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并购融资 融资方式 影响因素 逐步回归分析

一、引言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支柱型能源,为了解决煤炭企业开采中存在的“多、小、散、低”的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煤炭资源整合的行动。煤炭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也存在并购融资的问题。国内学者傅强(2006)等针对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对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孙楠楠(2012)对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及成本,以及并购融资方式对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的影响,来寻求融资成本最低、融资风险最小的融资方案。另外,国内外学者对并购融资方式中的债务融资进行了细致的探讨,Esaignani Selvarajah,Nancy Ursel(2012)对并购融资中的债务融资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正常范围内的并购活动数量不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而超出正常范围的并购数量则会使债务融资的比率提高。祁智辉(2012)分析了煤炭企业融资具有财务风险大、融资数额大和偏重直接融资的特点,企业必须寻求多种融资渠道,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相关文献主要是通过规范性研究来进行的,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对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目前我国的主要并购融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内源融资,以及外源融资中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具体融资方式的特点如表(1)。本文通过收集2008年至2011年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的并购相关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发现,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活动时,主要处于两方面的动机:一是为了使企业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而进行的并购,也称为“配置型并购”;二是为了某些财务效应而实施的,跟企业的未来发展关系甚微的并购活动,也称为“利益型并购”。并购的动机对后期的融资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进行“配置型并购”的公司由于其所进行的并购活动跟企业未来的发展关系会比较密切,所以其采取的融资方式会比较稳妥,会考虑很多跟企业发展相关的因素,而“利益型并购”的公司则只是为了通过并购来获取买卖的收益,故其会倾向于比较冒险甚至于投机的融资方式。由于从2008年开始,我国实施的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旨在使我国的煤企告别“多、小、散、低”的过去,实现规模化,集团化。故煤炭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并购基本都属于“配置型并购”。所以其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也会比较慎重,进行多方考虑。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变量主要包括:(1)目标资产规模:目标资产作为并购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直接影响并购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故本文选取目标资产规模作为回归的一个指标,用并购总资产的大小来衡量目标资产的规模。(2)融资风险:在进行并购融资方式选择时,除了内源融资外,其余每一种融资方式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债务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所带来的财务危机,故选取了财务杠杆系数来反映债务融资风险,而由于股权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股东控制权的稀释,故选取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其风险的大小。(3)公司融资能力:公司在进行并购融资方式选择时会受到公司本身融资能力的限制,一个企业的创利能力是其生存的资本,故本文主要通过利润规模来表示企业内源融资的能力,历史负债规模来反映债务融资能力,而通过配股权和流通性来对股权融资能力进行衡量。(4)盈利性: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时要着重考虑的因素,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方式以内源还是外源融资为主。本文主要选取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5)资本结构:代表变量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企业的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对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资产负债率会使得企业做出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6)偿债能力: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其偿债能力的高低是其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流动比率等来反映短期的偿债能力,通过利息保障倍数等来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定自变量:流动比率X1=流动资产t/流动负债t;速动比率X2=速动资产t/流动负债t;资产负债率X3=负债总额t/资产总额t;目标资产规模X4=公司总资产/全部样本资产平均值;净资产收益率X5=净利润t/所有者权益总额t;总资产增长率X6=(总资产t-总资产t-1)/ 总资产t-1;主营业务利润率X7=主营业务利润t/主营业务收入t;应收账款周转率X8=销售收入净额t/平均应收账款t;利息保障倍数X9=息税前利润t/利息费用t;利润规模X10=净利润t/融资总量t;历史负债规模X11=(负债量t-1+负债量t-2)/融资总量t;流通股比例X12=流通股股数/(流通股股数+非流通股股数);财务杠杆系数X13=(利润总额t+财务费用t)/利润总额t;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X14:30%以下X14=1,30%(含30%)-50%之间,X14=2,50%(含50%)以上X14=3;配股权X15:如果本会计年度公司拥有配股权,则X15=1,否则X15=0;市盈率X16=每股市价t/每股收益t。此外,设三个因变量:债权融资度Y1=债权融资额t/融资总额t;债权融资额t=总负债t-总负债t-1;股权融资度Y2=股权融资额t/融资总额t;股权融资额t=发行、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额t;内源融资度Y3=内源融资额t/融资总额t;内源融资额t=净利润t-派送红利t; 融资总额t=债权融资额t+股权融资额t+内源融资额t。

