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龙虾 人工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11-01

江苏省响水县张集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气候适宜,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池塘资源丰富,这些自然因素为小龙虾养殖生产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在响水县当地农村可开发利用废旧池塘、条件适宜的稻田进行小龙虾养殖,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当地水源,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下面针对小龙虾养殖需重点注意的三方面做出详细论述:

一、放养前准备工作

1.池塘准备

池塘面积要求一般在2000平方米到3500平方米,水深0.5~1米。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便利,池塘中间水深,四周水浅。在池塘底部铺上硬土壤或砂土,并种植上水草,便于小龙虾在水下栖息。在池塘四周安装光滑的防逃板,防止小龙虾窜逃。在池塘中央安放大约有池边4/5长、宽1米、高出水面5~10厘米的泥埂,供小龙虾打洞居住,注意泥埂前后不要与池埂相连。

2.池塘水源准备

2.1去除池底淤泥,平整池底,为池塘蓄水做好准备工作。

2.2池塘消毒。在池内撒上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用量为生石灰每亩12~15公斤,漂白粉用量为0.4~0.8g/立方米,祛除病毒细菌,杀死小龙虾的天然敌害―鲇鱼、鲤鱼、黑鱼、蛇、鼠等等。

2.3池塘蓄水。蓄水前要安装过滤网,防止小龙虾天敌进入池塘危害小龙虾生长。

2.4肥水。每公顷施用300~500公斤腐熟的家禽畜类粪便充养水源,这种方法既不会污染水源,又可为小龙虾提供营养物质。

二、管理技术

1.虾苗投放

养殖小龙虾,虾苗的质量是关键,要选择肢体健全,活动自如,没有疾病的幼虾作为虾苗。人工养殖的小龙虾生命力强,放养时间没有限制,一般有三种放养模式:一是夏季放养,时间主要在7月份,选择0.8厘米左右的虾苗进行投放,放养规格约为每亩3万尾~4万尾。二是秋季放养,时间主要在8月中旬~9月份,虾苗大小1.2厘米,每亩放养2.5~3万尾。三是冬春放养,一半时间为12月份或第二年的3~4月份,每亩放1.5~2万尾。

放苗时将幼虾放入大盆内,往盆内缓慢注入池水,待盆内水温与池水温度接近时,往盆内加入3%~4%淡盐水浸泡消毒5分钟,杀死寄生虫和致病菌,然后将盆内幼虾放入浅滩附近5~10厘米深的水里,让幼虾自己爬入深水中去,这样成活率高。若是从外地进的虾苗离水时间较长,因先在水中浸泡20分钟,再进行投放。投放时要注意投放虾苗规格一致,一次性放足。

2.饲料喂养

小龙虾活动量小,有占地习性,食性杂,较贪食,喂养时要遵循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四项原则。可直接投放绞碎的鱼、肉、蚯蚓、豆饼、米糠、南瓜、嫩水草,也可投放小龙虾专用饲料,注意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要达到25%。在7~10月份生长旺季时,每天投放两次,早晚各一次,其余季节每天投放一次。投放饲料要以小龙虾不剩食为标准。另外,投放饲料还要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天气晴朗时多投放,连续阴雨天气、高温炎热时少投放。小龙虾脱壳时少投放,脱壳后多投放。

3.水质管理

3.1每天坚持巡视水塘,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和处理,保持池水颜色呈绿色或茶色,池水酸碱度为弱碱性,透明度在35毫米以上。同时注意观察小龙虾的吃食状况。

3.2定期更换池水,炎热夏季5~8天更换一次,其他时间15~18天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池水量在旧池水的20~35%之内。

3.3定期进行消毒和施肥,每隔半月用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以保持水质优良。每个月在水体中施用腐熟家畜粪便,增加水体肥力。

3.4做好预防工作,江苏响水县地区地势低洼,雨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在雨季汛期到来之前,要加强检查,防止虾类被雨水冲走。此外,要定期检查池塘防护网,防止小龙虾宿敌进入池塘内威胁小龙虾生长。

4.虾病预防

定期巡护池塘,及时发现小龙虾出现的疾病症状,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有出血病、水霉病、烂鳃病、黑鳃病、水肿病、纤毛虫病、铁壳病等。在这些疾病出现时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池塘水质分析,发现病因,尽早采取治疗,以免影响全部小龙虾生长,降低收益。

