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教育专题培训

新教育专题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教育专题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教育专题培训

新教育专题培训范文第1篇

教师转岗培训心得体会1

xx年7月19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美术教师转岗培训”学习。参加这次培训的共有来自全区的40名中小学教师。这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受训教师的美术理论素养,更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参加本次培训的40名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本地区美术教学教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在5天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美术教学基础技能,也学习“美术教育理论” “美术教学教法研究”等理论知识,更有贴近美术教师上课实践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及课件制作”“微格实践与案例分析”。作为这次培训的承办单位,进校非常重视这次培训,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这次培训可以看出 对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视程度。在这次培训开设了创意素描,归纳色彩等课程,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素描课、色彩课的严谨写实的拘束,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因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和高考班的专业美术培训,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四: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此次培训中授课的专家们对学生们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学生们结合本地区特色,深入生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间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客家地区有天下一绝的风光,有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化,这为我们开发校本美术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我们美术教师应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拿出有地方特色,有个人风格的课出来。

以上是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多多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谢谢!

教师转岗培训心得体会2

xx年8月4日至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黄山区转美术岗位培训”学习。这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受训教师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和美术教学的常规管理,更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参加本次培训的14名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发挥小学美术教师的作用,带动本地区美术教学教研工作的蓬勃开展。

在3天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国画技能、速写基础知识及教学实践、油画棒涂色技巧及教学实践、线描画的认识以及美术教学的常规管理。作为这次培训的承办单位,黄山区旅游管理学校非常重视这次培训,特聘请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桑青松院长、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实力派画家叶志成老师、黄山区教研室肖顺飞主任及甘棠小学两位专职美术教师,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尽职尽责的授课态度,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三、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思路。

四、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都可以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

五、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本次转岗培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地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教师转岗培训心得体会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幼儿教师是教育的先导,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都知道,最初的教育对孩子的将来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是明天花朵的培育者。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教师转岗培训,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县幼儿园领导的精彩讲座。县幼儿园的领导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观摩了许多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广泛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县幼儿园园长在幼儿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他们又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

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

曹敏老师的语言示范课让我们这些教师大开眼界。整个教学都在活动中完成,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学习。

李娜老师结合她自己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给我们上了一节美术示范课。使我们学到了一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美术教学的手段,让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单单一个制作画框就有很多讲究,例如画图的要领,颜色搭配等。

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新教育专题培训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中职德育课程信息量大、更新快,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互为动态循环关系。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提炼了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培训路径,一是通过开网络式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采集素养,二是通过协作式培训提升教师信息评价素养,三是通过自助式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管理素养发展。关注和探讨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其专业成长的关系,对有效进行校本培训改革,优化中职德育课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行中职德育课教材涵盖内容广、材料新,对任课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当今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培训提升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同时,还涉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问题。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一个有很好信息素养的中职德育课教师,他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流中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确把握与德育课有关的信息,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中职德育课程包含的信息量大,既有法律的又有职业指导的;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这些信息不仅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从这个方面来说,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比其他学科任课老师更高。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密不可分。提升信息素养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为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信息素养是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自我学习,不断增进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信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是动态的建构过程。优秀的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的方法或策略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提炼,对其教学观点、教学决定、教学行动与反思进行有系统地梳理。事实上,相当多的优秀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地搜集信息,应用于自己的实践知识,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只不过这些信息管理的质量还比较低,仅限于一般的文档、计划、方案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信息的使用和创新、交流和共享还明显不足。中职德育课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掌握大量有效信息,这些信息获得一靠自身积累,二靠同伴互助,三靠专家指导。可以说,中职德育课教师提升了信息素养就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互为动态循环关系

信息素养的提升会推动教师工作创新。一方面中职德育课教师通过信息素养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持续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教师更加主动积极地主动进行学习,探索与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对自身知识的整理、利用、创新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也推动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所以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信息取舍增进过程,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二者形成互动、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

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随着工作和学习的进展不断积累与更新的,要真正体现信息素养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和学校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随着学校多媒体小平台的普及,大部分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扩充中职德育课堂的信息量,但是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们据此开展了三种培训,一是网络式培训模式;二是协作式的培训模式;三是自助式培训模式。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以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

