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国土所;创新体制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Abstract: Land is the frontier of China's land sector, is also the key construction business in China, to protect and maintain the order of land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need to have a sound mechanism, since the system reform, land realize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can not be ignored i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of grass-roots land where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ques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hesis, and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Keywords:land of the grass-roots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285.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基层国土所在体制创新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凝聚力方面不断增强,国土资源管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为促进我国国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者的贡献,也和创新的管理体制密不可分。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管理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善,本文就从问题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保证我国国土资源的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问题还是较为突出,如阵地建设较为滞后,改革创新的观念不强等,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缺乏较强的改革创新观念

基层国土所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健全的机制,还需要管理者具备较强的创新理念,但是在现实的管理中,基层国土所的一些干部管理思维和观念较为陈旧,在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的意识,总是习惯于按照之前的管理经验工作,往往忽视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导致工作上没有创新的举措和突破,这样就给国土所的创新机制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

(二)政策体制上的因素阻碍国土所在空间上的发展

经过调查发现,基层土管所普遍缺乏管理者,这样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加上基层国土所的工作量较大,在宅基地登记、地质灾害监测、土地以及违法用地的巡查和土地纠纷的调解等方面都需要管理者的协调管理,严重缺人的现象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创新管理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三)法律层面的不积极因素阻碍了体制的创新

基层国土所创新体制管理需要有法律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现有的法律不能够有效的保护好土地资源,遏制土地管理中违法现象的发生,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经常存在,法律没有赋予基层国土所相关的强制权力,执法难给国土所的执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四)缺乏文化建设,影响了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的运行

近年来我国基层国土所在软硬件建设上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办公的条件大有改善,管理者的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国土所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例如国土所对国土文化建设力度不够,缺乏探索、思考、实践和总结的过程,同时受到基层环境的影响,经费投入的影响,文化建设工作的缺乏制约了创新机制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 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对于保证国土用地,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作用,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基层国土所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体制要以更新观念为前提

上文中指出,基层国土所的一些管理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进管理工作和时展相结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加大力度更新管理者的思维和理念,将现代的管理机制和思维方式进行宣传,使得最新的管理理念深入到管理者的心中。其次需要强化管理者的责任,落实土地保护责任奖惩机制,使得管理者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在激励的作用下更新思维理念。最后需要管理者加强沟通协作的能力,形成工作合力,相互之间学习各自的长处,为促进机制创新,带动基层国土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且保证最新管理理念的存在。

(二)采取措施避免政策体制因素的制约

为了防止政策体制因素的制约阻碍基层国土所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加大个相关部门垂直管理的力度,进一步的明确基层国土所的地位和职能,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充实好国土所的职能,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基层国土所的权威和地位,进一步加强国土所的标准化建设。除此之外,还需要协调好基层国土所的组织结构和人事问题,解决好体制层面上的问题,避免体制问题影响创新体制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起相关法律机制,以法律强制力保证管理工作

法律的强制力能够保证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需要完善执法体制,夯实我国基层国土队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完善体制,增强管理者素质,按照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原则,开展管理者的法律业务培训,强化队伍的建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夯实基层的国土监察队伍,健全网络法律监督平台。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出国土法律上执法较难的关键制约因素,从根本上确立出国土部门执法的地位和执法要求。

(四)借鉴其他地区基层国土创新体制管理的经验

创新体制管理,除了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之外,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基层国土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并结合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基层国土所设立中心所的问题上就需要注意。虽然说这种方式能够便于内部的管理,但是对整个基层国土所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就需要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进行变革,建立起最为恰当的管理模式。基层国土所的工作范围较广,涉及到各个基层角落,为此需要避免盲目的管理造成创新体制管理失控的局面。通过调查研究并借鉴其他经验的情况下,当前情况下最适合的基层国土所管理体制,应该是在没有经济负担和任务的压力下,给与管理者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升其管理职能,更新管理理念,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护好国土资源。

(五)适当的强化国土所文化建设

为了保证基层国土所的创新机制管理工作正常运行,适当的加强文化建设十分必要,首先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土文化的认识,广泛深入的宣传国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需要落实相关的制度规范,从体制模式上强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再次需要根据国土所实际环境,量力而行的加强文化建设;最后需要合理的调配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创新机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结束语:国土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层国土所就是保证土地资源能够合理利用的关键部门。基层国土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阵地,关系到各项关于土地资源政策的执行,在其创新体制管理方面需要格外重视。本文就是从这一方面出发,从创新体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基层国土所创新机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帮助,实现对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大鹏 解析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6期

