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规划相关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解决对策;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83-01
前言
土地规划作为我国土地利用的前提,对我国各项生产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按照土地的用途可分为耕地,园地,林林等类土地,这些土地类型的合理规划对于社会生产建设,居民生活休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各种生活的需要,如何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当前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对于社会土地规划发展具有非常的意义。
1、新时期城乡国土规划的目标
1.1国土规划的地位。从国土规划的综合性和战略性而言,现阶段的国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起处于规划的龙头地位,对其他相关规划如产业规划,社会规划,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起着宏观控制的作用,田地规划是相关专业规划的上位规划。
1.2国土规划的目标。
1.2.1理论目标。新时期国土规划是建立在新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全新规划,在理论上应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独特的国土规划体系。
1.2.2管理目标。国土规划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提供手段,同时也为下一层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1.2.3经济目标。为促进区域的资源一环境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措施,准则。
1.2.4社会目标。通过增加公民的参与,建立区域自我发展的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方面。
1.3国土规划的任务。(1)提出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战略,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2)提出重大资源,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策略,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4新时期国土规划的基本思路。(1)要立足于当前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要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3)要面向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4)要以空间为导向,强调国土规划的空间战略(5)要建立国土规划空间体系(6)要为宏观管理提供指南,更为增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
2、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城乡结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存在 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城乡结合部是以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框架来对它进行考察。
2.1城乡结合部土地规划不尽合理。由于城乡结合部属于管理范围较为模糊的地区,因此,在土地规划和利用方面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比较明显的就是土地规划的混乱。由于大多数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比较活跃,因此政府在对这部分土地资源的规划也比较随意大多数应用于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买卖市场,有些地方为了生产需要,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规划在这部分土地上,这样规划的结果会造成居民生活安全问题受到威胁。
2.2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城乡结合部农业用土地与非农用地总处在一种相互转换与争夺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程度越大,在结合部,往往居民用地与污染工厂相邻,军队用地与地方生产用地互相穿插,商业用地被夹在教学之中,另外,由于征地时为节省资金,有意避开居民点,形成“城中村”城乡建设极不协调。
2.3土地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城乡结合部一方面人地关系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建设用地占地大,建筑密度低,容积率低以及征而不用,浪费严重的现象。不少单位往往因为征地面积过大,征地费用过高,而缺乏建设所需资金,只好在所征土地的修上围墙,或围铁丝网,长期荒废,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2.4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由于偏重眼前经济效益,缺乏整体规划与分局,基础设计建设落后于整体开发,配套设施不齐全,商业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缺乏,绿地系统不足等,另外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管齐下”大气,水,地资源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
2.5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矛盾显著。建设结合部是城乡空间一体化的产物,城市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用地支持,建成区的扩大必将不断蚕食周围的农业用地,既要发展城市,又要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日趋突出。
3、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结合部土地发展战略。有关职能部门要与周边乡村的基层组织密切合作,在明确结合部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分析政策,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条件与优势,准确把握自身不足和外界挑战的基础上,遵循重点突破,发挥优势,整合功能,博采众长等原则,提出具有创新性和操作性的城乡结合部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建设内容,项目,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等,使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和利用走上良性轨道。
