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文化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缩减了地球的尺寸,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地球上的所有正在发生的事。哪怕现实空间相隔万里,但是只要一上网,通过网络提供的一个虚拟社区,人们之间就可以联系交流。正如上世纪著名的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那样,全世界的人仿佛就是生活在一个村子中,彼此之间并没有实际那么遥远的距离。如今,新媒体平台下,大众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便利,人们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就可以完成对信息的接受与传播。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所形成的全球依存性,已经成了当今生活的常态。全球化社会的来临,不仅改变了人类社区传统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一、“社区”与“虚拟社区”
“社区”作为公民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含义众多,但主要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对于地方的发生在身边的和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归宿感。我们虽然很难将社区概括为一种组织、一种社会关系或一种情感,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社区”所具有的一些特质:一定的地域、 一定的人群、以及相应的组织、公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意识与文化。虚拟社区则是现实空间在虚拟空间的“投影”。
虚拟社区得以形成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可以高速获取丰富信息的同时,已不再满足于对信息的被动接受,个人想表达自己、想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从而得到自信、信任的欲望,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得到满足,只能在虚拟社区中求取,促成了虚拟社区的诞生。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虚拟社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虚拟社区最重要的几种形式有BBS、USENET、MUD。我国的虚拟社区以BBS为主,与其他同步异步信息交互技术形成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社区为表现形式。
如之前所说,虚拟社区是现实空间中的社区在虚拟空间的“投影”,因此,虚拟空间的许多功能与现实社区相类似,但是又有所区别,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虚拟空间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通信功能。虚拟社区为其每一个居民都提供了电子信箱,居民可以使用该信箱收发邮件,相互通信,有利于非同时在线时居民的交流。
(2)聊天服务功能。虚拟社区为其居民提供了两种实时交互的聊天服务,聊天时除了用文字表达以外,系统还预设了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供调用(有些还能用语音进行实时交谈)。
(3)张贴讨论功能。这是虚拟社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虚拟社区中的居民可以在社区中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提建议、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这些最终都以张贴文章(帖子)的形式出现。
(4)投票功能。虚拟社区中的居民在社区就某一问题发起投票或进行投票,从而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同时居民在投票的过程中也张贴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投票要比现实的投票透明,民主,公开。其结果也真实的反映了网民的偏好。
二、虚拟社区中的文化交流
1.大众文化传播现状
从大众文化传播角度出发,人类的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原始交流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随着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中不断发展,将人际传播的人际范围在地域空间中不断扩大,在时间上不断的延续。大众文化传播的进步又提高了交流的质量。而新的传播技术可以将一种文化从它原有的地域上脱离开来,从而改变文化群体的组织与结构。在当前社会,文化区域已经打破了原始的地理区域,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大众传播媒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虚拟社区中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虚拟社区,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谓是导致”文化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虚拟社区中影响力、关注度都较高的天涯社区为例。天涯社区,是一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论坛、部落、博客为基础交流方式。
天涯社区开办了股票论坛、天涯杂谈,新闻众评、体育聚焦、天涯互助等栏目。通过社区内通信、聊天、张贴讨论、投票的机制天涯社区内的居民进行文化的交流。
使天涯社区名声大噪的是1999年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1999年9月11日,“9・11”事件引发天涯论坛内的大论战,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了此次论战,这不仅使天涯社区得影响力提升,而且这次论战还引起了法新社等国外媒体的关注。从此次事件中的天涯社区对国际事件的关注以及社区内的居民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不难看出在虚拟社区中,正在进行着无形的文化交流。
三、虚拟化社区中显现的“文化全球化”
在虚拟社区中,人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国家法律的制约,可以随意的进行评论和表达,进行无形的文化交流,而在这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传播文化,也在进行着文化的学习和内化,逐渐的,这种文化的交流就会演变成文化的全球化。
也就是说,信息得到了相应的传播媒体,在受众收发信息的过程中,又通过网络这样广阔的平台,以飞快的速度进行传播。人们借助虚拟社区的平台发表各种新近发生的国内外事件,这是虚拟社区为文化全球化提供的一个平台,而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关系通过虚拟社区的信息传递过程,就可见一斑。当我们在虚拟社区中发表言论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受众是谁、我们的信息传播对谁产生了影响,但只要有了这种在宽阔媒体上的信息传递,都会相对应的认同或反对的回应,这就是“文化全球化”的缩影。
四、结论
虚拟化社区作为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的一种新形势,在文化信息的传播上不单单是单向的硬性传播,在虚拟社区中的文化交往是有反馈的,信息的接受与反馈就形成了信息的交流。网络是一个连接着世界各地每个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的文化底蕴不同,思想就不同。不同文化底蕴的人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文化交流也就成为“文化全球化”提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特斯《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陈国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
