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定位 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马源(1979- ),男,山东龙口人,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教育系,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32-03

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高等教育系统特别是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感叹。2001年,全国共有高校1911所,其中地方高校1778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3%。从为社会输送毕业生的数量来看,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15万,其中7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6.39万人,占总毕业生数的14%,其余的毕业生均为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86%。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是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阵地。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人,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参与,所以地方高校的定位,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经济的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关系,本文拟从地方高校定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阐述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我国地方高校定位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定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位”的一个意思是经过测量后确定的位置;另一个意思是对所在位置进行测量。高等学校定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对于高校定位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赞同梁经锐教授的观点,即在高校定位时应考虑基本的两个范畴:第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本校的自身特点与实力和学校外部环境的特点;第二,要根据一个或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学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就高校定位的类型而言,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办学类型涉及多个方面,如按隶属关系来分,有部属高校、地方高校;按办学主体来分,有公办高校和民办(私立)高校;按高校的学科性质特征分类,有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师范大学等;以区域定位进行分类,有省属高等学校、市属高等院校等;以服务面向进行分类,有主要服务全国、主要服务大区和主要服务地方三类高校;以不同类型结构分类,有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此外,还有学者从不同的维度提出了战略定位、规模定位、层次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办学目标定位等。地方高校的定位,则要根据区域特点先进行首次分类,然后再根据高等院校自身特点规划发展的合理定位。

(二)地方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定位的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高校合并、扩招以后,高校定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院校教育评估过程中,学校定位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各个院校对此十分关注,这对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定位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怪异”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定位的攀比问题、单一问题和形式问题三个方面。高校定位的攀比问题表现为:在办学类型上,不顾自身实际,力求办成综合性、多学科性和学术性兼具的大学;在办学规模上,力求本校的师生人数、校园占地面积等都要超过其他同类院校;在办学层次上,都想办成从本科生直到博士生都可以培养的高校。高校定位的单一问题表现为都想办成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重点和知名高校。首先,将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较高是有益于高校发展的,但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想挤入重点大学的行列也是不现实的,在定位时更应该以高等院校定位多样化为宗旨,以多元发展促进高校发展的繁荣。高校定位的形式问题表现为对学校的定位缺少正确的认识,只是一味地求高、求大,而没有充分理解定位的意义。高校的正确定位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教育领域首屈一指,美国高校在自身定位上都能相应地找准位置,不盲目攀比,不断发展自身优势,坚持自己的特色办学,从而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景象。

(三)影响地方高校正确定位的因素

1.校长的因素。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要由具有开拓精神和管理才能的校长领导,大学校长的行政领导在当前我国高校改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学校领导比普通教师对促进教学改革有更大的动机;其次,学校领导还有特殊条件动员组织对改革的支持;最后,由于近几年来高校办学自的逐步下放,校长有特殊能力执行改革计划。

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例如,洪堡是柏林大学的实际创始人,他最重要的思想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等。他的名言“为科学而生活”成为大学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时至今日,“洪堡传统”的基本精神仍被德国大学所推崇。再如,哈佛大学真正开始领导美国高等教育潮流是从19世纪70年代的艾略特校长开始的,他希望“所有大学不承认文科和理科相互排斥,不认同数学和古典、科学或形而上学只能选择其一。我们要所有的这些学科,并要他们的精华所在。”在长达四十年的校长生涯中,他将一所规模较小、为贵族精英服务的崇尚古典、脱离现实、以培养“品格和前程”为中心的传统应试学院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现代化大学。由此可见,高校的校长在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定位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2.社会的因素。现在许多地方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中等职业学校要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要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要上硕士点、博士点,还有前几年出现的高等院校大合并,一味地攀比学校的生源数量和建设规模等。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社会导向所致。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有以下四类:第一类是被教育部确定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9所高校;第二类是进入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100所高校;第三类是有独立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第四类是除上述三类之外的其他高等院校。

