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文化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那么什么是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而且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与航海有关,包括航海工具以及航海实践, 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也跟海洋、航海有关。下面我们就从词汇、语句和文学作品三个方面来分析英语中的这些文化因素。
1 英语词汇方面
1.1 海洋生物
英国拥有大量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类。不同于许多内陆国家在这方面的词汇表达较为匮乏。以鱼为例,在分类上就极其多样化,比如omnivorous fish—杂食性鱼类,herbivorous fish—草食性鱼类,resident fish—常栖鱼类,cold water fish—冷水性鱼类,fresh water fish—淡水鱼类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还可以从丰富多样化的鱼名中看出其海洋性的地理环境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比如:silver fish—银鱼;pipe fish—海龙;pike—梭鱼,狗鱼; cutlass fish—带鱼; fingerling一指长的小鱼鱼秧,鱼种;, oarfish—皇带鱼;bass—鲈鱼;blue fish—竹策鱼;bone fish—北梭鱼等等。
1.2 航海船舶
英国曾经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建立了 “日不落帝国”,也是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许多国家航海造船技术极为落后,在这方面的词汇表达匮乏之时,英语中已经出现了大量而丰富的跟航海相关的语言。比如passenger liner—客轮;oil tanker—油轮;vehicle ship—滚转船; barge—驳船,游艇,游览汽车; catamaran—双体船,筏;yawl—快艇,小帆船; hulk—笨重的大船;废船船体;, bark—三栀船,轻舟; hovercraft—气垫船等等。关于航海技术类的用语同样有丰富的表达。比如:sea trial—航行试验; mooring test—系泊试验;penetrate inspection渗透探伤;launching—出坞下水等等。航海相关英语词汇的发达是随着其航海业的发展而来的。
1.3 海湾港口
在汉语中我们把海洋伸进陆地的那一部分统称海湾。在其他的很多内陆地区的语言中也很少有更细化的表达,因为他们生活中很少甚至无法接触到海洋。而在英国人的词汇里面跟海湾相关的表达非常丰富。例如:bay—半圆形的湾,大湖湾, bight—浅偏的湾, cove—小形湾,入口两岸多是石岗,gulf—深长的湾如“波斯湾”, creek fiord或fjord—窄长形湾,两面悬崖。这些词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而中文我们几乎都可以翻译成海湾; harbor, port ,wharf, pier, dock等词在汉语中几乎都可以译成港口、码头,但实际上每个词所表达的事物和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些词汇中,专供装卸货、船只停泊的在英文中是wharf;行人漫步行走、岸上活动使用的是pier;设有船坞供船只停靠的是dock。面对如此繁多的词汇表达,如果我们不能够准确掌握,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沟通带来诸多障碍。
2 英语语句中所体现的海洋文化意义——以谚语、习语为例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广泛,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谚语是某个特定文化区域人们生活的经验和感受的提炼,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生活中的习语和谚语涉及到各个方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语言之一,因此习语和谚语传递出了一个地区的生活背景,文化习俗等信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习语、谚语更具有浓厚鲜明的文化色彩。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人要与大海相处,具有征服大自然的精神,加之发达的航海技术,生活中许多习语谚语都与航海有关。
all at sea 不知所措
to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to sail before the wind顺风航行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风好须。
In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 风平浪静的大海上人人都是领航员。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裂缝毁掉大轮船。(相当于汉语中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被同一个诱饵捕到两次的鱼是愚蠢的。(相当于汉语中“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
在上述表达中,只从字面意思很难准确把握英语的实际内涵,甚至会让我们感觉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到航海对英国人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3 与海有关的英国文学作品
关键词:城市营销;舟山;海洋;旅游
一、城市营销的含义
城市营销,是指把经济中的营销意识营销机制和营销方式等理念和手段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把城市中可经营的资源如土地、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累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地提高
