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田径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理论;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构建
一、前言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教练员人力资源”,教练员是驱使运动员攀登新的高峰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还在于教练员的执教。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训练水平、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教练员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可持续发展、形成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运动训练实践表明,只有优秀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可见,教练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教练员的培训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战略问题。\[1\]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个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为重点,包括各类短期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这一体系为我国田径教练员接受继续教育和提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我国田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教练员培训需求的系统与科学分析不够、培训内容的科学化程度尚需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有待形成、教练员培训评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一个完整的教练员培训应该是在科学分析教练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将教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包含在内的系统体系。而实践中,许多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中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方面,所实施的培训经常被赋予强制性色彩,教练员的培训看起来是“逼迫”教练员进行的一种活动。
当代最成功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则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行动,尤其是对于教练员,他们有着更多的主动精神,强烈的个体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愿望。\[2\]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主要由外在培训体系和内在培训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克服了传统“逼迫”教练员培训的缺点,在科学分析教练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这将会进一步优化教练员培训体系,实现教练员团队内部的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大幅度提高教练员培训与开发的成效。因此,借鉴和移植先进的管理学理论,研究教练员学习与培训需求,探索适合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内在培训理念的提出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练员内在培训体系建立是为了使广大教练员理论知识、执教能力和思想观念等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我国竞技体育做出贡献。构建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实质上就是探讨教练员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系统观念,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学习平台和加强田径教练员团队建设等环节。\[3\]
首先,要培养田径教练员的系统观念。这个需要管理者摒弃陈腐的管理模式,用现代思维观念来统领工作,要使每个田径教练员树立起学习的理念,把管理中心视为一个系统来运作。
其次,要建立教练员团队的共同愿景,也就是建立教练员组织的共同目标,这样对组织的成长产生一种驱动力。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教练员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再次是打造教练员组织学习的平台。近年来,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里,我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这就要求田径教练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是打造田径教练员学习平台的基础;同时,还要求田径教练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型田径教练员团队中,每个教练员把学习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是主动地、自愿地提高自我的过程;当然,学习还有来自外部动力,外部世界日新月异,会给教练员带来一定的压力,教练员应该能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自我学习的动力,主动要求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教能力。
最后,学习型教练员团队强调教练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和探讨,使教练员个体内向式的自我培训与群体间外向式的互学结合起来。总之,良好的组织气氛是田径教练员学习型组织形成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我国教练员培训体系模型的设计中,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教练员团体的内在培训体系作为外在培训体系的支撑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从根源上改变教练员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真正改善教练员的素质结构,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从而保证我国田径事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三、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外在培训体系的构建
我国田径教练员外在培训体系由教练员培训的战略目标制定、教练员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四项要素组成。\[4\]
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战略目标是,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田径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调研结果表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专项执教理念更新、学习先进训练方法和手段、了解本专业领域最新动态、获得训练创新启迪、专项执教技能全面提高、“隐性素质”(执教理念、心理品质和敬业精神)的提高是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主要需求,同时是我国竞技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需求。可见,教练员希望通过培训活动学习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更新执教理念,了解田径专业最新动态,从而启迪自己在训练中获得创新。
在关于田径教练员培训组织与实施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教练员认为“培训师资选聘与管理不当”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练员最希望的师资是国内外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因为他们懂得教练员们的语言,能够用生动的执教案例讲授培训内容,因此国内外高水平田径教练员是培训师资的主体。其次是受欢迎的国内外著名“专项训练专家”,这些专家都有自己的专项,如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或耐力训练等,这对于教练员们在某个专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是国内外其他项目优秀教练员,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会给田径教练员的成功执教带来启迪。排在第四位的是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专家,他们能为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排在最后的是体育科研人员和体育院校的普通教师,他们具有深厚的运动理论基础,也非常熟悉运动训练实践,可是他们的理论在教练员们看来过于枯燥、晦涩,对实际的训练工作指导意义不大。
田径教练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知识模块主要有专项经验、运动训练基础理论知识、运动医疗保健知识和哲学思维科学知识;技能模块分为专项训练、指挥比赛和管理队伍。除此之外,还要从执教理念、心理品质、敬业精神等方面加强对田径教练员的培训。
