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规划学

土地规划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规划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规划学

土地规划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 景观生态学 效应 规划

土地整理工作是系统化且复杂的工程,其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利益和因素,当下国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扩大耕地面积变换成以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为基本前提的现代化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工作。

一、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土地整理思路上的应用

1景观生态学

所谓景观生态学指宏观生态学研究工作中的全新的领域。1939 年A・C・Troll第一次应用该理念,景观具体指同一区域不同的地域单位内自然生物的结合体,景观生态学就是针对同一区域内具体单元空间中不同生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该种关系不是单一性的,而是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共存。该概念中将景观划分为具有相似的形式居于整体中不断反复发生的,包含系列化的共同影响生态系统构建的异质性区域。具体的单元内景观被当做是根据不同生态系统和景观构建的镶嵌体,基于此特点各个景观有着明显的差异,所有的景观包含一定的共性,景观基本有基质、廊道、斑块这几个部分构成。景观生态学包含四个必须注意的问题,分别是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变化、空间异质性的管理、空间异质性对于非生物及生物过程产生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景观相互的交换以及作用。 所以景观生态学中包含的核心内容是生态空间的理论。

景观生态规划综合性较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依据多种理论内容知识为基础,根据生态原理,依据规划的尺度针对相应资源合理的调整分配,经过景观格局对生态影响的深入研究,依据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估的条件下,拟定最合理科学的景观资源优化方法。该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整和完善景观内部的构造以及生态过程,维护生命的健康,提升自然生态协调的经济体现,合理调整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经济生产能力、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增加其运营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维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景观生态设计是控制在小区域内新建景观机构。景观生态是运用合理的结构空间安排确保整体的生态运行。合理的将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结合,构成了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2生态型土地整理及规划

景观生态土地整理是一种长远性的,客观性的动态环节,必须以将长久性生态平衡控制和自然景观维护作为目标,包含具体的生态景观及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手段和方法。维持土地资源的长久性持续生产,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一致的经济效益。景观生态学中所包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尺度、异质性、边缘、连接度、镶嵌度、均匀度、丰富度在实际的土地规划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其概括的景观功能作为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目的之一。

景观整理规划将土地整理和景观生态合理的融合到一起,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标准,开展设计工作,维持生物的多元化,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的效率,同时提升耕地的质量,合理的使用水资源,维护生态自然环境为基本的规划方向。景观生态学为土地整理中资源的科学应用,准确规划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工作,提供了解决实际需要的办法,应用该体系中的分析手段和空间格局构造进行整理将保证设计工作的高效科学性。

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1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

土地整理可能导致外在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等都发生明显的改变,工作中基本通过景观格局的转换体现出生态效应。博伯杰等研究将景观格局数量的划分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使用在模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景观模拟模型、使用在景观整体分析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型、使用与景观组分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景观指数方法。其研究得出的指数数据资料可以准确的反应出该整理区域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余两种手段还没有进行大量的使用。在使用该手段过程中必须注意,部分指数相关性非常的明显,进行指数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检验工作,最大化的减少由于指数显著导致的结果准确性降低,部分的数据体 现出的结果是相反的,实际考虑整体土地的条件,合理的分析原因,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2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

土地整理工作不仅仅是包括简单的土地合并、调整和改善,还需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制作成方向性的土地利用状态,反应出实际的生态保护状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后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工作,建立成流畅性的生态网络系统。针对划分好的整体区域,不同区域要进行不同角度的设计工作,部分的研究学者根据功能分区的方向将整理区规划成水网功能区域、农田系统功能区域、人居住系统功能区;部分的研究人员依据景观的方向将整体区域划分为生态边界、堰塘景观、农田沟渠景观、道路景观、田块景观、和农村居民点;依据环境理论性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国内的土地整理工作已经逐渐的往景观生态型规划的方向过度,尽可能的将景观工程设计融入到工作设计当中,对应的农田景观工程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国际先进的水平相比我国的设计工作仍处在低级的水平,科学工作者们仍旧需要不断的努力。