本文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j=a+b1X1+b2X2+b3X3+b4X4+b5X5+b6X6+b7X7+b8X8+b9X9+b10X10+b11X11+b12X12+b13X13+b14X14+b15X15+b16X16(其中j=1,2,3)

通过构建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影响煤炭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多元回归方程中会有一些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较大,而另一些自变量的影响会较小,但是一般的多元回归分析往往很难确定自变量对应变量影响的大小,而逐步回归分析却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故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对并购融资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对煤炭企业并购融资方式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是将自变量逐一引入多元回归方程,而引入的条件是该自变量的偏回归平方和在所有未入选的自变量中具有最大值,并经过 F 检验具有显著意义。此外,在每引入一个新的自变量,还应对先前已选入多元回归方程的自变量逐一进行 F 检验,并将偏回归平方的最小且无显著性的自变量从多元回归方程中剔除掉。该过程一直持续到多元回归方程外的自变量不能再引入, 且多元回归方程内的自变量也不能再剔除时为止。最后, 在多元回归方程中将仅剩下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本文通过spss 软件来实现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样本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融资时,采用最多的是债权融资,内源融资次之,使用最少的属于股权融资。而且债权融资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融资方式。在三种融资方式中债权融资的比重达到70.85%,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分别仅为19.85%和9.3%。国内很多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会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但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来看,其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而非股权融资。

(二)回归分析 通过对所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1)企业选择通过债权融资方式进行并购融资时,企业在选择债务融资方式时主要考虑历史负债规模X11、市盈率X16这两方面的因素。回归方程系数表见表(2),显著性检验见表(3)。可以发现,历史负债规模X11、市盈率X16这两个因素与企业的债权融资度都呈正相关。因为在并购融资时,历史负债规模所反映的是过去两年企业并购融资中债务融资的相对比重,历史负债规模大,说明企业在融资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债务融资,故其在进行并购融资时也会优先选择债务融资作为其并购融资方式。而市盈率则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市盈率越高,其投资价值就越低,使得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其投资的信心降低,从而影响其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故企业就会更加倾向于使用债权融资的手段来进行融资。(2)企业在进行并购融资时主要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来融资时,净资产收益率X5、流通股比例X12、配股权X15是三个主要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回归方程系数表见表(4),显著性检验见表(5)。通过回归发现,企业进行并购时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主要受净资产收益率X5、流通股比例X12、配股权X15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流通股比例X12、配股权X15这两个因素与股权融资度呈正相关,而净资产收益率X5则与股权融资度呈负相关。首先,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加之煤炭企业的充裕现金流,故其在进行并购融资时会更多地考虑通过自有资金解决,而并不倾向于股权融资。其次,流通股比例反映的是企业股权融资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故流通股比例越高,企业股权融资的能力也就越高,其在并购融资时就更倾向于股权融资方式。第三,企业存在配股权的话,其在并购融资方式选择中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的方式。并购融资中内源融资方式的选择,受目标资产规模X4、利润规模X10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方程回归系数见表(6)。其显著性检验见表(7)。从回归方程看出,内源融资度与目标资产规模X4呈负相关,而跟利润规模X10呈正相关。说明企业在并购时选择内源融资方式首先需要看的是并购目标资产的规模,如果规模小的话,企业会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来解决并购所需资金,而如果规模巨大,则会通过其他融资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其次,内源融资方式的选择还跟企业的利润规模密不可分,因为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企业的利润所得,故利润规模越大,其在并购融资时考虑内源融资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煤炭企业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1年并购融资方式的定性分析及定量评价发现:我国煤炭企业在进行并购融资时,会根据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多种因素来对融资方式进行选择。如果并购的目标资产规模较小,而其利润规模大的话,企业更倾向于内源融资的方式来解决并购所需的资金。企业在选择债权融资方式作为并购融资的主要手段时,主要受到历史负债规模及市盈率的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流通股股权、配股权则是企业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主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傅强、彭隆泽:《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并购融资方式选择模型》,《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

[2]倪铮、魏山巍:《关于我国公司债务融资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6年第8期。

[3]肖泽忠、邹宏:《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和股权融资偏好》,《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4]高瑾瑾:《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5]谢健:《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尚欣荣:《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评价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7]陈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探讨》,《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企业并购活动越来越多,并购金额越来越高。并购融资方式创新势在必行。企业并购是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高风险投资活动。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并购的成功需要融资来支持,而选择融资方式对顺利完成企业并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并购;融资方式;创新