调研还发现,我国教练员培训形式的受欢迎程度依次是:专题讲座、研讨班、脱产培训班、随队见习、学术会议、进修班、正规学历教育、自学和函授教育等。\[5\]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理念,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培训与开发体系主要由外在培训体系和内在培训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外在培训体系包括田径教练员战略目标的制定、田径教练员培训的需求分析、田径教练员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四个环节。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包括培养田径教练员系统观念、建立田径教练员共同愿景、打造田径教练员学习平台和加强田径教练员学习型教练员团队建设等环节。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和外部培训体系都以我国田径发展战略为指导,为提高我国田径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和执教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的构建目的就是要摒弃狭隘思想,扩展思路,从系统的观点、战略的层面管理教练员培训工作。可见,教练员培训并不只是行政部门的事情,也并不是完全依靠行政部门就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是要靠提高田径教练员内在不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内化为自我的需求。总之,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有机的融入到教练员培训体系是对传统教练员培训体系的一种创新。
【注 释】
\[1\] 文泽.教练员培训面临十大挑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1)13.
\[2\] P.M.Senge,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1999.ISBN:0-385-2609-4:Currenee Doubleday.
\[3\] 姜伟东,叶宏伟.学习型组织一提升组织的学习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教学环境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中开展田径教学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发育,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内容的开展并不如意,仍需要对田径教学做进一步的推广。
一、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多种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目前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①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高中由于场地限制或者是教师观念的原因,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短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开展经常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加之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形式方面比较单调,更加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②高中体育田径课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中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年的教学计划,使得全年的教学联系性比较差。③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考核方式不科学,在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更多的是看重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体育田径教学也是如此,在最后的考核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看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这样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但是热爱体育的学生就会造成心理方面的打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教学大纲深入分析,及时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提高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质量。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是开展田径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体育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的学习提供机会,比如:定期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参与培训更新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带动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对体育教师思想的教育,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激励在学校内营造学习的氛围,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其次学校还应该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体育教师的岗位中不断进步,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二)丰富教学内容、规划教学组织形式
通常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跑步、跳远、铅球等,这些内容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进行改进。首先在体育田径的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拓展,比如:针对短跑的教学可以在原来蹲踞式起跑的基础上,增加卧撑式起跑方式和站立侧向起跑;或者是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上助跳板跳跃,使传统的教学更丰富多彩,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教学或者是学生体质分组、随机分组以及自由组合分组的形式,在确定分组的类别时教师要尽量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以便于提升田径教学质量。
(三)完善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考核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背景下考核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技能提高的需要,又要保证考核方式的公平化。比如,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在某学期内对短跑掌握程度进行考核,首先应该对学生在本学期内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但这并不是学生的最终成绩,学生的成绩还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在整段田径教学中所取得的进步等,要实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但是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就会比较公平,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3]。
(四)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体育设施的完善,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一些体育设施并不完善,更多的还是一些基础性的体育设施,包括铅球、沙坑等,这些设施并不能满足体育课堂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学习娱乐的需要,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建设,当地政府或社会人士也应该重视对高中体育田径设施的完善,尽可能的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援助,满足高中体育田径的顺利教学;并且学校还应该针对田径特长生的招生和学习方面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更好的带动学校体育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应该不断的进行改进,实现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的学习目标。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体育田径教学,完善相关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学习方面也应该注重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福麟.新课标下的高中田径教学模式构建――以我的成长经历为背景[J].考试周刊,2010,05(34):56-57
[2] 程岩梅.对当前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引进运动教育模式的设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S2):48-49
【关键词】 初中田径教学;主要问题;措施
