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各融资企业的融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权益性融资;债务融资;吸收风险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是经济理论界、政府及其它社会各界所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无论是对GDP的贡献,还是对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进行技术创新和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选取合理融资方式的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促使了中小企业得到相应的发展。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如下特点:数量多,分布面比较广;生产规模比较小,财务状况不容乐观;竞争力较弱,经营效率低下;企业生命周期短,破产逃债等短期行为严重。
就我国目前形式看来,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资本来源:企业经营利润的再投入,创始者的资金,以及企业高息短期借贷。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并不是所有的融资方式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二、各融资方式的分析及比较
不同的环境下,各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总有适合的一种,分析企业结构和外界资金环境,对各融资方式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加以了解,确保企业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才能有效融资。
(一)各种融资方式的介绍
对于中小企业,其主要融资方式有以下三种: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以及吸收风险融资。债务融资主要是企业以相关资产或信用进行担保,借入一定资金,并承诺定时还本付息的义务;股权融资是指股权所有者出让部分所有权,以取得外部资金投入的一种方式;吸收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投资家筹集组织巨额社会资金,战略性选择投入具有高发展潜力企业,并承担高于传统融资风险的一种非传统权益资本。
(二)各融资方式的比较
由以上融资方式的介绍可以看出,每种融资方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各有各的适用性,相应的也有了局限性。各融资方式在融资资金成本,资金来源广泛性以及资金风险等方面的比较可见表2-1。
总而言之,在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对来讲不是很差,而且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各有千秋,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从而使得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方面很难取舍。在从外界获得融资的方式中,会首先选取债权融资,然后会考虑股权融资。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从现状看,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时候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的风险性较大,而且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对于进行资金融通的资金所有者和金融机构来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采取谨慎性原则,进行的审批手续会很多,这一点从客观上就决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
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担保问题、企业自身问题、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政府政策弱化四个方面。
从担保问题看,担保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瓶颈”。本文所分析的大部分融资方式都属于间接融资,而间接融资需要中介,需要可以让最终出资人放心出资的担保,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导致信用低,担保难。
从中小企业看,自身的条件不足限制了金融部门的资金投入。企业要想取得融资,就应该给投资者一种安全感,让大家觉得值得,资金投进去风险小,最起码不会成坏账,这就需要中小企业改善自我的形象。然而问题就表现在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够大、收益不稳定,难以取得信贷资金的支持。
从银行方面看,大部分银行的政策导向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大企业的各种优势,商业在机制上显著偏向大企业、大项目,并未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而推出短期、快捷的灵活贷款机制。
从政府层面看,政府部门“抓大放小”政策弱化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与服务,严重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资金运作和政策制定中,政府将重点向带动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倾斜,而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相应优惠政策非常稀缺。
四、中小企业选择合理融资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
企业中的现金流,就好比人体中的血液,至关重要,那么如果企业缺乏充足的现金流,就会出现偿债问题进而走向倒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关键前提是看企业是否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而非看衡量企业健康发展的盈利能力。因此,若一个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对于中小企业降低风险而言也是有利的。一个企业的营运结果是通过盈利来体现的,盈利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功能,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流量,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在其中,盈余现金流量的净值更能够精确的表明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潜力。
(二)降低融资成本及风险
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融资决策,是基于企业保障净现金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和风险。参考以往数据,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主要有利息成本、吸收资本所导致的稀释破产成本、融资收益等。若企业融资中的权益融资增加的多,投资者就会更多的来分享企业经营发展中获得利润;相反,若债务融资的比例增加,会导致企业支出更多的短期的现金,结果就是大大增加企业未来的营运成本。
