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范文第1篇

为使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应不断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这成为电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重要的工作。为保证施工成本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效,应对各个施工环节制定科学化的成本管理方案。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这两者在实际成本管理工作中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才能使电力工程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使电力施工企业得到稳定发展,应在成本预算可控制的范围内,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使电力施工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认知。电力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项目工程实施的质量与效率。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各行各业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施工所产生的成本预算[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实施的制度是社会经济体系,致使诸多电力施工企业未能形成全新的投标概念,缺乏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认知,导致电力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未形成有效动力,进而影响着施工的进度,使得施工成本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现今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由于其成本控制受到限制,致使电力企业只能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相关经验的总结,并根据总结的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未能形成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由于未能对施工前的成本进行估算且缺乏技术方面的成本控制,只是将工程施工的方向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目标,从而使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未能得到有效保证,严重制约了电力工程企业的稳定经营。2.2缺乏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体系。在社会经济全球化的现今,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管理体系,为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详细的参考内容[2],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我国大多数的电力施工企业来说,其缺乏对施工责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施工工程进度。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经济的成本管理机制,未按照新经济环境制定适当的成本管理制度,久而久之导致电力施工企业缺乏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从这一角度分析得知,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影响着最终成本管理的成效。

3加强电力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的水平

3.1采用全面的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理念。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投标、施工、完工结算等方面组成。电力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期,应先准备投标工作,经过施工现场到工程完成的过程,整个施工过程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所产生的成本预算[3]。成本管理作为现代化电力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应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为具有现代化特点的成本管理模式,现代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前预测、施工中控制、施工后总结分析等方面。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除去所包含的施工成本外,还应将成本管理体系扩大化,使其内容发展成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技术人才培养等。因此,采用全面的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体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电力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3.2创建有效的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创建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是对施工责任成本进行管理。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定义就是指划分工程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将其投入到电力施工企业的各部门中。比如,工程管理部、各个施工班组等。并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中,有效形成适合统一管理的成本管理布局。与此同时,将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成本管理紧密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4]。该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施工工程的负责人对整个工程所产生的成本进行控制、制定符合成本管理的实施计划并积极协调各个部门与各个施工环节的紧密联系等。因此,创建有效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能够降低返工、延误工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以此来实现对工程成本管理的总目标。

4探讨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

电力企业的工程财务管理是具有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设定应严格按照电力企业的要求来实施,并符合现今电力施工企业开展的业务工作,将工作内容进行核算,以此来达到与成本管理一致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使财务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流程得到有效落实,电力施工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研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制定相关研究报告,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及其流程能够得到优化[5]。通过制定标准化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使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得到控制,还能促进财务环境的优化力度,以此来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高效管理。只有不断增强施工效率,才能促进电力施工企业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完美结合,并达到企业自身发展的总目标,使各部门领导都能认识到财务工作流程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采购、存货以及施工工程物资的关键流程。另一方面,施工工程的关键流程与关联交易关键流程。电力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俨然已创建健全且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成本管理体系,使各职能部门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进而完善企业领导的监督管理体系。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针对业务工作与核算工作流程所制定的体系,对内部工作展开各项评价,能使财务工作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使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进行融合,应不断完善并加强相关管理制度,促使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成本管理得到提升。不断将财务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不仅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能有效影响成本管理的合理控制。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开展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可实现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

作者:曾宪桦 周贺璇 简玮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霏.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04):226.

【2】曾庆飞.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5):139-140.

【3】贾乐乐.探析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工程财务管理[J].经贸实践,2016(02):147.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范文第2篇

摘要:成本控制历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若在收益比较稳定的条件下,企业如果想要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就只有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够确保顺利完成预期的利润量。由于不同行业的生产组织体系以及管理要求不同,成本控制的对象也就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以石油化纤产品制造企业及其对资金的监管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以及对两者融合的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机制进行设计探讨。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融合;设计

