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物业管理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管理会计中决策的应用
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来看,基本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办学规模的扩大促使职业院校在投资上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增加。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除了对资金快速增值有较强要求外,同时对财务风险的规避有较大要求。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可应用于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为职业院校财务决策提供分析依据。如将资金存入银行或将其购买股票,前者可以几乎没有风险地获得利息,而后者会冒较大风险,但利息也会比银行高出多倍。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也可对管理会计中的概率分析法,科学比较投资风险与报酬,选择最佳投资手段。
(二)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的应用
相对传统职业院校预算对资金的简单划分和在执行中的不断调整,管理会计中的“预算”是对规划、计划的量化分解,指职业院校总体经济规划的数量说明,比传统职业院校财务管理预算具有更强的严密性与可操作性。以管理会计中的零基预算为例,该种预算方式以零为起点,对各个部门本年度承担的事务和项目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抛开了传统的从原有基础出发的弊端。这种不考虑基期的开支水平,对预算规模进行确定的方式,可对传统预算的盲目性有效克服,避免出现“有钱无事,有事无钱”的情况,促进职业院校资金使用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实践表明,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除了可以被应用在生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外,同时也适用于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管理会计成本二分法的支撑下,职业院校可有效分析出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明确这一关系的基础上即可掌握学生可能会对那些项目形成影响,从而对职业院校财务支出进行更合理的安排,促进职业院校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成本的节约,提高职业院校财务利用和办学效益。如对职业院校财务中固定成本的分析,可提升固定成本预算准确度,将固定成本预算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对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分析及实证分析,可对职业院校财务有更清晰地认识,从大局上把握职业院校财务预算与支出实际情况,并能够对影响职业院校财务成本的各项因素有更多了解,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可对症下药。
(四)管理会计中责任中心及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在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作为子系统之一,其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进行的规划、控制和考核,都是为了与经费责任制要求相适应。职业院校后勤承包、校办产业等方面均可对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中心分析加以应用,对各个责任中心的设置。以责任中心为职业院校推行经济责任制,可对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更有效地调动起来,有利于全体教职人员个人力量的充分发挥。高中财务管理中对量本利分析的应用,可帮助职业院校理清学生人数与学校投入及职业院校盈余之间的依存关系,为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否,扩大多少等提供决策依据,促进职业院校费用管理的加强,最终促进职业院校资金在使用方面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构建
在财务管理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很多领域财务会计已经具有自己的准则体系,但是管理会计标准体系目前还不统一和规范。我国管理会计规范化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于相对完整性的理论体系,可以从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等方面,来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但要制定统一的管理会计概念,同时也要对管理会计内容科学界定,统一管理会计实施原则以及规范,为实际应用中的管理会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对职业院校决策者管理意识的培养
决策者的相关决策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提高决策者管理意识,更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未来的健康发展。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如果决策者的思想落后,就算是具有一直高素质会计队伍,那么管理会计职能也很难有效发挥。因此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决策者的会计管理意识,提高决策者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促进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和发展。
(三)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会计应用规范
信息化浪潮已经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产生影响,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采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能够有效实现管理会计和职业院校业务的良好结合,提高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规范化。通过构建管理会计资金流、业务流以及信息流的良好结合,并且在这基础之上,还可以构建相应的内部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另一方面用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可以促进职业院校预算、成本控制、资金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等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
三、结语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18-01
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正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也曾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实现信息化带动教育发展的现代化,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未来极其重要。文章首先对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概述,其次提出传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设立并完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议。在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办公模式,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高职院校转变的目的。
一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的任务之概述
高校中的教学是建立在教务管理基础之上的,场所安排、设施提供与定制、人员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检查以及学籍管理等都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阶段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增长,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专业设置与学科门类等日趋多元和交叉,这种变化给教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高校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高校教务人员、教师、学生,并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务管理水品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还将影响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涉及包含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课程等信息,与院校的多个职能部门相关联。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校园网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各自权限进行操作和管理、师生在不同地点可以根据权限进行浏览访问、操作,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教学管理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教务管理系统调整院校教学工作内容的广泛和规划的范围之广,使得教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必然是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及方法,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进而确保教学过程的畅通,使繁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不断趋向整体协调化、管理和使用的高效化。