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本质上说,并购是企业一种高风险投资活动,该项风险投资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在企业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金额越来越高,在国际上企业并购甚至高达几百亿美元。成功的并购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支持的并购最终会失败,然企业仅靠自有的积累资金很难完成并购,必须凭借外部融资来完成并购。因此,企业并购需要对外融资,对外融资就需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来帮助企业完成并购。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主要融资方式

并购融资是指并购企业为了兼并或收购目标企业而进行的融资活动。根据融资获得资金的来源,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在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对企业并购活动中选择融资方式有着直接影响。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内源融资主要指企业提取的折旧基金、无形资产摊销和企业的留存收益。内源融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并留存在企业内可供使用的“免费”资金,资金成本低,但是内部供给的资金金额有限,很难满足企业并购所需大额资金。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企业外部筹集所需的资金,外源融资根据资金性质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

1.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债务融资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务融资相对于权益性融资来说,债务融资不会稀释股权,不会威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债务融资还具有财务杠杆效益,但债务融资具有还本付息的刚性约束,具有很高的财务风险,风险控制不好会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在债务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并购时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其他融资渠道不畅或融资成本太高,此外,并购活动也往往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行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比较容易获取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2.权益融资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权益性融资具有资金可供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权益融资容易稀释股权,威胁控股股东控制权,而且以税后收益支付投资者利润,融资成本较高。

二、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融资成本高低

资金的取得、使用都是有成本的,即使是自有资金,资金的使用也绝不是“免费的午餐”。企业并购融资成本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企业并购融资的取得和使用。企业并购活动应选择融资成本低的资金来源,否则,并购活动的目的将违背并购的根本目标,损害企业价值。西方优序融资理论从融资成本考虑了融资顺序,该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务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因此,企业并购融资方式选择时应首先选择资金成本低的内源资金,再选择资金成本较高的外源资金,在外源资金选择时,优先选择具有财务杠杆效应的债务资金,后选择权益资金。

(二)融资风险大小

融资风险是企业并购融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并购融资风险可划分为并购前融资风险和并购后融资风险,前者是指企业能否在并购活动开始前筹集到足额的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后者是指并购完成后,企业债务性融资面临着还本付息的压力,债务性融资金额越多,企业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同时,企业并购融资后,该项投资收益率是否能弥补融资成本,如果企业并购后,投资收益率小于融资成本,则并购活动只会损害企业价值。因此,我国企业在谋划并购活动时,必须考虑融资风险。我国对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规定,比如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因此,企业要从商业银行获取并购信贷资金首先面临着法律和法规约束。我国对发行股票融资要求也较为苛刻,《证券法》、《公司法》等对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增发等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上市资格”比较稀缺,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符合条件可以发行股票募资完成并购。

(三)融资方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资金来源中长期债务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并购融资方式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并购融资方式会通过资本结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因而并购企业可通过一定的融资方式达到较好的资本结构,实现股权与债权的合理配置,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委托成本,保障企业在并购活动完成后能够增加企业价值。因此,企业并购融资时必须考虑融资方式给企业资本结构带来的影响,根据企业实力和股权偏好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四)融资时间长短

融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到企业并购成败。在面对有利的并购机会时,企业能及时获取并购资金,容易和便捷地快速获取并购资金有利于保证并购成功进行;反之,融资时间较长,会使并购企业失去最佳并购机会,导致不得不放弃并购。在我国,通常获取商业银行信贷时间比较短,而发行股票融资面临着严格的资格审查和上市审批程序,所需时间超长。因此,我国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融资时间问题。

三、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不仅发生在国内,不少国内大型企业还主动参与国际间企业并购,企业并购资金金额更是呈几何级基数增加。而我国企业现有的并购融资方式显得滞后,难以适应所需巨额资金的国内或国际间并购活动需要,借鉴国外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创新,我国并购融资方式势在必行。

