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的健康不仅要求身体健康,更要求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基础,更是他们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在校的中学生却暴露出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缺乏坚韧的毅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孩子今后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现代教育应该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心理健康。庆幸的是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已日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本文对影响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中学生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也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
1.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首要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如果家庭教育不良对子女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据2004年《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如:有的家长自身心理素质差,患得患失等;有的家长教育子女方法不当,把自己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家长目光短浅,把孩子的思想引上歧途等等。
2.学校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整体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老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状况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有的教师的心理教育的能力不强,甚至部分教师本身心理品质也有一些问题;应试教育“一切向高分看齐”等认识上的偏差,会使学生神经紧张、恐学情绪严重;有的学校即使有心理学老师,但为了升学率,这些老师的职位往往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开展正规的心理学课程,也没有正规的心理辅导。
3.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的差异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影响也较大。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评价一个人的素质往往只看知识,技能和道德,而忽视心理,有的心理素质甚至被“禁锢”。另外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社会上所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无时不在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一部分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另外,由于自身遗传方面、生理方面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个人心理素质的差异。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生理和心理的较大变化,会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产生青春期闭锁心理。
二、培养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心理素质教育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优化整合社会力量以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同时也需要中学生自身的努力。
1.加强家庭教育,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是形成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团结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乐观向上等等;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应统一认识,既不应过分溺爱,也不要过于严苛,应该把握好度;同时父母也应多学习关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用自身的言传身教促进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心理调适能力
学校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和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首先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环境,形成积极的社会心理氛围。如建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及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等。其次,学校应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心理知识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造就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且热心心理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再次,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订针对学生的帮助计划和具体措施;开设心理课,组织课外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建立心理服务机构,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心理基本健康的学生克服心理弱点,促进心理正常发展,帮助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最后学校还应加强对家长的心理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3.加强社会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社会应该改变对一个人的素质的评价观念,评价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品质,更要看他的心理素质状况,提高学生对自己心理素质的重视度,促使学生主动去改善心理品质。其次,对社会媒体应该严加规范,社会媒体应多向公众传播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信息,同时政府也应从法律上督促媒体加大对暴力、恐怖等镜头把关的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中学生远离不良诱惑,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锻炼个性心理,提高心理品质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内因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以作为中学生在积极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理教育的同时也要在学习、生活中主动锻炼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正确地看待成败得失,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塑造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字:中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意见
0 引言
众所周知,学校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各大省市的中学已经开始了系统性的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心理教育,但是尽管如此,很大程度上学校的发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和适应当代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要求,为此,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就成为了整个社会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呼唤。
1 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
一般而言,心理素质的定义是指以先天环境下具有的性格特点作为基础,并且在后天环境中受到影响,从而逐渐产生并且不断发展起来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它通常主要包括几个部分,即认知、动机、需求、情感意志以及性格等等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它是教育工作者按照学生自身的心里发展的规律及其所具有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向学生施加一种具有积极影响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心理品质,治疗各种现存或者潜在的心理上的障碍或者疾病的亚健康状态,保证心理健康,以便最终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地位就显得极其重要。同时,鉴于心理素质具有先天因素结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特点,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心理素质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必然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政治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其行为习惯,同时拥有较高的知识技能的人才,就必须着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2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
1)在思想上认识不足,整体上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首先,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不少孩子都是来自于离异家庭、特困家庭以及独生子女的家庭,所以,这些学生存在的心理上的问题日益增多和凸显。大多表现为同学之间不太合群、人际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在各种场合不敢向家长、教师提出各种学习和生活上问题,并且对于一些事情过分敏感、情绪化等等,此外,一些同学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社会交往能力差、注意力普遍不集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攻击上的失控等等的问题。
2)思想上面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
中学生在心理的发展上面都会具有不平衡性以及动荡性等等的基本特征。不平衡性指得是中学生在中学这一特定的阶段,生理上发育普遍比较快,但是心理上的发展却是远远不能够与之同步。而动荡性则是表现为在上述的阶段中,学生的认知、意识以及行为等等的各方面都会有相当剧烈的变化,甚至有可能在情绪上出现强烈的反差以至于产生心理上面的疾病。
3)价值观日渐趋向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实务化。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之下,越多越来的中学生在付出和回报利益驱动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初中学生当中,不但存在着追求务实、注重实际,尽可能把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对于个人的需求统一起来的美好心愿,但是又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具有付出的同时必须取得相对应的回报,甚至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当中,也还存在着对于国家、集体利益淡化和社会责任感日趋弱化的情况。
