但影响了医疗效果,而且使一部分护理人员学非所用,挫伤了积极性。如果把护理教育抓上去,保证各级医院都能有正规的护理系统,那么对医疗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益处的,而且使医院的面貌也会得到很大改观。护理教育不仅担负着校护生的培养任务,也担负着在职护士的复训、能力提高的任务,护理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队伍。

行为科学是开展护理教育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是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应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的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对教育对象合理的、正确的健康行为,应给予鼓励并促使积极维护,而对于那些不合理、不正确、不健康的行为,则应加以引导,促使其转化,将不利于健康的消极因素转变为有利于健康的积极因素。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行为来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关心的是人们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此,护理健康教育者不仅要考虑人们获得知识,改变态度和转变行为的过程,且要注意研究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影响这些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掌握有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研究改变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的规律和途径。护士——作为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须具备充实的行为科学理论,要知道如何解释行为的存在,知道如何改变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行为。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行为科学理论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诊断和分析,确定影响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依次确立护理健康教育的行为目标,为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事实和评价提供依据。

传播学是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传播行为,其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组成。

A. 传播者又称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其应有健康教育意识和医学、护理学等学科知识。

B. 信息。健康教育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一则完整的健康信息应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健康行为。

C. 传播媒介是信息的载体,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结起来的纽带,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要开发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进行健康传播,包括交谈、个别指导、咨询、健康教育手册、演讲、网络、电视、宣传栏等。

D. 受传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即传播者的作用对象,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即病人及其家属和健康人群,要进行有效的健康传播,则须加强对受传者的研究,充分了解受传者教育需求,根据要求特点选择适宜的传播媒介。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问题;建议

管理学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由此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潮。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教学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影响管理学教学成效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单从教学层面上看,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将影响管理学教学的成效:

一、管理学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策略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型学科,科学管理的兴起、行为科学的产生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对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管理学教师,广阔的知识面,多学科背景是极为必要的,只有自身对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教师缺乏多学科背景或者知识面狭窄,会严重影响到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管理理论学派及研究对象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随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行为科学理论随之产生,其中以梅奥的“社会人”假设为代表。继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之后,以西蒙的“管理即决策”的管理科学理论产生。直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了各种新的管理思潮,如学习型组织、公司再造等,我们将之统称为现代管理论。除了容易令学生混淆的管理理论和学派,管理学中的组织、决策、计划、领导、激励和控制这几种要素包含的知识点复杂多样,仅一个“激励”就包含了三类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结果反馈型激励理论),三类理论又分别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如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代表理论包含了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显示性需要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理论学派复杂多样,管理各要素知识点复杂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各个理论学派之间存在的关联及先后顺序,除了让学生了解管理各要素,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三、案例教学法的不当运用影响教学的成效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选取很困难,现有的案例资料大多较为陈旧且对于知识点的涵盖比较单一、生硬,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大小不一,形式化的案例教学时有发生。

四、传统授课方法的单一运用降低学生学习热情

部分管理学教师沿用过去传统的授课方法,填鸭式的教授学生管理学知识点,从定义到内涵,从特性到功能,从途径到作用,延续一贯的教学方式和风格,教学毫无创新,对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管理学教学成效。

(一)梳理学科脉络体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由众多学科支撑的交叉型学科,涉及范围广,研究对象复杂,管理理论和学派多。因此清晰明确的学科脉络体系,贴近生活的学科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理清管理学的学科脉络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学习,所谓纲举目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学科,这是有效开展管理学教学的第一步。

(二)有效利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实践

科学的选取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针对现有案例陈旧、知识点涵盖单一和生硬的情况,一方面,学校应该尽可能的投入资金购买可用于管理学教学实践的管理案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每年都用大量的资金购买最新的管理学实际案例,将其用于管理学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现有案例进行慎重的筛选,力求案例教学落到实处,不能将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三)尝试新型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管理学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管理学中的头脑风暴法、圆桌会议、德尔菲法等讨论和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新的授课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提高其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的成效。