(一)杠杆收购融资

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s,简称LBO)是指并购企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或投资者融资来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待收购成功后再以目标公司的未来收益或出售目标公司部分资产偿还本息。杠杆收购融资不同于其它负债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主要依靠目标公司被并购后产生的经营收益或者出售部分资产进行偿还负债,而其它负债融资主要由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或其他资产偿还。通常,并购企业用于并购活动的自有资金只占并购总价的15%左右,其余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解决,因此,杠杆收购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特征。杠杆收购融资对缺乏大量并购资金的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于外部融资,通过达到“双赢”促成企业完成并购。

(二)信托融资

信托融资并购是由信托机构向投资者融资购买并购企业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信托财产,并购企业则用该信托资金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信托融资具有筹资能力强和筹资成本较低的特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筹集的信托资金总余额上限可达30亿元人民币,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融资主体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由于信托机构所提供的信用服务,降低了融资企业的前期筹资费用,信托融资降低了融资企业的资本成本,信托融资就有利于并购企业完成收购目标公司。

(三)换股并购融资

换股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将目标公司的股票按照一定比例换成并购企业的股票,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换股并购通常分为三种情况: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持股。换股并购融资对并购企业来说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不会挤占公司的营运资金,相对于现金并购支付而言成本也有所降低。换股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实现并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认股权证融资

我国资本市场在1992年就尝试应用权证,比如飞乐和宝安等公司发行了配股权证。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一股独大,个别机构操纵市场,市场投机现象严重,权证交易不得不被停止。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各项法规、制度以及监管政策的到位,我国推出认股权证的条件逐渐成熟,相信认股权证融资终究会成为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重要方式。

认股权证是一种衍生金融产品,它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能够在有效期内(通常为3-10年)赋予持有者按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发行一定数量新股权利的证明文件。通常,上市公司发行认股权证时将其与股票、债券等一起发行,通过给予原流通股股东的一定补偿,提高了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这样有助于顺利实现上市公司融资的目的。因此,发行认股权证对需要大量融资的并购企业来说可成功达到筹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英,赵立英.并购融资中的资本结构决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2]李美华,王军会.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几种创新方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

[3]杨莹,郑敏慧.信托与私募基金:现代企业融资新方式[J].现代财经,2005(8).

[4]郭斌.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5(3).

[5]邓彦,梁衍琮.从资本成本角度谈信托融资与证券融资的区别[J].东岳论丛,2006(11).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范文第3篇

(一)我国电信运营商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多种选择,基本可分为两类: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前者来自于企业内部资本积累,主要由留存盈利、折旧基金和定额负债形成,外源融资则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混合融资三种形式。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风险、规模、便利度、用途限制均不尽相同。仅就我国电信运营商而言,目前主要采取的融资方式有以下形式:自我积累、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专门针对电信业所提供的低利率贷款等。此外,还有两种融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得以使用:一是项目融资,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BLT(建设—租用—转让)、BCC(经营合作合同)等形式;二是融资租赁,以较少的启动资金获得急需的投资设备来开展生产。

(一)我国电信运营商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融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内源融资比例过低。内源融资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折旧和利润均较高的电信运营商而言,应该成为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内源融资占投资总额的比例过低,导致电信运营商内部积累不足,财务风险过大。其次,股权融资对债权融资的比率过高。我国电信运营商的上述比率为7:3,而发达国家的几大电信运营商该比值基本上都在2:8左右,与我国的情形截然相反。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将导致资本成本过高。第三,仅就股权融资而言,融资方式也过于单一,大多采用配股、增发的形式,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优先股、表外融资等形式极为少见。单一的融资方式不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同时也增加了融资的风险。第四,债权融资中鲜见债券融资的方式,基本上以银行贷款为主。长期资金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短期资金依赖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使得债券融资失去了必要性,但是这也导致了电信运营商负债结构的不合理。

二、英美融资模式及其具体做法

(一)英美融资模式 英美融资模式是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同时外源融资中又以债券融资为主,较少依赖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这种模式需要有明晰的产权制度、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

(1)内源融资为主。在英国、美国等自由主义思潮盛行的国家,企业行为倾向于自主决定,不希望过多地受到政府或银行的影响,因此企业往往选择通过内部积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其内源融资比例通常在一半以上,高者可达到80%左右。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强、风险和成本较低的优点,而无论是通过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都将或者降低企业的股票价格,或者提高企业的负债比率,从而影响其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2)外源融资以债券融资为主。根据引入所得税分析的MM定理,由于债务利息计入成本,在税前扣除,而股权融资成本则在税后支付。因此,从避税的角度看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对股权资本的比例越高,其市场价值也就越大。所以,在英美等国,电信运营商往往倾向于以债权融资而非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外源资本。同时,由于不希望受到银行的过多制约,其债权融资中又以债券融资为主。美国新经济企业的数据显示,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平均仅为27.12%,债权融资的比例则高达72.88%,其中债券融资的比例为51.22%,信贷融资的比例为21.66%。