(三)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表明,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融资的方式尤为重要,它不仅会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控制权的分布和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选择权益融资时,投资者会享受企业盈余的剩余索取权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相反,对于债权融资,债权人享有的则不同,其是企业破产的优先赔偿权和固定资金的索取权。因此,中小企业选取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
由本论文分析可知,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介于此,主要分析了间接融资方式中的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吸收风险投资融资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并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提出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以便选择适当融资方式,确保有效融资。(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杨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安徽农业大学,2005,第2版。
[2]顾全、孔刘柳、陈安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31期。
[3]徐晓音.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综述及简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外贸企业;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选择;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200-02
近些年,世界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一直萎靡不振,国际贸易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受危机影响造成信贷萎缩而带来的资金压力连同经营压力使外贸企业面临资金紧缺、生产链断裂的困境。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进出口额逐步恢复,出口增速由2009年的-16.01%,到2010年的31.3%,2011年的20.34%已经慢慢趋向于稳定,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 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① 外贸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飞机汽车船舶等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大宗能源产品均有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增长,新的贸易结构变化也需要更适合、更高效的贸易金融服务与之相适应,中国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也在贸易融资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尽管如此,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最大难题,贸易融资仍然是外贸企业维系资金链的重要依赖和保障。因此,合理的贸易融资方式选择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选择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必要性
(一)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结构贸易融资起源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用于金额较大的自然资源和基础工业的大宗商品如钢铁、石油等的交易。随着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进出口商面对激烈竞争要减少成本,使得在欧美信用证交易正在慢慢减少,而赊销由于成本低、效率高,交易方式直接被越来越多的采用,而我们在与其进行交易时需要更多地规避风险,需要新的贸易融资方式,同时银行为了寻求信用证以外的担保措施,也需要重新构建融资结构。此外,随着融资和财务管理理念的深入,企业对于融资服务已经不仅仅限于交易支付和现金流控制,而是寻求更好的融资方式来实现资金最有效的利用和财务增值。由于进出口商和金融机构都想要在贸易融资的发展中寻求更高效,更灵活的融资产品,结构性贸易融资也就越来越受欢迎。
(二)结构性贸易融资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结构性贸易融资由于其高灵活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融资效果上对企业有更好的适用性。
首先,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全程性的融资服务。它是多种贸易融资方式组合,根据贸易项目的不同要求,量体裁衣,在不同的贸易阶段、不同的需求和要求下对各种融资工具进行设计、组合。对于非常规或者复杂的个案,结构性融资的灵活性使其有很强的适用性。其次,银行会对贸易全程进行风险控制,这样一来就减轻了外贸企业的风险负担。比起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的分段融资,银行不能控制整个贸易流的全部风险,而只能进行部分控制。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是对整个贸易项目的融资,银行可以对整个项目流程提供风险控制服务。这样可以使企业在贸易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减轻风险负担,提高价值度,增加企业贸易的附加值。再次,结构性贸易融资条件简单。结构性贸易融资安全性是靠该融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来源,贸易交易状况和未来现金流来保障。银行会对特定的贸易活动来提供融资放款,放款的时间和金额和贸易项下的时间和金额一致。这样,对于企业而言,解除了由于资信不足而难以融资的压力,为企业融资减除了更多限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最后,融资价格灵活。由于结构性贸易融资有不同的融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控制,使得银行提供融资的成本也会不同,企业在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时,会产生不同的融资成本。企业可以参照融资成本的不同,综合考虑融资结构,相较其他的融资方式,企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结构性贸易融资使企业融资更安全便利,出口商可以接受对方苛刻的付款条件,扩大销售量,进一步巩固或者占有市场;进口商可以及时付款提货,保证生产、资金顺畅。对于受经济危机影响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收款风险大等难题的外贸企业,结构性融资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二、中国企业结构性贸易融资的问题