3.2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准确的定位。准确定位是城乡结合部持续发展,土地持续发展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全面认识城乡结合部环境与条件,优势与基础,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从产业,技术,市场,功能和主体等方面对结合部进行准确的定位,主要是:遵循收入弹性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区域优势明显的原则。
3.3创新城乡结合部土地使用与管理制度。(1)要严格控制结合部集体土地入市,明确规定耕地不能以任何形式转变为非农用地,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应采用补偿方式(2)要建立健全土地规划的约束机制,坚持“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的土地开发原则,促进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高效化。(3)要加大土地的执法监督力度,严格土地的审批制度。
4、规范土地市场
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出让,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机制,形成完善的土地市场,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受到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人为干预过大,越权批地,批“人情地”现象存在,不能很好地实行公平竞争,土地利用和土地使用者应承担的责任不能统一。
4.1实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实行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可以及时了解各种土地信息的变化情况,如土地用途变更等,并及时,适当地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如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审批,使土地管理达到实时,高效。
4.2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靠各种生产要素起作用,首先是资源,第二是资本,第三是劳动,第四是技术进步,把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消费,投资与出口”。国土规划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国土资源保护开发规划,要有用力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对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规模等的控制进行宏观引导,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循环利用,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开发资源与保持环境问题。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但二者的发展变化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二者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在时空上的变化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二是环境变化后也会使资源发生适应性的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维持着系统的平衡发展。
【摘 要】我国处于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由于早期城市开发速度较快,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导致近年城市出现一系列内涝,生态环境恶化和河流及地下水水污染加剧的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些已经出现的严重的问题,我国将实施新一轮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创建新型城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宜居性城市。
【关键词】海绵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城市宜居性
1.海绵城市建设简析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对传统城市建设的发展的理念,实现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初期,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的空间不断向外拓展,在增量规划的环境下,大量的新城新区不断涌现,对土地资源进行高强度的开发,由于产业布局为粗放式,功利性导致城市的健康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海绵城市这一政策的推行,是一种治疗城市病的先进理念,从宏观到微观局面把城市的人与自然,土地与空间,能源和水资源等的关系协调开来,从而实现对环境造成低影响从而去开发建设城市。
1.1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与土地的矛盾关系突出。很多城市仍然实施“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大量占用城市和农村的农用土地,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另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比例失调,进行工业建设用地比例过高,生活用地比例偏少。
1.2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实例分析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一体化的观念是正确的,合理解决城乡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农民的生产用地,来维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农村向城镇发展的稳步过度,打破城乡格局两极分化的的局限性,充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规划、设计、审图、建设、验收等一系列为线索的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度,提出开发蓝图、实施战略,原则与目标要求,加快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灾、节水系统规划以及绿地防护系统、城市排水管道、道路交通、中水利用等专项规划的大发展,从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青岛城市建设规划局还将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目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层展示,编制完善城市道路技术、促进园林绿化技术发展、河道疏通技术导则以及透水铺装、雨水合理利用方案等,开展海绵城市相关专业性技术课题研究,形成本地化的因地制宜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近年来,青岛市在城市建设改善过程中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中德生态园将是青岛城市建设中的重点示范区,按照“绿色、低碳、和谐、共融”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建立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为基础,包括绿色建筑、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绿色交通标志等专业的绿色规划完善体系。
