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专题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前我总以为我们是小学生,法离我们远着呢!直到那天听了大浦派出所的周所长给我们作的讲座才知道,法就在我们身边!
周所长和我们谈了许多事例,给我影响映象最深的是有两个同学因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以致后来大打出手。甲同学一失手将乙同学推下了楼。两家人因此而闹上了法庭,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乙同学的家长称对方是故意伤人,而甲同学的家长不承认,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正当防卫,双方争执不下。
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件事上谁对谁错呢?
其实,两人由于一时冲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他们都有错。同学间有矛盾那是正常的,可我们该怎样处理呢?是像上面两位同学这样,还是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呢?在这场悲剧中受害的又何尝只是甲同学,他不但给对方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关键词 农村 初中体育教师 培训 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脱产置换研修农村初中骨干体育教师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培训内容很丰富,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培训内容丰富而培训时间短,课时量不足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培训中理论指导过多,实践、实训内容有所欠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难度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专业发展的需要。
1培训需求分析方面
有的培训机构在接受培训委托之后并没有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做深入的分析,而是基于任务要求自上而下的确定课程,或者让授课教师自行确定讲课内容。
2培训课程设计方面
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培训需求分析也应该成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克服为分析而分析、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有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基础的培训课程应该目标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然而我们的培训课程设计往往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需要改进。
(1)课程目标缺乏职业生成性。国培计划(初中体育)总目标中指出帮助县域内农村初中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体育骨干教师加深职业理解和学生发展认识更新教育理念,拓展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提高教学与研究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县域内推动初中体育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中青年带头人。由于专业素质发展的理念缺乏深入思考,对教师继续教育缺乏长远、通盘,整体的考虑,更多地从提高职业适应性的角度拓宽和加深知识面,只注重系统化、结构性和理论性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创新素质的全面培养重视不够;重视对教师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对教师人格、情感、意志的发展和升华;过多注重教师个人需求,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的内在诉求,导致课程目标缺乏职业生成性,教师学习热情低落,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走向反向效果。
(2)课程结构失调。很多学员在培训中学到了新知识和方法同时他们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但当回到原有学校尝试时,又必然面对一个问题: 每所学校甚至每一次课堂授课均有独特之处,这就让教师觉得培训中所学的过于抽象、理论化和不切合实际教育的现实差距太远,这又会让教师对专业的理解感到困惑。因此,当前的在职培训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作用并不明显,不利于学员的培养和学员专业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在培训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程度不够所导致学员无法适应教学环境的改变。培训不仅要有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还应设有不同层次教师培训的课程目标,才能体现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差异。
课程结构的失调现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专业课程,学科本位主义倾向突出;二是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活动性课程、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比倒失当,分科课程有余,综合课程、跨学科课程不足,学科理论知识多,实践环节少,理论和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明显地成为“两张皮”;三是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过多,选修课程不足,造成选修课缺失或选修范围过于狭窄,导致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影响教师的自主发展;四是重国家课程、轻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内容脱离教师的实际需求。
(3)课程评价缺乏科学性。课程评价是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证据的收集与提供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过程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二是对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判断。笔者在培训的参与中发现培训课程的评价较传统,缺乏开放性、动态性、灵活性。评价内容过多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等综合能力的评定;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课程评价的真正功能。
课程评价可以对课程的合理性做出价值判断,给课程决策者提供信息反馈,以便课程执行者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出适当的控制与调试。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完善培训课程评价,使课程设计者利用课程评价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出科学的决策。
(4)课程设计忽略培训教师主体性与参与性。由于参加培训学员的教龄不同,学历差异、地域文化不同、授课教师对于文本课程的设计很难把握,由此课程设计往往缺乏针对性。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需要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共同作用,而主体意识起着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培训中很多学员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和学员的交流互动忽视了学员自身经验和主体学习能力。
授课教师的课程设计考虑不够周全,忽略了学员对课程的参与权,影响了课程向学员的转化效果。有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很多的教学经验,也有很好的教学技巧,可是他们的地位却从来是非主体的,如果从课程运作的角度审视培训的课程现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教师的权利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扭合状态: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绝对权威,但在课程决策、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中却处于奴仆地位。在这里,规则是先定的,内容是固化的,知识学习成了最终的目的,人的发展退居其次。课程被狭化为教材,主体的人异变为被动的受体。
(5)课程实施缺乏规范性。有的授课教师上课不够认真,为了取悦学员而完成授课任务,有的授课就是个人人生传奇的讲解,学员逃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课堂上学员经常讲小话,有时课堂下的声音高于教师声音缺乏课程秩序。在培训中授课教师的课程权力十分有限,一位老师说 “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权力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权力”,这虽然不能完全说明在培训中授课教师课程权力的现状,但可以揭示教师在课程权力上的欠缺,究其根源,授课教师和学员未能参与并行使其课程权力,课程秩序缺失。造成不能保证课程培训的有效性,致使培训效能培训低下,进而影响了学员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 卢正芝,洪松舟. 我国教师能力研究三十年历程之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70-74.
