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资金的性质

保险资金的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资金的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资金的性质

保险资金的性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纳米生物

[中图分类号] 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022-02

bFGF and EGF promotion role of the nano-fibril when it is used on the burn wound

MENG Hui,CHEN Liyan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rden of West China Hospital, Nanometer Biomedical Technology and Membrane Biology Institute,Sichuan Province,Chengdu6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elf-assembling peptide RADA16-I nanofiber scaffold. Methods: Performed a deep demal partial thickness burn model at the dorsal skin of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ith an electrical scald machine. On the 7th, 10th, 14th day after injury, the wound specimens were remov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Digital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FGF and EGF-positive tissue were taken and transformed into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to estimate the intensity of EGF and FGF protein expression with 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Result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e bFGF and EGF were obviously expressed in nascent tissue such as epidermis and glands when wounds were treated with the RADA16-I after injury, comparedthe blank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Epidermic growth factor; Nano-Biology

烧伤伤口护理在伤口愈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理想的创面敷料应提供一个所有的伤口动态愈合阶段(炎症渗出期,上皮增生期,肉芽组织形成期,瘢痕愈合期)的最佳微环境,实现快速的伤口愈合和功能上和审美上的理想修复。已知在创面愈合过程各阶段生长因子,尤其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创面上皮化[1-2],协调肉芽组织生长,对防止烧伤延迟愈合造成创面瘢痕修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探讨自组装短肽纤维支架肽RADA16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原位促进创面生长因子的释放作用[3]。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自组装肽RADA16 -Ⅰ(PuraMatrixTM, 1%质量/体积,分子理论质量=1 712.9道尔顿)购买自3DM公司(剑桥,麻省)。以纯水稀释成溶液(质量/体积)。1%和0.5%RAD16 -Ⅰ肽在稀释后4℃储存。

1.1.2胶原蛋白(Ⅰ型,鼠尾)Ⅰ型胶原购买自serologicals公司(普莱西德湖,纽约州),其中100 mg胶原蛋白以20 ml 0.02 mol/L乙酸溶解,pH值4.41,购买浓度为5 mg/ml。

1.1.3壳聚糖壳聚糖生物流体敷料购买自浙江医药科技发展公司,中国,pH值2.82,浓度为50 mg/ml。

1.1.4聚乳酸PDLA[聚(DL -乳酸),Sigma公司]使用浓度:10 mg/ml,由聚乳酸粉末溶解。

1.2动物

1.2.1大鼠33只雌性SD大鼠,重250~290 g,购自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动物中心实验室。动物饲喂按随意饮食标准饲喂,室内控制温度(22~23℃)和照明(12 h照明和12 h黑暗交替)。动物所有的实验程序按照动物维护与使用条例,合理护理和使用实验动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准则的85-23,1985年出版)。该手术是无菌条件下进行。所有术后动物分别给予50 mg/kg体重氨苄西林,连续3 d,每日1次肌内注射。对动物处死时使用过量麻醉剂实行安乐死。

1.2.2动物烧伤模型 深Ⅱ度烧伤创面使用恒温电烫仪,(90℃,8 s),创伤部位选择在雌性SD大鼠背部,用来评估自组装肽伤口敷料对伤口的处理疗效。深Ⅱ度烧伤创面(深Ⅱ度烧伤)采用可控温电子传感探头[4-6]制造创面深度一致的烫伤(90℃,8 s),烫伤部位在雌性SD大鼠背部皮肤,烧伤直径在3 cm以内,手术前20~30 min,实验动物以10%水合氯醛25 ml/kg腹腔灌注。烫伤创面小于总体表面积的4%。实验后,创面覆薄凡士林纱布,绷带及短肽支架弹性胶黏剂。18只SD大鼠平行分为3组,每组动物6只。进行时间依赖性(7、10、14 d)免疫组织化学评价。各组各时间点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有3个皮肤样本。