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较快使得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地规模急剧扩张、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用地结构不合理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措施又相对不合理、管理尚不完善。政府既是规则的制订者、执行者,又是市场秩序的守夜人,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导致政府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是我国土地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1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结构不合理
在建设新型城市过程中,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城市化建设速度。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业园、物流园、大学城等高新科技园大量圈占土地,占用了不少耕地,导致土地资源严重缺失,难以在数量上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
2.2土地利用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严
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是合理调节、分配、控制城市土地利用的有利工具,但是目前我国尚缺少对土地建设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力度不大。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功能较弱,土地管理措施较为松散:对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登记制度管理不完善: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不相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3土地产权混乱和经济支持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城市土地所属权的问题,并没有法律条出明确界定;土地使用权以金钱来衡量所属权和对土地之间划拨界线模糊。在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土地以空间流转的方式进入市场,导致土地市场秩序混乱;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两种土地所有权不属于同一范畴,法律规定只有国有土地才能直接进入市场,集体土地只有通过国家征用变成国有资产之后才可入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国家在法律上和制度上垄断了土地供应渠道。此外,我国大力支持经济建设,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土地利用方面的支持,导致土地在利用整改方面缺乏资金,整改的前进动力不足。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存储,积蓄,净化,循环利用和城市管道排水密切结合。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将实现城市雨水流动开发前后净流量和峰值流量保持不变的目标。同时,我们应该对在城市建设中已破坏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尽量采用生态的手段恢复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从而形成按区域改善雨水分散流动能力的规划。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城市排水系统、防护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小区建筑系统建设,切实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等综合能力,将促进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融合的城市生态体统,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1健全和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加强和垄断城市土地供应渠道的新的政策制度,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可以保证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具有垄断地位,有效控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出现乱占多占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有利于企业改制解困,活跃存量土地资产,高效合理配置未利用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收购后,进行开发和整理,使一些规划不合理,环境较差的土地得以开发和再利用;使出让的土地能够得到增值,增加国有资产的储备量。
3.2强化城市土地的科学规划
各级城市建设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有关城乡规划建设的文件,切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Τ鞘泄婊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统一审核批准建设用地和临时用地的合理搭配,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地理位置,用地面积和范围,并负责划分土地范围,发放土地合理利用许可证;对改变土地性质的和违反土地规划局管理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制裁。另一方面,城市绿地在城市减灾,防灾以及灾后处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城市绿地在灾后重建中要承载更多的责任,在城市灾害发生之后,绿地要为居民提供临时或较长时间的避难场所,充当临时家园的义务;充当城市安全隔离带,阻止火灾灾害的蔓延;充当救援或者修复家园的临时站点;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或者成为捐赠物质存放的基地。
4.结论