3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评价

土地整理过程中采用生物途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具体的利用方式,结构和覆被情况,这是采用人为的因素对于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一定程度上对于地表的结构也造成了影响,进一步让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能量流动过程、物资循环过程都产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对于区域内的景观环境必然造成深刻的改变。将景观生态的决策和评价体系运营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发展趋势

当下可以采用的景观效应研究手法仍然不够完善,很多的外界因素会产生影响,多数条件下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景观格局指数进一步决策分析出整理区的格局变化,反应出区域性的景观效应。如今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原理充分的使用到不同的行业当中,将该种先进的理论方法合理的应用到土地整理规划工作中,这是科学界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工作的重点部分。

土地整理对生态效应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该环节的实施不仅是改变了景观的格局,还改变了景观的功能;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发现,未来的景观生态学应用趋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整理区景观分局动态的研究分析;

整理区景观的格局以及生态过程耦合作用的研究;

整理区景观生态效应的评价手段适应性、评价指标的应用、建立对应的体系、评价标准的确定;

景观生态评价对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分析;

国外景观生态学新技术手段在整理区的应用分析工作。

总而言之,经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发现将景观生态学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土地整理和规划工作当中不仅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产生了重要的良性影响,该理论的应用为行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茂松. 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J].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罗明.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阐述[J].资源科学.2013

土地规划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城乡规划;教学

一、《城乡规划》教学结合乡土地理材料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共同组成,选修模块中设置了《城乡规划》,该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更关注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相关理论,最终能够应用理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城乡规划》包含内容非常广泛,足够在大学中开设一个专业,主要包括城市化、城乡分布、城乡规划原理、城乡协调发展等内容,具有综合性强、区域性、实用性广泛的特点。要让高中学生在36个课时来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么多内容难度很大。而且《城乡规划》中有些内容如城乡规划概述、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区域城镇体系等是非常理论化的,再加上该课程为选修内容,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高考中不用参与,一线教师难有时间进行研究和突破。因此该如何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笔者近几年来苦苦思考的问题。

《城乡规划》该怎样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教育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为了生活而教育,教育要从生活中出发并最终回到归到生活,陶行知所倡导的课程内容是和学生生存和学习的环境紧密相关的。笔者也因此想到了《城乡规划》的教学也应该从生活中来,从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活材料中来。我们把与学生所生活的省、地区相关的所有的自然、人文地理信息称为“乡土地理材料”。我们是不是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地理材料,将乡土地理材料融入到《城乡规划》教学过程来?为此,笔者还查阅了其他国家的一些地理课程标准,比如美国地理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地理学习内容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不仅美国,还有英国中学地理教材中也非常重视地理问题的创设,所有创设的材料、图像、实验操作都以生活相关的资料展开。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地理教育离不开我们身边的各种乡土地理材料。这些也更加坚定了笔者结合乡土材料开展城乡规划教学的想法,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笔者发现巧用乡土地理材料的教学方法,对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有相当好的效果。

二、巧用乡土地理材料,提高《城乡规划》的教学实效

城乡规划主要阐述城市化、城乡分布、城乡规划原理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内容。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0%,近十年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在发展,因此无论是对中西部还是东部地区的学生,学校所在的地域都在以不同的速度经历城市化的过程,师生只要细心观察和搜集,都能够获取许多关于《城乡规划》教学的乡土地理材料,这为各地高中教师开展具体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如何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在哪些地方特别适合使用?可以起到怎样的效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巧用学生乡土地理材料,激发学生对《城乡规划》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这样也会促使学生对某项学习产生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我们每个人对身边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我们就应该就将这种兴趣应用到学科学习中去。学生虽然对生存的环境是熟悉的,但是其认识往往是片面和不系统的。充分的利用学生生活过程中的经验和体验相关的乡土地理材料,让学生自己表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学习《城市规划》第一章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内容,只要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城市病都会有较明显的感受,经过大家的讨论发言几乎都可以说出来,而且有些问题让居住在郊区的同学回答可能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城市化的问题,让我们学的更深刻。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采用让住在城市和住在郊区或者农村这2类来发言的办法来上好这堂课。