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烧伤后各修复时间段伤口处皮肤被取下,采用链霉亲和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染色技术检测创面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表达,中尔马林固定达24 h后石蜡包埋,莱卡切片机连续切片,厚度约4 μm。石蜡切片梯度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二甲苯。室温以3%过氧化氢孵育10 min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所有切片均以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防脱片处理。在37℃以5%血清清蛋白孵育去除非特异性结合蛋白(HistostainTMSP9001,ZYMED实验室,南旧金山,加利福尼亚,美国)。切片滴加EGF或FGF兔多克隆抗体(一抗,1∶100稀释, BAO250和BAO259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国),在4℃保存过夜。阴性对照切片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切片在PBS中洗涤3次滴加生物素化羊抗兔IgG抗体(HistostainTM SP9001,在37℃ZYMED实验室,南旧金山,加利福尼亚,美国)孵育30 min。幻灯片在PBS洗涤3次,于室温以Streptavidin -生物素孵化20 min(HistostainTM,SP9001,ZYMED实验室,南旧金山,加利福尼亚,美国)。切片以苏木复染胞核显色。PBS洗涤,然后用0.005%3,3'-二氨基联苯胺(ZLI-9031/9032/9033,中山金桥)(质量/体积)孵育10 min以显示EGF和FGF。以相同的曝光时间和白色平衡条件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并采集显微照片(Nikon.ECLIPSE E600的显微镜,400 ×)和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5.0)分光密度对FGF和EGF的阳性组织半定量,每组每时间段3个样本随机选择视野,每张切片选择超过6个视野(400 ×倍率)[7]。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正态分布式数据以Turkey分析, 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posthoc分析。

2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自组装短肽治疗皮肤创伤组织的可能机制,以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再上皮化的烧伤皮肤组织中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实验组及对照组处理伤口的bFGF和EGF的表达及分布见表1。在伤后第7天及第10天,肽治疗组,bFGF在表皮和腺体明显表达。bFGF的表达的增强(P

3讨论

烧伤创面愈合是再生与修复动态的过程,包括炎症渗出,炎症因子的释放,致炎因子对组织的损伤作用及防御作用,肉芽组织填充,机化,瘢痕修复及吸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正常修复因素是积极的上皮化和快速平稳的创口收缩[8-9]。皮肤创面特别是烧伤创面的延迟愈合可导致瘢痕增生,影响愈合创面的美学修复,此过程中生长因子的正确表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对创伤皮肤包括烧伤皮肤起到积极的促修复作用。一个理想的烧伤创面敷料应及时吸收创面渗出液和有毒成分,使创面保持在一定湿度并允许气体交换及防止细菌穿透,重要的是促进伤口级联愈合状态中生长因子的释放。肽RADA16,自组装纳米纤维具有非常高的水含量(>99.5%(M/V))形成高度交织纳米纤维支架凝胶。形成天然的三维细胞外基质支架适合细胞迁移,诱导和调节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当这种生物敷料被倍比稀释,其形成的自组装纤维从球状聚集(4.8±0.38) nm的高度,宽度(61.6±6.10) nm,到(708±80.2) nm的长度,仍维持明显的纳米纤维结构,有利于细胞的爬行及生长。

[参考文献]

[1]Yang LJ, Chan T, Demare J,et al. Healing of burn wounds in 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in the epidermis[J].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01,159(6):2147-2157.

[2]Ellis-Behnke RG, Liang YX, You SW, et al. Nano neuro knitting: Peptide nanofiber scaffold for brain repair and axon regeneration with functional return of vis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6,103(19):7530-7530.

[3]Kisiday J, Jin M, Kurz B,et al. Self-assembling peptide hydrogel fosters chondrocyte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duction and cell division: Implications for cartilage tissue repair[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99(15):9996-10001.

[4]Knabl JS, Bauer W, Andel H, et al. Progression of burn wound depth by systemical application of a vasoconstrictor: an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a new rabbit model[J].Burns,1999,25(8):715-721.

[5]Fan KW, Zhu ZX, Den ZY.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an electrical injury to the peripheral nerve[J].Burns,2005,31(6):731-736.

[6]Papp A, Kiraly K, Harma M, et al.The progression of burn depth in experimental burns: a hist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tudy[J].Burns,2004,30(7):684-690.

[7]Yang LJ, Chan T, Demare J, et al. Healing of burn wounds in 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in the epidermis[J].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01,159(6):2147-2157.

[8]Lin FH, Tsai JC, Chen TM, et al.Fabr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uto-stripped tri-layer wound dressing for extensive burn injury[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102(2-3):152-158.