由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海面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者需要有谋划未来的远大目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定期修订相关规范和标准,使法律法规能更好的融入与城市建设当中,从而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众。除了在各规划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还需要建立一个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协调发展的有机系统,按照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需求不同进行操作,应时而变,应势而定,进一步的推动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加快海面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成本 设计 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43-01
1前期
项目地块获取以前的可行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前期成本工作要点是:
(1)清楚了解红线内外土地及其附着物情况(包括场地高差、植被覆盖、河流、箱涵、鱼塘、湖泊分布、高压线、输油管、市政道路走向、地上附着物拆迁、地下水文地质情况;红线外土地情况-代征地、噪音、原有可视景观)对成本的影响。
(2)判断市政配套((市政给水、排水、电、气、热、道路))的成熟程度及其对成本的影响。
(3)清楚了解政府土地规划中的要点对成本的影响。
在掌握准确的土地资料后,进行可行性研究,营销、设计、成本通过对产品建筑属性、产品经济指标的分析,构造产品方案组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产品方案。
在此阶段成本工作的原则是:
(1)客观真实。成本人员应客观真实的反馈项目预计成本,不得因其他原因有意或人为改变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2)实地踏勘。地块的信息不经过实地踏勘是无法了解其可能发生的成本要素的,无法保障其准确性,因此,成本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踏勘。
(3)全面完整。可研阶段的成本要素必须全面完整,不应有错漏情况的发生。
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成本测算的基础环节,所获取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对项目定位、产品方案、预计利润等至关重要,是成本管理的起始点,可行性研究的结论直接导致最终决策。
2概念、规划设计
概念、规划设计阶段,是在土地获得后,根据前期的客户分析、产品定位与盈利状况,由设计部门主导进一步明确产品最优产品组合、产品排布、规划等工作的阶段。这一阶段是设计的最重要阶段,规划一旦确定,项目成本就已大致确定。
此设计阶段主要内容为:确定产品及配比、交通系统、组团布置、停车方式、公建配套面积等。每一个内容,涉及的成本金额都是巨大的,成本人员在此阶段必须倾注极大的精力,避免设计中无效成本的发生。
3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完成后的下一阶段,此阶段的设计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体形、立面、平面、功能分区、节能方案)、地下室、景观软硬景基本布局、供水、供电、消防、排水、智能化工程的方案。
本阶段,是形成项目实体建安成本的阶段,既是设计师极为关注的的阶段,又是体现“产品差异”的实现阶段。本阶段在设计优化的重要性仅次于规划设计阶段。
此阶段设计师的关注重点在于建筑本身以及景观方案。在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优化的难度是最为困难的,成本与设计的矛盾在此阶段往往会体现得比较深刻。因此,在涉及建筑方案的成本优化工作中,成本人员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以客户需求与产品定位作为优化的基本准则。不提违反上述准则的优化建议,但对超过上述准则的“过剩设计”应提出优化意见。
(2)充分沟通原则。涉及建筑方案内容的优化应采用充分沟通的方式进行,充分了解设计的意图与目的,听取营销的市场需求分析。
(3)有理有节原则。成本人员的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前述的客户需求与产品定位结论,另一个是项目的盈利能力;有节是要求:工作态度切忌得理不饶人,切忌咄咄逼人。
相对建筑与景观,设计优化在安装(水、电、消防、智能化)方面、地下室设计方面的空间会大得多,在这些方面的优化成果往往同样是巨大的。
4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对方案设计阶段的细化。此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产品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构件尺寸、安装工程的设备选型等。如果说规划设计、方案设计优化中多少还有一些感性的因素在其中的话,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几乎就全部是理性的内容。要求进行设计优化的人员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
此阶段成本人员要考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1)形成自身的标准化的结构设计要求体系;
(2)借助外部设计咨询公司或图纸审查公司开展优化工作;
(3)借助承建商的经验;
(4)特别注意在设计前与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而不是在出图后进行。
5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标志着设计阶段的基本完成。该阶段的工作成果直接用于指导施工,形成建筑安装产品。施工图设计阶段之前的全部工作成果在此全部展现,所以成本前置工作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符合性审查(图纸自审与会审),二是设计优化,三是对初步设计未明确的材料部品作补充性选择。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前期成本管理工作的结束,同时又标志着项目实施阶段成本工作的开始。施工图质量和深度,直接影响招标方式、变更签证造价发生额等后续成本管理业务,也是被所有相关方重视的阶段。
关键词: 一张图; B/S;架构
1目前国土管理部门数据库建设现状
十一五期间,国土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从行政建制上看,各县国土局基本都成立有信息中心,从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目前各地都建成并运行的数据库有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等,有的县市还自主完成了1:5000基础地形数据库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较为分散且标准不一在“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的很多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系统,同时也拥有了大量的数据库。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这些数据部分都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它们的存储格式因使用的软件平台各异、运行环境不同、数据标准不一致,造成这些数据交换和共享之间存在较大障碍。就安徽省来看,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苍穹格式、土地规划数据库为mapgis专用格式、城镇地籍为金土地格式,且各种软件之间数据格式没有统一接口,转换起来很不方便,给综合业务部门的使用也造成了诸多不便。
