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银保业务;保险证券化;资金融通

一、引言

在中国,自从恢复保险业以来,理论界人士和实务部门专家曾经对我国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体制等进行探讨。但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可以说过去的一些传统原则、习惯势力一直在影响我们的保险事业。当确认了保险公司的性质和职能,保险业经营的思想、展业方针以及管理方式以及保险公司的社会经济地立,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同时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保险既是社会财富的保障机构, 又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机构。发挥以上两方面的作用是保险公司最基本的职能。可见,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恢复保险业的时候,国内外的客观形势就决定了中国的保险业应该向金融型方向改革:使保险公司应成为独立的经济法人,保险公司应该独立自主地运营自有资金,即保险公司可以进行投资经业务,也可购买政府债券、股票以及公司债券等发挥融通资金的功能作用。

二、从现代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看保险在金融领域的创新

保险的功能是由保险的本质决定的。从传统意义上讲,保险的功能为损失补偿、防灾防损、风险分散等,因此由此而设计出的保险产品只是突出了保障性。这种性质在金融领域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已不再具备影响力,所以要使保险业进一步创新。金融业是由银行、保险、证券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保险业在金融业的职能创新应包括向银行和证券两方面发展。

(一)保险业向银行业渗透:银保业务融通

加强银行保险合作是实现银行、保险的双赢之举。

1、对银行而言:

(1)通过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利用银行现有机构进行销售保险产品活动,不增加投资,不垫付资本金,从而攫取低成本、低风险的业务收入,能够成为银行利润的一项来源;

(2)银行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尤其是在信贷领域的合作,能够使保险成为银行化解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

2、对保险公司而言:

(1)保险公司利用银行来销售保险产品,能够使用较低的销售成本从而达到较高的效率,能够更好的覆盖市场和客户;

(2)保险公司借助银行与客户之间已经形成的信任关系以及银行的品牌优势,可以有效地缩短保险产品和潜在客户之间的距离。

(3)能够拓宽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以及扩大对市场的开发深度,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因此,加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对促进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共同发展是极极其有利的,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强金融业的实力以及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保险业向证券业渗透:保险证券化

保险和证券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呈现出既竞争又融合的最新态势,保险业突破传统领域向证券市场接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被业界称为“保险证券化”。

保险证券化,是指保险的有价证券化,是指保险通过制度安排进入到资本市场,并且通过有价证券形式销售保险产品、获取收益并且分散风险的过程。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几乎每年都发生过几次比较大且严重的灾害损失,仅仅凭借保险业的力量很难为这些巨大的损失提供保障。因此,如果没有这种将这种所承保的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的办法,保险行业将无法设计和发行对巨灾风险有全面保障的保险产品。保险的证券化对于完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把保险建成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

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十条”),“新国十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从全局的视角去看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即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保险业的发展问题,从金融的视角看,新“国十条”则提出要把现代保险服务业建设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

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金融领域,保险业总量小、地位低和作用弱的现象十分突出,我国保险业的资产占比不足5%。新“国十条”提出,到2020 年,保险深度要达到5%,保险密度要达到3500 元/人。但是2013 年年底数据显示,我国保险深度为3.03%,保险密度为1265.67 元/人(209.1 美元/人)。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保险行业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我认为,到2020年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因为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国际经验表明:一个稳健的资本市场,必有一个发达的保险市场做后盾,因为,保险投资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机构投资者,是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保险业不发展,资本市场就别想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促使保险费用增加,保险费用增加则会加快资本市场资金来源,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加快则会使资本市场稳定,而资本市场稳定则会进一步导致保险业盈利增加。

保险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也是金融市场资金来源的一个可靠而稳定的保证,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有理由优化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最终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我国应该重视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扩大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改变保险资金回流银行储蓄的状况,将有利于优化我国的金融机构,建立市场经济下完善的金融体系,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效率,把保险建成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宝清.全金融保险公司是保险业的改革方向[J].中国经济问题,1985(01):17-20.

[2]郭琳.保险在金融领域中的职能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0(08):37-40.

[3]高舜嘉.论充分发挥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4(01):42-45.

