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2015 年9 月22 日,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在珠海隆重召开。当天下午,在论坛结束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亲自上台揭幕“画时代空调”等四大新品,并了新广告语——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董明珠:中国企业要有担当

在上午的峰会上,新华社高级编辑、望智库总裁吴亮《“中国制造2025”调研报告》。报告披露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差的问题,同时指明了制造企业抓住机遇、联合发展、实现赶超的前景。此外,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等多位制造业“大咖”上台演讲。与会的企业代表与专家一致表达了中国品牌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中国制造高端形象的观点。

对于中国制造的问题,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中国企业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赚钱,而应该是有担当!中国制造业的真正价值是因为我们的创造而改变了别人,这恰恰就是我们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最重要的理由。这么多年来,格力总结了一个经验,我们内心装有世界,而不是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空调新品“画时代”

呼吁掌握核心科技的董明珠,在高峰论坛结束后带来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四大新品——“画时代”空调、磁悬浮离心机组、晶弘瞬冷冻冰箱以及TOSOT 零耗材空气净化器,并了全新的广告语——“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据《电器》记者观察,四大新品中,“画时代”空调作为9 月新品大战的主角隆重亮相。“画时代”空调在除具备格力自主优势的1Hz 运行技术外,还革新推出五大功能。

第一, 外观独到。格力“ 画时代”空调的机身厚度仅为11.2cm, 长度为116.9cm,宽度为80.5cm,面板面积相当于55 英寸的电视机。面板是一副油画,并且可以个性定制。

第二,全新的出风方式。该空调配置上、下各两个出风口,通过内部涡轮风叶的独特设计,拥有上出风、下出风、上下同时出风三种模式,可以实现沐浴式制冷和地毯式制热(上出风制冷、下出风制热),令用户体感无风。

第三,自清洁技术。该产品配置了蒸发器自清洁技术,在制冷模式下冷凝水快速结霜将灰尘结合,再通过快速制热将灰尘与水一起冲出蒸发器。同时,蒸发器还能在55℃保持15 分钟,进而实现杀菌。

第三,节能。该产品可选配光伏发电组件,用户能够将光伏发电剩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同时,该产品完全不需要电辅热功能。通过双级压缩,热风口直接对着地板吹,热量效率大大提高。

第四,智能控制,识别图像。格力“画时代”空调上装有摄像头,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远程监控家中情况,并且可以实现手机APP 远程控制。

第五,静音低至17dB(A)。据悉,由于采用离心式风叶设计,结合内外机转速控制系统,该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噪声均大幅降低。

晶弘、TOSOT 齐亮相

除“画时代”空调挂机之外,格力还带来了三大自主创新新品。董明珠明确表示,希望借此让大家了解格力旗下的另外两个品牌——晶弘和TOSOT。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总部经济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初具规模。

空间载体锁定大城市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人才、技术、信息等知识要素密集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已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这些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较为成熟、规模较大、层次较高。

目前,北京已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的等总部;有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2家,如ABB、爱立信、摩托罗拉、三星等;外商投资性公司153家,占全国投资性公司总数的50%以上;2007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有18家总部设在北京。

深圳市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2008年政府1号文件,表明深圳对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些知识密集的大城市逐渐形成一些特色总部聚集区,如北京CBD、金融街、中关村、上海陆家嘴、重庆解放碑CBD等。北京CBD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特色,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102家、跨国公司600余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多家;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476家金融机构,有近300家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

地区总部形成推力

随着在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重心的转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以管理控制在我国甚至亚太地区的分公司、子公司、办事处和其他相关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成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截至2006年底,经我国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0多家,有外资研发中心800余家。除商务部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行认定,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共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4家,投资性公司165家,外资研发中心244家。

据商务部《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显示,82%的跨国公司将继续扩大对华投资,46%的企业倾向于在华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亚太总部迁到我国;如德国博世集团亚太总部从日本迁到上海,摩托罗拉亚太总部从新加坡迁到北京等。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加之我国丰富且相对廉价的人才、科研等资源条件,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并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

“双向流动”趋势

目前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趋势呈现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

大城市在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空间资源日益紧张,生产制造成本快速上升,一大批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将制造基地从大城市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但仍把企业总部留在大城市,以利用大城市知识要素密集的优势。