处于第一类的高校不仅得到教育部的重点扶持,还有地方政府的配套投入、企业的慷慨解囊,这都有助于这些学校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学校的类别越高,生源就越充足;生源越充足,学校的经费就越充裕。这样一种循环导致高校普遍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校地位,很多都向着科研型院校奋进,抓教师的科研能力甚至胜过了抓教学水平。当然,我们不否认科研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无论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终归还是要以培养人才为第一目标,不能为了学术研究而牺牲人的成长。萨默尔斯在《大学的使命》一文中认为哈佛大学最重要的是教学而不是研究。所以,地方高校的定位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办出特色,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呼吁:“我们的高等院校,一定要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把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工作放到第一步。”她认为,离开这一点,去追求学术论文的多寡是不切实际的。

3.公众认识的因素。我国高校扩招所导致的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以及公众盲目追求名牌大学等,也导致了高校普遍盲目升格。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一类的高等院校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共同竞争少有的工作岗位,导致普通院校的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处于劣势。因此,能上本科院校就不上专科院校,能上专科院校就不上职业院校,宁愿上普通本科院校学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专业,也不上职业学校习得一技之长。再有,公众普遍认为进入了名牌大学即使专业不好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过于关注面子问题。

以上三方面是影响高等院校正确定位的主要原因,高等院校的正确定位不但影响其对人才的培养,而且也直接影响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高等院校的任务是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而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高等院校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二、地方高等院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高等学校作为孕育知识经济的“孵化器”和产生知识生产力“电流”的“发电机”,其基本功能就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各类人才。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高等学校接受过创新教育培养与训练的学生,在接受需要创新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其成功率要比其他学生高出3倍。大力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既是知识经济本质特点决定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体现。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特点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成为知识与技术创新工程的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还应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库。此外,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也是我国提高经济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无论当前还是今后,必须把推进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中心工作,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知识时代的各种挑战。同时,更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论是对于地方高校人才的能力发挥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能够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人尽其才、各显其能,而不至于出现目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窘境,也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达到共赢。

第二,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经济的发展不但要求有人才的支持,还需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正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士,他们对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理论研究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所以,地方高等院校不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同时还提供了技术帮助。例如,美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就是高新技术知识创新的结果,得益于人力资本的质量,其背后都包含着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创造的奇迹。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沿线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支撑的高科技园区,而加州硅谷又是由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支撑的高科技园区。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些大学的技术支持,就没有美国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也就没有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高科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高校高科技企业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发展,出现了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高科技产业,日益显现出高校对社会的贡献。

第三,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经济是全部人类社会现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他社会现象包括高等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水平是提高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经济的发展或迟或早地要带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由经济所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因而,高等教育要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反过来,高等教育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从而体现其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高校培养的人才可以较快地掌握生产技术,从而能较快地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所培养的管理人才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的水平,从而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高校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还有力地推动科技的发展,并促进科学技术尽快地在生产中运用,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社会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高等教育的系统教育可以引起社会观念和伦理道德的变化,并可以引起个人经济行为的改善,使人更合理地从事生产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地方高等院校理性定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人才的支持,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的塑造,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高等院校应给予考虑的问题,而关注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对高校自身有一个准确的理性定位,这是保障人才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地方高等院校的定位问题不但关系高校的自身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地方高等院校的定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可盲目求高、求大。例如,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之一的东北师范大学就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高校在定位时首先应该考虑其人才培养服务的地域范围,其次应该考虑其人才培养的类型,即理论科研型还是实践应用型。

地方高等院校应以培养为地方发展服务为目标的人才模式为主,主要面向中小型城市和农村地区。在人才相对稀缺的中小型城市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地方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相对而言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这样就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缺少人才的支持而更加落后。但是,很多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实现充分就业,有许多学生是重新学习技能知识以适应其工作要求,造成了一定的教育浪费。若地方高校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既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适合的人力资源,同时也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比较适合的岗位,这样也避免了教育浪费的状况,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因此,地方高校的定位应该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宗旨,而不必一味地盲目攀升。社会的发展要有高技术的科研人员,但同时还需要高技术的技术人员,而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忽略了后者,这也是导致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充分就业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应抓住这样一个发展的历史机遇,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更应该审时度势,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在教育领域中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所在。地方高等院校在定位方面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而不应该求同。地方高校的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规格也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体现地方高校存在的价值。地方高校理性、科学、多样化的定位,将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必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梁经锐,李业.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4).