结构性贸易融资在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贸易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中国结构贸易融资的融资手段少,业务量稀少。随着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企业对适用性强的结构性贸易融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各银行也抓住趋势开展各种创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调查表明,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仍然是大多贸易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而银行尽管开展了福费廷、银行保函、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却仍旧没有形成规模,以福费廷、银行保函、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作为支撑的结构贸易融资更难以被企业大规模运用。
中国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外贸企业在结构性贸易融资方面缺少参与性,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工具较少,方式单一。虽然中国银行在开展贸易融资的业务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但在实践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而国际保理、福费廷和银团贷款等新兴的融资方式整体上却发展很缓慢,业务量较小。贸易融资工具普及度和新型融资方式的推广度不足也就使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更困难。此外,目前主要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品种不外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和福费廷的组合,缺乏个性化的设计。银行融资业务的不完善给企业的融资条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其次,外贸企业对结构性贸易融资认识不足。中国外贸企业进行贸易融资方式选择时更倾向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没有认识到结构性贸易融资的便利,也没有借助贸易本身的现金流获得融资的意识。而且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贸易企业会更加保守地认为新型贸易融资方式更加复杂、风险更大,而有抵触情绪。此外,中国外贸企业有融资需求时,更多的是向国内商业银行求助,而中国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和普及尚不完善,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会更多的选择银行熟悉的传统方式。但是,相比中国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开展更成熟,更有优势。其中,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中国开展的结构性贸易融资走在前列。最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贸易融资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很高的业务,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更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操作。中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贸易知识,因此倾向于选择简单的融资业务,这势必造成企业融资时选择更多的传统融资方式,而放弃结构性贸易融资。
三、中国外贸企业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对策
针对之前提到的外贸企业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企业要提高对结构性贸易融资的认识。外贸企业要真正重视贸易融资的作用,提高贸易融资的认识,树立融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全面学习了解结构性贸易融资的适用性和风险,建立必要的企业的融资管理机制,在企业自身需求和贸易项目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贸易融资方式或者贸易融资工具组合。第二,企业在进行结构性贸易融资时要选择合适的融资银行和融资产品。外资银行由于融资业务开展的早,融资体系和产品设计比国内银行更有优势和经验,贸易融资业务开展也更加成熟,是企业开展新型和复杂贸易融资的最佳选择,但是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不同银行融资的产品定位不同,如渣打银行,主要集中于大宗农产品、金属、原油和煤炭、通讯行业和半成品、资本性商品。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方面虽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有不少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而设计出的不同的融资产品,例如中国银行的基本具备仓单融资特性的“融货达”、与出口信用保险相结合的“融信达”等。民生银行专门为企业定制的各种不同的融资方案,如应收账款、进出口贸易链等融资方案等。外贸企业要及时全面了解各银行的不同贸易融资服务,结合贸易条件和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合理选择不用的银行服务。第三,选择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外贸企业要充分重视贸易融资的管理,在选择贸易人员时要注重对其融资知识方面的考核,加强贸易人员融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必要时可以和银行合作,使贸易人员及时了解新产品的功能,同银行人员一起合作加强对融资进行管理,以求达到最大化的双赢效果。
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创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比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更加灵活,融资性更强,风险更低。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外贸企业要在经济“严冬”中安全度过,需要保证企业资金流的连续和高效利用,实现财务增值最大化,风险分担最小化。结构性贸易融资显然比传统的融资方式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个目标。外贸企业要重视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应用,慎重合理的选择融资银行和融资产品,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对贸易融资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实现融资效应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徐晨星.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3):57-59.
[2] 叶莉,白宝翠,周砚青.结构性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应用及其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0,(10):62-63.
[3] 刘宁.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性贸易融资发展研究[J].求索,2010,(7):11-13.
[4] 刘屹东.透视结构性贸易融资[J].中国外汇,2010,(7):58-59.
[5] 石柏宏.商品交易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上)[J].中国外汇,2009,(9):32-33.