关键词:社区职工会计培训 会计专业人才教学 动手能力
康德的“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揭示了会计培训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重性。
一、 目前社区会计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教学师资严重不足
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社区教学中心为服务当地经济培训项目及数量不断增长,会计培训由于生源比较充足,培训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使在职工培训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师资缺口越来越大,师资的外聘引进刻不容缓。尤其突出的是会计实路能力强的教师严重不足。尽管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校企合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企业人员的编制问题,涉及商业秘密,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等,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教师参加顶岗实践。还由于社区培训学校本身的体制限制及经费限制等原因
(二)会计培训方法陈旧,培训方法模式单一
会计培训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型帐务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多数停留在理论培训为主,实践培训为辅的基础上。传统的会计培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员听;教师写,学员抄;教师考,学员背”学员由于对新培训的经济业务,帐务处理缺乏理性认识,不利于学员独立处理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劲力,难以达到预期对学员的培训效果。
(三)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面临困难
首先,基于社区会计培训的时段性,会计资料,会计工作的技术性,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等原因,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校企合作。其次,社区学校尚未形成科技开发,技术创新等原因,无法真正意义上达到校企合作的要求,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最后,社区培训学校由于教学经费上级投入的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真正实现实践场地的形成。
(四)社区学员素质普遍不高,培训组织开展较难
社区教学受地域条件限制,生源复杂,层次良莠不齐,由于对培训的认识度及本身各自学员的工作原因,学员对进入培训后的态度相对消极,以及培训时间,培训方法等原因,学员的自信能力相对较差,统一的培训往往到课率不高,影响培训质量。
二、 社区会计培训改革新思路
(一) 师资引进多渠道
社区培训教师引进以“实践型”,“讲师型”的“双师型”人才,
以聘请行业企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培训学校提任兼职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方面,师资引进过程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最好以学历、职称、年龄等条件有机结合,为培训持续长远发展,兼顾培训学校内陪人才的发现与培训。
(二) 培训模式改革
首先,加强实践操作培训。社区培训所培训的学员,企业职工等不是研究性学者,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会各类应用能力的专业人员,主要是以学员就业后能更胜任本职工作及如何胜任会计上岗工作的实路培训体系。让学员对用文字表达的经济业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处理,能在经济,业务以实际发生的模式案例,使理论到实践能更快的融合,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更能实际操作,克服单一的讲理论,而轻视实践的弊端。
其次,克服实践场地短缺,加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以培训学员、职工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让学员、职工完成培训理论的同时,以“职业人”身份参加在校外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社区培训的学员来自社区,来自工厂,特别是适合以实际工作需要的必备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应以企业为教学基地,建立实质性的“第二课堂”,以企业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员为指导教师,切实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校企一体化”,做到学校的培训课堂与企业岗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相结合,从而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三) 加强学员职业理想的培养
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化学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改变学员入学时的消极心态,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着重进行会计培训的重要性介绍,培养学员的职业理想,开展职业培训,高度重视学员的职业教育,使学员对培训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树立职业培训的初步理念,逐步养成合理的职业理想,是增强教育针对性,提高教育实效性必须首先予以加强的工作。一旦学员有了职业理想,就有动力之源,培训起来事半功倍。
(四) 加强多媒体网络化培训作用
0 引言
教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专业的质量提升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由于各高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师的准入向社会放开的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也开始选择小学教师岗位,这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影响该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还包括师范学校的教师本身教学素质不高,制约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1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逐步完善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方式。与其他类高等院校教师培训不同的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必须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并能够具有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特色。由于教师技能培训关系到小学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以及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刻不容缓。但是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领域,大部分院校都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欠缺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实行了扩招,增加了学生小班授课的难度,然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又很难做到创新,导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教授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尽管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能够对其进行模拟训练,包括教师备课、教师讲课以及教师教学案例分析等,尤其是近年来微课教学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由于微课教学方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较重,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还无法做到普及,即使实行微课教学的院校也会因为教师本身缺乏自我反省意识,没有真正发挥出微课教学方法的效能。总之,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面还存在欠缺。
2.2 教育理论教学的方式与教育行动能力训练脱节
通常,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选择在课堂进行,然后根据教师的备课和经验进行授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听课者处于被动方,在努力对教师教授的的知识进行记忆的时候,失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理论知识过多、教学任务太重,已经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套路,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2.3 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化建设滞后