1.以技术整合为基础的网络式培训提升信息采集素养

现在,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它不仅极大地充实了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同伴互助的平台,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在专业教学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研磨反思和其他教师的热心帮助。信息技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使教师之间的切磋变得更加迅捷频繁。在线学习的网络式培训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因此我校通过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QQ网络论坛、资料搜索和远程课堂等众多的服务内容,建立一个学习的大空间,给学习带来一个全新的前瞻视野。这种培训方式没有严格的监督考评机制,但是教师只要有心学习,心态开放,自我激励,在线学习便是一个更新专业知识获取持续成长的最佳学习途径。

目前,我校已经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网络资源库。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校园网应用的基础。但如果教师缺乏将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或者不能有效地使用资源,资源越多也就浪费越多。因此,加强对校园网资源的管理,特别是让德育课教师参与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校通过在校园网设置“空中职业指导室”栏目,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指导;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室的设立将德育课的辅导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教研组网页建设,相关德育课程信息,集成资源库。为了提高教师采集运用信息的积极性,我们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在参与校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又为学校开发出优质的校内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2.以同伴指导为主导的协作式培训提升信息评价素养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例。中职的德育课程外延相当广泛,从“小德育”课程范围讲包括法律、经济政治、哲学、职业指导四门功课,从“大德育”范围讲还包括心理健康、体验生涯等功课。每门功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方式,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和尝试利用各种技术设计和开发学生学习单元,并且这些单元会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在学校层面借助同伴的力量,定专题、定时间进行课例研讨。每位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分工协作,搜集相关信息资源,在教研组每周的例会中进行交流研讨,评价信息的有效性。然后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运用,利用学生的反馈,评价信息的适切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投入地进行研究,进行对话沟通。学习技术工具的使用,学习各种创造胜的方法,参与者从各自经验出发,尝试、探究、学习、设想…一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校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中职德育新课程标准、教学材料、评估方式、教学方法、技术、改革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实施。教师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信息的汇集和批判式评价,保证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真正能够发生,也保证了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教师培训是有后续反馈、支持的学习,是有反思的学习。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分享自己的成功,从成功的同事那里学到成功的范例。

3.以自主发展为特点的自助式培训提升信息管理素养

新教育专题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新教师;培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每年都会引进一批高学历的研究生加入教师队伍。这些新教师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但是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变问题,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也相对薄弱,这也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设计新教师培训体系,帮助其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从任务角度出发,确定新教师培训内容,新教师培训应该包括学校概况、师风师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技能等多方面内容。第二,从学校角度出发,应该以学校的定位,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课程设置等为依据,确定培训的重点。如果学校定位为教学型高校,那么新教师的培训中,会以教学技能的培养作为培训重点;如果定位为教学研究型高校,那么既要培养新教师教学技能,也要兼顾科研能力的培养。第三,从教师个人出发,高校的学科、专业的多样化决定了大部分新教师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或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在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还相对薄弱;而且从学校到学校,阅历浅,涉世不深,容易受到外界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甚至产生弃教从商、弃教从政的想法,这也要求从师风师德、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加强培训。同时,在设计新教师培训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二、制定培训计划

制定新教师培训计划,首先要确定培训目标,做好教师角色转变,树立良好师风师德,扎实学好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技能等;接着,确定好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培训者、培训的地点和设施、培训的方式等。以7月—12月为培训周期并分阶段进行,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新教师本人为培训主体,以学校概况、师风师德、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科研等为培训内容,采用专题报告、座谈会、观摩课、评比、导师制、自我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三、培训实施

笔者将新教师培训周期定为7月-12月,按时间及内容分阶段进行以下设计:

(一)校本培训阶段(7月上旬到中旬)

1.校园概况介绍

7月初新教师入职时,可邀请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学校情况介绍。一方面,要对学校概况进行介绍,包括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发展战略、校园文化等;另一方面,要对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增强新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把个人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投身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2. 召开座谈会

召开教师座谈会,请新老教师同堂交流。会上,安排教师之间自我介绍,老教师的经验分享,新教师的疑问与解答等环节,提高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3.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与指导 