一、新课标下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虽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成效不大,部分初中学校并不重视田径教学,没有为田径教学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初中田径教学教师专业技能欠佳,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缺乏系统的体育教学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应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田径教学的目标以及任务,不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心理特征、体育知识基础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将田径教学以一种让初中生喜爱的方式展现出来;其次,部分初中田径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田径教学观念落后,使田径教学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部分教师为了满足学生,随意开展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兴趣,追求玩乐,使田径教学逐渐被一些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项目所取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利于学生掌握田径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单一
第一,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田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动作,指导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完成教学任务。初中田径教师不积极主动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甚至对新型的教学法知之甚少,不能增加田径教学的生动性和有趣性,导致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学工作,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到田径教学全过程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田径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缺乏系统的体育教学知识,不能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使部分学生在田径课上蒙混过关,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3.田径教学经费和场地设施受限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体育经费不足,虽然可以满足学生体育课的基本需求,但是因为教学场地不够,体育教学质量依然的不到有效的改善。开展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器材,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新课标下初中田径教学的完善措施
1.优化田径教学内容
初中田径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对田径教学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增加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使田径教学内容广受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跑,积极探索健身跑与田径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强度和时间,这不仅能够勾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好奇心,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田径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做到田径教学服务于学生。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学校要不断提高田径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初中田径教师的专业知识,使其对田径运动进行透彻的了解,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因此,初中院校要改变自身不重视田径运动的错误认识,为学校的田径教学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技能,使其有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以及性格特征,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院校要定期对田径教师进行培训、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通过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田径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能力;最后,初中院校要为田径教学广招具有高素质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不仅能够优化田径教学师资队伍,也给在职田径教师增加压力,使其重视学校的培训机会、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此外,田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项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好对课堂的掌控度,积极开发教材,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3.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初中院校要支持田径教学,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要有计划地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
总之,初中田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各项特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田降慕∩砉δ芴岣哐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立红.优化初中田径教学的几点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4,(4):96-96,97.
关键词: 中小学 田径类课程教学
一、前言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小学体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其性质已被定位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新课标要求淡化竞技技术体系,把内容的可接受性提高到相关的高度,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鞍山市岫岩县的农村中小学10所,对部分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从中了解中小学田径教学有关方面的情况。
农村中小学田径场地,器材现状调查
2.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发放教师问卷80份,回收75份,回收率为93.4%。
文献资料法:围绕论文需要,查阅各体院学报,并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中国期刊网各种资料,对田径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总。
三、 结果与分析
3.1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最多的篮球10个学校平均每个学校有4.5个,还不到一半,最少的是400米场地平均每个不到0.2个,总的来说,中小学的体育基础设施还很匮乏,还不完善。
3.2田径教学现状的存在问题
(1)中小学田径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合理。由于中小学生的身素质局限性和教学时数有限,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个项目来达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2)中小学田径教学的手段过于单一。体育课的教学手段无非是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基本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基本不考虑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无法达到“教”、“学”结合的目的。
(3)中小学田径教师的平均素质过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素质低、教学能力呈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3.3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
(1)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
田径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田径教学内容应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充分挖掘运动潜能,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2)中小学田径教学手段的改革。
田径教学应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地运用身体锻炼法,改革体育教具,将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小学田径教师素质的改革。