如上海大众将赛欧生产基地迁到山东烟台,北京爱慕内衣将生产基地迁到吴江等。生产制造环节从大城市外迁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据了解联合利华把生产基地迁到合肥后,因运输成本、员工工资成本下降和生产整合效率提升,综合成本较原生产基地下降了30%。

中小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聚集高端人才等要素方面处于劣势,企业的发展壮大面临着知识要素不足的瓶颈。不少企业将总部或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迁移,以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例如,吉利汽车总部从宁波迁到杭州,经纬纺机总部从太原迁到北京等。

这种“双向流动”趋势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形成了总部经济“总部―制造基地”链条,既有助于解决大城市产业优化升级、城市功能提升和经济转型问题,又有助于中小城市突破信息、人才、技术等知识要素匮乏的瓶颈,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也是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三大区域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总部-制造基地”分工合作模式。

以“长三角”为例,“总部-制造基地”的区域合作模式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重点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以江苏、浙江的扬州、镇江、嘉兴、湖州等制造业密集的腹地为制造基地,形成较完整的区域产业链和功能链。如围绕IT产业,上海形成了高水平的芯片设计、测试等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苏锡常地区发展成为IT产品生产基地,无锡则侧重于通信和PC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又如汽车产业,据统计,上海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第三大基地,诸多汽车零部件、汽车紧固件供应商中,有90%来自近邻江苏、浙江;在上海大众轿车共同体名录中,176家成员单位中大多数是苏、浙企业。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务业外包 发展现状 优势 发展战略

一、山东省服务业外包的发展现状

2011年,山东省积极推进服务业工作,服务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突破10亿美元,实现了“倍增”工作目标,呈现出“发展提速、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市场拓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服务外包总量

2011年全省共登记服务外包企业1000家,比上年增长49.9%,登记承接服务外包合同5818份,合同金额16.6亿美元,执行金额11.6亿美元,分别增长21.3%、78.4%和82%。其中,离岸合同4620份,合同金额15.3亿美元,执行金额10.6亿美元,分别增长29.1%、107.4%和112.2%,连续三年实现“倍增”。①

(二)服务外包行业分布

全省信息技术外包(ITO)对外接包能力不断增强,离岸合同金额6.1亿美元,离岸执行金额4.9亿美元,分别增长57.3%和71.3%,占全省总额的39.9%和46.2%。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BPO)及知识流程外包(KPO)增长迅速,离岸合同金额9.2亿美元,离岸执行金额5.7亿美元,分别增长163.1%和168.4%,其中技术研发、工程和工业设计等成为山东省服务外包新的增长点。②

(三)服务外包地区分布

截至2011年9月份,全省有济南、青岛、烟台、淄博、东营、潍坊、日照、威海、泰安、菏泽、济宁等11市登记开展了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其中,离岸执行额过千万美元的城市有8个,分别为济南、青岛、东营、烟台、淄博、潍坊、威海和日照。尤其是济南的外包产业发展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越来越多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聚集的热点之一,并且成为微软在全球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和国际认证合作的首家示范城市。

据统计,2011年济南市服务外包企业累计达到265家,培训服务外包适用人才1.4万人,实现服务外包人才就业6354人,服务外包实现离岸外包执行额4.13亿美元③,占山东省离岸外包执行总额的39%,位居山东省第一位。

(四)承接离岸外包来源地分布

从服务外包的发包方看,目前山东省已成功开启对日韩和欧美等市场的外包业务。2011年,全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来源地达到123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增加14个,离岸执行金额过亿美元的有3个,分别为日本3.1亿美元、印度1.7亿美元、美国1.4亿美元,合计占全省的58.5%。④

二、山东省服务业外包的发展特点及优势分析

(一)山东省服务业外包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山东省抢抓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企业为核心,以人才引进和培育为支撑,大力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纵观山东省服务外包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外包发展速度较快,与国内服务外包发展较发达省市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总量仍偏低,2011年山东省服务外包的合同执行金额仅占全国服务外包总量的3.6%,服务外包的项目成交额仅相当于广东的31%。

2.承接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仍以ITO为主,但是BPO和KPO增长迅速,离岸外包合同金额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47.4%上升为2011年的60.1%,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3.“双核多点”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济南、青岛两市核心聚集作用进一步凸显,2011年两市离岸外包执行额合计7.86亿美元,占到了全省的74.2%,其他城市离岸外包执行额也实现大幅增长,并建成十余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实现了“多点开花”。

