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辅导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高中;高一数学;衔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到今天已经进行到了第11个年头,此次课改无论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修订,都有着较大的变动。作者从参加工作以来,发现新课程下高一新生对数学课上的内容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不能够很快地适应高中数学课的学习,教学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高一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教师的今后教学工作起到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1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但要熟悉高中知识,还要了解初中教学内容
如今的课程改革,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内容删减了很多,甚至有很多原来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在新课程里面不作要求,而这些内容当中,有很多是高中数学课应该具备的预备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时知识上的脱节。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补救措施,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宝贵的经验,比如有些学校编写了《衔接教程》,在讲授高中数学课之前用几个学时的时间来集中讲授这部分的数学知识;还有些教师把需要补充的知识列出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进去。可以讲,无论是刚入学时的集中补充,还是在教学中的逐渐渗透,都在承认一个事实: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存在一个知识的盲区,或者叫知识的灰色地带,这些知识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
数学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是凡有数学素养的人都知道,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培养数学能力,在锻炼数学能力的时候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因此,面对所谓的灰色地带,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要推卸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而要把这部分知识当做自己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来主动承担。对于这部分内容,一股脑地教给学生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比如韦达定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韦达定理的灵活应用是初中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在义务阶段数学课教学内容里,弱化了这部分内容。很显然,这部分知识已经毫无疑问地作为补充知识纳入到高中数学的灰色地带里。我们试想,如果高中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授了韦达定理,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是很难培养灵活应用这个定理的能力,也就是说,这远远没有达到内容所要求的标准。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着重把这些知识融入到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去,有意识地安排习题课中的相关题目,在习题课中加以补充,对于重点的数学知识和重要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在不同的章节习题课中利用事先编好的题目反复讲练的方式,最终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
2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的进度,把握教学的深度,帮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量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所以,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到了高中以后,情况和初中完全不同。高中数学知识点多,学生需要训练的能力多,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多,这样,学生如果不能够学会独立学习,不能够脱离对教师的依赖,不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这也是很多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好,高中成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新课改后,高中数学的内容显然增加了许多,由原来的5册教材增加到现在的文科7册、理科8册教材,知识点也相应增加了很多。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另外,现在很多学校都力争三年的内容两年完成,剩下的一年做最后的高考复习,这样来讲,学校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努力压缩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达不到应有的理解与训练,也就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期标准。
其实,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迫于高考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校不得不抢进度,为学生高考复习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这里我暂不谈这种做法的好与坏,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为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争取一些适应的时间,也就是说,抢进度不应该从高一入学就开始。况且,高中数学第一册函数部分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授课的深度,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听会,逐渐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另外,面对刚刚入学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大胆地打破章节的限制,以知识点为主进行授课。应该把函数一章划分为十几个知识点,逐个突破,逐个讲透。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教师应该严格限制学生在学习函数内容时的练习题的质量。因为这章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每年的高考压轴题最后都要落在函数上面,现在市场上面的辅导书琳琅满目,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不负责任的编者把一些高考中的函数题写进高一辅导书里面,这必然会使得练习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做起来吃力,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选一些合适的题目来练习,逐渐树立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做练习
数学的学习是离不开习题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做题基础上的学习,可以讲只有在做题中才能训练能力,才能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初中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有些习题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完成。但到了高中,数学课堂基本上是满堂灌了,教师也在上演独角戏。究其原因,还是内容多、课时少、高考压力大……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听得懂,却不会做”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也显得无可奈何,他们也懂得做练习题的重要性,他们也明白课堂上做练习效果好的道理。但面对过多的高中数学知识和迫于巨大的高考压力,他们别无选择。由于课时量的限制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时,很多数学教师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高三总复习了。
不可否认,现在高中数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是被迫的,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然而,在面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讲,在他们还对高中生活充满好奇的时候,在他们还没有适应高中学习方式的时候,作为我们数学教师来讲,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为学生创造些适应学习的时间,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认为,在安排课程进度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减少高一上学期的任务量,把学生适应学习的过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更好的适应数学学习。一旦教学任务减少,相应课时题目,也能够有时间做相应题目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新课改下的高中生,面对更多知识的学习,面对更加残酷的高考,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作为高一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期,多花点时间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方式,掌握数学学习技巧,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才会有兴趣的去学习,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将跟着时代的变化走,教育的体制的改革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现代化问题。初中的数学教程的改革就提上了议案,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用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从根本上讲,进行新课改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已经发生改变了,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时代,知识在爆炸,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死在沙滩上,就要让自己必须不断学习,且要终身学习。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具备强烈的学习愿望、浓厚的兴趣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比死记硬背的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进行全面、自主、有针对性地发展。显然,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能和现在的孩子的思维方式接轨,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新课改下建设高校课堂的呢?