[2] 邱铁军 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1期

[3] 谢振峰 王春虎 王荔等 基层国土所如何创新管理模式——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中国土地,2011年第9期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安全 培训思路 培训评估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系统的成功开发并投入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对安全管理和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培训管理、安全培训质量也急需改进和提高,以便适应电力生产的要求。基层单位是一线生产部门,必须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取得安全培训效果。本文就如何避免目前安全培训上紧下松,生产一线人员培训不系统、不专业,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几点基层安全培训落实思路。

一、利用科技手段,信息化管理安全培训

现在的基层单位,一线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安全培训的系统不够完善,考核制度亦不健全。安排安全培训后,不是没时间参加,就是形式多于实际,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改变现状,使安全培训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创新培训的手段尤为重要。只有利用信息技术,依托企业远程网络培训平台,建立完整的员工安全培训档案,对安全培训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远程培训考核的方法,利用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更快捷、更便利地进行安全培训。远程培训系统,具备远程培训、考试、记录学习等功能,加之以良好的利用与操作,合理化管理安全培训,杜绝基层单位安全培训走形式问题,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二、电力安全仿真培训

在现有安全仿真培训基础上,继续对安全行为模拟测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虚拟操作现场的方式,模拟员工作业环境,建立完善的3d互动电力安全教育培训平台。使培训者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面对具体问题,以便于更迅速构想规划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并杜绝安全隐患,为日后的实际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日后对安全问题疏忽大意或者面对问题时惊慌失措。

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

针对安全培训广泛性的特点,采取分层次的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岗位人员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手段及内容,基层管理人员应该对制度、标准熟悉,按照制度和标准去管理和执行,对其应进行标准、制度宣贯。一线人员只知道如何去做是安全的,培训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对其应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才能取得培训效果。

1.针对信息系统模块化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两票”系统使用时出现的两票填错设备编号、线路名称等问题,这些问题到现场导致恶性操作。类似的问题,是模块化集成问题,审核问题,还是流程不完善等原因?针对各环节人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此开展学习和培训活动,防止安全漏洞。

2.针对事故学习。目前采用文件转发、班组学习的培训方式,查记录纪要等方式监督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的,因此应该把事故学习提高到案例教学学习的高度,把每次事故当一起案例教学开展,对事故各环节出现的安全漏洞,进行原因分析,组织各环节人员研讨制订本环节的防范措施并进行培训和学习。

3.针对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策略。目前新入企人员,均是素质高的大学生、研究生,存在经验少、理论高、操作技能差等特点,缺乏对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对这些人员要重视其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首要任务。

四、构筑基层安全培训阵地

为确保基层安全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在生产一线人员中积极挖掘和培养安全培训师,利用其在一线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根据一线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及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内容和形式,在一线建设一个有效的安全培训阵地。

五、加强培训评估

目前,培训评估是在培训后对受训人员的反应、学习效果的评估,而缺少对受训人员能力的改变、产生的效果的评估。基层应对这种培训评估模式加以完善,重视能力上的改变评估,在受训人员培训后一段时间,通过测评和观察、了解来评估培训效果,确定培训是否促使了受训人员能力上的改进,是否提高了安全技能,是否提高了安全事故分析能力。

在安全培训中应认真贯彻落实,杜绝照本宣科,流于表面的培训形式,更不能高谈阔论,一味地“假、大、空”。应针对人员的文化层面、技术层面、职务层面的不同,实行分层培训,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紧密围绕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面向基层,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素质,扎扎实实搞好安全培训,实实在在见成效,真正为安全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肖亮.论电力企业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河北企业,2008,(2)

[2]沙志儿.建设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j].中外企业文化,2008,(1)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农村;和谐;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86—01

一、既需要“输血”投入也需要自身“造血”功能

不断提升农民道德意识和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是加快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目标。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1、关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经常会遇到经费不足、文化设施老化,或者不配套、公共文化使用资源偏少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民对文化成果的享用。目前有些农村文化阵地不是建不起来得问题,而是缺少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合理使用。一些乡镇文化站建时很壮观,但由于补助措施不配套,缺乏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及图书和活动器材等,导致“空壳文化站”的形成。此类状况必然会给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强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输血”投入,是激活农村基层文化园地的首要必需条件。只有不断强化农村公共设施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地提升了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