新教师在进行角色转变时,可能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模糊,因此学校在新教师入职之间,可通过报告或其他形式,将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给新教师参考,如针对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建议其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发展路径;针对教学能力偏弱,但科研水平高,且有志于做研究的教师,可以走“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发展路径;针对教学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较高,各方面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走“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校级领导”的发展路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个性特点及专长,协助做好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

4. 实行导师制

    以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或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等为导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即导师向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带”出青年教师的良好教风,逐步提到其教学能力。

5.开展专题讲座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报告专题,邀请行业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做报告。在师风师德培训方面,可以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师风、塑师德、铸师魂”等专题报告;在教学理论培训方面,可以做“高校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等专题报告;在教学技能方面,可以做“教学信息资源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如何站稳讲台”等专题报告。

(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阶段(7月中下旬)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凡新补充到高等学校工作的教师都要参加岗前培训。以广东省为例,新教师一般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之间参加省师培中心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完成《高等教育法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四门课程共110课时的培训。岗前培训以集中授课的形式为主,以考试形式进行考核。通过岗前培训,使广大新教师初步掌握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职业修养和依法从教的自觉性。

(三)新教师备课阶段(8月份)

 通过前两阶段的校本培训及师资培训中心的岗前培训,新教师们对教学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培训,将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备课,研读教材及教学大纲,分析学情、制作课件等等。在备课过程中,新教师也可以多向导师请教,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四)新教师教学实践阶段(9—12月)

9月份开学,新教师正式站上讲台,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提高新教师教学技能,站稳讲台。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研讨分析、制定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修改审定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活动,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帮助新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2.教学观摩

学校开展优秀教学示范课观摩,组织新教师旁听,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技能。教学观摩后,要求新 教师写教学观摩记录,总结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特色, 并进行反思与感悟。

3.新教师公开课评比

学校组成专家组,如督导委员会等,对新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考核评比,评比指标包括: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驾驭课堂气氛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的板书能力等。通过公开课评比,学校即要对新教师各项努力及成果进行肯定,又为以后的改进方向提出意见。

 4.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校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时也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训,新教师可以依托老教师的课题,或新申报的课题,以课题研究实验为平台,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升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如引进具有先进设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采用“微格教学”进行培训。微格教学为新教师提供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练习环境,对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进行精简,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并能使新教师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四、培训转化

培训转化是指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过程。培训成果转化受转化氛围、管理者支持、同事支持、运用所学的机会、技术支持及自我管理技能等因素影响。为了鼓励新教师将所学的内容积极转化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将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增加激励措施及经费支持;接着,要提高思想的重视程度,取得领导重视、同事支持;接着,完善指导教师的配备,如学科带头人、教学督导委员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等等;再者,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类评比、竞赛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为新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再者,完善现代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为培训转化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新教师个人也要有将所学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主观意愿及迫切感。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加强,为培训转化提供良好的氛围,鼓励新教师积极将所学知识转化。

五、培训评估

对培训效果评估,最有代表性的是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这一模型将培训评估的标准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对新教师培训进行评估,我们既可以了解新教师的培训效果,又可以为培训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针对不同层次新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可以由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

(一)反应层:指教师对培训的总体反应及满意程度, 可以由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时,采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的办法的方法进行评估。

(二)学习层:指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即教师接受培训后对知识、技能、态度等受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采用模拟练习与演示、考试、心得报告与文章发表等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一般在课程进行或结束时由培训单位进行评估 。

(三)行为层: 指教师接受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 这一层面的评估可采取行为观察、访谈法、评课法、绩效评估、360度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估。如由学科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督导等观察及评价新教师在工作中是否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自评也评估的重要依据。对行为层的评估一般是三个月或半年以后进行。

(四)结果层:指教师在培训后在产、学、研三个方向上的业务改善,结合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指标进行评估,一般是在半年或一两年后进行评估。

     总之,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新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转化、培训评估等几个阶段,逐步构建新教师培训体系,并不断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果,协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站稳讲台。

参考文献:

[1]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候艳芳.我国高等教师入职教育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