田径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讲解、示范,善于领悟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上级部门和学校应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教师职业进修与培训,定期考核检查,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更多一专多能、高素质的教师。
四、结论与建议
4.1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是新课标的制定者与实行者,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在丰富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4.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田径教学内容竞技化的束缚。
根据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新思想,学校体育应把一些非竞技性田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改变田径教学内容狭窄化的现状。例如跑步垫步等非滑步形式助跑推铅球、原地跳起投实心球、后抛实心球等,这些动作不但简单易学,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投掷速度和力量,也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基本投掷能力,可以作为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
4.3建立田径健身教学体系,是田径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田径教学内容包括走、跑、挑、投等各种身体练习,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还是一种健身手段。使学生掌握田径锻炼的主要手段,培养自觉参加田径运动的良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将田径运动竞技项目转变为广大群众接受和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是当前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郑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新体系及实施策略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杨勇.新课程理念需要体育教学新观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3]张光林,刘莉,郑云玲.《新课程》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世纪桥.2007.9
[4]卢刚.田径课程教学及“结构一定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
[5]许弘.田径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摘 要 田径课程曾经一度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点,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正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有针对性的对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研究,深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终身体育有着重要意义。不但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田径运动的魅力同时提高参与田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机能,争强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对田径晕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加的真切的体会田径运动项目的真正意义,逐步使田径课程摆脱现如今尴尬的境地,从而使田径课程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
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田径课程 发展趋势 探索研究
一、高校开设田径体育课程的主要障碍
(一)田径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径运动产生非常大的变革,原来传统田径体育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如今无论是高校的体育主管部门还是学生都喜欢上专项体育课程,枯燥乏味的田径课程越来越受到冷落。之所以田径课程不受广大师生的爱戴期最主要原因就是田径课程单调,课程教学缺乏趣味娱乐,除了机械的跑跳投外,课程的安排缺乏新意。
(二)高校田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田径师资队伍结构不尽人意。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体育教师占学生人数的比例较小,体育教师普遍是本科学历,在近几年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的人数在增加,还有部分教师需要进修,可以说每个教师都在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逐渐的使得体育教师的压力增加,工作量加大。现阶段真正田径专业的教师人员匮乏大部分田径教师都是非本专业的,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师队伍年轻化,职称较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的构成,对田径体育教师梯队的建设极为不利。这样也大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田径课的兴趣。
二、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在高校中开设田径体育俱乐部,推动趣味田径课程的教育改革。随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采用田径俱乐部模式是一种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要求的。田径体育俱乐部课程的形式是非常贴近主导田径运动发展规律的,符合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开设的田径体育俱乐部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及学生参与体育兴趣爱好的,使学生更好地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更加自主的投入到田径项目中。通过长期跟踪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较好地掌握一项田径运动技能,而少数学生是出于要通过体育考试而参加此项目,应该对他们加以引导,端正其锻炼目的。
(二)重视对田径运动的爱好,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据统计表明,部分高校在开展此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在教学大纲上规定,实践实训要在各个俱乐部教学内容中体现。高校田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运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养成学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及体育实践能力,也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内容的安排、练习方法、难易程度上把考核标准确定在中间层次,照顾大多数同学。要使兴趣浓厚、技术、体能较好的同学尽快的提高,同时也要照顾有兴趣但相对接受技能较慢的同学,做到因材施教。
(三)改善场地条件和实施
进一步改善提高田径体育俱乐部教学必要的场地器材设备。随着田径体育俱乐部项目的开展,各类高校应该加大田径运动的专项设备设施及室内综合场馆的投入,在一些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租用或是借用其他学校或社会公用的场馆和设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
(四)提高田径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根据各类高校的自身情况,田径体育教师队伍主要应从考虑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按学院整体工作安排,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外聘专业体育院校田径教师或一些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对学校田径课做定期的指导教学,也可聘用业务能力较强的退休体育教师,还应注重吸收引进高学历、高索质的田径体育专业人才。多层次、立体的教师队伍才有利于学生喜爱田径运动,掌握田径技术,体会田径运动的魅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加大专职青年骨干教师在田径方面的培训进修力度,特别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以更好适应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
田径是体育课程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田径课程也是为其他课程服务的项目,长期以来都把田径课程当成一种纯竞技的运动课程,我们都忽略了田径课程的实际价值,随着学生体质逐渐下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应该是当前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多方面分析田径课程,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其主要目的是改变过去传统观念下,枯燥乏味的田径课的思想,让田径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田径课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