4)在生活上极度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总体上来说是由于,首先,家长对于子女的过分溺爱。由于现在的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并且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也是都比较富有,子女们往往成为了他们的掌上明珠,只要是物质上能够满足的都会尽量满足其需要,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在物质上的无限贪欲,同时,又由于对于精神上缺乏足够的关怀,由此而导致子女们心灵上的欠缺,最终妨碍了孩子们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由于现在的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家里的所有大人都把这份关爱全部给了他,以至于孩子一方面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又不晓得珍惜。例如,爷爷奶奶接送他们上学、放学,下课了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正是长期处在这种环境当中,使得他们毫无忧患意识,并且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的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甚至出现个别人走向极端的情况出现。
5)人际上缺少相应的关怀,缺乏合理和相应的沟通与关怀。这一点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这个特殊时刻中交友、早恋当别明显。同时又由于此刻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以至于一些学生甚至太过于封闭自己,很少甚至不与周围的朋友、老师以及家长及时沟通,最终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
3 改善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及其对策
综合上述的情况,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的训练:
1)着力发展学生在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想象力等基本的心理因素。通过进行各种常规及其特殊的训练项目,充分发掘出学生在智力上面的潜在能力,并且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实现找出、避免以及改善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最终达到促使其在生理上面的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
2)大力培养学生的定向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组织能力,通过举办一些课堂内外的兴趣活动,训练他们能够在以往类似或者陌生的环境下与他人进行合作沟通,并且针对于特定目标的最终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和提高人格健康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得学生了解健康中学生的标准,并且对于自己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通过对于其采取一些相关的训练,使其学会调节、放松自己,克服自卑感、孤独感以及其它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达到避免其双重人格的不利局面。
4)促进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各种学习的场合,帮助他们最终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应自己自生特点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汉仕。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内外关系。中国教育学刊[J]。1999
[2] 燕国材等。心理素质教育论。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M]。2002
【关键词】中高考心理素质挫折乐观
俗语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魅力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能使所教学生的终生收益。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取得优异的学科成绩,更能够带领学生在人生的路上披荆斩棘,跨过人生路上的种种坎坷。2014年中高考结束了,几家欢喜几家忧。有金榜题名者,更有名落孙山者。金榜题名的学生可以趾高气昂,可以谈笑风生,可以欢欢喜喜准备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名落孙山的学生,实际上,这些老师眼中的“差生”,家长心里的“失败者”,他们更应该得到关怀,更应该得到社会的鼓励。但是,现实中的他们却是这样的:
2013年6月22日,四川崇州第二次高考的女孩杨媛看完成绩的短信后,自杀身亡。23日,就读于内江市第三中学的“强强”背着书包抱着一箱纸鹤,从该校一栋教学楼的4楼跳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6月12日,合肥市铁静苑小区一名考生从27楼跳下,当场身亡。24日,“我跳楼自杀了”,给父亲发完这条6个字的短信,19岁的洋洋(化名)从自家15楼上纵身跳下。一条条鲜活生命的结束引起了国人沉重的思考,有的人谴责高考,因为“一考定终身”,有的人责怪当前的教育模式,因为“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其实,这些都是客观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得脆弱了,承受不了过大的外界压力。事实上,这些惨痛的教育最应该引起我们中学教师的思考,如何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挫折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有关专家认为: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等。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比较敏感的阶段,他们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奠定了其人生的轨迹。作为中学生的老师,我们要看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健全学生的品质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健全品质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弱,与其智商与情商是密切相关的。高智商与高情商是学生健全品质的表现,但实际上有不少的中学生是高分低能,低能的主要表现是高智商低情商(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由此可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有利于健全学生品质的。
(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作为在学校和家庭里加倍呵护的主体,其成长获得了社会众多的关注。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能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微笑面对,从容不迫,敢于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直面人生的低谷,这样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三)有利于加深师生关系
老师作为学生的“传道授惑解业者”,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之外,能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让学生感受到严师外的温暖,师生共建和谐课堂,使得课堂内外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是有利于加深师生关系的。
二、如何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很多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一道题解不出来就生闷气或者发脾气,甚至高考后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而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控制自身情绪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首先要正视现实。让学生学会接受并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由于人并非每时每刻都处于正面的情绪之中,偶然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也是非常正常的。其次,找到负面情绪的来源。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负面情绪,侧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避免下次再在这个地方产生负面情绪。最后,想出解决方法。心理学上认为,负面情绪的消失因人而异,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消除负面情绪的方式,如与他人沟通得到理解,或者听音乐、散步等活动来转移精力,缓解情绪。
(二)适当的挫折教育
有人说,人生就像心电图,如果一帆风顺的话人也就挂了。所以,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特别是中学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更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心理考验。在即将面临的心理考验――中高考面前,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强,抗打击,经得起挫折,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我们中学老师在开学时就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挫折教育,避免中高考时发生悲剧。
(三)适当的乐观教育
与负面情绪相对立的是正面情绪,正面情绪的主要表现是乐观。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学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之外,还应该对学生有适当的乐观教育。首先,我们通过肯定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例如,题做错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有盲点,现在做错总比高考时做错要好。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幽默感,用轻松的心情看待外在的环境压力,微笑面对生活。逐渐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感受自信积极、乐观向上所带来的成长魅力。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归纳总结了大学生创业素质和领导者素质所涵盖的内容,并对两种素质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应包含领导者素质。两种素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业意愿,二是形成时间要求。最后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大学生创业意愿和领导者素质的培养上。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素质;领导者素质;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18-03