关键词: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建设 功能分析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各地区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省、市、县都准备了相应的建设资金,采取就地改造、异地重建等多种形式建设规范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的改善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立足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运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放大文化品牌效应,发挥文化工作对深化群众思想教育、丰富业余生活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社区文化工作的路径、成效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以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多渠道筹资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基层两委更好地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及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等多功能载体。当前,许多地区推行的“六室一超市”功能载体,就较好地兼顾了社区发展实际状况,通过设置阅览室、活动室、文化娱乐室、民事调解室、科普宣传室、流动人员服务室及惠民便民科技超市这样的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文化工作需求,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上应当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筹措资金,建设规范化的服务中心。
1.上级部门争取一点。文化工作条件改善也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社区应当分条块地向上级文化部门积极争取,以文化补助经费、文化工作实施专项资金等形式,为基层社区争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以及相关优惠政策。
2.社区自己筹集一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应当承担绝大多数资金,可以通过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拍卖、租赁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可以对现有社区资产进行增值拍卖,以及依靠社区长期积累的集体资金,为服务中心建设提供财力支持。
3.能人大户赞助一点。社区两委要对本辖区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主、经营大户,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动员,争取他们的帮助,通过赞助资金的形式,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出力。许多社区在这一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为能人大户创造了回馈家乡、反哺群众的机会,也是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
二、以满足社区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科学地规划布置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两委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规划与功能,在场地功能划分上专门考虑,同时还要结合社区文化工作需求,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活动器材,保证文化工作有序地进行。还要强化软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的文化板块的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1.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在社区文化中心里,哪些楼层设置文化建设功能场所,哪些房间及具体的位置,都要在中心规划与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科学划分能够通过预留位置、划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硬件水平,并且社区文化建设对场所的需求相对较高,如人流密度、隔音效果等,这些方面都要在规划与建设中进行科学划分,以满足文化建设实际需求。
2.添置各类活动器材。在确定了场所之后,还要添置相对应的活动器材,满足文化建设需求。一方面,要针对群众阅读、上网等方面的需求添置图书,接通网络,购置上网终端设备等。另一方面,要结合体育、文艺等活动需求,添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乐器服装等,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文化建设全方面开展的后勤保障需要。
3.制订活动规章制度。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基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要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台账齐备,重要制度还要上墙,让文化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开展。通过这样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调整,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与建设工作和文化建设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吻合目标,并且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放大社区文化效应为拓展点,有效地组织运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后,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放大这一基地平台的辐射作用,利用良好的硬件设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活动,并将其功能发挥出来,使活动中心成为群众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当前,农村迷信风气、赌博风气相对有所抬头,这些现象与社区文化匮乏有关。社区工作者应当利用好综合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如邀请上级艺术团体到社区开展大篷车下乡演出活动,在社区演出大厅或礼堂进行公开演出,为群众送上一道视觉大餐,再比如邀请上级部门医疗卫生方面专家到社区开办养生知识讲座、向群众灌输科学的饮食习惯、讲述预防疾病的常识等,通过这样的文化专题活动,让群众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内容,对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等方面产生悄然的影响。
