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族文化的精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元素;民族文化;动画创作

1 “中国元素”的来源及特点

(1)来源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在长达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包含了传统文化,它同样包括经过历史洗礼与革新的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庞大的内容以及多样的形态,如: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华诗词、中国戏曲、汉子汉语、民间工艺等等。所谓的“中国元素”就是在汲取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形象来体现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精神,以及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动画是一种全新的艺术门类,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而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又来自于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中国的民族文化元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国早期的动画《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民众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猪八戒吃西瓜》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民间剪纸的艺术文化元素、《山水情》和《小蝌蚪找妈妈》具有着鲜明的水墨画风格、《骄傲的将军》在角色设计上运用了我国民间年画中门神的造型元素、还有《三个和尚》、《南郭先生》等著名的中国动画都是来自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从各方各面都体现着中国的民族特征和精神特质。

(2)“中国元素”的特点。“中国元素”处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过程。民族文化处在当今世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可避免的需要信息资源共享,将民族的与世界的文化有机结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寻求一个既能保持本民族文化个性,又能海纳百川,借鉴他国文化精华,囊括世界文化共性的折中点。中国的民族文化,想要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传播本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扩大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就必须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敞开胸怀,取他国文化精髓,去外来文化糟粕,既保持本民族独立性,又融入世界文化共性,在逐步探索中始终本着创新精神,才能使本民族文化获得发展和进步。

“中国元素”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中国的动画创作要真正具有民族文化特质,除了在造型、服饰、题材、场景、镜头、光影、构图、声音等外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更重要的是在叙事、表达观念、传递思想、抒感、塑造人物性格和传达价值观等内在方面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这种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使“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一个显像的视觉元素,而是从故事架构到主题思想的表达,完整地诠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文化内核。中国的动画创作向来都较多的立足于中国传统元素,体现“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八十年代的优秀动画短片《三个和尚》就是取材于一句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部经典动画短片无论在视觉元素上,还是在寓意内涵上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将“中国元素”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集于一身,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中国元素”具有时代性。历史的沿革与时代的发展使动画创作中所说的“中国元素”的广度与深度更加宽泛了,它不仅是指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也包括了中国近代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民族文化元素。动画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也就更加的多元化了,我们在创作动画作品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要素,更要在吸取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我国传统文化以崭新的时代特征,古今结合,创作出更适合现代人观赏的优秀动画作品。

2 “中国元素”在中国动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

(1)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存在着单纯追求外在造型上的“形似”,而忽视了精神内涵上的“神似”。当前的国产动画片虽然已经意识到应该从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寻求出路。但这些动画片大多都只是从外在的表现形式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各式各样的水墨、剪纸、壁画纹饰、戏曲元素、年画窗花等民族元素出现在动画造型与场景设计的表象中,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意境和浓郁的思想情怀却没有显现出来。国产动画片依旧停滞于低龄的受众定位,主题过于说教,内容上不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2)缺乏创新精神,动画创作中原创能力匮乏,刻意模仿国外动画的形式而忽视了本国动画风格的塑造。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家涌现出了大量的动画作品,并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对我国动画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动画在美国和日本成功的创作模式影响下,开始效仿和抄袭,角色塑造单薄僵硬、缺乏性格特征的灵活性与生动性,内容形式简单重复、缺乏创造力和表现力,最重要的是忽略了本民族的文化内涵,缺乏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

3 如何在中国动画创作中合理运用“中国元素”

(1)演绎民族文化的形象符号的同时注重精神内涵和人文思想的诠释。中国的民族艺术文化给动画创作提供了庞大的素材宝库,是动画灵感的来源。而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视觉造型符号,更为关键的是透过这些形象符号,去更深层次地体现和发掘民族精神特质和内涵。“中国元素”是一个处在时代背景下的系统化的整体,若想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充分传播民族文化,就不能只在造型风格、人物形象等表面上过分注重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不断丰富、发展和进步的,它是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动画创作既要符合民族精神特征,又要结合时代特性,既要在形式上传承民族的艺术风格,更要在内涵上发扬民族文化。优秀的动画作品往往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

(2)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用“中国元素”构建本国动画鲜明的民族风格。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动画创作的灵魂,我国早期的优秀动画作品就是在吸取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既保持“中国元素”的独立性又发挥了创新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当今的中国动画虽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我国的动画人并没有失去发展动画产业的信心,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发展道路显然是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理想途径,国内的动画市场需要本国自己的动画产品,一味地引进国外动画无法使国内市场真正的繁荣起来。发展和振兴本国的动画产业,不但要发挥“中国元素”的作用,更要发挥创造力,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形成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华民族风格。

参考文献:

[1] 陈原川.中国元素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读 泛读 个性化阅读 传统文化

文化是需要一代代传承的,而语文教学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中小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知之甚少。对学习她、读懂她的重要性、紧迫性还缺乏真切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学生的语文学习本来就需要合适的内容载体,而传统文化正是个很好的选择。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弘场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面对众多经典文学作品,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弘扬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呢?

