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药学的专业认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职业道德教育 措施和途径

1检验科医生在医疗行为中的特点及存在的矛盾

医学检验工作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医疗行为中检验科医生和临床医生不同,检验科医生较少直接接触患者,主要是对患者各种标本进行检验,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科提供的检验结果,对患者疾病进行诊疗;但是在检验过程中所用的标本的种类多,采集和运送中间环节多,容易发生纠纷。其次在检验分析过程中,由于检验方法、试剂、仪器的选择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娴熟度等影响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异常,容易造成与患者间及临床医生间的纠纷。如若检验科提供的数据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有效诊疗,而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检验科医生与临床医生以及患者之间的矛盾连锁发生。

2. 检验工作中常存在的医患纠纷

检验科经常碰到的纠纷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患者间的直接纠纷,二是与临床科室间的纠纷。检验工作与临床科室存在较大差异,检验科主要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检验数据资料,以此作为临床分析和诊断疾病的基础,这就要求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可靠。检验科一旦发生纠纷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检查权利,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疗,导致患者造成各种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医院为了解决纠纷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

3. 目前检验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于笼统,书面化,形式化[2] ,教学主要落在德育课教师的身上,使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师脱钩,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开设也较少,重理论、轻实践的医德教育方式使学生知行难以统一,学生对教师灌输的道德信念无法主动认知和内化,无法实现自觉的道德行为。医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目标单一。

4.医学检验技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学检验医生为临床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直接服务于患者和临床,因此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为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乃至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群体,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社会层面,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从业者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教育对各行各业都是必需的、有益的。它有助于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高职学校层面,学校办学起点较低.生源素质不太理想;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长远看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就业前景及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因此医学检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重要而必要的[3]。

5.提高高职院校检验学生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医患矛盾,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在培养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既需要检验者自身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外界施加一定的影响。

5.1在实践中加强自我医德修养,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加强医德教育,通过医德教育,可以提高认识,培养医德情感,锻炼意志,树立坚定的医德信念,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加强医德监督,可采用舆论和制度两种方式对检验工作者医德行为的,对检验工作者通过自我医德修养、接受医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监督,有利于深化医德修养,同时有利于促使检验工作者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4]。检验人员在从标本的采集到检验、检验后必须严肃认真、细致准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具体地说,采集的标本要符合检验要求,接收标本要认真查对;操作时,仪器、试剂和标本要适宜;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可疑要复查;填报结果要准确。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工作质量。

5. 2 急患者所急的同情心并对患者一视同仁,尊重患者人格。检验工作往往先于诊断和治疗工作,因此报告必须及时,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平等地对待患者,尊重其人格,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出优质的检验结果;以便临床医生尽早明确诊断,高效治疗患者。

5.3 检验人员要刻苦钻研检验技术,检验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决定检验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和重要因素,检验技术是基础,医德是保证。因此,要求检验人员既要有高尚的医德,同时又要有过硬的技术。故检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养;使之在校学习期间更好的把职业德育培养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忽略道德情感的培养模式。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习惯,通过营造职业道德的大环境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等因素下,加强检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时不可待,高校和社会要改进教育方法,积极营造氛围让其在临床实习中尽快适应检验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就业计机会,在临床工作中更优质的完成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惠聪,林洁.检验科医患关系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6期

[2] 闾秋敏.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缺失的原因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146―148.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42-02

一、引言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是把元认知策略引入到本科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目的是为了强化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增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成绩,在给学生做听力练习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元认知策略的理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与训练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的主要发现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对听力策略的运用情况,并从元认知视觉深入的讨论了的阻碍学生听力理解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还考查了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听力教学的影响。在实验培训中得出以下主要发现。

(一)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应用元认知策略来帮助听力理解的频率相对较低。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已经超过六年但听力水平仍然很差。他们没有足够的认知意识去开启,选择,应用策略来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听力策略引入到学生听力活动中对学生的听力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二)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越高,使用元认知策略就越频繁。学生经过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后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他们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监控学习过程来规范和评价自身运用的听力理解策略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三)听力教学中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对提高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英语听力学习的意识起着重要影响。学生在元认知策略培训十周后,实验培训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更加自主了。在听力课堂中,学生深入学习元认知的计划策略,监测策略和评价策略,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听力策略来协助他们的听力理解,从中受益匪浅。

(四)听力教学中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是很实性和有效的。实验组受到元认知训练后他们的元认知意识和听力水平都要很大的进步。而对照组没有元认知培训,

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的听力成绩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从实验两组前后的比较表明元认知培训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方式之一,为我们指出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三、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的启示

通过实验,作者意识到在听力过程中是否实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听力过程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很大。听力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放录音,对答案的阶段,或简单地追量的积累而忽略了策略培训。听是一种主动而有意识的听力过程。在听的过程中,策略训练应成为听力教学的一部分,从而听者能准确灵活的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通过课题培训实验研究,作者得出以下教学启示:

