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culture is important for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Graph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mpus environment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efficiency, flexible, content-rich, low-cost, wide participation range and other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nt design, logo desig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design, blackboard design and other types.

关键词: 校园环境文化;平面设计;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Key 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culture;graphic design;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20-02

0 引言

《教育部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什么?一般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主体包括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它是在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及其表现方式上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类型。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的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集体意识和精神氛围。笔者认为,从研究角度,可将高校校园文化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其余三个方面是精神文化在不同角度的外显和依托,也称载体。校园环境文化由于其直观、具体的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笔者目前在一所成人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自2008年起打破了只招收利用下班、双休日等业余时间上课的学生的惯例,开始招收全天上课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模式也由传统的“夜大”偏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向普通教育高职院的模式转变,大幅度增加了职业技能实训、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力度。然而,和普通高职院学生相比,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思想品德水平不高,自律意识不强,因为各种原因从工作岗位返回校园的学生多,同年级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正因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校园环境,通过校园环境渗透的文化信息容易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校园环境文化能使学生树立正确认识,纠正错误认识,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传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1 平面设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在平面设计是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师的设想和计划的一门艺术形式。

相对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其他形式,平面设计具有众多特点。①其所含信息依靠视觉接收,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因此信息传播效率高,有助于正确认知的形成,合理使用可清晰传达校园精神文化内涵;②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制作工序简单,便于形成统一的识别系统,上手容易,可广泛吸引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可参与设计,动手制作,以征集作品的形式集思广益,发挥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活动育人;③使用形式灵活、多样,根据用途,面积可大可小,且可同工具、容器、服装、展示装置、室内装潢、建筑、经管等校园文化载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④安装、修复、回收过程简单,便于移动搬运、储存,更新换代相对较易,能满足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⑤设计资源丰富,可通过互联网交流传播;⑥在不影响本身功能发挥的同时,可与商业广告适度结合,吸引企业投资,进一步节省学校的使用成本。

立足以上特点,平面设计在高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它有效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等精神文化,宣扬公民基本道德和职业道德,营造符合时代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育人氛围。其原理来自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平面设计可归类为视觉刺激的一种。

2 平面设计的分类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常见平面设计主要有如下四种类型。

2.1 字体设计 根据文字字体的特性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将字体设计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别:①字体优美清新,线条流畅,脱胎于手写体,具有书法艺术的美感,如行楷、隶书等字体,此种类型的字体,适用于锦旗、奖状或校园公益广告等。②庄重沉稳、造型规整,横平竖直,色彩以纯色为主,如黑体、宋体,这类字体视觉冲击力强,用途也最广泛,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加深印象,产生肃穆感和适度的紧张感,适用于标语、使用说明、警示标识、制度规定公告、重要通知等,或用于大型集体性纪念活动等场合。③活泼有趣。字体造型生动活泼,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色彩丰富明快,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一般性的通知、“温馨提示”、班级板报等,或用于节庆场合。

2.2 标识设计 标识可以是纯粹的图形,也可以是图文结合,通常情况下,比单纯的文字更形象、更有视觉冲击力,优秀的标识设计能清晰传达设计意图,简化观者的理解过程。校园环境标识设计还应具有科学性、预见性,以适应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不断提高的需要,应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合格的校园标识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①明确设计定位以及校园精神文化理念的表达要求;②遵循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原则,要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不能一味求新求特;③深入分析校园内外部环境,建筑、景观结构以及交通流线分析,符合校园标识导向分级原则;④与校园整体形象设计原则相符。

2.3 公益广告设计 校园公益广告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隐性教育功能,隐性教育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好的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一般有如下特点:①启发性。内容避免直接说教,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道德信息、道德教化的认同、内化,培育出正常的道德情感。②公益性。公益顾名思义是公众的利益,社会公益广告应涉及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崇尚科学、感恩家人、帮助他人、扶危济困等主题,对课堂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有力补充。③艺术性。采用图文并茂、轻松幽默的表现形式,整体色调和谐,色彩丰富而不冲突,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适度,易于被教育对象接受。