一、咬文嚼字,汲取中华民族文化养分

古代经典作品,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不求甚解,“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这样的阅读,无法真正地汲取到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运用精读的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论语》就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任何时代都不会失去它的魅力和价值。学生对这样的作品必须根植文本,多读多悟,才能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于漪说过:“母语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载体,咬文嚼字即是文化大餐中的细嚼慢咽。对文化营养的吸取及为充分。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帮助学生捕捉到心灵的悸动。引领学生与文字相亲,并且在这亲近中,感受到文字中蕴涵的美。

二、博览群书。传承经典文化之精髓

精读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但相对广博的传统文化则是远远不够的,精读毕竟涉及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因此要充分地了解、吸收、传承经典文化的精髓。还必须要有以更多更广为出发点的泛读学习作为必要的补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学识,想象力和知识,令学生终生受用。这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首先,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课内外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保证基本的阅读时空条件。让学生有时间自主阅读,给学生留出广阔的思维空间,把他们的阅读视野从狭小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其次,对于那些精华、鲜明、简练之作,教师要提倡学生进行背诵。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神明自得。

最后。学生的泛读往往追求量多。导致前看后忠、走马现花。此时,教师盔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口头复述、写读书笔记、开展小组讨论、背诵比赛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使之成为学生终生的财富。

三、个性化阅读。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新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过往时代的土壤之中的,要跟信息化社会相接轨,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就必须创新,给其注入时代新气息。北京奥运图案的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所谓“古为今用”,正是此意。

个性化阅读是创新的重要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精读和泛读,更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就是通过学习活动和自主建构。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审美力、鉴赏力、个性、品德意志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中和活动结果上,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审美力、鉴赏力、个性等得以丰富、发展。《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第3篇

社会的现代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社会体制的转型、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等,使得传统文化面临十分巨大的挑战。例如,我国的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现代化活动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再如,国际旅游行业的逐渐火热,促使很多国外游人来中国旅游,从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传统甚至被很多人遗忘。还有一些传统的技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很多人涌进城市融入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生活中,从而忽视了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等,这些都对民族文化传统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当然,现代化给民族文化传统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能量。如果传统文化只是一味地封闭,不接受先进的文化、教育等,而是遵从古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这种民族文化形式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久而久之,只会被社会淘汰。现代化给民族文化传统的正面影响,是让传统文化显得更加广泛,更加宽容,结合最新的元素,才能被社会人所接受。例如,当前很多民族地区都会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保护,但是也不会完全封闭不让人参考,反而是会接纳外界的人们,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从而促进该文化的逐渐现代化,更有利于文化多彩的发展。

二、如何在现代化社会中保护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是要科学地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不可一味地排外和排现,也不可一味地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的渗透。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其一,要对文物典籍、传统艺术样式等进行整理和保护。我国十分重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例如,近年来多项民族文化申遗成功,对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在进行文化保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民族的文化典籍等进行必要的搜查挖掘和整理工作,以便后世阅读参考。贵州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大省,该省不断推进对少数民族的各项典籍进行整理存档工作,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文献资料的整理收集,不仅能为当地文化发展保留一定的依据,也能促进当地文化在世界文化范围之内的发展和传承。例如苗族的《苗族古歌》,布依族的《布依古歌》,水族的《水书》,仡佬族的《仡佬古歌》,土家族的《土家族哭嫁歌》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存档的过程,是促进不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其二,要大胆地借鉴其他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一个保持原有文化精髓,吸收其他文化优秀之处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他的现代文明和文化形式对传统文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文化发展应该大胆地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才能产生新的文化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使得传统文化发展成为现代文明。文化的创新有时可以和实际的产品结合起来,在产品中融入文化的元素,通过宣传的方式,能使得传统文化被更多人认识接受。因此,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只有不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真正在现代化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弘扬和发展。其三,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模式。人是文化的创导者,也是文化发展的促进者,传统文化要实现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教育密不可分。很多时候,发现民族文化的保护面临一定的难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上缺乏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文明程度是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可以加强对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为民族文化培养继承人和传播者。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有很多传统技艺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的,但由于当前很多民族区域教育稍显落后,没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导致民族文化传统失传现象频频出现,因此,为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需要加强现代化的教育。