[4]刘江林.加强银保合作,促进共同发展[J].金融与经济,2007(11):63-64.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需要通过适度对外投资来平衡总体国际收支的中国投资机构的海外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从投资标的选择看,信用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标的。为全面了解投资海外高等级信用债的资金情况,本文首先介绍了投资于美国高信用债市场资金的来源,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机构、储蓄机构、基金公司、信用合作社等,然后分种类描述了各种投资资金的特点和风险偏好,以期为国内机构投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信用债市场 资金来源 特点 风险偏好

2008年不断升级的金融危机使得目前需要通过适度对外投资来平衡总体国际收支的中国投资机构的海外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但与此同时,这种挑战也为具有充足流动性的中国机构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从投资标的选择看,信用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标的:相比国债,收益率更高;相比股权,通常风险更低。高信用债以稳定的中等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凸显其投资价值。同时,多数国内机构对海外高信用债市场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部分海外业务比较活跃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在海外债券投资上的损失使得加强海外信用债市场研究的现实迫切性和必要性更为凸显。目前,国内机构QDII最主要的投向是在美国,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资金来源、资金特点等方面研究投资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资金状况。

海外高信用债市场的投资资金来源与特点

美国宽松的政策环境和高度发展的资本市场,使得其高信用债市场的资金来源较为广泛,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机构、储蓄机构、基金公司等,其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购买债券基金和债券信托等方式间接投资,且个人投资者的差异性较大,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明显,难于统计,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机构投资者在高信用债市场上的投资资金。

(一)保险公司

美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以债券为主,而其中又以高质量债券居多。美国保险资金由寿险和非寿险资金组成,因其来源不同,资金投向也有所不同。美国寿险公司资产最初主要投资于公司债券和公司股权。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其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从2003年到2007年,债券投资占比以超过70%的比率高居榜首,其中,高质量债券投资占到将近95%。2005-2007年美国寿险与非寿险公司金融资产分布状况见表1。

从表1细分的寿险公司金融资产投资的分布情况看,2007年利用信贷市场工具投资的比例约占总金融资产的60%左右,而公司债券、外国债券、市政债券和政府担保或支持的企业债券等这些高信用债投资又约占信贷市场工具投资总额的80%。可见,各种高等级信用债已经成为了美国寿险资金的主要投资对象。

与寿险资金相对应的是非寿险资金,美国非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也主要以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2006年美国非寿险公司对公司债券、外国债券、市政债券和政府担保或支持的企业债券等高信用债投资额约占其信贷市场工具投资额的90.73%,约占金融资产总额的54.1%。这足以表明非寿险资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与寿险资产相同,主要集中在高信用债市场。只是与寿险资金运用相比,其对市政债券的投资比率更大些。

上述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目的和风险偏好所决定的。保险公司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所以,保证本金安全、获取稳定收益是保险公司的投资目标。同时,保险公司是管理风险的企业,不会轻易在资金运用时进行投机再次放大经营风险,具有稳定经营的特点。因此,保险公司属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综上所述,保险资金特殊的期限结构和风险偏好使得无论是寿险资金还是非寿险资金,都以公司债为代表的高等级信用债为主要投资对象。对于美国高信用债市场而言,保险资金也因此成为高等级信用债的主要投资资金之一。

(二)基金公司

除了保险公司提供的资金,各种基金也为高信用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在美国,证券投资信托的投资方式很多,共同基金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并正以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迅速取代商业银行成为重要的资金提供者。目前,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量已高达7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一大基金投资形式。其中属于收税债券基金的公司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均以投资高信用债为主。根据AMG数据服务公司2008年10月底对4289个收税债券基金的投资统计情况看,高质量公司债券和投资级公司债以1295个基金数占到全部基金总数的30.2%,投资金额以5972亿美元占到全部收税债券基金总额的38%,远高于其他投资品种。除此之外,各种退休基金以及养老基金都参与了高信用债市场的交易,但从美联储公布的美国资金账户流动报告中的交易额看,2009年前两季度的共同基金对美国公司债和国外债券的净购买额达3242亿美元,占基金在高信用债市场投资交易额的48.6%,成为基金公司投资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

共同基金由于投资标的不同,其风险偏好也有所不同。美国养老金是共同基金的最大资金来源,所占比重高达65%,由于养老金“保命钱”的性质,它的投资要首先保证基金安全性,其次才是提高投资回报率,因此这部分资金主要选择政府债券和高信用的公司债作为主要投资工具,同时限制公司债投资比例,规避风险,保证最低投资收益。