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意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从而使学生能计划,监控和评价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听力教学前,应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制定计划,在学习活动前预习学习内容。

(2)指导学生监控学习过程。在听力任务前,学生要注意预测听力任务,了解听力材料。学生还可以通过浏览和扫描来推断听力材料的内容。

(3)引导学生评价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完成后,应该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重要部分。自我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反思学习经验,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反思中吸取经验,积累经验,实现从具体的学习活动转变为抽象的学习经验,从外部环境中完成内化的过程,使之成为思维的认知结构。

第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进行听力策略的训练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和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好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和宏观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例如,在学生制定好学习目标和计划后,教师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对该计划的执行情况,让学生做自我反省。在听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示范更多元认知策略和解释更多的学习策略,使得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策略。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在大一第一学期,学校应该开设英语学习策略课程,并对学生介绍各种英语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尤其是元认知策略。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导者。通过学习课程,使学生意识到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区别时,在他们刚进入大学校园,就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

第四,策略要长期进行。在听力课上,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应用元认知策略,但是在缺乏老师的监督和指导时,许多学生由于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我行我素去机械般地完成听力任务。这也说明想让学生熟练地使用元认知策略,短期的训练是元远不够的,因为短期训练对学生不能产生长期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而且要监控学生的听力元认知策略训练。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有意识的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潜意识的程序性知识。

第五,要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备课前就要系统地学习认识了解以及掌握元认知知识和学习策略从而渗透到教学中去,备课要按照和根据学习策略来进行引导和督促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策略意识和听力水平。

第六,学生在培训和掌握元认知策略后能更好地体会通过使用元认知策略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听力成绩。同时教师应该也引导学生尝试将元认知策略学习运用到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当中去提高英语成绩。

第七,在听力策略培训时,相对于单一的策略训练,综合的策略训练更有效。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已掌握有的策略来选择策略培训。学生掌握越多策略类型,就越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

四、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的局限性

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听力成绩较差,作者研究和实验了元认知策略得出结论:在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助于学生听力成绩的提高。作者在介绍和研究元认知策略的基础上,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对元认知策略培训进行实验,取得了好成绩。元认知策略培训使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学习策略,并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成绩,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英语听力学习。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英语听力和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

然而,本实验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首先,实验时间短,缺乏全面而详细的解释元认知知识的认识和测量系统,所以实验教学过程不是很完整。战略实训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否完全掌握元认知策略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把学习策略培训长期渗透在听力教学中。其次,调查的结果主要是依靠2个班的学生在考试前和之后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结果,因此它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客观性。第三,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项实训研究的结果是否可以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最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对所有的学生的培训方案都是一样的,这不容易取得好成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培养方案。因为元认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对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学生成绩和个体差异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透彻,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研究应用不同而且是最有效的策略使用和策略训练方法。因此,由于这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作者希望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够在这方面进一步研究。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R642.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5-03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中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只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药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很少涉及中药材如何规范化栽培、药用植物育种、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2]。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收,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3]。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栽培、育种、中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恰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需求,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逐渐成为农业中的特殊部分,甚至有专家提出了“中药农业”的概念[4]。因此,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了中药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最早创建药用植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缺少了中药资源、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中药材的育种、中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时候,吉林农业大学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不足,形成了完备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体系和思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创办了中药学专业。在教学中,始终秉承以《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知识体系主线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而《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农业院校的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中药学》对学好后记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药学实践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组的老师,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精品课及《中药学》精品课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已有的《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经验,提炼出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模式。

1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精品课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输送多层次农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源和创新之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保型大农业迈进,这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承担着为农业培养优秀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农业技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前提[3]。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创办了第一个中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使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比药用植物专业更全面、更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同时凸显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即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获得从中药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采收加工和炮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药理活性的研究、不同剂型的制备、制剂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产品的研制等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知识体系,知识链比较系统和完整,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红线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精品课是列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中药学》课讲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影响到将来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着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工作。

2 《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通过《中药学》精品课建设,使本科生在学完基础课后,向专业课过渡时通过《中药学》课程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习不仅从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掌握鉴别特征,而且也从功效上进行分类,牢固各类药的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理论知识,在讲授传统中药理论基础上,也与现代中药的保健功能等相结合和简要讲授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这样使中药学的讲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也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铺垫和较好的衔接,还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学》精品课为本科生传授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按着传统的中医药特色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中药生药学科输送后备力量提供基础。

3 建立《中药学》精品课的富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手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5],通过课程组的改革,《中药学》课的课堂讲授特点是灵活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知识。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提问题,并对提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融会贯通。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6],没有立体感的图片帮助进行教学,仅凭听觉信息是非常抽象的, 学生常常感觉难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将既往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像、挂图、板书等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图片、动画、录像及解说等媒体被广泛采用形成教学软件,使单调乏味的中药学课程,尤其是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使其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显现,把繁杂的语句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中药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和实用化。