三、结语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28-01

民族舞蹈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艺术价值。而舞蹈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民间舞蹈素质,继承、发展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精髓的重要手段,所以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舞蹈教学法,有必要对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及相关知识进行探究。

一、民族舞蹈文化传承

文化传播的过程兼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民族舞蹈文化同样是时间和空间的共存艺术,兼有文化特质与传承的个性特征。民族舞蹈文化主要是某个民族在长期处于特定生活习俗、地理环境、以及劳动习作方式等生活环境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有别于我国其他民族审美特征、道德关键以及思维形态意识的民族舞蹈文化。可以说,民族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是其存在以及传承的重要载体,且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舞蹈文化也相应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民族舞蹈“传承”就是其所赋存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过程。在此过程中,民族舞蹈文化的本体、传播与发展形成了文化发展的统一体,有利于民族舞蹈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促进文化的整合、积淀、增值和变迁。由于舞蹈是人类不同个体以及群体所共同构成的,所以其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具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价值、文化特点以及文化艺术特征,涵盖了社会形态、历史背景、舞者技能知识与肢体动作、民俗风土、文化形态、意识行为、精神资源以及艺术特色等文化行为。因此,在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民族舞蹈文化的具体类型,切实做好传统舞蹈文化的继承工作和发展工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民间舞蹈文化的教学工作,以便借此来促进民族舞蹈文化的快速传承和发展。

二、民间舞蹈教学对策

(一)挖掘文化底蕴,探寻舞蹈动律

文化兼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既包含心理、制度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含人类精神活动及相关产品。无论身处何种文化环境,舞蹈文化总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生相应改变。通过挖掘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可以充分明确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及其动作规律,即便是舞蹈动作也会受到舞蹈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舞蹈历史文化中去找寻切入点,充分了解和掌握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和精髓,充分了解民族舞蹈文化与乡土特色,必要的时候需要顺应多元文化发展趋势,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这些民间舞蹈动作。

首先,在开展民间舞蹈学习之前,要以民族文化概述着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文化的生态环境、历史沿革以及美学特征等基本概念。其次,要深入实践来开展调查,搜集和掌握第一手舞蹈文化方面的资料,了解和体验原生态民间舞蹈表演神态、心理以及肢体动作,探索民间舞蹈同当地民族居民生活之间的联系。再次,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借助民俗学、历史学、语言学以及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来明确民间舞的文化现象及具体成因,必要的时候可以从历史文化角度来探索动态舞蹈形象,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现象,使学生可以自行探索和掌握民间舞蹈的风格和韵律。最后,要鼓励学生多借鉴其他国家的舞蹈精髓和内涵,从而借助多元舞蹈文化来进一步推动民间舞蹈教育的发展。

(二)发散创作思维,传承民间文化

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为了使学生树立文化传承理念,需要以文化为舞蹈教学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舞蹈深层的文化内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独立的舞蹈创作意识,同时还要使他们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现代舞蹈动作的技术和风格,培养和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逐步促使民间舞蹈教学向创新教学方向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民间舞蹈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下述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具体为:借助民族舞蹈文化遗产来激活民间舞蹈形象;通过对比舞蹈节奏来深化学生对于民间舞蹈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借助音乐情感来辅助学生构建民间舞蹈形象;通过富有动律的舞蹈风格来启发学生创作民间舞蹈形象的创作思维;借助情景教学来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民间舞蹈形象,从而借此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文化,为学生民间舞蹈技能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总之,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加快了民间舞蹈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顺应时代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此时为了进一步加快促进民间舞蹈文化及艺术的传承,就必须要创新民间舞蹈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动态知识观来开展民间舞蹈教学,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展望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独特的居住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赫哲族民族文化,其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赫哲族人民以渔猎为生,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而通用汉文。赫哲族音乐文化作为赫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特色,也是人们了解赫哲族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既形成了历史传统,同时也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赫哲族传统民歌历史悠久,流传至今,淳朴的民歌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民间小调口口相传。其内容大多是刻画勤劳勇敢,朴实真诚的赫哲族劳动人民形象、歌颂历史英雄、赞美真挚爱情等。本文旨在分析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展望的同时,也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力量来保护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1 赫哲族音乐文化形式