(三)商业银行

证券投资是美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资产业务, 也是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商业银行的投资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自己账户进行,另一类是客户在客户的账户上进行,后一类属于商业银行信托业务范畴,只从前一类投资活动来看,商业银行的投资集中于政府公债及州和地方政府的债券。

此外,在银行法及货币监理局所规定的范围内,商业银行按规定可以在资本总额10%的限额内购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发行的债券以及市政债券,在资本额10%的额度内购买收入债券和公司债券(但不能客户从事这类证券的买卖),而这些债券通常是风险小、流动性强的高等级信用债券。美联储的美国资金账户流动报告显示,2009年前两季度美国商业银行净卖出公司债和国外债券1884亿美元,成为美国高等级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者。

而商业银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收益,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收益率、投资风险、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等。为了兼顾各方因素,通过投资多样化以分散风险和获得稳定的收益成为商业银行投资的基本原则。因而商业银行表现出了厌恶风险的特性,并且成为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资金来源。

除了上面重点介绍的几类机构投资者之外,国外投资者、金融管理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等也参与了美国高信用债市场的投资活动,但实践中仍以上述三类机构投资者为主。

结论

本文从资金来源、资金特点等方面入手,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国家与地方政府以及国外投资者等方面,对美国高信用债市场投资资金进行了分类介绍,得出投资于美国高等级信用债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其投资表现出规避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或最低投资收益的特点的结论,这为国内机构进一步了解和监测海外高等级信用债市场的资金流向、制定投资策略提供了参考。但由于海外高信用债市场的数据取得较为困难,因此,在数据时效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云林.美国债券市场的若干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57)

2.秦冬杰.美国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借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3.张艳妍,吴韧强.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及借鉴[J].金融与经济,2008(10)

4.张超,屈连仲.浅析保险资金运用原则[J].经济与法,2008(7)

5.陈晓丹.共同基金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1)

6.万未名.美国共同基金特征分析[J].特区经济,1997(7)

7.Federal Reserve statistical release. 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R]. Second Quarter 2009

8.欧阳正仲.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初探[J].海南金融,2007(3)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保险资金运用 收益 风险控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承保业绩急剧膨胀,保险资金不断累积。其中,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如何拓宽,以及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收益率,一直是我国保险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但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仍然十分有限,保险资金运用在结构、收益、策略行为和管理模式上都面临着困境和难题,这种局面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制度的变迁背景不无关系。

一、保险资金的来源

保险资金是指保险公司可以用来投资运作的资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权益资产,即资本金、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二是保险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等。这些准备金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重要来源;三是其他资金,比如,承保盈余。另外,保费收入与赔款之间的时间差所形成的资金,在决算形成利税和盈余上交或分配前,也是保险公司资金来源之一。

在保险业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比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保险公司承保业务利润空间很小,几乎年年亏损,而主要靠投资业务的收益来抵补承保亏损,从而实现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这一趋势在我国保险业竞争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也将日益显现:一方面,保险产品本身经营过程中的部分利润已经越来越薄,甚至可能亏损;另一方面,规模化的保险资金通过充分运用后,抵补费用及亏损,形成保险公司的最终收益。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95年我国保险法颁布以来,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受到严格管制,其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随着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推出及流行,我国保险投资政策不断发展变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各保险公司日益重视保险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关注,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逝逐步放宽。目前,保险机构不仅可以投资存款、国债、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还可以直接投资股票。2005年来,我国保监会颁布《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规则》,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也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但我国保险资金在运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偏低