案例1:笔者邀请了3到4位住在杭州市区和1到2位进过杭州市区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城市的环境问题和表现。一听结合生活体验,学生马上兴奋起来,脸上的表情变得丰富和轻松,并纷纷和同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结束后,学生们一个个都有话要说。住在城里的这组的一个同学说:“杭州的空气质量实在太差了,每天都是灰蒙蒙的,大家都要带口罩了”;另外一位同学说:“我家住在市区朝晖小区,房子是八九十年代的,我家面积只有50多方,房子问题很多,想换房,但是房价太贵了!动辄两三万一平方!”;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家住滨江,我爸爸单位在杭州市主城区,每天上班走四桥,这几年来,过江队伍都差不多要排1公里长,上班时间从原来的半个小时到现在延长到一个多小时,高架成了露天停车场,爸爸都说受不了,交通太拥堵”。另外在郊区或者是农村的也纷纷发言:“每次去杭州主城区,人太多,非常嘈杂吵闹,我不喜欢”;“杭州交通太拥挤了,一桥、三桥和四桥都不堪重负,真痛苦”等等。

通过这些质朴的语言所提供的乡土地理材料,再加上教师的适当补充和点拨,学生对“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环境恶化、地价昂贵和人口过度密集、就业困难等”的城市化问题总结印象深刻、理解到位。

对于回答“在城市化过程中,人文地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一开始不太容易找到思路。教师可以将问题先转到到乡土地理上:请大家讨论并说出这十几年来滨江区的各方面的变化。这样,我们就将问题聚焦到了乡土地理环境的各种变化上,巧妙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降低了问题的难度。由于我校所在地1996年从萧山划入杭州行政范围内,更名为滨江区,近十年来的滨江区就是城市化过程的具体体现和典型案例,因此滨江区的学生就有很多感性认识:“我家是浦沿的(杭州滨江区一个镇),家里拆迁了”、“本来滨江区房子很少,几乎没有商品房,可是2004年以后,住宅小区越来越多,尤其是区政府附近尤其多,风雅钱塘、钱塘春晓、东方郡等都挺好的”、“几年前滨江区没有什么热闹的商业街,现在出现了星光大道(滨江区区政府附近)和“垃圾街”(滨江高校园区内知名度较高的商业街)”、“我妈妈告诉我现在阿里巴巴、网易、UT斯达康在的地方原来都是农田、菜地”、“我家还有周边的邻居原来主要都是种菜的,赚点小钱,这些年很多人办厂了,我父还去那里上班”等等,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举例、交流、讨论,经教师最后的总结提升,我们的学生能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从农业用地变成了住宅用和工业、商业等建设用地,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了以二、三产业为主,从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乡村景观转变为了城市景观,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城乡规划的内容和结论源于生活,加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生活的内容提炼到理论的高度。

(2)巧用乡土地理材料,加深学生对《城乡规划》中理论和规律的理解。 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不过要形成抽象思维,具体直观的才来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理论和规律,应适当运用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湘教版第三章《城乡规划》是课程的主干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城乡规划主要内容、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了解城市商业、交通、工业布局的基本原理。这些内容比较理论化,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上课效果非常差,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结合本地县市的城市规划材料和乡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不仅仅对第三章内容的理解,甚至对整个《城乡规划》学习来说都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前我国每个县市都制定了城乡规划,一线地理教师可以从政府门户网上关于《城市规划》的图文材料,作为课堂学习补充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在学习《城乡规划》这章内容时,笔者就从杭州政府门户网选取了1份文字材料和4幅图像材料,即: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行政区划图、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结构图、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图、杭州市土地利用方式图。发给学生每人一份,阅读15分钟,整堂课就结合教材和这份材料展开。学生对材料很感兴趣,这些乡土地理材料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黑板上还展示了笔者设置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城市规划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只要阅读过材料的学生,几乎都能说出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主要由: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主要建设用地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保护等内容组成。这一下子就将学习内容具体化了,让学生马上知道了这复杂的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杭州和教材中第48~49页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对比,了解城市规模和类型不一,城乡规划的内容也略有不同。