(二)英美融资模式具体方法 具体如下:

(1)通过高效的运营管理提高内部积累。利润是内源融资的根本,英美国家的电信运营商私有化较早,参与市场竞争多年,包括产权制度、管理激励在内的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高,又兼其在国际市场长优势明显,因此利润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电信运营商,使得内源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成为可能。而进入21世纪以后,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遭遇转型困境,电信运营商发展受阻。这促使大量的电信运营商进行了资产剥离,出售其非核心资产或盈利能力较低的业务,专注于核心业务,改善财务状况,从而大规模扩大了内源融资比例。

(2)提高折旧与摊销比率增强内源融资能力。由于电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导致电信设备的更新速度也快于其他行业。而电信设备造价极高,因此折旧摊销比率也高于其他行业。另外,折旧率的提高还可以减少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额,这也刺激了企业有意地提高折旧率。基于此,英美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大多采用加速折旧进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

(3)以发行债券而非股票的方式获得外源融资。由于英美国家的债券市场比较发达,同时债权融资的成本和风险都比较小,因此债权融资,尤其是债券融资倍受青睐。而股权融资的成本则相对较高,平均高达12%到15%,几乎是债权融资成本的2~2.5倍。另外,股权融资还会在市场上产生不利的信号。因此,英美等国的电信运营商基本上极少发行或者增发股票,需要外部资本时大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

(4)谨慎使用银行贷款,较多使用表外融资。英美国家的电信运营商除非在需要大额的中长期资金时才会选择银行贷款,而即便如此也大多使用国际性金融机构专门为电信部门提供的低利率贷款。同时,诸如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表外融资方式因为不改变股权结构和负债,而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三、德日融资模式及其具体做法

(一)德日融资模式 德国、日本的企业在融资时通常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为辅,外源融资中又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该融资模式与其庞大的银行体系(尤其以日本的主银行体系为代表)和政府对经济领域的较强干预是分不开的。

(1)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为辅。德日电信运营商私有化进程开始时间较晚,尤其是德国电信,直到1996年时还是一家国有公司。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英美国家的电信运营商一样,在前期进行充分的内部积累,私有化进程也只有借助外源融资来完成。德国电信与1996年底首次公募,同时在法兰克福、伦敦、纽约和东京上市,出售其股权的26%,一次性融资达130亿美元。其后,又多次扩股筹资,不断扩大外源融资的比例。而日本电信运营商虽然私有化进程稍早,但是由于其实行主银行体制的原因,银行贷款大多成为电信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2)外源融资中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德国电信运营商的债权融资中,有60%为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仅占35%,这与英美国家的债权融资结构刚好相反。而日本方面则更是突出。外源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所占比例尚不足10%,其余主要为银行贷款。日本实行主银行体制和相互持股制度,企业与银行间因为互相持股而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企业通常与一家银行有着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救助和业务指导,银行通过对企业产权的适度集中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直接控制。

(二)德日融资模式具体方法 德日融资模式的内容决定了在具体融资过程中企业的行为选择比较单一。内部积累、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做法尽管也存在于德日模式之中,但是并不似英美国家的电信运营商那样复杂。仅以日本的主银行体制为例,介绍一下日本企业获得大量大量银行贷款的方式。

在日本,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都为企业提供了较为畅通的融资渠道,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并不大,银行贷款利率也非常低。过高的银行贷款比率主要通过“超借”和“超贷”两种方式实现。一方面,企业将从银行获得贷款作为外部融资的首选,自有资本的比率一直很低,甚至连制造业之类的行业的内源融资比率也不足20%,电信业的比率也不过30%到35%之间。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常常处于超信用状态,即贷款和有价证券投资之和超过存款和资本金之和,往往从中央银行处获得额外借款以放贷。超借和超贷两方面效应导致日本企业的银行贷款融资比例极高。