关键词: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运作主体;融资方式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0-0035-04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促进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07年已达到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9.1%,但其中的70%以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一个长期存在并影响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产生“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市场结构的垄断特征、所有制歧视、企业规模歧视及外部环境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二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适于银行抵押的不动产数量少,在生产过程中存货及原材料等又占用着大量的流动资金,此现象在季节性、周期性等特征明显的企业尤为突出;同时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不允许银行经营仓储业务,加之银行缺乏产品评估、仓储管理、商品拍卖等专业知识,使银行将企业动产质押贷款业务拒之于千里之外。三是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差、非系统风险高、管理规范性差、平均融资规模小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其在银行的信贷评级中处于较低级别。分析表明,一方面中小企业“有款贷不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有款贷不出”,造成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为解决上述矛盾,融合金融创新和新型物流增值服务的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除以往用固定资产或存款抵押以外,中小企业还能以自有原材料、在制品以及产成品等进行抵押,获得贷款。这两种融资方式的发展弱化了企业担保及房地产抵押在借贷中的地位,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普遍欢迎。
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物流金融常被认为是供应链金融的一部分,或者它们被看做是同一种融资方式的两个称谓;实际上,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是服务于不同融资对象的两种不同融资方式。为正确区分它们,纠正当前使用上的混乱,以下将对这两种融资方式的概念、运作主体和运作模式等分别进行论述,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区别、运作中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并为金融机构制定出合理选择融资方式的流程图。
二、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及区别
(一)两种融资方式的可行性
在国外,众多的银行及大型物流公司(如UPS)对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了实践,获得了良好收益。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的迫切需求为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国外相比,它们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这是因为:一是银行迫于竞争压力,需要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例如深圳发展银行及交通银行提出的供应链金融,招商银行提出的物流金融等服务,均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二是物流企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创新以及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物流的服务方式相继出现,为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提供了物流保障;目前,国内大型的物流公司如中国外运、中国远洋、中国储运等均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了商品融资及物流监管业务。三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仅存货就高达30326亿元,若按50%的贷款折扣率计算,这些资产可以担保生成约1.6万多亿元的贷款。实践证明,这两种融资方式既能有效盘活中小企业存量资产,缓解融资难问题,又为金融机构及物流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开拓广阔的蓝海市场。
(二)两种融资方式的相关概念
1 物流金融
(1)定义
物流金融是包含金融服务功能的物流服务,指贷款企业在生产和发生物流业务时,其为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通过物流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物流企业为贷款企业提供物流监管及相应的融资及金融结算服务,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服务活动。
图1为通常意义上的物流金融业务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物流金融仅为供应链或非供应链的某一贷款企业进行服务,由于仅面向一个企业,此融资方式流程简洁,不存在关联担保,且融资关系简单清楚,风险性小。
(2)运作主体
从定义可以看出,物流金融主要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贷款企业。贷款企业是融资服务的需求者;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为贷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者在物流管理活动中相互合作、互利互惠。
(3)运作模式
根据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的不同,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可分为资本流通模式、资产流通模式及综合模式。其中资本流通模式是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物流活动的流通模式,包含四种典型模式:仓单质押模式、授信融资模式、买方信贷模式和垫付贷款模式;资产流通模式是金融机构间接参与物流活动的流通模式,其流通模式有两种:替代采购模式和信用证担保模式;综合模式是资本和资产流通模式的结合。
2 供应链金融
(1)定义
供应链金融指给予企业商品交易项下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存货融资而衍生出来的组合融资,是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捆绑,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的融资服务,其目标客户群主要为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目前供应链金融已应用在了汽车、钢铁、能源、电子等大型、稳固的供应链中。
由图2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是为某供应链中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融资请求提供服务,它的出现避免了供应链因资金短缺造成的断裂。在具体融资过程中,物流企业辅助金融机构完成整条供应链的融资,供应链金融模式不同其参与程度也不同。由于面对整条供应链的企业,金融机构易于掌握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
(2)运作主体
供应链金融主要涉及三个运作主体: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其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是融资服务的需求者,金融机构为融资服务的提供者;物流企业仅作为金融机构的人或服务提供商为贷款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监管等业务。
(3)运作模式
