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管理;措施

一、人文管理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内涵

人文管理,即为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即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而在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人文管理,就是指将人放在思政教育管理的中心位置,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来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管理在思政教育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具有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任何社会活动、行为都必须通过人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只有做到通过以人为中心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激发人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实施。(2)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管理是为了人的以符合人性的方式所进行的管理。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身份总是随着地点、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人文管理实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管理。只有通过管理来实现人们自身的价值,通过合理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积极调动人们的创造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二、人文管理在思政教育中所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高及发展。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管理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人文管理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学生真正地人文关怀,使得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了自身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加快了平等、自爱、竞争等健康思想环境的建立。其次,人文管理还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学生设立的诸多积极、崇高的思想政治向导,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道德素养的建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是中有关人的本质论断的实现。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由以及全面发展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必须实现的。思政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思政教育人文化管理的展开,就从本质上实现了以人为本,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了保障与支持。

三、人文管理的基本原则

(1)满足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尊重个人需要,是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必然规律。而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我们仅仅是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人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思想教育的目标化,阻碍了人主动性、创造性的形成及发展。人文管理则充分重视了人的需求,以人为本,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2)重视个人价值。人的价值包含社会价值以及个人价值两种,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二者都不能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因为无论在任何社会环境下,只有满足了大多数的个体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才能确保社会价值的实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我们过分强调了社会价值的地位,正确的向导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就忽视了个人价值的意义及作用,否定了个人的作用、发挥,导致人和社会形成对立,人不不能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社会的建设中来,抑制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导致思政教育管理的效率滞后。(3)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具有其主管能动性,而思政教育的教育主体也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了政治的教育,重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而忽视了对其个人发展方面的功能,从而阻碍了人的积极主动性的形成,使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人文管理的确立,确保了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力、进取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四、高校思政教育实现人文管理的基本途径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类;环境;保护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geography angle, elaborated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vital role with profundity and an easy-to-understand approach, and powerfully elaborated the protection natural resource, the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importance and the necessity by the vivid demonstration.

【Key words】Human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地理课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逐步形成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科书将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1思想教育是地理环境教学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已成为跨世纪的首要问题。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协调人类环境关系一向是地理学的主题。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的人类生存环境。例如教师就结合学校目前工作部署,开展环保活动,帮助学生设计出一期环保专刊,做一些环保活动(如开展变废为宝活动等)。

2思想教育渗透在具体章节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差异大,在有关各章节教学中,都要根据国情,讲授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法令,如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和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等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小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志向。

3思想教育渗透在每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生并不是全都很清楚的。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本课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应特别强调学生学习地理时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是什么” “为什么”等等,还要多读、多看、多动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扩大地理知识信息来源。

例如1“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一段,老师问学生:“地球气温为什么逐渐变暖?”学生推断,现代工业燃烧煤、石油、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被大气吸收而使气温变暖,危害:使两极冰川融化;使全球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平原与城市遭淹没;如何防止气温变暖?激发学生兴趣。

例2“自然资源一节”

老师:举例说出几种可再生资源?

学生:森林、水、鱼、土地。

老师:举例说出几种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石油、铁矿、煤。

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答案后,再要求学生想一想,如果资源使用不合理,森林、水、鱼会不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很快说出盲目砍伐森林,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山区土壤渐渐变薄以致变成石山,树木不能长,森林消失,淡水、湖泊水遭受污染,不能饮用。鱼如无休止地捕捞,不让繁殖或不放养可使鱼灭绝。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例3“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引导学生看“苦难的母亲”漫画,指出全球人口己超过60亿,个个都要“母亲”来照顾饮水、吃饭、穿衣,这有多么难啊!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恶化,生产赶不上人的需求。

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本身的问题。

人口如何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相适应,教育学生对人口问题能有一个正确认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悲观。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4“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老师问学生有哪三种?