二、舟山实施城市营销策略的SWOT分析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舟山的环境进行分析,以此来为舟山城市营销的开展找到切人点。
(一)优势(strength)
1、港口优势。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和航道资源优势,是中国东南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全市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航道纵多,水深流稳,终年不冻,主航道可通行20 30万吨级巨轮,港口年吞吐量在1.5亿吨以上,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
2、渔业资源丰富。素有“东海鱼舱”和“中国渔都”的舟山水产品资源丰富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全市渔业年产量在12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渔场。
3、旅游景点众多。舟山四季分明、春暖夏凉、气候宜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蕴藏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如“海天佛国”普陀山、“桃花传奇”桃花岛等都是舟山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可供游客来观光度假。
4、船舶制造业初具规模。舟山是中国和浙江省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基地,近年来船舶工业高速发展,已拥有规模以上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lO0多家,年造船能力达列290万载重吨,拥有5000吨级以上修船坞40多座,中20万~30万吨级4座。
5、海洋文化特色鲜明。舟山海洋文化丰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二是浩气长存的海疆军旅文化;三足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四是独具魅力的海洋旅游文化;五是丰富多彩的海洋民间文化。
(二)劣势(weakness)
1、经营方式粗放,技术落后。作为一个具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舟山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应该拥有无限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看,舟山的经济仍未有太大的起色,除了依靠渔业、船舶及纺织等传统产业以外,并没有太多的科技产业融人到整个经济结构当中,经济地发展靠“吃老本”,没有挖掘新的创新点。
2、招商引资能力欠佳。舟山本身并不缺少潜力巨大的投资市场,浙江省对各市的招商引资也实行鼓励政策,但是舟山确实没有特别成功的投资项目。除了船舶制造业有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投资外,其他行业基本是自己出资,这说明了舟山市缺少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招商引资能力。
3、物价水平偏高。舟山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居浙江省各省市前列,从2009年上半年全省反馈数据看,舟山市居民消费价格高于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与嘉兴、绍兴二市并列居第一位,这项数据不但制约了舟山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限制了市民的收入可支配能力。
4、港口配套设施不完善。舟山岛屿众多,有许多天然港口,目前也有较好的吞吐能力。但是,港口设施老化,布局拥挤明显限制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5、政府城市营销意识不强。与其他兄弟城市相比,舟山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偏低,城市发展规划缺乏特色,“重经济、轻文化”,难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标志”。
(三)机会(opportunity)
1、舟山跨海大桥的建设。长期以来因一水相隔,舟山孤悬海外,海岛经济受到了极大地制约,连岛工程跨海大桥的建没,起自舟山本岛的国道329线鸭蛋山的环岛公路,经舟山群岛中的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至宁波镇海区,与宁波饶城高速公路和杭州湾火桥相连接,使舟山更紧密地融人到长三角经济圈内,2009年l1月2215大桥正式开通,舟山进入了全面大桥时代。
2、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2006年,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启动以来,港口生产运营业绩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也进一步实现了两港资源的整合,做到了规划、建没、品牌、管理的“四个统一”,其整体竞争力大火地提高。这对舟山更好地利用港口优势、打造城市品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沪宁杭都市圈的辐射与扩大。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都市圈之一,辐射范围较广。舟山就在这个都市圈的边缘,市场空间广,再加上与宁波的港口一体化建设,将会有更多的机遇,随着沪宁杭都市圈的不断矿大,相信舟山的发展也会纳入它的整个发展体系中去。
(四)威胁(threat)
l、杭州、宁波的发展使舟山面临巨大压力。近年来浙江省各市县的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杭州、宁波等地已经打响了自己的城市品牌。在这样的一种竞争环境下,舟山要想赶上甚至超越这些市县是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只有进一步做好城市营销才能更好的使自己的城市具有吸引力,在当中脱颖而出。