二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尽管目前的教务管理网络和信息化得到发展,教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教务信息管理工作的复杂和变化性,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挑战,教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上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首先,系统的灵活性不足和系统间不兼容性制约了系统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一经开发很难更改,系统升级和后续的配套完善往往会跟不上,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不能同步跟进,更新速度慢导致系统中使用的软件必然出现缺陷和系统漏洞,结果是导致系统无法稳定地运行和进行维护,将给教学管理和信息管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而直接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在教务管理系统中,一些基础数据如学生信息、教学资源等都有其既定的格式,而基础数据一半来自不同部门,各部门信息系统独立,数据类型和格式不兼容是信息运作过程中成本提高,而软件间的不兼容则导致系统出问题、计算及运行性能降低。
其次,教务信息管理理念和工作人员能力的不完善制约教务信息管理的发展。一方面,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高校沿用传统教务信息管理理念、习惯和方法,对信息收集、整合和分析、全部靠人工来完成,在建设中往往表现为管理内容上不全面而缺乏系统规划,在管理投入上过于注重硬件。另一方面,教务管理者不仅只从事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其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以及自身的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操作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是其工作内容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
三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完善
首先,主观上创新教务信息管理理念,促进教务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完善教务信息管理,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务信息管理理念和习惯,树立现代化的教务信息管理观念,用全新的方法、思维方式、服务习惯与指导原则,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发掘自身的优势,找出适合自身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务管理理念。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信息化和服务广大师生的理念,结合学校内部的特点,统一规划并全面协调,确保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转。
其次,客观上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系统兼容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因此为便于管理和操作,选用同一单位开发的系统可以使软件架构和操作方法一致。为能使软件之间兼容,应尽量采用后台架构和支持系统相同的软件,应选用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的软件,另外要注意常用软件间的兼容性能,如杀毒软件、word,office等的兼容,避免软件的不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吸收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务管理人员加入到系统设计中,他们来自教务信息管理第一线,会更了解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需完善和进行人性化设计的地方,从而可以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实现灵活性。
再次,教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需要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是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同时培养和不断提高教务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适应教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栾天.高职学院教务信息管理平台设计[D].天津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一、课程设置模块化
物流管理专业不仅涉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也涉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它的专业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职业院校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时,应从当下的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出发,结合劳动力市场人才发展的需要,以及物流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当前随着我国的网购规模越来越大,许多人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异常火爆。整个物流行业除了有自身的发展流程外,更为关键的是它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服务业。因此,高校在设置课程时不能仅仅只是设置一些传统的理论课程,也应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关于服務性的课程、关于基础岗位建设的课程以及创新性的课程,还有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物流量增大导致物流速度减缓的问题等相关的课程。通过设置这些实践性更强的课程,促使物流专业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从而培育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情景化
实验式教学模式倡导的是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符,通过模拟现实场景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真实的实践经验和实践体会,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通过模拟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为了适应实验式教学模式的发展,物流专业教学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情景化模式,主要就是通过模拟企业实践过程,最大化地还原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切身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比如在学习物流相关流程时,创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情景项目,通过系统的模拟,系统地了解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安排来体会真正的物流实践。例如,通过分组演戏让部分学生扮演制造商,部分学生扮演批发商以及零售商、顾客,将学生统一安排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链条,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设计出相关的业务计划,比如进货量、库存量等以及设计出相关的物流服务流程等。通过这些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氛围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提前进入到社会工作角色中去,更早地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进而从整体上掌握整个行业的业务流程。
三、教学方法综合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整个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这就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倡导老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讲解得更全面更仔细,方便学生理解和体会。