学生:1.科技移民

2.劳动力输出

3.国际难民迁移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88-02

一、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的重要意义

(一)艺术性的方法是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人的必要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的人,是有极其复杂、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对人的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或两条途径人手:科学性的概念思维和艺术性的体验把握;而且,对人的有些方面的认识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非有艺术性的体验不能把握人的整体,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人。例如,人的真、善、美、圣洁、崇高或假、丑、恶、平庸、鄙俗,都不是纯而又纯的,而是彼此矛盾的性格元素冲突、斗争的结果。真正的圣洁就是与邪恶斗争的顶点,一个人只有意识到恶并战胜它,只有受到恶的引诱并战胜引诱的时候,他才是圣洁的,就像勇气的存在要靠战胜恐怖一样。正因为如此,所以光靠明确的概念,就难以穷尽一个人各种性格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艺术性的直觉、体验才有助于从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中把握人,反映人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此外,人的情感也是一个复杂的感受集合体。心理学上所说的情绪的两极性,如悲或喜、爱或恨,只是特殊情况下的情感状态。在许多情况下,人的情感状态是由各种不同的情感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用明确的语言概念来表达是悲是喜、是爱是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学会艺术性的体验,注意体味工作对象的内心情感和他处于不同条件下内心世界中的细微差别,决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功夫。不懂得人的情感的复杂性,把情感看得过于简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忌。在思想教育中,不仅需要追求明确性、确定性、精确性的逻辑思维,而且需要带有模糊性的形象思维或艺术性思维。两种思维结合,才能从有机统一的整体中,把握、反映人和人的情感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如果说,在艺术上像杜勃罗留波夫所说,艺术家的功绩在于,“他发现:瞎子并不完全是盲目的;他在愚笨的人身上发现一种最明白的健全思想的闪光;他在逆来顺受、失魂落魄、缺乏性格的人身上,发现人的本性中一种蓬勃的、永远不会被窒息的愿望和追求,把它指给我们看,割剜出隐藏在灵魂深处的个人对外部强制压力的反抗,让它引起我们的裁判和同情。”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正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思想教育育领域的艺术家,能在人的性格、情感的深层中。在别人看到单一的一种因素的地方,发现矛盾的二重因素,找到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完美的转化的契机,并促进这种转化。

(二)艺术性的方法是从运动中把握人的有效方法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科学和理性的崇尚。对认识活动严格性、确定性和精确性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无疑具有积极的方面。但是,如果用科学性排斥艺术性,只讲认识的精确性而否认认识的模糊性,甚至把艺术性思维的模糊性贬斥为意识水平低、智力结构不健全,这就难免陷入形而上学的静止地看问题的泥坑,也就很难在运动中把握人和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了。

艺术性思维的模糊性与对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发展的把握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表现为肯定性质自“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钻牛角尖,“倔强”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是“韧性”还是“固执”,没有一个明确白界限和精确的数量标准,必须在具体情境中细心体验方能把握。同理,节俭也既可表现为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又可表现为保守和不思进取。总之,人的思想、性格总处于不断运动中,处于矛盾冲多和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转化之中。艺术性的认识方法所得到的认识虽然不十分精确,却能把握人的性格的运动和变化,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说明了人是不断变化的。正因为思想教育面对的不是贫乏的必然性支配下的人,而是活的人,是充满着情感的人的活动,是最活跃的精神力量,能在运动变化中把握人的艺术性思维方法才有用武之地、想象之地,才有最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的天地。

二、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的有效策略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1.语言要真实而准确

做思想政治工作, 说话必须合乎事实, 是什么说什么, 不讲假话、空话, 不需花腔, 巧言令色, 指鹿为马。更不能哗众取宠, 谎言欺众, 言之无物。真实的语言, 体现的是真实的情感,对他人的开诚布公与信任, 让人觉得实在、诚恳, 才能令人信服, 才能打动他人的心灵。空泛的言论给人以华而不实, 饰而有诬之感, 只能引起听者的厌烦, 起不到感染、教育人的作用。语言要准确, 就象服务行业有“服务用语”, 外交官有外交辞令一样, 语言要与一定的环境条件相符合。不能说绝对话,讲片面理, 要确切使用称谓、概念、术语。合符逻辑地判断、推理, 科学地得出结论。如果使用的语言不正确, 与大家理解的意义不符或与修辞规则, 语言情景不符, 会使听者难以捉摸,甚至产生反感, 将使思想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