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领域、各环节之中,它是企业管理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加强其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是其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通常借助于提高原材料的成材率,降低能耗的工程技术手段与方法,然而这一方法往往受工程技术水平提升周期性长的缺陷的影响,就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出现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因此进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下的机制设计,优化企业成本控制势在必行。我们都知道石油是化纤产业的原料,那么是有的价格的变化则会引起实话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化送二也改变了化纤产业中哥哥环节的价格定位和利润分配体系,这对化纤行业产生了深渊的影响,综合各个方面,石油价格的高涨对化纤业的影响非常重要,那么由于近几年石油等能源的价格迅猛上升,化纤企业作为依赖石油为原料的企业在原料成本控制上尤其显得重要。

一、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可能性

(一)产品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从产品制造企业对其资金的监管活动来看,它的资金循环主要分为原材料采购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以及产品的销售阶段三大环节。

1.原材料采购阶段。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一般采用的是结合客户对生产产品的要求而进行设计加工的订单式的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就要求在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时,需要满足生产产品的需要。因此,此阶段的财务管理需要根据这一要求,建立合理且科学的资金预算机制。

2.产品生产阶段。在产品的生产阶段,产品制造企业通常采用的是团队生产作业的模式。而这一作业模式的缺陷就在于对于监督团队的成员中个体的工作难度大,容易导致机会主义的行为产生。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企业在这一阶段实施财务管理时,需要加强生产资金的监管力度,提升生产资金的班组的监管权力,从而使生产资金得到有效地控制。

3.产品的销售阶段。在产品制造企业需要市场推广时,就必然会产生营销费用支出的问题。因此,企业在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中,要建立营销费用支出的约束机制,有效控制营销资金。

(二)成本控制功能分析

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资金,它是对发生费用实施过程控制,而会计成本控制则是对已发生费用的核算,具有一定的事后性。这种控制对于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毫无效果。因此,结合财务管理与会计成本控制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过程控制与售后控制的统一。会计成本项目大致由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类型的成本构成,它作为对企业各种支出费用的事后核算,就使得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连接成为可能。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效果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所面对的对象:资金与实物,两者都属于“资本”范畴,具有共同的属性,这就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外在财务管理中,通过对资金的监管,再结合原始凭证的审批制度,可以使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增强,从而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为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二、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目标定位

目前来讲化纤行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下滑,一方面,原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凸显化纤行业的成本比较优势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作为纺织原料行业而言,下游纺织行业需求的下降,使得化纤行业的产品库存增加,成本上升,而上游的石油成品油价格的动荡和高企,又促使化纤行业的原料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加上产业链的低迷使得价格压力无法顺利传递,化纤行业的这种“高成本,低需求”下所感到的生存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们要把我的财务管理立脚在极其显著的矛盾点。

首先理论上看,定位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目标需要根据其融合机制的路径(财务管理—员工成本制意识—成本控制效果)为指向进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目标定位:

(一)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定位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两者面对的对象直接决定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交易性与流动性是资金货币形态的主要特点,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对其成本控制起着约束作用。产品制造企业资金的监管活动中,资金循环经历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三大环节,依据资本的循环公式G-W-G,这三个环节必将使用大量的资金,导致大量的成本数目产生。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与配置质量是有效控制会计成本的有利手段。在这三大环节中,只有在资金的约束下,才能使成本控制主体即企业员工形成自主的成本控制意识。基于此,可知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在对资金监管与有效配置的条件下,建立起全过程成本监督机制,并通过资金约束,激励员工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优化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手段定位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是依据财务管理制度,并通过跟踪审计以及二级账户管理,加强企业资金的动向与流量管理。就会计成本控制而言,最大的难题在于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而团队生产运用模式就使得对个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效果难以界定,这就需要将个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权力下放到项目小组或者班组之中,这样通过财务管理中的薪酬调配,提高团队成员成本控制意识。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效果定位

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成本控制的约束条件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成本控制。因此,约束条件有效性以及最终目标的可实现性就成为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效果定位。对于财务管理而言,信息平台以及管理组织制度的建设是其关键;对于成本控制而言,能否达成资金使用效益决定成本控制能否实现,这也是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够有效融合的基础。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机制设计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协调能力