[3]唐亚厉.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新教育专题培训范文第4篇

一、取得的一些经验

(一)精心准备,提前谋划,为新课改作铺垫。

为了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为进一步的学科培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的培训)做好铺垫。*县教育教学中心结合继续教育培训,*年选取了《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课堂教学心理》等课程,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及其教育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并能够在进入课改实验区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年还选取两个专题《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采用自修—反思的培训模式,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参与的培训学习,为*年秋季学期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又选取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等课程,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知道自己已不再是“儿童保姆”、“小树的园丁”、“知识的批发商”,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经过观念转变、实践探索、结果反思等反复磨炼,才能够实现角色的转变。为此,我们积极选派教师参与省、州级的新教材培训班学习,*年7月选送教师到丽江参加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7月选送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到丽江参加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年8月在县里组织各中心校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数学课程解读培训;*年5月共选派30名小学教师前往昆明参与省级新教材培训。培训了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音乐等学科;*年6月又选派初中各学科教师45名前往昆明参加省级新教材培训。*年7月在县级组织二级培训,选派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110多人参加各学科新教材培训及课程标准解读培训;*年7月在县级组织初中教师二级培训,选派七年级科任教师100多人参加新教材培训及课程解读培训。*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各乡校组织全体教师利用三天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学习的理念是:激发和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培训促进其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让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理念,从而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此类方法。通过培训充分调动教师现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为新课程的创设和实施贡献自己的智慧。

从根本上说,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案、计划,都要通过教师才能真正转变成教育教学行为。为让我们的教师尽快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让他们订阅《新教材怎样教丛书》,能够协助教师解决以下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处理学习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丰富课程资源;实现交往互动。*年至*年中,我们对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为我们的教师能很快适应新教材,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使*县在*年秋季顺利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

(二)深入调研,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年秋季学期开始,*县的一年级和七年级使用新教材,为了解广大教师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了解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我中心及时编制了《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表》,分组深入到全县各乡校进行调研,采用听、谈、访、议的方式,共召开座谈会30多次,共走访了30多所小学,听了180多节课,走访了教师300多人,收回调查表共2000多份(包括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教育中心还选取县民族小学与永春乡拖枝完小作为试点校,选派教研员到两校听课,组织教研活动。*年结合继续教育培训,我中心选取了《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三门课程进行培训,一共培训小学教师1388人次。我们广大小学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和问题,通过培训,让我们的广大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评价与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新课程的一些教育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把握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有困难和困惑,但还是基本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2005年又培训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法》,培训小学教师共1375人次。4年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都为我们广大小学教师提供有力的帮助,也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指明了方向。

(三)强化过程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请进来。2006年7月,根据滇沪合作协议,邀请上海宝山区8名专家到我县举办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培训班及中小学管理干部培训班,共计130人。2008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学术带头人对我县进行智力援助,参加此次学术交流的有全县各校的管理者、骨干教师及教育教学中心教师共计50人。通过交流,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送出去。2007年选送小学教师13人参加云南省科学学科教学竞赛,其中1人参赛,12人观摩,参赛教师李莉获二等奖;校长培训4人;中学语文、数学、外语教材培训55人;组织53名中小学教师前往昆明参加全国著名专家课改研究;三次组织8名督导员前往永胜县参加“PTT”参与式教师培训(其中四名是教研员);中考研讨42人;双语教师培训7人;远程教育班主任培训11人。2008年组织67名中小学教师前往昆明参加全国著名专家课改研究;参加省教育科研论文研讨培训12人;省级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人;特岗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培训23人;中考研讨85人。这几年我们共选派49名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对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下移教研工作重心,提高教研工作质量。2007年,我们将教研工作的重心向学校转移。结合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及教育局“普九”检查、学校常规管理检查等工作,多次下派教研员到全县各中学、中心完小和部分村小开展教学、教研师训工作调研、指导工作。协助学校组建教科室、拟定教科室工作职责、计划,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各学校进一步树立了“以研兴校,以研兴教”的意识。2008年,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校本教研蓬勃开展。永春乡、叶枝乡、白济汛乡开展了小学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康普乡开展了小学教师“说课”竞赛及小学生作文竞赛;塔城乡开展教师普通话演讲比赛,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转化了教师的观念,强化了教学技能,有效提高了我县教师的综合素质。