2.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团队。有了综合服务中心这样良好的硬件条件,社区可以将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团体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活动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使他们的活动实现有场所、有器材、有计划、有成果,并以这些活动团队为引领,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中,营造社区良好的风气。
3.发挥居民休闲场所的作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面设有多个功能性文化场所,如阅览室可以向群众提供各种书刊杂志,活动室可以向群众提供象棋,小小电影院也可以播放精彩的影视作品。这些场所在规定时间向群众开放,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和提高服务群众意识的具体表现。这些场所的开放,能够让群众具有休闲的好去处,也能够成为丰富社区群众业余生活的良好载体。
综上所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挥了较好的载体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社区文化工作条件,为群众营造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配置要求和配置原则”,无论是在功能、项目、使用面积、配置内容等方面的硬件建设上,还是在服务内容、产品、对象、手段和品牌特色等诸多运营管理的软件方面还都存在诸多不足,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相比,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特别是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均衡发展与建设相比还存在差距;与十报告中“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的要求以及更好满足社区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诸多差距,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不均衡的主要表现是: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存在不均衡;在服务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上存在不均衡;在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的匹配上存在不均衡;各项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程度不均衡,部分社区设施和活动项目的利用率不高。
本着按照“指导意见”和“基本配置要求”的规定,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服务,群众受益”的原则,希望通过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上台阶,使它们都成为功能齐全、运营规范、服务到位的场地多功能、人群全覆盖、服务全天候、项目全方位的“大舞台”,真正确保社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大餐”。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及时梳理、整改现有“中心”的硬件设施,使之在功能、项目、面积和配置内容上符合“基本配置要求”,并彻底回归文化属性。这是健全、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
1、面积空间确保达标。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心”中现有的挤占文化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进行梳理,给予整改和调整,确保每个“中心”都达标。舍得为老百姓投资,为广大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创设有利条件。
2、功能项目确保齐全。“中心”内应当根据其基本功能用途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设立社区学校、社区信息苑、社区图书馆、健身活动室、娱乐活动室、团队活动室、展览陈列室,以及具备放映数码电影、举办文艺表演、开展联谊活动等条件的多功能厅。建议各区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十有关精神要求,将“文化惠民”真正落在实处,参照“基本配置要求”,完善各“中心”的诸多必备“功能”和“项目”,使之成为功能齐全、项目完备的文化活动场所,为社区广大群众参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创设有利条件。
3、配置内容符合规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基本配置要求”的有关规定,为未达标的“中心”配全所有的“内容”,并通过有效的监督和保障制度、运营、管理手段,使这些“配置内容”真正与“功能”和“项目”达成匹配,并发挥作用。
二、健全“中心”软件建设中的各个渠道和环节,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这是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造福于民的关键所在。
一个功能较为完备齐全、运营管理较为出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应该成为社区“文化惠民”的中心载体,社区居民共享“文化大餐”的乐园,应该成为所有居民阅读、上网、健身、休闲、娱乐的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化生活的好去处。所以,“中心”的建设、运营管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参与,服务群众”的原则,建立强有力的管理和运作机制。
1、准确定位文化服务对象,有效提升覆盖面。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中青年和白领人群、外来务工者到“中心”来共享“文化大餐”。同时,在满足较多低学历居民的文化需求时,还要让更多高学历人群“登堂入室”,这是“中心”拓展社区文化覆盖面的现实基础。因为如果这一群体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得到恰当的组织和发挥,就可形成中坚力量,带动社区人群文化品味的提升、社区公共文化内容的丰富,进而对更多高学历、中青年人群产生良性的循环吸引。
2、科学提供文化服务产品,保障有效供给。各“中心”要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参与“中心”的发展,以菜单化的方式,让社区群众自主参与、选择和决定“中心”的项目设置、活动安排、内容取舍等,实行双向互动,尽可能做到“群众点菜、市场做菜、政府买菜”,从而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我说你听、我演你看”的单向灌输的习惯性做法,尽最大努力满足社区群众的实际文化需要,努力在活动中逐步培养社区群众的公民意识,真正体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公益性。
3、服务供给要兼顾“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参与“中心”文化活动能够使老百姓能够通过活动,及时解决自身不少烦恼和问题,而且大众的文化活动还可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满足感、愉悦感,幸福指数也会随之提升,可见“雪中送炭”非常必要。我们发现,当今社区人群对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渴求已明显处于一个高位,他们希望在文化活动中丰富见识、提高艺术水平、完善自我。因此在满足了居民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以外,“中心”还应在进一步提升技艺、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等方面有所作为,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较高层次的“锦上添花”的高雅艺术活动和项目。