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协调能力对于成本控制意识的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成本控制根本在于员工的共同努力,若没有资金的约束与激励的条件下,成本控制的提升难以实现。因此,建立起跨部门的信息平台,做到各部门的知识共享,从而实现财务管理部门人员与生产部门人员之间实现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流,财务人员要集中了解成本控制下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配置特点,提升他们的岗位协调能力。

(二)完善财务管理手段,引进财务管理的先进技术

从组织层面而言,完善财务管理手段,需要建立起部门合作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并在专项的财务管理中,所建的财务管理团队还需要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从而为专项财务管理提供有效地成本控制的技术信息与指导,且对企业资金的监管活动做出有效的参考。在财务管理的技术方面,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从技术手段上保障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强化成本预算机制与成本费用控制

企业的成本预算,要在全面的预算过程中,综合平衡生产预算与利润目标,对各种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进行完善,并进行适时地调整,确保成本预算编制合理,使成本预算机制具有约束性,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挥效用。另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需要建立起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组织与反馈体系。企业领导、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共同探讨,在各个成本费用发生的环节建立起成本费用控制的责任制,对成本费用实施定期检查与分析,并及时将成本费用控制情况、成本费用标准以及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有效完成成本费用控制。最后,企业领导要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全员参与到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来,激励员工增强成本费用控制意识。成本费用的控制需要企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使成本费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中约束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成本费用控制的目的。

(四)完善财务管理的审计与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的跟踪审计制度,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以及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之间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企业领导制定跟踪审计的计划与目标,财务管理部门在这一目标与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目标细化处理,并加强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业务部门的技术与经济特征,三者间共同合作完成财务管理的跟踪审计。此外,还要建立财务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考核财务人员的绩效。在这一体系的建立中,体系指标的建立尤为关键。例如,以财务部门作为考核评价的对象,那么就要综合考虑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年度资金预算的准确率等各方因素,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评价机制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就是加强其成本控制,它是成本控制的约束条件,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要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在运用工程技术方法加强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要建立起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合的机制,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作者单位: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亿方工业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忠慧,周倩茹.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契合下的模式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16-17.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范文第3篇

(一)财务预算能够积极防范企业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

若是能够处理好资金的结构问题,那么就能够降低企业投资和筹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这也是降低风险的关键之处。就普遍规律而言,流动资产在企业的各项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则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好;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相应的财务风险就较大。要根据公司的种种业务的相对重要性和业务的状况来规划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要考虑到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公司企业的财务结构,并能够在风险与收益中促使收益大于风风险,真正做到有惊无险。

(二)财务预算能够有效防范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收账款的管理师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应该作为重要的项目去完善资金回收。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回收,并保持其有效利用和应收账款时间上的安排以及对现金流的影响是企业财务预算的两个主要的方面,根据这两项主要措施,可以对财务预算做出积极的财务估计和企业资金回转加速。在年公司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低谷期,现金流动状况差,财务状况不佳,坏账概率高,这时的财务预算就应该以降低成本和控制成本作为预算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减少各项开支,以达到增大现金流量为目的。

(三)财务预算能够防范规避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的财务循环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其最终的环节就是收益分配,它包括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方面即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作为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收益分配的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制定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合理规划来进行制定。

二、煤炭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财务预算对于规避财务风险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预算通过处理企业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来解决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设定其他野的财务结构,安排筹融资计划并且在处理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投资方向的问题上,财务预算更体现了它的重要作用,在财务预算的规划中药根据企业的阶段实际状况明确现金使用的时间以及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滥用,这样通过控制资金的使用过程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在目前的企业发展中,企业的预算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即静态预算、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这三种企业预算各自具有相应的特点,其中静态预算是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预算。这种方法在变化因素较多的企业无法使用,只能运用在成熟阶段变化较小的企业中,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而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都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控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弹性预算是考虑业务的变化水平和产品的成本构成,清楚地反映工作成果的好坏。

(三)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规划要实行全员管理理念,逐层预算审核机制并且严格制作预算。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需要按照严格的步骤来进行,首先应该提出一个具体可行性的目标,之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进行预算工作的进行。然后各个基础部门要依照总体的财务预算再结合本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并且规范时间内上交上部。最后相关的财务部门在收集完各个基础部门的预算后,进行归纳管理逐个审核。最终在企业整体上做好预算工作。

