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儿思维能力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少儿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不断地攀升,少儿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持续“升温”的背后明显存在着“急功近利”,更存在着“重技轻趣、轻艺、轻文”等几种跛足倾向,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探讨。
少儿钢琴教育“硬功”“软功”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了30多年,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相应的,是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使“钢琴热”不可避免地持续“升温”,“学得多教得少”“家长希望孩子早成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也使少儿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不断地攀升,少儿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持续“升温”的背后明显存在着“急功近利”,更存在着“重技轻趣、轻艺、轻文”等几种跛足倾向,这几种倾向在“市场价位”不停攀升的诱引下,少儿钢琴教育由于缺少人文底蕴而凸显发展后劲不足。
除少儿钢琴教育的统一规范性问题外,从主观上讲,就是钢琴教师不重视“软功”以及在这方面的锤炼不够。笔者从事少儿钢琴教育多年,经过实际的探索和体验,并结合当前少儿钢琴教材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钢琴教师并非易事,少儿钢琴教师不仅应该是现实的钢琴教书匠,更应该是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与精神追求的人。目前,大多数“80后”少儿钢琴教师从小学琴都具备了“童子功”,经大学几年专修钢琴后,他们的“硬功”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不足的是教育心理学、德智人文知识等“软功”,因缺乏积累而尚有欠缺。他们毕业后从事少儿钢琴教学工作在“兴趣为先”“做人为先”等“软功”等方面重视不起来,难以领悟到少儿钢琴教学的真正要求。
所谓“硬功”,就一般而言,应该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能力和钢琴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在衡量少儿钢琴教师的标准上,我们往往是以“硬功”来衡量的,比赛也是凭“硬功”打分,谁的“硬功”好谁就得奖,甚至谁就可以成为好的钢琴教师。整个教育理念和比赛理念都围绕“硬功”这一轴心旋转,忽视了钢琴教育中的“软功”,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少儿钢琴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软功”是相对“硬功”而言的。“软功”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功夫,属于水平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范畴。具体说来,“软功”分为以下几方面:
1.情境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学生的性格、气质、态度的调节等,对教学所产生怎样的效果很重要。要使少儿学生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与训练之中,教师不多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等去操作教学,是无法教好学生和使学生学到老师所教的知识的。因此,教师要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去观察、训练学生。由于中国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状态属于期待型者居多,即只期望成功,却不习惯不善于自己学习,只待兴趣起来就学一些和寄希望于教师和家长具体帮助“嚼好喂食”,于是,作为少儿钢琴教师必须明确:钢琴基础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在好的情境氛围中才能教会学生学习。
2.思维能力。“音乐是愉悦、思维着的声音”。要传达这种声音,对少儿钢琴学生的兴趣教学其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少儿钢琴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的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兴趣为先导,去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具备必须先行,不要单纯向学生生硬地灌输知识,而要向学生授之乐学之方法,启之以智慧、励之以做人做事,使学生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去面对钢琴艺术。
3.情感内涵。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音乐是最美和最能表达情感的乐器。少儿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情感丰富的人,这种情感包括有人情、爱心、良心、同情和种种神圣的
转贴于
感情。少儿钢琴教师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这类情感,并借助钢琴演奏示范,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钢琴音乐意境的呈现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
4.人文素养。少儿钢琴教学需要更高、更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修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一种综合素养……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真正的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没有比提高文学、诗歌、历史乃至哲学修养更为重要的事了。一个优秀的少儿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才可能在研究学习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提取出自己的钢琴教育见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因此,当今的少儿钢琴教师必须超越“市场价位”的诱引,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
关键词: 少儿武术教学训练 生理特点 心理特点 武德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派别众多,是中国几千年宝贵文化的产物,被称为国粹,继承祖国文化瑰宝是我们的责任,目前正向全世界推广。然而,武术的动作结构较为复杂,科学的训练对传承祖国文化非常必要。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要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教师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以武德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
1.少儿生理特点和教学训练方法
1.1少儿生理特点。
1.1.1运动系统生理机制。
少儿骨骺柔软,软骨成分多,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所以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
1.1.2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机制。
少儿的相对血液量较成人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因此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少儿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因此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
1.1.3神经系统机制。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
1.2教学训练方法。
1.2.1根据运动系统生理机制要控制力量训练。
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2根据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机制要控制耐力训练。
少儿不宜过早地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踢腿、冲拳等。不宜过多地进行力量、耐力和静力性的练习。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1.2.3根据少儿神经系统机制训练中要注意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在学生作出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做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
2.少儿心理特点和教学训练方法
2.1少儿心理特点。
少儿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贪玩、好动、活泼、热情;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强;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一旦兴奋好动起来就会不顾一切,往往忽略和意识不到纪律的约束,使课堂秩序大乱;自我表现欲强,喜欢被肯定、被表扬;可塑性强。
2.2教学训练方法。
2.2.1鼓励为主,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2.2.2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少儿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
3.加强武德教育,弘扬武术精神
少儿是最容易塑造的群体,需从小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习武者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没有好的武德可能恃强凌弱,为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由于武术的特殊功能,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3.1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
武术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赋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这无疑将使习武者激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岳飞、戚继光、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事迹可歌可泣。近百年来,我国饱受欺凌,许多爱国的武术家以高尚的武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他们为国争光,大振了中华的武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中灿烂的一颗明珠,武德教育就是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让人们珍视它、弘扬它。
3.2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习武者热爱祖国,热爱武术事业,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据有关调查表明,练武术的少年儿童,其组织纪律性明显好于一般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练习武术的人,他们不仅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且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像我们的武警战士,每次围捕持枪歹徒总是冲在最前面,表现出了舍身求义的高尚品德。武德教育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等等。
4.结语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一定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符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
少儿处于人生关键期,教师或教练员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正确的训练和学习动机,培养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要注意武术技能、文化素质和德的有机集合。
参考文献:
[1]杨峰.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战线,2009.5.