保险资金的性质范文第2篇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于市场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增加多少资金供给来衡量,其更多地表现为对市场预期的改变。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政策效应将体现出潜移默化的缓释特点。

    昨日,保险机构的主力部队中国人寿、中国再保等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迈开了直接入市的步伐,而中国人保等多家保险机构也已经整装待发。多位证券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保险机构和证券市场的对接又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将对股市产生长期积极的作用。

    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在得知中国人寿、中国再保等保险机构已经入市的消息之后表示,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欢迎保险机构的加入。保险机构的稳健投资理念与基金应当是相通的,它们的加入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在谈到保险机构可能对基金形成竞争时,他指出,就基金而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给它们的感受更多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因为两者之间各有所长,基金在把握市场机会等方面更有优势一些,而保险机构则善于规避风险、对各类投资品种之间的微小差异进行精算。基金和保险机构能够在证券市场中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的某人士指出,保险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在一开始就猛冲猛打,目前的入市是一个逐渐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一般而言,保险资金会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品种如可转债、大盘蓝筹股等进行先期建仓,此后的投资对象可能会向一些市场尚未发掘的、未来业绩有稳定增长的股票扩散。

    这位人士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于市场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增加多少资金供给来衡量,就短期而言,其更多地表现为对市场预期的改变。如果市场把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视作一个积极的信号,那么可能会带动其他投资者进场,从而产生乘数效应。

    海通证券的陈峥嵘认为,虽然不能把股指的上扬完全归结为保险资金入市,但它至少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而且两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配套实施文件出台相伴随的是鸡年国内股市的节节走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场外资金在打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提前量。

保险资金的性质范文第3篇

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9月,中国保险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13万亿元。根据“暂行办法”,目前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总比例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可投资的品种为人民币普通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品种。理论上对于A股市场来说,短期内只是不到600亿元资金的增量。

严控投资风险

市场普遍认为,“暂行办法”将保险公司严控投资风险摆到了最突出的位置,并从资格条件、入市方式、投资范围和品种、投资比例、资产托管、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七个环节对保险资金入市作出了严格规定。

目前,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对如何判断“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如何计算“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等操作细节尚存疑虑,但这一规定透露出的“监管信号”,显然已为众多保险公司所接受。人保财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丁益表示,针对严格风险控制的原则,公司将在未来投资策略拟定时,进一步具体化限制投资的品种。

同时,“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达到该上市公司人民币普通股票的30%。至于具体总投资比例和单一投资比例及相关问题,中国保监会表示“将做另行通知”。

有待出台的还有《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这是有关部门为确保投资安全引入的又一措施。

“暂行办法”还对传统保险产品、分红保险产品、万能保险产品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资金分账户管理,独立核算,并按保险资金账户的不同性质规定了不同的股票投资比例等。

业绩衡量难题

在保证保险资金安全投资的前提下,如何对投资收益进行正确评估,是保险公司面临的又一问题。人保财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丁益对此表示,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非常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部门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据业内人士透露,就在今年9月10日中国保监会召开的“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座谈会”上,保险资金运用业绩衡量标准的确定被重点提及。

由于保险行业的特点和保险资金的性质,其投资收益的评估比较复杂。据丁益介绍,保险资金的特点可以从三个层面认识。

保险资金的性质范文第4篇

【摘要】中央银行200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一次将保险业发展问题列入其中,报告在总结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从政策环境、保险业资金运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是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获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从受托资金范围、投资渠道拓展和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相关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人身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5799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56.6%。在保险资金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却呈下降趋势:2001年度为4.3%,2002年度为3.14%。资金余额的增加和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使保险公司面临的投资回报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迫切需要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弥补;另一方面,人身保险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投资性寿险产品的发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不但要化解过去累积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潜在风险,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竞争,如不尽快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将使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从而影响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保险业的资产管理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由保险公司同属一集团、控股公司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外部委托投资方式。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是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小、经营历史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便于监督和控制。而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模式已与其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保险投资运作效率的提高。人保、人寿两家的资产管理公司获准设立,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界来讲是新生事物,由于现行保险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未对保险资产管理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也面临若干新问题,很多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受托资金的范围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其业务定位,即可以经营的受托资金范围,它包括委托对象和资金性质两个方面。在国外金融混业经营体制下,保险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被视作投资性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委托对象看,欧美主要保险集团的投资公司不仅接受母公司委托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负责本身的保险资金运营,还为外部客户服务,委托管理其他客户资产;从管理的资金性质看,除保险资金外,还涉及养老金、共同基金、不动产、现金管理和股权管理等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些国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发展还表现为受托管理养老保险金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出现支付危机,政府主办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资金供给日益不足,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来鼓励发展企业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并推动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以提高基金的整体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金计划和年金产品具有的相同的精算基础,其负债特性大致相同,都是资本市场的长线稳定投资者,保险公司提供的资产管理在内的综合服务,可以满足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要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扩大资产规模,分散风险,还可以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取得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受托资产的范围虽然目前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做以下考虑:第一,按照现有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毕竟是保险集团内的企业,主要是受母公司的委托管理自有保险资金(狭义的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第二,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可以拓展到广义的保险资金,即除接受母公司的委托的保险资金外,还可以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以及社保基金。