第一,我们要将学生引入自主的意识,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我是一名教初二的数学老师,接手的一个新班,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很没有目的去接受我所教得内容。基本在课堂上,学生都是新手,从来没有想过说在我教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在课前抽一点时间来预习一下这个知识板块。他们虽然在课堂上听得都很认真,但是如果态度再端正一点,在课前就做到这个预习的好习惯,有这个强烈的学习愿望,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改也针对这个问题,让老师以这个针入点开始着手对学生的意识的引导。初中是一个孩子意识形成最佳时机,数学又被广大学生认为是最难的科目,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教授数学科目的重要性,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引用生活中的自行车,为什么自行车的轮胎是圆的?让学生自己认为数学的确是重要的科目,形成自己要去学习的意识。
第二,我们需要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就是一个关键点。兴趣就是一位老师,它是引导者,就像黑暗中的光明一样,即使碰到的困难,一想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会马上醒悟,开始自己的探索学习道路。在初中的数学教授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在慢慢的成长,对一件事物有自己的初步见解,我们作为教师,在新课改下,也应该加强孩子们对数学的认知,将数学这以理论较为枯燥的课程转化成在现实生活就能碰到的东西。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这些规格,在课改以前,我们会告诉学生这定律。直角,又称正角,是角度为90度的角。它相对于四分之一个圆周(即四分之一个圆形),而两个直角便等于一个半角(180°)。角度比直角小的称为锐角,比直角大而比平角小的称为钝角。学生也会根据这个定义来死记硬背,其实我们生活中,我们可以拿些实际而又常见的东西进行比较,可以叫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手掌,以手指之间的角度来教会这个定义,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动手亲自去接收这个知识点,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 四基;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
数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具体知识和结论,而在于它的思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传统数学教学中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的“双基”,“立足于课本、把握双基”是我们往年教学中强调的口号.从数学自身来看,“双基”更多的是对数学原理、定理、概念、公式等结论性知识的反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要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由过去的“双基”应该拓展为“四基”了,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的基本思想”及“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
由 “双基”发展为“四基”,这是新时期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尽快的适应和达到这个教改的要求,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就成了数学教师的工作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循序渐进地落实初中数学“四基”教学呢?
一、注重知识探究和要点归纳,渗透“四基”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思想的教学,有了思想才有了课堂的生命.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共同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学生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当然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目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的“经验”,必须转化和建构成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才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获得“基本经验”.因此课堂中必须要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构建出数学模型,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归纳出数学定理、性质等知识要点,掌握数学思想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上八年级数学12.3.1角平分线性质(2)时,导学案的实例背景为:如图1,要在笔直连接A、B两乡镇的公路旁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高速公路、铁路距离 相等,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
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接着用引例:如图2,ΔABC的角平分线BM ,CN相交于点P,PDAB、PEBC、PFAC,垂直分别为D、E、F.
师:线段PD、PE、PF长度会相等吗?
学生: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得PD=PE、PE=PF,所以线段PD、PE、PF长度会相等.
师:连接AP并延长,射线AP是∠BAC的角平分线吗?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BAP和∠PAC的度数,通过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发现如果不考虑误差的话∠BAP和∠PAC的度数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得出猜想: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师:你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经过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后得出)
学生:利用“斜边 直角边”定理证明ΔADP和ΔAFP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BAP=∠PAC,说明射线AP是∠BAC的角平分线.
归纳角平分线性质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并鼓励学生去自己探索,与同学“合作”,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体验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还可以在活动中获得“从实际生活入手构建出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判断、测量得出猜想,再用已学过的知识及方法加以论证”的一种研究数学的活动经验;还可以在活动中“悟出”一些数学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等等.
由此可见,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不同的数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提炼、总结、再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理解为是学生经历了具体的数学活动而形成的,既是感觉知觉的内容也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通过经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反思与建构等活动方式才能够逐步积累的.所以,要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
二、注重典例分析及变式教学,把握“四基”
课本的例题比较经典,往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启发性.它不仅知识覆盖面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而且能符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联想.因此我的课堂上多选用课本的例题.不过我在教学中都有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来解决问题,最后才是教师的课堂展示以规范学生的解题书写格式.比如,在学习切线的判定方法一节,在学生学习完切线的判定定理后,开始学习例题.
例:如图(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问题1.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2.本题中直线AB已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3.从直线AB所具备哪些条件来看,为解决问题,本题需要添加辅助线吗?怎么加?
问题4.在添加了辅助线后,直线AB要具备什么条件它才是圆的切线?
问题5.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可以证明OCAB?
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导,结合师生间、同学间的互相交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学习完例题后,课堂上还要注重例题的变式.例题变式有条件变式、结论变式、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例题只有通过变式才能体现它的精华进而可以拓展整个教学空间,避免了题海战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变式):如图(2),已知O的半径r=3,且OA=OB=5,AB=8,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课堂上通过变式,把证明切线的两种不同的类型展示了出来:其一是已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证明切线的方法是作半径证垂直;其二是未告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证明切线的方法是作垂直证垂线段是半径.这样学生对切线的判定方法有关知识就更加系统了.例题变式是传统“双基”教学中的优良做法,要加以发展,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课后反思,夯实“四基”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一书中指出: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某种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教育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它具有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能对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我每一节课都有设置“当堂检测”板块.当堂检测题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有层次性的不同难度的题型组成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发展.当然我会在检测题尽可能渗透一些数学基本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以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