近几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增长很快,但因保险资金投资策略不当,以及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限,导致资金运用收益率一直偏低。近几年的保险投资收益率分别如下:2000年为3.5%,2001年为4.3%,2002年为3.14%,2003年为2.68%,2004年为2.9%,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连跌三年,其中2003年和2004年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的底线。从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形势来看,保险资金投资开始显现良好势头,投资收益稳步提高,达到3.6%,比2004高0.7%。其中,股票投资全行业平均收益达到6%,债券收益平均达到4.5%,协议存款平均收益达到4%。但据国外资料一统计,只有当保险资金年收益达到7%以上时,保险公司经营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的投资收益普遍偏低,与国外7%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保险投资收益率不能和保费收入同幅增长,将使保险业面临巨大的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2.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金结构不合理,投资工具缺乏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银行存款,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04年和2005年以外,前几年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都在50%左右,而临着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的风险,我国几家成立较早的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就是由于银行利率连续几次下调造成的。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扩展,但保险资金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可进入到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容量受到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工具缺乏。以债券市场为例,在美国,债券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美国保险业一般有70%左右的资金都投资在债券市场上。而与美国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无论从规模、产品数量以及种类、流动性等多方面都相差甚远,因此,由于我国投资工具的缺乏,使得我国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无法搭建结构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其投资风险加大。

3.投资管理能力低,资金运用效率不高

国内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关注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管理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有一批保险公司已经组建了投资管理公司,也有一些保险公司在内部设置投资管理部、证券部等。但我国保险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才缺乏,投资管理不科学;投资决策的独立性差,易受控制;业务部门和投资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使资金运用和资产配置相脱节;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因此,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而尚未形成其核心的竞争优势。

4.资产与负债管理不匹配,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负债,保险资金应根据资金来源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我国保险业已经提出动用资产负债管理,但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保险公司的经营当中,保险产品的开发和保险投资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和层次不能以偿付期限为依据,加上我国中长期投资工具的缺乏,使得长期资金主要运用于短期的投资,投机性大,风险高。保险资金的运用和资金来源的不匹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和资金运用的效率,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三、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的建议

1.允许投资实业,尤其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动产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重要的投资工具之一。例如,在1996 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资产分布中,不动产投资占总资产比重分别达到5.2%、8.5%和9.02%,且其比例在较长一段时间比较稳定。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保险法》明令禁止投资实业,长期以来都不能涉足这一投资领域。不过从目前情况看,逐步放宽这一投资领域,特别是允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是大势所趋。

2.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并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国外资本市场

在众多的投资渠道中,股票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最高,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券回报率也比较高。以OECD国家为例,美国过去20年货币市场的年平均收益率为3.7%,债券市场5%,股票市场10.3%;德国过去30年货币市场收益率为3.5%,债券市场7.9%,股票市场14.4%;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券市场平均收益率为8.7%,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5.5%。可见,证券市场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关键所在。同时数据也表明,在这些国家保险资产分布中,有价证券占总资产比例也是最高的。我国保险公司欲提高投资收益率,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提高股票等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比例。然而我国资本市场由于众多原因难以像国外成熟资本市场那样提供较稳定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应利用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入市的机会,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培养机构投资者,稳定资本市场。

3.提高保险公司投资能力

首先是挖掘和培养专业投资人才,因此,金融机构加速外汇交易衍生产品的开发非常紧迫。保险公司首先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投资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投资队伍,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投资风险,从而积极推进我国保险投资的发展。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保险公司要充分了解本公司所签发的各类保单的支付特点,利用精算技术预测出未来一段时期支付流发生的概率和数量,进而制定出不同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策略;二是合理选择投资组合,保险公司在确定了整体投资策略和对每种产品的投资策略后要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以及目标的顺序、自身的经济实力、各险种的负债期限结构等确定各种投资方式的比例,将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三是有效管理资产,可设立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运作,提高保险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峻: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05(5)

[2]马宏:保险市场中的创新监管[J].武汉金融,2006(9)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范文第4篇

一、我国保险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

1、投资渠道狭窄,结构不合理我国保险投资的资金利用率与其他国家相差甚远,我国高达72.9%的寿险资金用于银行存款,仅有不到11%的资金用于有价证券的投资。而美国、英国、瑞士、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银行存款比例都在11%以下,瑞士的银行存款比例只有1%,英国仅仅为0.1%,而这些国家在有价证券的投资金额比例均超过40%,尤其是英国,高达66.1%。目前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我国保险业视图利用存款利息维持经营显得越来越无力。根据保监会的《2008年保险业经营数据》显示:08年我国原保费收入9784.1亿元,其中银行存款8087.6亿元(占总投资金额82.7%),这无疑是对我国保险公司发展严重的制约。

