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力学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
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源于人类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但是,这一认识是深刻还是肤浅,将会影响物理规律的理解.
例如,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的错误观点,就是典型的生活经验带来的负迁移.而偏偏由于这一结论与人们的现实所见如此贴切,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一千九百余年.由此可见,生活经验所带来的负迁移给人们带来的错误认识有时甚至是根深蒂固.我们的学生自然也不能避免此类现象,因为学生一样可以观察到生活中的现象,“人推车子,车子才运动;人不推车子,车子停下来”,继而犯下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的错误认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前概念,便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开发,由生活经验引起的负迁移从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讲就是“形而上学”,学生过分依赖感性认识来片面地构建物理规律.针对上述情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预设学生的认识误区,多方位搜集素材,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深刻地分析自己所获取的感性信息,进而总结归纳上升到正确的理性认识.
2合理整合概念性错误,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概念性错误的产生是源于学生从字面来理解相关物理表述,最终导致物理情境认识不清.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时候,教师要营造一系列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自我分析,不断探索,从而去伪存真,挖掘出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脉络关系,从而实现物理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将学生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整合到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例1如图1所示,将一些冰水混合物放在大烧杯中,再将一只放有冰块的试管悬置于大烧杯中(底部不发生直接接触),借助石棉网对烧杯底部进行均匀而缓慢的加热,忽略空气的导热因素,问试管内部的冰块会怎样?
A.有一部分发生熔化
B.全部发生熔化
C.一点都没有熔化
D.不好判断
分析学生容易错误选择A项,原因就在于对晶体熔化的概念本质不够理解.通过这个问题的辨析,就将他们的问题暴露出来,在纠正的过程,他们会认识到熔化的两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到热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本题中,酒精灯没有直接对试管加热,试管要获得热量必须要从烧杯中获取,烧杯中本身就是冰水混合物的状态,所以,加热只能让烧杯里冰有所融化,而不能使其温度提高.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保持为0 ℃,不能和试管形成有效的温度差,因此就无法将热量传导给试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通过这个题目的处理,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熔化条件的理解,对基础好的同学,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去认识有关热平衡的概念.
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概念性错误将导致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混乱,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借助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概念间的关联,理解其实质和外延;对易于混淆的概念,更要反复训练,强化理解.
3丰富感性材料,丰富学生发现的过程
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感性认识不够,因此没有能够顺利地达成理性认识.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丰富感性材料,丰富学生发现的过程.
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 倡导的“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nling),他的出发点在于从小培养科学家,用培养科学家的模式来培养学生,重视培养迎合社会顶层需要的尖端人才.发现式高中物理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和求证知识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发现式”学习不是非得寻求人类尚未知道的事物,指的是学生用自身的头脑亲自获取或通过小组合作获取知识的一切有效学习方式,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将一个物理概念与另外一个物理概念用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的过程.发现式初中物理课堂就是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的物理知识、规律,帮助学生找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浮力这节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为什么物体会下沉,认识是错误的,但是有时是符合一定的心理经验的,引导他们从画力的示意图出发,学生还能画出如图2所示的受力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提出问题,有了疑问,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往往很容易被新奇的、相互矛盾的或无法确定的事物所吸引。问题情境并不是建立在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上,而是问题要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关联,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体流速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吹漏斗中的乒乓球的实验,先让学生猜想,乒乓球会怎样。大部分学生会想当然的认为,当向下吹乒乓球时,球会下落,而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乒乓球并不会下落。实验现象和学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学生就会觉得很神奇,会感得自己所学的原有的知识远远不够,就会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明白”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见证实验现象带来的和想象不一样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采用全体师生共同探究实验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实验,对实验现象和规律进行认识和总结,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
三、学会正确归因
正确的归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物理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而错误的归因,会导致学习动机的降低,对学习起到阻碍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合理的归因。例如在一次月考中学生取得好成绩,应积极归因为学生自身的努力,方法的得当和学习能力的充足,而不要归因为运气,天气等,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豪的情绪。如果成绩不理想,应多分析主观原因,自己平时是否做到了认真、刻苦努力学习;而不是只寻找外在的客观原因,如考试难度大,考试中受到天气干扰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自欺欺人的习惯。如果归因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学生就会产生不甘心的情绪,从而暗自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用行动来争取下次的进步。
四、提高自我效能感
经常的失望和失败容易造成学生的极度疲劳,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明显降低。学生亲身经历的失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给予正确的指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减少失败,让学生在在实验中充满自信,期待下次实验的来临,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提升。
五、评价和激励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表现给予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避免评价的片面性。评价时要具体,从知识、语言、方法、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价。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但言语要注意,不能挫伤其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表扬他们的同时,与学生分享经验,打消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多面带笑容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不怕犯错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度。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这样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帮助。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注重其实践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解决困难的勇气,让动机真正成为初中物理学习的引擎,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雷致萍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晋绥中学校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夏建平.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4月.
[2]孙颖.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激发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5月.
[3]王亚平.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培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4]詹展.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激发兴趣
一、以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不仅是“一种刺激”还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是与情景活动相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会使“学困生”也主动参与讨论.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失去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m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用激励态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情愉悦,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四、以知识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份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 L、10 L、15 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也应注意当雨水过后适时揭膜的目的.