(二)山东省发展服务业外包的优势

1.区位优势。山东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拥有强大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良好,毗邻世界第三大发包地日本;有多条国际航线,港口贸易极具规模,在开展对日、韩、美、欧外包业务方面具有优势。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唐、辽中南之间,是京沪、环渤海经济的发展腹地和产业承接地。[1]

2.制造业优势。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基础雄厚,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家电产业等领域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依托制造业大省的优势,在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也可以积极发展本土的制造业外包,服务外包将有较为广大的潜在内外需市场。

3.人才优势。山东省是名列前茅的全国高校云集地,具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约37万人,具有大量高素质、低成本专业技术人才优势。2011年山东省累计认定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86家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达到3万人以上。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人才的尊重意识,都成为山东省发展服务业外包的最有力竞争条件。

三、山东省发展服务业外包的战略选择

山东省服务业外包目前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山东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仍然较弱,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对较低,服务外包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需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

(一)产业集群化发展

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能实现规模经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创新成本,形成创新网络,从而吸引服务外包企业进入集群[2]。

山东省目前已建成齐鲁软件园、青岛软件园、威海东方硅谷软件园等十多家省级示范园区,产成了一定的集聚产业效应,但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应通过载体建设引导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通过有效整合服务资源,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外包企业集群,创造良好的产业聚集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承接国际信息服务业外包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及依托其上的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3]。山东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截至2009年,全省光纤电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2.1万公里,数据通信网长途电路达到32.6万2M⑤,覆盖了全省所有城乡,但与广州等服务外包发达省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在现有基础之上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发包企业和接包企业之间的通信、联络能够畅通无阻,优化我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环境。

(三)加大对服务外包的政策支持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出台了产业促进政策,实施战略规划,抢占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而国内很多省市如广州、上海、江苏等也纷纷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措施,吸引国际外包企业。因此,山东省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优势对服务外包进行统一规划,改善投资环境,减轻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力引进高附加值产业落户我省。一方面,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一个信息安全、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增强国际服务业外包向山东转移的信心[4]。另一方面,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向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产业提升。

(四)建立并完善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发挥高等院校、示范园和企业的优势,建设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山东省服务外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大需求人才为中级工程师和高级项目主管等中高级人才(59%),初级技术人员和系统架构师以13%的比例次之⑥。这说明对企业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但目前无论院校还是培训机构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能力均显较弱。

政府可以根据企业及市场的需要,一方面鼓励高等院校与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扩大基础人才培养规模。发展服务业职业教育,引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大力吸引海内外服务外包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外包业务流程管理和业务渠道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服务外包高层次人才从事人才培养工作,帮助解决高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不能满足产业实际需求等问题。

注释

{1}{2}{3}数据来源:山东省服务外包网

④数据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⑤数据来源:《山东省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发展调研报告》,山东国际商务网

⑥数据来源:《山东省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发展调研报告》,山东国际商务网

参考文献

[1]周宏燕,于振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分析[J].技术经济,2002(12):9-10.

[2]许正中.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9(6):20-25.

[3]林少敏.广州如何承接国际信息服务业外包[J].中国信息界,2007(2):32-36.

[4]许光.国际服务业外包模式演进及浙江的策略选择[J].产经前沿,2011(10):53-56.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N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0-0042-02

0 引言

中国微电子行业分为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和功率集成电路产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市场辐射性强,延伸度深。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分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会被集成电路替代,在家电、通信、电力、国防工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功率集成电路产业主要为国外厂商所把持不同,国内功率分立器件行业受技术、资金、产品认可度等因素的制约相对有限,因此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对整个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就经济危机下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作以下分析。

1 历史背景

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历经了60年的辉煌历程,成就了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业制造基地的地位。从上世纪50年代的初创到70年代的成长;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90年代以后的全面发展;21世纪始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09年我国分立器件产销的一大亮点主要得益于全球电子整机对节能、环保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方面带动了分立器件产品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市场产品结构的快速升级。

从全球市场来看,分立器件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市场,未来市场规模增长在10%以内。据IC Insights报告显示, 2006年增长3%左右,2007年进一步增长9%,1990~2010年市场的复合年增率为8%,2010年将达到157亿美元。

