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1.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指在银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银行领导层倡导、全体员工的认同、社会各界认知和理解的,经过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产品服务、特色经营、管理风格的集合体系。它既有一般企业文化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它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更有其独特的责任文化、风险文化和合规文化,这些共同形成了商业银行文化体系。
1.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是提高商业银行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商业银行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进而对商业银行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它就像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可以把全体员工凝聚成一股合力,使之同心同德,自觉、自愿地共谋商业银行的发展,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当成一种追求来完成。
二是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驱动作用,使员工懂得了他所在银行存在的社会意义,看到其作为银行一员的意义和自己生活的意义,使他们产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地为银行勤奋地工作。
三是提高银行风险防控能力。企业文化尤其是包含风险管理文化,有利于提升银行员工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利于推动银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上令下达、下情上传,保持良好的信息传输渠道,推动各个层面办公效率、运营效率的提高,进而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效落到实处,进而推动整个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思想认识肤浅
一些商业银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误以为将一些标语、格言、口号、制度规章等张贴在企业内部的墙上,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而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是在员工行为中的潜移默化。这种形式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发展割裂开来,显然是很不妥当的。
2.2 缺乏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来搞一点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2.3 特色不够突出
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商业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
2.4 人文关怀不够
一些银行没有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轻视对员工教育培训,不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上还做的不够,没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5 客户至上欠缺
有些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都在提“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但缺乏“客户至上”的具体行动,相关的行为准则并没有落到实处,服务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3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商业银行领导者的言行举止、领导风格、思维模式、道德偏好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抓好推动落实,并采取有力的协调措施,为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
3.2 完善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企业文化工作格局。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管理,让管理体现出企业文化,形成一个长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3.3 突出个性特色
各家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等呈现出很多的同质性,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体现出不同于他行的个性。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在共性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专有品牌,着力塑造不同的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3.4 坚持以人为本
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千方百计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员工职业培训力度,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积极搭建员工成长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充分的成长和深造的空间。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地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到人格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应用的敬业精神,银行才能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3.5 做到客户至上
商业银行要真正做到客户至上,让客户满意,要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不管是在储蓄窗口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柜员,或是大堂经理,在仪表、举止、言谈、神情等方面都应当尽力让客户产生好的印象,感到满意,愿意建立长久的往来关系。客户对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商业银行服务效能的反应,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文化的气息和魅力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一、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理论同样适用于银行这种特殊类型的企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在银行发展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是指导和约束银行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具体体现在四个层面,即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不同的银行由于自身资源状况、历史与传统、战略安排及环境的不同,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有的强调诚信,有的突出创新,有的注重人性,有的倡导进取;有的看重过程,有的在意结果等等。
二、企业文化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通过指导和约束银行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而对银行竞争力产生影响的。企业文化总是通过一定的经营行为来表现的,当一个银行面对一个新问题时,由于特定文化的驱使,会本能地设计出一系列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企业文化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健康适合的企业文化对提升银行竞争力,推动银行稳健、持续和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银行制度相比,企业文化更具有稳定性和能动性,对员工行为和作风具有更深层次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功能具体表现在7个方面:①目标导向功能;②凝聚功能;③激励功能;④约束功能;⑤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⑥创新功能;⑦效率功能。这些功能对银行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业绩增长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厉以宁曾经说过,经济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物质技术基础,二是道德。物质技术基础决定常规效率,而道德决定了非常规效率。对于企业和银行而言,他所说的道德其实就是指企业文化,健康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和银行带来超常规的效率。
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强势文化和增强市场适应性,建立强势文化和增强市场适应性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有一方面的倾向,但是不能割裂对待。在倾向于建立强势文化的方面,一般可以从由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文化建设几个方面入手,并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途径,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在倾向于增强市场适应性方面,建立学习型导向的文化则是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几个方面入手:
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物质建设主要指物质环境和服务载体的建设。在商业银行的物质环境建设中,体现坚实稳固,给人以诚信感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时代感、创新感等方面体现自己的个性,强化形象标准化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服务载体包括银行服务的技术载体、广告、产品及产品的包装等,服务载体主要从成本、效率两方面考虑,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设计和提供。银行的产品有其特殊性,在产品和服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银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需要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前提下,调动技术和知识的资源,开发或者提供与市场需要同步或超前的金融产品。
2.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重点是企业的行为建设,商业银行的行为建设包括领导行为建设、模范人物行为建设和员工群体行为建设三部分。企业文化是靠领导者创立、倡导和培养的,商业银行的企业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而银行的领导者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因此行为建设应首先培养领导者的风格、信念和道德。企业的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和员工行为引领者,他们的行为最能够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员工群体行为建设主要为建立归属感、积极性和明确行为目的性。
3.制度建设是贯彻企业文化的有效工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制度中体现企业的文化导向,将制度作为塑造企业精神的机制和载体,把企业精神贯彻到制度中去。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相当强大的制度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关键是对现有制度的改造,达成制度和所建设的企业精神的融合和统一,这也是管理创造性的充分体现。制度建设包括领导机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三个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影响的主要是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在组织机构建设中,商业银行已有的科层制多少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需要由加强内部沟通机制建设和扁平化管理来加强灵活性;在改造管理制度中,需要解决如何将企业精神具体化、可操作化的问题,同时兼顾制度的严密性,保证制度实施的效果,可以看出,制度建设是连接企业文化建设中几个方面的重要桥梁。
4.企业精神文化是支撑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企业精神文化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文化归纳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又对其他方面起指导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提炼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他各个方面围绕着核心价值观来进行,才能形成企业的强势文化。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他一些国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特点。
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最大特点是非常强调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银行鼓励冒险和创新,并在冒险、创新与风险效益的统一中,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美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关系和纪律原则。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方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既给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空间,又保证了纪律的严明。
日本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它的团队精神上。以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是日本银行的经营法宝。这种企业文化易形成家族式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配合这种企业文化,日本银行同时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来培养员工责任感。
英国人素以谨慎的绅士风范而著称,而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各项业务开展中,银行都是凭客户资源和资信两方面的共同表现决定交易是否成交。此外,银行还非常注重信誉,多数银行都允许发放大量不需抵押的信用贷款。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文化认识有限。在我们的商业银行中,许多员工乃至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看电影、文艺演出、旅游等形式化的层面,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形式,更谈不上员工主动将银行文化融于全行各项活动之中了。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足,使得银行的管理层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从调研、分析、分工、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随意性、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具有持续性、可继承性的特点,不应因管理层的变更而任意改动甚至否定。同时,银行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轻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员工进入银行后,不知道自己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和未来达到的职位程度,因此缺乏奋斗的目标。
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詹姆斯克特教授认为,在具有强力型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们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念,通过经理人员的积极协调和组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将会有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但是,这是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经营环境的需求相一致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否则,这种强力型的企业文化甚至可能导致明智的管理者做出具有破坏力的行为,就会不断地削弱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使企业的价值观念符合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之保持协调一致。以此规范、激励全体员工的行为。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企业中最主要的资源。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知识的传播、运用和贬值的速度加快。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抓住机遇。运用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面对剧烈的环境变化,紧抱住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事方式不变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放性、全球性、竞争性的国际金融环境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进行相应的改组、改制,以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得住、立得稳、发展得好。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银行业改革中却存在一个被普遍忽视的而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许多银行企业在建立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同时。较少注重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创新与构建。不可否认,改制改组、制度建设等工作对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我们的银行企业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层面上不进行相应的变革,那么制度、机制的改革所产生的效能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据专家预测,继第三次浪潮一一信息潮的冲击后。企业文化将是企业面临的第四次浪潮。”因此,我国银行业在加强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锻造自身的“文化力”。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经营模式,树立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建立新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加快培育与国际接轨且又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银行企业文化,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银行企业文化与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银行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指一系列制度、规范、准则、习俗、思想意识等的总和。文化在企业中具体地表现为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复合体。精神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的制度文化,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外在表现,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性等可感要素的总和。