2.4 板报设计 板报是传统的宣传手段,在我国,板报起源于时期,信息技术普及之前,一直是各级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阵地。今天,板报在校园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原因有有以下几点:①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内容更新便捷,能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各界重要新闻,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氛围。学生可参与板报制作。能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是学生自我教育实践平台之一;②普及程度较高。在各类院校,黑板随处可见,移动比较方便,根据需要,可放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间隙即可获取信息,不必刻意寻觅。

参考文献:

[1]洪缨.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分析,艺术生活,2005(01).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硬环境;软环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8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

1.1 完善教学建筑设施

学校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划分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以及活动区等功能区。尤其在教学设施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不同进行建设,实现学生学习理实一体化的目标。首先,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争取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符合专业建设规律的理实一体化的工程中心,其次,各教学设施,在建筑风格的设计和内部装修上,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所提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要体现文化特质、艺术风格,内涵要丰富、内部空间布局要科学合理、内部装饰要体现深厚的人文精神。

1.2 注重校园规划和景观设计

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价值追求,同时也要赋予校园规划育人的功能,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内的每一处景观、每一条溪流及标识都应体现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及价值诉求,彰显办学的文化含义。首先,主要建筑物如图书馆、教学实验综合楼的外部实行灯光亮化工程;其次,在校园道路、运动场所、停车场及草坪等处设置指示牌、宣传、警示标语;再次,结合新的校园规划,设计宣传长廊。此外,在新的路网形成后,利用校内道路命名、设置通行指示牌等体现校园文化。

2 重点建设校园软环境

2.1 注重德育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因此,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注重把平等、沟通、和谐的理念贯穿其中,使青年学生在尊重、关心的氛围中,把道德视为内心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设计各种载体,使德育的内容,浸润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体现其实效性。

2.2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主要场所要体现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出的学校精神和校训,以此来使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一,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继续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成果,狠抓作风建设。深入师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校发展第一手资料。充分考虑师生利益,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通过作风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第二,要加强教风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师德教育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在教师录用、职称评审,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鼓励教师刻苦钻研教学、潜心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用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温润学生的心灵,引导其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业规划,找到奋斗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勇于自律和自我约束。使崇尚学习、热爱学习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新风尚,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2.3 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第一,在充分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也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形势,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等载体,深入挖掘学校发展成就及在办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学生广播站、学校校刊、室内黑板报及班会工作建设,成立学生宣传文化小组和各种社团。科学划分宣传阵地,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宣传阵地专人专管,保证内容及时更新。

第二,加强校园网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专职信息员队伍建设,为校园网的及时维护管理提供保证,同时也要建立一支既熟悉新闻宣传业务,又能运用新媒体的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对外宣传队伍。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学校教职工在示范校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特色活动及对外交流活动等方面的亮点,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进行宣传。

第三,做好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宣传工作。做好全国、省、行业、地区举办的各种赛事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成果(例如:精品课、评优、论文)的申报、评选工作,做好成果宣传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学校改革建设取得的成绩。

2.4 塑造外部形象,强化对外交流

第一,统一制作学校办公所用的稿纸、信纸、信封、便签、纸杯、台历、贺卡、笔、笔记本、档案袋、文件袋、手提纸袋,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和对外交流较多人员的名片等。

第二,在对外交流方面,设计制作具有学校特点的各种档次的纪念品(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宣传资料、画册、光盘等。

第三,统一完善学校标识系统。完善办公室牌、功能室牌、校园导示牌、校园指示牌、温馨提示牌、建筑物标牌等标识,进一步规范校园形象。

2.5 积极发挥社团的作用

发挥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体现时代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才艺大赛、创业大赛、诗歌朗诵及足球比赛等,以此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体魄,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进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校园精神。