2、纺织品配额限制取消。自2005年1月1日起,原先对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的发达国家按照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取消了纺织品配额,给国内纺织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纺织企业的竞争以及由此带来国际反倾销事件的增多,这给舟山纺织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威胁。
3、金融危机佘波仍存。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舟山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纺织业、水产品加工以及船舶等行业的进出El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金融危机也使国外大企业投资能力减弱,外资项目建设进度放缓。到目前为止,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
4、上海港的市场基本覆盖了舟山港。上海港是中国第一大港,有巨大的吞吐能力和广阔的港口腹地,港口设施完善,集运技术先进。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直线距离大约530公里,属于上海港的辐射范围,几乎所有的大型同内外运输都出入上海港,舟山港只能接待巾小型的国内运输船只,这样大大限制了舟山港的规模扩人和发展。
三、舟山市实施城市营销战略的建议
[关键词] 中英广告语;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108-02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和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之后,中西方民族在文化上也形成了许多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语言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中西方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西方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其中语言上的沟通顺畅问题尤为突出。
商业广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沟通中起着传递商品信息实现良好广告效果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并影响着文化。现今,中西方交流愈加频繁,这也要求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中西方商业广告语的文化差异,并在交流沟通和翻译中正确使用广告语,使广告语更加本土化,取得最好的广告效果。
一 “天人合一”与“天人各一”
各民族对世界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不同的哲学观念也体现在中英商业广告中,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一元论和西方“天人各一”的本体论。
“天人合一”思想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都包括在整体之内,要了解部分,必先了解整体,是一种综合概括、众多归一的思想。我国的很多商业广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滋补品)这则广告把天地、日月和人的身体联系在一起,灵气、精华和补品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合一、同一的一元论的观点。
“天人各一”的本体论思想源于西方人的崇尚科学,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认为人和自然是对立的而非统一的,人是万物的中心、是主体,外物是客体,注重客体的变化和多样性,因此他们注重通过努力去改变自然。这样的思想在商业广告中也有所体现:“why grow old gradually? Fight it.”(化妆品)从“Fight it”(战胜它)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对“变老”这一自然现象的对抗和征服,而不是和谐相处。
二 权威观念与事实依据
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要提出相应的论据支持,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权威的力量和可信度,而西方人更加民主,注重事实的重要性。这一不同也体现在商业广告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绝对的权威,尤其是权威机构,这也成为很多人做决定时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中国的广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级各单位评选出的诸如“全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优质产品、质量奖”等各项荣誉。
与之不同的是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经验,以及事实权威,即具体的事例的印证。例如在一则手表广告中用到“Selected by James Bond The Sign of Excellence”。这则广告中用成功人士的具体实例做印证,告诉购买者该产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为通过奋斗最终取得成就的成功人士的形象。
三 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
群体与个人的利益往往存在着对立和矛盾,有时人们并不能同时满足双方的要求。此时,中西方文化给出了不同的取向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个人服从集体;西方个人主义观念强调个人成功。