[2]张彩虹.少儿武术训练方法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
少年儿童冰球运动员心理特点训练模式
一、概述
冰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消耗体能,同时也消耗心理能量。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能量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使运动员在身体、技术和战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也难以在比赛中取胜;特别是在一些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必须从少年运动就开始重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少年儿童冰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1、认知特点
(1)感知觉的特点。运动员形成一切心理过程都要建立在感知觉能力基础上,少年儿童的训练水平和难度不高,感知觉发展落后于成年人。例如少儿运动员在训练射门动作时,常出现对球门位置判断失误的现象,因为空间知觉差。
(2)运动表象的特点。表象是对曾经感知的事物进行形象反映,是大脑将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感性形象的过程。少年儿童冰球运动员的表现能力不强,突出表现为对动觉表现的接受能力差,因此教练员要注重反复进行标准的示范动作。
(3)思维特征。思维过程是对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况的反映过程,冰球是集体运动,战术思维能力不仅是运动员水平的标志,也影响了冰球团队的战术水平。少年儿童的思维敏锐性强,但是缺乏与专项的有机结合,缺乏思维的预见性和创造性。
2、心理状态特性
少儿运动员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能力、自我调整能力还不高。冰球运动的对抗性、复杂性等特点,要求从少儿时期就要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训练,适应艰苦和激烈的冰球运动。
3、个性特点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儿少冰球运动员个性的发展直接影响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以及他们将来的竞争能力。
三、少年儿童冰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模式
1、心理训练的内容
(1)提高感知觉能力
要通过基础和反复的技术动作练习,培养少儿冰球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少儿冰球运动员训练时从单一的技术动作开始,逐渐进行复杂技术动作,然后再开展技术和战术的培养计划,最后达到与全队训练和比赛适应的结果。运动员在一系列的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感知觉心理。
(2)强化情绪控制。少儿情绪的稳定性差,但是会因年龄的成熟逐渐进步,教练要打造和谐的师徒关系,训练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粗暴、单一方法,重视训练和讲解的艺术,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教练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因此教练情绪要保持平稳、态度自信、和蔼。教练对少儿冰球运动员进行情绪训练时,应该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方案。教练要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改进训练方法和内容,让少儿运动员因为兴趣而训练,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情绪、获得付出后的成就感。
(3)增强自信心。一切运动项目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自信心,冰球运动项目对抗性强,比赛场上形势复杂多变,自信心是比赛成功必须具备的心态。少儿运动员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教练要注重多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冰球运动,只要认真训练一定会成功;当球员表现失误或者训练效果不好时,也要用温和的态度指出缺点,保护少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注重激励和启发。比赛失败后教练要及时进行思想动员和教训总结,让运动员关注战略和技术上的问题,调整低沉情绪,增强运动员的斗志和信心,让运动员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4)提高注意力。冰球运动比赛一般比较激烈,竞技双方有直接身体接触、碰撞,赛场变化多样、惊险刺激,稍不留神,可能出现技术上的失误和配合上的疏漏。因此少儿冰球运动员必须在场上提高注意力,教练员要注重这方面的有效训练。
(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冰球运动要耗费很大的体力,训练难度很大,运动员经常要忍受巨大的生理痛苦和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因此,少儿冰球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进行对抗困难和挫折的训练,让运动员明确冰上运动的意义和困难,使他们逐渐形成挑战自我、战胜逆境、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同时,冰球运动是个团体性项目,要让小运动员少儿时期就养成集体主义精神,能很好的协作和沟通,适应群体生活,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2、心理训练的方法
(1)放松训练。运动员可以利用自我暗示实现心理的放松,暗示主要是用语言对心理产生调节,使疲劳的肌体得到缓解和休息,从而使情绪迅速恢复正常状态。放松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因为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人对自己或者他人积极的语言产生作用,运动员可以闭目仰卧或者静坐,集中精力对积极的语言和情绪进行反应,产生放松心态,或者想象自己放松的情景,首先对过度紧张情绪的缓解。
(2)运动表象训练。使受训者通过训练唤起运动的表现,在大脑中进行虚拟训练,因此又称为念动训练。运动员在接受运动表象训练时,将教练的讲解和示范在大脑中进行运动表象思维,提升运动技术。大概包括以下环节:回忆-重复训练-改进-提升-创新。少儿冰球运动员在进行运动表象训练时,可以先放松身心,然后在大脑中反复想象教练的动作表象和自己做动作时的身体感觉,然后再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
(3)适应与模拟练习法。在参加比赛前充分搜集与比赛有关的信息资料,例如:时间、场地、气候、对手情况等,然后结合自己教授的少儿冰球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科学的具体的训练方案。训练内容要尽量模拟将要参加的比赛,对可能出现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赛前心理指导和分析,增强运动员对实际比赛现场的适应能力。