2.语言要生动而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呆板于疮的说教, 而应该是生动的。要运用合适的语言手段, 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多姿多彩, 有声有色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语言的生动性常常是与语言的形象化分不开的。形象化的语言具有美感, 富于感染力,它震撼人们的心灵, 容易产生共鸣。幽默、诙谐的语言, 妙趣横生, 充满机智与智慧的光芒, 是语言的生动性所不可缺少的, 它使听者在轻松愉快的活泼气氛中融洽感谢, 接受启迪。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是情与理相交融在一起的艺术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培养 人文精神 意义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学多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致使人文精神失落、价值理性渐微。如今社会上信仰丧失、道德滑坡、身心失调等现象不为罕见,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三聚氰胺事件、泼硫酸、造假药、制冰毒等不和谐音符。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已成为现今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以追求真、善、美等高尚的价值理想为核心,它涵概了人类个体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和能力等诸多因素,是对人类自身的完善提高和终极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以人为本:展示人的个性,塑造人的心灵,贴近人的生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化学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教学中,充分挖掘,适时进行渗透,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教学策略就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措施。它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选择、师生关系的处理等。本人认为化学教学中为实现培养人文精神的目标,应采取以下一些基本策略:

1、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多向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体现,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化学学科本身蕴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其中的内涵,就会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学习钢铁的冶炼后,引导学生思考“百炼成钢”有什么人生寓意?经过思索探讨,学生将领悟到在人也要经过千锤百炼,不断剔除自身的劣性与不足,广泛吸收外界的营养与精华,才能成为高素质的的人。可见,只要我们做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就一定能随处找到人文教精神教育的材料和契机。3、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例如:

情境1:氯气的性质教学中,将两条鲜活的小鱼分别放入氧气瓶和氯气瓶中,一会儿取出放回水中,发现放入氧气瓶中的小鱼仍能欢快地游动,而放入氯气瓶中的小鱼已失去生命,以说明氯气具有毒性。这个情境无疑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但其中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也是无庸质疑。有专家指出,这样的情境应慎用。但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创设这个情境时,能辅以以下陈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要付出艰辛,有时甚至是生命,这其中包括一些实验动物,让我们记住这条为我们认识科学知识而献出生命的小鱼吧。这样就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培育尊重生命和勤于探索的人文精神。

情境2:进行《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播放录象:“神州七号”升空、大量的新科技产品;图片一:清澈的小河、茂密的森林、欢快的小鸟、欢畅的鱼;图片二:污染的河水,渔民在哭泣;融化的冰川,岛屿被淹没。鲜明落差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给人们物质财富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但如果惟利是图,不科学地发展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从而增进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进而能够在改造物质世界、建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创建实验探索的空间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积极探索,指导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意识,养成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同时得到团结合作、获取成功的情感满足。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科知识应注意联系实际,要做到学科生活化。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到厨房化学,大到周边一些化工厂等教学资源,使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乐趣,提升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化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整合,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化学教育者,我们不能仅授给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6