3.3 课外活动小组辅助教学

结合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把课堂内容付诸实践。笔者指导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的中药学科研小组的创新发明活动,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不偏离中药特点的小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三棵针口腔溃疡散”、“鹿角女性保健酒的研制”和“鹿角果冻的研制”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同时,笔者为全校学生开设全校选修课,达到了对不同专业学生普及《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识的目的,得到好评。

3.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双语教学

大胆尝试双语教学,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六个年级的《中药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适合吉林农大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在《中药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汉语讲授每章的内容,之后用英语总结,课件中尽力做到英汉两种文字,使得一些专业术语重复出现,加深印象,使英语授课学时达到50%以上。另外,每轮《中药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都有1个学生用英语演讲的环节,每班分5组,每组做英文中药学课件,派1名代表讲,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6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适合农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提倡,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出国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在中医药已被发达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的今天,国家需要大批的能够用英语讲解中医药的人才。《中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优秀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实践教学

首先有1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二学期,在中药鉴定实习的前一周,让学生综合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尤其是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剂量及有毒无毒等方面,通过观察具体中药,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使中药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通过开放中药鉴定与中药实验室、邀请专家做中医药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以扩展和延伸。

5 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改革

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情况、提出问题的奖励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笔试、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口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为学生传授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药学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使中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将中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现代医药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6 结论

通过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的建设,笔者建立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中药学”精品课的模式,即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40~50学时;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实习的前一周,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创新思路;开设双语教学课,英文授课达到30%以上,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要考核每位同学的客观成绩,又要考核团队合作成绩,灵活多样;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知识得以延伸。注重中药学传统理论的讲授与中药资源、中药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药剂等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通过精品课模式的建立,希望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于佳宁.《中药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69-70.

[2] 于涛,张磊,付雪松.《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3-74.

[3] 马春英,李雁鸣,杨建肖.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165-167,171.

[4] 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5] 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信息,2008,25(2):76-77.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范文第4篇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基于临床、文献和实验的研究手段,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阐明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作用机制为核心,研究中药的应用形式及用药方法,指导中药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于临床的一门学科。它对保证医护人员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等各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中药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大型中医院已经探索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和临床药师培养机制,具备了一定数目高学历、高素质的临床中药师。但在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广大基层中医院,仍然停留在处方调配等传统药学服务模式上,门诊药物咨询、处方点评等临床中药学工作开展缓慢,多数流于形式。该文通过对现实情况中基层中医院在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领导认知度低,重视度不足

关于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对四川省23家二乙至三乙医院的26位院长及分管院长进行调查,发现对临床药师以及临床药学工作有所了解的医院领导仅有40%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10%的医院领导既想抓合理用药,又担心业务收入因此有所影响;有50%的医院领导认为临床药学工作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临床药师的发展处于两难的境地。

1.2  药学人才匮乏

一是药学人员少。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1。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药学人员仅占7%,药学人员严重不足。二是药师数量较少。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师在药学人员中的比例明显偏低,仅为39.5%,大多数药学人员为兼职或者非药学专业人员。三是学历层次较低,全省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数的27.7%,基层为4.06%,全省取得学士以上学位的药师占21.1%,基层为4.8%;职称结构极其不合理,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仅占37.6%,基层为24.9%。

1.3  继续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近3年参加药学相关学术会议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数量仅占药学人员总数的9.6%,绝大部分药学人员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能够自行组织开展药学专题培训工作的基层医疗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知识陈旧,技术断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药学工作的需要。

1.4  临床中药学工作进展缓慢,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药学人才匮乏,大部分中医院的药学工作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等这些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上,门诊药物咨询、处方点评、临床用药指导等工作开展缓慢,药师在工作中大多流于形式,与医师、患者缺乏交流与沟通。且临床中药学的本科教育刚起步,传统的中药学教育严重滞后于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临床中药师只懂药,不懂医,缺乏临床用药经验,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承担起临床中药师的职责。目前,从国家层面上没有对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指南,缺乏实践方法、开展模式、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各地只能摸索着进行。

2.对策及建议

2.1  完善指导临床药学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应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法规,为基层中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保障基层临床中药师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基层临床中药学工作真正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近年来,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要求三级以上医院必须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许多省、市有关部门所制定的《综合医院分级评审标准》对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的《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也明确指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将成为未来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