四、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比较分析

(一)两种模式的优点 具体如下:

(1)英美模式的优点:首先,电信运营商的自主性较高。一方面以内源融资为主,另一方面外源融资中又以债权融资为主,比例极低的股权融资中股权分配又分散。因此,无论是银行还是股东,都极少参与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其次,治理结构方面。英美电信运营商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比较平衡,企业经营的透明度比较大,对管理层的激励和监控主要通过股票市场来完成,因此,其必须致力于提高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第三,分散的融资渠道能够有效地发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法制的监管,这就分散了电信运营商的风险。第四、与银行或机构投资者的关系不密切,使得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兼并、重组都更容易进行,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下,电信行业的效率得以整体提升。

(2)德日模式的优点:首先,由于电信运营商需要大规模、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在发展初期,通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来融资的难度较大,且一旦经历行业性发展困境,后续资金更是难以维持。而通过银行融资则不存在这一问题,银行投资更关注长远利益,不会因发展的短期波动而影响到资金的投入,尤其有利于电信运营商实现赶超战略。其次,电信运营商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就是的管理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较少地受到股东的干扰,不必过于重视企业的短期投资回报率,从而有利于其长远规划。第三,在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过程中,银行一方面作为投资人和持股者,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的监管者,必要时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向社会披露其经营信息,这就同时保护了所有者的权益,也保证了电信运营商的合规经营。

(二)缺点 具体如下:

(1)英美融资模式缺陷在于其资本结构所决定的企业行为短视化。以债权和分散的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使得电信运营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度重视企业的短期投资回报率,忽视长远发展。同时,由于缺乏直接的监管者,电信运营商往往将大量的资金一次性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

(2)德日模式中的缺点主要有:一是银行与企业的相互持股使得资本的流动性降低,资本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效应减弱,资金往往难以快速有效地从落后的产业中剥离出来进入优势产业。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德国、日本的电信业落后于英美两国。二是银行与电信运营商都属于大规模企业,二者的相互持股很容易导致垄断的产生,不利于产业内的竞争。事实也正是如此,英美两国的电信业竞争程度要远高于德国和日本。第三,由于相互持股,银行在披露电信运营商的财务状况方面往往较为谨慎,容易掩盖后者的财务危机,这无疑导致了风险的积累,降低了管理效力。

(三)两种模式比较 如表1所示:

五、国际电信运营商融资经验借鉴

基于对国际上两种主要融资模式的分析,笔者对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重视内部积累,提高内源融资所占比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股权融资比例过高,反而忽视了内部积累的重要性,使得内源融资的比例一直较低。建议通过产权明晰化、改善内部治理结构来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可以借鉴英美融资经验,通过提高折旧摊销比率进行股票回购等方式来增加内源融资的比例。第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电信运营商所需资金规模较大,更应该重视多种融资渠道的并存,项目的风险程度应与融资的风险水平相对应。应积极利用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以扩大资金来源,保证灵活而稳定的融资方式。第三,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过多依赖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的融资结构,导致融资成本比较高。应积极调整其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率、优化其资本结构,利用财务杠杆降低融资成本。第四,杜绝滥发股票,提高股权融资效率。股权融资的成本是所有融资形式中最高的,因此,我国电信运营商应坚决杜绝滥发股票,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的扩股融资更应谨慎。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融资偏好

融资方式是公司获取资金的具体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方向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基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按资金的融通是否通过媒介分类,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媒介的融资,包括股权融资(IPO、增发、配股等),债券(普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媒介的融资,主要指各种银行信贷。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内源融资(主要是留存收益与折旧等),在内源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时,应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却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根据企业融资理论及企业融资的现实,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上市公司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融资成本的高低。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融资成本是决定各经济主体采取何种融资方式以及融资与否的首要因素。在不考虑税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融资成本不涉及实际的成本费用发生,是一种机会成本,因而从融资理论来看,内源融资的成本是最低的。债务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和融资费用。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具有税盾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给公司带来融资收益。而股权融资的成本包括股息支付成本和股票发行成本。股息是在税后支付,股票的发行费用也相对较高,且由于股东承担的风险高于债权人,故其要求的投资报酬率要大于债权人。因此,从融资成本的角度看,企业的内源融资的成本