3 结 语

校园的园林绿化、道路设计等,都要增强其文化意义,每一栋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尊雕塑、甚至每一个警句标牌,都要洋溢着文化气息,融功能、审美、教育为一体,和谐统一。做好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

一、校园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概念与分类

校园环境景观小品,主要是指校园室外环境小品,同时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丰富多样皆有具象形式和抽象形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高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特殊社会职能,高校校园的景观小品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必然在其分类以及功能上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它不仅能影响环境的形象,通过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师生提供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而且能使人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集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和科教功能于一身,主要有纯景观功能和使用与景观兼具的环境小品。

校园中的大门、亭、廊、花架、桥等,可以称作建筑类景观小品,在校园环境中,既可作为休息、停靠的场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环境点缀和装饰性;校园中纯景观装饰类的小品主要是雕塑类小品,通常包含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以及装饰性雕塑。它们依托于校园的文化情境,其本身带有比较明确的文化意图,意义在于通过雕塑引起师生对此主题的共鸣,进而鼓励他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或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部分雕塑小品依附于建筑或者其他类型的小品之上,起到美化主体的补充作用;校园中的座椅、垃圾箱、电话亭、花池等等,称作校园户外家具类景观小品,主要发挥的是其实用功能,户外家具设置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品质为目的,还可以吸引人流的走向,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休憩与交流场所,创造宜人的校园户外空间环境,随着高校环境规划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类小品在以实用性为主的前提下,也逐渐注重其审美性的提高。高校的应该以。

二、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特征

高校环境景观小品,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点的选取、功能分类、造型的设计等等,都要与高校校园环境相符合,校园环境小品的设计必须在充分了解了校园环境特征的前提下,展开设计与布局。

1.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建构

现代大学校园是有机的整体,其景观设计中,多以系统的思维来思考校园景观的整体性,而不是把校园空间割裂成片段。其校园环境从整体总布局到建筑实体及其外部绿化环境。强调绿化的独立性,建筑实体是主体,外部环境是背景与衬托,两者相互统一形成完整的环境系统。

2.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营造

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营造,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教师。环境是课堂的外延,对学生的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开放性、易变性、复杂性、自主性。因而决定了大学校园户外环境的需求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将人文空间的规划思想融入到校园环境设计中,使校园环境更具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

3.开放性的功能分区环境

为了满足校园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学习的生活区大都规划在靠校园外出的位置,以便社会化管理;同时开发相应的科技园区,并与校内科研区相联系,后勤分区也更加的分散化、外向化、社会化。这些传统的功能分区,都逐渐加强其开放性,将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密切联系,使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高度结合构成系统。

4.校园环境的文化个性

校园文化与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是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文化体现了校园人的生活方式、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精神风貌等等。校园环境各个构成要素作为媒介和载体,都以各种形式反映,表达着文化品位,通过人的认识与体验活动以隐性形态完成的。校园环境景观小品就是其文化表达的要素之一,既要体现时代科技文化特征又要具备学校的文化品位特点。

三、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1.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

(1)环境小品布局少而精:根据人的视力的局限性,观看活动是有选择的行为,决定了我们在特定视觉范围内能看到的和仔细看到部分,以及我们所不能看清楚的部分。一个突出的标志性景观,可能胜过我们对整个场地的注意,因此在高校校园环境小品的平面布局过程中,要寻找和创造视线焦点,形成场地中的主景,使主题更加突出,这在景石、雕塑、亭廊类小品的布局设计中尤为重要。

(2)比例、尺度与环境相协调: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的美感,高校环境小品与高校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尺度、比例需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协调,才能取得均衡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愉悦。而其中的尺度一般不是指要素真实尺寸的大小,而是指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预想的艺术感。

(3)明确环境小品的主要功能:在高校校园室外场地中,环境小品设计根据景观轴线的需要是环境设计的主题要素,是否满足休憩功能还是增加趣味性等,对确定小品的形式,大小,色彩等十分重要。