3、研训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07年至2008年,我室举办了“PTT”项目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第一轮第一、二期及第二轮第一期,全县共选派150名教师参两期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实践、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把“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和四种教学方法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一个月后又组织了教研员到全县各乡镇走访跟踪培训的150名教师,通过听课、评课、面对面的交流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第二专题《谈新教材新功能》及第三专题《谈课程的教学观》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2600多人次;2007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小学班主任》、《新世纪教师素养》两个专题189人次;2008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法规与政策》培训1300人次。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教师互相交流、研讨,心得与论文撰写,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教学技能。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5个年头的新课程实施,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此次课程改革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次改革,通过实践也暴露了课程改革方案本身的一些不足。特别是面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在高半山区一师一校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和困惑。这套教材不是那么适应我们高半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内容繁多,而且脱离孩子的生活,因此给我们广大贫困山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也需要时间,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想改革但又怕失败,也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加之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扮演老兵新战士的角色,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常感力不从心,想放手又怕失败,想用现成的经验,也怕失败,让许多教师裹足不前,瞻前顾后,故而影响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首先,各级行政部门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协助各有关部门,制定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政策措施,为新课程改革创造和谐的环境,在政策保障,经费筹措、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教材运用与管理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加强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教育专题培训范文第5篇

培训对象:本校未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所有教师。

二、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dxp同志“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立足于市区师资现状,努力构建具有市区特色的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的师资培训模式,为市区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的目标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实施的共识。通过对初中教师的培训,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积极支持、理解并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

2、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培训与教改实践、课题研究,使初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适应我市素质教育的新进展。

3、构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培训、教研、教科研结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模式,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评价教师,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巩固已有的校本课程,提升水平,增强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年秋,全市基本形成一支适应新课程体系的量足质高的教师队伍,为初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培训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一)培训内容:

新课程师资培训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通识培训”,指宏观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为主的培训;二是“学科培训”,是以拓展与更新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探索研究性学习新模式的培训和以掌握学科新课程标准、分析新教材,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和相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培训。

(二)培训基本原则

根据省实施新课程的规划要求,结合我校师资的实际,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总的原则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每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及新教材前都必须接受培训。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

为体现理念领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认识。在培训中要坚持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专题培训的三者结合。各个阶段的培训应有所侧重,在更新理念阶段,以通识培训为主,兼顾以拓展与更新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探索研究性学习新模式为主的学科培训;在实践操作阶段,以应急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训为主,同时兼顾与此相关的通识培训。专题研究培训均应结合其中。

2、“实践、培训、总结、提高”相结合。

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要在培训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培训,提倡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要建立反馈制度,形成实验档案材料(随笔、体会、过程记载、情况记录),及时总结、反馈和提炼。

3、培训、教研和教科研相结合。

新课程师资培训其根本目的是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要把培训与学科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培训、教研、教科研结合起来,针对实施新课程在教学中反映的具体问题以及师资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课题研究,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

4、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

注重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培训中要体现集中与分散结合,辅导与自学结合的原则。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教学问题,应通过骨干教师的短期面授,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积累经验,指导全体。

5、传统师资培训方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训相结合。

宏扬传统师资培训方式之长,千方百计运用多媒体和局域网等手段开展师资培训,拓宽培训方式,增加信息量,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

四、培训安排

培训实施阶段**年2月——**年7月

新课程师资培训原则上分二类培训。一类培训针对县级辅导员和骨干教师,首先使他们提高教育理念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校本培训中起辅导作用;第二类培训属全员培训。

(1)新课程培训者培训×××人,包括部分教学研究组长。

(单独办班,**年4月15日——4月30日)。

(2)全员培训×××人: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年4月------7月)

每类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通识培训为主,辅之《学科课程标准》初步学习。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实施新课程的意义;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点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课程改革目标、教学理念和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了解新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认识;结合通识培训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第二阶段:学科培训为主。《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与通识有关理论结合;《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实施:《学科课程标准》理念在现行教材中的实施;一年级新教材典型课例。

第三阶段:学科教育培训。深入开展通识培训;重点进行新教材,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培训。

上述培训可采用通读文本、自训自练、讲座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教学展示、课堂评价等多种形式,应坚持教师自学、集中辅导、小组研讨、校际交流等多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