2、新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具备自身不断“造血”功能,而此“造血”功能就源于不断强大的新农村集体经济。农民不仅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用受益者,而且也更应当是演好农村文化建设这台戏的主角。身为一个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要结合本地文化建设状况的实际特点,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形势下本地区的“种”文化活动之路,以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农民自主创作文化热情,切实让那些农民喜爱的文化迅速在农村生根发芽。同时大力组织农民开展送文化下乡到村落、田头演出的文化交流活动。配合乡镇党委深入搞好“好婆媳”、“好丈夫”、“好邻居”、“文明村镇”、“五好家庭”等创建农村精神文明评比活动。

二、把建设经济与建设文化这两项任务拧成“一股绳”

突出表现在一些农村基层工作者观念上面的问题有很多,由于它们平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往往只在抓经济工作方面下功夫,狭隘地以为,搞农村文化活动,只要是能唱两句、跳两部、拉两曲,就可以了不用太上心,致使发展先进文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粘在墙上、附在文件上的形式动作。加之过去就存有许多的落后文化,尤其是在农村个别偏远的不发达的山区;抑或也有少数富裕地区的农民,尽管口袋富裕,而头袋却仍然贫乏,如果对这些落后的农村文化不施以整改,不但会损害农民的精神利益,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改变思想摸清思路集中在引导和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上下功夫,例如在农民身上存在的那些陈旧的生产观、人才观、生活观、生育观、盖房观、婚丧观等。

三、坚持“种文化”与“送文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近几年来,农村受多元社会文化思想影响,呈现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相互交织的局面,导致一些农民道德意识下滑,人生价值取向错位,拜金理念至上、集体主义思想意识淡化,迷信、参与黄赌毒等现象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为农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提出了深入探讨问题,因此,在“种文化”与“送文化”中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及文化享有权,改变农村文化过去那种热在县里、冷在乡里、僵在村里的窘迫现状。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的原则。实践表明,一个文化骨干是能够带动全村的文体活动,而若对这些文化骨干进行关注与扶持,就会产生延伸辐射作用。因此,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以及民间文化骨干素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群众文化新途径的重要环节。

四、“统筹发展”和“长效机制”协调推进

应当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放入县、乡全局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里,同时制定出科学严谨的考评考核监督机制。促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与其他涉及经济、政治、稳定和党建领域的思想道德活动一同以制度的形式实施规范,然后经过广大农民讨论认可后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并且严格把持住制度的执行与农村生产经济挂钩这一制度建设的特色。促使新农村文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总之,以社会主义新时期先进的思想文化去创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态度对待目前发展中的多元文化。只有大力营造新农村文化和谐格局,才能凝聚农村社会各方的力量,最终促进和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问题 路径

一、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运行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活动中心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意识,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理念偏于“被动”,方式偏于“单一”;同时由于片面追求完成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官本位”作风影响了公共文化服盏摹肮共”与“服务”的本质。二是综合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创意能力。对进入本领域的工作人员缺乏标准的准入程序和制度;对已经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由于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的平台效应有限,更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三是活动中心文化资源单一,缺乏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还没能提供真正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造成公共文化服务吸引力不够,参与率低,满意率不高的现象。四是部分街道中心甚至简单地将活动中心转包出去,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名开展盈利性培训,违背了活动中心“公益性”的基本要求。

二、创新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试点建设的路径

(一)标准设施有保障,规范服务重创新

通过文化馆、图书馆“两馆”的功能调整优化,更新和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两馆”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建设了具有“信息集成、服务便捷、工作高效”特点的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和微信供需平台。有效融合了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图书服务,实现了本土图书杂志报刊、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及各类图文、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管理平台通过阵地管理、工作管理、智能联动等数字化模块设置,实现了文化工作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设计,通知公告、活动安排、材料收集等全部工作实现网络报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和阵地全程数字化视频监控,节约了人力、物力。

(二)平衡需求对胃口,有效供给优品质

在惠民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中,不仅注重基本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和常态化供给,更注重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设计,以及文化活动开展时间的错时化安排,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闲时段,吸引了更多的市民群众在工作之余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惠民文化活动不仅延续了向群众免费送票的一贯做法,而且还拓展宣传途径,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化服务信息,吸引了大量中、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参与。同时,高度重视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文化工作。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坚持开办老年人电脑知识公益培训班,经常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加强未成年人文艺培训,广泛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活动。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活动的覆盖率和参与率。

(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机制活,社会化力量参与广

探索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服务外包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外包的主要项目包括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日常管理服务、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培训服务、文化宣传展示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高度重视文化类社区组织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参与积极性、带动辐射作用和社区文化自治水平。