(4)注重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环境小品能够体现当代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色,是很好的文化传承载体,能够起到美化环境,提高环境品位以及“环境育人”的作用。无论是在弘扬校风学风精神,理论宣传方面,还是在展示先进科技,体现学习专业特色等方面,环境小品都能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2.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方法

(1)根据校园环境规模和规划设计:根据不同校园环境的规模和规划设计手法,确定需要布置的环境小品种类。从实际使用功能考虑,在综合性的校园环境中,休息类结合照明的功能性小品是必需的,装饰性类小品,往往根据景观轴线或室外空间组织的需要确定是否布置。

(2)依据校园观赏视线设计:依据观赏视线的流动性分析,将环境小品与周围建筑广场、道路、绿化等空间因素相协调,确定环境小品的尺度,比例。同时注意最佳观赏空间的营造,并确定该小品的主要景观界面及朝向。

(3)从展现校园文化需要设计:从展现校园文化的需要考虑,根据校园历史和学科设置特点(如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理工科类院校等),统一构思小品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并对主题性,科教性、纪念性的要素加以意境上的提升。

(4)根据整体环境风格和投资预算设计:根据整体环境的风格和投资预算,确定环境小品的风格,色彩和图案内容,在高校校园内,低造价的环境小品同样能够实现美观、实用效果。用量较多的功能类小品,重点考虑风格协调,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物美价廉等因素,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适当体现出地方特色。

四、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的意义

1.实用价值与精神功能的结合

校园环境小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凉亭、柱廊、公共卫生间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等;满足生活必需品的小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等。校园环境小品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校园地标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小品设计与布局,还是校园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是触发学生与教师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重要因素。能够成为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域象征,而并不只是局限于“室内家具外移”的意义。校园环境小品的整体性,艺术性,文化性和休闲性等特征,能够与校园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有能体现艺术性和文化性,本身还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针对不同的主题,其造型、色彩、材质亦会不同,从而体现现代高校不同的特点和校园文化背景,并使整个校园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

2.环境小品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表达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精神和传承历史文脉的符号,这种景观符号具有传递文化信息的能力,而标志性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往往是校园环境景观里起到画龙点睛的特殊作用。校园环境景观不仅是校园的物化形态,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是校园历史的见证,同时又是一种隐形的极富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理想的校园环境景观,不仅要求有布局合理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匹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将其与建筑、绿化等环境景观元素组合进行造景,使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都成为校园精神的载体,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表达。利用环境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可以使人们获得大学校园的意象和对大学的回忆。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面貌的整体体现。对于在校独立学院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素质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独立学院校园的环境建设应该依循景观化理念和要求来设计和建设。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助于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与建设。

独立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作为全面发展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塑造独立学院的良好形象方面,还在形成独立学院生完美人格,促进独立学院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独立学院校园不仅具有教学学习生活使用的功用, 也是环境育人、文化形象的物质载体. 校园环境规划设计重点解决的是如何形成具有标志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 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气氛, 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交通系统, 积极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克服了以往设计中忽视外部环境的缺陷, 努力创造出一个渗透、开放、融合的整体校园环境.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若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环境友好型的校园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校园环境不仅要为老师和学生们的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生活习惯、能力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并且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从而对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

“景观化校园”是指: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点,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这里所谈及到的“景观化”是一个动词,景观化校园尊重自然,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功能、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给予,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

一、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生态环境景观化设计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从《园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理解并且体验将有限的场地创造出无限的空间,追求一种空灵、俊秀、飘逸的诗情画意境域,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这种“天地人神合一”与自然求得有机融合的思想,在现代物质文明快速发展而且日益丰富的时期,人与自然日异隔离的现代社会将被赋予新的意义与内涵。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指导,将校园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谐调发展,把人类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乔木、灌木和花草进行复合型群落式绿化种植设计,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提高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从而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的发展。