4、服务产品的供给要兼顾“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中心”的主办者要依据社会及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引进、创设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自选”活动项目很有必要。如在青少年活动内容设置中可多上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不断满足青少年求知求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青年则应根据他们成才、娱乐、休闲的文化需求,提供一些符合他们需求的专属空间和活动项目。还要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外来务工者的特点,设置适合于他们参与的文化活动,使他们不仅成为我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而且成为社区文化成果的共享者和受益者。
5、合理设置文化服务时间,方便众人参与。要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细分和活动时段的调整,合理设置文化服务时间,各“中心”的服务项目应尽可能根据地区市民的需求增加开放服务时间,但关键还在于“中心”要解决好活动内容设置的普适性、活动项目的层次性、文化活动的有效策划组织等问题。这样,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了、文化项目层次提升了、活动组织有序了,人们参与得多了,开放时间自然而然就延长了,“中心”的设施利用率也就提高了。
从2002年武汉市政府推进“883”社区行动计划以来,武汉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势头。十年来武汉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得到大量补充,社区文化活动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更加丰富,社区文化的品位显著提升,使得武汉的社区文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市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拘一格,各个社区根据自身情况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这不仅使得武汉的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也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参考。
一、 江汉模式
武汉市江汉区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在社区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大大提升了社区的自主能力和工作效率,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江汉区所属各个社区在创建独特的社区文化方面也成绩斐然。
江汉区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区是老汉口的发源地。江汉区的社区众多,又由于地处市中心,老社区比较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导致江汉区的各个社本文由收集整理区在开展社区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情况,而也正是因为各个社区的基本情况差距较大,也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许多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的时经常面临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大多局限于组织居民根据自己的文艺爱好开展一些业余的歌舞、戏曲表演等文艺活动。由于活动形式难以推陈出新,导致许多居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江汉区满春街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剑走偏锋”,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绿色、环保概念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成立了独具特色的“都市田园”协会,让居民参与到构建绿色社区的行动中来,这大大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在“都市田园”协会的运作中,满春街将社区绿化和环保等社会职能从政府中剥离,让“都市田园”协会来承接这些职能,成为社区绿化和环保工作的核心力量。协会通过组织开展花草认养、花卉节、绿色阳台评比等多种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绿色文化的展现方式,还减轻了社区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社区建设的总体水平决定了社区文化的自我提升的能力,要实现社区文化的发展从倚靠政府支持到产生内生动力的转变,需要运行良好的政府扶持——退出机制,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社区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循环”。如何调动居民积极性,充分提升社区文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江汉区常青街扬子社区通过“社区街坊节”的形式给我们找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扬子社区从1995年开始举办“社区街坊节”,每年都会选取一个有特色的主题作为“社区街坊节”的中心。如1999年“社区街坊节”的主题是“做文明武汉人”;2006年的主题是“老少共建和谐社区”。随着主题的改变,“社区街坊节”的形式内容也在发生这变化。从最初的简单的文艺活动开始,社区街坊节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增添了运动会、书法比赛、读书节等活动,近年来随着“街坊节”的名声远播,许多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参与到扬子社区的“街坊节”中来了。扬子社区的居民对于“街坊节”这一形式也都赞不绝口,认为“街坊节”不但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扬子社区的经验让我们看到,只要活动形式得当、居民参与热情、活动持续开展就能形成一个越来越好的社区文化的良性循环,不断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江汉区的其它社区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帮助困难学生的“利废助学”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普法和知识讲座的教育活动;以及以建立邻里互信互助为目的而举办的主题聚会,还有一些社区利用网络资源更是把现实中的社区搬到了互联网上。江汉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在全国都走在前列,然而不管活动形式怎么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a其核心都是充分依靠居民自身,让居民称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二、 百步亭模式
“江汉模式”在解决老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受到广泛认同,以居民为核心力量的发展方式也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与此相对的,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建设也为如何建设宜居、和谐的新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百步亭社区的建设已然成为我国在社区建设方面最耀眼的成绩。