大学生创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根据2010年9月教育部的就业统计显示,2010年大学生毕业生中有10.9万人选择自主创业,人数是2009年的近10倍。然而,我国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几率只有2%~3%。
“创业”一词对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调查显示,91%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自己独立办企业、开公司,即辛格(Singh)认为的创业是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事实上,创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创业不仅可以是个人创办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团队创办企业;二是在一个单位内部负责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也叫创业,通常叫做企业内创业。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将企业内创业的人定义为“在大组织中从事创业活动的人”,也叫做内企业家。本文中的“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创建新企业的过程。
随着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势必给大学创业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是当前大学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大学生创业素质与领导者素质比较的角度,对大学创业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大学生创业素质和领导者素质理论综述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
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在后天环境影响和创业教育训练下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大学生创业素质研究在国内外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待完善。以下介绍国内外有关创业素质研究的几种主要观点。
国外关于创业素质的主要观点 美国百森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管理学专家威廉.D.拜格雷夫把优秀的创业者的基本禀赋归纳为10个方面:理想、果断、实干、决心、奉献、热爱、周详、命运、金钱和分享等;基甸·D·马克曼(Gideon D Markman)和罗伯特·A·巴伦(Robert A Baron)提出了独特的个人——创业适合度模型,指出自我感知能力、识别机会能力、坚定不移的意志、丰富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出众的社会技能等是影响创业者的关键因素。
国内关于创业素质的主要观点 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在其著作《创业与人生设计》中提到,创业素质分为个性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种素质。学者胡旭微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结构包括把握机会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用人能力、学习能力、风险能力等。杨桂芳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素质。余可发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对企业运作与市场开发知识的掌握能力。苏益南人等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可归结为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创业欲望、自信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和冒险精神;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能力素质包括识别机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陈艳等人认为,创业素质可划分为四项:一是创业意念,包括欲望、决心、热情、责任感、冒险精神和创业的理念等;二是创业能力,包括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三是创业特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责任感等;四是创业知识技能,包括对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大学生创业者素质从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进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
(二)领导者素质
所谓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在管理学界提出了不少的观点,下面简述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领导者素质观点。
国外关于领导者素质的主要观点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科特教授对领导者素质进行研究,他在对多家企业的经理进行调查之后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6个方面的素质:行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在公司和行业中拥有人际关系、信誉和工作记录;基本的技能,主要包括社交技能、概念技能和专业技能;要拥有个人价值观;要拥有进取精神;保持充沛的精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在对100多家企业研究之后,提出领导者应具备7种能力,即洞察力、首创精神、感召力、参与、应变能力、个性和言必行等。
国内关于领导者素质的主要观点 2004年,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写的《管理考试辅导教材》一书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应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符合一些基本条件。领导者心理素质应具备乐观和稳定的情绪、成熟的心理、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正确处理员工的人际关系,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实时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领导者业务素质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基本理论,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判断与概括的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沟通、协调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领导者身体素质包括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根据上述的国内外领导者素质理论,笔者从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如表2所示。
两种素质的差异性与关联性
(一)两种素质内容上的差异
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内容与领导者素质内容都包括相同的四个方面,即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要求中可以看出代表大学生创业素质特征的要素是“创业意愿”。创业意愿是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实施给定行为的意愿决定于一个人对此行为的态度。显然,创业意愿决定着创业行为是否发生。虽然在领导心理素质要求中强调的“强烈的事业心”也可能包括“创业意愿”,但这并不代表其一定会通过创建新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事业。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毕业后究竟选择就业还是创业,创业意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决定着其成就事业的途径不同。因此,“创业意愿”是大学生创业素质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素质形成时间要求的差异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成功的企业会有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基于此,对一个成功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而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大学毕业时并不一定具备良好的领导者素质,因为其领导者素质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而大学生创业素质要求其领导者素质在大学学习期间培养形成。
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树立和形成的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者素质?良好的领导者素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培养。
基于以上观点,大学生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要求在校期间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者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目前,对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遇到的问题就是学习期间实践活动过少。
(三)两种素质之间的关联性
从两种素质形成的时间差异可知,大学生创业素质应包含领导者素质。对大学生而言,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素质,就同时具备了良好的领导者素质;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了良好的领导者素质,且具有创业意愿,那就具备了良好的创业素质。
关于大学创业教育的两点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
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笔者认为,高校教育的重心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识别具备创业品质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性培养,以加强其创业意愿;其二,提供校内及校外实习平台,丰富学生的个人经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改变外部环境的特质,同时能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三,创业教育可适当减少课堂式知识讲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将创业培养重心放在高成就动机的学生身上。
(二)大学生领导素质培养
大学创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通常包括各种实验、实训、实习、创业实践等活动。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适应性、创新性、合作性及竞争意识等,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并形成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这对大学生领导者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因而,大学创业教育应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领导者素质,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Singh R.Acomment on Developing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the Study of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1):10-12.