3.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相结合的理念

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此二者是需要统筹兼顾的,充分利用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植物进行营造。例如:用部分芳香型植物和部分吸收毒气强的植物,以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除尘和净化空气,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这样既架构了绿色植物空间景观,又与植物生态功能环境相结合。

4.整体绿化空间意识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整体生态环境空间的建造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建造绿化空间的主要因素。从而做好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及景观布景的同时,应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屋顶花园,做屋顶绿化构成立体绿化和景观小品效果,形成整体绿化空间的园林景观。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成本、设施的安全性。绿化设计应简洁明快,材料必须经久耐用和安全。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地方拆巨资在进行绿化景观建设,但是由于后期养护经费花费较大,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没过几年绿化景观就荒芜了,这些情况时有出现,均是在设计时未能细致考虑到后期养护成本的费用和所使用材料的耐久程度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5.空间的组织与划分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空间组织与划分理念的合理与否也十分重要。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例如:学生生活区、学生运动区、教学区、教师生活区等等。根据各个区域景观化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植物和园林景点来进行布置。为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景观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环境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或者景观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以来表达思想感情。景观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园林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

6.生态环境艺术型学校的理念

要形成生态环境友好型和文化艺术型的独立学院校园生态景观环境,需要在布局上增设景观建筑、园林小品和带有艺术气息的雕塑以来强化校园环境的景观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和阔叶乔木类为骨干树,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和彩叶植物为基调树,在园林树木种植时,在平面上进退交错、在立面上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以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群落布局的景观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实现活泼、优雅、向上、宁静的校园景观环境。

二、校园环境景观化的目标和途径。

学校在校园改造时切忌好大喜功,大手笔、大动作,有时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校园的景观化强调改良,通过对原有景观的改造及新建景观的补充,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和校园形象,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1、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尊重自然。

要求对校园的整体自然环境,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景观化校园倡导自然主义,正是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就是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不仅使校园生态得以延续及改善,同时还能达到塑造校园品牌特色的目的,从而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凸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的景观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同时,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校园的景观化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校园的景观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要求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

3、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植物景观作用。

要求充分利用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特定的作用。将校内各区以集中栽植的树木花卉命名为樱园、梅园、枫园、桂园等,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植物及其景观所蕴涵的人文寓意,烘托了其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因此,植物种植作为一种环境手段,也可以展现校园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学校“育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师生提供休闲、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亦即“场所精神”。学校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对校园“产品”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如何通过环境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如何通过校园建设联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如何使校园环境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校园环境的景观化无疑是一个有效路径,校园环境的景观化满足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校园景观以“环境育人”为根本目标,以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整体优化为立足点,进而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校园建设进入了新,面对着发展的需要,各校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校园建设。除了在原有校园基础上改扩建以外,还纷纷在异地建设新校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理念的探索和总结,能够为独立学院校园的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得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又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既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得以寓教于乐的实现,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也是穆尔所提到的校园之——“场所精神”。正如“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培育了人”,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的过程中,应以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以坚持人本主义为基本,来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院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校校园景观化设计应用研究》 作者:周云峰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环境 必要性 育人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才能坚持其正确的方向与导向,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其影响和凝聚力。先进文化铸就了校园文化之魂,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又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原则和育人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校园环境文化的内涵与时代特征,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局限和不足,得出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措施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的。

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高等教育的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的。

在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有待提高,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则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大学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的。

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的学校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4.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的。

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坚持正确的方向。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培养为基础,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重在建设,贵在积淀,和谐发展,彰显特色,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充分吸收现代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增强凝聚力,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体现出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经济性。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做到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

4.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三、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1.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2.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

3.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

4.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高等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5.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能起到美育功能。爱美是人的天性,大学生也不例外。优良的校园环境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高等院校的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郭兴华.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鹏.校园视觉文化环境设计[M].岭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3]董春欣.校园环境装饰设计[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4]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5]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