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居住新区,规划占地7平方公里,入住居民已超过13万人。百步亭社区是在一片荒芜的烂泥地上建立起来的,如今却已经成为武汉环境最优良的普通居民社区。1995年名不见经传的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居公司)成为第八家进入后湖地区开发的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为广大居民建设宜居新社区的同时,该公司也实现了自身实力的快速增强,到2002年已经成为武汉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百步亭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安居公司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和“企业主导”四结合的独特的社区建设方针。特别是“企业主导”这一方针,为百步亭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推动力。现在人们走进百步亭社区无处不能看到企业在社区中的重要作用,在安居公司基础上建立的百步亭集团已经成为横跨房地产、酒店、船舶和贸易等诸多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百步亭社区的建设也更上层楼。
百步亭社区在社区文化上面也体现了企业的巨大作用。以往的社区文化活动基本上以自发性和公益性为主,这样的活动形式经常会受到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居民素质有限和资金上无以为继的影响,往往是不能持久。然而,百步亭社区在这方面却不存在问题,社区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时候都会有各类企业的加入,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是看中了百步亭的金字招牌,希望通过与百步亭社区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例如有教育机构在百步亭花园温馨苑开办了“育心经典”国学诵读班,教授小孩子诵读国学经典。该机构在正式开班招生之前在推广期间向居民们免费提供课程,这样一来,社区的小朋友通过这种活动能够近距离接近国学教育,该机构也能够通过这种活动为自己做宣传,一举两得。
除了这种市场与社区的自然融合以外,百步亭集团在完善社区功能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在集团的主持下设立了百步亭物业公司、百步亭酒店、家政服务公司、社区学校和社区志愿者机构,使得百步亭社区的居民的几乎所有日常问题都能在社区内部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百步亭集团通过集团的内部效应还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信息,在其设立的名为“百步亭花园网”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各类信息,从育儿心经到养花心得,从二手市场到婚恋交友,几乎无所不包。通过这些举措使得百步亭社区的居民之间交流更加密切,社区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正是因为这种凝聚力的提升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的需求便更加强烈,对于文化活动的形式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一旦这种需求的认同形成,各类文化活动即使没有相关部门的组织也能顺利的开展起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文化的需求,一些社区的文化建设难以开展的原因正在于无法真正理解到居民的需求是什么,不对“胃口”,自然也是曲高和寡。百步亭社区却不同,居民在充分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发的活动解决他们共同的文化需求。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我们在描述市场经济时所说的“无形的手”的作用。这种社区不同居民在文化需求上的融合、社区居民的宜居需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融合,正体现了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
三、 文化创意新区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居住需求型向综合需求型发展,传统的居住型社区开始渐渐不能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武汉市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创新概念为引导的新型社区。这些社区不再局限于为居民提供简单的居住环境,而是而居民提供一种独特的生活环境。正如笔者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当今的社区文化应该被理解成为共同的日常生活,这些新创意小区则是通过引入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来建设社区的。
武汉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新区当属武汉天地。武汉天地位于江岸区永清街,是集居住、商用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小区。小区的居民可以在享受优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体验到高端的饮食、娱乐和购物享受。武汉天地是比照纽约苏荷区的模式建造的,苏荷区被称为艺术家的天堂,武汉天地处于汉口江滩沿岸,一直以来都是武汉繁华之所在,在武汉天地的开发过程中又特意保留了老武汉的特色,在这里传统和现代的生活是相融合的,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自然也能吸引艺术家们的青睐。武汉天地设立有专门的文化广场,提供给一些艺术团体在此演出,武汉人艺排演的《武大郎的那些事》和武汉说唱团排演的《信了你的邪》等经典剧目都曾在此现场演出。这种理念在先,建设在后的文化建设模式使得武汉天地的气质别具一格。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城市社区 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68
The Study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YIN Shuo, LI Hongya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benefit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promote socialis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 tha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it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urban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①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细胞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是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传播正能量,形成和谐向上的社区氛围,激发社区居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激发社区居民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付诸行动的热情,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坚实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全社会遵循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引导社区居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倡导社会地位、分工和身份平等的价值观来反对特权问题,④促进社会的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种文化现象和国外敌对势力进行文化渗透,出现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社会思潮呈现多样的态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 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课题组在河北省地级市以及县级市社区共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7份。