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诊断结果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8至76岁,平均年龄(67.2±2.5)岁;病程6至16年,平均病程(10.4±3.5)年;引发因素:因糖尿病性大疱并发糖尿病足8例,脚癣感染6例,热水烫伤4例,诱因不明者2例。上述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坏疽部位分别为足趾和足底。

1.2 护理方法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含血糖控制、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等。

1.3 疗效判定

(1)痊愈:治愈:创面愈合,且痂皮已经形成。

(2)好转:创面愈合情况良好,坏疽处分泌物大量减少。

(3)无效:为达上述标准则可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20例患者中,16例痊愈(80%),3例好转(15%),1例无效(5%)。创面愈合时间为4至8周,平均时间(6.5±1.5)周。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感染不同程度的足溃疡,约有1%的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本次研究过程中,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佳。结果显示,16例痊愈(80%),3例好转(15%),1例无效(5%)。与一般研究结果相同,由此可见,护理干预也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本次研究资料和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笔者认为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措施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日常运动量为基础制定降血糖计划。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食,因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故而不应饱食。但是应当平衡营养,做到食谱多样化。定时检测患者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对胰岛素的注射量予以调整,力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2)心理护理。本次研究过程中,有6例患者于护理初期丧失抵抗疾病的信心,且伴有抑郁症状。糖尿病属一种慢性病,治愈难,糖尿病足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多难以承受长期的行为干预和病情困扰,产生消极心理和精神压力属于一种常见现象。故而,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针对性给予教育和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增进感情交流。另外,可向患者例举一些病情治愈案例,说明现今关于该病症的研究进展,以增强其抵抗病情的信心。

(3)创面护理。督促患者每日检查双下肢有无水泡和鸡眼,脚底皮肤是否变色,脚趾间是存在裂口且是否并发感染。告知患者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水温38至40℃即可,而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佳。同时可依循医嘱按时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足部溃疡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合并感染来进行处理,如果患者仅为局部红肿,则先行硫酸镁予以湿敷,而后给予混合液(胰岛素8U+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100ml)进行冲洗,最后于溃疡局部涂抹湿润烫伤膏即可。如若已经形成脓肿,则应及时进行排脓措施。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62-01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本组100例脾切除术患者当中: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8.5岁,40-50岁之间45例,51岁-60岁之间44例,61岁-70岁之间11例,患者多为中年人。手术之前诊断得知:脾功能亢进35例,外伤性脾破裂25例,脾挫裂伤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脾脏肿瘤15例,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5例,经过我院积极治疗和护理已全部康复出院。

1.2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发生并发症的有2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其中:腹腔内出血4例,术后发热6例,膈下感染2例,血栓形成3例,肺不张3例,胃瘘2例。

2 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措施

2.1 出血 多发生于手术后早期,常由于脾脏血管及侧支循环血管的损伤,血管的结扎线不紧或滑脱、后腹膜创面渗血等所引起[1]。一旦发生出血,常需要再次开腹止血,术中对于手术也应反复检查、并彻底止血。对于肝硬化患者或者血液病患者,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凝血功能。

护理措施: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对已发生休克者应迅速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及时输液,必要时输血。②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③观察腹部体征的情况,注意有无腹腔内出血症状,有无移动性浊音等。④血常规疑有内出血的,需动态了解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的变化。⑤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⑥观察腹腔引流管的颜色、性状及量。⑦其他必要时行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2 感染 常见的是左膈下感染,有时可形成膈下脓肿。多与积血或手术中损伤胰腺有关,手术后膈下放置引流,可减少膈下感染发生的机会。但并不能完全防止其发生。一旦发生常有发热、胸水等表现,B超及CT检查可获得明确定位诊断,可在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辅以抗生素[2]、物理治疗、全身支持治疗,经久不愈时应开腹引流。

护理措施: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应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如果出现发热,应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行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②观察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膜炎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③指导有效的深呼吸,咳嗽咳痰,锻炼肺功能。④监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增高。⑤必要时辅以有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⑥B超及CT检查以明确定位诊断。

2.3 血栓形成 脾脏切除术由于血小板异常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多见于下肢静脉、脾静脉。前者可导致下肢血液回流障碍,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甚至死亡。后者多数患者表现为持续较久的低度或中度的发热;少数严重者血栓可由脾静脉延伸至门静脉,发生门静脉血栓,临床上出现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及黄疸等,有时甚至可促进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下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一旦出现血栓形成,后果严重,处理困难,预后不良,因此重在预防。