2.2  更加充分的重视临床中药学,充分支持临床中药师的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药学人员的编制。合理的药学人员编制,才能使药学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药学服务,才能有精力从事药学继续教育,才能为临床做出更好的指导与服务。比如在医院药事管理组织中专设临床药师小组,由分管院领导担任组长,由水平高、资历高的药学专家带领,专职进行临床中药学工作,并将其职责制度化,同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明确对临床药师的岗位管理;另外,由于临床药师在查房、处方点评等工作中有时会纠正医生某些不合理用药的习惯和现象,医院的院领导和医务部门也要充当好临床药师强大的后盾,以充分的行政力量支持临床药师开展工作。二是人才引进模式需要改变。大力引进“医药兼修”的复合型人才是改善、提高医院药学人才结构和层次及加强临床中药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医院临床中药学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2.3  建立药学人员(特别是临床中药学人员)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药师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对药学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规定药学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分的药学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聘任和晋升的条件之一;二是加强对药学人员的药房规范化管理、基层常见病的基本药物合理应用、处方点评、药事管理等内容的规范化培训,逐步提髙药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提高临床中药学人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三是启动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卫生部于2006年启动了临床药师的培训工作,遴选全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较好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作为培训基地,各级医疗机构根据需求选送药师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药学

培训,卫生部为期满考试合格者颁发临床药师资格证书。截至2014年底,已被认证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有200家,获得临床药师资格证书的药师4000余名,而中药临床药师的培训工作目前尚未开展。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全国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较好的“三甲”中医院设为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各级医疗机构根据需求选拔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到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中药临床药师资格证书1141。

2.4  联系实际,逐步开展适合基层中医院的临床中药学工作

2.4.1  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对于处方和病历,采取定期定量随机抽查的模式,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如药源性疾病发生情况,中西药联合用药现状,不合理用药现象等,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中药临床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用药调查分析报告,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4.2  开展中药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监测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如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双黄连注射液致热原样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腹泻和静脉炎,穿琥宁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药物热等,静滴葛根素注射液致迟发高热反应。因此,临床中药师必须协调医务人员及时收集整理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中医师辨证论治,帮助中医师分析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药物。

2.4.3  开展用药咨询及合理使用中药宣传   一是在门诊中药房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对于患者提出的用药问题进行专业的回答,从而使患者从内心接受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药物疗效。二是开展院内用药咨询。中药由于其特殊性,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处方应付等,同时也存在中西药联合用药的现象,临床中药师应积极收集中药相关信息,为临床中医师提供中药药理研究、炮制配伍研究、不良反应研究、新药研究等信息,帮助选择中药的不同炮制品、代用品、加工制剂等叭随着中成药新产品不断上市,临床中药师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正确介绍新药,对临床中医师选择新药提出更加合理的意见和指导。

中药学的专业认知范文第5篇

1实验设计与内容

1.1实验设计

在临床之中对中药的应用以复方为主,方剂学同中药学均属于中医药学中基础的学科,是将临床同理论二者之间进行连接的纽带,因此,在对中药学进行多学科性的实验之中,也需要遵从方药结合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对方剂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本身属于初步接触到专业课这一特点,将组成方剂的药味设定在3味至4味便可,最理想的是对某一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药方,同时,还能够对药方的疗效进行保障,中药药理学具有着十分可靠的实验结果,这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还需要保证组成该药方的药物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理想的感知性,在对药材进行选择时,应尽可能地保障其形状特点以及质地等的多样化,且需要具有明显的特征,药物最好能够包括矿物药、植物药以及动物药等。在对实验的方法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选择简明扼要、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之中一些较为浅显的要点进行抽取,将显微镜之下所观察到的特点以及肉眼所观察到的特点进行结合,保证对知识进行传授时能够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路线。

1.2实验内容

贯彻方药结合,多学科感知性的实验思想,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应用名方麻杏甘石汤作为研究的内容,该药房主要有种仁、麻黄、根茎、草质茎、石膏、杏仁、矿石以及干草组成,具有清肺平喘、辛凉解表等效果,在临床中主要对外感风邪等疾病进行治疗,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组成麻杏甘石汤的方药进行鉴定,并对其镇咳的药效进行实验。第一部分:主要对药用植物的形态进行鉴别。通过专门对药用植物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在植物园内对所种植的药用植物具体的特征与形态进行观察。第二部分:对药材的形状进行鉴别。通过专门对中药鉴定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到药标本馆对药材的形状进行鉴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肉眼对干草、麻黄、石膏以及杏仁等药材的特点与性状进行观察。第三部分:对药材进行显微鉴别。通过专门对中药鉴定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在显微镜下对药材进行鉴别与观察,引导其自行应用显微镜去对干草、麻黄、石膏以及杏仁等药材特点与性状进行观察。第四部分:对方药药理进行的实验。通过专门对中药药理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应用麻杏甘石汤对小白鼠进行镇咳,提高学生自单一的药、联系直至成方,最终完成对方剂药效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方剂同中药之间所存在着的紧密联系。

2评价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