从风险控制体系的差别以及解决方案的问题导向维度,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分为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采取的标准范式为“1+N”,即以核心企业“1”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N”进行融资活动,“+”则代表两者之间的利益、风险进行的连接。
(三)两种融资方式的区别
通过(二)节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金融与供
应链金融在具体的融资活动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别,除去运作模式的不同,其他主要区别如下:
1 服务对象
物流金融是面向所有符合其准入条件的中小企业,不限规模、种类和地域等;而供应链金融是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及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 担保及风险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中小企业以其自有资源提供担保,融资活动的风险主要由贷款企业产生。
供应链金融的担保以核心企业为主,或由核心企业负连带责任,其风险由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中小企业产生;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安全及贷款的顺利归还,因此操作风险较大。但是,金融机构的贷款收益也会因整条供应链的加入而随之增大。
3 物流企业的作用
对于物流金融,物流企业作为融资活动的主要运作方,为贷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则以金融机构为主,物流企业仅作为金融机构的辅助部门提供物流运作服务。
4 异地金融机构的合作程度
在融资活动中,物流金融一般仅涉及贷款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对于供应链金融,由于上、下游企业及核心企业经营和生产的异地化趋势增强,因而涉及多个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协作及信息共享,同时加大了监管难度。
(四)融资方式的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金融机构正确、合理地为贷款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是各运作主体收益最大化的前提;若其未详细考察企业的内部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仅凭以往放贷经验盲目地为贷款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将导致金融机构降低收益、失去潜在客户群及增加不良贷款,同时,影响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阻碍所在供应链的发展。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为金融机构制定出正确选择融资方式并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金融机构接到企业的融资请求后,首先考察其是否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若是核心企业又仅为自身融资,则采用物流金融方式;若是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提出的融资请求,金融机构则采用以前者为主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方案;其他情况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三、问题及对策
根据第一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发展中的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能有效盘活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两者具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
1 在融资业务之初,由于存在对两种融资方式的认识偏差,运作主体选择融资方式时易产生混淆。
2 中小商业银行因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等先天问题,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时,其未能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融资产品,无法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3 贷款企业的融资方案均由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为其量身定做,由于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流程设计往往不完善;如金融机构在设计存货融资流程时,货物出、入库的物权控制在物流企业与贷款企业之间易出现混乱。
4 目前,供应链金融只面向国内企业进行服务,对于上、下游企业是国外公司的跨国供应链还未提出合适的融资方案;同时,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的种类及核心企业的要求较高,其业务大多只集中在钢铁、汽车、能源和电子等稳定的大型供应链中,对于临时组建或中小型供应链的融资涉足较少,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5 实际操作中,不同的融资对象产生不同的风险,运作主体对于各类风险的分析、规避和及时处置等工作并未到位;加上信息不对称、运作主体各方沟通不及时,易造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仓单流阻塞;同时,两种融资方式的外部环境发展滞后,造成融资生态系统不稳定。
(二)对策
上述问题既影响了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又阻碍了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在此,为两种融资方式的各运作主体提出如下对策:
1 在运作过程中若发现融资方式混淆,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误纳入供应链金融的贷款企业,金融机构应适当提高企业的风险敞口,增加抵押品或仓单数量,同时加强物流企业对贷款企业及其抵押物的监管;对于误纳入物流金融的贷款企业,若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可及时引人核心企业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并相应增加融资金额;若为核心企业,可增加放贷金额,同时,引入上、下游企业,扩大客户群。
2 中小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开发与大型金融机构差异化的融资产品,以此适应中小企业融资多样性的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3 设计融资流程和方案时,金融机构可将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方法应用到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的流程优化设计中,并建立顾客市场细分模型,以期提高运作主体的综合竞争能力及盈利水平。
4 金融机构应提高核心企业的准入条件,加强与物流企业合作,在与大型供应链合作的同时重点扶持中小型供应链,关注其经营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开发相应的融资产品;同时,针对跨国供应链的特点,与大型物流企业及境外金融机构合作,提出相应的融资和质押品监管方案。
5 为扩大信息的采集半径,提高信息的准确性,运作主体应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市场的前馈、反馈体系;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设立风险等级,加强风险预警工作,如物流企业在质押品监管和交接过程中的风险,各运作主体应提出防范和规避策略;同时,运作主体应加强与保险公司、担保机构、法律机构、统计部门等相关机构的合作,保障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形成符合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稳定生态系统。
关键词:中小企业 影响因素 融资方式 强制优序融资