对于“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的理解,笔者采用让学生合作的办法,将规划材料中提到的商业、居住、工业、文化休闲等规划用地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到杭州行政区图上,引导学生结合图文材料思考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布局原则”。经过研究,学生发现:规划的居住用地主要布局在主城区、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规划居住区出现了组团模式,表现出向外扩散,但是离市中心距离还是比较近,并有便利的交通经过的特点。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如江南城、下沙城、义蓬、瓜沥、临浦、塘栖良渚余杭组团等地,在主城区附近,该规划明确可以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工业。结合杭州乡土实际,发现规划的商业中心和商业用地主要还是分布在市中心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并在重点发展的新区中心位置规划了新的次级商业区。这样结合杭州市城市规划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多了解杭州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基本布局情况,同时也能体会《杭州市城市规划》功能区布局的原则有:城市功能区应使各类用地有合理的规模配置。各功能区内的配套设施应分机设置,充分考虑人们使用的便利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来均衡布局。各功能区之间既要保持便利联系,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与形象的需要。这样“有理有据”的学习,《城乡规划》的学习实效就极大提高了。

关于区域城镇体系相关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城市规划中对关于“市域城镇体系”相关内容进行挖掘理解。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笔者还是充分挖掘了杭州市城市规划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杭州市规划中关于城镇等级职能结构的描述:市域内形成市域中心城市(1个)县(市)域中心城镇(5个)地方中心城镇或城市组团(18个)一般建制镇(60个)四个等级。先让学生先找到四个等级中前2级对应的城市。思考过后,学生大部分能够找对,杭州为第一级,富阳、桐庐、建德新安江、淳安千岛湖、临安为第二级5个中心地。学生惊喜的发现中心地理论在我国的大致符合的事实,结合这些具体的城市名称和生活体验,比如说杭州和建德新安江的对比,学生也更能够理解高级中心地和低级中心地在数量、服务范围、服务等级、服务职能等方面的差异,还能体会教材中“目前,在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过程中,中心地理论仍然是基本城乡规划理论之一。对于城镇体系规划来说,中心地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深刻内涵。

此外,学生还发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防灾”、“城市景观”、“风景旅游”等方面都做了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在本地城市规划中,学生发现规划对城市各种可能遇到问题都进行了阐述,也深刻感受到城市规划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体系,涉及到一个城市以及周边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对城乡规划的框架清晰化、内容具体化,理解也更上一个层次。

(3)巧用乡土地理材料,结合《城乡规划》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然后经过实践应用的过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地的实际做法,从感性到理性,提出已知的解决办法,并经过反复总结和找事实验证,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面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人才。