总之,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对其心理训练要遵循儿童心理发育规律,注重长期坚持、循循善诱。我们的教练人员要增强爱心和耐心,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少年儿童冰球运动员进行多方面的心理训练,促进我国少儿冰球运动的长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重要作用;身体素质;治理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也愈来愈重视。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颇受广大儿童的青睐与欢迎,尤其是舞蹈教育独特的艺术魅力,促使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独特功效。然而,如何将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少儿舞蹈的基本特征作为参考依据开展舞蹈教学,对提升舞蹈教育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针对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
1提升身体素质
少儿舞蹈教育有益于提升少儿身体素质、强化气质与形体美感。舞蹈可谓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髓所在,特别是协调、科学的舞蹈训练,能够提升少儿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与协调度,推动少儿的骨骼发育,强化其消化机能,提高少儿的食欲,增强其身体素质。尤其是对于一些骨骼或形体发育不良的少儿,如端肩、抠胸、驼背等现象,对其进行舞蹈教育能够引导这些少儿自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并且如果能够坚持锻炼,一定时间之后很有可能得到有效纠正。根据实践教育发现,接受舞蹈训练的少儿一般都具有举止端庄、仪表得体等特征。同时,良好的形体特征又会让少儿产生优越的自我感觉,进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1]因而,普及少儿舞蹈教育训练,能够让其他国家感受到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开朗美好、活泼大方的精神气质,有利于培育与提升民族自信心,切实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所以,在强调应试教育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健全新一代接班人内质与外质等综合素质方面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强身健体是少儿舞蹈教育最突出的特征与作用。
2促进智力发展
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韵律与动作更为活泼欢快,通常不是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展现,而是对少儿童心与童趣的表达。对培养少儿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具有传统纯粹的课堂教学所无法起到的价值与功能。譬如,少儿舞蹈训练课程中有专门学习与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在讲解这些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简单的、有趣的、活泼的肢体动作,并紧密结合少儿的日常特点,如爱跳、爱蹦的特征等,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根据少儿自身的感知能力对外部世界进行认知。由于少儿对外界的理解与认知能够通过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和律动得到提升,因而科学地开展少儿舞蹈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少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总结能力。[2]另外,少儿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内心感悟,能够创造性地展现舞蹈动作的基本内涵。反之,舞蹈动作也能激发少儿的表现欲望,集中其注意力,不断提升少儿的发现力与记忆能力,有助于其展现丰富的肢体动作。一个完整的少儿舞蹈动作,需要经过多次训练以及情绪配合,这对广大少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智力发展大有益处。
3增强道德意识
舞蹈作为整体艺术形式的一种,少儿舞蹈通常是以群舞形式开展演出或排练的,协调的动作、有序的队形是测评舞蹈整体美感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旦出现部分少儿不认真,舞蹈动作不整齐,就会直接影响或破坏舞蹈的艺术美感。按照这种整齐划一的舞蹈训练,坚持长期锻炼有助于少儿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的思想意识与道德意识。少儿舞蹈还有助于培养少儿活泼的性格与坚忍的意志,这对当前的少儿教育而言意义非凡。少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少年儿童,由于在家庭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极容易在公众场合表现出任性、娇气、害羞、内向等情况。而舞蹈属于当众表演的艺术形式,具有现场交际与互动性强的特征。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舞蹈表演的外向性特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进行富有感情的舞蹈表演,通过集体活动、外出演出、参加排练等,不断克服胆小害羞、性格内向等问题。同时,参加多种多样的舞蹈艺术活动还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其自信心,使其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另外,舞蹈又属于一门体力性艺术,在实际舞蹈训练过程中,必须付出一定的艰辛与痛苦才能真正掌握,这对培养少儿的坚强意志与吃苦精神具有关键作用。
4培养创造能力
舞蹈本身就具有拓展想象力空间与创造力空间的作用,不同的欣赏者对同一部舞蹈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不尽相同。创造力在推动人的发展与进步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其作为能力的一种,需要加以重点培养。少儿时期是学习、创造与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对周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各种未知事物有着浓厚兴趣。同时,少儿善于想象,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这与少儿舞蹈教育的特性正好相吻合。[3]在少儿舞蹈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对有关舞蹈动作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少儿进行初步模仿,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对舞蹈动作进行各种创造。随着少儿对舞蹈动作模仿的熟练,可以逐步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融入舞蹈动作之中,并对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变。由此可见,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能够切实推动少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少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5强化心理素质