护理措施: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应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②仔细观察腹部体征。③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运动。膝、踝、趾关节的自主伸、屈、举腿活动,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形成。若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④对输液的患者,尽量保护其静脉,避免在同一静脉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预防静脉管壁受损,对于输注有刺激性药物时,应避免药液外渗出血管,若不慎外渗,应给予积极的处理。⑤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⑥若手术后患者出现站立后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告知医师,并给予积极处理。

2.4 肺不张 可能与手术部位影响膈肌的运动,手术时对膈肌的刺激,以及手术后膈下感染引起胸膜腔积液有关[3]。表现为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继发感染者,体温升高明显。胸部X线检查见典型肺不张征象。

护理措施:①术前做有效的深呼吸锻炼,术后可练习吹气球等锻炼肺活量的方法。②卧位取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以增加肺活量。③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自行咳嗽排痰,可捆腹带以保护伤口。④做好口腔护理及雾化吸入,保持口腔的清洁,并能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利于痰液的排出。⑤出现肺部感染者,可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疗。

2.5 胃瘘 脾切除后胃瘘多发生在胃底大弯侧,常由于断流后胃壁局部缺血坏死穿孔或者手术直接损伤胃壁未处理所致。

护理措施:①禁食,安置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防止松动和脱出,更换固定用胶布时,应确保胃管固定在规定的位置。②保持胃管通畅,定时挤捏管道,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及时倾倒胃液,保持有效负压。③若胃管不慎脱出,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由医生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重置胃管,以免损伤手术吻合口。④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若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给予处理。⑤做好口腔护理及雾化吸入,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

3 总 结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脾切除术后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并发症最主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章华丽,胡丽梅,朱翠萍.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4(12):102-105.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卒中;压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94-01

脑卒中属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症状重、致残率高等特点。脑卒中患者因脑部疾病造成了意识障碍与功能障碍,极易发生安全意外事件,如:压疮、跌倒与烫伤等。压疮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年龄、体质与护理措施等均有着紧密的联系。据资料显示[1],脑卒中1年后,患者发生压疮高达22%,严重影响着机体功能的恢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花费,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前,要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是收治的2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54例,女122例,最小3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1.3±2.5)岁,平均住院时间(46.1±3.4)d,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与头颅CT检查,均符合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辅助患者及时翻身,在压疮部位贴透明敷料,对患者进行按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轻微活动。

研究组行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皮肤情况、心理问题及意识情况等,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制定预见性的护理规划。

(2)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①翻身、按摩与活动,行30°翻身法,2h/次,如果患者伴有循环功能障碍,1h/次,坚持侧卧位交替顺序,左侧位30°、平卧位、右侧位30°,卧位2h后变换,保证气血通畅与血液循环;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利用气垫床,通过充放气按摩受压部位,减少受压时间;同时,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翻身,放置好头部。②皮肤护理,对患者进行擦浴,2次/d,保证皮肤干燥,在长期卧床后,尿液、引流液与便渍等会侵蚀肌肤,造成肌肤潮湿,此时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清理擦洗,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及时更换切口或引流管的敷料、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叮嘱患者更换衣物。③营养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如果患者无法进食,可利用鼻饲或静脉输入营养液;如果患者可进食,要补充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类物质,保证体内能量,利于改善病情。

1.3观察指标

记录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首发时间;压疮等级:Ⅰ期是指局部皮肤呈红热状态、伴有疼痛感,Ⅱ期是指局部皮肤呈深红、深紫色状态、伴有疼痛感,并出现水疱,Ⅲ期是指局部皮肤坏死、局部皮肤出现大量水疱[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治愈136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98.55%,对照组治愈134例,重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7.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疮首发时间为(14.1±2.1)d,对照组为(5.6±1.1)d,两组压疮首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压疮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患者皮肤受摩擦力、剪切力与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局限性损害,同时潮湿也是诱发压疮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压疮的出现,在护理中要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本组探讨了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卒中压疮中的应用,其结果为研究组的压疮首发时间、压疮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实际预防压疮过程中,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改进服务态度,并要保证入院宣传、基本护理及心理疏导等措施的全面落实。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其认识压疮的概念、成因及与之相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患者及家属将逐渐形成预防压疮的意识,进而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护理过程中,要全面执行基础护理,主要有定时翻身、保证床单清洁干燥、实施饮食指导等。同时,脑卒中患者极易出现焦虑、失望、悲观与易怒等负面情绪,而不良心理状态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护理,进而减少压疮的出现[3]。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卒中压疮中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预防了压疮问题的出现,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欧红梅,刘惠群,吴敏燕.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5):158+160.