2.2 系统功能过专业且单一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受资金和经验的限制,一般采用了单个部门和单功能系统的开发方式,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等。这些系统往往和具体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面对的是具体的业务操作人员,功能过于专业,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系统功能过于专业,不便于信息的获取。同时这些系统往往针对的是某一个业务流程,对于相关的业务流程必须重新选用另外一套系统,不便与数据共享和综合业务开展。比如说在建设项目用地选址业务中,我们就必须查询三个基本数据库后(分别是: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才能作出正确的选址意见。
2.3 业务部门单一化,信息交互困难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由于内部职责分工不同,具体的执行过程不尽一致,人为地割断了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连续性,进而造成国上资源管理信息的不完备和不一致,所以早期的系统开发一般以部门业务为中心,如土地利用、土地市场等系统,这些系统业务的起始和结束都以本部门的业务开始和结束为依据,这样就造成了系统开发成为部门行为,而非整个国土管理部门的工作,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仅以本部门的业务为中心,而不考虑其它相关业务部门的办理,所以缺乏全局观念,并且这些系统采用的技术框架各不相同,由于业务紧密结合,在各级业务处室之间难以互通,很难支持更高层次的综合业务应用。
2.4 数据维护困难,使用率低由于目前建立的土地数据库分散,平台系统复杂,受人员素质的限制,使用率不是很高,很多县级国土管理部门,仍依赖于纸质档案资料实施管理工作,并没有体现出数据库的功能和效率。同时多部门的数据分布给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建设时热情高涨,建设后束之高阁的局面。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使各类土地数据库能够更好的服务国土管理和政府决策,多库整合、综合业务平台的“一张图”工程势再必行。
3基于B/S架构“一张图”工程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软件架构简介管理系统不论为何种运行模式都要在相应的架构上发挥作用。目前,平台体系架构也从过去单用户发展到今天的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
3.1.1 C/S架构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具体的讲,是在客户端(client)开发应用程序,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其简单的处理,在服务器端(server)提供数据源(如土地资源的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土地报批业务)。通过C/S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但该类系统对客户端要求较高,且只适合于单部门业务,对于多部门任务或者新的业务变动必须重新更新每个用户的系统,前期管理平台开发成本较高,且维护更新困难。
3.1.2 B/S架构B/S(Browser/Server)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而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以目前的技术看,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应用数据库,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B/S结构是一次到位开发,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目前,从各地国土资源信息化实践来看,大部分国土业务管理系统都是基于C/S构架,即客户端负责业务处理,服务器端负责提供、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因此对于业务整合以及升级等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是目前各地国土信息化管理中的瓶颈所在。
3.2 基于B/S架构的“一张图”工程系统设计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业务复杂度的增加,C/S系统的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数字国土应用中的问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一张图”工程,尝试采取B/S架构,依据B/S架构的特点,针对县级国土信息数据分布的现状,做出如下系统设计:
①该系统主要为“一张图”工程设计,系统的核心为规划数据库、二调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监测影像数据库等基本数据库,通过整合建立数据中心存储于数据服务器中;
②根据国土管理业务的需求开发相应的gis应用程序服务器,以满足业务工作中对于国土信息数据的读取、存储、变更、查询、打印等操作的任务,由于业务操作程序位于服务器中,无需安装到用户微机中,故业务操作的只需跟新服务器中的应用程序即可,无需对用户的电脑做任何更改,大大减轻了系统升级的工作量;
③为了具体业务开展的方便,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web服务器,用户或具体管理人员,可通过普通的浏览器按相应的权限访问gis应用程序和数据,并获取相应的结果,无需在本机安装复杂的gis软件。
此系统数据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架设于县国土局机房内,用户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借助运行于“GIS服务器”上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同时,这些用户又可作为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实现对数据中心的访问,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
4结语
采用B/S架构实现的“一张图”工程,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国土资源众多信息源的整合管理问题,提高了已有数据库的有效性和共享性;为国土部门业务整合机构精简提供了可能;同时使得国土资源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维护更加方便快捷;无论是专职的业务管理人员或是公众都可以通过普通的电脑按权限获取国土资源信息,为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 推进国土环境资源“一张图”工程[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05).
[2]刘明德,林杰斌.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与实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吴建华等.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排水地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5]肖道纲,彭明军.数字武汉空间基础数据集成建库及应用.地理信息世界,2004(1).
[6]许贵林.县级国土政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3.