当前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原因还包括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随着我国教师改革的不断进行,很多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性高校看齐,严重削弱了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师范性,加上小学教育专业本身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教学倾向,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非常不利。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主要变现在教育类课程比例低。目前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能力,缺乏技能型课程的考核。由于课程是教师技能体现的载体,同时还是培养教师技能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技能课程化建设,提高实践类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增加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2.4 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其影响最深的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学习在未来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极为不利。因此,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必须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重视。
3 加强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对策
3.1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的组织系统建设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需要教育部门、各个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仅仅依靠小学教育专业自身无法实现。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成为了教师技能培训的主要实施部门,并且属于教师技能培训的唯一主体,忽视了与其他教育部门支持与合作。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联系,建立规范的教师技能培训系统,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确保教师技能培训按照协同性原则进行,真正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和有力支持。
3.2 加强宏观政策的支持,规范教师技能培训工作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教师技能培训打下基础和后盾。相关教育部门可以从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以及设立教育教学资金建设等方面,加强教学场所和教学硬件设备建设,确保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实践条件良好。此外,为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保证学校教育计划的顺利完成,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将教育经费合理分配,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也要对学校的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教育经费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小学教育专业还要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证书》中现有的制度,对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进行明确,并将其作为教师技能训练的依据和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技能专业化水平。
3.3 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首先,对教师培训体系进行优化的前提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不仅可以保证培训过程的主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培训任务的重视度。完整的培训计划应该包含七部分内容,即培训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考评方式、调整方式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培训目的,培训目的的制定必须结合小学教育专业本身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所帮助,目标制定的过高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目标制定的过低会影响教师的发展。
其次,优化教师培训体系还需要积极发展不同的培训方式。
①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职学习,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获得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学校新增加的专业,更需要对教课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和进修,努力提升学校在本专业的教授水平,避免新增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就业的现象出现。
②就目前的学校发展来看,校企合作是学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一大捷径,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技能的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努力与多家企业或者中小学校进行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本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分配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中,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掌握一线的实际需求,进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符合社会需要。
③国家应该有计划地建设一些教师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速度。
教师培训基地的重点包括:
①对学历较高、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确保这些高学历教师在拥有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技术实践,甚至取得技能认证资格证书;
2019年12月参加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专题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通过几天的网络培训学习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实拓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学院教学的要求;促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副度提升,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主持课题,发表成果,参与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下面将我的培训学习心得与培训后回到岗位后的实践相结全,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好的课程准备还需要好的课堂发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教学中受益,而教师也可以从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四、善于使用语言技巧。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平时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以此来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还可通过作业、答疑、小测验,甚至可以跟同学聊天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引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总结如何用最贴切的语言讲述问题。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