三、成虾捕捞

在捕捞前,若小龙虾发生疾病要慎用药物,以免影响小龙虾质量、产量,减少收益。小龙虾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投放虾苗后,经过3~5月人工养殖就可达到30克以上,当全体小龙虾90%达到以上标准时就可捕捞上市。捕捞工具以地笼为主,具体操作方法为:在靠近水草的地方放置地笼,收紧地笼两头,经过一天就在可在地笼中收取达到规格要求的小龙虾。注意:要按照“适时捕捞,收大放小,轮流捕捉”的原则进行捕捞,收捞上的小虾要及时放回池塘。在捕捞过程中不要过度捕捞,要注重科学合理捕捞,才能提高小龙虾产量。

四、小结

发展小龙虾养殖业,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塘资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做好养殖前准备工作,提高养殖管理技术,科学适度捕捞,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科学环保发展水产养殖,才能真正促进小龙虾养殖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丁志林. 小龙虾养殖技术的五个关键控制点[J]. 渔业致富指南. 2009(03).

[2] 张嘘云. 淡水小龙虾生物学特性及池塘养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5).

[3] 谢申柱. 小龙虾池塘高产养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4).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第2篇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麝;惊厥;酸枣仁;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86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10-01

林麝(Moschus berzovskii Flerov)俗称獐子、香獐、香子,是一种中小型有蹄类动物,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青海、四川、陕西、贵州等省份,其中秦岭也属野生林麝的分布区域。秦岭山脉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分布特点,这种气候特点造就了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非常适宜动植物生存。区域内植物多达47科150属30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160余种,动植物资源丰富。

渭南市于2001年先后在背靠秦岭的华阴市建成林麝养殖场2个。随着养殖技术不断完善,种群规模逐渐壮大,已从最初引种的36只,发展到当前的150余只,占全省养殖总数量的30%左右。在对林麝养殖户调查走访中,发现林麝极易受到惊吓而死亡,因此引起的死亡量约占养殖林麝死亡量的60%,为了破解这一养殖难题,减少林麝养殖户损失,壮大林麝养殖规模。2006年开始组织技术攻关,经多次讨论、试验、总结,发现在喂食林麝酸枣仁一段时间后,林麝激警行为强度及惊厥发生频率明显降低,达到了减少林麝死亡的目的。酸枣仁不仅廉价,且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能够对林麝的惊厥起到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服用酸枣仁组(A)、不服用酸枣仁组(B)、服用戊四氮建立的林麝癫痫病模型组(C)、服食酸枣仁慢性癫痫病组(D)。每3只林麝为一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用酸枣仁和不食用酸枣仁对比

2.1.1 林麝行为表现。在食用酸枣仁后第5天林麝表现出活动减少,以及对所给特定刺激反应强度有所降低等现象;林麝在第27天后上述2项的表现比食用前明显大幅下降;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于食物所给的刺激下降幅度最不明显。

2.1.2 林麝器质的变化。对林麝脑部进行扫描后发现,处理A林麝海马区相比处理B有明显变化;处理A林麝脑电图波幅相比处理B平稳,心率相对降低。

2.2 食用酸枣仁癫痫模型与服用戊四氮模型组比较

2.2.1 林麝食用酸枣仁后的行为表现。林麝每隔1~4 d会出现抽搐、扭脖子等症状;在食用酸枣仁8 d后,林麝发病间隔拉长至3~8 d,抽搐的激烈程度较以前有所降低且发病时间明显缩短;在食用酸枣仁30 d后,林麝发病间隔为15 d左右,发病时间明显拉长,且发病后表现的激烈程度明显降低。

2.2.2 林麝体质的变化。在对林麝脑部进行扫描观察后发现,林麝海马区发生了器质性变化,但在林麝癫痫发病期,通过对林麝心脑情况的监测发现,林麝的脑血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经过进一步监测发现,林麝大脑有异常放电现象。对林麝服食酸枣仁后观察发现,上述病情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服食酸枣仁1年后基本可以治愈癫痫病。同时,对处理C、D进行比较后发现,如用酸枣仁配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加快治愈林麝癫痫病。

3 结论与讨论

在长达4年的林麝抗惊厥研究中,没有出现一例因研究而出现的意外死亡现象,实现了研究效果与研究目的的高度统一,圆满完成了试验研究科目。对比观察研究发现:无论是食用酸枣仁处理,还是食用酸枣仁癫痫模型组,与不食用酸枣仁林麝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林麝惊厥情况的发生,在出现惊厥时其激烈程度有明显的降低。经过统计发病频率发现:食用酸枣仁组比不食用酸枣仁组发病频率减少93%;食用酸枣仁癫痫模型组比食用戊四氮组发病频率减少85%。另外,人工环境控制对林麝行为形成等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人工驯养繁殖林麝,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高,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人工驯养林麝可以扩大林麝的种群数量,促进了林麝种群遗传的多样性,又为保护和恢复林麝自然种群数量探索出一条科学之路。目前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1-3]:①养殖规模还停留在小规模农户饲养;②繁殖数量非常小,没有形成规模;③养殖经济效益相比总体收入低下;④林麝养殖户对养殖技术渴求,难觅技术资料。应对的措施[4-5]:一是积极搜集国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多方解决林麝养殖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依托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加大林麝养殖技术研究,搭建林麝养殖技术交流平台,提高广大林麝养殖户养殖技术及疾病预防水平。