为打击违法建设的嚣张气焰,为开发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维护我市良好形象,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决定于将开发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城建行政执法委托和移交给开发区管理与查处,特别是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为将此次强拆行动组织好,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及强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和战前动员。下面,我就如何做好这次查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造打赢查处违法建设战役的声势
近年以来,我市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违法建设逐步蔓延,而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毫无疑问,目前,违法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市城市建设管理中最为突出、最为复杂、最为集中的矛盾之一。可以说,违法建设问题不彻底解决,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就无法向前推进,我们提出建设魅力城市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已经到了需要重拳出击、下大力整治的地步。市委、市政府决心已定,必须坚决打赢这场查处违法建设和整治市容的攻坚战。全市上下一定要凝心聚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查处违法建设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不断推进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必须认识到采取强拆行动,打击违法建设,对我市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的深远影响。
一是查处行动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需要。2015年,是开发区扩大建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大的开发行动即将启动,这次查处功坚战能否首战告捷,行动能否取得成功,是开发区各项目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所在,意义重大。
二是查处行动是塑造我市良好形象的迫切要求。拆除违法建筑,整顿建设秩序,是我市包括开发区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景区形象,迎接寻根节的迫切需要。
三是强拆行动是对政府执行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强拆行动是对我们各职能部门能否依法行政,执法能否过硬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们党和干部行政能力的一次大考核,大检验,因此,各参战部门、各党员干部务必要统一思想,高度认识此次强拆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好强拆行动各项筹备工作。
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形成违法建设查处行动的强大合力
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制止违法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各相关工作部门要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在违法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形成开发区上下及市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违法建设的工作格局,有效制止违法建设。住建、国土、规划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实施管辖区域内城镇乡村规划、土地规划和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主体作用,严格规划、土地许可和后续监管,发现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立即责令停工整治并进行行政处罚,要通过严格管理和提高执法效能,有效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滋生蔓延。同时,要在办理土地使用、建设施工手续时,依法查验申请单位或者个人的相关批准文件,防止违法建设“合法化”。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国土部门不得向其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环保、消防、卫生、文化、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管理部门在办理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消防设计审核(验收)以及卫生许可、文化经营许可、工商登记、药品零售经营许可等手续时,要查验申请单位或者个人的相关资料,对没有合法手续和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建设工程,不得办理相关评价、验收许可,利用违法建设从事经营活动的,不得办理相关经营证照;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单位在办理电、水、气、有线电视等接入手续时,要查验申请单位或者个人的相关资料,对未取得土地、规划许可证件或者擅自改变许可内容进行违法建设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专业服务。要完善合同约束机制,对私拉乱接的要追究相关责任,并拒绝为其供电、供水、供气;住建、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要对违法建设工程施工承包人的施工资质、营业执照以及履行纳税义务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查验,对违反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三、严肃纪律,加强督查,确保查处工作顺利进行
1、严肃工作纪律。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带头支持强拆行动,不说、不做不利于强拆行动的话和事,不为违法建房户说情、打招呼、写条子,不拖强拆行动后腿。要注意工作保密,在强拆行动过程中不为强拆对象通风报信,泄露机密。要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坚持一个口径对外,多做正面报道。对于出现违反纪律,领导不力、消极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2、加强督办查处。纪委监察部门要督导各地各部门把县政府关于规范个人建房的规定落到实处,对有关职能部门人员违规审批个人建房,越权审批土地的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对国家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带头抢建违建的,一经发现,要按照市纪委监察局有关文件精神给予严厉的党纪政纪处分,决不姑息迁就。
3、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国土等职能部门要加强日常巡查,对违规建房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城管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分片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执法人员职责,对违法建设者做到露头就打,千方百计让其停工,及时制止其违法行为。对确需建房,符合建设要求的危房户,要加快审批进度,真正满足困难群众的居住需求。
四、要强化宣传造势。查处违法建设,必须舆论先行
查出违法,宣传先行。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通过宣传引导,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争取群众。在“拆违”工作中,党政群团各部门要齐上阵,展开面上宣传发动。街道、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要上门到户,做面对面、人对人的宣传教育,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让老百姓能理解服从党委、政府的决定,自觉地参与到查处违法建设的行动中来。宣传部门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政府网站等各种载体,根据拆违工作不同阶段的特点,应对老百姓的心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强拆典型进行曝光,营造声势,让违法建设户意识到拆违大势已定,不拆已无退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拆典型大张旗鼓地表扬,引导更多的违法建设户自觉拆除,形成全方位地宣传攻势。
五、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务必按要求抽调一批精兵强将充实到强拆队伍中来,确保人员全部到位,不得缺席。所有参战人员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擅离职守、擅自行动。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参与,亲自督战,靠前指挥,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2、加强协调沟通。各参战部门、各级党员干部都要从大局出发,摒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不良心态,牢固树立行动“一盘棋”思想,听从指挥,服从管理,统一行动,加强沟通,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