中国人的集体倾向表现在:统一思想行动,提倡个人为集体的利益的无私奉献,个人的利益与集体保持一致。因此每个人都紧密地和小到家庭大到社会的集体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幸福与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安定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则脍炙人口的商业广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大家”成为集体的代表,而“好”字明显地体现了利益的取向。
西方人的个体倾向表现在:突出个体、讲究机会均等、强调个性和以自我为中心、宣扬个人自由。鼓励个人通过奋斗得到发展、受到重视,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商业广告中为了强调消费者的个性、突出个体,多强调产品的特性及与众不同。例如在一则汽车的广告中就提出:“Now it is your turn to have an extraordinary driving experience ”,其中“your turn”强调的就是消费者个体的体验。
四 历史倾向及未来倾向
在看待时间的问题上,不同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更加尊重传统,而西方国家更倾向于展望未来。
中国历史悠久,更加强调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会让历史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指南和参照。一则白酒的商业广告:“千古佳酿,万代留香,中华酒宗,汝阳杜康”,其中“千古”“万代”体现了品牌的历史悠久性,厂商希望从久远历史的角度来证明产品的品质。
西方文化看中未来,并对未来有不断的规划,在新的规划中使未来更美好。一则经典的钻石广告:“A diamond lasts forever”,其中“forever”(永远)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未来含义的词,强调在未来时间里永远不会变,突出了钻石的品质也同时寓意了爱情的永恒。
五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
语境是学习语言及进行交流的环境,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使是同样的句子含义也不同。高语境传播指的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语言文字中,而低语境正好相反。中国社会正是高语境社会,而英美社会则是低语境社会。
在高语境文化中,语言的意义与文化背景相关。只有少量信息是通过语言编码被清晰传递出来,大量的信息是通过语境甚至是非言语行为或历史文化传统被传递出来的,这也就造成了一种含蓄的沟通。在这种沟通中,人们对含蓄的信息非常敏感,非常重视语境。中国人交流时并不完全依赖语言本身,而更多依赖社会语境,从语境中获得字面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一则手机广告: “梦幻魅力,舍我其谁”。其中“舍我其谁”出自《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通过这短短几个字的广告语的特殊历史文化语境,高语境的中国消费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是:这是一家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厂商,手机的质量和功能也是值得信赖的。
低语境文化中,语言的意义与文化背景无关,人们通常需要通过明确的词句获得信息。体现在语言上便是直言不讳,比较直白。在广告中也是如此,消费者可以从广告语中直接了解产品的功能、优势、新颖之处。如手机广告“bigger than bigger”,用了两个比较级来直接突出产品的“大”这一特点。
六 思乡之情与迁徙之好
在对待故乡这一问题上,来自于农耕文化的中国和来自于海洋文化的西方国家的人民有着不同的态度。中国人以家族为本,喜聚居,讲究落叶归根。西方人家庭观念淡化,强调个人生活和自由。
农耕文化的安逸、稳定、诚实等意识使人们的故土难离的思想根深蒂固。个人对家庭家族和邻里故土都有着深深的依赖和眷恋之情。白酒广告:“千万里,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孔府家酒让人想家”,道出了游子的心声,也触动了消费者的内心深处。
海洋文化的开放、流动、宽容等意识,使得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在迁徙成为生活常态时,家园观念薄弱,人与人之间更多地是理性的契约关系,相对的人情世故较为淡漠。一款纪念币广告:“A voyage to the labyrinth throughout China’s Centuries”,“voyage”(旅行)恰好契合了人们喜欢迁徙的习惯。
七 内敛保守与奔放外向
受农耕文化、儒家思想和封建传统的影响,中国人的观念相对保守传统,在海洋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人则走上了开放与突破前人的道路。
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建立了一套相对保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这其中的一些保守传统的思想至今仍然存在。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女性是弱势的,如今女性已经得到了同男子相同的地位、待遇和社会角色。但在一个电饭锅广告“给太太一份安全感”中,“太太”和电饭锅的关联还是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女主内、由女性来照顾家人的传统思想。