(一)自有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

1.自有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首先是集团内的自有保险资金,包括自有资金、通过承保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以解决大型保险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急迫问题。2003年上半年,仅中国人寿的保险资金运用总额就超过2000亿元,这部分资金由集团的投资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创造了条件。

2.其他资产。指保险法颁布前遗留下来的房地产、经营实体和不良贷款等,有些保险公司这部分资产在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前,本来就是公司内部的投资部负责管理和清理工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理应受母公司委托管理这些资产。

(二)企业年金

随着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近几年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呈膨胀之势,发展空间诱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主要的参与者,保险公司在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将是最具竞争力的管理者。(1)企业年金计划对养老金产品的特殊需求,需要保险公司介入管理。因为,养老金的年金支付方式决定保险公司在管理养老基金方面的优势。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基于工资、年薪、红利或股权发生的缴费,目的用于受益人的养老,其缴费率的厘定应当与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关联,这点与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特点相近。保险公司管理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将受益人缴费阶段和领取养老金阶段统筹安排,为参保人设计和管理终身养老金计划。(2)企业年金与保险资金在性质上相似,可以满足投资运用安全性和稳定的回报要求,便于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投资人身份运作企业年金,符合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职责分离的原则,使运作过程更加透明。

待将来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局面有所突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属性逐步弱化,成为保险集团控股的一般意义的资产管理公司时,其受托资金范围可进一步拓宽。

二、拓展投资渠道改善投资结构

投资渠道的拓展不光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保险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投资渠道的拓展也不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自主确定的,有赖于保险投资政策的放宽,但它是探讨公司经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者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使现有资产增值,预期收益最大化是投资的是基本目标。但投资过程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风险和收益是投资的两大要素,投资者要在风险给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给定的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保险资金和其他性质的资金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其投资运用上有特殊的要求,最突出的是保险资金运用必须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由于保险费收入形成的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最终要用于赔付。保险投资要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性,并满足流动性的要求。要满足以上要求需要运用投资组合方式,其核心是将资金投资于两个或多个风险资产上,建立起多证券或多资产的组合,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就要求:第一,具有风险和收益不同的各种金融工具和投资渠道,为组合投资创造条件;第二,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投资以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匹配。

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限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购买金融债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回购业务、购买企业债券等。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比如,2002年末,资金运用余额为579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3019.7亿元,占比52%;购买国债1080.8亿元,占比18.6%;购买金融债券403.5亿元,占比6.96%:投资证券投资基金313.3亿元,占比5.4%:回购业务620.4亿元,占比10.7%;购买企业债券183.1亿元,占比3.16%。保险资金运用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两项占70.6%。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会产生不良后果:(1)利率风险高。银行存款占的比例高,银行存款中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占72.1%。由于货币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带动协议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已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目前的3.4%左右。此外,银行存款、债券加上回购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91.52%,这些固定利率和产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货币政策以及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2)资产负债失配现象严重。不同的保险公司负债结构不同,经营策略出不同,保险投资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险种,由于期限、费率的厘定、保险人承担的风险不同,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不同。这样使资金运作所强调的重心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人寿保险合同一般是长期合同,保险资金尤其需要长期的投资工具匹配,而现有的投资渠道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长期资金作短期投资使用,导致投资效率的低下。(3)加剧保险资金的风险积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如果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灵活度,会使其失去控制风险的动力。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对于那些利差损较大的公司来说,只能靠不断追求销售业绩来保证现金流入,而新增加的保险资金如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又将再次形成利差损,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按照现有的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难以担当所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重任,因此,拓展投资渠道,改善资产结构,是控制投资风险,增加收益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扩大企业债券投资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有以下特点:(1)可选择的种类较多;(2)具有偿还性,与股票相比,收益相对稳定,并可以按期收回本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3)流动性较好,持有人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转让以收回本金。企业债券盈利性可能高于国债,但比国债风险大。企业债券的特点使其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较好途径。199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购买铁路、电力、三峡等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开办债券回购业务。2001年3月,又允许购买电信通讯类企业债券。以上批准购买的企业债券及其回购业务,都对投资比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企业债券投资条件和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一方面,今年6月2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不仅使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有所扩大,而且投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从大的政策环境看,本年第二季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发展债券市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四大措施:增加债券市场供给,特别是增加企业债券的供给;改善市场条件,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建立规范、透明、公正的债券评级体系;完善债券托管和结算体系。这些政策变化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扩大投资企业债券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债券品种、完善的债券结构和健全的债券市场运用机制,将满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短期债券和10年期以上长期债券的需要,使其可以逐步降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的比例,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保险资金对资信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