(二)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时必须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由于不存在支付的问题,因此没有风险;股权性资本在公司存续期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偿还本金,是一笔永不到期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了公司的举债能力,而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在经营困难时连股利也无须发放,因此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小得多;债务性资金有法律强制力约束,不论公司经营好坏,到期必须偿还固定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而且偿还期限越短,融资风险就越大,融资期限越长,融资风险就相对较小。而且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在固定性财务费用的作用下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因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从融资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融资顺序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三)盈利能力

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处于盈利上升通道时,应增加债务融资,获得杠杆收益;而当企业盈利处于下行通道时,企业应减少债务融资,减少杠杆损失。

(四)企业控制权

企业在融资时,如果采用股权融资可能会稀释控制权,导致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而采用债务融资时,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控股权。因此从控制权的角度考虑企业应侧重债务融资。

(五)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企业可以加大债务性融资,获得杠杆收益;而在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应减少债务性融资,加大股权性融资,降低风险。

二、国外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从国外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的融资模式。

(一)日德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日本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这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制实行的是主银行制。在日本,所有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主要贷款银行。日本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固定,一旦结合很少变动。主银行既是其贷款的主要来源,又是企业最大的股东,参与企业管理并帮助发行企业债券,同时承担企业经营困难期的救助工作。

德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基本上与日本相同,主要倾向于内部筹资、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全能银行融资体制,不仅保持了日本主银行制中密切的银企关系,而且银行还提供包括证券投资与信托、不动产交易、兼并与收购等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成为真正的“全能银行”。主力银行承担了企业所需的全部资金需求。

(二)英美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在美国,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遵循的是所谓“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顺序。美国企业在考虑股票和债券的融资顺序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美国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股票或从事股票买卖,银行只能经营7年以内的贷款。美国企业7年以上的长期资本只能依靠证券市场直接进行筹集。但美国税法规定公司股息分配前要上交所得税,而债息分配前免交所得税等,使得美国企业长期资本中有2/3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而取得的。

英美国家有着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的融资行为完全受市场左右,融资方式是先内源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

三、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效应分析

我国的融资顺序与发达国家则恰恰相反,呈现出一种以股票融资为主,银行贷款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无论是效益好的企业还是效益差的企业都竞相选择股权融资,从而形成了上市公司“配股热”、“增发热”。这种融资偏好是否有一定的效率呢?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考察:

(一)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适度负债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负债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负债的破产机制可以约束企业经理的行为,从而有利于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道德风险,减少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负债是向市场传递企业资产质量良好的信号,由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我国企业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使得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节税、财务杠杆和信息传递功能.缺乏债务融资所具有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股权资本的过度扩张,容易造成股权稀释;同时,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性,容易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虽然利用股权融资在不支付或很少支付股息的情况下其成本是低于债务融资,但从长远看,不给予投资者相应的回报,企业是难于获得持续的发展。可见我国企业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的融资结构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对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影响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资金资源提供给那些最需要且使用效率最高的企业,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但我国由于股权融资的低成本以及股东对企业监控的弱化,使得股市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最佳场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手段,上市公司不断通过股权融资获取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资金,造成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另外,过度、过乱的股权融资会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的反感,从而引发股票市场的狂跌,降低了公司的市场信用,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启示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所决定的企业融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在借鉴发达国家融资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的融资模式。

(一)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

上市公司应强化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积累,首先,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这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积累的一个前提条件。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提高其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上市公司要具有自我积累的机制。这就要求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明确产权主体和利益主体,彻底改变企业产权和利益无明确边界约束的行为。另外,我国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的税收、财务制度,减轻企业的税费,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利润滚存制度,引导企业在努力提高经营效益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应当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分别承担债券融资和债券交易、股权融资和股权交易的职能。只有股市而没有债市,资本市场是不完整的。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债券融资比重偏低,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企业对股权融资的过度依赖,不仅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均衡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才能使扩大直接融资成为现实。因此我国必须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债券发行制度,进一步提高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和义务,保证公司债券发行、交易的正常秩序;增加交易品种,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公司债券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

(三)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

2010年无论是新股的发行速度,还是银行天量再融资的频频传出,都使资本市场毫无悬念地成了上市公司“圈钱”的最佳选择,而股市的连续暴跌则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行为的严历反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犯,让市场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的核心与主题,也是使股市成为有序市场与有效市场的前提与关键。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权融资行为,加强对股票发行、利润分配、资金使用的法律监管,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已变得刻不容缓。