在中小企业经营与发展中,融资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几乎所有中小企业在由小壮大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融资难题。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能否实施某种融资的关键所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给中小企业一个清晰的融资选择依据。
由于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各企业选择融资的方式不同,主要有信贷融资、吸收风险融资、股票融资、租赁融资等。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从整体来看,主要包括企业性质、所在行业、企业规模、所在地区、销售额、企业总产值、职工人数、企业发展潜力、企业获利能力、所处发展阶段、政府政策、外界融资环境等。
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国外有关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文献极为丰富,但多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却少见。Scherr和Hulburrt(2001)利用美国中小企业局和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库,对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期限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以债务期限为内生变量,企业价值、销售额、盈利、企业增长机会以及人数等为外生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企业的增长机会与债务期限无关。我国学者陈晓红、黎璞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以长沙市中小企业为样本,检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长沙市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强制优序融资”现象,在债务融资中多依赖商业信用以及民间金融来解决自身的融资困难。在融资期限的选择上,中小企业一般还是遵循债务期限与资产期限相匹配的原则,而民间金融的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金融抑制的政策已不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尽快制定有关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的政策。这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微观结构在表面上表现得较杂乱无序,但却有着有序的内生机制。
样本来源与统计描述
样本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湖北、河南、广东深圳、广西、湖南、浙江等六个省市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129家中小企业符合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下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其中123家企业所填写数据完整, 6家因考虑商业秘密未填写融资方式具体比例。问卷将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划分为银行借款、自由资金、亲友挪借、风险投资和其他等方式,内容涉及企业的所处地区、所有制性质、所属行业、注册资金、资产总额、所处阶段、融资方式等方面。
样本企业概况及统计描述 在被调查的129家企业中,从所在地区来看,有13家广西企业,3家河南企业,63家湖北企业,39家湖南企业,10家深圳企业,1家浙江企业。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和湖南两省。
在本文129家样本企业中,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民营企业81家、国有企业33家、国有控股企业5家、外资企业10家。其中非国有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74.42%,民营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2.79%,国有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25.58%,国有控股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88%,外资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7.75%(见图1)。
样本中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布的构成反应了目前中小企业经过“抓大放小”的改革措施后,民营企业已占中小企业的大多数。本文将企业所属行业分为医药、通信、商业、制造、电子和其他等六种行业(见表1-1)。
行业分布中,样本企业以其他行业为首,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4.12%,第二位是制造行业,然后为商业行业,电子、医药、通信行业较少。样本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4.11%,50-300万元的占24.81%,500万元以上的占41.08%。就资产规模而言,20.93%的企业在100万元以下,24.03%在100-500万元,其余在500万元以上。
样本企业中,处于起步阶段的有29家,72家处于成长阶段,1家处于成熟阶段,27家处于衰退阶段。
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有56家企业选择了银行借款进行融资,其中17家企业银行借款比例在20%以内,10家在20%-40%之间,14家在40%-60%之间,11家在60%-80%之间,4家在80%-100%之间。有114家企业选择利用自有资金融资,其中11家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在20%以内,13家在20%-40%之间,21家在40%-60%之间,18家在60%-80%之间,51家在80%-100%之间。有10家选择亲友挪借,其中7家在20%以内,3家在20%-60%之间。6家企业选择风险投资,均在30%以内;有29家企业选择其他融资方式(见表1-2),其中17家在20%以内,5家在20%-40%之间,3家在40%-60%之间,4家在80%-100%之间。由于在被调查的129家企业中选择亲友挪借的只有10家,选择风险投资的只有6家,基于样本数量过少会给分析带来过大误差,甚至可能产生错误这一原因,故在本文后面的分析过程中将不再考虑各因素对这两种融资方式的影响情况。
分析模型及结果
由于本文所涉及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为地区、所有制性质、发展阶段、行业、注册资本额、企业总资产,前四种因素为不可量化因素,后两种为可量化因素,故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前四种因素的影响,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后两种因素的影响,并将后两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考虑到部分地区样本过少给分析结果带来的差异,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将不再使用河南3家企业和浙江1家企业数据进行分析。
地区因素的影响分析 地区因素对银行借款的影响(见表1-3),由F=4.9948>2.7862可知,地区因素对银行借款有显著性影响。地区因素对自有资金的影响(见表1-4),由F=1.7881
所有制因素的影响分析 所有制因素对银行借款的影响(见表1-6),由F=16.9287>3.1453可知,所有制性质对银行借款有显著性影响。所有制因素对自有资金的影响(见表1-7),由F=11.1295>3.0804可知,所有制性质对自有资金有显著性影响。所有制因素对其他融资方式的影响(见表1-8),由F=1.2098
发展阶段因素的影响分析 发展阶段对银行借款的影响(见表1-9),由F=6.4019>3.1751可知,发展阶段对银行借款有显著性影响。发展阶段对自有资金的影响(见表1-10),由F=15.2426>3.0804可知,发展阶段对自有资金有显著性影响。发展阶段对其他融资方式的影响(表1-11),由F=0.8351
行业因素的影响分析 行业对银行借款的影响(见表1-12),由F=1.5491