海洋文化使得西方人更加开放,他们通过冒险甚至叛逆和不断地变革突破前人的思想。他们外向、好动、感情奔放、 富于冒险精神,他们可以漠视文化遗产,注重创新。比如:“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就是百事可乐面对传统可乐业的霸主可口可乐,迎合“新一代”的年轻人想确立自己独特选择的心理创作的广告语。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商品纷纷涌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强大也将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推向全世界,在此过程中广告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跨文化的经济交流中让广告的定位更加准确,效果更加显著,答案很明显: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对中英两种广告语产生的影响,以及两种广告语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之上,人们在实际交流当中要做到广告创作和翻译的本土化,以促进中西经济交流和文化沟通。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你很难把这一切日常生活和超前的生活方式――私人海岛联系起来,不过三门岛切切实实就是一座私人海岛。
从2004年,潘石屹、张朝阳等富豪济济一堂的三门岛“百栋定制别墅”会到如今略显寂寥的度假村项目,自称“乡镇企业家”的岛主王树春在理想和现实间沉浮,最终有一种无奈,就像富豪对私人海岛的态度一样。
私人海岛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早就有梦想的影子,有些人在努力推进,虽然大多成为“先烈”,但至少已经踩出一条泥泞的小道。未来,还有多久,会怎么样,没有人知道,不过,我们总在追求。
王树春的“岛王”称号,是三门岛众多“岛主”所封。
100多年前,庐山用度身定造的方式为中国当时的社会名流建造了1000多幢度假别墅。7年前,王树春斥资9000万从部队手里买下了三门岛的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无数次思考和论证之后,他决定为中国的中产阶层建造属于自己的海岛。
目前岛上正在建造中的酒店、300多套别墅,分别属于上百位“岛主”。除了拥有产权式度假酒店和别墅,按照规划,他们还将享有会员制岛主待遇,享受配套的游艇会、潜水俱乐部、马会、海钓协会等海洋休闲运动。这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岛主俱乐部”,与欧美流行生活模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拜“岛王”所赐,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买个海岛玩漂泊,可能不再是高谈阔论中的乌托邦。
私人定制海洋梦
从杨梅坑码头坐快艇深入海域,我们二十分钟以后登上总面积5平方公里的三门岛。乘坐“岛主七号”吉普车长驱直入海岛高点,5处半径300米以上的海湾海蓝沙白,海岸蜿蜒,有山谷悬崖,天然火山石;5座山峰围出一个湖泊,湖滨种满相思树,因而得名相思湖。这人间仙境,距离深圳市区,不过一小时车程。
深圳某公司总裁林子川,是“岛主”中的一位,他购置了一间酒店套房,平时出租给王树春的管理公司收取房租,闲时带朋友周末度假。像他这样的岛主,有教授,有律师、艺术家,“大多是有闲散时间和生活品位的人”――林子川这样归纳。
岛主的概念在三门岛上,被王树春慷慨地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我不是岛主,我是个渔民,岛主就是岛上的业主们,他们是一群有海洋梦的人。”
王树春黝黑健壮,喜欢驾车出游,一度开车环行澳洲海岸线一周。在三门岛,他拥有10艘以上运动型游艇,据说是国内拥有私人游艇最多的人。 “在海岛上有张床”――王树春给中国的有产者们描绘了这样的梦境。
早在1997年第一眼看到三门岛时,王树春就爱上了它,“晚上躺在沙滩上,能看到海平面散射出紫蓝色的光,就算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拿下小岛后,他放弃了大众旅游的开发模式,决定尝试高尚度假区。“我的梦想是把这个岛建成原始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的居住环境相结合的王国。虽然很多地产开发商找过我,有的想做高层小户型产权房,有的想做高尔夫度假中心,连做成一个高档公墓区的说法都有。”
王树春回绝了所有商业化的诉求,一心建造心目中的“封闭私人定制王国”,他打算邀请100位富豪,量身定制100套千万私人别墅,并提供最奢华的配套服务,“建完之后就不再开拓,保证最大程度上的私密性和享乐性。”
从岛上的制高点军事遗址“炮台”望过去,别墅群依海边而建,面朝大海,依傍青山,完全满足景观与私密性的完美结合。推荐之初,京城的名流明星都曾被此吸引,有的想建一幢城堡式的企业度假会所,有的则希望在岛上拥有一幢展示其古董字画的主题别墅――封闭式的富豪度假俱乐部确实呼之欲出。
中国人海洋文化缺失
现实却与梦想距离遥远。
中国海域共有无人岛屿6000多个,这些岛屿大多因远离大陆、面积狭小、资源单一、生产和生活条件很差而长期无人居住,有些也只在渔业生产季节有人短期居住,开发利用在内容、深度、层次上都还远远不够。
王树春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三门岛,岛上员工最多时有300多人,水、电、通讯、交通都靠自己,每月综合成本35万以上。而真正为海岛梦买单的富豪,却是少而又少。
“曲高和寡,中国人还是没有海洋文化的传统,做岛主是多数人的梦想,极少数人的现实。”王树春的公司曾经联合冯仑到北京召开会,也曾经在深圳等地大力推广,但很多富豪在表示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并没有付诸行动。于是,7年过去了,别墅区虽然还在开发,但施工现场人迹寥寥;海岛上的道路长期未经修整;规划中的潜水俱乐部和马会七零八落,基本上只供王树春和少数岛主娱乐。
林子川和其他已经购买了海岛物业的岛主们并不满意这样的开发速度。在他们看来,将土地转租给房地产开发商或者其他的富豪,由他们共同开发未必不是好事,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工程进度的,王总不能只想控制权,不考虑岛主们的投资利益。”岛主俱乐部的成员曾经向王树春建议引入投资,加快建设速度,提升岛内人气,共享海岛资源等等策划建议,但大部分建议都无疾而终。
[关键词]北海民间曲艺“老杨公”现状及价值挽救措施
Abstract:Spread in north sea area of guangxi folk quyi "Lao Yang male", reflect the north sea as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paper, the "Lao Yang public" origi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from its reserves of value, based on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save.