比如说,笔者在第四章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内容学习中,提出“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几个班级的学生第一反应是:大力发展公共车。笔者引导:“这是一种好办法,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结合你所生活的地区具体做法进行思考”。此时,学生的思路被打开,纷纷调动了乡土地理材料:“杭州开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此项举措在国内尚无先例,属于公共交通系统。还有学生因为刚参与了杭州地铁试乘的体验,提出了“加快地下公交系统的建设”的举措。还有学生也提到了“杭州许多路段采取单行线、景区旅游高峰期的单双号现行措施、周一到周五早晚高峰对应车号的错峰限行措施”等。通过对乡土地理材料的思考,学生就能够总结出缓解交通拥堵的一般方法: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高架立交桥、建设地下交通体系、采用错峰、限行、限牌、合理规划城市和道路等,最终能够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再如:该如何解决居住困难问题?先给学生本地城市的一些具体的统计资料,如人均收入水平和房价之比、房子套数、套均面积等。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再让学生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学生纷纷对杭州的高房价达成共识,然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政府官员,你会怎样解决杭州的住房困难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并表达。学生立刻从本地的做法延伸出去,提出了诸如观点:“严厉禁止炒房、打击炒房团”、“给房子定价格、一房一价”、“政府造房子,而且价格要低”、“建设廉租房,让买不起房子的人可以租的起房子”、“内城衰退过程中加强旧城改造”。学生思维之活跃,办法之多,也出乎教师的意料。而后,教师再追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应该布局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学生运用了城乡规划功能区布局的原则,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离市区较远的地方,如三墩、丁桥、九堡和下沙等地,理由是:廉租房的套均面积不能很大,这些地方离市区稍远,地价较低,房租也较低,中低收入能承受的起。此外,还应该制定一些标准如“城市低保户才能来申请”等进行限制。讨论结束后,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国家以及杭州地方执行的为了调控房价的“限购、限贷”政策,并图示了近几年杭州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具置,这些措施与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相差无几,而且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位置也大多处在学生提到的地点,学生因此也印证了自己提出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更深刻体会城乡规划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此外,在学习“城乡建设与生活”内容后,教师还可以安排相应的设计活动,让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笔者开展了让学生画一张自家所在的“生活社区”的平面示意图的活动,要求学生将公共服务设施标注在图上。同时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样的布局能够满足你所在的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吗?如有问题,你是否可以将其调整的更合理?然后让学生展示其探究成果:经过调整后的更合理的社区图。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次“选房购房”活动。笔者给出杭州10个新老商品房楼盘及相关资料,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选房活动,选件事关每个人,实用性非常突出。先让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由每组推选代表阐述最终购房的楼盘名称和“选房”的原则及原因。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让学生既关注到自己的需求,同时也体会到居民生活与周边商业、交通、各种文化设施等配套的重要性,理解城乡规划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4)巧用乡土地理材料,在《城乡规划》教学过程中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而形成责任意识。中国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特殊的情感。家乡有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印记和温暖回忆,家乡是我们文化和情感的归宿。在城市规划中适当地使用乡土地理材料,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并由此而形成社会责任感。

每个城市都有值得骄傲的成就,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该地在城市的悠久历史和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成就,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激起对家乡的热爱。比如说在学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时,笔者提供以下信息: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西府和南宋行都,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许多名人如坡、白居易等都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2011年全中国城市化水平刚超过50%,杭州城市化率已达到73.9%,这些能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且发展之快。在“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内容学习中,笔者列举:杭州曾经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十大协调发展城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杭州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已经步入“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乡土地理材料的巧妙使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为家乡的繁荣而骄傲自豪,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当然,我们不能只关注乡土地理的正面信息,也应该提供本土的更全面信息,促使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比如笔者在课堂上提供了以下材料:杭州的地表水水质总体是比较差的,基本上为劣五类,水环境和饮用水质量堪忧;杭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差, 201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杭州空气质量竟然排名全球1002位!杭州的竞争力排名下降,杭州的人均收入被江苏省许多城市超越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引起了学生的担忧,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我们深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乡土地理在促使学生形成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乡土地理材料在《城乡规划》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1)多渠道收集甄选乡土地理材料。乡土地理材料之所以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信息真实存在且与我们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时刻关注身边的各种信息,对于新的信息尤其要有敏锐的嗅觉。搜集到信息之后,应进行精心分析、选择、提炼,对于学生提供的信息也应注重甄别,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并转化为与《城乡规划》相关内容紧密联系的材料。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地理数据宣传和公布不多,关于城乡规划的新材料较难收集,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能够主动走出去,到图书馆、统计局和各个规划、环保部门亲自收集。随着我国这几年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很多数据类的乡土地理材料没有及时更新,这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也要求教师在《城乡规划》教学中使用乡土地理材料时,要注重乡土地理材料的时效性,经常更新,尽可能减少误差。