通过计算,注册资本与银行借款的相关系数为-0.0017,与自有资金的相关系数为0.0098,与其他融资的相关系数为-0.1816。资产规模与银行借款的相关系数为-0.1731,与自有资金的相关系数为0.0098,与其他融资的相关系数为-0.1813。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显示,四种不可量化影响因素中,在对银行借款影响方面,行业对银行借款没有显著性影响,地区、所有制性质、发展阶段均对其有显著的影响;在对自有资金影响方面,地区和行业对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没有显著性影响,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对自有资金的使用具有显著性影响;在对其他融资方式影响方面,四种不可量化因素对其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两种可量化因素中,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与银行借款均为负相关,且资产规模与银行借款的相关性较强,注册资本与银行借款几乎不存在相关性;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与自有资金均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相等,但相关系数较小,说明两种因素对自有资金的影响程度也很小;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与其他融资均为负相关,且两种因素产生的影响基本相同。
样本分析后的结论及建议
融资方式选择的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强制优序融资”现象,在融资中,中小企业首先多依赖自有资金,其次为银行借款。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产生影响的六种因素中,地区、所有制性质、发展阶段、注册资本、资产规模对某种融资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小企业在选择某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时,应首先确定影响这种融资方式的因素,参考本文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局限性
样本数量的限制 由于只有129家样本企业,使得本文受到很大分析上的限制。比如,由于样本过少,本文没有使用河南3家企业和浙江1家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也没有分析各因素对亲友挪借和风险投资的影响,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本文的分析效果。此外,本文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因素对银行借款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国内外有些学者分析认为,地区因素对银行借款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也有可能是样本过少的原因。
时间的紧迫性 本文可以通过进一步调查,用虚拟系数将不可量化因素进行量化,使各因素之间实现可比性,更加详尽的分析各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大小,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制定决策。但由于时间问题使本文不能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涉及因素的有限性 本文涉及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有6个,而事实上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有多种。如果把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选择将更具参考意义。
解决融资困难的建议
通过本文样本分析结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此笔者给出几点建议:
鼓励中小企业从民间融资,民间金融形式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比较了解,信息费用不高,信息传导性强;并且二者均处于基层,点面结合,几乎不存在沟通难的问题,交易成本较低,能提高双方的运营效率。因此,民间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良好方式。
从所得数据情况来看,被调查的处于成长阶段的72家样本企业中,使用民间融资的比例占到了88.2%。按照公司制的法理要求,应该还公司制中小企业的基本直接融资权。目前,我国各类公司制企业,虽然尽了上缴公司所得税的义务,但仍然不能完全享有自由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权力。
本文建议,应尽快建立我国正常的债券或股票柜台交易市场体系。银行在给企业实施贷款时,越来越重视考察企业诚信度,建议中小企业注重信誉,给客户和银行一个良好的形象,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实施银行借款时才能少受挫。此外,加强政府援助,如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贷款援助等,也将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陈晓红,黎璞.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4
2.陈晓红,刘剑.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方式演进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
3.张晓彬.浅谈拓展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途径.商业研究,2004
4.杨蕙馨,张鹏,徐凤增,张勇.中小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4
5.郭玉德.我国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初探.中国流通经济,2004
6.徐利霞.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师,2004
作者简介:
关键词:企业融资 发展 融资问题
资金是决定一个企业的血液,是发展成功失败的决定因素。企业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先解决好融资问题。每个企业的经济经营状况都不一样,只有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才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一)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和过程。融资方式有许多种,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依靠企业内部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外部融资指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金,这其中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是企业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
融资方式按照融资产权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资金不需要还本付息,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而债务资金就要定期还本付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所以,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根源。
(二)企业融资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融资首先要规范自身制度建设,融资就是用企业的盈利前景来吸引投资方来支持本企业的经济发展。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来获得融资,投资方一定会弄清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所以,企业一定要完善自己的管理体制,只要这样才能说服投资者相信企业是值得投资的。
企业应该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量力而行。融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但融资本身会使企业增加负债,或让企业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影响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力。如果融资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那么融资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财富,反而会使企业遇到新的危机。所以,企业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是极其重要的。企业融资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并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