2、保险投资收益率偏低从1975-1992年,美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保费收益率分别-8.02%,-11.6%,-8.72%,-8.48%。而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4.44%,13.01%,13.29%,11.55%。这一数据反应了国外保险行业承包业务的竞争激烈。但是,即便各国保险的承保业务都是亏损状态,但由于在投资方面的成熟运作,使得投资收益足以弥补保费收入的亏损。反观当代的中国保险投资业务,收益率逐年下降:2002年为3.14%,2003年为2.68%,2004年为2.86%,2005年3.60%,虽然在2007年达到10.9%,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股市的功劳。再者,由于中国目前的保险投资绝大部分与利率挂钩,在1996年降息前,我国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为9%,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有一定的利差损收益,但此后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也随之降低。但对已经销售的保单,仍需按发售时的预定利率承担保险责任,这直接使得保险公司出现巨额利差损,对保险投资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保险投资监管法规不健全我国《保险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方式有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几年来。为化解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增加投资收益,国务院逐步放宽对保险投资的监管。但对保险投资金额渠道的限制过于严格而且对各项投资项目的金额的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面对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政策并没有促进的作用反而是一种负面的制约。

二、关于完善保险投资的思考

1、推进保险投资证券化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投资为取得预期收益,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购买有价证券,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的方向发展。从微观角度来说,保险投资证券化可以提高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预期效益,给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化解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从宏观角度来看,保险投资证券化可以为证券市场提供有效的资金,扩大证券市场的规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资金来源不足且较为单一,而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了稳定而强劲的资金来源,为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内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的财政收入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既是我国经济的卓越成就,同时也是对我国经济的形成了一项挑战。其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从政府层面来看,很难为其提供有效经济扶持,这就需要中小企业自行寻求融资渠道。但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及问题,使得国内金融机构对其融资产生了一定的疑虑及担心,形成不敢轻易对其放贷的局面。这种情况下,信贷保险业务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这个信贷问题,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一定的活力。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概述

1.1 中小企业运营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运营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即内源融资及外源融资。内源性融资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积累,而外源性融资大多是企业从外部融资等渠道获取。

①内源融资。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身投入资金,这部分资金具有原始性、安全性、低成本性的特点。另外,中小企业在其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折旧及留存收益等两个方面也是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折旧是企业有形资产损耗的货币性表现形式,它主要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定期计提的方式留存下来,以便于其在有形资产失去使用价值后,用已经计提折旧的这部分内源融资资金采购新资产。留存收益是企业内源融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有于企业再投资后的扩大再生产,也能用它来对外偿还债务

②外援融资。外援性融资是指企业从外部经济体借入的资金来源。一般包括直接融资及间接融资两个方面。直接融资一般以股权方式或是企业债券融资的方式;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企业从银行或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单位融入的资金来源等。

1.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困难的原因

①中小企业经济势力不强。从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财务核算不是十分正规,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所处的行业也非垄断行业,产品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一些企业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少,在银行评估其资产过程中缺乏一定数额的抵押物,使得银行难以审核通过其贷款申请。

②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够。信用等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用既定的符号来标识主体和债券未来偿还债务能力及偿债意愿可能性的级别结果,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银行对其放贷的可能性及额度。然而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出于投机及逃避还贷之目的,使得违约情形屡屡发生,造成其信用等级较低。另外,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造成银行对其信用等级的评价普遍偏低,最终造成很难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

③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因而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控制的资产大多以租赁或是承包经营为主,这就形成了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银行对其评估过程中会消耗很大的人力、财力,使得银行对其贷款的意愿不强。

④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较为困难。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分别在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以方便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各类企业进行上市融资。资本市场的开放,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缓解了很多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但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规模小、财务管理不正规、持续性盈利差等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其与公司法中规定的上市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很难被证券监管部门批准而上市融资,从而使得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方式融资的可能性极低。

2 信贷保险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作用

2.1 中小企业信贷保险的原理

保险的原意是稳妥、可靠,以后又引申为一种机制,用来规划人身及财产安全的一种财务工具,保险在市场经济体系发展过程中起到风险管理的作用。在当今信贷风险加剧,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危机及相应银行贷款呆账等情形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国内保险公司适时地推出了中小企业信贷保险业务。信贷保险业务是信用保证保险的一种,因此其保险原理与信用保证保险相同,主要是以信用保险为保险合同标的物的保险。信贷保险合同实为借款合同的从合同,当被保证人因未履行主合同还款义务时,保险人应代被保证人偿还权利人的债务。其实质即是,保险公司提供了借款合同的担保服务,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要由保险公司代为还款。