银行企业文化既具有企业文化的共性。如社会性、民族性、传统性、渗透性等特征。更具有银行企业的个性。首先。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金融风险是其主要任务,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其次,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再次。商业银行是面向群众的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银行企业文化作为在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金融管理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部门企业文化理论,是对原有的银行管理理论与运作模式的总结和创新。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现代银行业企业的运作,把银行的经营管理置放在企业文化构建之中,深刻洞悉到现代企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与经济力、政治力并行的“文化力”的较量。
(二)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的,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它具有差异性、价值性,积累性和不可模仿性的特征。银行企业文化完全符合核心竞争力的以上特征。第一。银行企业文化是融知识与资产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其独特的竞争素质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第二,它具有客户可感知的价值,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既能服务顾客也能创造顾客。而所有的“商业目的只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定义,即创造顾客”。第三。它的影响可以覆盖于商业银行多个产品和服务之中,能为银行进入其他的潜在市场提供条件。实现最大限度的范围经济,即具有可延伸性和积累性。因此,银行企业文化本身就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提升和巩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银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一些银行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不少银行尚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实际的经营管理成为好似互不相干的两张皮。(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化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摘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机制和专门从事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机构。(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做工会等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业特色,缺乏本单位个性。(5)普遍存在着舍本逐末的倾向。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但一些单位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看待,导致企业文化的建设,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在还是依然如故,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从银行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现阶段要提升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建设企业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即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创新。因为“银行新型企业文化……造就了银行引人注目的基础 经营业绩”。
三、创新企业文化,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制度文化建设是根本
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银行业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最为迫切和关键的一步。但制度的改革创新不能脱离制度文化的建设。现代银行企业制度要求银行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开放型企业。那么,最大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就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使其成为国家控股下、多重资本参股的完全市场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场变革其实已经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本身的变革。更是作为深透到人们心灵的一种制度文化的变革。因此,现代银行企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必须要紧紧围绕制度文化建设、营造新型银行企业文化和促进银行企业再造工程来展开。让员工在价值观上认同这种制度上的变革,并努力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适应这种变革。否则,现代银行企业制度建设变成了空中楼阁,而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林。
(二)信用文化建设是基础
“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两个原本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金融。”银行就是货币与信用的互动式结合的产物。银行业所从事的不是普通商品的生产与买卖。而是货币、有价证券等有形与无形金融资产的交易与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良性循环。这种特性决定了银行企业的职工必须首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更加讲究诚信原则。
当前,信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完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市场,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网络化信用数据库,通过这一系列的载体建设,构建企业信用文化。二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目前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个人信用制度几乎是空白,急需建立个人信用的登记制度、资信评估制度以及风险预测制度等。特别是通过现代消费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人们的信用意识,形成社会成员信用文化。
(三)营销文化革新是核心
营销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把银行企业当成机关进行管理,以及我国长期处于银行产品的卖方市场有关。进行营销文化创新,就是要强化主动营销的意识,认识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从顾客的观点来看,市场营销是整个企业活动。”此之外,银行要加强企业形象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广告宣传力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从根本上说是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就是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开发设计银行产品和服务,实施柔性化管理。目前我国不少银行企业虽然也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往往偏重于运用拉关系等手段去“争夺”客户和客户资源。而不是以一流的服务吸引客户。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使客户成为需求的主体。
(四)品牌文化构建是重点
品牌文化在我国的银行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除了理念方面的主观原因外,银行企业经营同质的“货币资金”是一个客观上的原因。但是任何企业文化都是附加在其产品载体上的,世界上没有不附加在其商品载体上的企业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品牌。银行文化和金融产品品牌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是银行企业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策划创意和银行企业信誉的象征,也是银行文化凝结在银行服务产品上的结果。因此,品牌文化的创新除了要树立银行品牌意识,注重银行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宣传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再次吹响银行品牌大战的号角。面对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银行应事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以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生活背景、消费观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实现银行间的“有差别产品”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在进行品牌的推广时,银行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真实、有效的宣传。不断扩大品牌的社会知名度,以利于银行品牌产品的成长。