4 参考文献

[1] 李亚红,赵玲爱.林麝疾病预防与治疗[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307-308.

[2] 王永奇,刘文华,许峰.林麝疾病防治和麝场科学管理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08,4(6):112-113,162.

[3] 赵玲爱,李亚红,王保星.不同季节及不同生理时)人工养殖林麝饲料搭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20.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猪―沼―藕(鱼)模式;生态种养;技术规程;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X1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79-01

近年来,潜江市生猪养殖迅猛发展,2012年全市生猪出栏120万头。在保障市场供给、丰富人民菜篮子的同时,生猪养殖排放的粪水却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给周围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潜江市生态能源局从治理养殖小区农业面源污染入手,采取了养殖场粪水收集,沼气发酵,产生沼气供周边农户使用,沼渣、沼液定向排放到藕池,藕池内套养鱼(泥鳅)等技术措施,不仅有利于治理环境、减轻污染,而且能节约能源,增加藕池有机质供应,生产有机农产品供应市场,且品质优、效益好。

1 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

1.1 促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农村种养集约化是今后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小型养猪专业户延伸沼气建设,服务于莲藕生产是近年潜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可有机结合养殖专业户的生产、生活、种植、养殖,实现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及多项利用。猪粪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为农民提供高品位的清洁生活燃料和养殖增温所需要的热能,沼渣、沼液混合液作为肥料源,直接灌入藕池[1-3]。

1.2 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集约化生猪养殖、沼气生产建设初期虽有一定的投入,但见效快、回报高。建设标准化“150模式”猪舍9栋,需用地2 hm2,年出栏3 000头,年纯收入可达45万元。配套建设小型沼气工程1座,容积100 m3,占地1 500 m2,年产沼气7 000 m3,按沼气1.5元/m3计算,节约电费或燃料费1.05万元;沼液、沼渣混合物1 800 m3,为1.2 hm2莲藕生产提供肥料,节约肥料成本9 000元。莲藕生产采取浅层养殖技术,种植规模1.2 hm2,年产量30 t/hm2,总产量36 t,莲藕纯收入3.6万元;藕田套养泥鳅,增值3.6万元。此模式除生猪生产创收45万元外,另外节本增收8.5万元。

1.3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人畜粪便经过沼气的无害化处理,使得农村的环境得到改善,有效消除了猪舍、厕所旁的强烈气味,农用水体污染也得到有效控制。

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中,藕种植使用的是沼气产生的沼渣、沼液等有机肥,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施用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形成了绿色高效的综合性生态农业链,促进了种养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4]。

1.4 改善农村水源条件

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结合农村改圈、改厕、改厨,使得农村人畜粪便的直接排放和乱堆乱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推行粪便入池并进行综合治理利用,有效控制了对水体的污染,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5 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工程

潜江市老新镇推广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的同时,打造了园区水生蔬菜生产的品牌工程,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生产出了无公害的绿色水生蔬菜。通过组织推动、典型示范等推广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使其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一条科学途径[5]。

2 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2.1 生猪养殖技术规程

精心选址,标准化建场。选择交通方便的地块,面积以2 hm2为宜,建设标准化“150模式”猪舍9栋。所谓“150模式”即一种标准化养猪技术,其核心是建造全封闭式猪舍,包括自动采料、恒温、化粪处理等动能;每批饲养优质三元猪150头,饲养管理及疾病控制执行统一标准。生猪所排便液直通囤料池。常年养母猪150头,存栏1 000头,出栏3 000头。实施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严格猪舍消毒措施,科学合理防治疫病,按龄分群优化管理,按重计量科学投食,逐日清理便液。平均每头每天消耗饲料1.5~2.0 kg,用水3.0~4.0 kg,日排粪便5 kg左右,共计可收集粪水5 t/d[6-7]。

2.2 沼气生产技术规程

配套建池、无害化处理“三沼”。在猪场周边实施小型沼气池,修建50 m3的屯料池1处,进口连接养猪排便道,出口连沼池进料口。利用小型沼气工程项目建容积100 m3的隧道式小型沼气工程1座,占地1 500 m2。日利用猪场粪水5 t(浓度8%左右)。