预防医学的定义范文第2篇

摘要:高等数学中的部分定义与定理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以至于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对其进行大量的删减,让学生陷入了不明原理,只会“计算”的错误现象中。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教学过程中抽象的定义与定理知识讲解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建议,让学生体会真正数学。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定义与定理 教学 数学素养 数学能力

在现今很多领域中,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高等数学作为非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在高职教育中,因为生源大多是来自技校或高考落榜的学生,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高等数学中部分定义与定理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这对于授课的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点,以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针对这一难点,很多数学教师在对这些抽象、不好理解内容的处理时,进行了删减,把大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一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删除,而把教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上,以直接教会学生数学的计算为目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承接了一些中学的“应试”教育,数学的潜在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同时也违背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一、学习定义定理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地说明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数学基础,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从大纲可以看出,该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收获能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很多数学思想都在这些抽象的定义与定理中有所体现,所以大量地删减这些内容,只注重于学生的解题方法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数学成了应付期末考试的一种途径。并且,高等数学的学习一旦结束,学生也将会把这门知识抛到九霄云外,这样完全没有形成教学大纲里提到的应有的数学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了。所以要满足大纲的要求,学习抽象的定义定理必不可少。

2.培养数学能力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虽然定义与定理知识较为抽象,但它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无外乎是要把现实中的问题抽丝剥茧,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用数学知识解决,也就是所谓的数学能力。关于抽象定义定理的学习,例如定理的证明,都有其具体的推理过程,对于这些推理过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进而形成思考问题时思维的缜密性,以利于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准确无误地将其转化为恰当的数学问题;而对于这些定义定理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在分析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正如一位大学老师所说:“学数学其真正目的是为了驱逐大脑中愚蠢的想法,让我们的大脑真正地聪明起来。”

3.实际生活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很多抽象的定义定理知识,它的出发点就是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例如常见的某一个变速物体的速度,学生觉得求这个随时都在变化的速度成了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点,但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求变化率,也就是抽象的导数定义学习的切入点。所以对抽象定义定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定义定理知识的处理方法

不少数学教师反映,不是不想授课时强调这些定义与定理,只是因为它们太过抽象,讲解的过程花费的时间长、精力多,但学生理解的效果还是不好,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笔者多年担任高级班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些抽象的定义定理的处理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总的归纳为以下四个

关键词 :引—化—启—控。

1.“引”——引数学史,丰富内容

高等数学中很多定义定理知识抽象,让学习的人容易身陷迷津,而数学史却如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在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当地引用数学史的知识作为补充和指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教师给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以及他的经典心形线的相关轶事,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神奇地让单调的式子变成美丽的图形,并且体会到数学不是枯燥的,它也可以创造浪漫。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的紧密关系,为后续的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逻辑源头,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思想,这为紧接着数学概念及定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另一方面,数学史里记录了很多数学家为了得出正确的定义与定理,如何排除万难、历尽艰辛的。学生学习数学史,除了了解定义与定理得出的过程,还会为数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感动,这将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一次提升。

我们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能使那些看似抽象的定义、定理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2.“化”——化繁为简,重视直观