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1 观察的重点对象

1.1 危重患者 病情变化快,如观察不及时,会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1.2 疑难未确诊患者 病情复杂,尚未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在未做出确切诊断前,应严密观察,常巡视、多提问与交谈,可助于早诊断、早治疗。如本院收治过一位孕8个月双胎羊水过多症患者,合并贫血、水肿,入院后体温仍逐渐升高,根据病情不应出现高热,患者无产兆,无破水也无宫缩,给予对症治疗护理,但体温仍下降不明显,通过巡视病房与家属本人交谈后得知:患者入院前两三天进食了变味的猪肉,有过腹痛,大便次数不多,因此联想到高热很可能是中毒性痢疾所致,及时采取了对症治疗护理,病情得到了控制,体温降至正常。

1.3 新入院患者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掌握病情,写好护理计划交接班簿,为下步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1.4 手术前后患者 观察病情变化,可有助于医生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治疗护理,特别是对并发症早预防早处理。

1.5 进行特殊治疗或检查的患者 重点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1.6 婴幼儿及老年患者 身体抵抗力较差,病情变化快,也应重点观察。

2 观察的重点内容

各种疾病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应据不同的病种及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重点观察的内容,并把观察结果相互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性。一般来讲,无论各种疾病,笔者认为应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

2.1 一般状态的观察 包括意识、表情、面色、姿势、、饮食、睡眠及各种反射等。

2.2 对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或中毒性疾患中病情变化的重要特征。对瞳孔的观察包括双侧是否等大同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如两侧瞳孔缩小,常见于应用冬眠药物和有机磷中毒患者,缩小程度与中毒深度成正比。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提示脑疝、脑受压、血肿等的出现。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临终患者。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包括T、P、R、BP。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活动情况,是身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并可反映某种疾病的病情发展阶段及疾病的转归。

2.3.1 体温的变化 异常时检查体温并注意其变化规律,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如伤寒患者体温表现为稽留热,而败血症、风湿热及重症肺结核患者体温则表现为弛张热等。

2.3.2 脉搏的观察 脉搏的速率、节律较强弱的改变可以提示病情变化,如休克患者脉快速而弱。

2.3.3 呼吸的观察 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都可提示病情变化。如呼吸过快或过慢常为早期呼吸衰竭的象征;严重的呼吸衰竭有点头呼吸、潮式呼吸三凹征等,常见于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故观察病情时,应注意每一个细微变化,才不能错过机会,及时作出判断,及时处理。否则呼吸暂停超过一定时间,则难以挽回。观察呼吸还应注意其气味,如肝臭常见于肝昏迷,烂苹果味常见于糖尿病昏迷患者,氨味常见于尿毒症昏迷。

2.3.4 观察血压 血压高低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如血压低于80/60mmHg时说明休克严重。若血压听不清,是病情恶化的标志。

2.4 对皮肤黏膜的观察 包括皮肤弹性、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皮疹、出血点及水肿等。如:肝胆疾病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末端及口唇紫绀,说明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流脑患者,皮肤黏膜发花,皮下出血点是病情危重表现,口唇呈樱红是酸中毒的象征。

2.5 对大小便及排泄物的观察

2.5.1 对大便的观察 大量黏液便多见于肠炎,兼有血液常见于痢疾、肠套叠。

2.5.2 对小便的观察 可反映肾功能,如休克患者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说明休克严重,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并有甜味,有机磷中毒患者有蒜味。

2.5.3 对呕吐物和咯出物也应细致观察 如出血前先有恶心应考虑是否为上消化道出血;若吐血前无恶心而有咳嗽则应考虑是否为呼吸道咯血。低位梗阻时,呕吐物是粪水;肺水肿时咯出粉红色泡沫痰;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状。

2.5.4 对妇科阴道分泌物的观察 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呈稀薄泡沫状,灰白或绿色等。

3 其他方面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