然而,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我们倡导课堂讨论以及课堂参与,力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通过课堂的演习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真实的业务流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转变当前单一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练、岗位实习、实习管理等相关的实践形式扩展教学方法,力求实现课堂模拟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练以及岗位实习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物流行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让他们在整个体验式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交流培养相应的合作精神,进而培养相关的职业精神,为往后步入社会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施体验式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当前便利的网络文化科技,比如将当前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的通信视频技术融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去,让整个物流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更加地生动、贴近实际,也更加符合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学生开拓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老师的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也是如此,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尽管我们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性地学习交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协调沟通,要对整个课程流程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还要对学生不太了解的流程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教学体系系统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起体验式教学模式综合体系,这个综合体系主要由五部分课堂组合而成:第一课堂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堂;第二课堂主要包括拓展知识应用于名家创新应用讲座;第三课堂主要包括开展创业项目运营试验的试验课堂;第四课堂主要包括开展比赛促进教学、促进学习的实践课堂;第五课堂主要包括开展实训定岗和创业实践为主的实践课堂。通过这五大课堂的教学与实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综合体系,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通过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整体的业务流程观念,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岗位的相关情况,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这一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不仅可以将理论融入实践当中,而且可以全面、系统化地认识整个物流行业的运作规则,有些学生更是在这样的实习之后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如设立快递投放点,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多样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2010-2020年完成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目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面临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酒店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星级酒店数质量快速提升,截止2015年底,数量已超2万家,其中四星级以上的豪华型企业超过1万家。酒店管理行业人才需求和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二)高职院校快速扩招,教师数质量与现实需求存在矛盾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14年底,全国设置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有700多所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让专业教师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
(三)人才质量要求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素质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加速发展,酒店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同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作为高端服务人员的培养塑造者,高职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同样需要升级换代,跟上时展步伐。
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
(一)思维还不能完全跟上行业发展新动向
酒店行业是是我国与国际接轨较好的一个领域。目前,我国酒店的产品、服务以及酒店管理的模式都与国际酒店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相吻合。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国际间的校际合作、校级交流、校企合作极少,不能实现师资与酒店业国际化发展的对接。
(二)能力结构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就目前的现状看,绝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酒店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比例较小。这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青年教师缺乏比较重要的行业实践经验。以笔者工作的武昌职业学院为例,2004年-2010年共引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师20人,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有18人,占90%;从企业调入的有2人,仅占10%。
(三)师资队伍整体上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
因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有其自然的周期,因此作为非“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成长进程缓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专业能力,需要不断的进行学历提升,丰富行业从业经验,提高职称水平。而当前专职教师的超负荷工作运转,无暇顾及业务提升、进修和行业挂职锻炼是多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四)从企业引进师资面临较多现实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内部培养耗时长、成本高、效果慢,但是从酒店业引进人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酒店里拥有实践丰富的经验的绝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实践绰绰有余,但理论普遍不足,学历偏低,这些都不符合学校引进人才时的学历的要求。与此同时,同一地区酒店中层管理者的薪资也远高于学校教师的待遇。
三、关于加强酒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探索
(一)下酒店挂职锻炼
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努力克服教学任务重的困难,适当牺牲寒暑假期休息时间,根据学校安排到合作的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到酒店一线任职,或者给酒店经理当助手,以期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实践管理、积累实践经验的双赢目的。
(二)开展校际校企交流
应积极向国内外在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成效显著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借鉴他们在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等方面的经验拓展教师思维,开阔视野。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安排人员给合作企业作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管理文化培训等等,借此机会了解酒店所需,学习酒店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
(三)坚持大赛牵引
充分认识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等高端竞赛平台对教师思维眼界、能力素质的牵引作用。应该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负责指导参赛选手,让教师全程参与竞赛的主题构思、物资筹备、学生指导、比赛现场管理等竞赛全过程,让教师在次过程中提升思维层次,锻炼耐心毅力,培养创新精神,锻造吃苦耐劳品质。
(四)参与酒店筹建
酒店筹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够参与酒店筹建是一个非常难得锻炼机会。因此,院校应该主动抓住一些新建酒店筹建机会,积极主动参与或主持酒店筹建工作,切身体会和全面了解酒店定位、风格设计、品牌运作、营销策划、人员招聘培训、采购安装调试、管理运作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思维层次。
(五)考察学习培训
关键词:创业教育 财务管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113-02
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经济形势较为严峻。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在就业形势较好的广东省,截至2015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8%,而在云南省则为87.9%,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同时仍有一批往届毕业生还没有就业,就业供需矛盾仍较突出。经济要发展,各类财经类人才必不可少,而从就业结构上看,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仍较紧缺。