农业银行基层网点多、员工数量多、客户群体大,企业文化的引领尤为重要。本文从基层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和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在新形势下,基层农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长远发展。
一、基层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文化是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方式,是一种特别的品质。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的灵魂,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依靠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企业文化。高品质,是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应有的业务品质和文化素养;高效率,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应有的制度安排和企业能力的重要展示;负责任,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的职业操守和人文情怀。基层农行的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以及品牌形象。企业文化促进了基层农行的稳健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农行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了农行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当前农业银行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高度重视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融入经营管理、促进业务经营,同时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农行在发展浪潮中的综合竞争力。
(一)凝聚人心,展现整体素质。良好的农行文化,可以使员工在精神上与农行连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自愿、自觉地献身于共同的金融事业。
(二)塑造品牌,树立文化精神。农行精神的确立,就是农业银行在社会上树起了一面旗帜,社会各界就会以这面旗帜来判断、来认同,使农行在社会中获得信赖和声誉。
(三)引领梦想,营造发展环境。“比、学、赶、超”的农行企业文化,不仅能营造出人心思齐的发展环境,而且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从而实现个人梦想与农行愿景的和谐统一。
(四)深植愿景,培育责任意识。以人为本的农行精神,使员工时刻从农行内部环境中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感受到努力工作的成就感和身为农行人的自豪感,从而脚踏实地、携手并进为实现“中国梦、农行梦”而努力奋斗。
二、基层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基层农行发展,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向心力和凝聚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基层农行文化建设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一)思想模糊,联动脱节。一是部分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心追求业务经营效益,注重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目标任务。综合管理部门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也没有整体的思路和方案,员工心中对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认识模糊;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片面理解为硬件设施布放等表面上,没有从根本上将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仅仅为了应付上级行的检查,限于做表面文章,广大员工的心中没有形成一致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四是没有结合基层行的实际,而是一味地模仿或者照搬,缺乏自身的特点和创意。
(二)理念僵化,认识不够。没有将基层农行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业务发展,业务发展也可以带动文化进步。而当前很多时候,文化建设促进业务经营成了某种表象,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战斗力和价值创造力,缺乏实际意义。有些基层行只注重抓经营效益,而忽略了文化建设,并没有从源头上加以改革,以文化建设来促进各项业务经营稳健、可持续地发展。当前,部分基层农行缺乏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教育,导致部分员工对农行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对农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缺乏深度,融合不够。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当前,部分基层农行还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完全与经营管理相融合,致使农行文化建设起步慢,难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缺乏时代的鲜明性、系统性、扩散性以及实践性。
三、基层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深度体现,是思想的体现,也是灵魂的根源。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基层农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客观需求。把企业文化建设根植于心,农行上下必须形成“一股劲”,从每个员工的一言一行做起,贯穿于全行各项工作的自始至终。
(一)基层农行文化建设要植入以人为本。当今时代,思想越来越多维化,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呈现出很多不同的价值取向,人心思齐变得越发重要。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人是企业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基层农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多为员工着想,多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员工进行合适岗位分配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凝心聚力,从而培养员工行为的正确性、先进性和人文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些年,农业银行持续挖掘、树立、推介了一大批与农行价值观相一致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树立起一面面旗帜,比如饶才富精神、王希精神、苏州农行永争第一精神等。因此基层农行要加强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宣扬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影响身边的人,引导员工创先有榜样,争优有方向,促使群体行为向先进行为方向发展,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挖掘出最大的能量,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二)基层农行文化建设要引领业务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与银行的业务经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只有以业务发展为中心才能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讲,为百姓理财、为社会服务是基本的责任,基层农行应致力于把业务办成文化,把文化办成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始终坚持用文化促进全行业务均衡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始终坚持用文化促进服务,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体验;始终坚持用文化促进队伍建设,营造“尊重人、发展人、会用人、善用人”的文化氛围。在发展各项业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基层农行文化建设挖掘员工的潜能,帮助员工更加深层次地理解农行的愿景和发展目标,增强全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员工以农行为荣,与农行一起成长,让员工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和家园感,携手创造农行发展崭新的篇章。
(三)基层农行文化建设融入合规管理。农业银行确立了“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管理理念和合规文化。企业文化反映在制度和体制的层面,就是合规文化。基层农行需要在现行制度中,持之以恒地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全行上下,确立合规的理念,倡导合规的风气,加强合规的管理,营造合规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合规环境。
(四)基层农行文化建设要树立企业形象。责任担当,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种行动,是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精神的核心体现。基层农行应始终坚持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落实企业价值观的战略要求和有效途径,在助力民生、慈善公益等活动中要体现出和谐、平等和友善,不断创新践行社会责任方式,丰富践行社会责任内容,在服务“三农”、民生建设、绿色金融、实体经济、公益慈善等方面打造农行社会责任品牌,全面树立起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大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