对于抽象、繁琐的定义定理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只有把知识直观化、简单化。

如在讲解微分这一概念时,可以从其字面意思上下工夫,举例地球本是一个球体,其表面应该是曲面的,可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却是平面呢?答案是人肉眼看到的范围同地球的表面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也就是微分概念中的以直代曲的思想: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平面,一条曲线微小的部分也可以认为是直线。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具体的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懂得用无数个简单的平面代替复杂的曲面,利用微分这一数学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如对数列、函数极限概念的处理,教师可改变教材中的定义方式,注重直观,采用通过画数列或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直观性的特点来解释定义,从图形中得到极限定义的本质,让学生对极限定义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此外,我们通过多观察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例子,把数学概念尽量与周围实事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便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定积分定义时,介绍美国著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圆形大礼堂,从外形看它的屋顶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半球,但实际上仔细看是由一个个近似矩形(曲边梯形)的小玻璃窗构成的,这个看似不容易求的表面面积,实际上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求曲线下面积的办法,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同时也巧妙地表明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这样使学生对抽象的定积分的定义,即求曲线下面积的方法加深了理解。

3.“启”——启发引导,自主讨论

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学生自主探索要比教师一味灌输要来得好。在教学时,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讨论课,通过合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抽象、内容理论性强,对初学的学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这时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当的典型习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按组自由讨论。在思考讨论过后,学生对微分中值定理中的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加深了对这一抽象定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又如,在学习洛必达法则时,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法则的作用是求无穷大比无穷大或无穷小比无穷小的极限,却并不理解它为什么会与导数有关,是利用分别求导来解题的,但如果引导学生从无穷大增长的趋势来进行分析,同时得到导数的定义其实就是与增长趋势密切相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洛必达法则的本质所在。

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到发现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控”——掌控有度,注重严谨

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严谨性非常强,教师在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要注重掌控好想象的“度”。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活跃与生动,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想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歪曲了知识的本意。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思考学习,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并且要适时纠正一些学生错误的偏离事实轨迹的想法。

比如学生在学习极限时,对于其中的一个零比零的极限类型,学生误认为高等数学里的分式的分母是可以等于零的,这时应强调此时出现的零是在某一条件下一个趋于接近的结果,并非真正等于零,强调出极限的定义,突出语言表达上的严谨性。

三、小结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上的所谓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来意义。数学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注重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把学生从做题、解题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析高等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7(6).

[2]尚仲平,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预防医学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苯乙烯苷 复方养血生发片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ate the content of stilbene glycoside, an active ingredient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in the compound Yangxueshengfa tablets by HPLC. Methods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1% phosphoric acid (15∶85). The column was C18 column. A UVdetector was employed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320 nm. Results 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 has a good linearity with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4-3.64 μg/mL.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36% (n=9, RSD=0.41%).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rapid, selective and reproducible.

Key words:HPLC;stilbene glycoside; compound Yangxueshengfa tablets

复方养血生发片是由当归、地黄、五味子、制何首乌、熟地、木瓜等中药材制成的复方制剂。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功效,主要含二苯乙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酸等成分[1]。二苯乙烯苷为何首乌的特征成分,其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2-3]、高效液相色谱法[4],但在药品标准中均没有收载。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制剂中二苯乙烯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1525Binary Pump高压梯度泵,Rheodyne7725iw/1500Mount进样阀, 2487Dual Wavelength UV Detector检测器,Breeze data management software Addon kit液相色谱工作站。

复方养血生发片(广东怡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二苯乙烯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08449802),乙腈(色谱纯,Hu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验证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

色谱柱:Xterra column C18分析柱(5 μm,3.9 mm×1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20∶8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理论板数不低于3 000。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约0.5 g,置三角瓶中,加甲醇50 mL,加热回流60 min,滤过,用少量甲醇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挥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乙醚萃取两次,每次20 mL,水层加饱和正丁醇萃取4次,每次15 mL,合并正丁醇液,挥干,用流动相溶解,并转移至10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二苯乙烯苷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 mL含0.26 mg的溶液,即得。