一、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的任务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不能简单把毕业生推向社会,而应积极想办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既为学生创造就业途径,又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养、高技能”的“金蓝领”,但在目前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还应该加上“敢创业、能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高等职业院校才能培养出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还能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强国富民的时代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高等职业学校,要推动学校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首先应构建一套创新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其次,不同课程在内容选取上也要围绕创新创业做文章,紧扣创新创业这根弦,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总项目,在此基础上设定项目任务,有步骤地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达到有效就业的目的。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距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比较普遍,把创业教育等同于企业家速成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将电子商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攻方向,结果培养出了一批淘宝店主,将学生淘宝的销售量作为教师教学成绩和学生考核依据;二是教学上仅仅把创业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局限于技能操作,没有从创业项目的选取,制定工作流程,项目预算、融资、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缺乏,教师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毕业或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只有从校门到校门的经历,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再加上创业资金缺乏,学生没有“试错”的机会,只能在教室里模拟创业,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过财务管理的学生懂财务、会管理、精核算,善于对项目做投入产出分析,他们具备从资金筹措、投资决策、财务预算到市场运营以及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等一系列知识,这就为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沙盘技能大赛,更为学生经营企业提供了一个虚拟演练的环境。财务管理课程不能只局限于财经类专业,应将其设为全院的选修课,鼓励有志于创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学习。
四、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目标要求
基于创业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应包括如下内容:创业财务基础知识、财务预测、项目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创业项目预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营运资金及利润管理、人力资源及薪酬管理、成本及管理会计。课程内容设计上应以创业为中心,首先讲述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财务的关系,资金时间价值与投资风险价值,为非财经专业的学生理解创业与财务知识打下基础。财务预测主要包括财务预测方法、资金需要量预测、利润预测,使学生能预测创业项目的资金需要量和项目盈亏。项目筹资决策与项目投资决策则是讲授在项目选取后如何有效筹措资金及使用资金。创业项目预算部分一般要求学生假设项目落地后能对销售及成本费用等提前进行测算,最终要落实到资金预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主要讲述如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创业人员有效落实财务预算。鉴于初始创业项目一般资金规模较小,人员较少,营运资金及人员薪酬管理等内容可作为一般内容进行了解,但要告知学生在创业初期与合作伙伴及员工在利益分配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协议,以免今后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成本及管理会计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要使学生掌握创业项目的运营成本及投入产出情况,避免出现虚盈实亏的情况。
我国高职院校现行财务管理教材大部分还是采用原来的体例,虽然加进了案例教学的内容,但由于本身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停留在教师教例题、学生做作业阶段,没有从学生创业角度考虑其应用性。应从创业角度出发,模拟一个创业企业情境,从企业初创到筹集资金到企业运营直到成本核算利润分配,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主线下,所有的案例、教学内容都围绕这样一个企业来编排。
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财务管理教学方法选择
(一)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将有关教学资源提前上传到网上,学生在课下先进行学习,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在课下已充分掌握了有关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组演练,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在工作场景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案例要求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问题。教师可在学生演练完成后改变案例参数,指导学生角色互换后进一步练习。学生对疑难问题可以现场提问,师生之间存在有效互动,教师也可给学生提出问题,加深案例难度,让学生自主解决后,再加以点评。
(二)加强ERP沙盘模拟教学
ERP沙盘教学是寓企业经营于游戏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后,每个人担任一个角色,从企业的设立到物料采购,再到组织生产、抢订单等,既有组内的合作,又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在教学形式上既易于被学生接受,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沙盘练习将复杂抽象的财务理论直观化,考察学生综合运作企业的能力,学生将自己的经营成果体现在沙盘上,教师通过经营成果相应给定分数。通过反复地试错练习,学生逐渐掌握财务预算与规划、各项财务指标、量本利分析等一系列财务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使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有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叙述,意为先让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再去启发他。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改变案例参数等方式来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找到答案,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财务咨询公司,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建立小规模的财务咨询服务公司,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专业教师采用导师制培养学生技能,对外承接业务,指导学生熟悉业务流程,提出工作思路,在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五)改革成绩评定方法
基于创业的财务管理成绩评定要摆脱以往的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的评价模式,应更加注重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以完成财务管理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大型作业的成绩比例以三三四为宜。教师在成绩评定上更应关注那些在课堂上有独到思路的案例分析发言,小组活动中有良好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
六、结束语
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如同学生创业一样,也同样存在一个探索过程。教师自身要及时了解与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与经济信息,与以往离校创业的学生多交流,了解一下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问题,将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写入教学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鲁学生,胡艳.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
[2]孔德兰.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校研究,2010,(4).
[3]杨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4).
[4]孙伟力,朱甫明.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