(2)乡土地理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从《城乡规划》的教学实际来看,我们需要呈现大量的乡土地理材料。乡土地理材料的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言语交流方式呈现、可以在教室的黑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呈现,也可以是书面材料。在所有乡土材料的呈现和使用方式中,笔者认为,组织学生带着《城乡规划》的所学理论进行各项社会观察、实践、调查、研究,亲历各种乡土地理是非常重要。只有带有目的进行的社会调查和研究,才会有更好的空间观念,才会更关注理论和规律的相互印证和检验,促使学生主动、有意识的进行学习,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也有重要的意义。

(3)避免乡土材料喧宾夺主。在《城乡规划》的教材中,乡土地理材料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与乡土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都要用乡土地理材料。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有乡土地理材料比教材实例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典型、更能引起学生兴趣、更具说服力的时候,我们使用乡土地理材料才是必要的。比如说在第一章中第一节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关于城市的形成教材中已经有很多的形成原因,涵盖的范围已经非常广了,因此没有必要去大谈特谈杭州这个城市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还是遵循以课本自带实例为主,乡土地理教材为辅的原则,点到即止,避免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 李桂芝著.《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与探究》.地理教育,2005

[2]《城乡规划》.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土地规划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土地管理;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Information Age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in Lan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ang Yue

(Guili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Guilin541001,China)

Abstract:The era of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the combined strengths of office automation capabilities of its lan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pplication goals,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ideas,the promotion of 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ith the orderly conduct of scientific land management,efficient,automated,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Land management;Urban planning

一、信息时代对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强烈冲击

从广义角度讲,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化、先进性与持续性发展,从宏观整体层面来看,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则主要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各类空间关系作为主体处理对象。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时代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的最强烈与直接的冲击便体现在其是现代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有力工具,能有效推进各类设施的整全建设、优化基础配置,协调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为广大人民提供人性化服务,充分满足他们的各类丰富需求,令生态环境得到最合理的保护,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成熟化发展,当前众多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均朝着应用多样化的方向不断提升,令承担的服务事项日趋复杂,集成化水平远远超过传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服务范畴,综合了人、物、财、知识与信息等诸多优势的企业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纳入员工办公、各职能部门中层管理与领导层决策管理的协同知识平台。

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旨在全面实现规划管理相关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令其各项行政公文的查询、收发、督办管理能高效进行,通过部门内部的消息、邮件及文档信息化管理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及无纸化办公的科学目标。在各项规划业务开展中图文一体化的综合审批主力包含一书两证的审批、批后管理、综合监督检查等业务,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辅助下该业务可实现全过程的带图作业,令管理人员全面开展针对业务图形的形象化浏览、实时查询、综合编辑、精细化计算机全面分析,当然该系统同时包含针对图形操作的权限管理功能。另外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具有针对复杂业务数据强大灵活的统计查询功能,可根据管理者、操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将各类资料按照既定文档格式进行打印及输出。同时其具备综合的自动建立归档的档案管理功能,可将各类行政办公及业务审批构成的资料、文档、图形等重要的文件进行自动归档处理,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查询、调阅及统计处理。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兼具对土地管理及城市规划各类图形、审批业务数据、局内信息的,为相关规划部门构建门户平台,创设动态新闻、服务指南、规章制度、办事规程等综合栏目,从而充分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浏览查询的丰富需求。依据规划数据的相关建库规范及要求,我们可利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各类规划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综合应用,展开空间层面的信息统计、查询、浏览及分析编辑处理,对各项编制及研究起到科学辅助作用,并提供丰富的图形信息综合等优势功能。

三、计算机技术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适应性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人性化发展,其为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实现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及审批的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力条件。例如C/S模式结构的科学应用,令计算机系统各类瓶颈问题得以合理解决,与B/S模式结构相比,前者应用的一大优势在于不过分依赖企业的外网环境,即无论能否连接外部网络,其均会正常发挥自动化服务职能,因此我们应依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及功能需求进行适应性应用。Visual Basic是一类集可视性、面向对象技术与实践驱动方式于一身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可广泛应用于Windows环境的程序中,具有效率高、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可快速、准确的开发既定环境下图形界面生动、丰富、功能强大的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因此在城市规划及土地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及综合开发。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令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全面融合了知识、协同管理、门户等精髓内容。由此不难看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再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全面纳入了崭新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思想,重新展现了优势价值,因此我们只有用发展、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其应用管理,才能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建设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土地规划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RS;GIS;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应用