keywords: beihai folk quyi "Lao Yang male" status and value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I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民间曲艺“老杨公”,于明末清初时期在广西北海一带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老杨公”和“刘三姐”同为壮乡民间曲艺的瑰丽奇葩,他们之间有诸多共同点,如都起源于宗教,都采用对歌的形式等。“刘三姐”如今已成为壮乡文化的象征大放异彩。而与“刘三姐”相比,“老杨公”蕴藏的文化含义更深厚更特殊,但了解的人却越来越少。北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地位也得到肯定,有关北海文化的研究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对“老杨公”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寻求挽救措施,无疑对研究北海城市文化个性,挖掘其有益内涵,激发文化创新起推动作用。
一、“老杨公”简介
从源头、流变、传入到定型、盛行来看,民间曲艺“老杨公”都是中华“傩文化”宗教艺术的一块活化石。北海(合浦)作为西汉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大量中原人口和先进科技文化相继传入,“傩舞”也沿“秦军水道”传入古合浦。“傩”者,傩神也,即“用法术使危害人类的妖魔鬼怪不能动弹的人”。傩神的面相千姿百态,因时因地而异。“老杨公”正是中原傩神的一个变种,一个专属珠乡特有的傩神。至明清杂剧中“傩戏”兴起,老杨公便以傩神姿态现身于当地“酬灯赎褐”宗教仪式盛行于明清,流传至后世。
所谓“酬灯赎褐”,是“老杨公”登坛演艺的宗教仪式,也是北海地区民间求子和“脱乳名”等一整套古俗环节。相传“酬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正月十五日夜,有妇女人家都到社坛或祠庙灯会祈求生子,并选定一盏灯带回挂在闺房内,此为“添丁求子”(当地俚语“丁灯”音似)。如当年生子,来年元宵灯会挂上两盏灯以示双倍酬灯谢神;另有一种是更加大众化的酬灯行为,只要生了男孩,到二月初二便到社坛寺庙上灯感谢神恩。而“赎褐”是当地百姓为即将结婚的儿子“脱乳名”的宗教习俗,当地称为“受褐”。大凡添丁或娶媳之家,都要在厅堂中摆设“酬灯赎褐”的醮坛。这种祭祀仪式,包括有“起神、诵经、练兵、贺寿、拜塔、代塔、解灶、散神”等程序,“老杨公”则是穿插在“代塔”之后的一段曲艺表演。表演完毕观众离去,法师才在主家代表配合下秘密实施“解灶”和“散神”两个程序。至此,整个“酬灯赎褐”仪式才算圆满完成。
据《合浦县志》记述,“老杨公”是在“酬灯赎褐”宗教仪式上,用廉州话表演的一种例牌节目。其即兴表演来源于民间神话传说:降生水潮院里的蔡九仙姑因动了凡思,被玉皇罚她下凡受苦。危难中得到南海观音化身的老杨公救她渡岸,指点迷津脱离苦海。其表演程序是:仙姑手持花扇,坐水潮叹唱“东海歌”出场。老杨公戴着面具左手拿纸火筒,右手执桨梢摆渡而上,唱“西海歌”与仙姑答讪,用“顺口溜”讲故事,边摇橹边唱“撑船调”、“棹船调”和“西江月”送仙姑登岸,仙姑唱“犯仙调”向老杨公道谢告别而去。神话表演后,观众中有善歌者自告奋勇与老杨公对歌,以难倒老杨公为结束,并当场剥掉其至尊假面具以示耻笑。
二、“老杨公”的研究价值
“老杨公”贴近民众,洋溢着浓郁的海洋文化风情和生活气息,反映北海地区历史文化个性的积淀和风貌,也成为研究北海文化的重要坐标。
1、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北海地区历史悠久,自西汉以来,中原人群南移,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老杨公”也作为中原宗教文化传到北海。从其表演来看,有中原农耕文化和山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痕迹,也具备山水文化和海洋文化复合人文元素。清代以后,渔业成为北海地区的经济支柱,因海上生活终年涉险,未来安危难测,鬼神成为当地人至高无上的精神支柱。每月神诞和岁时节令、春秋社日、婚丧庆吊,城乡都例行酬神演戏,推崇“老杨公”表演以祈求平安。这一表演形式,把宗教祭祀和农闲娱乐结合起来,从娱神而走向娱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老杨公”表演具有请神迎福的宗教色彩,又有劝世说教的人生哲理,更兼有娱群乐众的艺术效果。以廉州话演唱,唱词优美婉约,形式规整匀称,且杂有大量俚语噱头和顺口溜等,表达了对多彩浪漫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因故事情节生动,可编成音乐剧或神话歌舞剧;更因喜庆热闹的曲牌及舞蹈形式,也可演变成大型的民间歌舞。故而,它往往突破“酬灯赎褐”的程式,成为田头街坊和百姓舞台上魅力四射、雅俗共赏的风情艺术标签。