二、企业融资最佳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融资渠道纷繁复杂。企业在融资时,会有许多心动的方式,在面对这些复杂的融资方式时,不能盲目的选择融资方式。因为并不是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是适合自身发展的,并且融资自身就有一定的风险,就像一把双刃剑,发展的好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度过难关。但是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所以,企业在融资是一定要制定最佳的融资方法。
企业融资的规模,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盈利能力来确定。因为,企业融资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应当确定适合自己的融资规模,量力而为。融资过多,资金得不到良好的利用,容易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这样只会增加融资成本,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样,企业融资不足的话,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在融资时,要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量来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尽量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内部融资是企业将自有资金再投资的行为,内源融资几乎没有风险,所以许多企业都会采取这种融资方法。但这种融资方法也存在缺陷,容易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相对于内部融资,外部融资的风险就较大,经济的发展,我国外部融资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外部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
目前新兴的融资方式有私募债、并购贷款等,这也成为企业筹资的新出路。私募债劵它是发行者向与其有特定关系的少数投资者为募集对象而发行的债券。私募债劵的发行成本低,信息披露程度要求低,有利于建立与业内机构的战略合作,但是它面向特定的主体,只能向合格投资者发行,有局限性;定向发行债券的流动性低,只能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流通。选择这种方式筹集资金企业一定要提高自身信用,私募债未来的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但需要注意对风险的把控。并购贷款是商业银行向并购方企业或并购方控股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股权对价款项的本外币贷款。最佳的融资方式当然要结合企业自身经营实际情况。
三、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融资还存在许多问题,企业融资行为应加强规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我国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据报道,我国55%的企业认为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数据充分的体现了我国融资渠道狭窄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企业管理观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组织建设制度滞后,管理模式僵化等,这些问题制约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水平。
(三)我国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成熟,金融体制不合理等原因,我国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现象普遍存在,且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我国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资本少、可供抵押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和信用等级偏低等多种原因,银行不愿冒险贷款给它们,不支持它们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四、解决融资问题建议
(一)规范企业融资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的弊端。制度的不规范也是融资难的影响因素之一。规范的企业融资制度,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减少融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益,规范的融资制度在融资过程的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保证融资行为的关键。我国融资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这样才能合理配置政府资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所以,完善企业融资制度,政府必须做出改革。我国政府融资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政府融资缺乏健全的投融资平台体系,政府融资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投融资风险防范能力低下等。因此,政府融资制度应该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加强企业融资风险的预警与防范。应该,建立合理的机制,整合政府资源,放大资金投入效应;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探索创新融资方式,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二)企业自身的改革
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信誉,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也要出企业自身素质信誉出发,投资者通常会选择企业信誉好的企业来进行投资,只有企业的素质和信誉得到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了,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机和企业利益,这样企业才能更多更好的筹集到资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为发展保存良好的信用潜力。企业应该要规范企业自理结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自理结构的规范,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规范的财务管理有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创新企业融资制度
融资制度的创新有着非凡的意义,只有制度的革新,优化融资环境,才是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融资问题的根本措施,制度创新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繁荣发展所必须的。在融资制度的创新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政府,企业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只有在政府和企业共同的作用下,创新融资机制体制,加强投融资能力,才能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冯雪飞,王竞天,韩俊.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