从国内市场来看, 2006年增长率为19.2%,销售额为325.3亿元。据CCID预测,受汽车、节能灯及通信(3G)等行业增长带动, 2006~2009年中国分立器件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4.5%和19.3%。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分立器件市场,2009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43.8亿元,其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40%。

到2010年,中国分立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 341.53亿只,销售额将达到1 557.55亿元,届时中国分立器件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总之,半导体分立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市场发展平稳,产品更新换代慢,销售额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1]。

2 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分立器件虽然前景非常广阔,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立器件产业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分立器件产业特点是五多五少,即:中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民资企业多,外资、国资少;中低档产品多,高端产品少;重复生产多,冲击型生产少;弱势企业多,强势企业少。针对这些问题,有5大对策应对挑战:

1)打破门户理念,加大半导分立器件产业链的整合;2)通过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呼吁分立器件产业政策,努力在高端产品上实现突破;3)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改变压档压价、无序竞争的局面;4)拉动内需等政策为产业发展带来阳光;5)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拓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发展趋势

3.1 分立器件的特点要求

首先,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始于分立器件,是半导体产业的最初产品;其次,分立器件种类繁多,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不可替代性,并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且采购渠道和资源丰富等特点,特别是在不能集成的功能中,分立器件起着关键作用。

3.2 我国分立器件的消费需求

从市场来看,当前全球分立器件市场总体保持稳步向上,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得犹为显眼。在分立器件市场稳健增长的背后,其首要推动力便是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消费者对移动电话、液晶电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白家电产品的需求。

3.3 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展热点

分立器件将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功率分立器件大有作为;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依旧是分立器件芯片生产企业研发与生产的方向。

3.4 分立器件的发展趋势

事实证明,半导体分立器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半导体分立器件通常总是沿着功率、频率两个方向发展,发展新的器件理论、新的结构,出现各种新型分立器件,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是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急需的高端分立器件,如Si、GaAs微波功率器件、功率MOS器件、光电子器件、变容管及肖特基二极管等;二是发展以SiGe、SiC、InP、GaN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器件[2];三是跟踪世界半导体分立器件发展趋势,加强对纳米器件、超导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四是分立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仍以片式器件为发展方向,以适应各种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薄型化的需要。

4 结论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分立器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销售额度所占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分立器件产量和产值的增长速率要低于整机系统的增长速率。另一方面,整机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为分立器件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商机。整机系统进一步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对分立器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片式贴装器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3]。

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分立器件行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在国家急需的整机产品中当好角色,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并实现自主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造就一批又强又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汇编.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高端制造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回顾2009年的乳品行业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可谓风云涌动,几家欢喜几家愁,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企业?媒体?还是大市场环境的净化?这场混战不仅为全民普及了一次乳品知识,也撼动了乳品行业格局,三聚氰胺事件带给整个乳品行业的不仅仅是阵痛,更主要的是市场的重新洗牌。

现状

三聚氰胺事件后,液态奶与奶粉呈现出不同的市场变化,相对于奶粉领域的品牌大洗牌而言,液态奶市场由于前几位的品牌销量体量太大,整体格局变化较小。整体乳品市场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9年前5个月,全国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601.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增幅3.50%,利润总额36.36亿元,同比增长17.55%。虽然,三元和新希望乳业板块整体业绩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前三位的伊利、蒙牛、光明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而且前几位品牌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在三聚氰胺事件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乳品的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各乳品品牌纷纷在市场策略上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导致行业广告花费巨大。据CTR监测数据显示,乳业液态奶行业电视媒体投资额逐年上升,在经历了2008年47%的上涨后,2009年依然保持更加强劲势头,增长113%。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所引起的原料奶的上涨,使婴儿奶粉价格成为所有快速消费品里价格增长最快的品类。零售终端监测数据显示,婴幼儿奶粉是食品行业中平均价格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类,其增幅达到26.2%。

婴幼儿奶粉已经成为继液态奶后,乳制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类。其中,我们虽可以明显感觉到外资品牌的强悍,但本土品牌也得到了较快增长,伊利继续呈现稳健的发展势头,而飞鹤已经成为本土品牌的第四位,贝因美更是跃升为本土品牌第二位,两个品牌市场增长率都接近3倍。