2.2 中小企业融资信贷保险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信贷保险业务,在其操作过程中是保险公司通过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一定的担保,中小企业获得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从表上看,获益的似乎只有企业这一个方面,实则不然。在这种信贷保险业务中,其受益人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保险公司及银行,可谓是“利益均沾、三方共享”。

①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信贷保险在中小企业融资借款过程中起到担保、保证的作用。中小企业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可以较为顺利地从银行取得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贷款,以帮助其更好地扩大再生产。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小企业并不是取得了银行贷款就能马上实现其目标利润。实际上企业从获得贷款投入生产经营,最后获取应得的利润需要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企业没有信贷保险就保证,有可能还没有见到融资所带来的利益,就到了贷款的偿还期限,从而又陷入下一个资金紧张的循环之中,使其“疲于奔命”。有了保险公司的担保,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相对增强,可以适当的延长其贷款期限,最终能够起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②为银行及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201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到1.09万亿,不良贷款率1.5%,比2014年底上升0.25个百分点。同期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36万亿,同比增长10.6%。通过上述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本外币存款余额在不断上升,银行应及时对外放贷,在支付存款利息后,获取中间的利润;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率也在增长,银行需要谨慎对待每一笔放出的贷款,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信贷保险的出现,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突破口。保险公司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提供信贷保险服务,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贷款的“出口”问题,使得银行获取了贷款利息,盘活了银行的资产,提高了银行的经济效益。同时保险公司在提供信贷保险过程中,收取了一定的保险费用,这样又扩大了国内保险行业的业务面,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中小企业信贷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信贷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保险公司参与意愿不强。我国开始办理信贷保险险种的时间较短,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推广的地区也不是很多,因而为了该险种的推广,在其初期保险公司只能收取较低的保费。使得与其他险种相比,盈利能力较差,同时如果该类业务出险,保险公司的赔偿成本却会很高。另外,由于税收及政府方面对于信贷保险的扶持力度不够,使得保险公司对于信贷保险业务的参与意愿不强,从而阻碍了信贷保险业务的开展。

②企业营运成本增加。保险公司在为企业的贷款提供信贷保险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保险公司先期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评估、审核、确认工作,待银行放贷后,还要对其实施一定的监管。这都需要企业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予以配合,无形中给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中小企业本来在市场竞争中与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相比就处于下风,而信贷保险业务又增加其一块运营成本,使其难以招架。还有就是由于保险公司的监管,企业对所取得贷款的支配很可能受到保险公司限制,最终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③风险承担问题。中小企业信贷保险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其中逆向选择风险较为突出。由于企业与保险公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造成了逆向选择风险的产生。企业对于自身的贷款偿还能力是最为了解的,而保险公司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却仍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之中。这样就造成了偿还能力强的企业不愿意参保,而偿还能力弱的企业却十分愿意参加信贷保险,其目的是为了顺利获得贷款的同时,有可能为其最终逃避偿债“布局”。

3.2 促进信贷保险发展的相关措施

①建立完善的信用体制、增加其透明度。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是因为其信用等级低,使得银行对其放贷谨慎。如果在国内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制,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透明度,让那些信用好、偿还能力强的企业尽可能多地享有信贷资源,帮助其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保险公司也可以放心地对其进行提供保险服务,同时也促进了信贷保险的发展。

②规避逆向选择风险。政府应该完善信贷保险体制,对融资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实行强制保险、差别收费的制度。向前面说的那样,一些偿还能力强、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大多不愿意参加信贷保险,而信用等级的反而更加积极。这两种情形的出现,都不利于信贷保险的发展。有必要强制要求贷款的企业参加信贷保险,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可以降低收费,同时提高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收费标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逆向选择风险的发生。

③加大扶持力度。信贷保险业务本身因其利润低、风险高使得保险公司的参与意愿不是很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财税政策、规费标准等方面对信贷保险业务予以支持,从而起到提高保险公司参与该项业务的主观能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