(四)引导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提高管理理论水平

通过管理实践活动,学生对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思考。因此,管理学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行为科学理论的意义范文第5篇

管理离不开人。首先,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管理工作是靠管理者去行使的;管理的对象也是人—被管理者。管理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的监督、控制和影响。可以说,管理的本质就是人,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规范或引导,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

自从有了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也就有了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的问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为此,就要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规范或控制全体员工的行为,把个人目标统一到组织目标上来,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行为控制理论认为,管理活动中,被管理者行为分为提倡行为与不提倡行为。因此,对人的行为控制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引导激励员工向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做有利于组织的事情;另一个方面就是监督或限制员工的行为,不做有损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事情。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到今天所流行的人本管理,无一例外地都把对人的行为控制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

二、古典管理理论中的行为控制模式

泰罗的科学管理,有人把它称为秒表革命。针对工人“磨洋工”的问题,泰罗手持秒表详细测量工人工作中的每一个活动或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即通过动作分析和时间研究,精确地了解和把握生产现场工作的行为规律,帮助企业找到做每一件工作的最有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培训工人,要求工人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操作,并且通过制定刺激性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激励,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与泰罗同时代的法约尔等人的管理理论同样是从对人的行为控制出发的。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十四条原则中有八条是关于人际关系或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古典管理理论的第三位代表人物韦伯所推崇的官僚组织体系,同样是为了控制员工的行为。

总的来说,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组织体系的共同特点是把人当成“经济人”,人是金钱的奴隶,只要满足人的物质利益,就能调动其积极性。强调从制度或理性的角度对人的行为加以控制,缺乏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只讲组织纪律,不讲个人自由,只讲物质利益,不考虑员工的心理感受。或者说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监督和限制,或者说是强制和约束。其结果一方面带来控制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造成员工士气的低落和创造性的压抑,造成劳资双方的对立和冲突。因此,这样的行为控制模式必然有其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取得管理的预期效果。企业管理者也开始认识到单靠这种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于是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领域探讨控制员工行为或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问题。

三、行为科学理论中的行为控制模式

梅奥的霍桑试验是这种研究探索的开端。这一试验的出发点是环境条件对人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梅奥的这一理论在当时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也就是早期的行为科学。这一理论对于管理者跳出传统的利用物质、金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的圈子,转而通过满足员工心理的、社会的需要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激励和引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认为人除了经济方面的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从而形成了行为科学理论。明确地把人的行为作为影响工作效率的最重要的要素进行研究和控制。以后的一些行为科学家又在这方面有新的发展,他们认为,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类本身内在的、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人们的需要有多种多样,在企业管理中,可以根据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规律来进行工作激励,使之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这种工作动机理论(或激励理论)包括了麦克兰德的三种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总之,行为科学的控制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员工各方面的需求,并通过满足员工需求的基础上激励和引导工作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事情,避免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事情发生。同时,假定员工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自我引导和激励,从而可以降低控制成本。

其实,早在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前100多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就曾经在自己的工厂中进行过对员工行为控制方式的改革。欧文的这种管理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人本管理的思想,把人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对人的关心、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员工的行为朝向组织的目标。近几年来,随着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和人本管理的盛行,欧文的这种重视人的作用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青睐。

四、当代人本管理思想中的行为控制模式

人本管理主张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认为企业不再单纯是一种经济组织,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满足人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应该说人本管理思想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企业的终极目标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面对21世纪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时代的到来,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企业只有正确认识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和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处理好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与员工的利益都得到充分的保证。

所以,讲人本管理就是强调重视人的价值,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追求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统一起来。人本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引导和控制员工行为的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同样是基于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也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只不过是这种管理模式传统的控制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变对员工行为的被动控制为主动引导,变员工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对立为两者根本利益的统一,更注重人文关怀,从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控制成本,提高了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