调查内容包括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媒体的使用状况、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服务内容的关注度和需求度等。以下是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2.1 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媒体的使用状况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相对既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而言,智能手机、电脑已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新媒体,是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媒体。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了解社区居民对各种媒体形式的使用偏好,能更好地依托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从表1调查结果来看,按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媒介接触时间和人群所占比例来看,排名靠前的是电视、报纸和图书。根据课题组的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其中,电视的独占受众中,65岁以上的居民的比例偏高,达到85.2%;互联网的独占受众中,45岁以下受众比例达到83.2%;在图书、报纸与电视的重叠受众中,45岁以上的居民的比例偏高,达到70.3%;在图书、报纸、互联网与电视的重叠受众中,45岁以下的居民的比例偏高,达到83.5%;从电视、报纸和图书这些传统媒体流向互联网,45岁以下居民成为流动主力。由此看来,电视、报纸和图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重要的依托媒体,互联网这个依托媒体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按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对网络媒介的接触比例与使用频率所占比例来看,排名靠前的是社区网站、社区网络论坛、社区QQ、微信,根据课题组的调查问卷统计,其中,被调查的社区居民最关注社区网络的内容,包括时事热点新闻,专家解读时事热点视频;新书、新报到社区的通知;社区责权利的法律明确,比如一些问题(房屋修缮、漏水断电等)的解决,了解物业与业主的权利与义务等;网络文化讲座、网络文化娱乐活动等。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社区网络也是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2.2 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目的,感知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疑所惑、所乐所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按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服务内容的关注度和需求度来看,排名靠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体育文化、心理健康文化、生态文化关注度和需求度也较高。相对高校、企业等而言,城市社区文化资源不足,人才队伍数量有限,单靠社区的物力和人力进行文化服务已经难以适应现实需要,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建设要开放性发展。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河北省城市社区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与传统媒体文化传播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方式互动性强、传播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捷等,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网络文化开阔人们的视野,弘扬主旋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一些低俗腐朽文化侵入网络主流文化阵地,不能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腐蚀人的思想和灵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才能保证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和先进性。依托电视、报纸和图书等传统媒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利用网络文化的互动性,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净化网络文化内容,文化传播速度及时快捷,传递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加强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社会化发展
根据河北省城市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城市社区文化的自我服务能力有限,要进一步丰富城市社区的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交流与合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吸引社会资金和人才投入到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培育和促进健康的文化消费,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推进我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3.3 完善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制,建立文化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和工作机关的考评制度,考评要起到激励、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考核把握基本原则:客观与主观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各个社区文化发展的客观指标数据,与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相结合,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具科学合理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等;重点与整体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具有特色,整体推进全面发展。考核制度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平稳有效地进行。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4030616
注释
① 周东华,杨立川.善用社区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8-14(7).
②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