三、煤炭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对策

(一)降低煤炭企业成本的途径

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必须进行技术的创新,提高煤炭的有效利用率,嘉庆部门的管理工作,加快企业经济、技术与战略的结合。在这方面,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例如科技进步奖、科学建议奖等,但是由于运作不当而且评判的标准不太科学,是这些奖项失去了本来应该有的激励作用,见见沦为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后,提出了一种以作业未核心的作业成本法,它通过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这种作业成本法的合理运作的原理在于他是从成本产生变化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增值标准,以增加效益为主旨,最终实现的节省成本的目标。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范文第4篇

在财务成本分析中引入公司社会责任,不仅能保持企业持续生命力,而且可以提升企业财务业绩,维护顾客忠诚度。本文综合了成本分析指标,构建了公司社会责任视角下的财务成本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公司社会责任下成本分析需要与制度建设相配合。

[关键词] 财务成本公司社会责任财务成本分析体系制度环境

企业是社会公众组织,企业应为消费者立,应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从公司的角度而言,长期忽视相关的社会责任,可能在短期时间节约经营成本,但终究会因违背和谐社会发展而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的惩罚。而一个重视并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其社会形象和产品、服务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将不断提升,最终公司将获得长期盈余的回报。由此可见,公司与社会是一对休戚相关的变量,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正相关关系。

财务成本是任何企业都重视的要素,在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财务成本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里,财务成本不仅是指由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用于公司内部成本管理的成本,还应包括企业外部成本,以及非核算化成本。财务成本分析(下文简称成本分析)是寻求成本降低途径的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利用企业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成本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

一、引入公司社会责任的财务成本分析必要性

1.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

“公司的社会责任”一词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2O年代以来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贫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提出的。对于公司的社会责任,目前世界各国并无划一的定义。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社会责任普遍被理解为公司对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的责任。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盈利作为自己惟一存在的目的,而应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些其它所有社会利益包括:雇员(公司职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债权人的利益、当地社区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权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利和利益。

2.引入公司社会责任下的财务成本分析的必要性

(1)保持企业持续生命力的需要。成本意识理念是所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具有理念之一。一段时期以来,成本分析多限于“以物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分析,未能重视“以人为中心”成本分析,如员工技术培训、员工素质教育、员工身心健康等投入支出分析。遵循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成本分析所获取的成本数据主要源自于业务形成,成本是显现的、看得见的,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而对非显现成本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程度,如环境污染、熟练员工流失、生产安全疏漏等造成的损失缺乏认识。由于上述这些现象在短时期内对企业获利影响并不显现,很容易被人忽视,但从长远发展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生存、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味成本分析是不仅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更站在整个社会利益人的角度来衡量公司经营活动的成果。这种做法对确立企业在社会地位,树立企业形象,以及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企业财务业绩的需要。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金融分析师发现,与那些毫不考虑社会和环境公司相比,那些充分负有社会责任的公司的股票业绩更佳。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乐的经营理念是“爱国”,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经营方向明确为人民大众,且企业战略走“公众品牌”之路。自1994年办企业开始,将未来企业设定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上。1998年改变了中国原料药――半合成青霉素不再进口的局面。产品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价格设计首先计算一下患者用两天的药量的药费负担。其财务业绩由1995年销售收入2.6亿元上升到2001年度销售收入18亿元。

(3)维护顾客忠诚度的需要。许多企业将“顾客满意”作为评价企业声誉的标准之一,但很少考虑顾客满意度与生产、服务于生产这一产品的“人”的关联度。大量调查表明: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工作在一线的员工的心态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维护工作一线的员工自身权益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因为顾客的满意度,来自于员工的满意度,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生产、服务,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流程的安全、产品质量的安全。

二、公司社会责任视角下财务成本分析的构想

本文认为应从构建公司社会责任财务成本分析指标体系,以及营造分析制度环境两个方面着手。

1.构建财务成本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在公司社会责任基础之上的财务成本分析体系应包括以下分析指标:

一是反映保护环境、资源力度的成本分析指标

(1)废料利用率。废料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废料可以循环使用的程度,该指标反映公司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废料利用率=可循环使用的废料÷物质消耗总额

(2)环保投资率。环保投资率反映企业投入环保资金所占总资产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其计算公式为:

环保投资率=环保投资额÷总资产

(3)单位收入耗能量。单位收人耗能量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消耗水、电、气、油支出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反映生产经营对能源的消耗强度。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收人耗能量=企业水、电、气、油等能源消耗额÷主营业务收入

(4)单位收入排废量。单位收入排废量反映企业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该指标表明了企业对人类生存环境所承担生态责任的一种态度。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收人排废量=公司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主营业务收人

其中:三废是指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

二是反映稳定员工、富有创新力的成本分析指标

①单位收入研发费。单位收人研发费反映企业每年投入研发费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人类社会技术进步所负的责任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收人研发费=每年投入研发费÷主营业务收人

②人员培训支出率。人员培训支出率反映企业对不同层次员工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培养投入情况,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留住人才措施履行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人员培训支出率=每年投入培训费÷主营业务收入

③工资、福利支付率。工资、福利支付率反映企业已付工资总额、福利支出与应付工资、福利总额的比值,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对员工自身权益利益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工资、福利支付率=已付工资、福利支出额÷应付工资、福利总额

④工作安全投放率。工作安全投放率反映企业对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应投入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工作安全投放率=员工工作环境安全投入额÷资产总额

其中:员工工作环境安全投入内容包括劳保品、安全保护必要设施、健康保健措施等

三是反映对社会、社区贡献程度的成本分析指标

①信誉成本与收入比率。信誉成本与收入比率反映企业违背经济合同所遭受社会诚信损失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信誉成本与收入比率=信誉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其中:信誉成本包括货物积压损失、诉讼费用、赔偿费、罚金、公关费等。

②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率可用于评价公司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公司社会贡献总额÷公司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公司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人),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交纳的税金,净利润和捐赠支出等。

③公益性支出与收入比率。公益性支出与收入比率反映企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力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反映公司的社会责任。其计算公式为:

公益性支出与收入比率=公益性捐赠支出总和÷公司社会贡献总额

综合上述财务成本分析各指标,财务成本分析体系构成示意图如上:

2.营造财务成本分析制度环境

为了有效运作财务成本分析体系,本文认为公司社会责任下成本分析还需要制度保障。

(1)出台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产业整合的政策。以造纸厂为例,年生产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其碱回收装置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满足污染治理设施的日常运转开支,并有一定的盈利;而年生产规模在1万吨以下的小型制浆造纸企业,其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远远低于它给环境造成的损失,而且也无力投资污染治理设置和支付运转所需要的费用。

由此可见,大规模的企业,不仅有实力购置污染治理设施,而且规模越大,其对污染的治理能力也越强。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分散于不同地区,整合过程会受到不同地区政府干预,因此,有必要出台鼓励整合政策,以保障环境治理在各地区的协同发展。

(2)在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增补外部成本考核指标。建立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任务,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是促进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目前,在绩效考核中多见于企业内部成本考核,少见于企业外部成本考核。因此,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设定一些反映科技投入、自主创新、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外部成本指标,以此要求企业树立正确业绩观,在追求效益最佳化、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企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科技投入、自主创新、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注重外部成本对企业影响,促进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范文第5篇

成本分析与控制以企业财务报告、成本数据及其他经济活动信息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借以对企业资产运营情况、生产经营战略决策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动态跟踪,总结企业的成本管理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企业成本状况、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与建议,纠正不利成本差异,规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为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制定发展计划与战略规划、优化资产配置与运营控制、保持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二、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内容

成本分析与控制渗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分析研究的高度融合,是企业市场竞争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有效的成本分析与控制不仅仅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费用,而是需要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模式等有效结合,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让企业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响公司绩效的核心环节,从而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三、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程序

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相辅相成,成本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控制是成本分析的目的。两者合二为一,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依据科学的分析程序,才能得出科学的分析结论。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基本程序如下:

(1)确立分析目标。分析目标是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起点,也是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前提。在不同的分析目标下,企业所需求的信息与目的不同,企业并不需要实施所有的成本内容分析,而应当有所侧重。

(2)收集、整理、检查、核实分析资料。分析资料包括企业财务报告、财务预算、成本限额、生产经营计划、生产经营决策、生产资料、销售资料等企业内部资料,同时包括宏观经济信息、产业政策、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审计报告等企业外部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要进行整理、检查,并作适当调整,增强其真实性、可靠性。

(3)确定分析评价基准。评价基准包括经验基准、行业基准、历史基准、目标基准等,采用不同的基准会使得同一分析对象得到不同的分析结论,企业应当结合分析的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分析评价基准。

(4)选择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完成成本分析的方式和手段,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分析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分析人员要依据分析的目标和可利用的分析资料进行分析方法的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以得出客观全面的分析结论。分析方法一直在发展之中,例如利用计算机、财务分析软件、数学模型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但是一些基本方法在分析中是最主要的,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

(5)做出分析结论,提出成本控制建议。成本分析结论应当综合客观,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优势、缺陷和关键节点,有的放矢提出企业在资产配置、生产组织、内部控制、劳动效率、市场营销、生产经营决策等各方面应予加强、改进、提高的措施与建议,以利企业扬长避短,不断推进成本控制的决策与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企业成本分析实施步骤、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技巧的运用

企业可以选择绩效考核指标、预算指标、上年同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等指标作为分析评价基准,计算各成本项目指标变动的绝对数及变动幅度,反映企业成本信息及成本控制水平。

(一)营业成本增减变动情况分析

营业成本是指与营业收入相关的,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营业成本增减变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营业成本率增减变动分析。营业成本率是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该指标的优点是便于在不同的营业成本规模下进行营业成本增减变动的对比分析。企业可以将本期营业成本率与评价基准进行对比,计算营业成本率变动的绝对数和变动幅度,反映营业成本随营业收入变动的趋势,同时企业可以用本期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率评价基准的乘积作为营业成本的评价基准,并将本期营业成本与营业成本评价基准进行对比,反映营业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2)营业成本增减变动分析。将本期利润表中营业成本按销售项目与评价基准以列表形式逐项进行比较,计算各项目销售成本变动的绝对数及变动幅度,同时按销售数量、单位成本对营业成本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营业成本增减变动的主要项目、影响各项目销售成本增减变动的主要因素。

(3)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增减变动分析。企业可以按本期生产成本核算资料对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按成本项目进行分解,如果涉及前期产成品销售而且所占比重较大的,可以根据前期及本期生产成本核算资料按加权平均法对本期销售成本按成本项目进行分解,计算单位产品销售成本构成,按原材料、燃料、动力、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逐项与评价基准进行对比,计算各成本项目变动的绝对数及变动幅度,并具体分析物耗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资产利用率、固定成本等对产品单位销售成本的影响。

(二)期间费用增减变动情况分析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企业可以按期间费用明细项目与评价基准以列表形式逐项进行比较,计算各费用项目变动的绝对数及变动幅度,确定影响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的主要项目,并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计算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销售收入费用率,反映企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随销售收入变动的趋势,评价企业营销工作、管理工作、筹资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五、企业成本控制的组织实施

成本控制要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一)构建成本控制系统

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基本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几项内容。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按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前提。按所负责任和控制范围不同,责任中心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是以达到最低成本为经营目标的一个组织单位,利润中心是以获得最大净利润为目标的一个组织单位,投资中心是以获得最大投资收益率为经营目标的一个组织单位。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成本控制原则是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成本控制原则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贯彻重要性原则和“例外管理”原则,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

(2)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

(3)全员参加原则,是指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有效的成本控制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4)领导推动原则,是指企业领导层要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具有完成成本目标的决心和信心,要脚踏实地,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要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

(三)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

对成本分析与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要严肃对待,科学、切实、妥善的加以解决。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的设计,提高产品的功能成本率;采用更为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把成本更精确地分配到成本对象,提高盈利能力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改进员工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树立成本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