(四)逐步培育和完善可转换债券市场

可转换债券是以公司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股票的金融工具。它形式上是一种可以转换为发行公司股票的特殊债券,但其实质是期权的一种变异。一份可转换债券实际上就是一份普通债券和一份可以购买普通股的看涨期权的混合体。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创新对于拓展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丰富证券市场的品种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由于可转换债券期限一般较长,对于我国的部分大型国企,发行可转换债券既适合它们的融资需求,也有利于企业优化融资结构。与欧美可转换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才刚刚起步,可转换债券的市场规模也相当小。为了满足当前国内公司转债需求,可适当扩大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尝试,即到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去发行。这样公司不仅可以融通到资金,而且可使公司的运行和发展能跟上国际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二元制的股权结构使我国企业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目标是不同的,握有公司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不直接受二级市场股价变化的影响,他们可以从溢价配股中获取溢价收益。上市公司配股中非流通股股东承担的成本要低于在债权融资中承担的成本,这使得上市公司明显偏好股权融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优化股权结构,适时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国有股对企业控制的虚置,提高公司法人治理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费贵贤.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2]褚小囡.浅谈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8(12).

股权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范文第5篇

任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充分的资金支持,作为公司重要理财内容的融资决策,无疑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其比例大小等决定了公司的融资决策。制定合理有效的融资决策能够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使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有效。

一、融资决策及其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融资决策是一项以公司为资金融入者(即公司是资金融入主体)的融资活动。它具体是指公司从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公司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其中包括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及比例等多个方面。

融资决策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

(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大小。

(三)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公司破产清算的控制方式选择。

(四)融资结构对经营者存在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目前我国公司财务管理中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行政干预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大都为国有企业,在其上市之初已作出特殊股权安排,变现为上市公司后,股权结构复杂、未流通股比重大,国有股一直处于控股地位,行政干预大。主要表现在:公司高层管理者依然从原有公司产生,中小股东监督约束软化,公司的重大决策仍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约束激励不大,上市公司很难形成与公司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决策目标。加之大量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公司控制权难以形成。

(二)有的上市公司作为股权融资主体行为不规范

作为股权资金的需求者,一些上市公司只把股票市场当作筹集中长期资金的场所,而忽视股票市场的制度创造和股票投资者的正当权益,被认为是上市“圈钱”。他们或是弄虚作假,欺骗主管部门和投资者;或是批露不准确信息,误导市场预期;或是违背承诺,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甚至不惜牺牲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用筹集到的巨资炒作自己的股票,造成中小投资者坠入云里雾里,使股票市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价格信号大为削弱,股东约束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融资决策大都倾向于选择成本收益最优的融资方式,但是我国有的公司不顾长远利益,盲目选择股票融资方式,造成融资结构失衡

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外部股权融资的方法是我国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几乎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外公司融资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特别看重股权融资,忽视债权投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上市公司经理层过分注重股权资本的控制权,而非专注于公司投资的回报,过多进行股权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将会带来股权收益率降低的问题,从而不利于股东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三、制定合理融资决策的建议

(一)无论公司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公司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使自己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由于公司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公司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二)合理安排公司融资数量和期限

对于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借贷需求,公司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减少对外短期资金的借入量。而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公司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做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以免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三)谨慎利用债权融资

在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借贷市场的条件下,债务对减少成本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负债的硬预算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达到实现对经营者有效监控的目的。因为在公司负债的情况下,经营者必须按时向债权人交纳负债的利息和本金,否则,将受到惩罚。在这种潜在损失的威胁下,如果公司面临足够多的债务,公司的管理者会致力于改善公司经营,减少挥霍浪费,能起到一定的促进督促作用。不过应注意的是:债务的过度增加可能产生股东侵蚀债权人利益的问题,而且由于目前债务市场的种种限制使得债权人不能运用利率机制来有效控制资金借入者的借入数量,这样很容易导致其过度负债,遇上财务困难会使公司不堪重负,效益下滑。

(四)加强宏观建设,促进公司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

1.强化银行的监控机制

银行借款在公司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公司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银行作为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将有监督贷款公司的主动力,而且银行本身就具有监控经济系统的职能。要充分发挥银行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控作用,让银行监督公司贷款情况,甚至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