五、以加强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科技意识;培养;作用
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至今,注重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已不再是单纯的对传统教育的一种突破,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重要部分。所谓科技意识,是指一个人对科学技术的基本认识、理解程度和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具体表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完成科学信息采集和处理,掌握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实现由科学素养引领综合素养整体提升的过程。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着眼点,从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具备科技意识,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发挥物理史教学的作用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在初中物理史中,集中展现了人类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物理本质的认知历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精神和科学价值观,而这恰恰是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如果仅仅是单纯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述与传授,那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将会十分单一,物理中包涵的科学精髓完全得不到体现。学生不了解物理的发展历史就无法理解物理的现实意义,更无法从物理学家身上领悟到珍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融史于教,起到了对物理知识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加深印象。比如我们耳熟能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历史,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三十多年里,仅仅为了解决灯丝短时间被烧断的问题,就先后用了七千多种材料进行反复实验,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科学的热爱,最终发明了可以持续发亮的灯丝,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还有与牛顿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历经九年的努力,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创立了经典电动力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提出了光的电磁说。可以说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更不可能有现代文明。这些物理学家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故事,使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意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它是物理科学研究发展的基本手段。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技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他们不但能直接掌握实验技能,还能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相似体验,体会到科技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科研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完成科学探究和科技体验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大胆质疑和猜想,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进行深入科技探索的欲望。为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一方面要对物理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革创新,多鼓励学生上台操作,以小组形式进行现场演示,做到实验、讲解、总结各有分工,使学生感受不同层次的科学体验;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小制作,培养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有的同学用废旧的纸箱、半透明塑料袋、胶带、蜡烛、白纸、剪刀等随处可见的日用品制作了一个“小孔成像演示仪”,对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和全过程进行了课堂展示,效果非常好。经过推广验证后受到同学老师的一致好评,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科技成果带来的喜悦。
三、组织多种科技活动,实现物理知识的有效延伸
众所周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对科技知识进行基础认知,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物理学知识进行科学延伸。主要做法有:
1.指导学生进行科普书籍的阅读
阅读科普书籍是学生积累科技知识最直观便捷的途径。物理史学或许存在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肃性,成为学生的记忆障碍。而一些科普书籍,将深奥的科学原理用诙谐、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带有很强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创造的发动机”“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等等。
2.积极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物理课外探究活动是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延伸,它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在这些现象中蕴含的物理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学创造、科学应用有了直观的印象,并积极地从中获取科学方法和科技能力,主动与日常生活进行实际结合,提高了学生进行初步科学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是对物理教学理论的完善。物理教学的目标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能力这两个方面,更多的是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及在物理学习中建立起来的科学精神。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分数与成绩,将物理知识绝对化、片面化,不但背离了教育发展的宗旨,也不符合科技发展的规律。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对待知识、对待科学的正确观点和探索知识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永远保持鲜活、开放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齐丽霞.浅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J]. 大观周刊,2012(36):167.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根据心理学知识,影响心理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环境因素;(2)机体因素;(3)心理因素而一般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大部分是因高度紧张的学习环境和长期压抑的心境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
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许多学校或教师依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现状中解放出来,只重视基础文化课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植
2忽视个性的差异物理教师如果能开展既形象生动又直观准确的实验,运用妙趣横生、唤起想象、深入意境的物理语言,引导学生去领略物理世界的无穷奥妙,那么激发的将是积极的情感和乐学的态度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因此,要提高物理困难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激发困难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物理学科,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规律的描述、物理实验的操作,诸如此类的智力活动都要求尽量将自己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激活状态上,然而,困难生的心情多数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物理太难,即使有时对某个问题某些实验表现出一些兴趣也只是凭借不需要意志力支持的直接兴趣,感到一时的轻松愉快一旦听不懂或看不懂,就觉得无味,从而使兴趣始终未能激活起来
二、学生逆反心理的防治与应对措施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逆反的心理既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既有直接的原因,也有间接的因素关键是找出原因后应怎样对症下药,找到相应的对策来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达到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提高自身素质,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对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都抱着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并努力将其内化为对物理的兴趣
2课堂教学要凸显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达到:()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2)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3)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生活,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4)必须是现代的课堂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四个“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驰骋想象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主动激活状态,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最终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培养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中应让全体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讨论和扮演的机会,而不能为了课堂气氛、教学节奏、课堂容量,只把机会给与少数好学生,应当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易操作的问题让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去做,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有了参与的机会,而且能使他们在这些行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起信心
4降低教学过程的起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形成能力培养素质的前提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讲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认知的起点要采用影视中的慢镜头甚至倒带的手段给大多数学生搭起思维的小台阶使他们都能拾阶而上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科学兴趣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不但教师教学方法要改进,而且要求学生的学法也应有新的变化,为此我们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
首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次是加强探究学习,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方法受制于学习过程、教服务于学的观念,按照学生的探究进程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从探究中学会学习,喜欢学习:
再次是要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富有意义的物理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驱使下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