舞蹈具有培养少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功能与作用,舞蹈课训练实际上非常辛苦,这对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与韧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独生子女居多,这些孩子缺乏坚强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予以鼓励,激发每个少儿的好胜心与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开阔的胸襟、乐观的心态及坚强的心理,培养其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健康个性,促使其确立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4]与体育运动相同,长期的舞蹈训练有助于提升少儿的耐力,不断强化其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有利于其全方位的发展。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应试教育依然在我国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改革应试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根据实践检验发现,少儿舞蹈教育有助于促进少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推动少儿身体部位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尤其是跟随舞蹈的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动作训练,能有效提升少儿的音乐理解能力与审美水平。少儿在学习舞蹈动作时,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少儿身体的各项技能,改善少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对培养少儿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友,刘春平.中小学实施舞蹈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张祖清.儿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3]…刘雪涛,郭婷婷.浅谈少儿舞蹈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帮助[J].青年文学家,2010(13).
在此,我结合本人在舞蹈学习和少儿舞蹈教学中的相关经验与体会,根据少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就少儿舞蹈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少儿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在少儿舞蹈课堂中,尤其是基训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但从艺术这个角度来看, 适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全可以缓解这种技能训练所产生的疲劳和单调。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 向学生传授舞蹈审美方面相关的舞蹈知识, 引导学生进入舞蹈艺术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抽象的、枯燥的、机械的动作变得生动有趣。舞蹈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有很多, 可以通过概要生动的语言, 结合相关舞蹈知识进行讲述, 使学生明确此次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 播放优美的舞蹈画面, 引导学生先获得视觉上的感知,产生丰富的联想, 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便在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下, 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三、如何创设情境
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在“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
比如,教授学生舞蹈时要求手形漂亮,不要太僵硬,常用“白骨爪”来形容僵硬的手,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就会想起“枯树枝”,谁也不愿自己的手像“白骨爪”那样难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少儿好奇心强,又活泼好动,所以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无声情境”的引导有时也显得格外必要。
2.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舞蹈训练对儿童来说,不同于其他学龄前的直接辨物训练和一般思维训练,具有学习、游戏双重特点,它本身是一个世界,一个独立的系统,课堂所需教授的内容,儿童通过游戏舞蹈就掌握了。舞蹈是一种形象的符号系统,它不仅对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舞蹈的全部知识是在对动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这种动作教学形式是最具有计划性和成效性的。这种教学可以促使一个对舞蹈完全陌生的人迅速地进入到舞蹈的世界里,并能形成舞蹈者全新的对动作的认知方式和运动方式。
3.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
现在的媒体网络提供了非常宽广的舞蹈交流学习的平台。我曾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精品,如古典舞《木兰归》、民族民间舞《奔腾》、芭蕾舞《天鹅之死》等,一边欣赏一边向学生讲述其创作时间、表现内容、形式结构、情感体现、风格特点、动作节奏、舞台调度、服装舞美、道具运用、音乐效果等,让学生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涵: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美……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少儿舞蹈教学除了具有教学的普遍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少儿舞蹈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先从少儿心理特征入手,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利于舞蹈教学以及对少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不能只知单一的灌输动作、片面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舞蹈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启发儿童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儿童在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完善个性、提高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