思想教育对人的重要意义范文第5篇

《高等教育法》总则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把对人、对科学技术的武装看作是培养的目的,同时,对科技发展的反思也需要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来,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高职院校在思想教育中增加科技哲学观教育是大学生正确认识科技发展的内涵和边界的合理选择。高职院校主要以理工类专业为主,如何让学生树立科技哲学观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所学专业,培养他们成为素质健全的社会人而不是机械的技术人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解释科技哲学思想的一些问题,如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本质、科学理论与技术理论的结构、科学范式与技术范式的区别等,使大学生正确认识高职思想教育与科技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科技哲学观教学,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学生视野更加开放,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科技哲学观教育可以拓展思想教育的领域,正确认识伦理道德、思想政治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和界限,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以及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人类捕捉物欲的工具,更多地要关注科学技术与自己、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今,“人们不但不能摆脱工具,还要不断扩大工具的复杂程度。”[1]突破技术优先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人类更深层次认识科学技术功能和内涵的前提。这种思想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需要得到正确认识,避免培养一批像马尔库塞所说的缺乏批判精神和对社会反思的“单向度的人”,以认识技术存在的合理性。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帮助自身生存发展,人类进行自我超越也是必然的,甚至超越“人类”这一特有概念。科学技术是靠智慧发展的,但仅此还不足以让科学技术发展到如此程度,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代代“爱智慧”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等推动。他们继承了人类科技文明的精髓,依靠“大科学”与“小科学”的融合,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生物圈因此获益。

二、科技哲学观在高职思想教育中的特点

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还仅限于“五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与法制观的教育。在教学中,由于教师专业不同,在课程教学中的侧重点也有很大差异,但是绝大多数侧重于思想政治的灌输,没有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反思。高职思想教育应结合高职特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哲学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科技哲学观的特点:合理性与普及性的统一。高职院校进行的人才培养,重在培养有科学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现代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学生的实训和社会实践时间来积累经验,并丰富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大学生科技哲学观不仅是为了增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也需要确立对科学技术知识存在合理性的认识,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应作为大学生的长期发展目标进行。匈牙利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乔治•卢卡奇认为,在当今社会形式合理性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基础,而辩证理性支持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如今,我国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在形式上既有资本主义的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的成分,但是社会主义形式是基础。这必然要求正确的科技哲学观应该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体系中,形成长效性、普及性的教学管理形式。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人类科技文明自钻木取火,观天象知时节到如今已历经数千年。我国的传统科技重在关注民生民济,重在实用。美国环境哲学家J.B.克里考特认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要向“东方转向”,当然,指的是东方的传统哲学思想。自上世纪中叶,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竞争重点定位在科技的创新,这俨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大特点。

信息时代的科技创新不但关注竞争的切入点,也重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实现了科技哲学观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海德格尔把技术看作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认为在现代技术中,人类和自然都已纳入资源储备,而现在人类不仅背叛了自然,还背叛了人类自己。而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单元,无疑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要求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知识、技术和思想“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化的技能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重在强化专业学科,增强个体自身竞争力;而对于未来的发展,更应该关注人类发展的走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定位是信息时代一个重要内容,教育决定科技发展的方向,教育定位有多远,培养的人才就能走多远。重新审视科技史,那些对人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仅局限于狭小的专业领域而不顾人类的发展,都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置于人与自然和谐有序发展的全局环境之中。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自身发展,更要拓展视野,反思人类的行为,关注人类和自然的根本利益。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科学技术的运用特别强调密切关注现实问题,诸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环境保护问题等等。要深入细微地研究,立足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特别强调注重提出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思路,实现规范化与创新性的巧妙结合。无论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还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们都需要尊重传统和规范,但不能局限于此,否则就会被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所湮没。在高职思想教育中,运用新方法、新资料、新数据,力争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自圆其说。分析科技发展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认识。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纵观整个科技史,科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提升过程,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上向因果关系(upwardcausation)。传统科技多表现为一般系统的特性,而现代科技多表现出复杂系统复杂性的一面。科技创新是科技发展整个系统突现的重要表现,也是新颖性的重要表现。“对于复杂性的承认有助于面对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哲学问题。”[2]对科技发展的系统认识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科技的特点、功能、结构和目的,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能只把科学技术看作简单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放在一个复杂系统内理解。