三、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

(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公共文化人才是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健康持续运行的中坚力量。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公共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必须与时俱进,具备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策划以及文艺团队指导等多重复合能力。因此,人才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必须实现专业化与常态化。定期邀请文化系统管理型专家及文艺界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培训,加强对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重视基层文化骨干的培养,挖掘和发挥本区域内“文化名人”和“乡土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通过参与和举办相关领域会议、研讨活动等方式,总结和学习其他区域取得的公共文化服务经验成果。

(二)培育扶持合格的文化类社会组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目前文化类社会组织普遍具有发展快、数量多、热情高的特点,但总体上都存在着资金和人才缺乏、独立性薄弱、缺乏足够的谈判能力、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公信力欠缺等问题,不利于形成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也都制约了购买服务的绩效。因此,把购买服务工作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服务提供方主体的有效形成,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有实力来承接公共文化服务,是下一步工作推进的重点。综合运用项目资助或以奖代补的形式等多种政策工具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并通过政策引导、评比奖励等形式激发民间文化团体的良性竞争。

(三)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

基层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和享有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必须问问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以群众评价为重要指标的评价机制。通过传统调查与新型媒体调研结合,如广泛运用座谈会议,调查问卷与微博、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需求、评价和建议,以利于更精准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权威、公正的评估,避免公共文化服务和政策出台的“自娱自乐”,起到监督提升的重要作用。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文化;现状;对策

基层文化建设即是农村的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壮大文化队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捷径。

一、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都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指数不断攀升,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始从数量的满足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从被动欣赏向主动参与迅速转变,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需求新的娱乐方式不断冲击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广大农村的文化发展相对还比较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多数地区特别是广大偏远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主要问题:一是现存的群众文化生活的覆盖面比较窄,群众参与不够普遍,各方面投入不少经费举办的晚会演出等,基本上是你演我看,你唱我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参与的问题。二是一些文化体育场馆和文艺团体没有充分发挥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有的地方建立了一些阵地也名存实亡,忽视甚至放弃组织、指导、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许多基层文艺团体常年不演出。三是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上存在着城市化倾向,一些人把少数较高支付能力的文化消费需求当成普遍需求,一味追求文化娱乐设施的豪华与铺张,令广大群众望而却步。四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载体缺少活动场所,多以群众自发为主,题材比较狭窄,反映工人农民群众的生活作品较少。

基层文化建设尚未适应农民多元化的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知识结构的改变,目前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变为现在的广泛的“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新”的多元化需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原先的被动逐渐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主体。目前我国基层文化总体上与这种需求相距较远,难以适应部分地区基层文化工作,手段落后文化活动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大部分群众闲暇时间被打牌搓麻将看电视占据,文化真正的教化功能弱化。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腐朽的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十分脆弱,经不起不良文化的消解和颠覆,对于低文化水平的群众的服务少之又少,尤其老年群众比例渐渐升高,农村老年越来越成为文化生活的边缘群体。也有的地方曾经辉煌过,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后续支持迅速衰落下去,成为当地群众记忆中的“流星”。另有的地方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统一,对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还有不少认识上的偏差,首先领导中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对农村发展的双重重属性的极大作用,缺乏做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次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追求现代文化发展忽视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导致目前部分乡镇村落一些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农村文化管理后继人才较为缺乏,农村外出就业人口逐年增多,农村基层文化骨干相对较少,乡土文化人才培养缺失后劲,部分村民尤其是下一代青年对于本镇村的历史人文、名胜典故、风土人情制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易造成新文化建设出现断层。在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乡镇文化基础薄弱,许多文化站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张桌子,一间房子的“四一式空壳站”;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落实,专职人员调换频繁,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得不到补充,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管理体制没理顺,有的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开展。有的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严重阻碍两个文明的建设。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财政投入

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是农村文化,也是农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循序向前推进的时候,政府决不能忽视乡镇文化站建设。要想把乡镇文化站建好,形成规模,各级政府就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建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将文化站在编在职人员经费与活动经费纳入预算,解决其后顾之忧。目前,我国颁发了社会主义新农的《意见》,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政策保障。因此,乡镇政府要因势利导,乘势前进,抓住时机,把自己的文化阵地做好做大做强。

2、因地制宜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地区文化特点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根据地区文化特点,保护好名胜古迹,古文化的传承,提高农民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间文化意识,发挥地方特色的文化,并逐渐推广,利用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农民挖掘农村已有的在自己身边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活动和精神产品,在保护挖掘乡镇村落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使村民得到乡土知识的教育,引导乡土情结、弘扬地域文化,提升特色文化品位。

3、基层文化站建设要形成氛围