保险资金的性质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是投资领域的拓展,还是投资人才的引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重威胁寿险公司的利差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约我国保险业的关键问题。为确保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特别是应对加人世贸组织后所面对的新的挑战,必须抓紧有限时间,迅速提高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实现保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国民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已达6494.1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达 5799.3亿元。预计到2005年保险资产总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与传统保险业相比,保险业不仅包括经济补偿功能,还包括资通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这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再认识。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和资产管理人。由于原因,我国保险业在以往的发展中比较偏重于保险业务本身,从而导致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极不协调。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近年来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但保费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2002年,资金运用实现收益 155.85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这一矛盾已直接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关系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投资渠道却非常狭窄,投资工具少,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仍然局限在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利率产品上。随着国家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投资国债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尽管允许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但由于保险公司可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较小,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对总体收益贡献有限。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保险业不但需要化解以往累计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历史包袱,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强力竞争,如不尽快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保险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基金的种类不多,性质趋同,保险公司选择余地不大,也制约着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

二是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变化,竞争加剧,投资专业化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保险公司业务组织架构及业务平台已不能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做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资金运用管理部门仍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内设部门,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投资专业人员不充分、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不够、先进投资管理技术不足等等。

2002年初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出了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方向,要求按专业化、规范化的原则,“将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严格分开,强化保险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新修改的《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向投资”改为“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为进一步管好、用好保险资金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为设立专业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机构提供了保障。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的上述修改,提出:“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业务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视。要改革保险资金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相分离。有条件的公司可以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保障。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际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模式分为三种: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1、外部委托投资的模式。指保险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投资运作,而将全部的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这种模式适于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

优点: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作,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开拓保险业务。

缺点:外部委托的控制风险较大,保险人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担外部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

2、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并在投资部门内按分工和投资业务的不同,分成多个分部或小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

优点: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

缺点:投资部门是公司内设的一个部门,交易内部化,缺少专业性和竞争性。

3、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之下设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其对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由保险公司单独设立,也可通过与其他具有专业优势的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设立。

统计资料显示,在当今世界500强中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是采取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对其保险资金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国际保险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表明:(1)采取完全依靠外部委托管理保险资产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2)采取内设部门的管理模式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构成了较大的限制;(3)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模式比较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产管理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第三种模式弥补了内设投资部门以及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的不足,在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双层风险监控体系,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不仅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还可凭借其自身的投资管理优势来管理养老基金、个人基金以及其他公司的资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

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应该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国内保险公司全部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较小、运作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与其不相适应。

尽管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同属风险管理业务,但二者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基本上都是按照保险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的,导致其管理风格及运作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保险资金运作的要求,这种管理模式的冲突必然会极大地削弱保险投资的运作效率和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因此,保险公司应立足于投资领域,除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还要进一步深入,以其直接投资于股票、管理基金等。那么,目前保险公司内设的投资组织架构,就很难适应新的投资业务,一定程度上也必然限制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宽。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也是保险公司面对WTO接受挑战所需的正确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长远发展的大计。

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是实现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大计

1.有利于专业化投资队伍的建设。人才是金融投资的核心,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约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最大障碍。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管理模式,对于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是不利的。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从根本上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管理结构,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特点的专业化投资队伍,为今后保险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金融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有利于培育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按照保险资金的性质与偏好,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资领域的收益能力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此外,保险公司将资金委托给下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同时,还可以将资金委托给其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作,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比较,推动整个保险业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3.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保险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宏观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细致、及时的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根据金融投资要求,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可针对不同金融产品特性,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根据风险管控的需要,建立相互独立的前后台控制体系,有效地管控投资风险。

4.有利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集约、规范、高效的管理,使监管部门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确立更加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而提高监管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架构的基本设想

1.建立规范的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新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在现有的资金运用部、投资管理中心等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形成,但必须按照现代制度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团队是资产管理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发达国家中,相当数量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采取合伙人制,规模较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则采取管理团队直接参股或间接参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团队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我们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适当考虑吸纳管理团队部分参股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对投资决策、执行交易、结算交收、风险控制、研究支持、财务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并可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备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通过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保障保险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2.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率曲线分析、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久期及凸性分析技术、权益证券的VAR分析技术以及业绩归属模型等金融管理技术。通过这些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在资产管理上的,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分析、识别及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