当然,随之而来的媒体投资额逐年上升,在经历了2008年38%的上涨后,2009年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全国性媒体成为必争之地。

当前,婴幼儿奶粉市场仍将在产品、价格、渠道、传播四个方面深化格局洗牌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产品发展受奶源、品质、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驱动,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和原料奶成本下降使乳品企业利润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渠道层级会加重企业的营销维护和拓展成本,市场混乱会催生更多品牌参与市场竞争,整体传播成本会增加。

变局因子

目前,整个乳品行业中,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已经十分清晰,婴幼儿奶粉变成市场新贵,因此对于婴幼儿奶粉品牌来说,只需在现有的品类消费者中挖掘能促进品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媒体曝光量便成为争夺市场份额的重拳,通过尼尔森的调研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与洋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重点城市和A类城市表现差强人意。

调查表明,质量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其次是奶源、宝宝喜欢喝的品牌,所以,所有奶粉品牌的目光都锁定在奶源及安全质量的沟通策略上,品牌和营养技术成为驱动。但是不同消费理念造就不同的消费群,一线城市的消费理念和二三线的差异明显。

在一线城市,70末到80后的新父母群把自己的价值观淋漓尽致运用在宝贝们身上,他们现在只为宝贝选择多美滋、雅培,他们把品质和品牌之间的界限缩小到不能再小。而二三线的父母似乎更听话一些,谁的品质好谁就是好品牌,好品质出好品牌。因此了解市场,就赢了天下。

而液态奶的市场就相对较为艰难了,2009年牛奶市场渗透率为71%,相比2008年下降12个百分点,各级别城市的牛奶渗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在10~16个百分点之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液态奶消费比重下降10个点,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变聪明了。百利包包装的市场在缩小,无菌包装、新鲜屋的使用率增长。消费者消费习性的变化将成为企业机会。

趋势

对于竞争过分激烈的乳品市场而言,一个品牌要想参与全国性竞争必须在品牌力、渠道力、销售力几个方面做充分的整合,而大规模的乳业集团竞争越发激烈,要想强化品牌想象,避免不了在媒介投资金力上的血拼。同时企业更要把握好整体乳品发展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透析行业,做到知己知彼。

在整个食品市场中,婴儿食品是上升最快的部分,平均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中国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成长迅速,年增长率超过30%,势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而2010年将有可能成为第一大市场。

国内乳业集团虽全力争夺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但与外资品牌相比仍存在差距。贝因美、伊利、飞鹤、圣元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虽表现突出,在销售额和销售量上实现了增长;但外资品牌凭借着累积的品牌口碑和“一站式、全方位”的售后服务,不仅占据80%的高端市场,而且还掌握着定价权。

2010年,婴幼儿奶粉市场将呈现如下趋势:奶粉配方(从单纯基础营养到益智,均衡营养,从模糊年龄段到0岁开始的细致分化)、营养细分功能形成分化,满足基本营养需求晋升为多层面细分营养需求,单一产品开发发展为满足全方位消费需求。婴幼儿之上年龄段的奶粉产品出现较大增长,中低档品牌的使用量在较大婴儿中使用的比例会增加,抓住3~7岁更大年龄段儿童由此来稳固消费群,扩充品牌在单个消费者盈利。更多的品牌会从强化品牌忠诚度方面留住消费者,价格竞争升级为附加价值竞争,品质竞争演变为科技及创新竞争,抓住规模用户孕妇和儿童,利用品牌辐射力,在液态奶领域拓展,最大化扩大品牌增值。

在液态奶市场上,2010年可能会出现如下三方面趋势,一是液态奶消费者的下沉运动。抓住高端优质人群和一二线城市消费群,借此提升品牌形象,有效增加产品的溢价;利用品牌辐射力,下沉三四线市场,最大化扩大销量。二是液态奶产品的融合和细化。即跟果、蔬、谷、植物蛋白结合,强化健康形象,有效增加产品的溢价;抓住特殊人群,细化牛奶的营养,最大化扩大销量。三是液态低温奶市场面临突破。技术突破后,强化新鲜概念,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展消费群,传递产品品质,最大化市场份额。

乳品品牌竞争关键仍然是综合性竞争,受理性和感性的双重推动,乳业危机后的牛奶市场,犹如经过了一场理性洗礼,安全与品质、科学与营养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关键,但与消费者沟通情感利益是建立品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