2.4 线性试验

精密吸取二苯乙烯苷对照品溶液(0.26 mg/ mL),用流动相稀释成每1 mL含二苯乙烯苷0.052、0.078、0.104、0.156、0.182 mg的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20 μL进行测定。以峰面积积分值(A)为纵坐标,二苯乙烯苷的量(m)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 1.778×106m+6.958×104 ,r=0.999 5。表明二苯乙烯苷在1.04~3.64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24 h进样测定,结果平均质量分数为 0.210 mg/g,RSD=1.85%,表明样品在24 h内稳定。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0 μL,重复进样5次,测定其峰面积,结果平均峰面积为456 799.6,RSD=0.72%。

2. 7 重复性试验

配制同一批号样品5份,分别进样测定,结果平均质量分数为1.405 5 mg/g,RSD=1.85%。

2. 8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精密称取已知含量样品(1.405 5 mg/g)0.40 g,定量分别加入浓度为0.40、0.50、0.60 mg/mL的二苯乙烯苷对照品溶液各1 mL,按“2.1”项下方法进样20 μL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0.41%,见表1。

2. 9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2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二苯乙烯苷含量。结果见表2。

3 讨 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参照《中国药典2000版》中何首乌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选用320 nm为检测波长表1 二苯乙烯苷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表2 6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比较了用甲醇为溶剂超声波处理30 min、加热回流30 min、索氏回流4 h 3种方法,甲醇加热回流所制备的供试品溶液二苯乙烯苷含量较高,故选择加热回流作为提取方法。

3.3 提取时间的选择

通过对加热回流提取30 min,60 min,90 min的比较,提取60 min,含量测定值较高,故提取时间选择为60 min。

3.4 纯化方法的选择

比较了用甲醇提取后直接进样测定,乙醚萃取后再用饱和正丁醇萃取,上氧化铝柱(200 目,10 g,d=1.5 cm),上C18小柱(3 g)等多种方法,最后采用乙醚萃取后再用饱和正丁醇萃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39. [2] 陆瑞兰.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何首乌中总二苯乙烯苷的含量[J].中成药,1990(3):16-18.

预防医学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 疾病治疗 作用

在医学领域中,预防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是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预防医学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一、预防医学定义

预防医学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组成现代医学科学的四大支柱。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环境一人群—健康为模式,以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主导思想,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归的特点,以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定群体防治策略和公共卫生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自身、疾病和环境的不断认识,尤其是SARS和禽流感的暴发,人们都意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关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可以理解为:公共卫生是用来促进公众健康的措施;而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措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没有预防医学的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公共卫生实践,预防医学则成为空中楼阁。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包括:通过有医学教育组织的社会活动来净化环境、控制传染病、进行健康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社会体制、保证每个人都享有足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它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流行病学、环境、职业、营养、伤害等等方面。

二、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1:预防医学的特点:(1)价值导向的超前性;(2)服务对象和研究对象的整体性;(3)研究方法的独特性;(4)工作范围的全球性和广泛性;(5)工作效率的紧迫性和时效性;(6)工作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7)工作效果评价的滞后性和效益影响的深远性。

2:预防医学对疾病防治的作用

(1)健康认识

完善的保健与预防疾病之道。我们每天经由阳光、空气、水及食物获得所需的营养素和氧气,却也不知不觉累积了许多的毒素于体内。再加上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等,如不被排出而留在体内时,会妨碍消化、血液酸化,引起细胞及多种器官的疾病。毒素累积而附著在肠壁皱折中成为所谓的“宿便”无法排出体外,导致细胞缺氧,并刺激五脏造成体内生化的紊乱,所以说毒素乃万病之源,非排除不可。