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当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从多年的土地规划和利用的经验来看,数理统计、重力模型、线性规划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土地规划和利用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RS与GIS成为当前土地规划和利用中最重要的技术,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RS与GIS概述

RS即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器等对电磁比较敏感的仪器,对各种远程目标、非接触目标进行探测,获取其辐射、散射、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如地震波、电磁波、磁场、电场等,并进行判定、提取、加工、分析、应用的一门技术和新学科。RS具有多光谱、全天候、信息丰富等特点,获取信息的时间短,且获取图像的分辨率较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气象报告、自然灾害预防、资源有效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工作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任务也更加重要。遥感技术的利用,在妥善解决人口、环境、土地的矛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和监测,能够精确掌握用地变化情况,为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数据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新消息科学、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对各种具有空间含义的地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管理,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的技术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持空间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管理、加工处理、建模分析,能够解决土地管理和规划利用中的各种问题。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规划与利用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设计、灾害预防、环境调查、交通运输、公共设施、邮电通讯等领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R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而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是土地规划和利用数据的主要来源。就传统的土地调查来看,地面调查需要人员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较大,尤其是南方山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野外实地调查的难度就更大,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数据获取的周期也相对较长。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不仅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也能节省调查的时间和费用。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获取遥感技术时能够实现多分辨率、多平台、多时相,这也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

将遥感影像和采样数据结合起来,能够对该地的特征属性进行准确表达,这就为土地规划利用及分类处理提供了依据。同时,遥感卫星传感器如果不同,其遥感影像也会有所不同。可以将遥感影像分为高分辨率、多波段、多光谱、全色等遥感影像。在土地规划与利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种类或者是对影像进行加工,增强影像的表达效果。在同一地区,可以将多时段影像进行叠加,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土地变化情况,包含了土地在各种地理情况下的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依据。

三、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形成一个基础性的土地资源性信息数据库。在该系统中,提供了数据录入、编辑、修改、打印、查询等功能,还能够对各种原文件、原数据进行自动备份,对数据库的各种数据和图形文件还能够进行更新。同时,通过空间数据库,能够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增加、修改、更新等编辑功能。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建成,能够实现第土地利用信息的输入、管理、存储功能,为土地决策部门提供各种所需要的信息,如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土里利用的现状、土地利用到的结构、土地利用到的程度等信息分析功能,生成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各种成果信息。

四、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规划和利用要求不断提高技术的测量精度,新测绘技术正朝着传播网络化、管理可视化、数据分析自动化、测量一体化发展,土地管理部门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人员培训,才能提高土地规划和利用到的效率,提高土地监测的水平。

遥感技术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呈现出三高、三多的特点,即高时相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多角度、多传感器、多平台。我国星载、机载传感器也逐渐形成统一的体系。目前,我国全方位推进遥感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高分辨率的测图卫星、雷达卫星、资源卫星、对灾害与环境实时测量的小卫星群,能够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资料。

目前,在土地信息的利用系统上还没有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信息的交流也存在障碍,信息利用也局限在某单位、某地区内,数据信息新系统的作用没能够充分发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土地规划和利用信息系统将实现高度的网络化,能够将各种土地信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智能GIS技术的发展,将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结合起来,GIS技术的利用范围将大大扩展。在多年的实践之中,GIS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熟,但也应认识到,其应用还停留在空间叠加分析和数据库方面,而不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因此,为解决土地规划和利用中信息含量大的特点,应将GIS和RS结合起来,这将成为未来土地规划和利用研究的重点。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用地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规划与管理的重点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土地结构的变化需要不断更新各种土地资料,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也对土地规划数据的动态监测提出了要求。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弥补了传统测量技术的缺陷,改变了土地规划和利用脱离实际的情况,使土地规划和利用更加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但也应认识到,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娜木且.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29(3):67-67.