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仅是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历史发展和成长传承的重要见证。赫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文化也代表了民族人民的情感夙愿。

赫哲族传统民歌的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演唱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一是伊玛堪,是赫哲族音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说唱民歌。其主题大多是歌颂英雄事迹,崇尚纯洁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演唱形式主要是单人独唱,旋律性强,节奏轻快,深受族人喜爱。二是嫁令阔,是赫哲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歌形式。大多刻画了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故事,也描写了族人的朴素生活。歌词通俗易懂,贴近日常生活,旋律简单易记。三是天鹅歌舞调,是赫哲族音乐中常见的一种舞蹈音乐形式。曲调婉转优雅,节奏舒缓,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着美丽的白天鹅自由翱翔的怡然自得。四是萨满调,是赫哲族的一种宗教音乐演绎形式,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配合其他乐器,共同形成节拍,曲调充满神圣感。

2 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方式,传统方式与新方式并存,致力于全面发展本族文化。

2.1 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传统方式

由于赫哲族没有民族文字,只有民族语言,其独特的文化习惯只能通过一代代族人言传身教来完成。这种方式以人为主体,更贴近真实生活,文化传承更加真实形象。的确,在任何时代背景下,无论在哪一种文化的传承中,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主要的传承者。但是,从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来看,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如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由于赫哲族与汉族交往密切,很多生活习惯和文化方式都已经逐渐汉化,原始的赫哲族本族文化在不断交往和融合中都逐渐淡化,能够保留下来的并不多,从而导致熟练掌握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族人比较少。二是传承者的表述能力有限,一般来说,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者通常是年迈的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传承者传递的歌词信息就不能保证字字完整,曲调旋律也不能保证完全准确,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会失去原本的色彩和韵味,成为记忆的碎片。三是接受者的理解能力有限,传承者将文化表述出来,接受者或许能够接收到表面的文化内容,但是其中的深意和精髓只能靠接受者自己去领悟和理解,这就需要接受者能够有能力转化传承的文化内涵,并能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特点相结合。

2.2 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新方式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文化的审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形式的民族音乐文化如果不能紧跟发展潮流,那么就会落后于现代社会,面临衰落和消失的处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赫哲族音乐在传统特色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现代音乐元素,融合了西方的优秀音乐成果精髓。例如,以乌日贡大会为代表的赫哲族文化交流活动,就是新时代下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新形式,不仅丰富了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加强了民族内部的联系和交流。乌日贡,在赫哲语中,是“欢乐喜庆”的意思。每年大会召开之际,族人都会身着民族服饰,齐聚一堂,分享收获的喜悦,期间也会举办游戏互动,其乐融融,在欢声笑语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丰富。

3 赫哲族音乐文化未来发展展望

当今社会,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潮流,它一方面对民族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民族文化带来冲击。就其独有的音乐形式特点而言,赫哲族文化未来的发展会更加丰富。

3.1 保留传统文化独特性

赫哲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华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性,自编自唱,随性自然,其丰富的演唱形式和乐曲风格具有民族特色。在未来的发展中,保留赫哲族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在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中具有竞争力。

3.2 内容形式多样化

赫哲族音乐文化主要是由民歌和小调组成,其内容大多以反映族人生活为主。在未来的发展中,基于其传统音乐文化内涵,逐步实现文化发展的内容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推动赫哲族文化的进步与创新,丰富国内外音乐文化形式,

3.3 具有时代开放性

赫哲族音乐文化未来的发展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音乐文化形式,不断推陈出新,这样才能保持赫哲族文化永久的生命力。

此外,赫哲族音乐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要保留独有的民族特色,不能为了盲目地追求利益和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而丢弃了赫哲族民歌的本质精髓。

4 结语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其民族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后人去保护、传承和弘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赫哲族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去保护少数濒临衰落的赫哲族文化。同时,应该对旧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让赫哲族文化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不断丰富和强大。保护赫哲族音乐文化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和扶持,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走遍中国,走向世界。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并为其提供有益的发展环境,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彰显民族音乐文化自身的独特魅力。在不远的将来,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的骄傲。

参考文献:

[1] 张萍.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展望[J].青年文学家,2015(3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