[2]赵观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六个认识误区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7-40.
[3]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完美的领导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Gideon D Markman,Robert A Baron.Person-entrepreneurship Fit:Why Some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 as Entrepreneurs than Other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3(13):281-301.
[5]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26-29.
[6]杨桂芳,龚成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人才开发,2008(8):27-28.
[7]余可发.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维度及其综合评价[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78-82.
[8]苏益南,朱永跃,陈永清.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60-62.
[9]陈艳,雷育胜,曹然然.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6(4):80-83.
[10]Kolvereid L.Prediction of Employment Status Choice Intention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6,21,(1):47-57.
[11]周菲.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男幼儿教师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了解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的问题,本文对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以帮助男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也为稳定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队伍,优化师资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概念
男幼儿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要从心理学和职业素质两个角度出发,它是男性个体从事幼儿教育教学职业时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的共同的心理品质,表现为男幼师在完成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职业素质。男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主要由职业特征、人格特征和适应性特征几个维度组成,要求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兴趣广泛、知识结构合理、人格健全、道德品质高尚、适应能力和意志坚强勇敢等特征,同时还要有积极的创新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等素质。
2 男幼师职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因素主要受到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自身教龄以及自身学历的影响。首先,由于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对其素质的要求较高,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因此,在一般教学效能感、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等方面,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于一般幼儿园男幼儿教师。其次,教龄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因素。刚工作的男幼儿教师其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较差,表现不稳定,经过2-5年的职业倦怠心理素质转折期,男幼儿教师职?K倦怠也理呈现出逐步缓解趋势。这种教师职业的倦怠情绪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很多幼儿园甚至只有一名男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也是造成其职业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学历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个因素。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男幼儿教师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职业心理素质。
3 提升对策研究
为了提高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力,优化个体心理品质,提升职业心理素质,改善社会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建立男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系统
首先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职业认同与职业承诺。如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幼儿园大胆引用男幼儿教师,支持男生留在幼儿园内工作;同时加大宣传,树立典型,扩大男幼儿教师的社会影响。这不仅能逐步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且能提高男幼儿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其次是用人单位应做好培训与教育,预防职业倦怠,提?{其教学效能。切实提高男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努力争取待遇留人。最后努力创造适宜男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积极调动男幼儿教师的生活和成长,充分发挥男幼儿教师的男性特质。幼儿园应建立针对男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积极完善园内的教学管理,尽量让男幼儿教师在园内开展男性特质的体育等专项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尽可能为他们开设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保持他们的男性阳刚之气。
3.2男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调适,合理构建完善自我期望
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达到符合实际的状况,积极推动自身成长,满足幼儿园对自己的期望。摆正自己的位置,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认真扮演好男性角色,把握住机会,不断创新,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努力展示自己魅力和精彩;逐渐树立敬业乐业的观念,热爱幼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构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逐步完善自我期望。
3.3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
男幼儿教师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针对男性特点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努力营造男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锻炼男生的综合素质,为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男性幼儿教师。如,培养出鲜明男性特质的男幼儿教师、指定合格+特长,阳光+健康的男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开发突出应用性的计算机维护、视频处理技术、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等选修课程等,激发男幼师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培养男幼师生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