[2]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32-13433,13436.

[3]关新,唐韵,王韧等.GIS在土地资源动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硅谷,2009,(8):39.

[4]孔次芬,李月臣,简太敏等.基于RS与GIS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预测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05-209.

土地规划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规划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很多的土地资源在利用上都是不合理的,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所以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规划整理,使其充分的发挥功能,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概论

我国的土地规划自 1986 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以来开始步入正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规划任务上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从规划层次上一般可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 5 级规划。各种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规划的核心和龙头,对其他规划起指导和控制作用,在不同层次的规划中,上一级规划对下一级规划起控制作用。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土地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高效和永续地利用土地资源,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一直以来人口基数大,土地面积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位置重要,经济总量大,市场潜力巨大,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土地规划已经开始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由于河南省土地规划起步较晚,理论还不十分成熟以及规划在实施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到位等,加剧了河南省的社会环境问题。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成了河南省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也有所进步。在发展小城镇经济的过程中,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土地的规划利用等问题。其中对于土地的规划利用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在河南省现有的小城镇中,大部分都是由原来的自然村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分散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此建设速度有所提升,在建设用地面积上不断的增加,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人均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供应出现紧张的局面。

2.2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很多的新鲜事物不断的出现,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在居住条件上也不断的进行改善。在很多历史比较久远的城镇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口迁移现象,这些迁出的人口需要建设更多新的住宅,由此增加了土地的占用面积。而旧的住宅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出现了大量闲置的城镇建设。在新建设不断增加,而旧城镇又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形势下,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出现了矛盾的现象,直接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

2.3 在城镇建设不断加快的同时,城镇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由此就需要对现有城镇进行扩建。由于过去人们择居的习惯,城镇建设的位置一般都是交通比较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域,对于农田发展占有巨大的优势。因为小城镇的扩建,就需要占据大量的良田,不仅在扩建面积上占有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对优秀的土地质量产生了危机,对于全国的耕地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2.4 小城镇的居民点小而且比较散乱,要缩减或者迁并比较困难。河南省的城镇特别是一些自然村落,大部分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多、零乱分散的特点,受当地经济水平以及农民恋土情节、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等诸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的缩减或迁并多年进展缓慢,举步维艰。

2.5 建设与粮食难以保持平衡。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各地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而对农业生产却重视不够。所以,在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建设用地,使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屈从于地方局部经济建设。还有一些乡镇村干部只顾自己开工厂、办企业,发展经济。对当地土地违法不予过问,全面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三、土地规划管理的对策

3.1 对规划人员实行培训, 提高规划能力

土地规划管理人员是保证整个规划质量的最重要的人员,要招收具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是否具有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这个土地总规划的质量是否合格。拥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利于保证土地规划能够加快开展,让地方政府能够彻底执行土地总规划的要求。这是因为土地规划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对有关土地规划的法律、经济、行政、技术都要有一定的认识,要自己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管理人员还要全面参与到土地规划的全过程中去,管理土地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

3.2 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进行规划

规划人员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应该摒弃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或者是动态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就是通过定性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再利用数学关系式、数学模型等方式来进行演算推理的分析方法。而且土地规划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必须采取动态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来对土地进行规划有利于增强对土地规划的管理,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3 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主要工作就是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将全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费用;有利于社会和政府加强对土地规划的调整和实施管理;有利于提高土地规划的作用,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和国家财政的发展。而且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处理好内网和外网之间的关系,构建全国统一的管理网络。

3.4 树立规划管理意识

在土地规划设计完成后,要主动向规划地的人们进行广泛宣传,不仅让广大居民了解到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措施和规划目标,还要让地方领导认识到土地规划的实质精神,提高这些领导干部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意识,从而提高土地规划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学勇.试论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规划利用[J].科技信息,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