三、科技哲学观在高职思想教育中的内涵

其一,思想教育的一致性。“除了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哲学只有两个真正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界和人类世界。”[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更进了一步,通过理论的手段和实践的手段丰富了人类对于它们的看法。运用新的理论促进高职思想教育的改革,顺应了我国全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促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科技哲学观教育是高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没有科技哲学观教育的高职思想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能割裂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因此,两者都是以改造人的思想为目的,具有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今天,想“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4]科学技术的创新不仅仅赋予表象,更多地要挖掘青年大学生这些未来的社会主力军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其二,思想教育的互动性。创新在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传统的思想教育是单向不对等的教育模式,在信息社会,这种模式显然已不合时宜。高职思想教育应加强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知识的多元化发展,并且把思想的互动融入整个教育过程。自建国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重视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探寻。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5]并提出“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有专人搞,不搞理论是不行的。”[6]理论研究还包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通过理论研究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国形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良好风气,钱学深、齐毓霖等知名专家都对这个时期给予很高的评价,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工程专家在这种开放互动的环境下,开拓了视野,活跃了思想。哈工大的马玉林教授认为,“站得更高一些,看的也更远一些。”同志提出:“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用这些方面的知识来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7]大学生作为生产力的准主力军,丰富其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哲学思想是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三,思想教育的中介性。高职思想教育过程中贯彻科技哲学观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哲学思想和思辨精神。如何把个人的发展和人类整体利益和自然利益联系起来,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就会伤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会伤及人类自身。思想教育是以中介的身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科技哲学观教育也充当思想教育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中介,只是处于不同的位点上。科技哲学观教育是对思想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挖掘,着眼于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充实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经济理性,同时,也应充分尊重价值理性(包括生态理性等),如深层生态学的范式赋予非人类生命以内在价值,而不是依赖于它在经济上的或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8]只供奉科学精神只能推动人类对物欲的追求,而对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的追求却可以弥补人类对自身发展的反思,这必然要求加强对科技哲学观中介性的认识。

四、科技哲学思想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一门必修课,以推进培养具有创新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群性教育、时代性等多元特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加强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把道德的内涵加以提炼,融入现代科技成果中,强调认识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大学生对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认识,完成宇宙自然和人性道德的完美统一。加强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增强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正面认识。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认识的过程。创新不仅仅指的是科学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深层次理解。正确认识对科学技术合理性的批判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边界问题,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思想、系统思想。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过度地重视了功利主义给自己带来的物质上的,忽视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不利的一面,这样必然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困惑和质疑。

其二,减少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过度政治化。现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总是把思想教育政治化,政治的敏感性放在突出地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任何一种科学技术都是中性的,就是通常说的“科学技术无国界”。因此,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感受科学技术内蕴的人文气息,避免科学技术的政治化。政治化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缺少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能动性、主动性和科学理性。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不具有政治意义的,赋予其政治性还是本源性,这关系着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还会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复兴之路。

其三,充分认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都认为科学和技术具有普适性、可检验性和统一性的基本品格。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至今,任何一种商品都是科学与技术的复合体、统一体。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应给学生理性认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到的内容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掌握和提高,理论的知识更有助于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规律。科学与技术统一于理性,理性依靠的是认知,认知的来源无外乎感知上的、经验上的和知识上的积累。因此,正确引导、认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及其辩证关系对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必要的。

其四,强调科学技术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意义。我国高职院校进行的职业教育形式通常情况下是技术性教育和进入职业的适应性教育,几乎没有学校设置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哲学课程。这就大大限制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学校领导层需要设计长远培养具有哲学思想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规划。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会有自己的办学理念,然而,办学理念中缺乏哲学观的思想内涵。从社会的现实反映来看,如今培养的更多的是技术人,而不是社会人;其次,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中,应把科技哲学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教育的教学过程之中。针对这一点,学校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纯粹的技术人还是现代的社会人,然后,把这种理念付诸具体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科技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最后,烘托校园厚重科技哲学的氛围。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把西方的功利主义穿插其中,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是对功利主义的误释,把个人的利益作为功利主义的中心。而真正的“功利主义的标准不是当事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是所有人最大的幸福。”[9]因此,现实需要通过科学技术哲学的宣扬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单纯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