沼气采取常温发酵,日产沼气21 m3,供20户生活用气和猪场热能用气。沼液、沼渣日排放量5 t左右。以管道形式直通藕田,供种植有机肥源。

2.3 莲藕(鱼)种养技术规程

植藕套养泥鳅,科学利用沼液、沼渣。采取防水布垫底铺壤土30~40 cm,四周砌水泥墙,墙高150 cm。品种选择:莲藕选早熟品种新一号;泥鳅选本地野生泥鳅。适时种养,合理密植:莲藕3月底移植,用种量4.5 t/hm2,株行距150 cm×300 cm,7月上旬收获;泥鳅4月上旬投放,投放小鳅(5~6cm)7.5万尾/hm2,12月中旬捕捉。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莲藕在移植至封行期应缓慢加深水,水深从5 cm逐渐加深到10 cm,之后随长势自然增加水深。以沼渣、沼液混合液为肥料源,不再施用肥料和灌水。沼渣、沼液每5~10 d向藕池采用管道自动输送灌溉。泥鳅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消毒后放入,做好泥鳅防逃和防天敌(蛇、鼠、蛙、鸟)工作。一般不需进行化学防治病虫害。

3 猪―沼―藕(鱼)生态种养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及时清理排泄物,对养殖场进行定期冲洗和消毒,特别在夏季,更应加强卫生管理,以免滋生蚊蝇和蛆虫,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

3.2 严格控制微量元素的使用

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中,应严格控制微量元素的使用,以免在莲藕生产中对土地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同时,注意每次排放沼渣、沼液间隔5 d以上。

3.3 重视科学选址与合理规划

养殖场应建在藕池上方,有机肥向下自流,可大量节省肥料运送的人力、物力。合理规划养殖场以及蓄粪池的建设,防止无效、重复建设。

4 参考文献

[1] 陈月桂,陈霞.“猪―沼―菜”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优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88.

[2] 郭翔.“猪―沼―果―菜(草)”生态种养模式初探[J].南方农业,2009(3):22,61.

[3] 周玲玲,王夏雯,田福发,等.苏北地区“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研究[J].北方园艺,2013(23):219-220.

[4] 胡振鹏,胡松涛.“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06(4):638-644.

[5] 袁文华,孙日瑶.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品牌经济学研究及案例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2):154-158.

现代农业养殖技术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龙虬镇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背景,研究了如何在农业产业化中实施农科教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科教结合 农业产业化

随着“科教兴镇”战略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罗氏沼虾养殖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打造出了一个3亿元产业的“全国罗氏沼虾养殖第一镇”,在经历了试点探索、区域示范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之后,农科教结合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实施并不断强化农科教结合,是克服农科教部门条块分割,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成功实践。

1 构建农科教结合体系,是推进罗氏沼虾产业科技革命的组织支撑

农科教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 触及领域广、工作难度大,必须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相互协 调的结合体系,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先后三次充实加强了由书记或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科教的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科技、 教育等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并着力构建了以教育培训、技术推广 和技术承包为主体的三大农科教结合服务体系。

一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完善罗氏沼虾养殖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吸纳科技能力较弱的实际,我镇农科教各部门以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龙头、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构建完善了农村教育培训体系。以这一体系为依托,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

二是以普及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为基点刷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不断探索和改进农业科技的推广方式,围绕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以产业设机构、配班子、办实体,组建了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服务中心,使机构设置与产业开发和技术推广相配套.镇农技推广中心进行实体运作,实现了科学技术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每年有20多名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服务,推广罗氏沼虾养殖新技水多项,技术推广面达到95%以上,有效地转变了生产方式,使农业结构调整呈现良好态势,为罗氏沼虾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以转化科技成果为目标,强化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承包体系。我镇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有行政领导、科技人员、农民群众相结合,资金、物资、技术相配套,责、权、利相统一的技术承包。承包形式有参股、租赁、包村、包片等,承包范围有养殖、苗种、肥料、加工、销售等,把科技人员引向了发展市场农业的主战场,初步形成了市场牵动、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的技术承包体系,实践效果十分明显,有力地促进了罗氏沼虾养殖科技成果的转化。

2 培育农科教结合载体,是推进罗氏沼虾产业科技革命的有效途径

搞好农科教结合,必须因地制宜培育适合当地实际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实施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化结合,提高整体效益。近年来,龙虬镇在推进罗氏沼虾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着力以示范基地和合作组织培育农科教结合的实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