3、北海文化重要坐标。北海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来源于其善于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老杨公”傩面舞及宗教色彩,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傩面舞渊源很深,展现其远古的身影;又因北海古老的珍珠文化与今日本、印度及东南亚一带传承“傩舞”的“中外结合”,使其在南珠文化园地中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海洋文化风情,尽显个性,更具对外文化交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从“老杨公”傩舞的程式化表演和几百年的流传,可以作为研究北海民间、民俗风情,内陆与海外关系及沿海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成为研究北海文化的重要坐标。
三、“老杨公”濒临失传原因分析
“老杨公”深受珠乡人民群众喜爱,现在民间有喜庆之事,还时有演出活动。可惜世情沧桑,了解的人不多,如不进行挽救将濒临失传。通过调查了解,这种民间曲艺面临濒临失传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时代的发展和现代艺术的挑战。现代新颖的娱乐手段使年青的一代认为其是古老无用的东西。加上歌唱场合日益狭窄,观众已不参与对歌活动,人们认为其陈旧落后不能登大雅之堂。一些文艺团体表演,也没有“老杨公”的韵味;二是能完整表演的民间艺人大多已届高龄或谢世,人死艺灭后继无人,传承处于一个断层状态,能够完整观看“老杨公”的机会也非常有限;三是“老杨公”用合浦廉州方言唱词,发音特别,古而怪僻,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易发生改变甚至失传,难以流行和传承;四是宗教文化传播对“老杨公”有较大影响,但现在信教之人越来越少,包含大量宗教内容的“老杨公”受到冲击是肯定的。
四、挽救“老杨公”的建议措施
“老杨公”反映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是具有很强民族性和群众性的艺术,展现北海地区的个性文化。政府应重视并加以保护,使这株在民间盛开了几百年的曲艺奇葩,继续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1、注意发掘,推陈出新。“老杨公”的传承,精华与糟粕肯定会混杂一起。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流传,其深层宗教理念劝世说教、平安纳福,给老百姓带来某种人丁健朗、消灾解难的精神寄托,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精神信仰,与我们所倡导的文明富裕、和谐小康的社会,有着某种楔合之处。所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利用、与时俱进创出新意,正是其发扬推广的价值所在。
2、培养传承,发扬光大。“老杨公”的传承在今天受到限制,政府应组织调查研究,提供必要的表演舞台,组织表演比赛活动,培养接班人,倡导恢复原来民间喜庆自发组织的表演形式,以活跃乡村文化生活,使之世代传承,并为保护其它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北海文化宝藏,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
3、加强宣传,打造品牌。“老杨公”本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而在传承濒危的状况下,更是属于极其珍贵的地方文化资源,符合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可多得的形式。从长远的眼光看,“老杨公”还是极具开发利用的旅游文化资源,可与当地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起,作为海外联系及沿海文明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发富有特色的地方品牌投放市场,吸引游客,这对宣传北海以及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更为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用增加活力。
参考文献:
1、《合浦县志》(合浦县志办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北海市志》(北海市志办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老杨公-北部湾畔文艺奇葩》 韩家照报道
4、《北海文化志》北海文艺创作研究所编1997年版
5、《民间曲艺-老杨公》 刘明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