(2)树立健康观

健康和疾病是医学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无病即健康”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它仅以躯体生理功能正常作健康的指标,未涉及心理和社会方面,因而是片面的和消极的。1948年WHO成立时在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健康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WHO的健康定义一致,健康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概念,即“三维”健康观,健康的内涵由生物学健康向心理学、社会学领域拓展,这对现代卫生保健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防治突发性疾病的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对预防控制突发性疾病事件,降低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突发性公疾病事件的范围:甲类传染病出现、乙类传染病明显升高、新传染病出现、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各类自然灾害过程或发生后疾病暴发流行、各类中毒、免疫接种出现群体副反应、医院内感染事件等。

(4)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框架建立起来的,具有该模式的内在缺陷,目前全国大多数医科院仍以招收、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主,毕业生“医疗第一”的思想根深蒂固。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在专业方面除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基本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也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人们忽视了正常生活品质与精神生活,人人为生活、事业、理想而疲于奔命,种种因素正腐蚀著人类的健康,使原已相当进步的医药科技,更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甚至原因不明的现代病。预防医学是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服务对象是群体,从而防止人类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预防医学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机遇;挑战

引 言:预防医学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一门学科。

1 医学模式的改变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很多疾病都被医学界一一攻克,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改善,但同时现代文明也极大的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到破坏;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压力,研究已经证实了很多生理疾病和心理压力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仅限于生理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预防医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预防,而是向着提高人体的综合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发展。

2 多学科交叉为预防医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2.1 蛋白质组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机制都和蛋白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和预防医学交叉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

蛋白质组学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研究,很多研究结论可以有利于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以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对生物蛋白的影响。另外,蛋白质组学还可以被应用于病毒和细菌预防,控制病毒和有害细菌需要研制出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可以很好的对目标病毒和细菌进行分析,这就为研制相关的疫苗和药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 基因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基因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显现出了强大的功能性,很多和疾病产生有关的基因已经被确认,通过研究这些基因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医学界通过DNA重组技术研制出了很多新型药物和疫苗,例如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等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环境预防也是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很多和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通过DNA测序,可以从DNA的角度研究外界环境对人类基因序列的影响,鉴别可能导致基因变异的环境因素和易受影响人群,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3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使包含预防医学在内的很多传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进步。首先信息技术使得和预防医学有关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好的进行传播,各国的医学机构可以方便的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疫情通报、专题研究、医学会议等活动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些都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计算、统计和分析方法也为预防医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3 我国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

3.1 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 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 的 70 %以上。估计目标高血压患者有8000 多万人,预计2014年将达1.5 亿人。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死亡率达 100/10 万左右,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据 WHO1997 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球 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 万人死于中风,在发展中国家死于中风的人数为发达国家的一倍多。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国家采取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严格的干预措施,明显地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如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吸烟和饮酒,提倡合理饮食和全民健康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有 5.1 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的 50 %,占西太平洋地区的80 %。缺碘不仅引起地方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在智力残疾人约1017万人,其中80 %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 3000 万氟斑牙患者和 260 万氟骨症病人。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我国有 5 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全国仍有200 多万大骨节病患者。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我国尘肺病人已达 50 万例,比 70 年代增加了 65 %。全国接触有害物料的工人有 1900 万人,但接触者受检率仅 20 %,乡镇企业工人受检率更低。慢性职业病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此外,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 万例。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还将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病。

3.3 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相关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我国 12 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1982 年),城乡重型精神病患病率为 10.45 ‰;以神经官能症为主的,轻型精神病患病率达 22 ‰;北京调查,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者中,精神性疾病占第一位(占 40 %)。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3.4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从2000 年起我国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 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 10 %,绝对数达 1.3 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具抽样调查,全国近30 %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如何预防老年病,如何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将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4 结束语

总之,医学模式的转变使预防医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预防医学正在向社会预防的方向发展。当前预防医学已经呈现出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计算机、生物等学科很好的和预防医学相结合,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未来,预防医学社会化和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必然进一步增强。我国预防医学应该坚持多学科综合和社会化预防的方向,积极的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未来预防医学必然会成为人们战胜疾病、促进健康的首选途径,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